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会计核算 问题及对策

一、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会计核算的认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商。

会计核算的定义: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二、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高校客观、准确的进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和年度会计预算的基础,对提高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确保高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高校的办学体制、资金来源等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高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财务部门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完善我国高校的会计核算,以有限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这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现行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不匹配,高校使用资金的自受到限制,影响资金的调度能力

现行高校财务执行《高等高校财务制度》和《高等高校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实行的是大收大支和收支两条线的核算体系,打破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间的界限,收入按来源划分,支出按性质划分。在实行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的支出要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预算要求,使收入和支付有了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这与现行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是不相匹配的。在实行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高校的银行账户一般有资金结余,自己可以合理的调度资金。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的财政性支出必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预算要求进行,财政资金的审批使用权和调配权统一归财政管理,这样就影响了高校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增加了高校自主支配财务的困难,影响高校的资金调度能力。

2、成本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较低,因此,很难灵活运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及时、准确的将消耗的物质资料进行归集,不能及时的将成本分配到各个项目的建设中去。目前,部分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工作的随意性较大,为了一己私利,并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失真,也是导致高校会计核算水平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四、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的对策

1、尽快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财务规章制度,加强各级沟通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来说是新新事物,作为使用单位难免在认识上有一定的不足,也将会对其存在一定的困惑,如果各高校能主动在使用中加强沟通,并将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反映,财政部门、银行和高校建立信息互通平台,以实现统一、规范和系统的信息管理体系。高校的财务管理方式、资金支付方式、会计核算方法应该适合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的变化。高校应该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建立国库核算集中支付核算机构,及时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和完善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法规、适合高校自身实际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对不同经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困难。

2、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网络建设,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水平

国库会计核算有赖于电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建立高校真正具有远程化数据管理能力的财务信息处理中心,安全稳定地实现资金支付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会大幅度的增加,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更加严格,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高会计核算的电算化水平。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网络建设,实现财政和高校预算的“互联”的网络体系,保证网络信息畅通和信息准确无误。同时,支出系统应该不断简化,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3、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为会计核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高校要强化预算管理把校内预算和部门预算合二为一,部门预算即是学校每年执行的唯一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建立科学、合理、准确和细化的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提高预算部门执行刚性,克服预算编制缺乏计划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明确各项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用途,杜绝无预算支出,只有这样高校的会计核算水平才能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才能正常运转,改革日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都郁.《浅探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就业与保障-2010年11期

[2]陈红艳.《高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会计之友-2010年6期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 收入核算 成本核算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房地产企业也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房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价值大、开发周期长等特点,与传统的商品有巨大的差异,自然导致其核算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中的房地产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也暴漏出来,一些收入、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商榷。

一、房地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中收入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规定存在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有五项原则,由于企业获得预售许可证可进行房屋的出售,此时通常房屋还未建设,购房者购买的是期房,但是此时房地产企业已经收到购房者的款项,而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并未有效转移,不符合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的标准。只有等到所开发的房产竣工验收并移交给购房者之后才能确认收入。而税法上则规定预售所得款项需要计入预售收入并需要纳税。房地产企业对于相关附属设施比如地下室、停车位、阁楼的销售并没有进行收入的确认,这部分也属于房地产销售的范围,却并未纳入到收入中来。而且,在销售过程中包括的物业费、罚款、政府奖励、收取的客户违约金并未在收入中体现。

(二)会计核算中成本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的房地产成本核算并未对成本的计算与分配进行详细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一般来说,4-9层为多层建筑,10-11为小高层建筑,11层以上为高层建筑。由于最初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是多层建筑,每层的建筑成本相差不大,所以其建筑成本核算都是采用平均成本。但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低楼层、裙楼以及高楼层的建筑成本并不一致,若还是用平均成本法来度量,必然导致会计计量的不准确。其次,房地产企业存在通过操纵成本来偷税漏税的行为,混淆成本核算对象,自用的是没有单独进行成本的核算,反而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减少了利润,降低了对于国家的对手贡献。有的房地产企业通过扩大期间费用的范围来增加成本,将购房者交纳的房款用作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无形之中增大了成本。或者将违规发票入账,通过修改、自行填列过期作废的发票,来增加营业成本,降低企业利润。

二、改善房地产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收入核算制度

一是要改善商品房、配套设施收入核算制度。相关部门可以尝试指定一套符合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收入的确认制度。同税收法规结合起来,把签订销售合同时收取预收款的时点作为销售收入确认的时点。这样就会避免因为无法确认收入而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出现大量的亏损,同时真正销售的时候又会产生巨量的收入,财务报表上显示有大量的利润,无法真实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要规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收入核算的范围,该核算的范围应该包括商品房以及配套的设施。三是加强对土地转让、房屋出租的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的监管力度。这部分收入大约占整个房地产企业收入的15%。对于土地的转让收入,国家可以建立在不同地区的土地价格的数据库,并且规定最低的土地交易价格的标准,低于该标准就不给于过户,这样就可以减少土地交易中的黑幕操作。四是要加强辅助材料的管理。通过建立“销售备查簿”、“预售收入备查簿”、“协助办理房屋产权清册”等辅助材料,可以从侧面真实反映企业真实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就可以防止企业随意调整收入以及利润,使房地产企业达到纳税规范。

