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范文第1篇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学院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现阶段的培训基本上已经形式化和模块化,大部分的培训都已经成为公式型的知识技能灌输,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人员在培训之前缺乏对被培训人员实际需求的调查,这就导致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脱节。然而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人员,承担着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多以实践为主,脱离教学实践的培训很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派上用场。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具备的要素

1.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教学观念落后,甚至很多教师还处于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当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理论内涵,在教学理论内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在小学教学中,针对词语含义的解释,教师可以采用启蒙式教学,教师在解释“打算”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的寒假旅游计划,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学生回答的旅行计划就是要讲的“打算”,这样既带有启蒙性,又具有互动性。

2.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出教案进行教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搜索更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更加合理的计划,保证工作进度的合理性。

三、教育技术培训新走向

1.转变培训理念

要做好培训理念的转变就要做到培训中主讲师占主导地位向注重学员主体性转变。近年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也意识到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培训的风格也更加倾向于与教师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员的想法,对于学员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也予以考虑和采纳。

2.促进培训方式多样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大课堂式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务必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按照教师实际需求的不同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学环境下有差别、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

3.利用网络进行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影响;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7-03

一、研究背景

大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积极推广网上在线学习,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明确要求的事项,也是继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长的继续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1]

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适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北京大学结合能力标准的要求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设计了本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中小学教师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媒体来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本课程采取网络异步学习为主、以同步音视频讲座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全程的跟踪和评估来促进网络交互教学的进展。评价方式采用对网络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对网络交互时间、交互次数的控制管理,以及对讨论、作业质量的主观评价。

二、研究样本及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

湛江市第二中学为市属重点中学(含初中部和高中部),是湛江市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中学。目前,全校(本部)共有一线教师400多人,其级教师5人,高级职称教师150多人,硕士和研究生学历教师120多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40多人。

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有169人,占教师总数的40.5%,任教学科覆盖中学开设的所有科目。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以自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问卷》为主体,以在线调查系统――“调查派”为载体,通过群发邮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 169 份,回收有效问卷 145 份,回收率为85.6%。问卷包括25个题项,由教师情况、培训期望、培训结果三部分组成。以下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1)教师个人信息情况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此次受训的教师男女比例约为1:1.5,教龄最长的32年,最短的1年,教龄在10年之内的占53.7%,在11-20年教龄的有24.8%,20年以上教龄的占21.5%;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为10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56%;中学二级教师44人,一级教师72人,高级教师28人,特级教师1人。

从调查结果可见,被调查教师教龄上呈年轻化趋势。他们具有高学历,对网络学习具有很强的接受力和掌握力。受培训的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人数较少,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老教师不习惯这种远程培训形式,一则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接受培训有一定的困难,再者他们固有的教学思想难以转变,认为即便接受培训也难以应用到教学当中。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方面我们设计了三道关于教育技术的问题,结果分析见表1。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仍然停留在表面层次,但对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则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同时大家还普遍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大多数的教师对培训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对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方面,我们发现80%以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方法和手段。其中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在教学中100%会用到Word、PPT教学软件,有45%还会应用到Excel、Flash等软件;教龄在10年-20年之间的教师,其中有58%会在教学中使用Word和PPT,约10%左右的教师用应用到Excel和Flash等软件;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中有15%左右的教师会使用Word和PPT,几乎没用教师应用Excel和Flash。

教师收集教学资源的途径以传统手段为主,教学中使用的工具软件以办公软件为主。调查结果表明:24%的教师以前做过网页课件,76%的教师以前未做过网页课件;65%的教师以前做过其他格式的课件,20%的教师以前未做过其他任何格式的课件;27%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收发邮件,55%的教师利用计算机聊天,67%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查阅资料,23%的教师利用计算机玩游戏,36%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备课(制作课件)。

通过以上的各种数据表明,10年以下教龄的年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较高,10年以上教龄的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2.培训期望情况

针对该部分我们设计了两道题,调查结果如表2。

通过对教师培训期望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因为评职称的需要,才不得不参加培训。但也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他们想通过培训不但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转换自己的固有思维,提高教学能力。

