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留守儿童是需要特别关爱的特殊群体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上了学,他们在祖辈的呵护、老师的教育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学习和生活基本有保障。但是,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在生活、行为、学业及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一是生活上缺少照顾。各地乡镇和村组合并,辖区扩大,学校也随之撤并,一个乡镇往往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和初中,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的留守儿童上学无人接送,早晨5点多钟即要起床赶路,天黑才回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还有交通安全隐患,有些孩子合乘农用三轮车,7人座位坐进20多人。兴化市临城镇有一双留守儿童姐弟乘电瓶车回家,被卡车撞死。

二是行为上缺少监管,留守儿童多数是祖辈监护,而祖辈老人不少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孩子往往严少“惯”多,管少哄多,“理”少钱多,管吃管住不管教,有些则放任自流。有些孩子上学迟到、早退、逃学、旷课、说谎、不做作业,甚至沾染上打架、赌博、喝酒、抽烟等不良习气。

三是学业上缺少辅导。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只对孩子的食宿、安全负责,对学业的关心和辅导很少,不少孩子学业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成绩下降。一些父母本身文化不高,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但双双在外,无法顾及。而有些家长则抱着“读书无用”的想法,对孩子期望值不高,只企求混个文凭外出打工。许多家长对留守子女抱有愧疚心理,即以物质补偿代替精神慰藉,常常多给零花钱,导致有些孩子胡乱花钱,甚至进网吧、游戏机室,成为网迷,严重影响学业和成长。

四是心理上缺少疏导。留守儿童巾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內心有说不出的苦恼,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他们十分想念常年在外的父母,实在想得厉害了,就拿出父母的照片或送给他们的玩具看看,有的边看边流泪。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还有自卑感。淮安市楚州区一个孩子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开家长会时,花5元钱雇了一名三轮车工人代开,被发现后很难堪。据扬州市某小学调查,有50%的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烦恼只会闷在心里,43%的孩子认为父母与自己的感情越来越淡薄,16.5%的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

应当清醒地看到,农村留守儿童是因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而出现的。这些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既是劳动者致富的需要,又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必然趋势,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劳务输出仍将是江苏发展经济、致富农民的战略措施。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进城农民工有孩子的占三分之二,而携带孩子出去的只有10%左右,绝大多数收入水平较低、无稳定工作和固定住所,无奈把孩子留在了家乡。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未来,更关系到新一代江苏人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应当从长远的战略高度,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解决好。正如一位基层镇党委书记所说:外出打工的、高考出去的,回到家乡的不多,如果再不把这些留在农村的孩子教育好,新农村怎么建设?!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同时,形成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农村留守老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并且,在全国2.21亿流动人口中,农村流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了1.7亿左右,这进一步加剧了输出地的老龄化问题。而与个体老龄化相联系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因此,生活照料成为农村留守老人的重要需求。从现有文献看,理论界已开始关注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贺聪志等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改变了留守老人的居住方式;姜丽美认为留守老人所获得的生活照料资源日渐匮乏;施云皓研究发现老人及其配偶成了主体型照料供给者,在农村照料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将陷入“照料风险”之中。基于上述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具有负面影响,然而,产出性老龄化为应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提供了一个积极视角,即强调老年人仍有生产率。鉴于子女照顾留守老人所存在的机会成本,把留守老人由家庭照料转向社区照料就会实现改善民生和扩大就业的双重效应。

一、问题凸现: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供需矛盾突出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是指“有户口在本社区的子女每年外出务工时间累积6个月及以上,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老年人”。在农村正式照料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留守老人为了适应代际照料资源的乡城转移,被动选择了自我照料模式,即老人自己照料自己或者由配偶来照料的模式。然而,自我照料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并不能满足老人的照料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豫东南农村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照料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现状――自我照料

家庭照料一直是农村老年人主要的生活照料模式,然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弱化了家庭中子女的照料功能,也促进了家庭照料主体的细分,即纵向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代际照料,横向上以婚缘关系为基础的自我照料。自我照料既是产出性老龄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目前农村留守老人采取的主要照料方式。

