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分析
一、引言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次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18个配套指引,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施行。而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引起了会计核算工作环境的变化,那么只有在新的环境下强化会计核算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内控控制能力。
二、会计核算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会计核算也被叫做会计反映,它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主要实现反映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的目的。它可以对会计主体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类进行事后核算,也就是指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的总称。科学合理的组织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并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及时准确的进行会计报表编制,不断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
企业的内部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者的组织系统对内部所实施的控制。他的具体内涵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被广泛认可的是美国COSO委员在1992年提出,在1994年又进行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所实施的,为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以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共同达成的可以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就是引用的这个定义。前MOTOROLA总裁加利·吐克曾说: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2]。
三、会计核算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是填写会计凭证,第二是登记会计账簿,第三是编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这三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基本上把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覆盖。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坚持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把公允价值作为了会计计量的属性之一。如今,会计核算的作用主要有:(1)新会计准则可以在期末对企业的存货和可变现净值进行低法计价和短期投资,这就缩短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距离,使会计核算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了便利。(2)另外,新会计准则推行了“或有事项”条款以及“会计估计变更”条款,并且允许企业在具体条件下把两项条款进行核算和披露,这样是在企业核算在对潜在问题的处理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样会计核算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3]。(3)会计核算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准确的核算,为企业展示更切实际的财务状况,可以对企业各环节的经营质量和现金流转梗塞进一步的进行揭示,可以促进企业资金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会计核算的这些功能,可以说在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方面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所以说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
四、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想要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就必须先强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强化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措施有:(1)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来说,企业的会计工作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偷税漏税、隐瞒收益、乱补滥发钱物、损公肥私、贪污侵占企业财务等,这都是因为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造成的,所以想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有效的遏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并可以有效的实现财政的监督作用。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可以根据《合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制定:企业的一切财务收支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进行,都必须填制原始凭证,并要填写规范,记录正确;记账凭证一定要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并要准确的填写日期、编号、金额、摘要和附件张数。(2)提高会计核算的智能化。会计核算智能化可以和各种信息进行连接,可以会计的获取各种会计信息,有效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增加了科学性,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3)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现今就是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才会导致众多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使会计核算工作失去应有的作用。所以想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首先要因才用人,因事设岗,加大会计核算工作和其他各部门的合作协调性;其次,要注重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可以加大对会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然后,可以让主管人员及时的掌握会计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加以推广;最后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调换,可以有效的杜绝业务技术垄断化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茹彩云,浅谈医院会计核算[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0,96——97
