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产管理课程

生产管理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产管理课程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第1篇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其重要的职业技能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重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符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职业能力;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子产品的竞争力不高。主要原因不是电子产品的研发水平不高,而是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电子企业生产活动一线的生产工艺,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存在着不足,因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十分重要[1,2]。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精神,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强调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3,4]。我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组结合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重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课程性质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员等岗位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想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一门介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职业岗位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它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培养电子行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为学生提供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知识。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职业岗位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重点: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质量检验的方法;掌握电子制造进料质量控制;掌握电子制造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认证;掌握质量改进及其常用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编制;电子产品生产工艺。

四、课程特点

1.综合性强。

本课程根据学生就业实际岗位的需要,将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方面最为实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综合,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成为能组织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解决电子企业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技术骨干。

2.突出应用性。

本课程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主要讲述了与电子产品生产相关的质量管理及产品可靠性方面的知识,内容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重视理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贴近。

3.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采用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按照职业活动的工作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学习过本门课程以后,能够自觉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电子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2)了解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3)掌握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4)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5)熟悉电子产品认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

(1)具备管理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的能力;(2)具备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的能力;(3)具备编制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能力;(4)具备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能力;(5)能参与电子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3.职业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严谨的职业素质;(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4)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生产组织管理、质量检验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5)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六、选用教材[5]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载体,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也是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的前提。所以选用注重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是本课程建设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根据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选用该课程教材的遵循下面几个原则:(1)必须选用高职高专类的规划教材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优秀教材。(2)选用的教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适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3)教材内容要文字简洁,能够反映当前该课程的最新成果,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基于以上三条原则,通过了解相关院校的情况,该课程教材最终选用的叶莎老师主编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项目教程》。本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工程规划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本教材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提炼。本教材坚持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阐述了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两方面的知识。本教材内容以一个个实际的电子产品作为载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理论,以实际的工作岗位任务划分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组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采用学做结合的方式完成项目,掌握职业技能。

七、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讲授式、案例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多放些动画,让学生多在课堂上讨论,活跃气氛,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为此采取了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有成效的方法。教师在对每单元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特别强调在企业实际现场中的应用的有关理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效果非常不好,不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本课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只采取理论教学模式,按照课本讲解知识,是无法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有实践动手的机会,所以需要增加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过去的教学是先理论教学,再上实验课,最后做课程设计。这样会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脱节。实验课仅仅是知识验证理论。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空间。本课程改革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屏障,在实验室和实训室上课,边学理论,边做实验,使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模式。建议以后增加企业现场参观教学等比较形象的方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学生通过若干项学习任务和六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际电子产品的拆卸和装配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整个教学工程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开展,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电子产品质量控制理论知识,能熟练识读各类电子技术图纸和资料。

2.考核方式与要求。

改革以前的课程成绩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基本上是通过理论考试来决定课程成绩。其弊端在于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关注和督促,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在快考试之前,突击背书,即使考试及格,也只是临时掌握,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针对此情况我们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同教学环节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各部分考查所占比例如下: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占40%;项目测评成绩占60%。

八、结语

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首先对本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根据本课程设计思想,提出了本课程的特点和本课程目标,然后介绍了教材选用的原则,提出了教学实施的意见。本课程的建设适合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

作者:韩宝如 黄果 梁帅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郑惠群,赵敏笑.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建设与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0(6).

[2]王成安.电子产品工艺实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廖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生产运作管理 课程教学 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ch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SU Hanqi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is a compulsory core curriculum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this paper, in teaching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the actu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on the study,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enthusiasm.

Key words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improve the methods

1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内容普遍存在重生产轻服务

目前,国内生产运作管理教材大多以制造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为主,学生由于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对企业生产运作的感知和认识,对教材内容不容易理解。加上该课程与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风格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内容难懂、枯燥乏味,因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得到调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对该课程涉及的名词、术语、原理、方法等内容死记硬背,缺乏应用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手段柔性不足

传统的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往往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系统化的教科书。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理论。这种只注重理论、概念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缺乏学习的自主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都倡导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时存在过分依赖课件,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对一些专业名词和概念的理解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是该课程讲授的难点。现有的教师讲解多数使用单一的多媒体教学,而讲解过程中的许多计算推导和演绎,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手段的刚性大大削弱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

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没有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也没参观过企业,缺乏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对生产管理的一些理论难于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还是以听为主,空洞的理论往往显得枯燥而不易让人接受,缺少实践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2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2.1 整合教学内容,制造业与服务业运作管理内容互为补充

