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技术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
室内设计已经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五十年来,室内设计作为一个艺术类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模式,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知道,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设计师具有宽泛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要求设计师有扎实的手绘能力,这既能反映出设计师良好的艺术素养,又便于和业主进行交流。
2.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在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的介入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风暴。具体到室内设计专业,从美国SOM公司首先采用计算机做建筑设计开始,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上世纪后十年,计算机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室内设计行业。
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快速地将平立面达到最终效果,真实地展示给业主,可以给业主一个更直观、更逼真的感受。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是室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技能。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并不是掌握了室内设计的全部。此外,设计者还需要更多的艺术涵养和工程技术知识的支持。
3.得体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建筑师普拉特纳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室内设计师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他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在我国室内设计行业中,交流正是其特色所在。室内设计是要为平民和城市创造新的现实生活,因此就要考虑到成本和可操作性,要使室内设计能为平民所接受,这也是室内设计专业超强的应用性特色所在。设计师的作品,必须让业主满意并接受,他的设计方案才能得以实现。设计师的思想和观点与业主多少都是有出入的,这种思维的差距就要靠设计师得体的表达和适当的交流来解决。只有当设计师和业主的思想达到高度的统一时,一份室内设计方案才会完美实现。
二、中等职业院校在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努力应对教育转型
由于近年对全国中等职业院校的重视,中等职业院校在校人数急剧增长,室内设计专业也不例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招生人数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生源素质的下降和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这对教学质量有所影响。我们原有的教学思想、教学体系和教育管理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必须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以构建全新的、适合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院校扩招已经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学校被逐步推向市场,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转化,这也是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下完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教育也不可能置身于教育转型的浪潮之外。只有适应并积极参与教育的转型,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在参与中求得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
2.加强教学体制改革,构建多维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质量是生命,特色是优势。设计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抓好学科特色,深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室内艺术设计与纯美术专业相比,其实践性特点十分突出,这不仅体现为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或实际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是与社会生活、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艺术设计观念的物化,也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因此,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教学过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对室内设计高素质运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可以从实习与考察、课程试验、训练与竞赛、企业项目实践、设计与报告五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再将这五个维度横向展开,分布到室内设计的每个学期当中,使实践教学环节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从而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整合教学资源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很快,师资缺乏、教师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较不合理等是当前制约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瓶颈。要搞好室内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高层次的学校或相关设计行业进行实际锻炼,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加强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密切联系。由相关企业提供经费和实验场所,让学生和设计师以及工人一起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实验场所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直接创造效益。学校与企业、厂家相结合进行教学,既解决了学生实习的问题,又为厂家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整合了教学资源,降低了教学成本。