2010年六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居住方式中,单身户占14.66%,夫妻户占16.1%,隔代户占1.01%,三者合计达31.77%。可见,留守老人的居住安排呈现出独居化、空巢化特征。为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现状,笔者于2013年7月对豫东南341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子女本应承担主要照料责任,但调查发现,有59.23%的留守老人依靠自己或配偶进行自我照料;而对于生病后的照料问题,有61.5%的留守老人采取了自我照料方式。由此可见,在现有养老模式中,有相当一部分留守老人选择了自我照料:一方面,代际间通过电话慰问和节假日探视,虽然在经济、情感上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居住距离的拉大减少了子辈的照料支持;另一方面,在家庭小型化过程中,照料资源的依赖不得不倾向于朝夕相处的配偶,夫妻间相互照料的愿望更加强烈。中国家庭养老模式已经由重纵向血缘关系阶段,发展转变到了重横向姻缘关系的阶段,即由代际照料转向了自我照料。

(二)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供需失衡

生活照料需求对于农村留守老人而言至关重要,但农村留守老人却面临照料资源匮乏的困境:一方面,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留守老人对照料服务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农村照料服务体系不健全,家庭照料功能也逐渐弱化。随着子女外出务工,代际照料资源日渐匮乏,留守老人的自我照料也不能满足其需求。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照料的需求,即健康状况越差甚至不能自理的留守老人对照料服务需求越强烈。但调查结果显示,留守老人的自理能力与得到的照料状况正相关:在缺乏照料的单身户、夫妻户留守老人中,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留守老人占83.08%。这是因为在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留守老人中往往是高龄老人,他们中大多数丧偶,或其配偶也因年龄较高而失去自理与照料能力。石人炳在2011年7月的实地调研基础上也得出“自理能力越弱,受到的照料越少”的结论:在无人照料的老人中,生活能够自理的占4.5%,能够部分自理的占13.4%,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最高。同时,调查还显示,有75.95%的留守老人表示需要社会照料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留守老人担心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无人照料,对社会照料的需求随之增加。

二、问题根源:单一家庭照料模式面临困境

在农村正式养老服务体系还未建起的情况下,老年照料几乎完全表现为以子女、配偶和亲属为照料主体的家庭照料模式。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远距离代际照料困难的情况下,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照料因得不到外部支持而面临无人照料风险。这正是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供需矛盾的症结所在。

(一)纵向分析:远距离代际照料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间人口迁移给留守老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照料危机。据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及以上的人数占63.2%,可见,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特征。因此,外出务工人员要履行其赡养义务,就要采取远距离照料模式来代替直接照料支持。

远距离照料概念最先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到1997年,美国学者Wagner首次对远距离照料进行了界定:指照料者在距离至少1个小时的路程(车程)以外,为需要照料的亲人(本文主要指老人)提供照料。而在中国,2013年7月1日实施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与美国的远距离照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却很难承担起远距离照料者的重任。远距离照料的三个传递途径在中国农村均难找到对接点:第一,定期回家进行直接照料。作为远距离照料者主体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大多从事劳动负荷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这使他们提供远距离照料更加困难。第二,通过电话指导留守老人处理一些事情。这一途径虽简便易行,但只有在留守老人生活能够自理的前提下才会奏效,调查显示,在缺乏照料的留守老人中,不能完全自理的占83.08%。第三,通过直接照料者表达照料内容。直接照料者是指能够为老人直接提供服务的人,一般来自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机构,然而在农村照料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找到直接照料者。

(二)横向分析:老人自我照料存风险

产出性老龄化是国际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它强调老年人仍有“生产率”,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仍可以做出贡献。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照料模式具有产出性,不仅在微观上减轻了子女的照料负担,还在宏观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冲击。但是,当前农村留守老人采取自我照料模式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存在理论与现实上的双重风险。第一,在理论上,潜在的无人照料风险。由于自我照料模式受留守老人的家庭结构和健康状况影响,随着农村留守老人高龄化、空巢化的加速发展,其自我照料功能也逐渐降低。并且,在失去了配偶这一照料途径后的留守老人很有可能陷入无人照料困境,这是留守老人对将来生活最大的忧虑。第二,在现实中,因劳务负担过重导致突发急病且不能及时就医。根据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农村流出人口对老年人生活影响”调查显示:在子女外出务工后,46.2%的留守老人感到农业劳务负担加重,认为家务劳动负担加重的占44.4%;当留守老人身体有小病的时候要么硬扛着,要么自己买点儿药对付,一旦患上大病后,外出子女回来照料的只有13%,老人自己及配偶便是主体型照料供给者,然而不去看病的老人占7.8%。

