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1、概念解析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为主体,具有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关于森林公园与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外国家公园等概念区别如表1所示。

森林公园处于城市规划区之中,森林公园周边或内部存在城市建设区。故尔,引入城市地区森林公园的概念。

2森林公园相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有关森林公园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发展,主要集中在定性概念、定级分类、开发建设对策、规划设计案例介绍等方面,而在总体规划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张杰将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程序分为调研、准备、规划编制、收集反馈意见及提高四个阶段,但仍然局限于由林场转制建成森林公园的传统做法,规划深度介于总体规划与初步设计之间。周世杰等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技术方案框架》中明确提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深度要达到初步设计的水平,从而模糊了总体规划的法律权威性。

在现行的技术标准层面,原林业部颁布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工作深度大致介于“总体规划”和“详细设计”之间,在规划内容上缺乏对规划对象定界、定性的原则性规定和方法论指引,而部分专项规划的工作要求又大大超出了总体规划层次所需的深度。

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森林公园在用地构成、资源特征、功能重心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总体规划的层面,结合案例实证,提出城市地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合理的内容框架,可为同类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总体指引,并有利于理顺其中复杂的利益关系,优化发展空间。

3、城市地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

3.1规划背景

(1)边界的不确定性。《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将甘井子区与旅顺口区之间的200多平方公里区域建立森林公园,以达到保护该区域生态绿地的目的。鉴于规划区边界的不确定性,项目组需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踏勘,依法对森林公园规划区进行合理的勘界。

(2)对象的复杂性。大连市西部森林公园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名称,涉及甘井子、旅顺口两个行政区的八个街道,其中还括金龙寺、西郊公园两个相对独立的森林公园。另外,在规划区域内还包括了旅顺南路软件园等一些较大的开发项目。跨越行政范围、公园内部层次混乱、内部开发项目数量较多等问题,使得规划对象具有复杂性。

(3)资源的重要性。

西部城市森林公园境属千山山脉向西南的延伸段,为渤海和黄海之间丘陵起伏的半岛地形,山水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多样,具备很好的自然生态基础。除了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西部城市森林公园内还包括了宗教建筑、动植物旅游区,休闲运动度假区, “农家乐”等生态农业旅游区,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3.2规划内容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资源调查与评价、规划建设总体定位、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植被保育与景观规划、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分期建设与经营管理规划。

在上面的规划内容框架下,为妥善处理规划背景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实现规划目标,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森林公园的合理勘界、总体布局、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

3.2.1公园范围的合理勘界―保护市域生态绿地的利益博弈

森林公园合理边界的勘定过程,实际上是整体生态利益(大连市域生态安全)与部分经济利益(各区、街道土地开发建设)之间的博弈过程。近十年来,大连市域快速的城镇化以及“西拓北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导致大量林地与农用地丧失,西部森林公园地区也面临同样的威胁。在实际工作中,按照“了解现状―现场踏勘―初步标界―论证调整―审批定界”的技术路线,经过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多方磋商和协调,最后确定了森林公园边界控制线,力求在“多赢”的模式下实现保护市域生态绿地的战略目标。

3.2.2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的基础

与一般的城市规划不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需特别强调“先保护、后开发”的规划理念和工作逻辑,首先制定资源保护规划,以此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用地海拔高度、山体坡度、景观资源特点、植被现状、周边环境状况等要素,参照国标GB/T《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及《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及其开发建设条件标准(草案)》的有关规定,并依据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评价要素、评价因子及分值、权重。在对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按价值高低实行分级保护。根据大连西部城市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将规划区内10大景点分区确定为3个保护等级。不同保护等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方式与开放建设活动方式见表2.

