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资产经营管理

商业资产经营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资产经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资产经营管理

商业资产经营管理范文第1篇

原告:上海子陵渔具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沪江物业管理经营公司。

本市定西路1310弄8号楼长乐大厦半地下室系该楼的设备层,内有水泵、水管等设施。1992年12月始,原告向长宁区华阳街道办事处下属的建宁里委租借半地下室中的三套房间(由建宁里委自行拦隔而成),作为仓库储存物资和加工场地,按月向建宁里委交付租金人民币2300元。租借后,原告自行出资在三套房间的门口筑起高约为0.5米的拦水坝。1995年12月3日晚,本市宣化路附近自来水管爆裂,有关单位抢修时关闭了总阀门,致使本市定西路1310弄8号楼(即长乐大厦)、10号楼2幢大楼停水。8号楼以地下水箱的水供应该楼居民使用,使得地下水箱内自来水抽空,浮球下垂。12月4日零时开始恢复供水时,两只浮球中的一个球体没有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引起进水不断,水满溢入水管道,通过4寸溢水管全部进入半地下室的水泵间,造成半地下室大面积进水,且越过原告自行砌成的水坝而入其租借的房屋。积水时间持续十个小时左右,由于积水的缘故,致原告储存的价值307256.59元物资受损。

事后,有关部门对该处溢水原因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

1、房屋设计,泵房进水管(地下水池溢水管)与泵房出水管道不配套,进水管径为100mm,而排水管径为50mm,难以适应特殊情况下的给排水。

2、设施质量及老化,球阀构件质量偏低,在使用期内,某些构件已锈蚀,使开启灵敏度降低。

3、特殊情况。由于施工而停止对大楼的自来水供应,而整幢大楼正常用水不能停止,这时地下水池的水补充给大楼水箱,当地下水池的水超量抽取时,球阀落到最低点,再当外水管系统开启时,球阀受过高压力冲击而影响正常关启,从而影响地下水池不能关闭进口水,造成溢水。

商业资产经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银行;经营管理;管理效率

首先应当表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国有银行”主要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所管控和掌握的其他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央银行,由于只负责宏观市场调控和经济政策实施,不具有讨论所谓“经营管理效率”的可能,因此不在讨论之列。

与我国另外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百多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其他大量农村商业银行、城镇银行等相比,五大国有银行是我国银行金融行业体系多元化的绝对主体,在负债与资产总额上几乎可以占到一大半。正因为如此,五大国有银行在经营管理环节上的重要性才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国有银行的通病积习已深,尤其是经营管理效率的低下,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应有的优势在一步步消退,能够扩大的收益也逐渐在失去或萎缩。这其中诸多问题的具体表现与背后的影响因素值得我们仔细考量,当然,目的仍然是为了国有银行金融改革的攻坚克难和效益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使国有金融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

一、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中的问题

(一)资产本身的质量不高使得银行不能高效运转

由于我国本土的国有银行对信用评级的重视不够,导致对客户进行选择时采取的标准并不严格和统一,良莠不齐的客户借贷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其中有不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于保护主义和利益相关的原因或目的施加的压力,所以这一问题的处理稍不谨慎还有可能影响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国有银行与地方发展的关系问题。需要看清的是,借贷信用度不高的客户由于经常不能按照规定时间要求进行还贷,导致银行出现资产质量下降、资金周转不及时的问题,自然拉低了经营管理效率。这一点上,非国有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自身对客户的评级体系更加自主地选择对客户的借贷,而国有银行有时就不具有这类灵活度。

(二)资产运营的安全性过度依赖政府信誉而不能向市场的高效率靠拢

国有银行的资产总额较大,并且稳定性高、信誉度好,这与其国有金融企业的背景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通常直接面向市场竞争开展的具体业务相对较少,其安全性也被看做是有较高保障的。但是,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国家所有权和远离市场的经营模式,使得其运营管理上的安全维护过度依靠这样的体制关系,导致不能再市场自动调节下提高效率,创造更高的收益。这也是国有银行在改革过程中要破解的最主要禁锢。当然,这样的问题还要依靠思想意识的解放和体制机制的盘活,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必然的。

(三)盈利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主动经营的效率低下

一直以来,国有银行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挑战似乎并没有民营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大,国有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具有官僚式的机关坐班作风。这样的状态久了之后,会出现不知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不愿意主动盈利的心理,当然也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反观许多股份银行和民营商行,为了生存和盈利往往绞尽脑汁提高银行金融产品的技术含量,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自身美誉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和开发构成了其盈利的重要部分,中间业务种类、范围、影响力和市场占有度、竞争力都具有很大潜力和优势。这些都是国有银行不具备的,也就成为造成其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

