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动态;调查与疏导

当前,心理疏导广泛被运用在医学、教育等领域。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主体则是进行过专业训练的心理疏导工作者,包括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学辅导员、心理素质教育机构的专兼职教师等。心理疏导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从而为促进大学生个性、才能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1大学生负面心理动态调查

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如果得到来自亲朋好友及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与物质支持和帮助,往往会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得不到社会上的支持,会产生悲观失望,进而可能发展为仇视、对抗社会的心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高校要开展心理支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促使彼此提供关怀,从而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减少不良的心理状况的产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心理疏导的心理支持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接纳和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的老师要尽可能地接纳学生的一切言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当时的心情,减轻其心理压力,引导他们把自己内心世界所有的不顺真实地说出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有人愿意真心地倾听他,关心他,从而使学生得到内心的安慰与支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获得他人的理解,无疑是对他们莫大的安慰,可能一点点安慰,就会让他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使他重新自信起来,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因此在高校,心理疏导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心理疏导老师的支持和关怀下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2大学生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心理疏导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高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心理疏导的方法也必须适应其实际需要,这样就会增强说服力,产生好的效果,反之,就被实践所否定。“但实际工作中,搞‘注入式’、‘填鸭式’,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冷冰冰的说教,‘一刀切’、‘一锅煮’的教育方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阶段,学生经常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引起他们的真正共鸣。”这样的心理疏导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往往会导致学生非常被动的去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一旦学生自己去咨询心理问题的时候,可能就是这种心理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此外,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往往导致其不会主动地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不利于心理疏导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心理疏导教师只是简单问问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并不会为其制定解决心理问题的规划。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心理疏导方法,只有这样,高校心理疏导方法才能不断发展和丰富。

3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选择

3.1心理疏导内容要有针对性

高校在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每个咨询者的具体心理问题出发,采取适合其本人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内容和方法。不能把一套心理疏导的内容和方法用于所有的心理咨询者。因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不同的心理疏导。高校要对心理疏导教师不断进行培训,从而掌握更加多样化的心理疏导途径,丰富心理疏导内容。鼓励高校的心理疏导教师,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这样不仅帮助了那些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生活的突然变化而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还能够积累一些处理心理问题的实际经验,以运用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上。

3.2促进心理疏导的内容与现实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的一些内容明显滞后、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进展慢,心理疏导的内容,对于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新问题不能够及时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法,特别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择业难问题、腐败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问题、社会公平等问题的思考,如果大学生对这些缺乏深刻的教育内容,就会遭到学生的极度厌倦,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和特定的心理特点,在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时,应当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

4结束语

高校心理疏导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尚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和传统的心理疏导方法落后等等。所以,现阶段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研究,探析完善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哲学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ki.iper.2015.03.034

中图分类号: B844.2;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134-04

一、前言

心理咨询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依据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针对来访者或咨询者的心理问题,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协助对方维护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1]

哲学咨询是指受过哲学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运用哲学方法对因认知和伦理问题受到困扰的大学生进行咨询或疏导的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2]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是依靠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的,但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心理咨询无法解决的领域?哲学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否有着其不可忽略的作用?

本文将根据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测量与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困扰自己的主要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中哪些属于心理咨询的问题,哪些需要通过哲学咨询来寻求解决,哪些是属于需心理咨询和哲学咨询互补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确定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常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减轻压力或消除思想困惑的途径选择,以及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效用等。

(2)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心理咨询、哲学咨询的相关特点,设计了自编问卷,问题设计简单明了,共6题,均为选择题。

(3)确定调查对象 以中南大学主校区学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生及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

(4)资料收集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问卷发放400份,回收392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355份。

2.个案筛查统计法

(1)确定调查内容 根据筛查统计发现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各类问题在咨询原因中所占比例如何,哪些是当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2)确定调查对象 以中南大学主校区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学生个案访谈记录进行了筛查统计,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归类整理。

(3)资料统计分析 共统计175份记录,其中173份有效。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对采集的信息分类统计并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2.分析