摘 要 随着银行会计业务系统的广泛应用,正确把握人民银行会计业务,有效实施会计监督,是防范资金风险的关键。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对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加强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的有效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人民银行 会计核算 监督 有效性 思考
随着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日趋集中,会计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面临的会计风险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范,准确控制风险点,对提高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防范资金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银行会计核算风险的评估
一般而言,银行会计核算风险主要集中在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制度风险三个方面,排查会计核算风险点,有利于防范资金风险。
(一)道德风险
一是会计人员的自身道德修养不足,极易受到社会种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二是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从属于所在单位的领导者,势必会被领导的个人意图所左右。三是会计实务中信息不对称,会计人员信息掌握程度高,当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会计人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往往可以通过自身的信息优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在会计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四是会计法律制度的制定更新跟不上会计业务的创新变化速度,制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的疏漏,导致会计人员无章可循,给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操作风险
一方面会计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尽管《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利,但是由于监督的非独立性和其他种种制约,会计监督的作用受到限制,会计监督显得乏力。另一方面当前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基本实现了电算化,因此,大部分业务都要通过业务系统来完成,一些经办人员因为对会计核算系统的操作不熟练、理解不全面,处理业务操作随意,往往产生很多人为误操作,这些都会给会计核算带来严重风险。加之,业务系统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从而产生风险。
(三)制度风险
1.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较差。制度要保持有效,落实和执行是关键。人民银行制定了较系统的内控制度,但是许多基层行对制度不够重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违规操作的情况,从近几年来发生的会计案件可知,许多都是由于制度执行不严造成的。无论是由于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还是由于会计人员不足造成的越权操作,都是引发会计资金风险的隐患。
2.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业务操作结合不够紧密,会计实际操作与核算系统相脱离,造成内部控制措施执行不够严密。在会计核算业务操作中,有一些业务环节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如大额汇划业务,会计主管需要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确认,而实际操作中常常存在会计主管事后才签字确认的情况,这就削弱了会计核算的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力度。
3.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在方法手段上不够灵活。会计核算需要进行全程有效监督,而现行的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对日终后的会计凭证及账表的事后监督,没有实现对经办人员操作过程的全程实时监控,业务处理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风险环节操作脱离监督“视野”。因此,这种复核式的监督方式往往难以达到监督的目的和效果。
二、防范和增强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有效性的建议和思考
要增强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的有效性,从根本上防范人民银行资金风险,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银行风险评估和防范预警系统
人民银行要降低会计核算业务的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预警防范系统和风险化解机制,会计工作提倡以“防”为主、实施过程监督,通过加大对会计事前、事中的考核和事后差错责任追究力度,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一是要对各类风险进行等级评估,对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分类防范。二是监督部门参与会计核算过程监督,将可预见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等情况作风险分析,提前预警防范。三是对会计核算业务的相关信息及时收集和分析,根据会计业务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并协助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优化内部监督资源配置,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对各项会计制度进行精细化,定期进行制度执行和会计核算风险排查,对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汇总,定期进行通报。监督部门、内审部门和会计业务主管部门要实现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减少监督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3.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督,实现全面灵活监督