3.2.3功能分区与布局―利益相关者的协调与平衡

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和布局,将整个森林公园划分为功能区和景区(景点)两个层次,即在中心管理服务区统一管理的框架下,根据资源特色设置若干个景区。

但是,针对当前城市地区森林公园用地主体复杂性,解决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利益矛盾,规划根据统一规划、分片建设、分片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西部城市森林公园划分为片区、功能区和景区景点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按现状的行政划分和用地权属,将森林公园用地共分为7个片区,各片区均设有管理中心;第二层次按自然资源条件、景区主题要求、建设目标及其周边情况等划分功能区;第三层次即在片区中划分若干个特色景区。

以往的规划手法强调森林公园管理的整体性,采用集权管理的方式,但不易协调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复杂关系。在大连西部森林公园规划中,既考虑了森林公园的统一管理,又根据用地权属在各片区分设管理中心,给予各片区一定的自。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显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协调和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3.2.4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由于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直接影响森林旅游的效益,而旅游收入的多少又直接影响森林公园资源保育的投入水平。因此,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旅游开发建设的内容对保证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规划应从建设、营销、管理多个层面入手,强化当地森林旅游的特色,体现森林保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多重目标。

(1)建设层面:要按片区分析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项目和内容,从位置、规模、景观构思等方面予以论证和界定;用特色游览线路串连各景区景点;以多种类型的游览项目组织游人的游憩活动。

(2)营销层面:从当地森林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定位、旅游宣传口号、形象设计和宣传策划等方面入手,凸显西部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农家乐”、“滑雪温泉”、“山险、水清、谷幽、林秀”等森林旅游资源特色。

(3)管理层面:遵循分片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分区规划和总体布局在空间上落实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结构,并通过游客规模控制保证资源管理的质量。

4、结束语

对大连西部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相关案例的研究表明: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地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国情,提高可操作性, 实现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规划程序和技术路线方面,重视规划过程的因果反馈机制,强调在森林公园的规划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协调,强调针对现状制定个性化的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提高规划成果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蔡伦竹海风景区;乡村旅游开发;问题;对策

一、蔡伦竹海以乡村旅游促两型社会建设的广阔前景

1.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大

(1)竹海面积广阔,竹类生态景观浓郁。蔡伦竹海是以竹林生境来发展旅游业的典型地区,位于耒阳市东南黄市镇及大义乡境内的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2007年进入实质开发建设阶段。它是湖南面积最大的楠竹分布区,其山岳景观被规划专家评定为一级旅游资源,也是以楠竹经营为支柱产业的林业区,楠竹林积近15万亩,其中竹海核心景区面积达10万亩。省内益阳竹海则只有5万亩,重庆的茶山竹海竹林面积也只有5万亩,竹林开发最成功的蜀南竹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只达7万亩。

(2)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蔡伦竹海是2000年前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根基。竹海人们深得造纸术的真传,至今在竹海深处仍遍开数十个土造纸作坊,伐竹、蒸煮、浸纸、臼纸、拆纸、晾纸等程序均源于蔡伦工艺。景区内的张良洞是西汉时期功成名就的宰相张良隐居之地,也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停留之地,具有深遂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全国的竹海旅游开发至目前,没有一地有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致均没有深入到竹文化的内涵,没有体现出竹文化的特色,纸竹文化是蔡伦竹海景区开发的特别优势,蜀南竹海竹博物馆中就把蔡伦和蔡伦造纸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展览。

2.开发优势明显

(1)区位优势明显。蔡伦竹海地处湘中南,位于衡郴永三角区的中心,南靠近广东,处于泛珠9+2协作区中心地带,北靠近长株潭城市群,处于湖南3+5城市群中心地带,目前整个湘南和粤北地区尚无以竹类为主风景名胜区,省内虽有几处,但影响不是很大,景区的核心目标客源市场可靠,潜在的客源市场巨大。

(2)交通优势明显。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交织,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京广高速公路、107国道贯穿南北,320省道连接东西,耒水四季通航。蔡伦竹海距耒阳市区40公里,距京广高速公路公平互道口12公里,通过高速铁路距广州和珠三角地区仅2个小时,距长珠潭地区仅1个小时。

3.对耒阳市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1)促进耒阳市旅游业的提质升级。通过开发蔡伦竹海景区,可以丰富旅游项目,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促使温泉提高开发品味,提高耒阳市旅游业的竞争力,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新的旅游市场,形成全国性旅游目的地,有利于提高耒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拉动经济发展作用大。开发建设蔡伦竹海风景区,将会大力推动景区所在地黄市、大义等乡镇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耒阳市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其他行业发展,增加财税收入,实现旅游旺市。

(3)达到积极性保护竹海资源目的。通过风景区的开发和核心区的严格控制,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包括防火、防虫的预警机制建立,确保竹林正常生长,大大改善景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环境风险,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以开发促保护。