第一,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正在不断增强。以中南大学为例,就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为学生提供帮助。但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方法及力度上难免会不到位,加之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做很好的区分,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必定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由表1可见,当接触到“心理咨询”一词时,有66.2%的学生认为是因为有了心理问题才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有17.46%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开发自己的潜能,有16.34%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与自己无关。这说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多在于心理咨询可以解决心理问题,但除心理问题之外,如人生目标、自我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却未必能够通过心理咨询找到解决方法。

第二,心理咨询的实际效用到底如何?由表1中问题3和问题4可见,大多数学生因失眠或莫名的烦躁不安而考虑接受心理咨询,也有多数学生会因为情感问题选择求助于心理咨询,比如人际交往及恋爱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不少同学也会因学习压力和道德两难问题去做心理咨询。对于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心理咨询只是部分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也有20.8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并没有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只有10.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确实得到了解决。这说明,虽然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原因,仍会有一些问题是仅靠心理咨询所不能解决或者不能彻底解决的,比如道德两难问题从大学生角度而言,多数情况下会使大学生感到难以抉择甚至内心惶恐不安,但又不知应当如何应对,其困惑的产生是由于价值及伦理层面的自我内心冲突。这时的问题显然不是基于问题诊断及原因发现、强调价值中立的心理咨询所能解决的,而哲学咨询却可以解决,因为哲学咨询更强调重视理性前提下的概念澄清,且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再次审思[1],从而做出理性选择。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不同还在于,心理咨询重视思想启发性原则,强调助人自助的咨询目的,而哲学咨询在于引导对方对现在或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全面的分析、估计,考虑多个可行的解决方法,力求彻底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这一点来看,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哲学咨询是可以作为心理咨询的补充而推广并发挥作用的。

第三,大学生入校之日起,也意味着进入了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成长经历,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困惑,那么大学生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困惑?他们又会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由表1的问题2和问题5可见,大多数学生常常每天忙于琐事或消磨时光,想想自己的信念又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又不想随波逐流一事无成,也有很多学生虽然有目标,但又因担心自己会达不到目标而苦恼。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又面临着即将步入社会之后的角色转换,难免会出现目标不明确、信念不坚定,以及自我认识不清等问题,这时候便可以求助于哲学咨询,通过交谈和概念澄清等,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目标追求,并树立自信,勇敢执着的追求目标。

第四,除心理咨询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和消除思想困惑?由表1显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倾诉,30.7%的学生会向老师求教,24.51%的学生会通过哲学课上的学习和讨论,17.46%的同学认为也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帮助自己。其中,哲学课和思想品德课都可以作为哲学咨询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消除思想困惑的途径,比如“哲学原理”是我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它所阐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投身国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3]。除此之外,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遇到压力不能排解或思想困惑时更愿意选择向朋友倾诉的方式,这就启示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仅仅依靠建立咨询室,完善设备,等待学生主动来寻求咨询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一点上,与心理咨询不同的是,哲学咨询不是基于一种干预式的主动询问,而是与咨询者建立一种平等的交谈关系,这样哲学咨询就能通过对话法、聊天式的交谈等方式来使学生体会到与朋辈交谈时想要得到的的满足感,也有助于建立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信任。除此之外,哲学咨询还可以借助其他形式迎合学生希望向朋友倾诉的愿望,如哲学咨询网站、哲学咖啡馆、哲学沙龙等多种形式。

第五,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个人发展、情绪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焦虑抑郁、个人认知、强迫症、适应性问题、网络成瘾、自闭与自卑等。其中,个人发展问题占了18.50%,个人认知问题占了5.20%,这些都是心理咨询不能解决,而哲学咨询可以解决的问题。哲学咨询作为一种朝向未来的咨询方法,主要关注的就是个人的未来发展问题,通过对来访者的引导及基于理性的概念澄清,旨在帮助对方重塑自我世界观及价值追求,从而在内心深处找到走出困惑的出路。在个人认知方面,对人自身的认识,人是什么,人从何而来将去向何方,人能否决定自己的命运等问题,始终都是中外哲学家积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哲学咨询所能帮助人们的就是通过理性的分析,来明确自我及人生定位。

四、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统计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及需求,以及心理咨询的实际效用,并就此对哲学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能发挥的补充功能作出分析,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也有利于为当代大学生在解决困难和消除困惑时提供更多形式的帮助。