人民银行当前的集中核算方式,账、簿、表都是核算系统自动生成并自动勾稽核对,这样,只要保证录入的信息真实有效,一般很少会出现不符的情况,因此,在账务方面采取抽样监督的方式即可。但是对于资金安全方面,则要增加会计主管控制环节,进行重点监督。一是对支付、同城业务要逐一核查,保证资金往来的合法性和准确性。二是对核算系统的参数设置、权限管理以及系统的维护等等做好监督,防止人为操作失误以及系统失误造成的风险失控。三是要加强对内外账务核对的监督,有未达账项要重点监督。
4.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不断升级换代,监督人员必须提高业务水平和监督能力,才能适应业务更新和履职的需要。要注重监督人员的职业修养,注重对监督人员业务知识和监督技能的专项培训,建立业务人员与监督人员的学习交流机制,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更好地为会计核算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徐荣.正确把握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点,努力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金融服务.2012.2.
关键词:金融会计;组织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5-0086-03
一、目前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组织体系的瓶颈
按照目前人民银行部门职能分工,营业、国库、货币发行、外汇等部门分别承担了人民银行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来讲,营业部门负责记录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支付联行、内部资金等会计事项;国库部门负责记录中央和地方金库款项的收纳、报解、退付和支拨等会计事项;货币发行部门负责记录发行基金出入库和货币的投放与回笼等会计事项;外汇管理部门负责记录外汇储备营运、外币资金清算等会计事项。各会计核算组织办理会计核算业务时,使用人民银行统一的会计科目。目前各会计核算组织采取各自独立记账、自行平衡、定期与会计部门并表的核算方式。[1]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因为人员偏少等原因,一些会计核算组织可能会合并在一起,有的是所有会计核算组织大合并组成一个部门,有的是两个或三个会计核算组织合并成一部门,但是只是会计机构设置不同,其核算依然是独立的,并且各自有独立会计核算系统,会计人员在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合理兼岗。目前这种分离式会计核算方式有大量的人员从事会计核算,中心支行一级20%-30%的人员、支行一级30%-50%从事会计核算,这样不但造成了分支机构人力资源的紧张,而且不利于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1.对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部门分别实行相互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并且使用不同业务平台。营业部门会计核算是UNIX环境下以市为单位集中核算;货币发行部门会计核算是在WINDOWS的网络环境下以省为单位数据集中;国库核算是在WINDOWS环境下分散核算。系统之间相互不支持、信息割裂、信息不能共享,形成多个信息孤岛。信息的不及时、不全面,会因为参考的依据不足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制定,而且货币政策执行后的效果怎样也不能及时、全面反映,有时将错过调整的有利时机。
2.对维护金融稳定的影响。当金融机构出现支付风险时,需要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银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波时,因为会计、国库、发行的独立,无法及时调动人民币应急,将会影响到风波的及时制止。如当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存款不足时,如果资金调度不到位,地方财政就可以调动财政库款应急处理,但是如果三个部门分离,就很难做到。同时当前会计核算环节多,不利于风险的防范。
3.对金融服务的影响。目前这种模式不利于各部门的管理,未能真正履行其职能,造成了工作上的重复劳动与资源的浪费,也带来了风险点的分散与控制上的难度。如支行从会计划款至国库(如国库存款计息),需要经过支行会计-中支营业室-支付系统-中支国库-支行国库这样一个过程,环节多,速度慢,极大地影响了资金的清算效率。
二、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组织体系的短期突破
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的短期突破,就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组织整合,在现有的制度和业务系统等条件下,整合会计核算职能就是“合署办公,跨部门合理兼岗”,如目前支行实行国库和营业部门的合署办公。
1.整合模式设想。将上述几个部门会计核算职能整合成为综合营业部,分设会计核算组、国库核算组、货币发行核算组、外汇经营核算组、综合管理组、事后监督组六个部分。会计核算组包括网点综合柜及联行两块业务,由原营业室业务转变而来,只是撤销目前的中支网点柜,其业务由综合柜承担,设置岗位7个,定编7人;国库核算组包括资金清算和核算两块业务,由原国库除国债管理以外的业务转变而来,设置岗位6个,定编6人,如果经理多个国家金库,可以适当增加人员;货币发行核算组承担发行库库房管理业务,设置岗位4个,定编4人;外汇经营核算组,由于目前许多地市支行没有这方面的业务,或者业务相对而比较少,可以由会计核算组承担,如需要独立的,设置岗位3个,定编3人;综合管理组包括各部门原有的综合信息、原国库的国债管理及原营业室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内部往来的对帐查询查复业务,并且承担与外部、内部往来的定期对账工作,真正做到业务处理与账务核对分离,设置岗位3个,定编3人;监督组包括原事后监督中心,设岗位3个,定编7人,如果管辖支行多的可以适应增加人员,分别负责监督会计、国库、发行、外汇及机关财务会计业务、档案管理和监督综合分析。这样会计核算人员将减少10%-20%。综合营业部设主任一人,为副处级干部,负责全盘工作。各组设组长1人,职务为科长,负责本组全盘工作,各组组长实行ABC角管理,即本组组长因请假或出差等原因就分别由其他组组长管理。具体是会计核算组、国库核算组、货币发行核算组、外汇经营核算组之间实行,综合管理组、事后监督组之间实行。[2]
2.岗位整合的原则。具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同一业务级综合核算、明细核算记账和资金清算记账岗位人员不得相互兼岗,不得参与对自身经办业务的复核、检查及对帐,不同组之间有往来关系的岗位不得相互兼任;二是事后监督、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维护、会计主管(含其授权人员)岗位人员不得参与会计财务处理;三是非系统维护岗位人员不得参与计算机维护;四是印、押、证做到“三分管”、“三分用”;五是发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不兼任管库员,发行会计不管库,管库员不守库;六是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有轻重之分,在不违背内控制度的前提下合理整合岗位,必须注意均衡岗位之间劳动强度,有力地解决岗位之间“苦乐不均”的问题。