(4)大力促进耒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建设蔡伦竹海,必须彰显文化特色,通过挖掘纸竹文化,将成为耒阳市独特的文化资源。同时伴随竹、大理石、晶莹石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传统工艺品技术将会发扬光大。

二、加快蔡伦竹海乡村旅游建设的对策

1.统一思想,理顺体制,建立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专门机构

重庆茶山竹海开发建设始于1999年,景区涉及几个乡镇,先后成立过景区管委会,由于原管委会未赋予实质性职权,无法履行职能。2006年,茶山竹海核心景区森林旅游经营权出让给重庆君怡房地产有限公司,两年来,整个景区发展缓慢,规划建设随意,游客减少,现已成立新的景区管委会,作为区政府直属机构,同时成立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国有茶山竹海景区开发公司,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蜀南竹海原分属宜宾市的长宁县和江安县,两县为争夺旅游收入,无序竞争,后宜宾市成立蜀南竹海管理局,履行景区管理建设职能。湖南省益阳竹海开发建设拍卖给私人公司后,经过几年的经营已无法继续下去,现已停业整顿。现在市委、政府成立了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日常办公室。这样的机构临时性明显,无法履行法人职责。建议尽快成立蔡伦竹海景区管理处(筹备),可与办公室合并,实行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开园后,要赋予管理处真正的职权,履行景区管理建设职能。

2.合理定位,科学编制景区总体建设规划和景点建设规划

建议成立由专门人才组成的景点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整个景区各个景点的布局和设置,统一对各个景点进行规划与设计,严格监管景点按规划设计建设。年内建设的几个景点如因时间原因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也应由责任单位邀请相关专业人才进行规划设计,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相关专家审核后方可实施,保证景点建设做细、做精、做好,严防各单位当作任务完成,粗制滥造。在项目开发中,专业性、技术较强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可以引进和充分利用社会上、市场上的专业技术力量,将一些主要开发环节由自行承担转变外向发包,实现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大整治和建设力度,创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1)尽快建设上堡电站到清水堰的生态隧道。在上堡电站到清水堰公路两边引种观赏价值高、生长速度快的竹类栽植,可以考虑从蜀南竹海引种,使游人没有进景区就感受到竹海的氛围,从长远看,要考虑把公清公路作为生态隧道建设。

(2)尽快绿化上堡电站到大河滩的河段,绿化带宽度应为江心视野范围,绿化树种应以竹类为主形成水上翠绿长廊,达到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让游人进入一个绿色水天世界。

(3)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景区内的村容村貌建设,使游客进入景区后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

(4)加大耒河挖沙船的治理。

(5)加大在理石加工厂的整治。要按照景区规划,对新生一四工区―黄市一带大理石加工厂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利景区开发的要严格限制和拆除。

(6)加强景区绿化工作。

4.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1)出台封山育林相关条例。受冰灾、虫灾影响,景区内60%竹子倒伏,大部分枯黄,要恢复景区内竹密翠绿,必须实行封山育林政策。

(2)制定惠农相关政策。景区内的农民以林为生,实行封山育林后,大部分农民将面临生活困难,在帮助林农向旅游从业人员转移的同时,开发前期也应适当向林农提供生活补贴,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3)建立健全景区防火防灾预警机制。建立防火专业队伍,完善设备,确保景区内无火灾发生。针对竹林虫灾繁发,林业部门早作防治预案,加大防控力度,确保竹林不发生大面积虫灾。

(4)提升竹的品位和品质。要对蔡伦竹海进行分期分批,逐步进行更新改造,特别对一些个头矮小、发黄的竹林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如整地、施肥、更新品种等,更好地增加观赏价值。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沿黄河旅游风光带;SWOT分析;对策

一. 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优势

1. 资源优势

鄂尔多斯沿黄河地区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0年底,鄂尔多斯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已达31家,其中仅有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AAAA级景区7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3家,建成“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这当中多个A级景区就分布在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地域范围内。

