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封闭式资产管理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十年来,尽管全球监管趋严,全球资管规模除了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16%,其他年份资产规模仍在上升,发展之势不减。中国百舸争流的“大资管时代”到来,近年资管规模增速在全球领先,以不同于传统银行的方式满足了投融资双方的需求,但风险也随之而来。大资管中规模最大的银行理财更是一直处在风口浪尖,转型之路在哪里? 监管和银行态度之异同
2017年3月,银监会在《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要按照“穿透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准确进行会计核算、风险计量并足额计提资本。
网上流传的央行《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要求:“非标准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已经投资的纳入金融机构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进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并在过渡期内进行清理规范。”
理财业务被各银行看作市场空间最广阔的“轻资本”业务之一,少占用或不占用资本而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又能联结投融资双方,是传统银行面对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矛盾,应对利率市场化和“脱媒”挑战的重要解决之道。表1比较了2016年末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和管理资产规模(AUM)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的主要数据。商业银行以表内贷款、投资为主的“重资本”商业模式,和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都在表外的“轻资本”商业模式,对比鲜明。
受本约束,商业银行希望能在表外发展资管业务,“重构资产负债表”,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判断,包括工行在内的部分银行表外资产规模将超越表内。
银行理财虽然已发展成29万亿元的大市场,给老百姓创造了跑赢通胀的绝对收益,但其合法性一直被质疑。一是法律地位不明,理财产品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不得不以嵌套其他资管产品的形式存在。二是“刚兑”风险使得监管部门担心银行的资本计提不足,而银行又不愿意为表外理财业务计提资本。
目前对理财的监管思路,从产品形式上,是引导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以避免“刚兑”;从管理模式上,是要求银行理财业务事业部制管理,条件成熟的进行资产管理子公司改革试点,以做到风险隔离。转型需要条件,也存在其他的问题。 产品转型:净值型产品
产品净值化是解决“刚兑”问题的出路,监管可以通过监管政策鼓励、引导净值化转型,净值型产品的大发展还需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的提高。
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非常接近。发达国家资产管理机构向客户提品和服务的主要形式就是共同基金和委托管理。各类客户均可投资于基金,委托管理适用于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在我国,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2015年末余额1.37万亿元,占理财余额的5.8%,封闭式净值型产品余额更小。非净值型,也就是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占银行理财产品的90%以上。
净值型理财产品能否发展起来?从我国和美国基金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从规模来看,2016年末,美国的共同基金和ETF规模18.9万亿美元;中国的公募基金仅9.16万亿元。中国的公募基金占GDP比重,是主要国家中最低的,而且还是2015年比2008年提升的百分点最少的。陆磊(2017年)指出,在资产管理业务当中做得最为成功的,几乎不存在刚性兑付的就是公募基金。但公募基金的发展难言理想。如何能期望理财以基金的产品模式就能够获得成功?
