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

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

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 内部控制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09-02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现代企业普遍认同,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其竞争力与企业管理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一般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的实现,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基于项目管理的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控制体系,存在于工程立项、工程设计、工程招标、工程建设、工程验收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一般建设工程项目对于内部控制都比较重视,但在实践中,各个阶段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效,亟待项目管理者的重视与改进。

1 工程立项阶段的内部控制

1.1 存在的问题

工程立项是指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做出判断决策的过程。工程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了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等。在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立项阶段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着无项目建议书且决策过程仅通过会议形式进行,没有决策依据的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着不真实不科学,纯粹为办理项目备案证而编写,没有经过内控部门或是专业机构的评审,没有实际参考价值,项目联合考察及实施论证报告流程缺乏监督等问题;项目评估与决策过程缺乏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与评价,项目实施论证报告未经专业机构评审,项目申请与决策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1.2 管控措施

对于项目建议书的管控,企业应明确投资分析、编制和评审工作的职责分工;应规定项目建设书的主要内容与格式,明确编制要求;对于专业性较强或是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企业决策层应对项目建议书进行集体审议,必要时可成立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

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管控,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明确编制要求;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应制定严格的选择标准,重点关注其专业资质、业绩、声誉、人员专业素质以及相关的业务经验等,确保可行性研究的科学、严谨;切实做到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的有机结合。

对于项目评审与决策的管控,企业应组建项目评审组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组成员与评审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关键环节,核实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取得途径是否真实可靠,特别要对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论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进行决策,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工程项目应进行集体审议。

在此阶段内部控制关键点是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已立项工程项目的决策程序。

2 工程设计阶段的内部控制

工程设计是根据建设工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一般可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着前期规划深度不足,造成后期投资失控;工程项目图纸设计不完整、不详细,施工图标示不清等问题。

在此阶段,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准制度,通过严格的复核、专家评议等制度,层层把关确保工作质量;建立严格的施工图设计管理制度和交底制度,确保施工图设计的完整与详尽。关键控制点包括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完整性、设计变更管理制度的制定。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重点关注是否建立健全设计审查和批准的内部控制;设计完成时间及其对建设进度的影响;建设深度是否符合规定;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是否有效、内容是否完整、数据是否准确;设计文件是否规范、完整。施工图纸完整性主要是指施工图纸设计的完整性及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企业应当向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设计要求和基础资料,初步设计应在技术、经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在O计变更管理制度方面,企业应明确区分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的审批权限及流程;应特别关注重大设计变更的内容是否符合初步设计方案;应重点关注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工程进度的影响;设计变更的文件是否规范、完整。

3 工程招标阶段的内部控制

3.1 存在的问题

工程招标一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5个主要的环节。建设工程招标阶段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即招标管理制度不健全,议标流程、投标单位数量、标底保密制度等的规定不具体;对不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书未做废标处理;企业未建立评委库,对评委的资格审核或要求不严,评委缺乏专业水平;对投标企业的技术、资金实力等考核不严;评标过程中未考虑投标人在类似项目上的投标报价水平,未对投标人的投标策略进行评估;评标中得分最高者没有成为最终的中标单位。

3.2 管控措施

在此阶段,企业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议标、投标单位数量、标底保密制度等相关制度及程序;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方式;企业应完善建筑公司考察制度,应对投标人的信息采取保密措施,防止串标;在确定中标人之前,不得与其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评标委员会成员的选择应综合考察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控制点包括招标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完善;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准确地表达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招标人的实质性要求;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等;开标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评标标准是否客观公正;定标程序及结果是否符合规定,中标价是否合理等。

4 工程建设阶段的内部控制

工程建设阶段即工程的施工阶段,在此阶段,其主要控制点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以及工程变更控制。在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质量把控不严,进度缓慢;盲目赶进度,牺牲质量与成本目标;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设计变更流程不完善;工地项目部变更签证不及时,未做到一事一签,事后补签现象严重;变更签证单签字手续不完整等。

此阶段的管控措施主要为: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分段或是分项进度计划并严格执行;企业应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检查;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细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此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为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与工程投资控制。

5 工程验收阶段的内部控制

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除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外,还包括竣工结算与决算两项重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竣工结算不及时,施工单位在结算时,依照签证资料编制结算书,以预代结。此阶段的管控措施为以合同通用条款约定的时间节点开展竣工结算。关键控制点为:是否存在质量检验把关不严;竣工决算是否及时;竣工结算是否已完成合同约定的全部工作内容;建设项目验收的手续和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建筑市场步入了繁荣、昌盛时期,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尤其,施工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日趋增长,无形中压缩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此严峻形势下,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财务成本各个环节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已是其发展与生存之道。因而,分析与探索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加强措施,对施工企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情况下,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认识程度不够、粗放型管理方式,管理不到位,使得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部分施工企业尽管已经认识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片面认识、管理意识淡薄,导致项目财务成本管理不善。比如,许多施工企业仍然将项目财务管理只看成是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责任,以致于企业上下没有形成全员、全过程管理的概念,导致项目成本管理根本发挥不了的该有的作用。