(四)专业经营管理队伍水平欠缺

人是成事的关键,国有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这成为制约其经营管理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国有银行的职位被认为是金饭碗,工作稳定,收入理想,地位体面。这样的印象吸引了不少贪图安逸,缺乏闯劲和竞争力的人砭椭啊K淙还有银行的招聘政策要求并不低,尤其是对学历等条件的要求;但是,学历有时并不代表能力,往往是有能力者受学历不高的限制不能得到发挥和重用。真正名实相副的人才,又由于国有银行晋升、涨薪机制的僵化而失落离开,造成人才流失。另外,管理层在选人用人的思想上还不够解放,人情关系的安排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上述所有原因使国有银行在“人”的问题上失掉优势,经营管理效率就会逊色许多。

二、国有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办法

(_一)构建严格的征信体系,确保资产质量优化

着力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信用不佳的贷款要注重消除其不良影响,运用清算、拍卖等措施避免对银行资产造成二度伤害。在具体方式方法上,需要继续探索具有实效的手段,但是根本的一点,还是要建立严格有效的征信体系,从客户选择的源头上把好入门关,对于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可以谨慎贷款或不予借贷。国家政策要配套,地方政府要协调支持,不能牺牲国有银行资产的实际利益来服务地方发展。在提高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中,高效利用资产的有利办法之一,就是减少和降低信用上的风险。

(二)提高运营管理的安全性

国有银行在运管管理中效率的损耗,有一部分在于对各类风险和安全性维护的代价付出上。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政策转向、改革要求等都逼迫国有银行参与风险博弈,但是在自身资产运营安全维护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规避的经验上肯定比较欠缺。因此,必须对贷款进行后续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不良信贷发生。要多方面综合权衡考虑提高安全性的措施,降低风险损耗给经营管理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着力发展中间业务,从盈利层面搞活经营效率

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其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一起通常被看作是三大支柱业务。但是在后面二者中,银行是作为信用参与方的角色加入的。在中间业务里,银行将不再具有信用负担,仅仅作为中间人的身份参与经营,并收取费用,产生利润。这就已经规避掉了不少的风险。而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转型中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对金融产品和其他咨询、担保、租赁、等业务的需求逐渐产生并增多,这为国有银行创新盈利方式提供了契机。同时,由于国有银行金融观念滞后和同行恶意竞争使其中间业务长期成为附属品甚至赠品,发展中间业务的前景和空间很大。种种迹象证明,从盈利的层面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大的趋势和不错的选择。

(四)扩大人才队伍,提高员工水平

为了提高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队伍建设。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同一般,这其中不仅需要金融人才,还需要对法律法规、市场营销、公共管理、网络科技等知识领域谙熟的专业人才。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国有银行业务水平将会得到提高,经营效率也会得到改善。

商业资产经营管理范文第3篇

二、“债转股”后谁是未来的真正的主要股东

按照 目前 的基本设计,“债转股”后,现在称之为“国有 企业 ”的企业,将仍然是“国有”性质的,具体讲,主要是“国有控股”性质的。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有着美好的善良的愿望,“债转股”一经大规模运行,实现了 “债转股”的企业就说不清谁是未来真正的主要股东了。

目前“债转股”的第一步,是由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分离出来的资产管理公司对负有大量银行贷款债务的企业持股。就本原而言,如果

三、谁来决定“债转股”后 企业 的经营管理者

现代 公司治理模式中一条重要的规则,就是者由委托者认定。也就是经常说的,所有者决定经营管理者,能够在“债转股”之后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应当是由“股份持有者”所选择者。

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而来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将暂时地成为国家资本所有者的代表。按一般 理论 而言,资产管理公司就是现实的委托者,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由资产管理公司来选择。正是这样的考虑,资产管理公司 目前 在尽力地争取得到这样的“选择权”。