3.培训结果情况

针对培训结果情况的调查,我们共设置了四道题目,调查结果如表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培训 培训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57-01

1 传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经教育部师范司审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指定培训,课程专门针对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设计,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课程开发吸收了INTER未来教育先进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国外相关领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和国家已有的基础环境开发设计的。

中小学校教师直接面对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信息能力的提高更应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信息能力的核心是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应用的实践能力,所以,培育信息能力的过程还是提高学习者分析、收集、整理、归纳等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应从信息意识教育、获取信息能力、学习者的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入手, 内容上综合考虑一线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和技能要求,采取“知识构建+活动+理论指导+应用案例+评价”的形式,注重专家引领与教师参与紧密结合,授导教学与体验学习紧密结合,教材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面授培训、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的紧密结合,逐渐提高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能力。

2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应注入的理念

2.1终身培训的理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在更新,教育在革新,我们的教师教育培训只有真正落实在“继续”两字上,才能具有生命力。进行培训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讨论、训练、实践及研究等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2.2开放培训的理念

树立开放培训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灵活性。多媒体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空间,它是一个培训平台,也是一个应用的环境和工具,真正实现了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区域与区域之间的随机交互,实现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全天候、全方位共享,教师可以自主、快捷地获得和利用各种信息,打破了教师教育培训在时空上的束缚。

2.3主体培训的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的过程,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新知识,进而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它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而应该给学习者创设情景,通过自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真正把知识融为自己的内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主体,既不是教师进修院校,也不是行政主管领导,而是广大一线教师自己。只有不断增强一线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培训中“要我学、被动学、强制学”的现状,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融合法”培训模式

“融合法”培训模式,就是在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将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念、知识管理理论等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能很好的解决理论与技能相脱节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教育技术培训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参培教师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参培者感兴趣,他们才会听的认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教育技术培训内容本身就很丰富,所以在教学中任何一部分知识都结合有趣的实例来讲解。在讲解图片资源的加工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适时在课件中讲述“网络小胖”事件,把网友们用Photoshop工具软件处理的一系列“小胖”展示给学员欣赏,让他们对图片的再加工处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后一部分学员甚至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研究图片处理软件;再比如讲解网络应用环节时,必然会讲到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因为很多参培学员都用无线路由器,怎么选一个好的无线路由器、怎么配置、怎么提高无线网络安全等,对这部分枯燥的网络生僻名词,在讲解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员都比较感兴趣;又比如在讲解word图文处理软件时,除了讲解一些基本操作外,培训教师应引导被培训教师应用word进行信息化教案的编写,这样既锻炼了操作能力,也使教师对信息化教案编写产生兴趣,从而引人教育技术理论,并提出现代教师应具备编写信息化教案的能力。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是以任务为导向,希望解决具体问题,并希望看到学习成果。如果把技能培训和理论培训两者交叉进行,一方面缓解教师接受技能培训的压力,还可使教师有一个消化理论的时间。这样,教师技能提高的同时,理论水平也逐渐上了台阶,理论与技能的相互结合才能水到渠成,而且教师如何接受培训将影响到他如何去教学生。

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离不开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必将促进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各种理论融人到不同技能学习中的“融合法”培训既避免了理论与技术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现实”,也使技术操作有了理论指导,而且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就能与教学实际结合,使其所学能立刻应用,体现成人培训功利性和目的性强的特点,当然这也对培训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之,教育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教育的地方也必然要求有教育技术的存在,教育技术应该融合到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之中。教育技术不仅使教育本身发生了巨大裂变,而且影响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教育技术为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支持和推动力,它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范文第4篇

广西地处国家西部地区,自2010年来,在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采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大部分中小学已配备有现代化教育设备。但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1 调研概述

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是为收集广西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状、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经过缜密分析,提出对广西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议、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向,从而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数据依据。