(二)对于高层建筑成本核算“因层而异”

通过层次分析法或者其他适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确定权重的方法,对于每一层楼房确定一个用来计算成本的权重,通过总成本和可销售建筑面积计算平均成本,以每一层楼的权重乘以平均成本,算出销售成本,做到销售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举个例子,某房地产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所建造30层楼房的平均成本为3000/m2,裙楼,5-10层,10-20层,20-30层权重依次为3、1、2、1.5。则该高层的销售成本依次为9000/m2, 3000/m2, 6000/m2, 4500/m2。这样就可以化解收入与成本不配比的问题。另外,需要准确归集和分配成本。对于复杂的工程,很难将成本费用归集到成本核算对象。这时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费用的分配,严禁随意分配。基础设施费用可以采用因果关系法,按照历史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摊。配套设备按照按照预算面积分摊,按建筑面积分配一些现场组织的管理费用。按照占地面积分配拆迁补偿费及土地征用费。

(三)加强审计的作用

通过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规范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操纵行为,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促进实现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同时,也要结合外部审计的力量,对于企业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披露,以及修正企业不合规范的账务处理行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结合,各司其职,做到成本核算的正确性,防止房地产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的发生。

三、结束语

目前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方面依然不成熟,会计核算工作也面临巨大的需要改善的地方。我们应该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利用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完善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本取代物质资本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心,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更加注重其拥有的人力资源并将其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进行管理,而传统的财务会计只是对实物资本进行确认计量以及反映,对于人力资源如何计量却没有具体的规定。人力资源会计是对抽象的人力资源进行核算,反映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以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便于企业更好地决策。因此,作为会计领域的新兴学科―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一、前言

在知识为主导型的经济时代里,经济竞争的关键已经不是单纯的物质资本而更加注重人才的竞争,而其实质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理论角度说,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应该类比传统的财务会计,对抽象的人力资源进行会计核算。加深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人力资源会计学和管理学相互渗透形成人力资源会计。首先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达到合理的分配,可以丰富中国会计学科。所以,在我国充分了解人力资源会计对于理论框架的构成以及显示应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的确认问题

人力资源能否作为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是否符合资产确认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可知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第二,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第三,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人们对人力资源的确认问题有两种看法:1.人力资本的“不可确认”论,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强,未来价值具有不可确认性,不能被企业所控制,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2.人力资本的“可确认论” 则认为人力资源自进入企业起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为企业所控制,因此符合资产的定义,可以确认为资产。这两种观点的不一致性直接阻碍了人力资源在会计上的确认,制约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问题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对物质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货币计量的方式,人力资源在计量方面涉及很多主观因素,难以确定,因此到目前为止人力资源会计还没有相应的准则进行规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第一,由于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对象是人力资源,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本不像物质资本从投入企业就完全被企业使用并且受其控制,人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他的潜在服务能力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很难准确计量,直接导致人力资源会计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企业无法相信会计所反映的信息,这也阻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第二,计量方法多样但实际操作性不强,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中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计量以及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在人力资源成本法中历史成本法计量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反映的是人力资源过去的价值,与人力资源的当前价值存在一定的偏差;机会成本法计量方式比较特殊,仅适用于企业内部;重置成本法中有的数据是通过大致预测得到的,存在主观臆断性,可能会出现人为篡改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受到误导。人力资源价值可以从时间,计量对象,企业战略,非货币性等多个角度进行计量。至今,会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成本计量以及价值计量都没有标准的准则,这也导致人力资源会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剩余权益分配问题

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由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共同创造的,而物质资产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互分离,企业将物质资源确认为资产时,初始确认时的标准是购买或出售时的价格,而企业收益分配则按照初始确认时价格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可分离并且统一于人这个整体,人力资源刚开始投入企业中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像物质资产那样完全被企业所控制,因此不能立刻计入人力资本,而是得经历一个过程。对于人力资源是否获得剩余权益索取权,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所占据企业所有资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如果一旦分配不合理,就会挫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潜在的工作能力仍然没有被激发出来,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虽然目前有些公司推出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的政策来激励员工,但经济利益在物质和人力资源之间分配的基础仍然基于产权的归属上,应通过合理的定价来实现公平的分配。对于权益分配问题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

通常的财务会计中,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报表附注,而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只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大致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人力资源创造了企业部分利润和现金流量,显然,不能反映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报告如今不能为管理层提供精确的信息进行决策,同时外部投资者也更加注重公司的实力,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人力资源信息也十分重要;当今注重人力资源信息也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今已是只是经济时代,人才即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因此企业披露人力资源的信息时是十分谨慎的。现行的财务报告几乎没有对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说明。有关于人力资源的信息,外部使用者只能从“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中了解,显然这并不能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更不能满足外部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的四大难题[J].会计研究,1995(12):23

