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论文摘 要: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进入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带来了英语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等诸方面的变革,同时也对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造成了极大冲击。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网络信息时代中,英语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知识结构、信息素养、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来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工作已经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已逐步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对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英语教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定位及教师的素质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上。但对于如何实现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下面以初中英语教师为例,探讨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1 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认知心理学派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是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合作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构”意识,重视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强调将信息和网络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为“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支持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既有利于知识技能训练,又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2 网络教学对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挑战

网络教学不仅营造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内容互选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师生互教互学的良好教学氛围,而且由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和选取丰富多彩并可真实再现,使得师生之间变得更和谐和融洽。因此,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迎接网络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2.1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视听设备,把语法、词汇、语篇分析等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被动接受者,也不是知识的被灌输对象。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双向互动,开展协作学习。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也将更多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改变

网络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精通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以便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作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行为角色,从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从家长式训导者,变为组织者、管理者、启发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协助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教学中的学习者。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网络教学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同时,教师还应成为教学信息的加工者和生成者。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2.3 网络教学中教师能力结构变化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伴随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能力结构必将发生变化。为了顺利地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结构。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新能力结构应该是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具备有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自己操作教学媒体的技术能力上,而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各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项能力的提高都有助于其它能力的增强。

3 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网络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在新的环境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发展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结合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1 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推进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为了有效地改善教与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多数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满堂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有的教师平时对多媒体技术研究较少,在优秀课评比、示范课时,被动地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将计算机搬进课堂进行一些“整合性”的演示,而且多数也是语言点的多媒体演示,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只是花架子,只有教师在课堂尽量多的讲授,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最低,这部分教师认为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既费精力又费时,上课时教师可以不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自己事先备好的教案上,是教师最易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的更新,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已由教学活动中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逐渐演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转变。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双向互动,开展协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比如说,教师事先准备好讲授的材料,以多媒体方式将之呈现出来,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等手段来进行课程设计,既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究学习,以帮助、指导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建构。

3.2 重新构建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对知识拥有程度的意识和对自身发展的态度决定了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水平。网络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核心知识和技能: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流技能、专业知识、教学推理与决策技能、环境知识。为顺利实施的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教师要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具有通识性教学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掌握学科教学理论,包括语言学习理论、外语学习理论、教学法理论等。了解有西方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会教学反思、合作与探究。具有教学技巧、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等。

3.3 夯实信息技术基础,提高英语教师素养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其目的就是优化英语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理解在信息时代中信息的意义,具有比较全面的、高层次的信息的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等等,还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同时,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能力,了解课件制作流程,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和一些相关创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地完成高质量课件的制作;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进行知识的“充电”,通过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增强自身信息素养,或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学习以及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学习,来满足专业、自身以及学生三方面信息的需求变化;英语教师还要创新教学评价,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科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教育科学,深入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避免滥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3.4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发展环境

学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发展环境,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支持系统,为广大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想空间。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各学校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师教育文化。此外,教师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友善的相处,学校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鼓励教师发展的政策,互动的师生交流和相互理解等,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尽力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在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构建和谐发展环境。比如:创造条件,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对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学校要尽力为教师提供一个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环境,为他们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4 结语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的教师不再只是传统的教书匠,而是不断地向教研型发展。全新的教育需要全新的教师队伍,只有掌握时代信息技术、具有浑厚文化底蕴、丰富专业知识、高超专业技能且终身发展的专业化教师才能成为全新教育的生力军,基础教育改革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设置 政策环境 生态环境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王志蔚(1961- ),男,安徽淮北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产业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叶川(1973- ),男,江西九江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重点课题“注册制趋势下江苏省师专专业建设科学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XM201101)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30-03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和就业政策的改变,国家和地方政府集中资源,确保重点,加大对重点大学和特色大学的支持力度,而对地方师范院校涉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专业的政策优惠逐渐弱化,这种形势迫使地方师范院校纷纷开始突破原有单纯的师范教育模式,向教育的非师范化、综合化方向转型。虽然国家制定了教师教育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政策,但目前师范院校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体。地方师范院校虽然可以切分教师教育专业这块蛋糕,但位于学历层次低端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能够得到的份额是十分有限的。在教师教育专业市场需要逐步减少的形势下,发展非师范教育专业,拓展生存空间是师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江苏省两所师专专业设置所处环境