1.在高校“哲学课”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内心潜能的发展,以及外在的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促进发展、促进内化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哲学教学应该以指导大学生成才为目标,让学生会客观地、辩证地分析自身、他人及社会上各方面的事情,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将诸如“原理”等高校公共哲学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融合,应当首先从教学任务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寓教于学,旨在引导学生重塑世界观、人生观及自我价值体系,还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走出高校公共哲学课带给学生的呆板无用的现状,还能真正是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自己,改变“哲学无用”的传统认知。

2.将哲学咨询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弥补心理咨询的不足之处

哲学咨询是一个新的领域,从人的生命意义的视角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哲学咨询是一个混合的学科,在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之外,使用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种咨询形式。[4]它处理健康人的问题,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所在的世界的结构和可能的生活世界。它涉及到以社会群体的形式参与对他们共同世界的联合探索。它假定世界的社会结构并发生在公共领域,而不是偷窥以及像大多数心理治疗那样的私密性。这是植根于自苏格拉底以来就践行的哲学的洞察和方法。

哲学咨询的基础在于将哲学的使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任何医疗诊断的问题来说,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治疗都有效。不过,即使没有承诺咨询能立即减轻症状,哲学咨询还是会使你更加清楚你的价值观;帮助你决定如何实现目标;获得更多的自我了解;学会如何自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发现生活中更重要的意义;学会应对困难的情况。哲学咨询能帮助解决许多医疗或心理咨询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两难决策问题;关系问题、关于爱的情感以及朋友关系问题;职业变化问题;伦理的、道德的以及性的问题;信念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有关信仰与宗教的问题;寻找更有意义的生活;学会审视自己的生活。哲学咨询还有助于解决焦虑和沮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哲学方面的(如道德观念冲突),而不是心理上的。在这方面,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外,哲学咨询是很有价值的补充。例如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存在性焦虑”,帮助人们从整体上观察事物,从而进行辩证的思考,以及客观认识自我。“焦虑”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描述现代社会状态和人类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范式,在人们众多的焦虑现象中,有不少是因找不到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看不清世界的本真面目所引起的。美国著名系统哲学家欧文・拉兹济指出:“越来越多的人们由于看不到人生的意义,被迫进行精神治疗,他们抱怨一种内在的精神空虚,具有一种完全和终极的无意义感。”[5]存在分析治疗的创建者弗兰克认为,今天的心理治疗家面临的病人很多是找不到生活意义而苦恼和不快的人。[6]这类人面临的焦虑就是一种“存在性焦虑”,这种焦虑不同于一般的病理性焦虑(如神经性质的焦虑),它是由于人看不到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引发的焦虑。要帮助人们走出“存在性焦虑”的困境,仅靠包括心理学在内的科学行不通,因为“科学并不涉及终极意义和终极真理的问题”,[7]因而不可能解决不涉及具体问题的“存在性焦虑”。而哲学能“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8]所以,哲学能通过人们认识事物的参照系的转换,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存在性焦虑”的问题。[9]

3.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可以寻求结合,共同致力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哲学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一般认为,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的。其实,究竟是哲学从心理学分离出来还是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从方法论意义上来说,不论哲学咨询还是心理咨询,都是为了探寻应当采用怎么样的途径去认识和改造人类所面临的困难与困惑,因而两者是可以选择相容而共生的。

“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短期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简称SFBC)是近20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与来访者个人及家庭共同合作,指向帮助来访者解决发展历程的短期咨询模式。”[10]它是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及其同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密尔瓦基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简称BFTC)发展起来的。这种咨询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受后现代哲学观的影响。后现代哲学强调人必须通过自身积极创造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强调对事件的多元意义与互动性。这种观点对心理咨询理念产生了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强调个人正向能力的思考与学习,扬弃病理模式的分析;鼓励个人从叙事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存在;建构新的心理健康的环境与行为习惯,积极开拓个人视野,从而重塑个人的自尊与自信。这些心理咨询理念也正是SFBC的核心理念之所在。[11]SFBC模式的广泛应用也正是验证了哲学与心理咨询的融合的可能性。

总之,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基本上走的是心理咨询这一独木桥,然而经调查显示,并非所有问题都由心理分析所假设的深层或模糊的心理原因所引发。特别对大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理解和澄清自己的人生哲学有助于预防、解决或处理许多人生问题。因而,在当前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探寻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问题的解决途径时,除了心理咨询外,还可以借助哲学咨询,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掌握反思和自我调适的方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余展洪.论哲学辅导与心理咨询的交融[J].思想・理论・教育,2005(Z1):117-119.