从收益来看,2016年银行理财兑付客户收益9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7%。公募基金给客户创造的收益没有权威统计,从观察可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美国庞大的基金规模,得益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的股市、债市总规模均居全球第一。对比中美三大类基金和理财投资的基础资产:股票基金,美国金融危机后股指连年走高,使得股票基金占基金的比重也持续增高,2016年末投资于美国股票的基金占据了高达42%的份额。而中国股市规模虽然已居全球第二,但多年的“熊多牛少”,使得2016年末股票基金占比重仅为8%。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中,2015年末权益类资产占比为7.84%。债券基金,中国的债市规模虽为全球第三,但债市占GDP比重是主要国家中最低的。美国的债券基金占基金的比重近年来稳定在20%多。中国债券基金占比2016年末为16%(另外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基金中也有债券投资)。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中,2016年末债券占比达43.76%,债券已是理财投资中最大一项。货币市场基金,从美国货基占比2008年的峰值40%降到2016年的14%,市场份额被股票基金等取代。我国货基规模2016年底略低于2015年,但随着金融市场利率走高、货基利率也走高,2017年4月末货基净值4.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2016年末,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和现金及银行存款合计占30%。货币市场投资可以看作是一种金融市场套利型投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若占比太高可能也反映了金融各市场间比价有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等债权类投资为主(2016年末,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和非标债权类资产占投资的91%),收益率较为固定(债券市价是波动的,但银行理财大多采取了持有至到期的配置性策略而非交易性策略,按摊余成本法而非市价法进行计量),是银行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率型为主的重要原因。
投Y于股票股权类的产品(配资类除外),由于其价格的波动性和无法预测,是真正的净值型产品。在现有产品格局下,除非净值型产品平均收益率能高于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才会对理财客户有吸引力。2015年上半年股市向好时,投资于股市的净值型产品收益率高确实促进了净值型产品的发展,然而只是昙花一现。在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利率已经很高(一直被批评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的情况下,净值型产品很难全面从收益率上取胜,虽然存在部分净值产品业绩优异。美国股票基金占比走高,背后是美国股市向好,反映出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高。而中国近年来面临的问题是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行,股市更因为制度性和机制性问题,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有限。
在资本市场相对来说不够发达,特别是股市难以盈利的情况下,最能发挥银行优势的非标债权投资成为银行理财投资的自然选择。非标和信贷一样支持了实体经济,在经济快速增长期内出问题的资产很少,“刚兑”问题并不严重,理财客户分享了较高的投资收益,但被批评为表内资产表外化、规避资本监管,其风险也被V泛关注,一定程度上有被妖魔化倾向。非标债权也非中国独有,在国外属于资产管理另类投资中的一种,近年来国外另类投资占比还在逐渐提高。
2016年末,理财非标投资占比已下降到17.49%,若监管真要求理财非标投资计提资本以及不再新增,理财投资完全投资于公开市场标准化产品,那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的差异将进一步减小。在引导理财投资于资本市场标准化产品时,还需要考虑资本市场的深度和为投资者的价值创造能力这些现实约束条件,并通过净值化设计为非标投资留有空间。
基金化转型也不能消除流动性风险。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虽有利于打破刚兑,但和封闭式固定期限理财产品相比,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现在监管部门关心理财的期限错配问题,即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短(2015年末,封闭式产品中,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14万亿元,仅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8.65%),而投资的平均久期长,在市场资金紧张时可能存在滚动发行产品接续不上的流动性风险。但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同样是短借长投,在金融市场波动时容易出现客户挤兑-出售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价格下降-不得不出售更多资产的自我强化、螺旋式下跌的恶性循环,导致市场的崩溃。
2017年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应对资产管理活动结构脆弱性的政策建议》,针对资管活动中有潜在金融稳定风险的结构脆弱性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开放式产品中投资和赎回期限、条件的流动性错配,杠杆风险,压力条件下的运营风险和证券借贷业务风险。也就是说,基金化转型并不能消除期限错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存在矛盾。封闭式理财产品可以全部配置于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或组合投资中仅有少量配置于流动性高的投资项目,但开放式产品必须配备一部分收益率较低、流动性高的投资。虽然长期、低流动性资产都可以通过证券化的形式增强其流动性,但流动性好的产品又容易出现上述流动性风险问题。仍然需要有较长期限的封闭式产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长期、低流动性的资产,以满足对流动性要求低、收益性要求高的客户的需求,而且特别需要培育养老基金等长期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开放式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并存,关键是由投资者自担风险,按约定的条件获得投资回报。 组织管理模式转型:事业部、子公司