(一)政策环境

截至2012年,江苏省还有两所师专,即连云港师专和泰州师专。连云港师专专业总数有34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1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3个;泰州师专专业总数34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5个。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来十年,江苏省注重“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基地,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开放性、多样化、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格局”。这个规划提出的教师学历要求,使两所师专本来已经减少的教师教育专业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境地。具体来说,未来十年,在江苏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强手如林的情况下,两所师专很难成为省重点建设的“教师教育基地”,很难跻身于“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开放性、多样化、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格局”的行列中。

与职业技术学院比较,两所师专专业设置也处在一个不利的环境中。江苏省教育厅于2005~2007年对全省高职高专进行了第一轮评估。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同使用同一个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而这个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评估的关键要素涉及支撑专业的建设目标、产学合作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因素,这对以培养教师为优势和特色而非教师教育专业刚刚起步的师专明显不利。

不仅如此,2010年12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披露,从2011年起,江苏省探索实施高职招生注册入学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将率先试水,未来3~5年内,江苏省所有公办高职院校将全部纳入注册入学的行列,实现全面注册入学的最终目标。实行注册入学,高职院校虽然有了更多的自,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情况以及本校的专业结构和特点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可以招到更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学生。但是,学校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吸引学生,而吸引学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设置的专业有没有竞争力,学生将来能不能就业,就业质量如何,就业后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如果师专专业占多数的非教师教育专业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前景不看好,就会在未来的高职教育竞争格局中面临淘汰,学校发展面临生存危机。

(二)生态环境

从内部环境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两所师专的教师教育专业已经根深叶茂,优势突出。而非教师教育专业起步较晚,大多依托于原有的教师教育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等方面既与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相去甚远,也与职业技术学院无法相比。尤其是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主要由原来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资转变而来,他们对高职类专业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还缺乏足够的准备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动力,造成非教师教育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发展不平衡。随着师范院校综合化的发展,滞后的非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两所师专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

从外部环境看,两所师专专业设置还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江苏省生源逐步下降和基础教育对师资质量要求的提高。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控制下,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有了显著下降。适龄人口下降,导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2009年,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为54.6万人,2010年为52.7万人,2011年为50万人,2012年为47.4万人。连续四年每年以2万人左右的速度下降。这一严峻形势意味着一些处在“末位”的高校将出现“生源荒”,最终可能会被淘汰或撤并。由于多年来师范院校不断为满足教师数量的需求而努力,现在中小学师资结构、师资状况已经实现了数量需要与供给的基本平衡,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开始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向。随着人口数量走入低谷,学龄儿童正在减少,中小学教师已开始过剩,教师资格认定的严格实施、教师队伍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实行,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第二,两所师专面临着本专科院校的专业竞争。根据课题组调查,两所师专设置的专业与本省本专科院校设置的专业重复率很高。如果把同一地区的连云港师专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师专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教师教育专业设置进行比较,两者专业设置分别重复11个和8个,分别占连云港师专和泰州师专非教师教育专业总数的79%和32%;如果把坐落在苏中的泰州师专与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相比,两者的重复率高达78%;如果把坐落在苏北的连云港师专与江苏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相比,两者的重复率高达97%。可见,两所师专设置的教师教育专业完全被本地区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所覆盖,学历层次和办学条件明显处于劣势。

第三,两所师专的一些传统专业和热门专业失业率和失业量较高。如果参照2010~2012年麦可思《就业蓝皮书》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我们发现,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连云港师专有动漫设计与制作、小学教育2个专业,泰州师专有法律事务、英语教育2个专业;2010届高职高专专业失业量(前十位)中,连云港师专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电子商务3个专业,泰州师专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数控技术、会计5个专业;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前十位)中,连云港师专有语文教育、电子商务2个专业,泰州师专有语文教育、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专业。上述数据显示,三年来,两所师专专业中,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占十大红牌专业和十大黄牌专业的20%~40%。由此可见,两所师专的专业设置明显与市场需求不符合,缺乏市场调查,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正确认识。