三、问题应对:从家庭照料到社区照料

在照料需求无法降低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或创新照料资源,农村留守老人照料的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因此,在产出性老龄化视角下,由家庭照料转向社区照料是应对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从家庭照料到社区照料的理论支持

从经济学角度看,相对于照料留守老人所消费的显性成本,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照料老人而占用的时间和失去的收入则是一种机会成本。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是一种时间和劳动密集型的活动,基于时间的稀缺性,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满足留守老人照料需求的机会成本也随之提高。蒋承利用我国2005年父母――子女配对数据,对老年照料的机会成本进行了首次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出务工人员照料留守老人对其就业率、工作时间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成年子女还是以不工作或者是减少工作时间来应对老年照料问题。人口老龄化直接减少了年轻劳动力的供给,而需要照料的留守老年人也间接限制了子女参与市场劳动,因此,老龄化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双重抑制效应。由此可见,代际照料不是万能的,不仅增加了机会成本,也抑制了劳动力供给;自我照料又是有限的,且不是每个年龄阶段的留守老人都能达到的,因此,从家庭照料转向社区照料是应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的有效选择。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1》披露,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人口数量为2.78亿,其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就有5800万,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0%。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指出,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最发人深省、并令人震惊的有两个数字:一是留守儿童5800万;二是留守儿童占比未成年人70%的高犯罪率。当然,“留守儿童”早已不是什么新问题,“救救孩子”的呐喊也曾不止一次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过……但时至今日,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而衍生出的一个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一代人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导致后患无穷。

留守儿童问题让人揪心

一、犯罪问题

偷盗抢劫较为多见

——今年2月,广西合浦县乾江边防派出所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侦破了一起连环劫案。据公安部门调查,3名主要嫌疑人都是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才14岁。干警介绍,3名嫌疑人的父母均常年在外打工,他们辍学后沉溺于网上游戏,抢劫只是为了凑够上网费。

——年初,广西北流市连续破获了两个抢劫团伙案件,涉案嫌疑人近20人,全部为“90”后。其中一个11人抢劫团伙部分成员还沾染上吸食等恶习。为购买,先后抢劫11次,甚至致人死亡。办案民警得知,嫌疑人父母都长期在外打工,有的从一两岁起就没在父母身边生活过。

——自2011年5月以来,佛山市南海丹灶镇辖区内连续发生多起持刀抢劫案件,事主均遭不同程度砍伤。6月26日晚23时,市民李小姐和朋友走到丹灶镇西二环下三洲路口时,一辆载着3名男子的摩托车突然停在李小姐身旁,其中一个矮小男子趁机抢夺李小姐的手机。由于李小姐受惊躲闪,该男子第一次出手未能成功,随即拿出一把刀砍向李小姐的右手,之后驾车而逃。6月29日晚22时,佛山市三水区南岸又有两名男子被人拿刀威胁,抢去了一部黑色手机和200多元现金。经警方蹲堵,该团伙7名成员落网,主犯小伟(化名),贵州人,出生于1996年10月,年仅13岁。据了解,7名犯罪嫌疑人多为留守儿童。

——2008年10月,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派出所联合县刑警大队,成功破获一起涉案数万元的手机被盗案,抓获了一个由13名未成年人组成的盗窃团伙。调查得知,9月29日晚,以周某为首的13人在竹山县宝丰镇位于施洋大道的联通手机店,撬门入室,盗窃手机17部,涉案金额2万余元。这13名未成年人中,8名是留守儿童。

图财害命令人扼腕

——在河南省南阳市郊区,几名留守儿童因缺钱上网吧,合伙杀死了一个72岁拾废品的老头,用竹席遮掩藏尸,盗取老人的现金后吃喝玩乐,毫无悔意。

——河北邯郸市邱县镇边村,两个11~12岁的留守儿童,夜间从镇内的黑网吧出来,看到村里一户独居老太的窗灯还亮着,便好奇地从房侧夹道潜入院内,想偷点东西,被老人发现,两人残忍地将其杀死。