调研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广西桂林市农村中小学普通教师,共72人,其中男女各36人。从调查对象年龄分布看,21~40岁的中青年教师46人,占总人数的63.9%,41~50岁的教师24人,占总人数的33.3%。从学段来看,小学教师24人,占总数的33.3%,中学教师48人,占总数的66.7%。从学历来看,大专毕业的15人,占总数的20.8%,本科毕业的54人,占总数的75.0%,另有2名硕士毕业生和1名师范毕业生。从任教科目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美术、信息技术11个学科。

调研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抽取了广西桂林市灵川、临桂、兴安、全州、阳朔、永福、恭城、灌阳、龙胜9个县部分农村中小学普通教师填写调查问卷。此次调研时间为2013年5月,作者精心编制了《广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应用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共设计31道题目,分为四方面内容:一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共6题,占19.3%;二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情况,共6题,占19.3%,目的在于了解农村中小学校软、硬件设施配备情况,是否能满足教师现代教学需要;三是教师应用情况,共12题,占38.6%,用以了解教师课件制作水平,平时上课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所占比率,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态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四是培训需求,共7题,占22.8%,包含农村中小学教师曾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对培训的态度,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状 从教师办公电脑配备调查数据看,5所学校每位教师配有1台,47所学校每个办公室配有1台或学校配备有电子备课室,能基本满足教师备课、查资料、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但仍有20所学校没有配备,占总调查数量的27.8%。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2010年每个办公室配备有电脑,且均已联网[2],完全能满足教师办公需要。从教学班配备的多媒体设备情况看,有54所学校每个教学班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实物视频展台、液晶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有7所学校只配备电视机,11所学校没有任何配备,这18所学校配备的情况严重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占总数的25.0%。从数字教育资源配备情况看,只有10所学校有固定的数字教育资源渠道,其他62所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或是网上查找教育资源,占总数的86.1%。数字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很大程度制约影响了教师制作课件的兴趣、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当被问及对学校现有装备是否满意时,有41位教师回答“否”,占总调查数56.9%,而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对装备条件满意度达92.11%[2]。说明广西农村中小学装备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和教师需求,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教师应用水平 首先看一看农村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态度,提问为“您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效果是否比不用要好”,回答“是”的有68人,回答“否”的有4人;当被提问“您平时上课如何选择用还是不用课件时”,5人选“全部都用”,56人选“有必要才用”,11人选“有就用没有就不用”。从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明,有少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少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态度较为消极。

从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调查数据看,61名教师会自己制作(其中38人只懂用PPT),11人不会,占15.3%;当被问及“会否在课件中制作动画”时,51人回答为“否”,占总数的70.8%;当被问及“是否希望有较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技术支持”时,69人回答“是”,占总数的95.8%。以上调查说明桂林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虽有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课件,但制作水平不高,大多数不懂制作动画,绝大多数教师课件制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他们希望有专业教师提供帮助。

从教师平时上课使用课件比率调查数据看,回答“10%以下”的有12人,“11%~20%”12人,“21%~50%”的24人。在教学中有至少50%的课使用课件的教师只有24人,刚好占总调查人数的1/3,然而发达地区2010年便有71.05%农村中小学教师平时上课经常使用多媒体上课[2]。由此说明,桂林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率低,有较大提升空间,当然这其中也有装备条件限制的因素。

对培训的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有58人曾参加过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占总调查数的80.6%,其中有29人参加过两次以上的培训,最多的参加过8次,可见培训面较广。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较为支持,有93.1%教师认为有必要参加培训,数据还显示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是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

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纯粹的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素材编辑等技术培训不再是教师们唯一需求,部分教师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开展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技巧、策略的培训,还有少部分教师希望培训能与国际接轨,渴望有关于发达国家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学科整合模式培训。

抽查结果显示,有71位教师认为上级部门或学校组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教学比赛、观摩展示活动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比较有帮助,占总数的98.6%。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一半的学校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比赛交流活动。自2007年以来,桂林市电教仪器站每年举办一届全市范围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数据显示,这项活动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整合能力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这类活动还应该继续开展,而且教师建议还可以拓展宽度和挖掘深度,让更多的农村教师有机会参与。此外,学校也应该多开展这类比赛交流活动。

