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二数学的重难点

高二数学的重难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数学的重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二数学的重难点

高二数学的重难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成绩分化 教学对策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怎么就学不好了?到了高中以后,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一、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状

许多学生进入高一不久,就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发生动摇,成绩下降,而且人数相当多;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学困生面不断扩大,在许多学校所占比重超过40%;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分化更为严重,学困生面继续扩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已下降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后,学困生面究竟有多大,实难猜测。总之,多数人陪少数人读书的情况严重存在,多数人在进入高中后一年半的时间内,几乎是受着痛苦的煎熬。一些高中学生反映,第一学年除学习高一数学教材内容以外,还需学高二部分数学内容,到高二上一个学期(即经过一年半时间)几乎已把高中数学内容学完,高二下一个学期进行会考复习,时间紧,压力大。

二、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许多所学校未按教学规律组织教学,任意加快进度,增加每节课容量,缩短教学时间。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优等生、轻困难生等不良做法,“差生”的产生可以说也就成了必然产物。然而学生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的过程,“速成”、“硬灌”、“直线式”等教学方法是不能奏效的。

(二)许多学校由于高中班逐年增多,高中师资严重不足,甚至出现断层,学校为补充高中教师不足,一是从初中教师(尤其是初中骨干教师)中抽调。抽调上来的教师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高中教材不熟悉,教材的深广度未能吃透。二是从高校毕业生中充实。这些新分配来的毕业生对教学更是白纸一张,既无教学经验又对教材不熟悉,很难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

(三)相对而言,由于课本中习题、复习题题量少,题型变化不大,难题极少,学生对掌握教材内容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大多数学生掌握得“较好”。然而教学参考读物、测验卷等,由于题量大,形式多变,且不少习题是在平时教学中较少涉及的,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坦言,虽然学生能独立解答课本中各种例习题,但考大学还是无望的。因此,教师与学生被迫在题海中沉浮,教师成了解题的工具,学生也就成了解题的奴隶。

(四)高一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灵活性,涉及的初中教学知识面广。而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是“浅、少、易”,高中教材则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坡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初中教师进度较慢,反复训练,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而高中教师对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较高,这往往造成学习不自觉的学生缺少压力。

(五)刚进高中的学生只有少部分热爱数学,其他学生则是为了高考而学。这也就形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前部分学校加班加点,讲得多、练得多、考得多,搞题海战术,学生生吞活剥,浅尝辄止,既抓不住重点,又缺乏能力,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效益,认真组织教材,紧扣教学环节,举一反三,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少了,练得少了,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又能牢牢掌握知识。

(二)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从复习旧知识人手,通过比较、联系,引入新课。在遇到难点时,教师不仅要分散难点,而且要扫清学习新知识时的障碍――旧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尤其对初中数学学得不够好的学生,采用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课前自学,这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同时教师千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学习,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就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教师必须跳入题海,从解题中发现、归纳、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然后类比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从具象到抽象逐步过渡。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高二数学的重难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笔记 意义 方法 误区

记笔记是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对此课题进行探讨,仅供各位参考。

一、记好数学笔记的重要意义

(一)克服记忆缺陷,巩固加深记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相信,这句俗语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人的记忆是有周期的,并且会有遗忘现象的发生,一节课下来,一般的同学都只能记个大概,对细小的知识点容易忽视,或者对听课中存在的疑问也很快忘记,下次碰见还是不会解题,而记好数学笔记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记忆的缺陷,通过复习笔记,可以巩固、加深记忆。

(二)为复习带来便利

不可否认,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大,不仅需要课堂的认真学习,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再学习,而课后复习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数学笔记的阅读。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高三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对高一、高二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因此,教学过程牵涉的知识过多,在紧张的学习时间里,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阅读教材,这时数学笔记的功效就不言而喻了。

(三)有利于扩充知识、补充不足

现行使用的教材一般由国家统一编写,通常会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通用性,内容比较固定,而教师在讲课时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进行调整、补充,并凭借自身长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对某些重、难点内容进行具有个人风格的独特讲解。