二、师专专业建设改革思路

(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比例

师专要在诸多不利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当务之急是根据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需求以及周边地区本科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办学规模,全面审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优势,以此确定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两大类专业的构成比例及其办学规模。根据江苏省教育厅近年来对教师教育专业计划的控制要求,我们认为两所师专应把教师教育专业总数控制在30%~40%,其余60%~70%的专业应积极主动发展非教师教育专业。如果无视市场需要,因循守旧,依然把主要精力、主要教育资源投入到教师教育中,路子必然越走越窄。在专业布局调整上,我们既要反对不顾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一味固守市场需求小、就业前景差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僵化观念,也要反对放弃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不顾自身条件,跟风设置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非理。

(二)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专业多年积淀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师专要与本科师范院校错位发展,眼睛向下,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重点办好国家急需的农村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专业,调整、压缩招收教育部和教育厅布控的语文教育、化学教育、物理教育等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学前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任务之一,“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等十条措施。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2012]48号)文件提出要“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园”,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要“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

依据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农村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及2010~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提供的数据,师专应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中急需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教师教育专业。对于2010~2012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因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连续两年被《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亮出了红牌或黄牌,或者位居高职高专专业就业排行榜后列的语文教育等教师教育专业,必须进行调整、改造或转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有什么资源就办什么专业的抱残守缺,也要反对缺乏专业调查和可行性研究,闭着眼睛捉麻雀的盲目行为。

(三)师专要顺应师范院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走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要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优势,准确把握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壮大非教师教育专业。以连云港市为例,目前,未来五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将新兴产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海洋工程、光伏产业、现代中药、医用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生物质能、核电装备等产业,传统支柱产业将重点发展食品果蔬加工产业、石化产业、精品钢产业、重工海工装备产业等。那么,连云港师专今后要有所作为,专业建设必须紧密结合连云港产业,下大力气改造创新设置新专业,从师资、设施、设备、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夯实基础,以寻求突破。

笔者认为,非教师教育专业要对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国家和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群,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选择建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冶金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工业热工控制技术、反应堆与加速器、节能工程技术、生化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保健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依托港口产业群重点建设航海技术、水运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海事管理、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检验、航道工程技术、船机制造与维修、船舶舾装、港口业务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港口与航运管理、港口机械应用技术、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依托钢铁石化产业群重点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密机械技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焊接质量检测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服装机械及其自动化、武器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特种加工技术、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化纤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依托食品加工产业群重点建设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储运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生物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及管理、食品检测及管理、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食品工艺与检测、食品工艺技术、畜产品加工与检测等专业。

[参考文献]

[1]陈晓春.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将试水“注册入学制”[N].新华日报,2010-12-24.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命题作文 职业教育 作用

命题作文是作文训练最普遍和重要的方式,在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中,命题作文训练不但能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提高写作的基本技能,还能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引导学生完善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命题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职中学生普遍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重视,大部分学生惧怕写作。调查发现,职中学生惧怕写作的主要原因是对作文的命题不熟悉或不理解,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美国的写作专家认为,命题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兴趣以激发学生调动其写作及搜集资料的各种智力和能力,是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的。由此可见,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命题是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设置恰当的命题是学生爱写文章、写好文章的关键,也是开展写作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认识确立写作命题的重要性,多深入钻研,结合各方面因素探讨确立适合学生作文的题目,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设计了一些与职中学生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有趣味性的题目,例如《和家人旅游》、《帮爸爸戒烟》、《给爷爷过生日》、《家庭风波》、《妈妈,我想对你说》、《亲情故事》等描写家庭生活的题目,有坚实的生活基础,易于把握,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写作时大都能“挥洒自如”;又如《同桌的你》、《我们宿舍的女孩子们》、《当班干部的烦恼》等题目,触及的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其特点是指向的人和事都与学生本人息息相关,身处其中,自然容易投入,写出真情实感;有趣味性的命题最受学生欢迎,如《心中的偶像》、《我喜欢的一首歌》、《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利与弊》、《老师教我们跳交谊舞》、《一节形体课》、《由“超级女声”所想到的》、《我们的校服,我们做主》等,这些题目涉及当代学生感兴趣的方方面面,具有潮流时尚的元素,能深深吸引学生,诱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冲动,用学生的说法就是:看到题目就想写。从作文的成品看,因为有话可说,所以文章内容充实,作者的真情实感也得到尽情的抒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的命题“能炊”,学生自然愿意写,乐意写。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尽量回避那些学生无话可说的题目,以新颖灵活的题目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慢慢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亦会逐渐改善。