3 讨论与建议

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近几年虽有长足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仍有较大差距。农村中小学还有1/4的学校没有配备教师办公电脑,教室内没配备多媒体设备,近4/5的学校没有固定数字资源来源。这将制约相关学校现代化教育的开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教师应用方面调查数据看,农村教师已经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绝大部分教师会制作课件、应用课件授课,但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大多数教师不懂制作动画,制作的课件达不到预期效果。从培训需求调查数据看,几乎所有教师都支持继续教育培训,而且已有4/5的教师曾参加过相关培训,但他们希望培训内容有所调整,除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素材编辑技术外,还渴望能有与学科相融合的技术培训,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比赛、观摩活动对教师技术和教学水平提高较为有效,可见学校及上级部门应该适当举办相关的交流活动。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培训中心、学校三方共同努力。

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方面还要加大配备力度,可适当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让所有学校均衡受益。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应有更大的举措,建立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库,甚至可以与发大地区建立资源共建共享,从而保证每所学校的教师能方便、自由、快捷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资源。

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师的需求,进一步拓展培训面,将机会均等分配给教师,可以向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另一方面,培训应有针对性,对操作技术、制作技巧、编辑能力欠缺的教师可以在技术上重点培训;对技术较好的教师,可以将培训重点放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融合技巧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观摩活动也应广泛开展,教师普遍认为类似的交流活动不仅能开阔眼界、提高应用能力,同时能促进学科交流,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完整。

学校应培养若干技术骨干,负责校级培训,帮助教师解决课件制作难题,管理、维护教育设备。另外,还应定期举办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教学比赛,营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氛围。

参与文献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范文第5篇

为了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职后培养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现行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培训内容未能满足教师需求、培训过程中缺乏交互问题分析、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系统等问题,尝试性地从培训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为实践中的教师培训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00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要求各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此后,《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2015年,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迫切性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信息化、全球化及互联网的发展变革了人类世界的工业生产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学习教育方式。教育领域内,一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科学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个体为未来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因此增加了关于信息素养的课程;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课堂的发展,教室内的多功能媒体逐渐增多,教师教学的辅助设备日益更新,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利用新兴技术教学的能力增强。[1]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关教师专业能力要求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下文简称《计划》),该《计划》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为宗旨,借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教育、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配合该《计划》的执行,同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下文简称《培训大纲》),该大纲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建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制度。然而实践中,由于年龄、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在面对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时,中小学教师因职前培养中未接受相应的现代技术教育,年龄较大或地域偏僻的中小学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青年教师虽然较老教师相比有更多的经验,但仍未达到熟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要求。[2]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成为全国中小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国家自2005年启动《计划》以来,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已在全国22个省、市展开。经过全国各省市学者的调研,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对于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了提升。[3]然而,在深入调研之后,我们发现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培训方式过于单一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骨干培训”采取的是从各个学校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到培训单位参与集中式的“面对面”培训,骨干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以后,“以点带面”地对该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全员培训”即学校内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培训学习,以弥补“骨干培训”的不足,此种培训方式多借助于网络培训展开。目前各省市网络培训硬件建设已基本满足教师的需求,网络培训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4]无论是“骨干培训”,还是“全员培训”,都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骨干培训”中,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要脱产培训,自身的教学任务受到干扰,长途奔波下的短时间的集中培训效果遭到质疑;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因个体差异所接受到的信息量不同,回到学校后,培训内容的二次转述会部分折损,“以点带面”培训的有效性降低。“全员培训”中,由于各地资源条件、学校硬件设施、学校管理方式、教师个体水平的差异,网络培训可能受到网络速度的影响,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内容的质量难以满足不同水平教师的需求。

(二)培训内容未能满足教师需求

按照《培训大纲》开发出来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材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版本,已出版的两版教材都采用“文字教材+配套光盘+网络培训平台”的“三维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模式。然而,在教师实际操作中,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全球信息流动速度的提高,计算机技术普及程度的扩大,固化的、统一的教材难以满足教师不断变化的需求。再者,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是学习应用某项技术,但是在网络培训中,这部分内容往往以文本式的材料呈现,无技术指导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无法达到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整合的能力。