2. 区位优势

在自然区位方面,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沟通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联系,成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脊梁”,并对周边省区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经济区位方面,鄂尔多斯市地处经济发展中心—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区域内赋存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是鄂尔多斯市正在建设的重要经济带,沿河布局的六大工业园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在交通区位方面,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银川、榆林六座城市的民航机场环绕在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区域周围,共同形成了便捷的航空网络;包(头)—兰(州)铁路、包(头)—神(木)铁路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鄂尔多斯沿河铁路、呼(和浩特)—准(格尔旗)铁路使沿河地区的铁路交通更加便捷;在原有公路体系的基础上,2012年7月建成通车的准格尔旗大路至杭锦旗巴拉贡的沿黄一级公路,为开发建设沿黄河旅游风光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劣势

1.政府主导,三方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就该区域而言,旅游合作更多的只是一种政府层面上的链接和表面化的呼应,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发展的机制仍未实质性地建立,旅游企业介入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各地的旅游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各自为政问题。

2.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沿黄旅游风光带中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弱、散、差”的状况,规模化、集团化、综合化经营程度低,旅游规模经济不显著,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竞争过度,外部竞争乏力,从而导致了该区域总体竞争力不强。

(三)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机遇

1. 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过旅游业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态势,旅游正逐步成为居民闲暇时间的首选休闲活动。再加上良好的区位条件,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客源市场还可以延伸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等地区,可以说,该区域市场需求旺盛,开发潜力巨大。

2. 政策的支持

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同时,《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鄂尔多斯市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战略规划》这两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必然伴随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将有力的促进沿黄河旅游风光带的建设和发展。

(四)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的威胁

1. 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全市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能源、化工、建材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也必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旅游流量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时,将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 周边地区替代性产品的竞争威胁

沿黄河旅游风光带主要突出的是当地的草原、黄河、沙漠和民族风情资源,可是以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民俗为依托的旅游产品在全区范围内雷同现象严重,另外,鄂尔多斯市的黄河和沙漠旅游资源也与周边地区存在竞争之势。

二. 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SWOT分析表明:沿黄河旅游风光带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发展沿黄旅游风光带,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需及时抓住机遇,善于迎接挑战。

(一)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区域旅游模式

当代旅游开发,观念先行。“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关键。在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经营上,利用资本的手段,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充分发挥该区域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旅游企业,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经营体系,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

(二)树立统一形象,突出主题特色

沿黄河旅游风光带树立区域整体思想,就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从区域范围着眼,在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后,应针对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特色优势,扬长避短,合理营销,最有效的开发利用市场。

(三)建立区域性机构,统一行政管理

沿黄旅游风光带的发展,除了在规划上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还需要在管理上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建议成立沿黄旅游风光带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资源保护、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等权利,通过规划对区域内的产业形成合理的科学分区,推动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效益升级。

(四)统一规划,注重区域生态效益

沿黄旅游风光带的建设和实施,可按风光带建设要求统一进行生态建设规划、制定统一的环境建设标准、科学选择和合理布局。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边建设边破坏情况的发生,使区域经济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5-0100-03

生态旅游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而兴起的。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时代背景下,探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路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具有地域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和内容上的专业性等突出特点[1]。它符合近年来在游客中十分盛行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心态,是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研究,建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对促进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意义重大。

1.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

1.1 关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系统

生态旅游指的是在生态学理论原则指导下,以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取向,以各类自然保护区(含公园)为主要观赏游览对象,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又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和保护的一种旅游活动[2]。

生态旅游是旅游主体和客体双方寻求的目标,是旅游的最高层次。要求游客和管理者不仅从旅游资源中得到精神和物质享受,更主要是精神给予。

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核是生态,强调人(旅游资源管理者和旅客)与旅游资源之间的生态作用,即生态制约、生态平衡和生态反馈,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生态旅游系统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3](见图1)。

1.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维模式,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主要的生态学理论有人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经济生态学,这些基础理论以及它们的指导作用概括如下(见表1)。

2.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以及创新发展新思路探讨

2.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

生态旅游是基于人与旅游资源关系及其与环境关系的旅游,其基本特点是倡导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生态、依赖生态等等,并贯穿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当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是在生态学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与资源为取向,以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功能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项目两个实体型态[4]。因此,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根植于其如下内在要求之上:

(1)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

(2)把生态学原理渗透到旅游服务全程之中,实现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和游客的生态享受,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3)以旅游为媒介开展生态教育,实现全民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4)加强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与生态重构,实现旅游资源的生态良性循环。

