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归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工程式教学
在中国,新课改的实施,也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网络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能够发现,当今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使人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需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很少,实验设备不够齐全,对实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老师和学生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引入了工程式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解决课程实际操作中设备不足的问题。本文重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工程式教学进行讨论。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际无法紧密联系起来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老师上课时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些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纯书本知识,无法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说,老师主要向同学推荐《网络组建和维护》这本书来作为学生课下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读本。虽然学生能够学到足够多的网络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还无法有效地实际的网路应用中发挥足够大的作用。学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2 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
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选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该书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知识结构:网络概念、网络模型、传输途径、网络连接等基础性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几乎都是按照同一个规范进行严格的章节区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学到有衔接的知识,而且学到的东西与现实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知识编写无法与时俱进。
1.3 网络实验设备不足
在进行计算机网路课程时,学到的基础知识要在实际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其完整的知识。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后续的实际实验操作设备不足,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去,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知识体系之后,无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2.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工程式教学措施
对于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予以及时的改革与调整。时代的发展,要求计算机网络行业能够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就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引入工程师教学进行改革,主要的改革措施如下几方面。
2.1 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路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想学好该课程,首先都应该对其培养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进行知识讲解,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进行知识讲解。
比如说,在讲解网络动画设计或者是编写网页等相关知识,老师可以跳出传统的按照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际的网页射进进行讲解,可以设计一个“网上购物”的网站,通过该网站的设计和构建进行相关的网页设计和美化等知识的讲解,除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网站设计的技术知识,同时老师可以从网络营销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网购的知识讲解,趣然后根据相关的网络程序进行其他相关网络知识内容讲解。这样一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具体的课程讲解如图1所示:
图1
2.2 更新教学内容
时代在变化,网络技术也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现在出现许多的知识讲解课本,这些课本或书籍主要存在的共同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本中的网络命令程序编写单一,主要编写网络命令的厂家就是“华为”和“思科”两个供应商,他们在网络命令编写上虽有区别,但是还是主要是以思科的命令程序为主,不用依赖实验设备就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程,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二是目前网络书籍中对网络知识理论描写详细,对于初学者或者是主要的研究者来说,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根据网络知识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不断地通过实验,发现、理解和解决问题。
2.3 明确课程教学思路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一门课程,其课程设计比较体系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有一个明晰的教学思路,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可以从网页设计等知识进行课程教学,在教授这方面网络知识时,可以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概括,然后由浅入深,可以从总体知识体系中分出许多个小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小知识体系进行知识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只是有个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从实际的应用来讲解网络组建、网络综合布线以及网络安全等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掌握网络知识体系。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构建与维护进行知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学校进行构建前期的铺设强电与弱电、学校教师内部设计信息面板等工作进行讲解,然后设置交换机,过渡到网络构建完成之后的维护,这一整个网络构建和维护过程囊括了许多课程的知识,可以通过这个校园网络构建的设计方案进行知识讲解,同时还能够提高社会的应用价值。具体的讲解如图2所示:
图2
2.4 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并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解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体现工程学的思想,可以通过实际的生活运用实例,开始进行知识讲解。主要是以实际出现的问题出发,根据问题的出现,阐释学到的理论知识,根据问题,理解知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以致用。
比如说,老师在讲解学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时候,可以从学生个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开始讲解,学生应该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对个人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查杀和更新;然后联系到接入层的交换机,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可以设置管理人员密码,设置端口的最大连入数,严防非管理人员访问交换机,严防电脑使用用者扩展网络端口;最后说到核心层路由器,可以设置一定的访问权限,通过ACL访问控制列表来严防学生对教务网站的访问。通过层层讲解,从抽象到具体,由粗到细,讲解网络安全的知识。
2.5 创设情境进行实际教学
目前中国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短时间内,在中国存在着实验设备不足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设备不齐全的问题,可以创设虚拟情境进行实际的模拟,主要是配合使用模拟器,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目前中国在计算机网络这方面使用的模拟器主要有华为路由模拟器、Packet Tracer、BOSON、Dynamips等。这些模拟器能够模拟现实环境中的情景,可以弥补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进行知识运用和实际操作。
2.6 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主要是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知识,我们应该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具体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的实施项目中去,从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验这些课堂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到的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
3.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应用工程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程或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能够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真正做到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地学好知识,在生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周明星.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内涵、内容与内功――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工作为例[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崔贯勋等.计算机网络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210-02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是介于管理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MIS运用这些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和方法。从事MIS的工作,应有一些基本知识的训练、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有一些基本素质和修养的训练。
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实现任何期望和梦想,实现任何新战略,没有MIS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一家跨国公司不重视企业的MIS建设。在这一时展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里的经管类专业主要指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旅游等偏重经济和管理的非计算机或非类计算机专业,比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类计算机专业)。要完全系统地掌握MIS的知识,需要先具备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经济、管理的基本常识。所以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时候,对于一些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能很容易理解,而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系统学习,便难于理解,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跟不上教学进度,完全处于被动学习。对教授这些专业的教师来讲,所要具备的知识面广,学生又不能与之更好地互动,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教学效果需进一步改善。为了提高经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系统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据笔者对经管类专业多年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经验,结合同行的交流,对该课程的教学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1 明确教学目标