(1)改革教材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内容应当从面向制造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为主, 向制造业生产与服务业的运营管理并重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授课教师在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授课专业学生特点,多补充一些服务业运作内容。如笔者在讲授产品开发和技术选择一章后,让学生以6人左右小组形式以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开发(以淘宝网开店为例),从服务产品开发的角度讨论可行的服务构思;服务的结构设计过程;服务开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所有小组都在淘宝上开设了网店,经营的项目更是从二手书到虚拟充值五花八门,经过几周的经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他们可以体会到哪些知识需要学习,在参与研究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使制造业生产运作管理内容简单化。由于学生对制造企业没有感性认识,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钢铁生产、福特、宝马汽车生产视频,使学生对制造业生产过程有初步印象;在讲授某些章节时,尝试用EXCEL、弱化计算过程,减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恐惧。

(3)从服务业角度理解部分章节内容。虽然服务业运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甚至有些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对服务业运作具有更高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服务业为例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选址和布局章节时,笔者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服务设施并对其选址和布局进行调研并加以分析,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2.2 倡导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多样化。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讲解以外,还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地调研、企业参观、软件操作等教学方法,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采用启发式、互动交流式、引导式、讨论式等灵活教学方式,强调以问题为纲,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课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职能,根据课程内容选取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地调研,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案例分析、调研和课堂讨论环节,并安排学生将结果在课堂交流和演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2)教学手段柔性化。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和多媒体课件的特长,对有关的名词、术语、原理、方法等内容用PPT非常清楚地演示出来,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枯燥讲解生动化,提高课堂讲课质量。另一方面,遇到计算过程、原理推导等内容则用板书或者EXCEL表格当场运算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记录,记忆比较深刻,学习效果较好。

(3)课外自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电子邮件、加入学生班级群等方式,与学生之间建立多渠道的交流平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习题以及作业要求都放入校园网络平台,学生经常浏览,效果良好。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企业参观。到企业参观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本课程学时有限,而且大班授课人数众多,企业的参观实践是放在短学期实践教学计划里面。笔者曾在短学期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部分学生把实践参观所得,充分利用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主题讨论中,如以物流企业的仓库布局为主题分析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的相关问题。

(2)上机实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48学时中安排了4 学时的用友ERP软件生产管理模块上机操作,让学生熟悉企业资源计划软件。课外上机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 中的“规划求解”软件求解运输问题的选址问题;用“反复试验法”制订综合生产计划;用EXCEL 进行MRP 的制订等内容。通过上机实验,学生不仅强化了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对软件有所熟悉,掌握了利用计算机解决生产运作管理问题的方法。

3 结束语

《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讲解与教师讲评互动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的特点,改变传统教育中以课堂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多渠道培养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生产运作管理的课程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2]贾强法,王红梅.《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探索.才智,2011(8).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第3篇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于燮康正是这句话的实践者。他投身半导体行业四十余载,用渊博的知识、开拓的视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在管理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现在的他不仅担任着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这一重要职务,还担任着多达三十余项社会职务。于燮康沉浸在繁忙的工作中,而他认真、努力的执著精神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最佳的诠释。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半导体事业,于燮康刻苦钻研国家的产业政策,四处奔波,积极为半导体产业政策的制订献计献策。这份执著和奉献的精神,让他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一系列非凡的成就。

科学管理是一门艺术

辉煌成就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于燮康在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用锐意进取的精神,完成了每一次人生的华丽转身。他用兢兢业业的工作,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8年,于燮康投身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这块热土上,在过去的四十余年时间里,他从组织集成电路产供销一条龙管理,到落实集成电路安全生产;从创立集成电路营销新体制,到开拓集成电路新业务市场;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于燮康认真坚定地走好每一步,他的一生与微电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锤炼加工,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为尽早让我国已建成的“六五工程-双极集成电路生产线”尽早产生效益于燮康充分发挥管理者的领导才能,成功地将管理学理论结合企业实际,转变领导班子观念,及时调整了组织架构,摆正质量与标准的关系,改变僵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强化团队在开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作用,发挥经济责任考核的导向作用。这种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他任职仅一年的时间里,双极集成电路产量首次突破设计量,产出超设计能力13.4%,总厂利润占集团公司的85%以上,产量和盈利连续五年在国内同行中保持相对优势,受到电子工业部的通令嘉奖。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挑战,身为管理者的于燮康也是如此。2003年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一年,他就任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理念、新的同事和新的业务以及不尽相同的管理理念,如何走出艰难的第一步成为于燮康面临的最大的难题。那时的于燮康用从容的心态面对困难,他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公司员工的智慧,让他们在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身心愉悦地来工作,在和睦的企业文化氛围中,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多年的管理工作,让于燮康深谙企业管理之道。在他看来,责任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起点,也是领导力得以施展的基石。要勇于负责,把责任铺满心扉,用心血浇铸,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才能体现出完美的执行力。管理也是生产力,不要重技术轻管理,不要重业务轻管理;管理、技术、业务须齐头并进。同时,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适合才是管理的真谛所在,每个管理者都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于燮康看来,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调节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让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于燮康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在管理上总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适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在他看来,管理的方法和理论要与时展相和谐,管理者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管理的有效性,让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需求导向是企业创新战略的基石