如果不考虑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地位与利益,那么,由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后的国有资本的代表,完全能够操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而且,在理想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竞争规则而来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择,将对国有企业的未来 发展 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就是一介公司。因此,它的地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代表国家持股企业,似乎是没有自身独立利益的存在体,只是寻求国家资本的增殖;另一方面,它又有着一般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有自身独立的利益,与国家财政形成另一重的“委托——”关系。如此的双重身份,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在选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方面的目标的双重标准,即既要保证国有资本的增殖性,又要保证公司本身效益的最大化。在理想格局下,可以设想国家资本增殖目标与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利益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在实现资产管理公司对于自身利益追求中,实现对于国家资本增殖的目标。以此来进行“债转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择。在这里,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 问题 又一次隐约再现:国有企业已经进行过的改革,无不是这样理想设计的,将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捆在一起来追求实现国家的利益,但结果到今天,国家的利益没有完全地实现,而不得不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以保持国有资本的某种量不完全被损蚀;那么,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新兴的国家全资本的另类“国有企业”,会不会再走以往国有企业走过的道路?如果那样,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债转股”而来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但出现不了新的气象,资产管理公司最后也不得不进行“重组”,由这样的公司来选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大体不会有多么优秀的质地,经验让我们不能不有如此的忧虑。因此,让资产管理公司来选择“债转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恐怕首先得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公司治理模式的改造,成为真正市场竞争性产生的国有资本者。但从现实看,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仍然是传统性的建设方式。用一种传统的国有企业构架来建造资产管理公司,进而试图以它对于其它国有企业选择经营管理者来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实在是没有逻辑与实践经验支持的。从这一点上看,时下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并不具有选择“债转股”企业经营管理者,或者说并不具有选择最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模式优势。如果原来由某些国家机关来决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今天由资产管理公司来选择会有所不同,那种不同并不会有质上区别。鉴于此,“债转股”后企业经营与管理者的选择权,由资产管理公司来执行,有其一定的理由,但并不是现实最好的。

但是,相对于维持现有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次来说,由资产管理公司选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仅有着对于 “持股者决定经营管理者”的理论面上支持,也在实际上有相对的优势。现有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债转股” 后,可能会有部分能够让企业起死回生,但一般而言,由于这些经营管理者并不是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不是在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中应运而生的,大多数不可能承担企业辉煌的 历史 任务。国有企业的现状也许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至少说明了主要的问题,再由这样的经营管理者来操作国有企业,我们的改革就有原地踏步的味道。相对而言,资产管理公司虽然也是国有企业,而且还是传统性的方式生成的,但它毕竟有着公司的基本构架,也享受有一些公司经营的政策环境和 法律 保护,加上自身利益的驱动性,它会在市场竞争性选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方面,做得靠近一些。资产管理公司选择“债转股”后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相对于既存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次,它必定是有进步的。当“债转股”的过程较长,资产管理公司将较长时期 时代 表国家持有“债转股” 企业股份的格局下,由资产管理公司来行使经营管理者的选择,不失为现实较好者。

资产管理公司历史使命的短暂性决定了“债转股”后它的主要任务是出售股份,而不是持有股份。因此,“债转股”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定权,最后是由真实的企业资本所有者所握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选择权”也是暂时性的。由于“债转股”实际上表明国家资本对于国有企业投入的不足,“债转股”后企业的投资者就会多样化起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方式也会多样化起来。在此,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国有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者,大大地误解了“债转股”的本质规定。

时下要求“债转股”的企业经营管理层次根本不考虑“债转股”后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权的变化,认为“债转股”只是减少对于银行利息的支付,只是增加国家资本,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地位是不会变化的。争取“债转股”就是为自己争取到非常宽松的经营管理环境,进而在发展企业的基础上,赢得企业自身包括管理者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实,“债转股”一经实行,资本的所有者就会变化,不论是名义上的,还是实质上的,它都会带来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方式”的变化。目前资产管理公司还没有得到这样的选择权,但它会尽量地去争取,至少不会轻而易举地放弃,因为这决定着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债转股”问题上存在的价值。而随着“债转股”后资产管理公司对于股份的出售增加,投资者出现多元化,“债转股”后的企业也就有了丰富的投资结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就更不可能是现存的经营管理者了。因此,今天大声呼吁要求“债转股”的企业家们,实际上是在争取增加资本,改善资本结构的同时,剥夺自己在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的地位,要求“债转股”的管理者使得自己成为了离开管理岗位的直接设计者。如果现在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明确这一点,那么,这真有点为了国有企业未来而放弃自己管理者地位的牺牲精神,虽属悲壮,却值得称道。然而,对于很多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要求“债转股”并没有任何让自己“下岗”的考虑在内,他们根本没有“债转股”就是“革自己命”的想法,这就让人们不得不认定现存国有企业中管理者有着不可忽视的短期行为和不理性的行为,这样的管理者确实做不了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与历史使命决定了“债转股”的最后结局,是形成企业多样化的资本结构,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定通过市场竞争性产生,它是