【关键词】云计算;实训室;计算机
1 高职计算机实训室现状
现今,高职计算机实训室学生学习和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在教学改革大潮的影响下,我们的计算机课程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目前我国高职中的计算机实训室的资源不足、分布不均,为了适应高职教学的时效性和设备技术的快速更新,高职学校必须配备这些设施。但是这些设备所需要的硬件费用和软件授权使用费以及后期的软件更新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电子产品也要快速淘汰,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面对资金浪费,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而云计算的出现可能解决实训室的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几万甚至几千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云计算可以让您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如此强大的运算能力几乎无所不能,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各自的需求进行存储和运算。
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主要载体,能耗是云计算载体的主要运营成本。通过优化能源、改善冷却系统、加强数据中心空间的管理和IT设备的电源管理等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数据中心的使用能耗。利用模块化数据机房和集装箱数据机房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系统的设计、集约化的供应和专业的服务,可帮助广大云基础服务提供商、私有云建设单位快捷、高效、节能、经济的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
3 利用云计算组建实训室解决方案
3.1 模块化数据机房解决方案. 在传统的数据机房建设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系统优化、冷热隔离、风道优化、动态供冷、配电整合、细胞级的温湿度监控和功率管理、智能化的远程控制等措施,实现数据机房的节能化、功能化和高效率运行。
模块化数据机房可以实现数据机房的快速部署、分布实施和环保节能。和传统的数据机房建设模式相比,可显著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3.2 集装箱数据机房解决方案 .“云魔方”是一种适用性广、能快速部署的集装箱数据机房。该系统将服务器承载设备空气调节系统、配电系统、UPS、设备管理平台等所有IDC基础设施和IT设备集成安装到标准集装箱内,完整地搭建起高密度、全功能数据服务系统。该系统既可单体运行,也可通过搭积木式的扩展,构建各种规模的绿色数据机房,是承载云计算服务系统的理想载体。
“云魔方”具有快速部署、灵活扩展、运营成本低、高能效和绿色低碳等多种优势,可广泛应用于私有云、分布式数据服务平台、机动式计算机房等的建设。
3.3 “一站式”的私有云计算解决方案 .当今的数据中心和IT环境需要基础架构具有快速的部署、高灵活性、可扩展性、持续数据可用性、优化的资源、最佳性能、整合监控、更低的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更短的停机时间。
“一站式”私有云系统,提供了完整的硬件环境和资源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来满足上述需求。该系统包括云操作系统、云计算基础设施、硬件资源管理软件、完整的IP SAN等,企业只需根据使用需要订购数台服务器,即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安全数据中心。
3.4 云计算机的优点.利用云计算搭建实训室可以采用高密度、高效率、动态供冷等技术,令系统节电率高达30%;采用模块化热插拔UPS系统,为供电提供高可靠保障。机柜功率密度增加40%以上,高达20KW。
在经济方面,采用集装式单元,显著降低机房建设成本,节省初期投资。标准化的建设模式,可实现快速的部署,显著缩短建设周期。通过节省运营成本、管理费用和扩容成本,显著降低TCO。
在后期维护方面,原厂调试,确保各子系统间的无缝匹配。集成化的远程管理系统,确保运行可靠。智能化的远程管理和环境监控,令系统的维护轻松自如。
4 云计算在高校应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计算是一种科技前沿技术,但是在它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无法回避的风险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细致的考虑:
网络问题云计算是基于只有当用户具有持久的高速的因特网连接才是可行的,而宽带接入上的落后可能会成为高校实施云计算的一个主要障碍。
安全问题用户必须考虑该如何信赖提供云存储以及云服务的那些公司,如果未来高校的数据都高度集中在计算云或数据中心中,为了确保那些公司不泄露他们的隐私数据,用户就必须首当其冲地考虑信息的安全问题,因为这些计算云有可能成为首要攻击目标。
5 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深入我们日常的生活,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人们交互的方式,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及感应与响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以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将有力地保障高职实训室的组建。大大节省了资源,极大地减少了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成本,不会再有大批被淘汰的计算机。对于资金有限、人员紧缺的高职,云计算的出现,可以使我们拥有一流大学才能配置的超级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洲童.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2] 刘建波. “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安全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2(10)