(二)投标时报价控制不善

目前建筑市场压价现象严重,有的建设单位甚至把风险转稼到施工企业,在材料涨价的时候,没有材料价格补差。许多施工企业为了中标,竞标过程中对报价严重缺乏控制,不惜以低价获得工程项目。这种不利于企业本身的竞争方式,即使施工企业中了标,也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三)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管理不到位

人工、材料与机械所产生的费用是项目成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直接费用的重要内容。可是,由于现场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材料采购控制不善、机械管理不当,致使工程项目直接成本管理出现问题;除了人工、材料、机械等产生的直接费用外,施工期间发生的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等属于间接费用。由于许多企业对施工项目间接费用不慎重视,造成项目成本过多浪费。

(四)部分财务人员培训不到位,专业水平不高

任何一个企业,资金都是其一切活动的命脉。由于施工企业流动性大,条件艰苦,难得留住人才。因而,到致施工企业部分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财务人员岗位培训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做好工程项目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及核算工作,缺少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提出有效的改进与完善措施,最终影响项目成本管理效果。

二、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推行项目承包责任制,做好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激发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许多工程项目都采用了项目承包责任制,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挂钩,建立全员、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概念。该种制度实行以来,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可是,要想充分发挥项目承包责任制度的作用,要在项目成立初期制定经济效益目标,并将目标层层落实,落实到每一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身上,以便完成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

(二)加强标书报价管理,搞好合同管理工作

加强投标报价的确定,防止以不合理的低价中标而给公司带来履约时的潜在风险。由于竞争激烈,许多施工企业不惜以低价竞标,即使中了标也严重压缩了自身的经济利润空间。为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报价管理,并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开端,财务成本管理也不例外。为此,要想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应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所从事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合同,并严格按照条款实施管理,尤其与项目成本相关的内容。比如,施工期间产生的合同之外的追加费用由谁承担问题应在合同内进行详尽说明,否则将会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避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认真贯彻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现行检查评定标准,对各个工程的项目经理部进行强制性要求。定期对各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要求各施工项目对整改的情况及时向分公司报告,把整改内容落到实处。

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费用是施工成本的主要来源,倘若施工现场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必然增加不必要的项目成本。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工程薄弱环节管理,严格监管事故多发区。一旦发生事故,严格按照责任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必要时可以采取行政、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给予严格处分。

(四)建立财务成本监管制度,实时监督成本管理效果和质量

为了准确掌握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施工企业应建立财务成本监管制度,实时监督目标成本实施的效益和质量。经过统计与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地掌握实际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偏差及原因,及时做出适当调整,以改善成本管理质量。比如,定期召开相关研讨大会,及时分析期间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做出调整。

(五)及时核算成本投入的真实性,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施工企业必须采用项目评估等科学手段及时核算成本投入的真实性,以便合理预测后期费用,并为工程结算和资金回收建立完成的、可靠的数据支持。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确保核算结果的精确度,应逐渐加强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降低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三、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关键在于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以便实现项目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从某一方面来看,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既要贯穿于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也要涵盖一切与项目目标相关的内容。所以,施工企业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实施项目成本全员、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除了领导、财务人员参与外,其他相关人员也应参与进来,建立全员、全过程控制体系,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切实可行的管理与控制。不仅要求实行责任承包制、责任追究制,还要全面落实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安全控制、质量控制方面的规范制度,尤其将成本控制放在一切经营活动的首位。与此同时,为了鼓励有关参与成本控制活动,可以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实施成本控制工作。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内部审计工作

加强成本核算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助于清楚与正确掌握工程项目成本目标实施与完成效果,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安因素,及时作出调整。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施工企业不应任人唯亲,应聘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财会人员。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全面、系统掌握工程项目财务工作及工作内容,有助于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重视资金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率

良好的资金管理有利于实现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因而,工程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必须搞好资金管理工作。工程项目成立后,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计划预算建设资金流量,并在工程施工期间对比资金预算流量和实际发生流量,结合比对结果针对性地采取控制与管理措施,比如,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等。