二、命题作文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职中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面J临的不是升学的问题,而是就业的压力。三年中专生活结束,意味着就要走向社会。开始自力更生。调查表明职中学生很少有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甚至国家大事、国际大事也极少关心。多数学生对社会生活缺少必要的关注,贫乏社会经验。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设置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作文命题,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目光转移到社会生活当中来,为学生多了解和关注社会生活铺路搭桥。“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我让学生写《给四川同龄人的一封信》,直面重大社会事件,启发学生了解灾难带来的伤害,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精神,从而学会思考人生,学会感悟生命、价值和道德。2008奥运会期间,我布置学生写《我看奥运会》和《健儿夺金之后》,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收看电视新闻及专题报道搜集资料,全面认识我国举办2008奥运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所写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自豪感。结合职中生的专业特点及需要,我让财会班学生写《金融风暴之我见》,意在使他们了解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强化其专业学习的认识;让汽修班的学生写《喜看今日花都的汽车产业》,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让幼师班的学生写《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现状的调查》,让学生思考就业后将要面对的与自己切实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学生在构建文章时,必须通过查找资料、广泛阅读相关的报道、调查来提高对作文命题的认识。这个搜索写作素材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认知感悟社会生活的过程。学生的作文成品显示,虽然学生的认识还相当肤浅,思考不够深刻,阐述也比较主观,但很明显的,学生有认真的思考、真诚表述,最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些命题打开了认识社会、分辨是非、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的一扇窗,提高了认识生活、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命题作文能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技能过硬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职中的学习以就业为导向,在强化专业学习及训练的基础上,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立足社会做好准备。通过学习,财会专业的学生练就点钞、珠算、做账、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功,能从事财务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够胜任编程和开发利用软件的工作;幼师专业的学生吹拉弹唱样样皆通,能言善辩,是将来培育幼苗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辛勤的汗水,也有成功的喜悦,职中学生渴求被人理解。希望与人分享。设置内容与技能学习、训练有关的写作命题,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使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如《我如何练习点钞》,能使财会班的学生畅所欲言描述自己的实践经验,把自己练习点钞的心得体会和所取得的成绩展示出来;《一道拿手菜的制作》,要求烹饪班的学生把自己专业学习的成果诉诸文字;《制作动画的小技巧》不仅使计算机班的学生有机会露一手,而且有助于他们从另一角度对本专业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认知;《记一次导游实习活动》,能让旅管班的学生详尽描述为工作付出的努力,尽情抒发对工作艰辛的感悟,深刻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快乐时刻》是想让学生描述自己成功的经历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学生在写作中自我展现。既能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信力,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命题作文这一优势,循循善诱,为职中学生的技能学习和训练加油鼓劲。

四、命题作文能引导学生完善个人思想品德修养

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在关注应聘人的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应聘人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素质。应聘人的品德素质、行为习惯及细节的表现,直接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获得工作的机会。因此,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较高的品德素质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在命题作文中,语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相关写作命题,能更好地为思想品德教育服务。如《怎样做个文明的职中生》、《诚信》、《我看升旗礼》、《对迟到旷课说不》、《生活中的礼仪》等题目,写作的内容指向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命题者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认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掌握培养高尚品德的方法途径,这些命题的写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促进强化个体行为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置写作命题,以引导学生提高个人思想品德:在幼师班学生到敬老院义务演出后布置他们写作《记一次义演活动》,学生在作文中纷纷表述了通过劳动给他人带来关爱的高尚的情感体验,道德认识得到积极的提升;计算机班的学生参与了社区志愿者活动,了解认识到志愿者的工作性质及志愿者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写《我是青年志愿者》时。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奉献爱心、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的美好心愿;组织财会班学生观看电视剧《老娘泪》,剧中主人公的故事发人深省,通过写作观后感《我的金钱观》,学生深入思考了金钱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金钱的诱惑,加强了职业道德意识。目前。职中学生在行为规范、个人品德方面的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和简单的说服教育效果不佳,而命题作文能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在写作中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完善自己的独立人格。