事业部、子公司有利于独立核算、市场化运营和一定程度的风险隔离,但不能完全解决风险隔离问题。
《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4〕35号)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等要求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银监会前主席尚福林2016年1月在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指导条件成熟的银行对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直销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等业务进行牌照管理和子公司改革试点”,也有部分银行申请资产管理子公司,但目前还未见上述子公司获准的。
银监会近年来对于需要单独分配资源进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和需要风险隔离的业务,都倡导银行成立事业部。很多银行也在探索。但是,一、在地方政府较强的资源掌控背景下,中国的银行属地决策的重要性高于西方银行总部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使得中国的银行事业部制推行难度高于西方银行;二、是否实行事业部制实际是一个全行管理模式的问题,只在个别条线实行事业部制,而其他条线都以总分行制为主,可能存在一定矛盾。
银行若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由哪个机构来监管,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和理财产品法律地位有密切的关系。理财产品一直以来被诟病的层层嵌套,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银行理财产品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二是监管规则的不统一。解决方案就是赋予理财产品独立的法律地位和统一各类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
理财产品是委托关系还是信托关系、是否纳入基金法、信托法一直存在争论。英美国家资产管理业基本都明确为信托关系,强调资管机构的信托责任。银监会曾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但限制较多。一种方式是所有理财产品能以此名称实现破产隔离作用,另一种方式是资产管理子公司直接发行公募基金或信托计划。未来是否要求银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完全采用公募基金的形式、按照公募基金监管?则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和基金公司同质化。如何发挥银行资管子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
自2005年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共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我国已成立多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从国外情况来看混业经营下银行直接或通过子公司发行基金较为普遍。如美国1982年的《甘恩-圣哲曼存款机构法案》正式允许银行开立货币市场存款账户,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授予银行完全的进入一般性证券业的资格,包括进入共同基金业的资格,法律允许银行直接(但很多银行出于风险隔离等考虑还是通过子公司开展业务)为共同基金担任顾问、进行承销,并把基金份额卖给公众,和注册投资公司发行的共同基金受到同样的监管(肖百灵,2013年)。欧洲前十家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公司中九家发起者是商业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的子公司和欧美似有不同,如现有的银行系保险、基金、消费金融子公司,和银行母公司之间的联系弱于总行部门、分支行,相对独立,而欧美银行由众多子公司组成,有的子公司相当于总行业务部门。例如摩根大通公司有消费者和社区银行、企业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产和财富管理四大业务板块,摩根大通银行、美国大通银行是其银行子公司,JP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Inc.)是其全资控股的资产管理子公司,也就是其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在光大等银行公告董事会同意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并向监管报批后,就有机构分析银行资管子公司未来分拆上市的前景,但据笔者所知摩根大通、瑞银等主要国际性银行资管子公司均为母公司100%全资持股的核心业务子公司,尚未了解到国外大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有合资或单独上市的。