作为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于燮康对工作一直认真负责。他经常回顾、总结企业的发展历程,敏锐地进行分析判断,认为,企业欲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顾客的需求,产品结构要根据市场进行战略性调整。

实践出真知,多年的管理经验,让于燮康对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往往能够快速及地时发现并解决。早在几年前,当于燮康意识到国内经济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时,便果断地采取适当控制投资规模、降低负债率、降本节支等应对措施;同时,确立了“苦练内功求生存,科技创新求发展”的两大思路。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将主抓精细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大销售力度等作为工作重点。这些苦练“内功”的工作,为企业赢得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于燮康灵活的思维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与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围绕“新”字做文章,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并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一是积极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产品。公司将投资的重点转移到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世界前沿的系统集成封装等封装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全力以赴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出有竞争力、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改变经营模式,从规模扩张型和投资拉动型向研发带动和品牌经营型转化。改变单一的专业化代工模式利用新技术延伸产业链发展,为品牌经营创造条件。 三是整合技术资源,按照“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发平台”的思路,在研发能力上寻求突破口。为加快推进中国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设立了“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长电科技为主体,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成立了国家工程实验室。而且,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作为科技公司的副董事长,于燮康对高端产品的追求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在他看来,有些技术是现阶段企业无法消化的,会为企业带来产业化进程拉长、产品成本高、质量不稳等不良影响。

于燮康认为,凡事要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任何“”的模式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应改追赶战略为创新战略。通过稳扎稳打的方式,最终赶上甚至超过国际水平。

组织创新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名管理者,于燮康尤为注重管理方面的创新。他认为,管理创新要从机制、理念、组织方式、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这些方面的创新,对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营造品牌影响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在于燮康看来,管理是生产力,有创新才有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最大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于燮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9年,无论是对于燮康还是对公司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们接受了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的“关键封测设备、材料应用工程项目”。这是一个共同合作的项目,它以长电科技为主体,和通富微电共为责任单位,由24家单位分别承担41个课题的研究并使其产业化,以实现关键封装测试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满足国内封测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以摆脱关键封测设备和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作为封测应用工程项目总体组责任专家小组的召集人,于燮康深感责任重大。在国家科技部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组建了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09年12月30日在京成立,成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第一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以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关键封测设备及材料应用工程项目”、“封测工艺先导性及产业化项目”、“先进封装装备及材料项目”等共计9个项目,约80余个课题,为技术驱动平台和纽带,依托封测产业链各骨干单位的人才、技术和市场资源,形成我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关键技术与重大科技产品创新的强大推动力。经国家科技部审核,2010年6月1日被科技部正式确定为开展试点工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各个承担单位的通力合作,不断研发,目前已取得了重大的标志性成果,攻克了10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申请了12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7项,部分技术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

封测联盟是重大专项实施中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的第一家,也是在重大专项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一个良好开端,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于燮康等人运用组织方式对项目进行运作,这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更有效地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开创了管理创新的先河。

企业创新管理的真正魅力

谈起企业管理的魅力,于燮康认为,企业管理的魅力在于管理的系统性、整合性、持久性与科学性。生产力诸要素无一不依赖于管理,并依靠管理融为一体而发挥作用的。于燮康深知,企业管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它虽然没有任何具象的外在形态,却是一个企业综合软实力的体现。高效高质的管理可以让企业从容面对任何不利因素;反之,则会让企业丧失核心力,从而失去发展方向。对管理,于燮康的态度一向是慎之又慎。

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对企业的管理,更强调对人的管理。针对这一点,于燮康做了很多工作,他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这就是他的团队发展意识。他将团队的成功、团队的荣誉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一点始终贯穿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第4篇

《生产作业管理》网络教学系统的网络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需求,学生知识需求以及学生今后的就业需求制定教学内容。系统不仅提供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性,将教学内容信息化。根据专业教育目标,网络系统设置了在线课堂、在线考试、答疑、资源管理等模块。网络系统的用户根据权限控制定义,不同的用户,权限不同,其功能定义也不同。系统角色主要就是教师、学生以及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对网站的内容,包括课件作业等进行整理和修改。教师权限包括建立数字化教案,上传教学内容和课件等,布置作业,网络解答。学生授权权限主要是进行网络学习,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等。

(二)设计制作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网络资源

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需在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特点以及学习对象特点基础上进行。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课程所需的上网资源进行整合,不仅要体现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的特点,还要起到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相关人员应做好诸如师生信息、作业数据、习题参考等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可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为课程网络教学系统开发提供支持。网络教学系统现在多采用B/S架构。采用此种架构可不许安装客户端软件即可登录对系统进行管理,对上传的课程内容进行修改、编辑、维护和更新,对于提高改网络教学系统的可扩展性十分有利。另外,系统资源设计和制作时还可以综合动画设计、审美等因素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美观的网页。