在职业中专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作文评价上,却很少在写作的选题上深思熟虑。面对“不感兴趣”的题目,学生苦不堪言,大多用马虎了事的态度对待,严重影响了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教育者在对命题作文进行探讨时指出。“命题”的主导者是教师,要让命题作文发挥最大限度的优势。必须在“命题”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师设置新颖贴切、灵活多样的写作命题,能让命题作文扬长避短,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的分析,在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帮助下,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准确进行职业定位,进一步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石家庄学院于2007年在全校本专科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至今已有五年,此课程的开设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自我认知水平,为探索引导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了有效参考,但同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更好地建立针对石家庄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对在校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我们于2011年5月对石家庄学院的大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抽样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87份,其中有效问卷436份,占学院学生总数的3.3%。在被试中,涵盖文科、理科、艺体三类不同院系,有师范、非师范两大类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有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样本涵盖面、容量和代表性均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 

一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学生自我认知状况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是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是自我认识与探索,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个性、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以及优劣势等的认识的了解度。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职业价值观这四项指标的认知水平表现出一致性。调查中学生们在选择现在的专业时,72.34%的学生是由自己选择的,另有12.77%是听从了父母的选择,6.38%的学生听从了老师的指导,6.38%的学生听从了亲朋好友的意见,2.12%的学生属于学校调剂的结果。 

当问及“你是否满意目前自己所就读的专业”时,表示喜欢的占51.06%,不太确定的占40.42%,不喜欢的占4.26%,没考虑的占4.26%。 

当问及“你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了解吗”,有14.89%表示非常了解,有76.60%表示一般了解,另有4.26%表示不了解,还有4.26%表示没想过。 

通过调查发现,正是因为学生对自身兴趣、性格、特长等方面的认知度表现出一般化状态,直接导致了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专业学习没有太大兴趣,对专业满意度一般。 

这说明,“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 

2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步骤、实施,为将来顺利走上社会打好基础。为此,我们问卷中涉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有十道之多,在此部分问题的回答中,大部分学生存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认识模糊、规划意识淡薄,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优劣势和未来就业环境认识不足等问题。 

通过统计发现,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熟悉或很熟悉的有21.6%,而对相关理论比较熟悉或很熟悉的仅有6.7%,从总体上来说,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领域是比较陌生的。 

在问及“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正在就读大学的我们”是否重要时,80.85%的学生认为重要,12.77%的学生不太确定,另有6%的学生认为没必要或根本没考虑过。 

在问到“从学校毕业后的打算”时,直接工作的占40.43%,继续深造的占55.32%,另有2.55%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有1.7%学生愿意呆在家里。从而反映出就业形势一再严峻,对石家庄学院不论本科、专科的学生均表现出了不小的压力,近一半以上的学生愿意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从而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综合实力。而对于学院中那些适应面广阔,应用性强的制药工程、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等专业又有将近三成的学生,更愿意尽快就业,以自己的所学抢占市场先机。而对于传统师范专业的学生,如语文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愿意从事传统的教育工作,绝大多数同学更愿意投身师范教育以外的其他相关行业和领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对师范毕业生需求的逐年式微,而贫困边远地区师资常年匮乏却不能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前往服务支教的严峻现实。 

当问及“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时候,有12.77%的学生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38.30%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另有46.81%的没有仔细考虑,目标模糊,2.13%的学生从来没想过。 

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学生们在知识、技能方面准备的如何呢?通过问卷我们发现,学生更赞同增加社会实践、课内实践、专业实习(见习)等课时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与培养综合能力等。而认为学什么专业、考证多少并不会对就业有太大影响,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光学习好并不是就业的制胜因素。具体比例如下表所示: 

3对于就业的期望和想法 

在选择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群体总体上受生活环境这一较客观的因素影响较大,而父母的期望对择业评价的影响不仅左右了职业理想的形成,而且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求稳定、保终身的观念作为传统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选择工作单位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按比例高低分别是:个人发展空间、工资和福利、公司业绩和前景、工作环境。比例如下表: 

