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2014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后称年度婚恋报告)由百合网设计、实施和。与学术性报告不同,百合网的年度婚恋报告在坚持学术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在选择调查题目、行文语言、表现形式上都更加贴近热点和轻松活泼。据透露,本次调查在内容上,不仅涵盖了经济条件、感情等爱情和婚姻的热点话题,也没有回避诸如非爱而婚、婚内出轨等敏感性话题。在形式上,除了纸质的报告以外,还相应推出新媒体版本,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阅读习惯。

与以往的年度婚恋报告不同,百合网2014年度婚恋报告的另一大看点是增加了百人推荐团的概念。百人推荐团由行业内的情感专家、社会舆论家、媒体人士,及对婚恋问题有所感有所想的普通人群组成,共邀约100人,为此次调研做内容补给和推荐,共同揭示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人的婚恋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探讨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的调研方式也进行了一定创新,一共采用四种方式。第一,线上问卷调研,将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出具问卷,并基于百合网这个平台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7多万份;第二,深度访谈,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专家针对单身族群及已婚族群分别进行多次群体访谈,针对婚恋观及婚恋态度进行详细沟通;第三,联合AA租车、乐蜂网、爱奇艺、搜 狐新闻客户端、百程旅游网针对旅游、新闻、电商消费等不同领域做出单身调查,推出行业婚恋调查。第四,通过微博、微 信平台对单一问题进行广泛征集。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在北京隆重,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多项关键市场数据通过会以及调查主站.

cn首度披露。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多项指标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曲折、调整,从2005年开始在应用层面开始步入快车道。网络广告等多个关键领域市场指标突破5%市场渗透率这一临界点,走出市场培育阶段,开始强势起飞。资本市场阴晴无关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市场基本面正在得到空前的增强和改善。

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1876.53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互联网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月,比2005年的157.80元同比增长7.46 %。

在所有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度的市场营收规模分别达到了49.8亿元、59.6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61.96 %。预计2007、2008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以及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门户等传统互联网服务正在产生较强的市场分流和资源挤压作用。搜索引擎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领先门户11.16、27.98和25.6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9.52 %、48.20 %和40.60 %,其2006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5.71亿元。报告数据还显示:2006年度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受众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作为刚刚兴起的带有此项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已经迅速为大众青睐和接受,其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超过B2C电子商务、汽车、房地产等一些发展多年的传统互联网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的用户到达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搜索引擎成为2006年用户年到达率最高的互联网服务,其用户年到达率达到89.74%。而博客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为74.52%,比去年同期增长12.32%,在所有互联网细分服务类型中是增幅最明显的一个。个人门户/空间、播客/视频分享等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用户年到达率也分别达到了57.43%、56.24%,威客则达到了53.18%。在视频点播/直播、视频搜索等领导宽带潮流的新兴互联网服务市场,用户年到达率分别达到72.29%和60.05%。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博客等Web2.0服务用户年到达率增幅在领跑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

在深度剖析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会上还透露《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课题组对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整体走向以及各细分领域发展趋势等一些预测。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从中国互联网50个领域为着手点,系统总结了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各层面整体发展状况与规模。《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总体状况以及各个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等状况,在系统总结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2007、2008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专业的分析预测,这将为投资融资,为广告投放,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等提供客观的第三方决策支持。一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也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据悉,现场的数据只是《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简版报告的部分内容。全部数据与分析最终将通过完整版本的中英文报告向各方提供。此次的简版报告部分内容包括:

1.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主流、热点及潜在高成长领域的 2006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营收结构,这些领域是,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即时通讯、博客、宽带视频、音乐、社区/BBS等;

2.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主要领域的2007、2008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预测;

3.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

4.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预测;

5.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用户到达率、用户规模;

6.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细分领域企业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排名;

7.2007年中国互联网发展主要问题提示、若干重要预测;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神秘”报告

这份名为《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报告是由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牵头完成的,而针对跨国公司垄断竞争的调研工作早在2003年初就已经开始,由北京、上海、广东三省的工商部门与公平交易局共同开展。2003年3月和4月,公平交易局邀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国洗涤用品协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以及联想、乐凯、微软等国内外的行业领头者召开了两次座谈会,以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外资并购情况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限制竞争行为。

2003年10月底,国家工商总局在广东召开了“跨国公司限制竞争研讨会”,对调研情况进行了初步小结,并邀请法律专家和经济学家对如何监管跨国公司垄断竞争行为发表了看法。2004年,调查报告以工商部门工作研究的形式发表在国家工商总局内刊《工商行政管理》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调查报告将人们对于跨国公司损害民族产业的忧虑重新提上了议程,而在媒体眼中它成为了高举反跨国公司垄断大旗的先驱者,中国的《反垄断法》何时才能出台,开始为人们所关注。这则报告的牵头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也逐渐浮出水面。