理财产品转为净值型,资产管理业务以子公司形式开展,都能起到一定风险隔离作用。然而,欧美国家在金融危机中,银行对其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通过购买基金持有的资产和直接注入资金的方式进行发起人支持(Sponsor Support或Parental support)和将原在表外的结构性投资实体(SIV)转入表内的例子很多。因为即使在法律上银行对旗下基金或SIV并不承担兜底责任,但出于对声誉风险的考虑,银行还是会有兜底的动机,这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FSB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框架中提到,银行出于声誉风险等考虑,实际上会对旗下的基金提供很多隐性支持,银行资本要求应充分考虑这些隐性支持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银行理财委外问题近期成为热点,委外是银行和证券、基金、私募等机构发挥各自在专业领域投研能力和销售能力比较优势的需要。2016年末理财余额是2013年末的2.4倍,在一些增长快的银行更是翻了几倍,但银行资管部门人员并没有相应速度的增长,因此产生了委外的需求。我国银行的资管部门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和国外银行的资产管理子公司相比,在人员数量、激励机制上都还差距较大,也造成了人员不断流失。建立资管子公司将有助于人员招聘、激励更加市场化。资管子公司和银行前台(产品销售、项目推荐部门等)、中后台(风控部门等)的关系需要理顺,通过市场化计价进行利益分配。在过去银行理财以非标投资作为独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更需要分支行和中后台风控部门协助承担投前调查、投后管理等工作,若理财投资中非标占比进一步减少,这方面的交叉配合也会减少。资产管理子公司需要配置更多的金融市场投研人员。
结语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戈尔曼说“资产管理将成为金融服务业的单一最大领域”,这其实几乎成为金融业的共识。中国和国外对影子银行的关注都是出于对其潜在风险的担心。而资产管理也是影子银行的一部分,它能提升融资的效率和弹性、使投资者获得更多财富收益,使风险分散到社会众多的投资者而非集中于银行体系内,但是其业务模式的风险也是相伴而生的。
有人曾指责银行理财是庞氏融资,其实银行理财都有明确的底层基础资产对应,肯定不是麦道夫案那样的庞氏骗局。明斯基⑷谧史治对冲性融资、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指出融资内生地会从主要是对冲性融资向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比重逐步升高发展,稳定会催生过度自信、过度融资,乐极生悲,经济有从稳定变为不稳定的趋势。
在产品方面,最早获得QDII资格的中金公司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后,于2008年1月16日(星期三)发行首只券商QDII产品――中金大中华股票配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简称“中金中华配置”)。
据了解,中金中华配置将重点投资于大中华地区特别是香港市场的中国公司股票,同时积极参与其他亚洲国家上市的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封闭式基金,及高等级美元债券的投资机会,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与市场上其他QDII产品相比,中金中华配置具有特殊的优势。
一是产品设计灵活。中金中华配置管理人可根据市场情况将股票配置降到较低水平,以尽可能规避股票市场下跌风险。
二是管理优势明显。中金中华配置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个由管理人境外分支机构(“中金香港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顾问、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管理的QDII产品。该产品将利用中金公司雄厚的海外股东背景,延伸中金公司海外投行业务的传统优势,通过境内外团队的无缝合作,充分发挥中金公司的投研综合实力和境外投资管理优势。
中金公司拥有中国、美国、新加坡和香港股东背景,这为中金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支持网络。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金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投资经验。中金公司参与承销了70-80%的香港市场中资股,而中资股占到香港股市三分之二的市值。中金中华配置将最大限度挖掘香港及其他市场上市中资企业的内在价值,拥有独到的研究优势和把握能力。
销售渠道
直销渠道
中金公司北京、上海、深圳直销中心
代销渠道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投资经理
余 忠
副总经理,金融硕士
余先生具有16年境外市场投资经验,曾管理超过200亿美元资产的投资组合,曾任花旗银行助理副总裁,负责外汇资产投资管理,曾就职于大和证券、中国银行总行及香港分行,从事外汇资产投资管理工作及证券交易工作。
境外投资顾问投资总监
(一)医院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缺失
我国医院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管理,医院的资金主要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这就让医院很难拥有严格的成本管理意识,资产管理的工作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出现了漏洞,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规律,这种弊病一直延续到今天。此外,医院在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的缺乏,削弱了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而且,医院的资产管理对于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不佳,在新时期改革背景下,医院资产的产权归属、利益的分配问题是十分重要,在长期政府拨款的体系下生存的医院对这方面问题不是很重视,很容易造成新时期中的医院资产流失,影响到医院的持续发展。
(二)资产管理体系的缺失
如今的医院对于资产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下,医院资产管理体系依旧不是很健全,具体科室中的资产管理的现状堪忧,是医院管理重大隐患。其实,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个科室的经营都涉及到资产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医院科室是负有着相当的义务对资产进行管理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资产管理成为一个良性的闭合循环。但是,如今医院的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分工不明确、责权不清的问题,医院的资产管理无法实现及时跟进以及全面覆盖,账务不符的现象频频出现,致使医院的资产流失,医院的利益受损。