3.完善整合模式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各业务核算系统,如货币金银系统进一步集约化,先登录总系统,再登记子系统。中央银行集中核算系统中中支不设置网点柜,同时联行柜不设立主管操作员,其职能可以合并到综合柜,由综合柜的三级别操作。二是改革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对现有的工作岗位重新划分,对各个岗位劳动强度进行科学评价,合理确定不同的岗位等级,将岗位等级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实行岗位竞聘制,鼓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积极大胆地发挥内在潜能和动力。三是对分支机构会计核算职能整合,上级行需要提出指导性意见,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
三、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组织体系的远期突破
为避免目前会计核算的困境,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实行会计横向集中,即对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整合,共同组成新的全行会计核算体系,也就是大会计集中核算,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会计管理层次,彻底减少会计核算人员,从而将大量的会计人员解放出来履行中央银行的其他职能。从国外银行及国内商业银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经验来看,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有两个模式:财务集中模式和数据集中模式。财务集中是一种绝对高度集中模式,数据集中模式是一种相对高度集中模式。财务集中是全集中,数据和核算全部集中到总行,并生成一套账。数据集中是二级或三级核算管理,各核算中心独立生成一套账,是相对集中,数据先集中到核算主体主机再集中到数据中心主机上。人民银行的职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这就要求人民银行一是要更关注防范会计风险,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二是要增强基层金融服务力量,突出服务职能。财务集中更能适应这些需要,其核算主体和核算层次少,相应地减少了账务差错和风险,减少支付结算环节,确保了会计核算的准确、及时、完整,并且减少了人为调改报表的可能,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而且只需配备更少的会计人员,既节省了人力又降低了劳动成本。
1.账务系统设置。账务系统分为总账账务系统、会计核算账务系统、国库会计账务系统、货币发行账务系统和外汇经营账务系统等五个系统,其中:总账账务系统分别为会计核算账务系统、国库会计账务系统和货币发行账务系统和外汇经营账务系统数据自动生成;其他各子系统账务由各操作前台发来的核算数据生成。跨系统之间业务自动处理往来业务,同时与对应明细核算进行沟对,如商业银行现金缴存,发行会计财务系统登记明细后,自动处理会计核算系统对应往来,会计核算系统只要记相应的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增加,是否正确由系统在两个系统中进行沟对。
2.计算机系统配置。计算机系统分为主机系统和前台操作系统。主机系统用于存放和处理全部会计核算及账务信息,包括处理总账账务系统、会计核算账务系统、国库会计账务系统、货币发行账务系统和外汇经营账务系统信息,并负责向前台操作系统提供相关会计数据的下载。前台操作系统分为会计信息录入系统和会计信息输出系统。录入系统打破核算会计、国库会计、发行会计和外汇会计的传统划分,实行综合录入界面;输出系统按管理要求下载核算会计、国库会计、发行会计和外汇会计信息并打印相关报表。同时会计核算系统自动向综合信息分析系统传送日终数据,综合信息分析系统按不同部门的要求编制有关分析数据和报表,包括人民银行以外的财政、税务等部门,也包括国家的宏观决策部门,如发改委。
3.岗位设置原则。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核算方面分为明细核算岗、支付资金清算岗和库房核算岗,这三个岗位的操作人员不能相互兼岗。明细核算岗承担的是办理各级预算收入入库、库款支拨、退付、国债的兑付和在人民银行开户的金融机构存款的划缴、调拨;支付资金清算岗承担无论是会计还是国库业务中汇出人民银行系统的业务和接收人民银行系统以外资金业务,由于实现了大集中,因而不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资金调拨已经不是支付资金清算岗业务;库房核算岗,也就是现在的发行库实物管理,相当于商业银行的出纳,具体核算出入库的券别增减。同时支付资金清算岗业务需要简化,汇入的资金如果账号户名相符的自动入账,不相符的进行挂账查询。同时在具体岗位操作上不进行记账、复核限制,即可记账又可复核,只是不能复核本人处理的业务。各岗位设业务主管1人,主要负责除记账、复核以外的一些临时性工作,同时当其他岗位人员因故休假时,负责本组代班,并且按照ABC角管理方法代其他组的班。设立综合管理岗和事后监督岗。综合管理岗负责综合信息、国债管理支付系统往来的对账查询查复业务,并且承担与外部、内部往来的定期对账工作,真正做到业务处理与账务核对分离。事后监督岗负责监督会计、国库、发行、外汇及机关财务会计业务、档案管理和监督综合分析。以上岗位根据业务量大小自由安排人员,会计核算人员与现在比较起来将大大减少,同时会计风险度将会大大降低,更有利于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职能整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相互关系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内容,其所反映的企业财务活动必须是真实发生的,并且要在企业决策者的需求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继而做出相应的会计报告。可以说,会计核算为会计信息提供了依据,是会计信息的基础。而对于会计信息来讲,必须要保证其真实性、客观性与可靠性,这就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要严格遵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标准执行核算。具体来讲,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相互关系主要可以体现在下文所述的三个层面。
一、会计确认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的关系
所谓会计确认,就是当企业发生了一笔经济交易或财务活动时,需要确认其具体的内容和会计反映方法,并判断出有用的信息进行会计管理。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环节,是实施会计管理的第一步,包括对时间的确认和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在会计确认的核算方法中,首先就需要注意其所确认的会计信息必须要满足新会计准则上所定义的某一基本会计要素,并且该会计要素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计量性,对该会计信息的确认要能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作出的决策具有相关性,最后,在会计确认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有客观、合理的选择会计信息确认依据,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计量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的关系