四、“债转股”的下一步核心操作选择同心同德的战略投资者

商业资产经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93-1.5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设计原则:以效益为目标,合理地划分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的目标是产生效益,各种业务的运作都应围绕效益来进行。对于管理性业务,应该充分减少多余的环节。增强管理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效率;对于经营性业务,应该合理组织各类业务的运作,尽量减少经营成本,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只有科学合理地对管理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进行划分,才能更好地实现效益目标。

实行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基本业务策略。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从只注重产品的生产,转向注重市场的经营。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其业务策略也将逐步从以银行帐户处理为中心,以各自独立的金融业务运作为重点,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面向金融市场,通过一套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向客户提供一致的、综合的服务和产品。在业务模型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使银行的经营活动面向客户和市场来进行。

实现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不断增多,为了向用户提供统一的产品和服务,向银行管理者提供及时一致的管理信息,提高管理的力度,就要加强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会计核算作为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的集中和统一就成为关键。因此在业务系统模型中,应把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作为业务运作的基础。

加强分析预测、实现动态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任何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均难免会遭受各种各样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建立在客户的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款基础上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负债经营。这种特殊的经营方式使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每时每刻都在承受风险,从而决定了风险管理在建设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突出的地位。从而使风险得到防范。就应加强对信息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和全过程跟踪反馈控制,由静态的事后管理向动态的预测和管理发展。

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目标是产生效益,银行应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各项经营业务活动;而要使各项业务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对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人员、技术装备等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有效的管理,使经营要素达到优化组合。因此,在业务结构中,有必要根据银行各类业务活动的特点,将经营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分开.经营性业务是指银行对客户开办的各种银行业务和服务,它直接面对客户,是银行业务的前台,强调业务的规范化和服务性;管理性业务是指对经营性业务进行决策、控制、管理和保障的业务,它偏重于决策管理,是银行业务的后台,强调业务的科学化和指导性。另外,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经营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的时效性、复杂性也有不同,经营性业务对实时性要求较高,但对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较为简单;管理性业务对实时性要求不很高,但对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较为复杂。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益的评价

盈利水平分析。盈利水平,即盈利能力,就是银行赚取利润的能力。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认为盈利水平非常重要,因为健全的财务状况必须由较高的获利能力来支持,所以,银行管理人员也十分重视获利能力。衡量银行盈利水平的财务比率有: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银行利润率、上市银行的盈利水平分析等。

风险分析。追求利润,使银行财富价值最大化是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但盈利总是与风险相联系,一般盈利大的资产,风险也大。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最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所以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力求把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评价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四个,流动性风险比率、利率风险比率、信用风险比率、资本风险比率。

清偿力分析。银行的清偿力是指银行的支付能力或清偿能力。对商业银行的清偿力进行分析,目的主要在于考察商业银行的资信能力。考核指标一般有如下三个:现金资产比率、流动比率、预计中的资金流入与预计中的资金流出之比。其中银行的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会计年度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括现金资产以及银行的短期放款、短期有价证券、短期拆出资金等。银行的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会计年度内需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存款、短期借入资金、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缴税金等。

资金实力分析。分析一家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但预示该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而且还表明该商业银行的资信能力。考核指标一般有如下两个:资金自给率、自有资本比率。银行的自有资本是银行股东为了获取利润而投入银行的货币和一部分保留在银行中的利润,它代表股东对银行的所有权。银行自有资本在银行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银行存在的先决条件。

三、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和设计

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管理。所谓流动性,简单来说,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流动性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资产的流动性,二是指负债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指在银行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

保持流动性的必要,主要是因为银行资金来源的性质和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银行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客户的存款和借入款。存款是以能够按时提取和随时开出支票支付为前提的,借入款要按时归还或者随时兑付。因此资金运用必须保持与之相适应的流动性。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和托收未达款。

产负债安全性管理。流动性风险,资产的流动就是所有者以最小的价格损失把资产转变为现金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指银行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资金市场上的利率是经常变化的,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传统的分析方法是,把利息收入对资产收益率变化的敏感性和利息支出对负债的利息成本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对比,以确定当市场利率变化时,净利息收入的变化幅度。另一种方法是综合资产结构分析法,即把资产的持续期限与负债持续期限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利率变化对净利息收入和股东权益价值的影响。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不能偿还或者延期偿还本息,引起银行净收益和股权市场价值的潜在变化。银行增加任何一种盈利性资产,都必须承担借款者不能按时偿还本息的风险。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违约风险,其中贷款的违约风险最大。根据经验,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程度较低,其偿债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个人的净收入状况,因此,银行对每一笔贷款都要进行信用分析,考虑借款人的偿还能力。相对而言,银行的证券投资一般表现出较低的信用风险,因为借款人主要是政府和政府机构,信用较高。