二、伤害问题

在留守儿童及留守家庭中,各种伤害也时有发生。

压力过大酿成惨剧

——2012年3月27日早7时,四川大竹县月华镇一村三社27岁农妇唐成芳,竟给自己的三个亲生孩子灌下剧毒农药“百草枯”,随后自己也喝了两大口,被人发现后紧急送往重庆市某医院救治。结果,唐成芳走了,3个小孩获救。这是个让人惊愕痛心的新闻,是什么让年轻的妈妈毅然决然地把农药灌进3个孩子的嘴里,是什么让她对人生如此绝望——是不能承受的生活之重?还是留守妇女心中难耐的酸楚?抑或是精神的压力与抑郁?……丈夫在外打工,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不外出打工没有出路,拖家带口城市生活的成本又太大,于是她只能选择留守。

意外事故接连不断

——广东惠州博罗的林就万夫妇长年在深圳打工,由80多岁的奶奶照顾三个女儿。7年之内,姐姐林文婷因蜡烛引燃大火烧成双脚残疾;小妹林文思在帮奶奶提开水时被严重烫伤;二妹林文容在家用柴火烧水时引发大火伤及自身,脸跟胸连在一起,眼睛因拉扯而闭合不上,双手双脚畸形程度严重,被别人称为“鬼孩”,她4年没有出过家门一步,更没有上过一天学堂。

——在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新闻中,有太多让人无法承受的伤痛:2011年全国数十起重大校车事故,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外出打工人群密集的县乡,而受害者多为留守儿童。

——2012年5月8日,距江西宜春市区80余公里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在年已72岁的老农王久寿的家门前,摆着五口临时制作的简易棺木,里面静静地躺着他五个年幼留守的孙子和孙女。“我真没想到,五个孙子孙女一走就没了……”王久寿老人和他的老伴坐在棺木前痛不欲生。昨日还是活蹦乱跳的五个孩子,瞬间就溺亡于村后的一口水塘里。

易被犯罪分子加害

——全国妇联召开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会。全国妇联政策法规室主任蒋永萍就《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作了介绍,当前,在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

——2011年3月,甘肃省临颍县皇帝庙乡大袁村马某在外闯荡几年后,衣着光鲜地回村了。马某对村里人说,他在外边组织了一个歌舞团,平时带着团里的演员四处演出,收入不菲。这次回村,他想挑选几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进歌舞团当小演员。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半城镇化;负面效应;解决途径;广西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资本参与中小城镇建设的盈利模式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CJY024)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半城镇化”现象负面效应与解决途径研究——以广西为例 

收录日期:2015年6月2日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1.02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50%大关,表明我国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年才能完成的城镇化进程。然而,我国城镇化增长是一种“伪”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60%的水平。许多农村流动人口转移到城市工作生活,但并没有真正扎根城市和落户城市。农民工就业在城市但户籍在农村,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但根基在农村,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从而形成了“半城镇化”现象。 

“半城镇化”是相对完全城镇化而言的,是一种不完全的城镇化状态,是一种没有彻底融入城市的状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作生活,但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市民相同的待遇,没有实现与城市市民“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不能彻底融入城市,一直游离在城市边缘,处于 “半城镇化”状态。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2014-2020)显示,2012年广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差了21.6个百分点,1,011万人居住在城镇但没有扎根城镇,广西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半城镇化”现象。 

二、广西半城镇化水平测度 

(一)半城镇化测度方法。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乡村人口是指除上述人口外的全部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0% 

本地城镇户籍人口是指经公安部门登记的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本地城镇户籍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是: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00% 

本文定义半城镇人口为城镇常住人口与本地城镇户籍人口的差值。半城镇化率是指半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半城镇化率=■×100% 

=■×100% 

(二)广西半城镇化水平。为了分析广西的半城镇化程度,本文综合收集了《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相关数据,按照对半城镇化的测度方法,对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本地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半城镇化率进行统计估算,结果如图1所示。(图1)可以看出,广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增长态势明显,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2.3%,远远低于2013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半城镇化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从2008年开始半城镇化率开始逐渐接近于户籍城镇化率,2013年半城镇化率22.5%已经超过户籍城镇化率22.3%。从全国范围来看,2002~2003年广西半城镇化率与全国基本持平,但自2004年开始,广西半城镇化率已经超过全国半城镇化率,广西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半城镇化现象。 