2.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生态旅游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将地区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生态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管理中的职能,统筹协调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使资金、技术、人才、知识等要素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与地区自然、人文等因素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现实地形成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产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管理科学化,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发展要求,关键是要以生态旅游的科学观为指导,以制度创新为手段,制定新的发展措施来推动。

3.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甘孜州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是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自1988年全州实施“旅游兴州”战略以来,全州旅游发展较快。围绕建设“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第一州”,确立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把大海螺沟冰川森林旅游区、“中国情歌城”和“古碉・藏寨・美人谷”旅游区、稻城亚丁香格里拉自然生态旅游区以及以德格为中心的康巴文化旅游区作为重点突破口来辐射全州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构筑了“自然生态―康巴文化风情旅游环线”、“康巴文化旅游环线”、“香格里拉旅游精品环线”三大环线。

3.2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甘孜州的生态旅游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调查中发现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如在观念、规划、体制、资金、环保等方面的系列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表现为:对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运作思考不够,缺乏深层次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优势认识不深等。

二是缺乏用战略眼光来统筹全局,规划滞后,出现了开发的盲目性和低层次性,缺乏一个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总规”和切实可行的“详规”。

三是对人文资源重视不够。旅游开发停留在自发、简单、重复开发的低水平状态。

四是总体布局及功能缺乏明确的定位,更谈不上提高品位和档次。

五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旅游食、住、行无保证,游、购、娱无方向。

六是投入不足,难以启动。

七是存在旅游条件较好的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而条件较差的却过分宣传的促销失衡状态。

4.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总思路与基本措施

4.1推动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总思路

总的思路应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资源协调开发为核心,推动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确定内涵丰富的“大生态旅游”发展观。

结合甘孜州实际,生态旅游产业要以甘孜州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产业形成的基础。甘孜州丰富而神奇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在区内的聚集和组合,为产业和产品的多层次开发提供了区域基础。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资源的空间结构和区位聚合,不但是生态旅游产业形成的比较优势,也是产业市场化推进及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形成因素。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发展中,将生态旅游的自然与文化因素整合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各环节,形成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甘孜――中国西部自然生态与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四川甘孜州生态旅游作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核心区的建设,形成康巴文化、民族风情、生态考察、观光、科研、环保、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大生态旅游。实施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延伸视野和拓展思维,正确认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障碍,把握甘孜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实施重点环节。

4.2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探讨

4.2.1 以名牌和精品开发为龙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级化发展。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产业的开发体制和发展模式上,还受到传统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制约,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各主要旅游地产品开发雷同,档次低,存在“有品无牌”的现象。要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名牌优势产品,避免盲目地相互模仿、复制。

4.2.2 建立和创新甘孜生态旅游产业管理体制。

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推动和战略,政府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管理中的职能要正确定位,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直接管理微观资源配置转向间接调控上。相应的要构架起生态旅游权威的决策管理机构,协调处理甘孜州生态旅游开发管理问题。可成立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由主管旅游的副州长任主任,计委、旅游文化、交通、国土、林业、环保、工商等部门参加。通过管理机构的领导,规范市场和投资、开发行为、经营行为、规划的编制实施,形成民族地区有特色和符合实际的生态旅游管理新体制。

4.2.3 推动生态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改革,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拓展民营资本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甘孜州生态旅游开发、经营。

在民族地区要从实际出发,深化体制改革。要选择有条件的景区和项目,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经济建设规划,探索生态旅游投资与建设新思路。在坚持旅游资源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使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对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适合开发生态旅游的荒山、荒坡等土地资源可以拍卖土地使用权。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投资者要有选择和规范,要求企业行为要符合政府法规和生态规划以及公众利益,特别是要坚决遏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4.2.4配合生态旅游开发,甘孜州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生态旅游发展管理、监控、约束新机制。

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严格按规划实施开发。坚持对甘孜州各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分类指导,甘孜州区域差异明显,要多种开发形式、多种经营模式展开,防止一刀切,可以有严格的高层次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也可以有以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的景区,也有复合开发模式景区。可以有独资经营、股权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体制应多元化。