关键词:壁纸;计算机视觉;灰度共生矩阵;纹理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1
一、壁纸样本特征参数的获取
纹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视觉现象,如木材表面、草坪、皮肤、织物、水波等都有各自的纹理特征,而纹理特征是一种不依赖于颜色或亮度的反映图像中同质现象的重要特征。壁纸大都仿制木材表面、皮肤、织物等物体,具有典型的纹理特征。因此,本文采用经典的灰度共生矩阵法对壁纸进行纹理特征参数的获取。
数学定义:灰度共生矩阵是从图像灰度为i的像元位置为(x,y)出发,统计与其距离为d,灰度为j的像元(x+Dx, y+Dy)同时出现的频度P(i, j, d,θ),数学表达为[1]:
P(i, j, d,θ)={[ (x, y), (x+Dx, y+ Dy) | f(x, y)= i;f(x+ Dx, y+ Dy)= j]} (1)
其中,θ为共生矩阵的生成方向,通常取0°、45°、90°、135°四个方向。Haralick等人由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了14个纹理特征参数,分别为角二阶矩、对比度、相关、熵、方差、均值和、方差和、逆差矩、差的方差、和熵、差熵、聚类阴影、显著聚类、最大概率,依次标为W1~ W14,表1列出了部分样本的纹理特征参数。
二、实验样本
实验样本选用了壁纸样本手册中的8类样本进行实验测试,每类样本包含100张初始样本图像,样本库共包含800张图像(100×8),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进行识别实验,将样本分成3部分,依次为:标准样本集(70×8)、测试样本集(30×8)。
三、实验分析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所获取特征的识别能力,应选择相对简单的分类器,从而避免分类器差异对识别率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最近邻分类器对壁纸样本进行识别。
观察表2可见,对壁纸测试样本集的总体分类识别率为87.50%,获得了较高的分类识别率。其中,对第5类板材样本的识别率最低为750%,对第3类的识别率最高为100.0%,这也能够反映出样本自身的复杂程度和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参数对各类样本的描述能力。
四、结论:
本文使用最近邻分类器对壁纸测试样本集合进行分类,总体识别率为87.50%,表明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参数能够有效描述壁纸的纹理特征,同时也表明采用计算机对板材进行分类识别取代人工识别是基本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庄军,李弼程.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文本图像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6,32(3):214-216
[2]王克奇,王辉,白雪冰.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最近邻分类器识别率的特征选择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26(1):27-29
[3]杨彩霞.基于Gabor变换与最近邻分类器的字符识别方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4):83-85
1电视新闻直播技术
新闻直播作为电视台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一种方式,能够迅速将事件发展过程展示给观众,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事发现场的空间距离。湖南卫视在线直播是与湖南卫视在线直播网,采取与电视同步直播的方式来观看,方便不方便看电视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来在线观看电视节目。但是不同于电视直播的方式是如果中途临时有事,比如上下厕所,中途都是能够暂停的,而且继续观看的时候不会调篇,而是接着看,这是电视直播方式所达不到的。湖南卫视在线直播通过网络传递给受众,不但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同时还可以对其选择空间扩大。平常看电视,我们同时最多也就可以对两个画面浏览。但是在网络上可以同时将多个窗口打开,对比观看不同的网站。和遥控器指挥选择来讲,鼠标指挥选择明显速度更快、更有效。因此也就充分发挥了受众的自,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在网站成败中具有重要决定作用。单纯的几秒之差,也就非常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一个网站的放弃。在网络中不会受到播出时间的限制,这也为用户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去观看错过的直播。基于这一点,就算是目前网上视频和音频信息传送质量不是特别好,但是关于大型体育报道中采用音频和视频手段对新闻和体育情况进行报道,依旧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有总比没有好。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不但能够认作是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受众组织者。也就是采用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将一些比较稳定的社区集中在一起,构建网站和网民、各网民之间的信息交流体系。例如在体育报道中可以构建社区的良好发端。在社区主体中比赛项目、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等共同组成,形成一个简单有效的交流体系。从这一点出发甚至可以构建物理世界体育爱好者俱乐部。
2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应用