二、记数学笔记的误区所在

(一)记得过于详细

在现实中,不少同学养成了“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模式,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跟随着老师一起思考,每节课下来都记了数页纸。笔记成为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这样一来,他们不仅没有理解知识点,还增加了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这就与我们提倡记笔记的初衷相悖了。

(二)混同于习题集

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可谓“高考试题大全”或者“解题技巧集锦”,而这种一味地抄录题目,不认真领悟其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忽视思想方法的提炼以及对解题策略的整理,是学不好数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写好解题评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

(三)光记不用,也不及时整理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往往在记录完毕就被弃于一旁,也不进行整理、补充,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对笔记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和补充,及时更新、巩固知识,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等等,温故而知新。可见,对笔记的整理和温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记好数学笔记的具体做法

(一)记思路和纲要

首先简单记下问题是如何提出、解决以及得出什么结论,此外,以提纲形式记录当堂课程的主要结构和逻辑线索,才便于日后能想起课堂的讲授流程。

(二)记重点

注意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一般来说,老师会把重难点框出、划线或者用彩色笔勾绘以突出区别,这时学生应及时记下重要的定义、定理,记下有关解析的内容,比如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比如重要的举例、结论以及注意点等。此外,对教材中没有而老师刻意提出的补充内容更应加倍关注。

(三)记问题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或者探究重难点时会产生不同的疑问,如果不及时记录,就会被遗忘,以后再遇到还是不解,记下课堂上来不及弄懂的问题,记下自己预备在课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在课余时间弄明白。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记总结

相信大家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要把书本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前者是进行思考和补充的过程,后者则是归纳和总结,明确重难点的过程。记录好老师总结的知识精髓,并及时进行阶段性的知识和方法的梳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求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

(五)记错题

在高中的数学课后作业、测验试卷中,往往会遇见不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此时,学生们应该在改正后及时用笔记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感悟,以便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例如:

求解函数y=sin2x+x+1/(sin2x+2)的最值

错解sin2x≥0

sin2x+2>0 1/(sin2x+2)>0

由基本不等式得sin2x+x+1/(sin2x+2)≥2(sin2x+2)1/2×[1/(sin2x+2)]1/2=2

分析sin2x≥0

sin2x+2=1/(sin2x+2)sin2x=-2

用这种方式通常可以降低出错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六)及时整理笔记

由于学生上课时是边听边记,所做的笔记难免会出现乱、杂、错的问题,为了方便复习,学生们有必要及时进行回忆,对笔记加以整理,进行查漏补缺和改错。当然,为了方便日后的检索,也可根据自身喜好把笔记按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或标记进行区分。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记数学笔记的习惯和技巧,使学生的数学笔记做到详略得当、简明扼要,是我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帮助学生记好数学笔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坚持做好数学笔记,让笔记在优化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发挥更大更充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蕾.高中学生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 崔恩强.指导学生做好课堂和课后笔记[J].当代教育科学,2003(15).

[3] 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8).

高二数学的重难点范文第3篇

一﹑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为搞好高中数学教学打好基础

通过开学第一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这一段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几位高二优秀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2.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在学生自学时做好引导,开始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堂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具体是这样做的: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②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③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积极思考,做好适当的笔记,尽量理解;④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⑥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会贯通。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把加强学法指导寓于新课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每一教学活动中。

四﹑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高二数学的重难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增内容;做法

浙江省新课程实施以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的体会,那就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新课程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优化了数学教学过程,构建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与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忧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准。对照新旧教材,新课程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教学内容上的新变化――通过增、删、升、降,重新整合。而其中新增内容如何处理又是个焦点问题,这些内容使得我们在教学中碰到了很大的困难,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的分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为克服在新增内容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因此,在高二新课程新增内容的教学上我们采取了新的做法。

一、提前准备,制订计划

考虑到高二第一学期必修3和选修2-3的新增内容比较多,我们备课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在开学前,马上集中所有备课组成员,并请来县教研室张启源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早作准备,应对新课程新增内容的教学工作,每位教师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汇总,整理,决定制订计划表,将新增内容难点列举出来,具体突破落实到个人专项负责。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新课程新增内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不是集体备课吗?我们认为不完全是,常见的集体备课是指对某章或整学期的内容进行分工,提供教案,并作一定讨论,实际上这样操作很容易成为一种形式,不能深入,而且有些内容没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正,选择新增内容的教学难点进行操作,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有效”中“有效备课”的体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集体备课也应该逐渐被赋予新的思想和组织形式。