4.2.5生态旅游开发要形成甘孜州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格局。

大力拓展资本市场,配合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形成投资市场化为主的新机制,政府、企业、银行企业集团、社会(海内外投资者)都是甘孜州生态旅游投资的重要主体。制定政策保护其合法收益,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可以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发行生态旅游彩票(债券),征收生态资源利用的特殊税种等。

甘孜州面积大,海拔高,生态旅游开发空间距离成本和投资机会成本都很高,要坚持综合开发,形成产业联动。当前不宜全面出击,改变“点子开发工程”,应依托城镇和交通干线,市场网络的有序推进,选择重点,要按规划有序推进和促进产业关联。

4.2.6甘孜州旅游业发展要加大营销和提高服务水平,价格策略和政策要符合实际。

结合甘孜州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各区域实际,可选择不同价格策略:一是生态旅游项目分解,单项定价;二是按季节差别定价;三是民族文化产品特殊定价;四是针对游客不同差别定价;五是特殊旅游特殊定价;六是项目组合定价。在营销上,可采取全员营销方式,在促销上应加强甘孜州整体市场促销。

4.2.7生态旅游要以富民为导向,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

要让甘孜州的当地居民进入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和参与到产业化、市场化中,提高就业能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对进入甘孜州投资的企业,应有选择和要求,企业投资不但要有资金、项目、建设内容,而且,要能直接地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二是企业要加大对当地居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对此,政府在财政、税收、土地、资源等方面给企业以特殊优惠政策;三是鼓励企业和投资者投资和开发甘孜州的公共产品,进入交通、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甘孜州旅游文化的发展。

4.2.8 围绕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组建企业集团,推动旅游市场主体发育。

甘孜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以企业为市场主体,拓展融资渠道。生态旅游开发要区分竞争性、公益性项目。对于竞争性项目,资源开发、景区开发、市场开发等企业是主要投资者。甘孜州旅游产业化若没有企业主体的培育是不行的,政府要制定政策和法规,推动当地企业和区外企业跨区域地组建1―2个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实现资产重组和规模经营。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区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可以股份制形式与区外企业联合,有条件时可以争取为上市公司。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是重要投资主体,要争取上级财政投资于交通、通讯等,但也要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区外企业、外商进入,投资兴办基础项目,并保证其利益。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3):106-112.

[2]苏维词等.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1):87-90.

[3]韩艳洁.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与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2):60-64.

[4]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2):51-55.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依托山—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发展“农业生态游、山水观光游、休闲娱乐游、古镇观鸟游、宗教文化游”总体部署,结合我县丰富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一条“春季赏花拜佛,夏季漂流探险,秋季采桔度假,冬季泡泉观鸟”的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精品线,构筑我县旅游产业新优势。力争全年接待境外游客3200人次,创外汇95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亿元人民币。

二、具体措施

(一)全面规划,认真做好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按照县域经济发展和“打造文化旅游胜地”的总体要求,今年,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借《山—湖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的契机,结合丰富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着手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在6月底前编制完成《县旅游发展规划》及《大坝以下镇、三溪桥镇、江上乡旅游总体规划》,并进行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即镇以发展宾馆、酒店、金融、集贸市场、物流超市、娱乐休闲等旅游服务商贸区为主,三溪桥镇以发展农家乐旅游、农家鱼席宴等纯生态农业旅游为主,江上乡以发展生态果园、农家庄园、垂钓场、游乐园、音乐茶座等休闲度假产业为主,从而使我县的规划与山—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相配套,与景区发展相协调。云山企业集团要启动凤凰山桃花园及燕山旅游开发项目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县旅游局要继续邀请天一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吴城古镇旅游区总体规划》。

(二)扬优成势,全力打造旅游新景点

1、积极打造江上乡乐平万亩柑桔生态农业园。江上乡政府要积极做好承接西海温泉项目旅游客源辐射的准备,立即启动乐平万亩柑桔园的建设,铺设好标准的路网,利用群众自发、招商引资等形式开发建设农家庄园、垂钓馆、饭庄、音乐酒吧、茶吧、情侣屋等旅游接待设施,力争打造一个以旅游接待为主,做到“果园里有庄园、庄园里有乐园、乐园里有伊甸园”的精品生态农业园。同时,要全力督促抓好投资8000万元的江上耕源龙王潭峡谷漂流等综合项目的开发建设,切实打造集观光、参与、疗养、探险为一体的山区休闲度假中心。