[2] 冯刚.坚持立德树人 注重提升质量扎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4.

[3] 于金秀,张会蔚,车轩玉.心理咨询在高校“哲学课”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66-69.

[4] Cohen,E.“Philosophy with Teeth: The Be Wedding of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actices,” IJPP, Vol.2.2,Fall 2004:5.

[5] 欧文・拉兹洛.系统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8.

[6] 张小乔.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08-109

[7][9] 刘胜江.哲学引导: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治疗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03(6):125-126..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成长影响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单纯是大学生个人的健康问题,它已发展为影响学校教育环境,干扰校园安全管理和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大问题。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希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未来社会人才的良性发展。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多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社会竞争激烈和就业难等,对大学造成了很多的影响。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近年来,经常发生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休学或者退学。据北京医科大学一项调查,发现20.23% 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精神分裂症之类的精神疾病成为休学、退学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往往与家庭、社会和学校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学生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1.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非常重视自己与同学的相处关系,从本质上看,他们更重视在他人眼中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感到孤独和寂寞。同时由于人际交往障碍会派生出自卑、忧郁甚至恋爱等相关的心理障碍问题。所以很多大学生都把人际关系和谐视为心理健康的第一标准,而从统计数据显示,人际交往障碍在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中所占比例最高。

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有三种问题: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第一种认为人们之间不需要交往,陷于孤独、孤僻之中;第二种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绝;第三种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现交往技能障碍。

2. 学习压力大。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希望在学校里能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他们频频给自己充电、积累能量,或者从一入学就开始为自己的升本而努力,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运转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没法及时排解、释放这些无名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却发现大学前“惟我独尊”的情形不存在了,他们为了保持自己以前的地位,必须更加努力,因为对手今非昔比,个个都强,使得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从没有经历过挫折,这次是一个考验,使得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大学生感到困惑,让他们有些不堪重负。

3. 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往往表现为比较自负要强,自尊心强,而在大学里他们发现自己优越感消失了,生活上的不能自顾和心理上的失落感使他们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对大学生活有某种过于理想化的幻想,一旦大学生活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心理上的落差被放大而不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会对一部分大学生产生困扰,对于大学老师一堂课讲十几、二十页,完全靠自己课外自习的学习方式很不习惯,导致课业的落后,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 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有的一厢情愿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引绪低落;有的面临几个追求者无法选择;也有的发现两人不合适想中断关系的;有因误会或为误解、猜疑所困扰,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的;有为失恋痛不欲生,并由此而产生强烈自卑、忧郁、焦虑、悲愤甚至绝望的等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易于给人带来痛苦。因恋爱引发的抑郁、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他杀,在大学校园也不在少数。

5. 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更为敏感,心理问题也相对要更多一些。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

1.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入学教育是使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教育资源等,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新生入学时的军训,是新生互相认识,建立感情和友谊,结交新朋友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学生摆脱离开父母所带来的孤独和不安,以良好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和生活。开展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从被动型变主动型,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高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教育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增长才干。在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所以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树立人生目标,怎样学习和求知,掌握求知的方法和途径,确保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要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也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现在的普通高校都已设有心理咨询机构,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实质性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排解心中忧难,还能帮助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还可以借助于校园网络文化,以形成一个高科技的学校教育环境,使校园网成为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有令人担忧的一面,但如果我们能正视现状、正视矛盾,拿出积极的办法来应对,是必然能够有所作为的。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为培养接班人作出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 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68

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1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可以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合格的大学生基础是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如果失去这一点,那么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只有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其思维才更加的广泛和活跃、学习时意志才更坚定。才能有助于其知识的吸收,相反则对大学生的发展不利。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1.2 可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不够,从而使其道德水准出现偏差。实际上,心理健康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只有以心理健康为前提的思想教育才会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1.3 能够促进以人为本观念的发展