(四)搞好工程项目的后续管理

工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档案资料管理。对工程项目的档案资料工作由技术负责人分管,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和必要的档案管理设施,对本单位的档案进行管理。档案资料工作要与项目建设过程同步,对建设过程中的文件材料和积累、整理,并进行细致的审查,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和验收工作。

通过本文分析与讨论,已经较为详细地掌握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措施。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工程项目情况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与控制措施,将会收到想不到的理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谷文宏.论施工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8)

[2]王智民.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魅力中国,2010,(07)

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一)电气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

电力工程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领导层通过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及发展方向的剖析,制定相应的投资、经营等方面的预先计划以指导和衡量企业经营方针的执行进程及后期效益,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据实对计划指标适当调整,最终达到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企业现实利益。

基于电力企业的工程财务管理的内控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或恢复性建设的电网、通信及小型基建等的具体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及技术革新改造过程中的财管内控,可见,工程财管内控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二)电力企业工程财管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当今形势下,结合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基础,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应运而生并在项目工程中实际进行应用,其现实意义重大。

1.是电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的必经

之路

健全的管理制度及资产的完整、安全是电力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求电力企业应不断加以全方位的完善,才能实现实时监控企业的资金、财产、工程进度等的最新动向及相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实现电力企业的优化革新。

2.是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

需求

工程财务管理内控工作能够合理的节约企业成本,并通过核算和监督实现为领导层提供数据决策以优化工程项目管理。另外,电力企业只有加强监督的双向性,方能及时掌握项目中的贪污腐化、中饱私囊等不良行径的预防。因此,成本节约性与预防腐败性的双向调控,可以增强企业更高层次经济效益的实现,故电力工程内部控制环节不容忽视。

3.是了解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和完善财务资料的需要之所在

工程财务内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整体运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然而,现行的工程财务内控体系改革远远落后于政治体制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再者,电力行业内部工程项目的立项资料完备性及整体运营环境的后续考量变化莫测,因此,以电力工程财务内控为出发点,强化管理机制,减少经济损失,并掌握资金动向及行业方针,才能使工程财务内控在电力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我国电力企业工程财务内控现存不足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财务内控涉及到具体的项目决策与控制,项目实施前的勘探与预算,投标与合同签订,也囊括后期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与决策控制等多个具体环节,业内人士都清楚的知道在立项前投资决策,立项中资金管理及后期成本管控的反馈等的现实意义,因此,电力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然而,谈到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电力工程财务内控理念缺失

我国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内控现存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对内控理念的缺失。大部分电力企业,无论是上至领导还是涉及到企业员工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均尚浅,这样久而久之,会严重的削弱财务内控的实际作用。

(二)电力工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

电力工程财务内控体制不完善直接导致其工作效率不高,成本控制及资金管控力度不强,长此以往,非但不能使财务内控执行力上升,还会出现财务内控形同虚设的局面,这样,内控管理在工程项目财务工作中不仅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还会给投机分子以机会,利用内控手段而制造新的不法机会。

(三)电力工程财务内控与具体业务相脱节

电力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内控在具体执行中与实际业务融合的不够紧密,尤其是在资金及工程物资的管理和使用上不够科学,经常重治理轻预防;工程区域性偏差严重,重城市而轻农村,在收支核算上也不能切实的实施监管,使得财务内控存在薄弱环节而失去实际执行力。

(四)电力工程预算控制较为薄弱

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预见及规划作用。但是,电力企业项目工程现行预算编制方法较为粗糙,计划性及科学性亦不强,直接导致预算执行的刚性效用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工程项目预算的频繁追加也可以看出工程财务内控工作的职能缺失。

(五)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电力企业现在愈来愈重视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但这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成本核算领域,而并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的成本分析考核及信息反馈等管理体系,故此,电力企业在加强工程财务内控的基础上也应着重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六)人才及反馈监管机制不完备

总体上讲,电力工程项目财务内控中的人才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在现行体制下,缺少完善的人才评定体系及科学的奖惩机制,都会使得电力企业不能有效的吸纳优秀人才,也不能促进内部的人才专业培养,这样一来,会使得人才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步调不一致。所以,只有注重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才能在智力方面提供对内控的帮助,以便更好的实现反馈及监督管理。

三、加强我国电力工程财管内控执行力的优化举措

电力企业应针对上述在工程财务内控管理中的不足一一加以改正,才能提高内控的实际执行力,实现企业的经济增长。本文中,欲提出以下的几点改进意见,望对加强电力工程财管内控有所帮助:

(一)强化内控意识,将电力工程财务内控责任落实到个人

提高电力行业对财务内控的全员重视程度,加强财务内控重要性教育,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而不是单单的将财务内控具体到财务负责人员,形成内控过程的全员参与氛围,才能实现财务内控的有效实施。