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会计计量的最大作用是解决了企业的财务活动或交易事项应该如何在会计信息上以量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问题,其计量出的结果不但体现了会计确认,还决定了会计记录。由此可见,会计计量的准确性与否是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优劣的关键。
一般来讲,企业的会计计量应该体现两方面内容,一是计量单位,另一个是计量属性。其中计量单位可以使用名义货币单位,也可以使用固定货币单位。在使用名义货币单位的一般情况下,会计的计量核算相对更加简单方便,也能够相对较好的保证会计计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若市场发生通货膨胀现象,名义货币就会出现贬值,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无法得到保证。而使用固定货币单位作为会计计量单位,则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当期的实际会计计量,增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一致性,但这种计量单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因为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若其出现主观判断失误,必然会失去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而计量属性则是指计量成本,包括历史成本、重量成本、公共价值、可变化净值等。其中新会计准则为了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对决策更加有用,全面引入了公共价值计量属性,规定在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以公共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易中以公共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等。但确定公共价值的主观随意性大,增大了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公共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三、会计记录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在会计记录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核算方法有账户设置、编制会计分录、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通过这些核算方法,形成会计信息,达到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的目的。会计记录的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记录方面规定:
1.新准则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计量依据,即资产减值的价值是可收回金额的协议销售价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确认,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而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和评估准确程度的高低必然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新准则规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虽然堵塞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途径,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原计提的减值存在转回的实际,新准则规定不予处理,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2.债务重组要以债务人发生财务危机为前提,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债务重组利得作为非经常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其每股收益在新准则实施后,将出现大幅上涨。这些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形成的收益,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质疑。
3.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给予企业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企业可能会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提高公司的业绩,或者以相反的手法来降低业绩,达到赢余管理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密切联系,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小。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在新会计准则中,重点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会计记录的执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以确保企业核算能够如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经济活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通过会计核算随意操纵会计利润,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管理财务活动。
参考文献: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三个机制,提高监督质效
由于事后监督没有现成的工作经验可以借鉴,监督手段、监督模式比较原始。为此,事后监督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建立会计核算纠错机制,杜绝屡查屡犯
为切底解决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屡查屡犯问题,充分利用内审、事后监督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成果,中支建立了会计核算差错屡查屡犯纠错机制。一是对屡查屡犯问题的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对事后监督所发现的各种问题以《人行湘西州中心支行会计基础工作差错通报》专刊定期通报;三是成立整改督办工作组,落实事后监督部门所查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四是建立会计核算差错风险评价制度,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定期进行分析研究和风险评估。
2、建立流动监督机制,实现风险监督前移
事后监督中心率先在全辖制定和实施了流动监督办法,中支党委授权事后监督中心对被监督部门的风险环节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地事前、事中检查,实行风险监督前移。通过建立“流动监督登记簿”和“望、闻、问、记”等手段,对一些涉及资金风险点和重大会计事项的核算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和记录,对前台会计核算过程的合规性和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3、建立长假监督机制,确保监督“无缝”连接