[2]阎达五.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框架[J].会计研究,1996(10):20

[3]刘大贤.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1999(7):15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是重要的国家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事业单位不断实现市场化的发展,但是这一过程中其会计核算中的问题逐渐推凸现出来,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地对策加以解决,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得以保证,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不到位

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会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与制约,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不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缺乏科学的依据与参考,造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混乱,形式化严重。如果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容易产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比如截流国家资金,擅自收费等问题。[1]而且事业单位、国家以及社会各界不能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进行有效地协调配合,不能形成共同管理的有效机制。由于会计核算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不到位,不能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科学的监管,使得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加之惩处力度不够,不能对事业单位中挪用资金等行为严厉禁止,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会计核算人员的水平待加强

在选拨和任用会计人员时,事业单位一般都是直接任命,使得一些会计知识技能不够的人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这种用人制度下,走后门、托关系现象就无法有效避免,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而且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不强,不能高效顺利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核算结果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法律法规的不重视,也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资产浪费现象。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

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多数都是国家的财政性资金,这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内容不足,使得核算固定资产时极易出现问题,虚增固定资产,[2]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没有设置科学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以及销毁等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跨级人员对于核算信息掌握不到位,不能科学的管理和应用固定资产,容易出现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导致国家资产流失严重。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推进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通过综合预算的方式推进,将预算内部以及外部的资金都纳入到政府综合性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对预算体系进行科学的优化,使得定额标准与实际定额相适应,[3]保证预算工作能够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中,实现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范围等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作用。政府审计部门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重点关注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情况,审查资金的使用以及调配,加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限制,保证会计核算都在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二)做好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离不开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会计人员的选聘以及教育培训工作,使得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供服务。对于会计人员的选拨需要明确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任职标准,保证持证上岗,对于走后门、托关系的进入的人要严厉禁止。同时定期组织会计人员接受教育培训,使其掌握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能够更加高质量工作。此外,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避免会计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科学推进。

(三)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更好的为事业单位创造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有效盘活管理,保证其保值、增值。同时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自唱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按照严格的程序以及办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调拨转移、购置申请等,使得固定资产能够准确的被核算。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完善信息化的挂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高效、透明。此外,还需要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引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盘点,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盈余、净资产等。[4]优化完善固定资产的考核以及评价体系,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中计入企业的会计核算,注重现金流量的评价,加强运行监管以及财务报告制度的建设,从而将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情况进行反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是系统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会计核算工作的效果将对资产的使用情况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是事业单位社会职能顺利实现的物质基础与保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浪费,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水平,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促使事业单位实现健康持续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临沂市公路局)

参考文献:

[1] 杨玉春.浅谈我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5:2501-2502.

[2] 李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7:148-150.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近些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在提供社会就业、带动经济增长、推动技术改革方面的作用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制造业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不容小视的问题。本文先分析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从目前来看,我国不少制造业企业在设置会计机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设置层次不明晰、分工不明确、办公条件不成熟等。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大化的经济利润,有时候甚至直接忽视会计机构的设置。另外,一些制造业企业的会计人员以兼职为主,甚至直接聘用自己的亲戚家属做出纳,有些会计人员没有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难以应付工作过程中的突况,在核算账目时也状况百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会计核算主体不够明确

制造业企业由于自身情况,产权和个人财产的界限不是很明确,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完全独立开,导致投资者就是经营者的情况屡见不鲜。企业财产也个人财产也经常发生互相占用的不良现象,这样一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就增加了不少困难。另外,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也常常发生违规操作现象,一些企业没有依法建账,采取倒轧账的不良方式记账,这样就提供了人为操控利润的空间。

3.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不管在什么时候,企业都需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这样才能防控风险,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然而由于一些因素所限,我国不少制造业企业没有意识到建立完善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这就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土壤”,从而导致企业资产无端浪费和流失,使得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中。也正是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中的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改善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针对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予以解决:

1.完善会计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制造业企业要结合《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加强会计机构建设,要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数量足够、能力较高的会计人员,成立专门的会计部门,还要适当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吸引、稳定优秀的会计人才。

其次,制造业企业聘用的会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学历,还要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把好会计人员的入门槛。企业还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促使其依法设置、核算账簿,照章纳税,保证企业依法运行,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2.优化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工作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长久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对会计核算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意识到新时期背景下会计核算主体、核算范围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新要求与新特点。为了更好地发展,制造业企业要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相分离。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需要。毋庸置疑,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深刻影响,也对国家的分配关系形成影响,有鉴于此,制造业企业要合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动防控风险,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有效,要能公正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等。会计核算工作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操作,不断强化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优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并加强外部监管

首先,我国制造业企业要意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企业的发展就犹如一盘散沙,无法获得长久生存,会计核算工作尤为需要加强内部监督,杜绝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企业要对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采购过程加强监督和控制,并对实际发生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和约束,使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其次,制造业企业还要主动接受外部力量的监督,比如国家财务部门、税收部门等,光靠企业内部监管是明显不现实的,外部力量的约束也至关重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要督促制造业企业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设置会计账簿,促使企业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