公平交易局是国家工商总局的16个直属单位之一,其名称虽然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但是它所肩负的一项重要工作则可谓尽人皆知:打击非法传销。在1998年整顿混乱的直销市场时,这个“神秘”的机构大大地发挥了作用。此次调查报告正是由该局旗下的反垄断处来最终负责的。

不过,调研并非始于公平交易局,而是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的盛杰民教授去年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警惕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竞争行为》。起因则是国内的一名商家指控瑞典软包装巨头利乐公司,认为其在经营中存在不正当竞争以及不符合《价格法》的行为,如捆绑销售自己的机器和制作材料、设置行业壁垒等。利乐在中国的无菌软包装市场占据了95%的份额,而乳品包装更是其优势领域。盛杰民在研究中指出了利乐存在着一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而早在1991年利乐就因为在欧洲的液体包装纸盒市场实施了滥用垄断地位和捆绑销售、限制竞争等不正当行为,被欧盟及欧洲法院判处巨额罚款。这使得工商部门开始关注利乐,从而开启了长达一年的调研。

原本只发表在国家机关内刊上的一份不起眼的调查报告,一个月间竟成为了媒体曝光率最高的词语。质疑来得如此突然,跨国公司们显然还无以应暇。微软避开了直接的询问,仅以三点声明做了回答,“微软全力支持中国根据惯例为保障公平贸易所做的努力;微软在中国的运营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另外微软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利乐公司则表示目前正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尚不方便表态,但是在他们给记者发来的一份市场份额说明中强调了“乳品包装市场呈现多样化趋势”,公司占优势的纸质包装其实只占到整个液态乳品包装市场的33%。

与前两者避而不谈的态度相比,柯达则显得准备充分,在其发出的一份措辞严厉的媒体声明中,对人们质疑颇多的“九八协议”、收购乐凯股权等做了详细的说明,称“九八协议”是中央政府正式批准、所有程序和具体执行都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要求,绝没有限制其他外商进入中国,也没有形成任何限制竞争的局面;柯达仅拥有乐凯集团上市公司―乐凯胶片20%的股权;柯达品牌在中国市场50%的份额是消费者自愿选择的结果,消费者也完全能够从市场上购买到任何品牌的胶卷。

事出有因

这份看似突然的报告并不是工商部门的心血来潮之作,从报告的调研时间就可以看出其由来已久,而几年来,围绕中国民族工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纷纷扰扰也为这样一份报告的出台做了注脚。

反倾销问题是束缚中国企业扩大国际贸易的最大难题。从欧盟首次对中国昆明的一家小型化工企业进行倾销调查以来,中国的民族工业遭遇了大大小小的反倾销考验,每一次都耗资巨大,耗费无数人力。世贸组织秘书处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194起反倾销调查中,就有54起是针对中国的。公平交易局的资料也显示,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诉讼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涉案总额达到了3.3亿美元,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

在应诉反倾销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学习如何利用国际规则进行反倾销,自1997年中国第一起反倾销案―新闻纸案立案以来,截止到2004年3月20日,已经立案27起,涉及到21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涉及了轻工、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的20多种产品。2003年7月历时一年的欧盟对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落下帷幕,中国打火机企业应诉成功,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最终撤回了诉讼,成为中国首例反倾销成功的案例。

此时,中国反倾销立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以符合国际规则的反倾销法律法规来规避其他国家滥用反倾销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成为一个难题,尽管中国政府已经于2001年入世前夕就颁布了《反倾销条例》,并于2002年1月开始实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仍然困扰着还不成熟的中国民族工业。

2004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彩电业反倾销的终裁认定“中国企业对美国彩电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存在实质侵害的威胁”,这个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甚至有法律界人士称中国彩电业以最大的努力换来了最不想要的结果。

在这样的时候,这样一份针对跨国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的出台,来得突然却也似乎正是时候。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2006年7月6日,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行业调查暨网吧专用计算机应用标准新闻会在文化部举行,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和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领导、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领导、吉林省文化管理部门领导、广东星盟网络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AMD公司、联想、方正、清华同方、Tcl、浪潮、长城、方佳等多家企业高层出席了本次新闻会。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梁钢在会上正式公布了《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行业调查报告》,据了解,此次调查是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承办的大型行业调查。本次调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3115个行政区域,发放问卷15万份,其深入性和广泛性为历届网吧调查之最。