为保证会计核算事后监督的及时有效,2007年,中支出台了《长假连续监督制度》,规定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等时间较长的国家法定假日作为长假连续监督日,对会计核算部门假日前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连续监督。长假监督的重点环节:一是兼岗的合规性。被监督部门将长假前工作日会计要害岗位人员变动情况报送事后监督中心备案。事后监督部门重点检查临时顶岗人员是否符合兼岗要求,操作代码、口令、印章等使用是否合规,业务交接登记簿和重要物品保管登记簿登记是否及时、完整,监交手续是否合规等;二是账务核对的准确性。要求被监督部门在长假前一工作日,与相关部门进行现场“面对面”对账。重点检查对账双方对账行为、对账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重要事项的风险性。主要核实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簿相符情况;暂收、暂付款项科目挂账、解挂处理情况;同城票据交换过渡使用情况;内外账务核对相符情况;操作员密码口令管理是否严密、权限设置是否符合业务要求等;四是及时监督长假前的核算业务。事后监督人员于长假当日接收被监督部门移交的会计资料,当日进行系统监督,确保监督的时效性。
(二)搭建三个平台,确保资金安全
事后监督中心通过专设再监督岗位、专人复审监督资料,积极开展委托监督,有效保证日常监督质量,规避了监督风险。近年来,再监督人员共查阅会计凭证、账表清单18790余张,勾对支付往来账务5700余笔,实施委托监督4次,通过现场查验核算网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日常操作合规情况,发现各类问题27处,发出“事后监督通知书”6份、“风险预警提示书”5份。
1、搭建“大监督”平台,提升监督合力
事后监督中心与内审、纪检等部门联合不定期对被监督部门执行内控制度、风险防范等事项进行专项现场监督检查,有效形成了“大监督”格局,确保了再监督的效果。一是搭建大监督平台。确立以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为主体的大监督机制;二是完善例会制度。各监督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明确各自工作要求和角色定位;三是实行分级防控,确保资金安全;四是统一监督标准,规范监督行为;五是强化考核,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2、搭建“再监督”平台,提升监督水平
一是合理设置监督岗位,明确业务监督标准和规范。按照业务监督内容分别设置专职支行业务监督岗、营业室与发行业务监督岗、本级国库业务监督岗。二是制定了岗位相互制约复审监督的条件和要求,按照岗位相互制约原则实行立体交叉监督复审。三是实行监督质量评析管理。制定了《湘西州中心支行事后监督质量检查与评析办法》,由监督主管按月对监督人员进行监督质量检查及评点,形成监督员审核、再监督复查、监督主管检查的三级监督流程,确保了监督质量,提高了监督水平。
3、搭建“委托监督”平台,提升监督手段
为改进监督手段,加大工作力度,有效控制和防范会计核算风险,促进全辖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中支建立了《委托监督管理制度》。委托支行会计核算部门对事后监督中心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无法监督到位的支行会计核算操作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委托监督的重点环节是会计内控制度管理,如: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操作员代码、口令及操作权限设置和管理;重要空白凭证保管和使用;各种业务印章、个人名章的保管使用;各类登记簿的设置及登记;各类卡片的管理等内容。
(三)建立考核机制,确保监督效果
湘西州中支制定了《湘西州中支会计核算质量考核评比暂行办法》,对被监督部门的会计核算质量实施现场与非现场监督考核,按季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按年进行考核结果的评比,确保了事后监督手段从内部管理扩展到被监督部门的外部管理,更好地履行了监督工作职责。
二、主要成效
(一)化解了监督风险、提高了监督质效
长假监督制度的有效实施,堵住了长假期间监督环节的“死角”。弥补了长假滞后监督的风险隐患。从2007年5月1日开始,到2009年5月1日两年时间、8个长假节日内,共签收、监督会计凭证及附件6760张,监督账表及清单1200多张,审核已使用重要空白凭证376份,大额支付往来632笔,同城清算400多笔,会计主管授权书57份,发现核算业务差错12笔。
流动监督办法的实施使事后监督关口得到前移,从而有效克服了事后监督时滞弊端,消除了监督盲区,防范了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风险,拓展了监督业务范围和监督视野,提高了监督主管的综合能力。由于流动监督强化了对前台工作流程的监控。加强了事中控制,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监督人员及时与业务人员沟通,使得前台操作更加规范,工作责任感和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
(二)拓展了监督人员业务知识,提高了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优化监督环境,促进监督成果有效转化,增强了共同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确保资金安全提供了保障。
二是提高了监督人员素质,确保了监督质量和效果。通过建立事后监督的再监督机制,实行监督质量的三级监督和评析管理,规范了各个监督岗位的操作标准,杜绝了内部监督人员因碍于情面监督不到位及监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监督质量。
(三)考核机制的建立,为转化监督成果、提高核算质量提供了保证
通过建立对被监督部门的会计核算质量考核机制,调动了会计核算部门参与竞争、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积极性,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促使了会计差错得以及时发现和整改。同时解决了内部同级监督动力和约束手段不足的问题,会计核算差错明显减少。2008年,事后监督中心对营业室、国库科、5个县支行共计下发差错通书42笔,比2007年减少了50笔、下降54.3%。会计差错率为0.05%,比2007年度减少0.11%,全辖会计核算工作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三、工作建议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规范事后监督业务管理
事后监督部门从理论上彰显其独立性,但对指导的渠道和方式却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建议上级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事后监督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事后监督统一规范的监督标准体系。
(二)提升监督管理模式,实施风险监督前移
目前的同级内部监督易导致监督动力和对事后监督的重视程度不足,监督难以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操作规程》,相关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事后监督操作流程,改变现有的监督管理模式,实施风险监督和重点监督关口前移,形成较为完善的“大监督”、“大会计”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