1)在电视新闻编辑中的应用。电视新闻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融合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较高的专业水平。首先是建立新闻编辑系统,通过网络将卫星、有线以及无线等电视新闻各项素材信息等均结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收集、编辑、浏览以及查看等等流程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播出体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共享平台,采编人员可以对电脑上的信息素材进行后期制作,领导和编审人员可以对提交的新闻稿件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建议,导播人员可以把通过审查的新闻做成播出串联单,以便播出总控台按照播出串联单播出新闻事件。在这个平台上主持人可以实现网上配音和解说。同时为了加强对数据信息编辑和网络操作的监督,编辑系统可以对不同用户设置用户账号、登录密码以及编辑权限,只有通过密码审核后的用户才可以对系统内的新闻事件信息进行编辑和处理并自动的记录编辑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注意对系统内的东西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包括数据信息、设备使用情况以及磁盘空间。其次是传送系统,新闻现场的记者和编辑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和相关的转接头把新闻素材传送到演播室,再通过编辑系统把这些新闻播出,也可以在电脑中安装编辑系统,这样在新闻现场也就能够及时将新闻素材的采编、录制以及编辑等工作全部完成,再把其传送到演播室进行实时播放;最后是互动系统,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把无线网、电话通讯网以及有线电视网直接和演播室播控台连接,从而实现多家电视台的互动与共享。新闻编辑记者也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电话随时随地的与播音室的主持人进行新闻对话或现场直播。同时通过电视新闻的互动系统,实现观众和主持人、观众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此将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也会电视新闻栏目创造了极大地收视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工作人员的操作记录会被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工作日志保存在编辑系统中,以便对新闻素材等信息进行高效的监督和管理。新闻编辑系统中的新闻演播室系统,可以将之前的传统电视手工和半手工模拟单机制作成功转化为自动化的网络数字制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录像、专业刻盘等各项技术和设备也得到广泛应用及高速发展,也进一步促使了网络技术使用频率将会越来越高,同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将大大提高,传统的电视制作技术将会被推向改革的。
2)在电视新闻传送系统中的应用。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其中一个优势就是能够迅速完成互联网的跨地域新闻工作的采集、编辑、分类、筛选工作。电视新闻记者不管身在何处使用什么样的新闻采集设备,只要能够携带了电脑和一个接头就能够很容易的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成功把采集到的新闻素材传输给演播室,可以对演播室的编辑系统进行应用,从而将新闻素材编辑制作成符合要求的新闻条目,进行新闻的及时播出。还可以把在随身携带的电脑上安装编辑系统,那么关于新闻素材的一系列采集、录制以及编辑等流程均能够在新闻现场完成,几乎可以同时把其新闻现场所采集到的新闻上传到演播室编辑系统,完成新闻的即拍、即编、即发制作流程。这种灵活的机制可以依照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切换,从而对新闻事件的时效性显著提升,同时还能够对新闻采集、编辑成本大大降低,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
3)电视新闻的互动系统。在对有线电视网以及电话通讯网应用的基础上,甚至也可以对无线网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应用,可以实现重要新闻在播控台上的随时插播,也可以将其他台正在播出的重要新闻进行收录,从而构建一个多家电视台新闻信息的共享平台。将热线电话网直接和演播室调音台进行连接,那么新闻编辑人员也就能够在新闻现场采用音频方式实现和演播室的新闻信息对话,并且也能够实现新闻直播。对于观众、主持人以及双方等均可以对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实现双方、多方的即时沟通,较大程度的实现了新闻播出的互动性以及时效性,同时还能够对电视栏目收视率显著提升。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注意事项。两种媒体融合,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巨大优势,电视新闻的优势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常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大型网络感染病毒、遭受黑客攻击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同时自身的疏忽将会导致新闻信息的不可读取,因为数据信息通常情况下是在磁盘矩阵中存放,一旦没有将其进行备份或者网络日志等,极易造成因软件和硬件故障出现的网络堵塞和信息不完整的问题,所以电视新闻与网络新闻融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和不可靠的问题。基于以上的注意问题,两种媒介在融合时一定要做好有关的应对措施,如建立电脑安全防护系统、健全软件和硬件管理机制并对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行备份等。同时在选择软件和硬件时,注重产品的兼容性、统一性以及售后服务质量,尽可能的使产品的技术水平领先实际的业务需求,其中软件要有很好的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等的普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多机的、自动化生产、控制和智能一体化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将归纳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同时指出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操作工程师主要的责任和工作从事情况。
1 集中控制到集散控制的发展
最初的计算机控制主要采用的是集中控制的工作方式,在进行一系列的包括采集信号、运算处理、信息反馈、显示状态等任务的过程中,均是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IPC来控制的。IPC工业控制计算机将各种参数,如,压力、温度、PH值等进行有效的收集,然后通过接口卡来接受经过处理而得到的信号。现在,伴随着控制系统日益增加的复杂度,单独的一台计算机已经不能胜任多种信号的处理工作了,在这种情况下,分布式控制系统便应运而生,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上位机、下位机。上位机主要负责整体集中监视工作,下位机为分布在各现场的用于分布控制的个体。而上、下位机则通过相关的通讯互联网进行传递信息工作。
