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

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

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教学 整合 必要性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进行整合是时展的趋势,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中学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进行整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丰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造精神的激发和实践能力提高会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的整合,是培养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同时,网络化、信息化为通用技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重新认识和思考。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结构设计、技术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引导和有效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课程整合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构建主体。

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种最佳学习情境,以多样化、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用技术知识,可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使学生对通用技术课产生浓厚兴趣。如《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的教学,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

场景一: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之梦。

场景二:“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胜利凯旋。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

场景三: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

老师一边在课堂上讲解,一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飞行过程,极大地丰富了通用技术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之向往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

三、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如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章:结构与设计“稳固结构的探析”的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与处理,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有关结构的基础知识。然后给学生设计任务:家乡附近桥梁调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提供的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到的信息进行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了解要调查桥梁的修建时间、用途、结构类型、材料、主要组成部件、部件的连接方式及限载等相关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记载调查信息。课后带领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以学生居住地划分小组,分别到家乡较有名的桥梁附近进行实地考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升华,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

这样我们就通过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促进教育制度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四、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意味着在已有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我认为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出来,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如在“三视图的作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的画图工具绘制三视图等。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整合后应用于教学,不但在知识面的接触上进行了拓宽,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进行整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最新的通信技术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共同解决困难和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思考、协作、探究等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教学,为在最短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

[2]王伟胜.浅议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

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范文第2篇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学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环境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方法。和初中数学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在此结合高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2.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3.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先在什么角度来进行,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范文第3篇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

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

3、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 不重视基础。

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范文第4篇

一、高一学生数学成绩落后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原因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在初中数学考试都接近满分,怎么到了高中会考试不及格?!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应对方法: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

【原因二】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所致。高中考试平均分一般要求在70分左右。如果一个班有50名学生,通常会有10个以下不及格,90分以上人数较少。有些同学和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不及格这个落差感到不可思议,重点中学的学生及其家长会特别有压力。

应对方法:看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分数值,关键要看在班级或年级的相对位置,同时还要看学生所在学校在全市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就会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负担也就随之而去。

【原因三】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 “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应对方法: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

【原因四】思想上有所放松。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部分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部分智力较好的男生“恃才傲物”,解题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书写不规范,考试时丢分严重。

经过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同学,甚至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拨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

应对方法:高一的课程内容不得懈怠,函数知识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函数思想更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利器,学好函数对整个高中数学都很重要,放松不得。在高一开始时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非常重要。高中数学有十几章内容,高一数学主要是函数,有些同学函数学得不怎么好,但高二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却能学得不错,因此,一定要用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鼓励和自信是永不失效的教育法宝。

二、学好数学,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高中数学集合的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状态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一)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二)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三)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一)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二)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

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