二、备课说课,全组审议

根据计划表制定的内容分工,我们每位教师坚持“以新课标、新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五备”:备教材、备标准、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准备“三稿”:教案稿、课件稿、说课稿。个人备课完毕后,一般我们在这块内容正式上课前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说课评课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言人要详细指明本节内容在教

材中的地位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设计中是如何突破的,另外包括设计中例题、练习设置的理由等等,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说课过程和“三稿”,并在集体备课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别人的教案上必须有自己的圈点。经过大家讨论后,最后做到“四统一”:学目标要求、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学进度。并由负责人修改教案和课件,再发放给备课组成员,作为上课资料。对几个难点的内容我们除了上述操作外,还安排了试讲活动。如,张伟华老师负责的内容《几何概型》刚好有幸参加东北师范大学组织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比武大赛,在试讲时全体备课组成员参加听课,并邀请了嘉兴市教科研标兵罗剑虹老师,课后作了认真的指导,最后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既是张老师个人能力的展示,也是群策之力无不胜的体现。

三、课后反思,持续发展

当全体备课组成员完成计划表中某个新增内容的教学工作后,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每上完一节课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作反思,综合起来共有以下“二记”:

一记成功之举,就是记下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在处理例1: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求根据一名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她的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 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先讲解实际背景,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个子较高的人体重会较重,但是这个结论的正确性需要验证,而需要用统计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先让学生回忆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当前的学习与《必修3》中随机抽样和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相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进行预测和决策)。然后,我们又将例1作为练习的形式直接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根据掌握的知识,能自主地解决问题,然后教师适当总结。课后我们教师都感到这样操作效果很好,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记“败笔”之处,2)你能推导出这两个计算公式吗?教材将它作为要求呈现出来了,我们应该处理它,所以决定在教学时,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探究过程,而一堂课下来,我们发现时间花了很多,而且在推导时学生碰到很大困难,教师几乎是直接在讲解。另外,我们认为这个探究有没有必要放在这里,如果一定要解决,是否放在必修3中第一次出现线性回归方程时就解决,也避免了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直接给出两个公式的尴尬。

高二数学的重难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学困生转化 转化对策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数学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学困生”。不少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通过对他们的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从教育教学角度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据调查发现,学困生学习往往比较被动,还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甚至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如果考大学不考数学,我马上就不学数学了。正因为数学学习没有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结果就不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所以一遇到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使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2、意志不强。

意志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学困生由于对数学学习的艰苦性估计不足,故而常常在学习过程中一发现难题就想放弃,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另外对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往往懒于订正,不去主动寻找致错的原因。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心理。

学困生们对学习过程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连贯性,自学能力差。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不能发现当堂课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提出问题,对教师当堂课布置的练习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解题步骤马虎,不愿动脑;课后没有对本堂课的概念、定理及公式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主动思考:对待考试,认为是学校逼迫自己学习的一种手段,考试不过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考试过关只是他们的幸运,因而缺乏竞争意识。

二、外部原因

1、初中阶段的基础差。

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无法适应高中学习,未处理好初中与高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

2、教材的原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3、应试教育。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现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同,陷入高一重全体,高二重视中等生,到高三就以优生为授课对象,盲目地提高难度,大搞题海训练的误区。这样无疑抛弃了部分学生,严重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三、有效措施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2、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旧有基础打得不牢,而新知识又多是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当这些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抽象内容增多时,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些新的知识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一些人认为大班教学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教学层次,实施分层教学,采取分层作业,对数学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对他们的辅导、转化、督促。这里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耐心地辅导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他们逐步提高。

3、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在智力上无显著差异,而非智力水平差距则较大,这些学生在自信心、意志力、毅力、兴趣、情感等一系列非智力因素上赶不上别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排除外界干扰,抑制不良情绪;(3)知难而进,遇到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并和家人、教师、朋友分享成功的喜悦等。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