2、重点推出“云山生态旅游区”。云山企业集团要通过招商引资、土地租赁等方式,继续抓好桃花园景点建设,修建观花亭,推出“桃花源记、桃花运”等人文景点,打造垂钓基地。积极协调,加快以水上漂流为主,综合农家乐旅游、森林体育健身、高尔夫练习场等项目为一体的燕山龙源峡农家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并结合山真如寺、瑶田寺等宗教文化旅游,精心设计、打造云山纯生态旅游区。

3、由燕坊镇政府牵头,按照4A景区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集观光、度假、参与为一体的美国西部牛仔风情娱乐度假部落景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倾力帮助客商完善项目各项开发建设手续,解决一些矛盾纠纷,使该项目能依法依规健康经营,做大做强,力争全年游客人数达到8—10万人次。

4、县交通部门要在月底前完成路三角乡政府至周坊段的拉直、拓宽及大湖池5.05公里路段路面硬化工程建设,并适时启动易家河景观大桥的建设,建设资金可先动用上级交通部门已拨付的500万元渡改桥项目资金,不足部分通过运作大桥周边的土地方式解决。吴城镇要加强对望湖亭、吉安会馆、豆豉街等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完善仿古一条街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吴城古镇文化及观鸟旅游项目的开发。

5、镇政府要积极支持宏泰易家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千万元的易家河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要依托庐山西海温泉国际度假村的客源市场,尽早编制修建性详规,有序开发建设旅游商贸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其它各有关乡(镇、场、企业集团)要充分利用好农家庭院、果园、鱼塘等农业生态资源,开展好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与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按照农家乐旅游接待的要求,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环境卫生,打造一批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乡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旅馆。

(三)广泛促销,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县旅游局要积极打造并隆重推出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精品线,努力做好客源市场这篇文章。

1、加大与南昌、及省外旅行社和宣传媒体的对接,大张旗鼓地搞好旅游宣传造势工作。

2、以镇易家河、江上乡乐平、云山集团新民、三溪桥镇金鸡垅4个柑桔休闲基地为依托,在国庆节前后举办好县首届柑桔采摘节,再创我县旅游发展新。

(四)严格管理,继续推进艾城至山—湖风景名胜区公路沿线的资源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

山—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的一张旅游名片,是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支点。为了积极支持景区做大做强,成为全市大旅游的精品点,今年,继续推进316、105国道及公路景区沿线的资源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

1、全面启动镇集镇区的改造。以驻镇的柘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水电工程局改造项目为主,加大投入,打造新型旅游商贸集镇,力争4月底前有一个看得见的变化;继续完善沿河路旅游商贸区基础设施建设,5月底前完成沿河路人行道彩色地面砖铺设、排水设施、休闲小区及河边护坡和修河景观带建设工程;督促修河漂流和农家大院项目在4月底前完工投入营业。艾城、虬津、江上、白槎、三溪桥5个镇要继续抓好集镇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作,并建立镇容镇貌长效管理机制。同时,督促风景区管理部门建立风景区垃圾处理站,确保景区环境卫生。

2、景区公路沿线两旁100米范围内(含云山企业集团管理的土地范围),以及三溪桥镇杨垅村至湖附坝景区的建设规划,由县建设规划部门统一管理。所有农民、居民一律不准在景区公路沿线两旁100米范围内私人建设新的民房;原已建设的民房需重新改造的,必须另行选址在100米范围以外,并依程序向县规划、国土部门申报,在办理了相关规划用地手续后,方可建设;属旅游、商业开发和集镇建设项目的,也须经县旅游、规划、国土等部门批准。三溪桥镇杨垅村至湖附坝景区沿湖边外侧500公尺以内一律不准有新的建设项目。若违反此规定,将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在景区保护区域范围内一律不得批准采矿采石,不得批准建设小水电站。

4、凡是在景区公路沿线两旁设置旅游宣传广告牌的,须事先向县旅游部门提出申请,然后报请县规划、公路、工商等管理部门批准。

三、组织保障

为确保今年旅游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围绕全县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统一管理。各有关乡(镇、场、企业集团)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确保完成全年旅游工作任务,以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