随后,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罗洪元,在会上并介绍了《网吧专用计算机应用标准》,此标准是针对网吧计算机的特殊使用环境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对网吧计算机提出了配置、噪声、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工作温度下限、贮存运输条件下的恒定湿热、稳定性要求。罗洪元主任表示希望通过《网吧专用计算机应用标准》的制订、网吧产业提升计划的实施,能够为网吧提供价格合理,高质量,有保障的计算机设备,为网吧采购提供参考依据的愿望。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梁钢与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罗洪元共同为《网吧专用计算机应用标准》管理委员会揭幕,并给到会的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AMD公司、联想、方正、清华同方、Tcl、浪潮、长城、方佳等企业颁发了成员单位证书。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报纸媒介 微博平台 微博受众 拓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当新浪其“3亿”的微博用户数量的时候,媒介产业化变革已经过去多年,这足以让研究者对此产生多样化的回应:作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它标示了一种正在被追随的媒介接触取向;作为庞大的用户群体,它标示了一个已经足够巨大并依旧不断膨胀的市场。

中肯地说,新浪的数据在参考价值上或该有折扣,但在传统媒体和传统网络媒体形态之外,移动互联平台上所聚集的那个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①有相当部分被粘连在了微博这个更小的范畴里,更重要的是,这个聚集和粘连的过程仍在继续。

基于上述事实,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当微博开始聚集受众的时候,在信息传播模式上与之有根本差别的传统媒体正在流失他们的受众。甚至被“传统媒体”区隔出来的网络传媒,在面对移动互联的时候也面临同样尴尬的境遇。

时至今日,用传播学手法吸引受众,用整合营销的手法维持受众,用经济学手法货币化受众已不再是新鲜的理念。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来说,情况更加危急,他们中的部分机构甚至需要回到最初的传播学阶段以保证受众不再流失——至少让他们以更慢的速度流失得少一些。如果站在一个乐观的角度上,大部分的传统媒体机构正是如此——或许不用回撤到传播学阶段,而是在整合营销的阶段上做出足够的努力。当这些努力被实施的时候,受众仍旧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是用传播和营销的手法令微博用户重新回归报纸,还是把报纸搬到微博平台上建立新的传播和营销渠道。

本文试图从传播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以微博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上述问题。一个基础前提是:在传播学上,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不是唯一的、替代式的;在经济学上,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而受众获取资讯的欲望是无限的,受众必须在这些信息内容之间做出选择。在这个框架下,跨媒体平台传播和多媒体平台营销成为可能。

2 微博用户的媒介接触习惯

从趋势上看,微博对移动互联用户的粘性是令人惊奇的,在2011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用户中有38.5%是微博用户,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底只有15.5%。②如果把本文开始时新浪公布的微博用户数据放置在这个背景之下,趋势的走向更加明确。

对于报纸媒体来说,如果从媒介接触行为和接触习惯的角度做出解读,这个趋向是一个微妙的隐喻。它提示了在移动互联环境下,怎样的信息能够吸引新一代受众,怎样的媒介使用能粘住受众。

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0年8月的《2010中国微博与社区研究报告》为参考,在媒介接触目的上,“记录自己的心情”、“休闲娱乐”、“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寻找志趣相投的群体”,是最重要的4个目的,用户比例分别为52.2%、51.1%、48.1%和42.5%。“讨论共同兴趣的话题”排在第五,用户比例为38.1%。而只有34.9%的用户使用微博为了“了解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排在第七位。

在媒介接触行为上,“评论”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微博应用,用户比例达到69.8%。其次是“关注”和“热门话题”,用户比例分别为60.9%和57.%。在媒介内容上,“朋友”、“所在行业专家”和“社会名人”是用户最关注的内容,用户比例分别为55.6%、46%和45.7%。

对上述数据做一个简单分析,如果从传播学角度解释,微博平台带有强烈的社交媒体属性。此外,微博用户更倾向于在这个平台上个人信息及获取其他信息,并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他们倾向于关注热门信息、即时信息,将感兴趣的信息转发。就更大的层面而言,微博在属性上更像是传播学上的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媒体,就其物理载体而言,与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终端的捆绑,使其相对于此前出现的任何媒体平台都更适合自媒体本身而非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性。

在信息需求方面,微博用户更倾向于得到的是第二落点信息。具体而言,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二次解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二次传播。在2011年,移动互联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了解新闻的用户比例达到60.9%。③很显然,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的需求是强烈的,但这种需求通常不会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实现,相反,在微博平台上就新闻和特定社会话题进行观点表达和观点寻求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本身具备“观点的市场”这一显著特性。更重要的是,微博本身所采用的“关注”机制,实际上将选择权让渡到了受众手中。相对于此前产业化背景下受众对传统媒介内容进行的选择,在微博的观点市场里,其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程度是史无前例的。正因为如此,当这种选择权利被使用之后,不仅使得每个用户都成为一个传播中心,更大大提升了普通用户使用微博的粘性。当然,这个粘性背后一个关键的前提是,信息能够被用户所关注。