MIS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但是很多高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没有因材施教地考虑,对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实行统一标准,对不懂软件开发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也要求掌握系统开发的技能,其结果是部分教学内容形同虚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经济和管理相关的工作,而非计算机技术工作。由于工作经历缺乏,经管类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所从事的还只是底层的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因而对经管类专业本科学生来说,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程序设计员、信息系统开发者、计算机专家,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成为企业战略管理者,而应该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优秀经济管理专门人才。
因此,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细分定位,结合专业培养的要求来制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讲解使学生清楚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对于MIS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MIS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 按专业设计教学内容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就制定不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明确各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后,应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经管类专业的职业目标是综合经济管理人员,学习这门课的侧重点是学会应用MIS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对于经管类学生的授课重点是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支持管理活动来实现管理现代化,以及怎样利用MIS来培养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要弱化信息技术原理的讲解,对于MIS系统的开发只限于介绍常用开发方法的和系统开发的组织设施,而不要详细讲授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
比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主要讲解MI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方法和组织管理,讲解系统的维护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分类、管理、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解决管理问题的作用;讲解MIS与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变革的关系,以及MIS对提升企亚竞争力的支持。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MIS的相关知识,能从宏观上了解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功能,必须意识到MIS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只有具备这种知识,才可能在管理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战略结合,才能在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3 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中有相当大的篇幅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以及系统开发与设计等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因而让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一看到教材目录就误认为该课程是计算机类课程,打开书本更是见到许多抽象难懂的理论,于是一开始就对该课程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对于教师来讲,MIS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并且理论性强,相关理论速度更新快,既要花费大量时间更新知识点,还要承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带来的课题压力,讲解该课程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实践证明该课程如果仅用传统教学方法,会使教学过程变得呆板、抽象和无趣。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应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下是几种在教学中探索的教学形式:
(1)课堂讨论。经常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每次讲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讨论题目,并且每次课程结束时布置下次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准备。例如,在讲到ERP系统概念时,先让学生课下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组织讨论。讨论的题目不急于公布,而是在讨论课时才公布,这样多次实施后,学生为了下次讨论时准备充分,掌握发言主动性,就会在查阅资料时作一定的归纳整理,形成主动收集整理信息的习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讨论的题目可以设置为“ERP的概念简述(可以举例说明)”、“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ERP系统设施的失败原因”等。讨论过程中要适当地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激活学生的讨论热情,控制学生讨论时的发言时间,确保大多数学生有发言机会,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
(2)案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案例教学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注重学生主动性学习热情的培养,注重学生对于问题的综合思考能力培养。例如,在讲解ERP系统前,组织一次“情人啤酒游戏”的案例(情人啤酒游戏是哈佛大学的经典管理学案例),让学生自由分组扮演司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角色,并将如何分组的实施交给班干部执行。为了游戏能顺利进行,游戏规则事先在课堂上介绍,并给一周的时间进行准备。通过该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意义,理解沟通与信息畅通对供应链管理重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通过该游戏的案例教学后,再在实验课中进行ERP软件的模拟,就加深了学生对ERP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懂得ERP管理思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验课效果也提高了。
(3)合作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对促进教学效果会有积极作用。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自己的经验和才能与其他同学分享,共同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实践表明:通过同学间互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并且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同学关系、启发集体智慧,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比如“情人啤酒游戏”案例教学中,通过分组参与游戏和讨论,更容易和更快掌握游戏规则和相关知识点,并提出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法。
(4)角色换位教学。角色换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进行换位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知识点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试行解决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上讲台以教师的角色给大家讲解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问题的思路。通过师生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上讲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独当一面的胆识,提高交际能力和工作面试能力,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同时,对一个问题上让多个学生在台上讲解,给予学生多角度对比分析问题的机会,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在角色换位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在讲台上的表现作出客观的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科学、透明的考核方法
学生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人都是有懒惰的,也是人之本性,这就不能太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控制他们的有限自由学习安排。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是有必要的,设置考核标准,可以减少惰性,提高学习效果。但只有考核,没有激励,再好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
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客观部分,即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二是主观部分,即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对于客观部分的考核,在试卷题目上应倾向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上,尽力不出客观题,主观题要紧扣专业培育目标,并且不设置标准答案,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创造能力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对于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敢于质疑和探索。
由于主观部分的考核是平时教学中进行,就需要在学期开始时明确告诉学生考核标准,做到考核标准科学、透明,并且在设施中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取信于学生,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科学、透明的考核标准建立和实施后,才能支持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开展。比如课堂讨论教学法,如果不给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不对参与的学生给予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减退,没有一定数量的参与者,课堂讨论就形同虚设。
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民主性。只有学生参与制定的标准,才会乐意执行,只有学生认可的标准,才会主动配合执行。比如对课堂讨论的评价,因为往往会以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推荐发言人表述讨论结果的形式来进行,其中不乏小组成员搭便车的情况,没有参与出谋划策,却要享受成果。这种情况就需要一套有效、灵活的小组内部考核机制,来规范这种行为。可以先由学生自主设计所需的考核制度,教师也可以给出一定的参考意见,然后综合全班的方案来执行。因为考核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他们为了能有好的平时成绩,一定会团结合作,积极思考,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薜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恒民,翟丹妮,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