(二)健全电力工程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经济行为

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财务内控就很难得以具体实施,更何谈起到规范经济行为的目的。因此,只有通过完善内控管理程序、建立钱帐分离及工程物资责任管控等,以形成各部门、各岗位的相互监督与牵制,才能充分发挥电力工程财管内控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做好日常收支

财务内控是会计学与管理学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电力企业应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特点切实的做好收支、账务核算等日常性会计基础工作,这样不仅能及时掌握经济运营具体情况,还能有效监管资产动向,以防资产的恶意流失。

(四)学习科学的预算方法,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策导向的不断革新,电力企业应适时的变革预算模式及编制方法,引入电气工程项目绩效型的单利酬预算模式,既能强化单位效益,还能使全员自觉的严格遵循预算制度,在层层授权的全员参与模式下,使预算的功能性与规范性发挥到最大。

(五)严格实施成本管控,实现降本的管理目的

电力企业内部应执行严格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的未来成本动向,完善费用开支标准,减少不必要浪费,杜绝个别人士利用工程项目启动款、招待费等公费报销而中饱私囊,并积极引入公开招标制度进行价格评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企业的效益升级。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实竞争软实力

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依赖于企业内部具体人员,即使存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人员理解不到位亦或执行不具体,制度本身也是空谈。特此,行业间只有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学习新技能,并积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提高电力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内控策略的时效性

信息时代的出现,加速了行业发展的节奏,电力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模块功能管理模式,减少重复工作耗时,达到各部门常用资源的合理共享,从而提高电力工程财务内控的时效性。

(八)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

电力工程财务监督体系的日常活动就是针对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用进行实时监督,再加上审计工作的实行实现了其对工程财务内控的监督,从而实现了电力企业整个经济业务的闭环监督工作。因此,电力企业应通过定期进行项目审计,以检验财务内控的实际成果,扬长避短,从而形成良性而优质的有序循环。

四、结语

本文浅析了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存不足及改进措施,望对其实现降本增效及现代化管理有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斐.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3,(35):84-86.

[2]谭薇.加强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的若干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3,02:189.

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企业 内控管理 必要性

1、工程企业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1.1、工程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必要选择

构建现代化的工程企业制度,对工程企业内部法人的治理结构进行规范,促进相关的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是当前工程企业进行内控管理的基本目标。而面临着当今发展中诸多风险国内工程企业,要想真正实现长期平稳发展,并实现最大化利益,建立起完善的工程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无疑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好保障。

1.2、我国法律法规的客观规定

目前,为了更好的促进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连续了多项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其中对工程企业建立内控管理制度作出了多项规定,不仅在工程企业资产保护方面进行明文规定,还要求其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工程企业内控管理体系,以确保有关的会计信息准确、真实。

1.3、建筑市场的客观要求

我国工程企业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不仅对当前的工程企业健康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是为了将来发展国外市场提供必要前提,并且,还能不断积累经验,为冲击国际资本市场做好铺垫。

1.4、促进工程企业内部管理的客观需求

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实现工程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实施,最大程度降低外部、内部的各种风险,确保工程企业的资产更加的完整、各项财务数据更加的安全、准确、真实,以便更好的实现工程企业高效管理。

同时,在监管过程中,还能够及时、高效的发现各类不法行为,并进行有效处理。不仅如此,在推行的过程中,还能够对各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发展,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的很过工程企业在管理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急需进行修改与完善,使其能够实现与时俱进。

2、增强工程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措施

2.1、加强工程企业职工的内控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的多项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工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确保工程企业的内部相关资料完整、真实、可靠,并对其内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且,还要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内控管理体系各项执行或多负责。

不仅如此,作为工程企业的一份子,普通职工也应该对工程建设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有所认识,尤其是工程建设的一线人员。另外,对于各项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隐藏风险等一经发现,必须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予以制止和防范。只有工程企业的整体内控管理意识达到了一个显著高度,才能真正的将内控管理工作执行到底。

2.2、企业管理者权利合理分配

目前,国内的很多工程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工程企业,权利多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其工作负担,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及时、高效的处理各项重要事务,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工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对于这些人,其他一些部门领导,则是发挥不出多大的贡献,常常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工作起来积极性也不高。长久下去,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矛盾增加,内部不够融洽,甚至导致管理人才流失;反之,如果权力过于分散,并且,很多权力相互交叉,就会导致工程企业管理处于失控边缘,一旦出现问题,相互推卸责任,不利于工程企业的整体管理。

因此,适度的权力分配,是解决上述两种问题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上面,更是要经过深入分析之后,按照内控管理需求,合理进行权利分配,从而避免权利的过分集中和分散,促进工程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序进行。