在信息内容方面,就其符号属性而言,微博信息涵盖了“图、文、音、画”4种基本符号。事实上,多数微博的信息内容是上述多媒体符号的整合。从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受众对于上述信息符合的整合传播持乐观的肯定态度,即使微博被限定了最多140个汉字的篇幅,其所带来的用户体验依旧被界定为友好的。

3 拓展策略分析

在一个用户数量庞大的媒体平台崛起并日益强大的过程中,对受众在媒介接触习惯、媒介阅读习惯等方面造成的规范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影响进入到了传统媒体领域。有研究者认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本身在时效性、互动性、个性化等方面都打上了微博传播的烙印。④

从更适合阐释本文观点的角度看,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对其新闻内容所做出的以趋向微博平台传播特征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用传播学手法吸引受众的一种策略的实施。如果把上述改变作为信息产品更新的一种,那么在更广的领域,报媒基于微博平台的拓展从未间断。

就整体策略而言,这些拓展在两个方向上展开:改变自身的包括视觉和信息在内的传播内容,适应在微博环境被改变和正在改变的受众阅读习惯;将信息作为核心产品,在微博平台上进行报媒的营销。在手法上,多数的报媒实际上整合了上述两种策略。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一系列改变,确保在第一落点上相对微博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跳出传统媒体框架,在微博平台上拓展受众。这是一个根本的改变,至此,报媒的受众将不仅存在于传统媒体领域,还将存在于包括移动互联在内的其他平台之上,关键在于,用怎样的手法将他们维系在媒介机构的核心产品“新闻内容”上。

在本文之前的分析中,“论共同兴趣的话题”是用户使用微博的一个重要目的,即“共同兴趣的话题”本身,其实是已经在微博平台上完成的社会话题议程设置。在这一点上,越来越多的报媒正在将这类话题作为重要新闻线索,而带有上述议程设置功能的微博平台也成为更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以在上海地区发行量靠前的《东方早报》为例,其在2011年4月就设立了“微博”新闻版,刊登微博平台上的热点话题。其题材多为民生、社会、娱乐、休闲等,在传播心理上,这类软性的选题相当契合那些抱有“休闲娱乐”目的而接触微博的用户。

对于报媒来说,视微博为新闻来源并不是新鲜的做法。如同当初大批受众在互联网兴盛的进程中不断聚集在它周围那样,微博的聚合力量才是真正的挑战。在这个层面上,在微博平台上进行二次营销,是报媒普遍采用的策略。以2010年12月开通微博、中国南部代表性报刊之一《广州日报》为例,从最初不定期新闻资讯——这些咨询大多来自大洋网——开始,到目前集新闻资讯、新闻产品营销、新闻事件评论、新闻话题讨论等多功能于一身,其通过微博平台推广“广日”作为报媒的品牌价值的策略越来越明晰。

事实上,多数纸质媒介在微博平台上采用了上述做法作为基础策略。在新浪微博风云榜排名最靠前的纸媒《新周刊》(作者注:截至2012/7/12日,数据来自新浪微博人气总榜),采用了类似做法。其微博简介第一条就是“观点提供商”,这是一个非常契合用户对微博本身的媒介接触目的。在信息内容上,“新周刊微博”对热门话题的评论、书评、格言、图片、视频等。严格来说,尽管其内容以营销纸媒为目的,但新周刊微博和广州日报微博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纸媒咨询微博”的阶段,其所扮演的完全是一个微博平台的独立参与者。

在更深的层面上,微博平台强大的聚合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即时通讯”和“裂变式传播”等传播学特质,⑤从这个意义上说,报媒抛开上述特质仅仅从信息的单一角度进行拓展是不够的。尽管此前有不少报媒做出了浅层的尝试,比如广州日报微博直播日本地震、现代快报微博直播“宜黄拆迁女厕攻防战”等,甚至于,广州日报微博还开发过“美国俚语有奖竞猜”、“微博问政”等产品。就整体而言,报媒在微博平台上实施契合其传播学特质的营销手法还有很大空间,这应该是报媒微博拓展在将来的一个关键方向。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2012—3)[2012—7—12].http:///groups/viewonetopic/287303_p_1

②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2012—3)[2012—7—12].http:///groups/viewonetopic/287303_p_1

③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2012—3)[2012—7—12].http:///groups/viewonetopic/287303_p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