对于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它是指导学生实践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准确的洞悉,还应按照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将学生放在主导的位置上。可以通过咨询与辅导等方式,对不同的群体特别是心理上存在一定差异的青年进行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心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2.1 不能够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应试教育使得我国的学校教育变成了以知识学习为主,而对心理健康的培养很少关注,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采取的管理方式仍然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的是思想政治上的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心理辅导。从认识上和资金的投入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对心理教育不重视,这样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并且很难发现和治疗。

2.2 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存在一定的不妥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通过一张试卷就可以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是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能忽视,因为这很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对人才的定义不仅停留在掌握多少知识,有多大的能力,其起初还应该有一个完善的人格,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是和谐社会应有的和必须的现象。

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 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

目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本区域内,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样使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缓慢且难以接受。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尤其是对于还没有适应新环境的高校大一学生。不管是适应能力上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应该做好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在其接触东西增多的大学阶段,更应该教会其怎么区分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的事件和人,从而使他们的心智越发的成熟,为未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3.2 建立不同的心理档案,使心理辅导具有针对性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逐一进行辅导,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完全记住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建立心理档案就十分重要,在下次调查和辅导时就可通过档案准确的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从而进行及时正确的辅导。并且建立不同时期的心理档案,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有利于培养他们更加完善的性格,也使他们更加明确的认识自己。

3.3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重视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

心理机构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能够进行及时的辅导,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存在不同级别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不是特别的完善。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并进行合理适当的宣传,从而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整个大学期间,大一和大四是两个敏感时期,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波动,新生的压力来源于不适应,而毕业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这时候的学生很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念,教师应把握住这两个时期,并且在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下,使这个时期的学生能够平稳过度,心理健康,使他们能够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3.4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

每所大学都有其特点,因此对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设置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具有良性机制的心理机构,并且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这样能够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使心理教育的水平和机构,师资力量等不断的完善,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4 总结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目前看来并不完善,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对心理健康机构的资金投入和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近年,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而这一切也让有关专家忧心不已,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现问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以便对症下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分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从历史文化方面。受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封建历史影响,使中国人在骨子里有一种含蓄和矜持,形成了内向的民族性格。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心理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造就了西方人张扬个性,提倡人权的特点。然而,进入新纪元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性的高度同步,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骄子们的思想中汇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对立的文化特点,使大学生在人格与道德方面倍受冲击,而脆弱的心理防线也随之崩塌。使许多人产生了浮躁的心理,无所适从,有的人由于某些心理压力,产生了心理疾病也不懂得去就医,甚至不敢去就医。

2.从学校环境方面。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问题,只重视升学率。而将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等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有许多中学根本就没有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品德教育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这种高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当受到过这种中等教育的学生升入大学后,角色、地位及学习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极大的改变。必然对大学生活产生极大的不适应;而中学生中又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其家庭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由于聪明、学习好,受到老师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进入大学后,当这一切不复存在时,就会产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友谊、爱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会主动地去理解他人。他们也必然会对大学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第一,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独立的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学生以前在家里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二,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条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第三,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功课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降级甚至遭遇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中主要是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进行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很不一样。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进行学习,而感到茫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3.从家庭方面。家庭是始终伴随人类从婴儿,少儿一直到成人时代的重要外在因素。众所周知,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以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父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开朗,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的脾气也趋向于暴躁。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是其共通特点。很多大学生家庭的不幸福,会使他的心理产生阴影,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逐渐显露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于依靠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主要问题。

根据上面所述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

1.从历史文化方面,转变思想,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仔细筛选,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让两种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融会贯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即将产生的,或者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和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

2.学校教育方面,第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高校课余生活,探索不同路径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加强心理的教育,打破模式化和形式化的束缚,走到学生当中去,走进学生生活中去,把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给学生们更多的心理关怀。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第二,辅导员在加强心理教育这个工程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同学们的心目中辅导员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辅导员是他们心灵中的依靠,他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所以,辅导员来做学生们的心里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辅导员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贴近同学、了解同学,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