2.3、构建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

工程企业内部的一些管理制度并不具备法律、法规依据,一些管理制度的制定标准旧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法律、法规不相符。一些工程企业对职责权限的划分不清晰,部分工作存在交叉管理,却也有部分工作无人负责。

工程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符合本工程企业特性的内控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工程企业内控管理主体与经济经营行为的有效化与规范化,以实现内控管理的目的。

当前,虽然大部分的工程企业已经制定了内控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但是,与现代化的工程企业发展理念与趋势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工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管理制度是由工程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制定的,并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对其进行分类、汇总与分析,也没有去研究制度是否覆盖了工程企业的全部内控点。

2.4、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增强内控管理意识,提升内控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鼓励工程企业在内控管理上的创新与升级,并制定前沿性的企业发展及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对促进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信息化内控管理可以及时掌握工程企业所承揽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并将信息实时纳入上层数据库,对那些牵涉到工程建设的资金、质量、安全等数据可以纳入工程企业的资金、质量、安全系统。

2.5、协调好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目前,很多工程企业先后引进并构建了ISO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但是他们分别从满足工程建设需求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为建设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并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工程建设项目。

3、不足与展望

与国际著名跨国工程企业集团相比,在工程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经验严重不足。工程企业内控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潜在风险,并促进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更加科学与完善。因此,对未来工程企业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内的工程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看,都有了显著增加。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不断蔓延,我国工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更是逐年增加。为了更好的加强工程企业管理,提高工程企业的经营效率,很多工程企业将加强内控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并对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莉.完善房地产企业内控管理模式的建议[J].时代金融.2012(36).

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范文第5篇

1.梳理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工程公司原有的管理方式一直延续着多年以来形成的管理习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业务流程交叉或部门职责交叉的现象,通过项目初期的业务流程梳理,促使各部门打破各自为政的界限,集合讨论,解决了许多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责权利的再划分,建立和完善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运营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2.健全制度,实现企业法制。内控体系中制度文件的编写是在原有的管理制度文件基础上查疑补缺,扬长避短,改变了以往工作中因制度不建全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影响管理决策的现象,实现了公司管理的“法制”化。

3.合理授权,提升责任意志。内控体系如同企业安全的防火墙,其中的授权机制能够保证所有业务活动均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促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减轻了高层决策者的管理负担,强化了职能部门的责任意志。

二、内部控制体系的经验

1.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思路是否清晰。按公司业务流程设计,根据公司经营的总流程,围绕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按流程分成市场开发、工程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模块,在各模块内又分成若干专业小模块;各模块的设计采取由上到下,从各处室的职责开始到落实具体经营业务和岗位职责;公司的经营业务凡与会计内部控制相关的均列入制度控制的范围;按各处室和分公司能承担的职责,合理分配责任范围。

2.划清职责权限控制是解决人为管理因素存在的重要手段。划清职责权限是为了建立互相制约的原则和基础。从控制的要求出发,应实行每一笔经济业务必须由两人及以上人员共同经手完成,每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也须由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处理才能完成,以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3.在流程清晰的基础上进行关键业务流程控制。企业应重点对主要经济流程及其相关流程进行事前控制,而非是解决问题式的事后控制。因此,我们把企业的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工程投资、往来款支付等业务,作为重点管理对象而明确规定工作流程。

三、内控制度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在公司内控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操作上的难题,除去部分企业内部常见的一般性问题,如惯性管理,人为因素或部门间的职责不清等;但因其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在内控制度建立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成本失控或预算超标,以及因政策性工程而导致的抢工或窝工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一方面干扰了公司整体经营计划与内控管理制度要求的实施,另一方面也给了基层管理者不受管控的合理借口。从而也迫使公司不断的从中协调,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在建立内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管理力度与执行效率,人员能力与专业素质上,这两方面将成为今后工作改进的重中之中,需加以引导和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中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执行障碍问题。

四、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修订与改进的建议

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是从企业系统观点出发做整体考虑,在制度设计中合理平衡职责权限,一方面需设计不同部门间的制约条款,规定主要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另一方面在制度修订与改进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持一定的管理弹性空间,避免出现教条主义,不能让管控制度成为制约组织活力的障碍,更不能出现一抓就死或一放就乱的局面。

因此,在修订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来自执行层面的意见,从管理实际出发,不能从管理的理想状态出发,始终坚持实(时)效性原则,定期进行修订,剔除不适用的条款,始终保持内控制度的活力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敏.内部会计规范与监控技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赵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摘要:在总结工程项目内部企业控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结合电力投资建设现状,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