(三)内部审计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医院财务管理以及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资产管理有着重大意义,如今的医院战略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时质量也不高,不少医院的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审计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首先,内部审计的监督不够致使医院采购的科学化难以得到保证,资产管理审计没有发挥作用,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应有效用得不到发挥,采购的盲目性较大。其次,内部审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医院的深层次工作无法开展,进而致使整个资产使用的各个环节问题频发,致使医院的效益降低。
(四)资产管理较分散
我国现阶段的资产管理存在着过于分散的问题,大多数医院中并没有相应的部门对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处置,在卫生行政部门当中,因为缺少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各大医院的资产管理往往各自为政,医院之间关于资产管理的交流也较少,造成了当前医院的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资产管理发展缓慢,大型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存在着很大问题,使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五)管理中不重视资产效益分析
近年来,我国增大了对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级医疗部门也逐步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质量,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管理,以及后来政府对医院投资管理采用的管办结合的处理办法,导致医院的内部管理者缺乏经济效益的意识。其次,一些医院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内部的相关组织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台账不全、数据不实等问题也时有出现,使得医院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之中,难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二、关于加强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组织完善资产管理
首先,卫生主管部门应对预算不严、标准不细、统筹不力、核算不清的医院进行强化改革。要树立管好用好资产、强化统筹主官问效、重点建设软硬件基础的三个观念,有效地增强医院的资产管理。其次是要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医院全体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医院要树立从上到下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学习资产管理知识,克服思想障碍,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改革的积极性。最后是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医院的领导管理。院领导要以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组织结构为入手点,强化对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坚持“六位一体”的模式,明确组织间的职责权限,明确管理分工。
(二)推进制度建设,作好基础管理
首先要推进医院规章制度的建设,强化医院的制度管理,要切实地加强医院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制定一套较为全面的资产管理制度,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地实现资产管理的效用。其次是要将医院的资产总数统计清楚,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医院资产进行科学分类。在做好清查登记工作之后,如果出现资产虚增的现象,医院可以以资产账以及资产实物为依据,逐条过滤,实现账实相符。最后是要建立定量标准,将医院的资产配置科学化。在摸清资产存量的基础上,医院可以建立预算控制的限额管理,可以以五年为单位建立数据库,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核最终制定五年的资产购置方案,将资产提取、购置严格化,形成按实评估的体系。
(三)统筹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能
首先要严格地执行医院的财务预算,将医院的财务资源统筹规划,坚决按照预算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的执行,做到钱物并重,考核各部门各科室的预算实际执行状况。在预算方法上,如果是周期长、耗费大的资产可以采用项目预算,如果是日常行政需要的资产,可以突出保障的原则进行预算编制。其次是要强化成本核算,切实落实资产的监督考核,盘活闲置资产,发挥资产的效益,避免无效益的需求。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医院要从全程对医院的资产进行监督,强化医院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四)创新管理办法