资本金与偿债风险,资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出现失去偿债能力的可能性。一个公司的经济净值是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值之差,因此,资本金风险就是在经济净值为零之前,银行资产价值的潜在减少。银行如果承受的风险太高,就有可能难以清偿债务,甚至倒闭。信用风险高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呆帐损失,利率风险高则反映出资产与负债期限及持续期限搭配不当,经营风险高的银行应比经营风险低的银行拥有更多的资本金,由于借款成本增加和存款流失将会出现流动性问题。

四、评价银行经营与管理综合效益的DEA模型

人力和综合费用是银行经营运作的基本投入,所以,我们首先将人力和综合费用作为评价银行经营与管理综合效益DEA模型的输入变量:其次,银行资产是银行创造利润的原动力,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为银行承担的风险,简单地讲,银行承担了高风险的话,银行就应该获得高利润,否则,银行承担高风险只是无益的投入。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我们认为银行资产和资产质量也是银行运作的投入,具体在本模型中用资产风险度来代表银行的资产质量。银行运作的产出首先是实际利润,所以平价银行经营与管理综合效益的DEA模型首先将实际利润作为输出变量;其次,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我们将报告期内存款份额、报告期内的存款旬均和国际业务结算量作为模型的输出变量。这样,评价银行经营与管理综合效益的DEA模型的输出变量:y,为实际收益,关为报告期内存款份额,y,为报告期内存款旬均,儿为国际业务结算量;输入变量:x,为人数,x:为资产数量,x,为效益综合风险度,x4为综合费用。

[参考文献]

[1]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商业资产经营管理范文第5篇

利率市场化包括存款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纳闲散资金,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很好地利用起来,如果利率上涨,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户及散户的闲置资金。目前,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多家商业银行都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并通过大额存单、理财产品等方式来吸引对公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决定利率,那么适当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时期内吸引到更多数量的闲置资金,以备今后发展。存款是商业银行立行之本,商业银行只有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资产业务,包括贷款业务等。同时,把社会闲置资金吸收到商业银行,也有利于化零为整,更好地整合社会闲置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等形式,使需要资金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得到贷款资金的支持,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二、推动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仍然是信贷业务,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存贷款的利差收入。可以说,商业银行除了传统信贷业务以外其他多种业务的拓展也都是依托于信贷业务的基础客户群体而衍生出来的,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利率市场化将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定价更加透明,同时利差收入的缩小也会使商业银行从原来比较单一的产品结构向丰富、多元化的组合型产品结构进行转型。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通过直接市场进行融资,而商业银行也会通过利率下浮来争取优质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应及时调整客户营销策略,以综合收益来衡量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除了要巩固和拓展大客户的传统贷款业务,还要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如承销债务等)、现金管理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实现多维度的收益最大化,提高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减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入空间缩小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开发创新业务品种,积极拓展投行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多种业务形态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将利率市场化减小存贷利差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创新业务品种的动力,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更多的银行业务品种,完善银行业务和产品结构。

三、推动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模式转型

在利率管制时期,金融产品的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会更愿意选择大中型客户。而在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和市场利率,充分考虑经营成本、目标客户综合收益、目标客户风险等多重因素灵活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实行风险和收益对称、优质客户优质价格等差别化价格策略。商业银行的定价机制制定的范围包括银行资产、银行负债、和其他业务。建立科学系统定价机制的目的是要让商业银行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商业银行还要对金融产品定价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制定,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不同级别的客户进行细分化处理,最终做到对资产负债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效配置。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可能会上浮贷款利率,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够获得更多贷款利息收入,为银行增加更多获利能力,而且商业银行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将会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差异化的利率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说,此举可以降低部分企业融资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融资变得多元化。同时,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可能会更加严格贷款条件,对于发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业优先贷款,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减少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和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控制手段,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应措施积极对应这种环境变化的冲击。国外商业银行在银行负债框架做出了及时的调整,为符合环境要求,对金融市场的环境进行了有效调节等。在关于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国外商业银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外商业银行对于银行利率风险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风险管理手段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之中,在数据库创设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国外商业银行关于资金预测的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要结合历史性数据来对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依此决策出最佳解决方案。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会增强,一些银行可能面临新的风险,为了维护整个市场稳定,各银行已经逐步开始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根据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等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实行风险和收益对称的价格策略。同时,也可以加速商业银行除传统银行业务外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进行促进银行进一步升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