(三)应用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擅长利用网络交流。对此,网络教学可通过应用讨论式教学模式来实现师生交互性,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是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网站为学生和教师开辟了讨论天地。由教师负责对该个板块进行管理,学生可在板块中提问。另外,可利用QQ或者建立群进行讨论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及时解答。这种讨论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可及时相互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传统教学虽然可以进行讨论,但是基本每周答疑的时间不多,而且学生只能课前后者课后同老师讨论,时间十分有限。网络教学中的这种讨论则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及时交流讨论学习问题。

(四)探索式网络学习模式

探索式网络学习模式是由老师设定一个问题,然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来解决问题。在生产作业管理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课题,在已建立的系统中的“知识拓展”模块中提供相关资料便于学生查询,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给予解答。在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网络系统中也可以设置“学习园地”模块让学生进行开展发现式的学习。

(五)异步讲授式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讲授式模式是传统的授课方式新的进步。在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中,沿袭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由其担任组织者。不过,教师这种主导性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相比更弱化的,因为师生间的教和学是分离的,也就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不直接。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使用网络查询所需资料,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的地位而言加强了,而且也更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制力。网络讲授式教学有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之分。根据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特点可采用异步式教学。教师先将可见、习题等放到系统中的“教学资源”模块中,让学生自由选择班级上课或者网络学习。利用网络系统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课程相关的内容,利用系统中的测试栏目还可以进行自我测试。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能更好。异步教学也可以作业课堂教学的辅助,作为学生课后的补充以提供自我学习。

(六)结论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轨道客车 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都致力于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在项目过程中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成为当前企业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将项目管理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在整个生产周期中运用成本的估算、预算、控制、考核等对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以确保实际成本在成本预算的范围内,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一、轨道客车生产企业应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对于轨道客车生产企业这样的制造型企业来说,一个合同就等同于一个项目。当前,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一般来说合同一经签订,合同的总价就确定下来,因此企业要想在固定的合同价中寻求更多的利润空间就要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现今企业管理中,项目管理被认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管理成本的模式,其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能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估算、预算、控制、分析和核算,通过制定目标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如发现有偏离目标成本的现象通过及时的纠偏措施以确保实际成本不超出阶段目标成本,并在完工后进行核算,使项目成本在项目进行的全周期都可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将成本核算结果与项目开始前制定的目标成本进行比对可以清楚了解项目的盈利情况,对轨道客车生产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应用

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流程与其他制造型企业类似,一般流程分为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及持续改进等。

(一)成本估算

在企业中标某一项工程后要及时组建项目经理部,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对轨道客车生产项目的经济效益负责,应当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进行项目成本估算。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成本估算的依据是项目的初步方案计划,估算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利用以往类似项目发生的成本的类比估算法以及先估算各个子项目成本再汇总成项目总估算的ABC法等。这一过程的主要功能在于对项目成本总体情况进行粗略估计,一般对结果精度要求不高,只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方向性参考。

(二)成本预算

在有了详细的生产方案后,项目经理部要根据项目预期要达到的利润水平制定出科学的目标成本。项目经理部要根据项目的需要,对项目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保护成本、设备磨损成本等进行预算,编制成本计划,并将目标成本细分到每个生产阶段,从而将总的目标成本落实到项目的每个项目分支以及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通过项目的成本预算制定出的成本计划是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因此成本预算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基础。

(三)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企业根据成本预算制定出的成本计划,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成本的因素(比如人、材料、设备等)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促进目标成本的实现。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以预防为目的的事前控制和以约束为目的的事中控制两种。

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折旧成本以及电费、水费、劳动保护费用等。首先,在企业进行生产之前或在生产过程中的下一道工序之前,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状况进行预判,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目标成本的因素,以便在成本可能发生超出阶段性目标成本之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之不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达到成本的事前控制,成本控制效率较高,并且较为经济。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成本费用都是一个不断累加的过程,因此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企业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制度,如发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偏离了此阶段的成本目标,要责令项目经理及时对成本偏离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对实际成本进行纠偏,通过这样的过程控制使企业生产的实际成本总能控制在阶段性目标成本的范围内,从而可有效保证整个项目的总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因此说,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

(四)成本核算与持续改进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及时组织财务人员对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其主要任务是对项目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分类、归集、汇总和核算,计算出企业生产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过比较和分析来考核企业项目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出本项目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给企业的决策者对日后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可见,项目成本管理的四个过程:估算、预算、控制、考核的过程是遵循着PDCA循环理论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三、结束语

在现代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要充分运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思想,在项目开工、生产直到完工的全过程对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使项目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杨金海.项目管理在高速动车组制造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