医院在创新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利用现代基础设备以及管理平台对资产进行检查盘点,建设一个信息化的共享平台,确保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安全性。其次,医院可以引进条形码技术,及时地将出入库资产进行记录,做到一物一码,实现有效地及时的数据采集,解决数据分散的难题,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后,医院可以加强自身的智能化建设,加强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进行全封闭式的管理。将医院的卫生用品、医疗材料、办公用品等方面的资产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中,建立出入存一体化的资产管理流程,在医院体内实现内部物流,努力实现数据间的共享联查,防止账实不符的现象发生,保证资产实物、账目、台账的一致,减少资产的流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基金公司方面,博时、嘉实、易方达、华夏在内的30多家基金公司都已经上报相关“一对多”产品,而且不止上报一款产品。可见,基金公司想通过“一对多”产品吸引高端客户,积极的行动表明了基金公司想在高端理财市场分一杯羹的心情急切。
证监会规定,“一对多”专户理财中,特定客户委托投资单个资产管理计划的初始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单个资产管理计划的委托人人数不得超过200人,客户委托的初始资产合计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并正式通知各基金公司,对“一对多”产品的客户身份做出进一步限定,有两类资金不得购买“一对多”产品:一是基金公司自有资金不得购买“一对多”产品;二是基金从业人员不得购买“一对多”产品。
在投资方面,证监会要求,“一对多”专户理财计划中,单个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10%,同一资产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特定客户委托财产(包括单一客户和多客户特定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这和公募的规定有些类似,显然还是和阳光私募的灵活操作有些区别,但也说明“一对多”产品在监管上比私募稍严格。
“一对多”的优势面
从研究实力来看,“一对多”的基金公司水平自不用说,尤其像华夏、嘉实等一线品牌更会被投资者所信赖。而且在管理规范化方面,“一对多”整体上要强于私募,私募也有不少管理规范的公司,但筹建私募公司门槛较低,所以在管理方面好坏差距较大。
从费用方面来看,因首次发行,为了吸引客户,有些产品不收申购费、业绩提成也是在达到某个收益率之上才提取,这给投资者带来很多实惠。一般来说,“一对多”产品募集规模比公募小很多,从管理费的收入上就差至少10倍以上,就算加上业绩提成,基金公司也不见得会有多高的获利,但其为了不丢失市场,第一次发行“一对多”就算赚钱少也要做成功。因此,首次发行费用优惠便成为当前“一对多”产品的优势之一。
虽然“一对多”做绝对收益的理念与公募基金理念差异较大,但部分公募基金公司一直比较重视专户业务。在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专户管理上,很多基金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做绝对收益应该把握较大。
此外,产品多样化是“一对多”产品的一大亮点。现在已知的要发行的产品类型有保守型产品、灵活配置型产品、专项投资类产品、海外投资类产品等,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如华夏申报的QDII“一对多”产品主要投资于海外市场,鹏华基金公司申报的“鹏华封基精选”主要投资标的为封闭式基金,不能进行股票交易但可打新股和买债券。相对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私募来说,“一对多”会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一对多”的劣势面
虽然上文提到基金公司在专户理财上有获取绝对收益的经验,但从过去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产品的表现来看,收益并不高,这和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要求稳健保本关系很大。因此,基金公司在“一对多”产品上能否像优秀的私募基金一样,在风险控制和超额收益两方面都表现出色,还需观察。
基金公司产品怎样定位?重点放在哪里?是要坚持把公募基金做好,还是把重点转向专户理财,或者两者兼顾不分伯仲?这些都是“一对多”产品面临的难题。公募基金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老本行,放弃公募基金显然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如果重点还在公募上,“一对多”产品的发行就不会有市场。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两者并重,这将对基金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到底哪些基金公司能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选择产品方面,投资者还是要看基金经理。近两年,公募明星基金经理接二连三地转到私募界,使私募界实力大增,过去的历史业绩也表明“明星”的业绩确实可圈可点,使得投资人对私募更加认可。但目前“一对多”产品由哪位基金经理来“操刀”还尚未可知,基金公司到底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也尚不明朗,盲目跟风购买产品不值得提倡。
从目前发行的情况来看,“一对多”规模是私募的好几倍,继国内首只一对多产品―中银专户主题1号以近4亿元的额度闪电完成募集后,招商基金首只“一对多”产品又超额认购。私募性质的投资产品目的在于灵活的操作,充分发挥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展现他们的投资风格。如果规模过大,就失去了此类产品本该有的意义。
阳光私募相对于公募来说流动性较差,一般封闭期为6个月,之后也是每月开放一次,不能随时申购赎回。而“一对多”产品最多是一年开放一次申赎,流动性更差。所以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也要考虑资金是否长期闲置不用,否则选择流动性较好的阳光私募或者公募基金将更加合适。
这是继中国证监会前不久批准多家中资基金公司和券商RQFII试点资格以来,香港证监会正式批准的首批RQFII公募基金产品。目前上述产品上报外管局的额度申请均已获批。