(三)培训过程中缺乏教学交互问题分析

网络培训中,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远距离的授课,节约了相应的资源,实现了规模化学习。但是,培训过程中的教学交互问题成为难以克服的缺陷。在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具备特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术语,如果教师不能将其理解透彻,将难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着大量的、繁杂的技术操作步骤。在培训过程中,部分学员认为培训中导师对于专业问题的解释太少;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缺乏技术细节指导而影响培训质量的问题。即使设置了答疑环节,因人数众多、问题参差不齐、时间限制等原因,无法有效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5]

(四)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

系统职后培养中,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措施和环境。面授培训中,教师仅仅能在培训期间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短时间内,教师缺乏充足的反思与回馈时间,未能将学习内容完全内化,无法将自身的教学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结束培训之后,如果教师需要帮助与指导去完成后续的深入学习,则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或技术、设备的支持。网络培训中,由于培训网站中关于教师学习内容的评价及反馈的更新速度较慢,教师无法及时获取自身学习效果的反馈。培训结束后,则会出现信息资源网站、相关软件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此外,由于中小学教师自身获取资源及信息渠道的限制,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学校及教育部门无法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专业指导。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优化策略

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倡导下,为了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问题,笔者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首先,针对中小学教师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倡导相关培训部门改革培训模式;其次,从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呼吁培训部门及各教育区、学校完善支持系统;最后,建议教师个体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制订个人的专业能力发展计划。

(一)培训部门改革培训模式

“骨干培训”与网络培训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为了改善单一的培训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当前,部分培训部门开始尝试新的培训模式。1.“翻转培训”的课程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以近年来新兴的“翻转课堂”理论为基础,提出培训前针对教师进行调研,根据教师在实践中的需要确定培训的主题,而后以特定的主题划分培训的内容,并将此培训内容制作成固定时长的教学视频,将其上传到培训网站。因此,参与培训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找寻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部门在固定时间内安排专业教师在线为参与培训的学员提供相关学习内容的解答。完成培训后,配套进行在线能力测试,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反馈。[6]2.“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模式。深圳市罗湖区根据该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现状,尝试了“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将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结合起来,根据学员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按照主题划分为进阶的单元,学员根据自身的情况,操作控制条,完成培训内容的自主学习。在面授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可针对学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式讲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的问题。[7]两种培训模式都实现了满足不同能力培训者的需求,避免传统培训模式一刀切所带来的问题。

(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系统

无论是培训过程中,还是培训结束后,完善的支持系统是支持学员进行学习的必备条件。完善的支持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培训、自主学习中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二是学员学习过程中人际互动关系的支持,即学习小组或学习共同体。1.创新网络学习空间。第一,相关部门要完善硬件、软件设备支持系统,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着重完善网络培训多功能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建设,设计简洁适用的网络平台。第二,技术部门要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建立学习空间应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习生涯记录等功能,以便学员及时地监测学习效果,复习、巩固学习内容。2.人际互动关系的支持系统。近年来,随着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非正式组织”“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学校及培训部门应联合各界的力量,建立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学习的共同体,通过线上服务或线下讨论等方式为学员的学习建立软性的人际资源,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三)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目标

上述方法都是从外部因素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寻找优化策略,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需要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才是促使其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中小学教师自身应采纳行动研究的方法,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目标。第一,基于个体日常的教学及学习,增加对于自身教育技术能力了解的环节,认识自身的优缺点;第二,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反思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培训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寻改善自身教学行为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三,培训结束后,教师应尝试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利用所学习到的教育技术,并测量教学效果,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灵活自如地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催生了后喻社会,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改革工程,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必须强调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才能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作者:马涛 单位: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InanFA,LowtherDL.FactorsAffectingTechnologyIntegra⁃tioninK-12Classrooms:APathModel[J].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2010,58(2):137-154.

[2]袁同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徐冲.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反思型教师的成长[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岳宏伟.非正式学习视角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孔维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