三、广西半城镇化现象负面效应分析 

(一)城市社会保障参与率低。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情况来看,农民工缺乏相关的金融保险知识,金融机构对农民工的政策导向偏离,导致农民工购买各种保险的比例较低,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后很难享受到参保带来的好处,形成“只参保但不享保”局面。2013年广西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1.3万人、26.58万人、9.45万人、56.83万人和10.17万人,而全区参加这五类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65.75万人、466.6万人、253.36万人、325.65万人和270.24万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依然严重。 

(二)城市就业缺乏保障。从就业机会来说,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处于弱势地位,大多集中在脏、累、苦、危等行业,工作辛苦且工资薄弱,并且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与农民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农民工随时面临失业风险。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9.81%,低于全体职工签订率,而大量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个体企业、民营小微企业,面临的不签订劳动合同现象更为严重。此外,农民工需要经常忍受“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不公平待遇,并且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2013年全区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涉及农民工权益的有6,832件,其中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有5,284件,占比77.34%。 

(三)农村土地大量闲置、且流转困难。一是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严重。2012年致公党玉林市委调研组对广西北流市的10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进行抽样调查推算,发现北流市农村建设用地闲置量超过2万亩,推算全区因农村废弃老宅造成的土地浪费可能接近200万亩;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困难。本文借鉴覃顺梅的调研数据,43.48%的农民不愿意转让土地,23.91%的农民愿意转让全部土地,10.86%的农民愿意转让部分土地,21.75%的农民没想过转让土地,农民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

(四)农村留守群体日益庞大。随着近年来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广西农村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逐渐增多。据《中国日报》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末广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145.97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3.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西农村老年人人数已达392.132万人,而留守老人已经达到261万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受长期分居生活和隔代教育影响,留守妇女需要忍受繁重体力劳动、忍受孤独感、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负担,留守老人也面临着高强度农业生产、隔代教育、孤独感较强的问题。 

(五)城市病难题日益加剧。半城镇化造成我国城市病愈发严重,尤其对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农村人口大量集聚并频繁流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动,大量占用城市公共资源、环境资源和交通资源,超出城市综合承载力,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愈发严重。2013年全区汽车拥有量279.81万辆,摩托车700.64万辆,与2012年相比,汽车拥有量增加了48.78万辆,摩托车增加了7.47万辆,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此外,2013年全区14个设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5.8%,比2012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空气环境质量变差。 

四、广西半城镇化负面效应解决途径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同等待遇。从客观上说,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形成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与农民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政策与城镇户籍挂钩,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也按照城镇户籍进行配置,进城务工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市民相同的待遇。解决半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剥离附加在城镇户籍上的各种福利政策,取消与户籍挂钩的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会资源、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二)完善就业保障机制,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地方政府必须破除城乡二元就业体制,逐步取消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实施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和保险福利保障制度,企业用人单位必须向政府劳动部门办理用工登记和备案,与农民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切实保护好农民工就业的基本权益。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人口就业最有效的选择,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制定针对农民工的福利政策,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和信贷政策也应该积极向农民工倾斜,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农民工回乡就业,缓解城市人口膨胀压力。 

(三)完善土地流转和退出机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地方政府必须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和退出,解决农民工离开农村的后顾之忧。对于迁入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允许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其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促使土地向农村种田高手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化使用,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对于愿意退出农村土地的农民工,地方政府必须积极通过土地换社保、换住房补贴、换养老生活补助等方式妥善解决好农户退出闲置土地的经济补偿问题。 

(四)加大留守群体关爱力度,增强留守人员幸福感。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落实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加强留守儿童的各种教育活动,改善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地”。对留守老人要着力从生活保障和精神关爱方面为留守老人提供帮助,积极为留守老人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落实留守老人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开展针对留守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立足地方实际发挥出留守妇女的技能特长,实现留守妇女的就地择业。

(五)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缓解城市病难题。首先,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配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交通、水电、通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硬实力,增强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其次,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大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行节能减排的新型能源体系,增强城市生态承载能力;最后,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建设和运行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孔来,李俊杰.“半城镇化”现象及解决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9.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序 言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莲~山课件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 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