通讯是集散式控制系统的中心,它作为DCS的中央神经系统。DCS系统具有可拓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DCS最初研发阶段的瓶颈为系统开放性低。许多厂家采用封闭形式来实现经营垄断,而不同厂家之间的信息闭塞,则成为了DCS系统发展困难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封闭系统到工业现场总线的发展
为了达到增强DCS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的目的,必须采取措施实现DCS系统网络协议的公开化和标准化,因此就有了封闭系统到工业现场总线的发展。工业现场的总线控制系统(简称FCS)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数据“点到点”到“总线”的方式转变。按照总线方式,整个控制系统有条不紊的进行运行,各种设备的工作都是一个“总线单元”,相互平行的运行,遵守公开、统一的通信协议进行综合自动控制相关工作。FCS相比于DCS系统,更能实现顺应用户的要求,它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现场总线协议,通过这种协议协调现场所有支线工作,使得维护和成本都降低。所以说,FCS系统是种互联的、开放的分布式系统。
现场总线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变分散为集中,实现统一控制管理”的技术,能够分散危险,实现控制分离。在整个系统中,通过智能仪表来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运算控制及输出等现场工作,而上位机负责一些高端工作。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现场总线技术就开始发展,而它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标准也不断成为工业国家和厂商的争夺焦点。现在,Profibus及CAN均是中国自动控制领域的核心。1996年,Profibus标准开始进入中国,在10年光景的推广中,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工业领域中。2006年,Profibus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现场总线技术的国家标准。到现在为止,Profibus仍是应用最为广泛、各种控制设备、仪表种类最为齐全的总线技术,一直是车间级的总线标准、自动化集成的首要选择。同时,CAN是机电设备控制相关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总线技术,一直是工业机械手、汽车电子、高速印刷机等控制系统的设备级的总线标准。也就是说,Profibus和CAN分别是自动化、电子工程师的首选。
3 现场控制到企业自动化的发展
EtherNet/IP即以太网工业协议,是一种以以太网的传输为标准的协议。目前,这个协议被三大组织所支持,即the Industrial Ethernet Association(IEA)、ControlNet International(CI)、the Opening DeviceNet Vender Association(ODVA)。以太网工业协议旨在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协议,以便于工业控制网络的开放式建设。工业以太网可以定义为将商业以太网(IEEE802.3标准)在技术上实现统一、同时提升产品的器件选用、适用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现场需求。
控制作用要能满足实时性,这是工业控制网络必须遵从的原则,换句话说,传输信号的过程要迅速同时信号必须稳定,因此要保证满足数据定时刷新的要求。以CSMA/CD的方式所进行的传统以太网的传输,不能在电荷负荷过大的时候正常运行。工业以太网采用的是新的信息交换技术,能够快速刷新信号,这就为以太网信号的不确定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如,EtherNet可以达到100M、10G的传输速率,减少了网络传输的延时问题,使得阻塞几率大大降低。双工星形的拓扑结构及EtherNet技术则使传输实时性、确定性变成了可能。
“信息化工厂”是工业以太网的技术存在意义,这里的信息化工厂指的是在信息基础相关设施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处理手段,将信息收集、传输、计算处理和综合应用,如同在工厂中生产、管理和运营的手段一样。可以说,工业以太网是自动化控制的核心,管理、运营等信息的传输都靠它。
通过实现“信息化工厂”模式,能够使得整个内部信息运行顺畅、较少内耗、提高应变市场能力和增加效率的能力。可以说,工业以太网是现代企业经营成必不可少的部分。
很多现场设备对EtherNet/IP协议都很支持,它能实现直连下层设备,直接挂接变频器和分布式IO,并采用以太网交换机作为中部链接,实现整个信息交换系统。EtherNet/IP控制网络的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决定性控制、适应应用需要、故障容纳措施、远程控制、低成本连接、内部安全和开放式标准。它具有许多值得推广的价值,如,实现了商业和企业的简单整合,即有效的将生产控制、质量监督、可检测性及系统维护等结合起来;高速、高带宽,便于网络技术的融进,能够连接广泛区域内的设备;便于专家远程服务、诊断及部署等,有利于成本的降低和方便快捷进行信息控制等。所以,有人将工业化的以太网形容为“总工程师读数据的网”。可以看出,工业以太网具有无缝对接的优点,这样,工程师们就能实现远程对挂在以太网上设备的控制管理了。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实现了集中控制到集散控制的发展、封闭系统到工业现场总线的发展、现场控制到企业自动化的发展的过程。最初的计算机控制采用集中控制的工作方式,一系列任务均是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IPC来控制的;DCS系统具有可拓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信息闭塞;工业现场的总线控制系统FCS实现数据“点到点”到“总线”的方式转变,是一种互联的、开放的分布式系统;EtherNet技术则使传输实时性、确定性变成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张宇,黄道.I/A Series系统在石化空气分离车间中的应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1).
[2]李晓明,王昌跃.小型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11).
[3]杨斌,郇极,魏继光.嵌入式计算机控制器的可视化编程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26(1).
[4]窦国栋.Dou Guo dong可编程控制技术在铁路现场的应用[J].上海铁道科技,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