RQFII的推出为香港人民币存款提供了投资内地市场的机会。RQFII试点的意义在于协助形成多层次人民币回流机制,同时,通过发行RQFII产品,海外投资者将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又一通道。
为规范RQFII管理,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下发通知,就实施《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的有关事项做出明确规定。这意味着基金公司正式推出RQFII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
据悉,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已安排两位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来担纲首只RQFII基金的投资管理,包括一名负责固定收益投资的基金经理和一名权益类资产投资的基金经理。
南方神州人民币基金的相关负责人称:“与QFII以往只能参与规模较小的交易所债券市场和每月一次的资金汇入汇出不同,此次的RQFII允许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并且可以每日办理申购赎回,产品设计类似目前内地的债券基金。南方神州人民币基金将会是一个固定收益类产品,鉴于目前内地利率水平较香港高,预计该基金会受到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欢迎。”
投中集团推IPO承销业务排行榜
近日,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推出“CVAwards 2011年度中国投资银行IPO承销业务排行榜”,对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投行机构所参与的中国企业IPO承销业务进行梳理,并分别根据其主承销金额和主承销企业数量进行排名。
主承销金额排名上,中信证券、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以323.43亿元、297.95亿元和254.20亿元名列三甲;从主承销企业数量排名来看,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名列前三,所承销企业数量分别为34、30和16家。
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1年大型IPO融资案例减少,全年共有386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完成IPO,相比去年下降21.2%;合计融资约4097.0亿元,相比去年下降42.5%。
在IPO融资整体规模下滑的形势下,投行IPO业务也出现缩水,本届榜单IPO主承销金额TOP10的投行机构总承销金额为1679亿元,而上届承销金额榜单TOP10投行总承销达2995亿元,规模减少44%,与整个市场IPO融资规模下降幅度基本相同。
诺德双翼分级债基9日起发售
诺德基金计划推出新年首只分级债基――诺德双翼分级债券型基金。自2012年1月9日起,投资者即可通过华夏银行等代销机构和诺德基金网上直销中心进行认购。
作为一只分级债基,诺德双翼将采用分开募集的方式,即双翼A和双翼B分开销售,双翼A与双翼B的初始份额配比为2:1。双翼A的约定年基准收益为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1.3倍,按照目前的定期存款利率,其约定基准收益高达4.55%,扣除A的约定收益后的剩余收益都归B。
国内首只定期开放债基将发行
国内首只以定期开放方式运作的债券基金――国联安信心增长定期开放债基将于近期发行。该基金属于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封闭一年运作,开放五个工作日申购赎回,然后进入下一个为期一年的封闭运作期,依此循环。
国联安基金相关人士表示,这是该公司在双禧分级基金之后推出的又一只创新产品,与传统的开放式债券基金相比,具有封闭运作期的债券基金的设计,解决了基金流动性不确定的问题,同时债券投资规模的稳定,也能使基金经理更好地实现中期投资策略。
博时开放式、封闭式股基双夺冠
2011年12月30日,上证指数黯然报收于2199.42点,全年累计跌幅达28.41%。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弱市中,博时旗下三只基金:博时价值增长、博时主题行业、博时裕隆封闭同时囊括同类型基金第一,跑赢了大盘。同时还有博时第三产业、博时特许价值等多只基金位居同类型基金前列。
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但常言道,基金需要长期投资也绝不只是一个传说:银河证券数据显示,一直由邓晓峰执掌的博时主题行业成立于2005年1月6日,成立七年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已达338%,年化平均收益达到23.52%;夏春管理的博时价值增长成立于2002年,近十年间已为投资人创造284.94%的累计收益率,年化平均收益达15.71%;博时裕隆封闭成立于1999年,累计收益率已达438.24%,年化平均收益14.34%。
北京银行推首款旅游类信用卡
日前,北京银行推出首款旅游类信用卡产品“北京银行中青旅遨游卡”,该卡的是北京银行完善信用卡特色服务的重要举措。自2008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该行目前发卡量已突破100万张。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共发行15种特色鲜明的信用卡;同时,北京银行信用卡各项业务指标表现优异,至今北京银行跨行活动信用卡卡均交易笔数已连续19个月排名全国第一,卡均交易金额位居前列。
浦发银行私人银行开业
私人银行在海外有深远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海外众多银行服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但直到四年前,私人银行才来到中国。继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之后,2011年12月28日,浦发银行私人银行在上海外滩12号开业。作为一家总行位于上海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将坚持一贯的稳健务实,以“价值永续”为定位,打造“卓越、前瞻、博取、兼容”的私人银行品牌。
“中国智造”盛典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