而在就业心理准备方面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是特别的看好,只有33%的学生对就业表现自信,其余35%的迷茫,32%的比较迷茫。对就业不看好主要因为觉得自己缺乏工作经验、缺乏社会关系、缺乏对就业单位的了解、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方面,46.58%的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很大或较大,32.14%认为就业压力一般,16.17%的学生感到就业压力不大或没什么压力,还有5.1%的学生没有考虑。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心中的重压,但同时又是充满信心的。而对就业压力过大的学生我们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帮助他们调适心理,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就业市场。 

4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建议 

调查中有57.3%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虽然有但不够完善,同时有71%的学生没有留意或留意了却不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更对就业指导中心的课程重视不够。为此,参与调查的学生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93%以上的学生建议在大一、大二年级尽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在学生中间加大职业生涯的宣传力度,建立长效跟踪调查机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指导。邀请一些权威的成功人士做讲座,并尽早、尽量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及早接触社会;开展模拟招聘活动,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等;开设面试礼仪技巧课程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从大学生层面看: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此次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在兴趣、性格、能力的自我认知上,对职业环境的了解与关注程度上,还是目前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上,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一方面,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择业和未来发展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又对该课程的实施重视不够,出现了感觉和认知上的偏差。其次,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模糊不明。结合时代经济背景,目前很多大学生在考研、出国或是考公务员的选择中犹豫不定,并不是从自身发展出发,而大多考虑的是高收入、生活稳定、社会地位优越等现实问题。在职业目标的选择上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职业选择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能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渐进的全程性的过程。由于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实践难以与目标相结合,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职业要求,难以形成知识积累,这都直接影响到他们职业取向的清晰度,影响他们就业的竞争力。第三,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执行不利。调查结果现实,在大学中虽然制订了职业生涯规划,但绝大多数同学不能密切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在实践环节中将近41.4%大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这也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素质及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在制定时间、信息收集、落实实施上都存在脱节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看: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缺乏、服务管理不到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正逐渐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但针对于石家庄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及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管理还是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虽然从2007年就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由于宣传不到位,致使学生们仍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大部分课程流于理论讲解,并不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指导工作。此外,不论是在活动宣传还是信息,就业中心并没有发挥出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大学四年的职业愿望与学校目标、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其次,专业化师资的匮乏不容忽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有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并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老师支撑。但目前石家庄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都是由各系、各学院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虽然他们大多数也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并有着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但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匮乏,使得这项教育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最后,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够健全。目前,石家庄学院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仍旧十分依赖就业中心的几堂课、几场招聘会来完成,缺乏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教育也仅仅局限于教师“满堂灌”的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与实践沟通的实践环节,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全程教育。调查显示,仍有三成的大学生在毕业前没有参加过任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令人堪忧。 

三完善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1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能力,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理念 

一方面,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和未来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较早地接触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通过做规划,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提高的地方。另一方面,石家庄学院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应加大职业规划宣传的力度,强化学生们的规划意识。 

2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辅导,使就业指导贯穿大学全过程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感性和主观色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仅仅依靠自己的认知是不够准确的,还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引进人才素质测评技术,通过科学测评可以提高自我认知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除了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之外,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 

学校就业中心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课。如大一应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与之打下良好的认识基础。大二,学生应在正确评估自己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及弱势、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给自己恰当的职业定位,并以此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到了大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除了理论的深入解析,更应为大学生开辟社会实践、课内实践的机会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大四,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具备了属于自己的长远的以及短期的职业规划发展计划,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择业倾向,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尽可能多的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和职业招聘会,从而锻炼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3基于社会实践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与全程互动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石家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应指导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特点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使他们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活规划。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很好的职业训练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来校与大学生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等拓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视野。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水平 

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力军,应着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首先,应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及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政治辅导员的培训,通过相关专业培训进修、组织参观学习、开展课题及专题研究等途径,全面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邀请校外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等,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升石家庄学院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对市场的把握。 

要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咨询辅导。职业咨询辅导可以以石家庄学院的具体情况,设在就业指导中心或教育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除个别咨询外,也可以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同时还可以开展电话、网络、宣传栏咨询等活动,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北平,李冬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第三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惠丽,汪达.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素质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