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

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

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测绘;监测;应用;GPS

测绘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作,一直以来都在我国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发挥其重要的服务职能。

一、新型测绘技术的含义

(一)测绘技术的含义

测绘是测量与绘图的总称。测绘学为研究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提供数据,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而提供的活动。

(二)新型测绘技术的含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当前测绘技术已从传统的模拟时代走向信息时代,它以传统测绘技术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形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

二、新型测绘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应用

(一)3S集成技术

GPS技术可以实时、精确的提供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但无法获得地理的属性信息。RS技术能获取大面积的地理信息,但在实时与精度上不足。GIS具有信息查询分析和管理功能,但数据的获取与更新很困难。三者的集成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3S本是三者的简单组合,而是利用现代测绘技术、遥感技术、定位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向GIS和RS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提供足够的数量、精度、可靠性、完整性的空间数据,通过空间分析、预测、决策,确保地理信息优化系统的解决。

1.3S集成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应用

以数字信息为主的管理系统,它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应用3S技术,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公路数据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公路从规划、勘测、设计到施工、运营等环节数字化管理,将公路的路网、路况、管理机构及人员等海量信息通过3S集成技术采集、存储、分析、处理等功能,使公路达到预期效果,因此3S集成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1]

2.3S集成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空间信息科学,而数字城市空间信息科学的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所以3S集成技术在数字城市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中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应用前景。利用RS信息,经纠正、处理、形成正射影像图,进一步目视判读后,可编辑成各种专题图,经扫描或手扶跟踪数字化后成为数字地图,进入到GIS中,实现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派生出新的图形、图件,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2]

(二)PPP单点定位技术

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利用单站GPS就可以达到几厘米的精度,即传统的RTK的精度,其作业不受距离限制、不需要基准站支持,这无疑大大提高高精度定位作业的灵活性,降低作业成本。

PPP单点定位技术应用:

GPS-RTK的正常工作需具备基准站和移动站要同时接受五个卫星的信号;基准站和移动站要同时接受卫星的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以及移动站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等要求,所以PPP单点定位技术广泛应用在RTK作业盲区、精密海洋工程测量、海岸线测量、海洋测量、大面积航空摄影测量、土地测量(开发造地、土地整理)等方面。

(三)GPS—RTK联合全站仪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施三维和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RTK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1.GPS-RTK联合全站仪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以GPS-RTK和全站仪结合的手段进行地形图测绘,大大减少外业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卫星测量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采取全站仪进行有效补充,为我们圆满完成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但在绘图过程中仍要绘制草图一边内业成图,接下来将将从坐标数据的传输入手,实现移动站接收机通过蓝牙等无线手段将数据传输到便携电脑和掌上电脑,这样无需绘图而直接在外业成图,内业修改也可以防止测错、漏测现象发生。

2.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GPS测量技术参数主要包括:设计精度、观测计划、设计基准和网线。在确定设计精度时,应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需要,选择工程或城市GPS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平均边长小于1K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千分之一,GPS接收机标称误差a

三、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新型测绘技术的转变,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显著成绩,以空间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他作为社会发展的服务行业为我国的创业时期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今的发展时期,测绘技术更需要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创新应用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职能为政府的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从其职能和社会需求它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表现,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对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已从传统的模拟时代跨过数字走向信息时代,已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家政府部门的决策,测绘技术和产品在各个行业起着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文中,贺志勇,张肖宁.浅析3S集成技术与公路建设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3(3).

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数字娱乐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研究分析,在分析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战略。并针对重庆市在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数字娱乐狂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并已成为当今信息产业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研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数字娱乐产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值点,西部地区如何缩小与我国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已成为政府部门所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数字娱乐产业涉及的各个层面,以重庆直辖市为例,对西部地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十一五”建设期间的数字娱乐产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对如何提升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数字娱乐产业与知识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1]。随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加速发展西部数字娱乐产业,是重庆和西部省区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可持续的发展大局要求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效、敏锐,其中也包括数字娱乐产业。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娱乐产业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其兴衰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局部的、行业的事情,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是“十一五”建设中数字娱乐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重庆及西部省区城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1.2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因此传统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而信息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知识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可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特点。加之,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势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民族文化品牌

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现代产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特征[2]。正是在这种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追求中,才使文化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娱乐技术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当代数字娱乐业发展的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文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创意文化产业”建设热潮,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纷纷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之都”等战略性的口号,“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兴建[3]。加快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有助于推动打造西部省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西部省区的影响力。

2.重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重庆市正面临世纪性的发展良机。设立直辖市后,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重庆市已拥有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精良的科研设备。如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并进的产业,其发展的潜力很大。

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其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宏信软件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游戏开发平台及引擎,在游戏和动画制作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朝华数字娱乐有限公司,集数字娱乐和文化传播于一身,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WHALE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SP运营商,先后推出了重庆复生记、天极夺宝奇兵等无线游戏,并通过天极无线平台投入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同时,重庆市拥有众多的高新软件园、电子工业园,目前在重庆大学城正在兴建重庆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基地将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办动漫杂志和专业网站,筛选塑造大众喜爱、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动漫形象,开发动漫产品。可见,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2.3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正在改善

重庆市具有良好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基础。重庆市具有完整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有著名的信息类门户网站——天极网,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基础。在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领域,重庆本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库,为游戏和动画衍生产品提供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信息中心,凭借其通信和互联网发达的优势,为数字娱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开发大量高水平的基于电信的增值服务[5]。另一方面,重庆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来渝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在数字娱乐领域可以较容易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快速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目前,重庆本地已有部分企业与国际著名游戏开发企业展开合作,这将促进国际产业界深入了解重庆,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并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4高校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将培养大量的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娱乐业游戏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数字娱乐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重庆市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收入及支出均为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发展力,重庆市的人力成本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低廉,可人才质量毫不亚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重庆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

2.5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和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区位中远离经济技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对人才的吸引;多数企业对数字娱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较差,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有待进一步浓厚,数字娱乐产业兴起的宏观环境还有待改善;知识产权的观念较为陈旧,技术成果转化还比较困难,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企业普遍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未能有效地采取大公司战略,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作用,导致竞争力较弱。3.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3.1发展战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以政府指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区、大学城、软件园及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大力提高数字娱乐企业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技术产品,发挥本土区域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重庆乃至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动力基地和示范基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经济结构,促进数字娱乐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2对策措施建议

3.2.1完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娱乐企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主要是由数字娱乐企业和数字娱乐技术产品组成,而数字娱乐开发基地则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6]。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动漫热,许多地方都搞起了动漫产业基地或动漫园。重庆市正在建立沙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九龙坡区美视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的动漫基地。重庆市应在动漫业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结合重庆本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对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目前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主要放在招商引资上,大部分的开发区和技术城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地区密集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基础建设成果尚未很好的充分利用。今后应该在已有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数字娱乐科技园区的建立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

(2)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集群化战略”。目前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还基本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没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品,也还没有本土大型数字娱乐集团性企业。因此,应逐步扩大企业集团的范围,对成员企业进行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数字娱乐园区为载体,逐步实现研发、运营的一体化机制。

3.2.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如何完善城市形象是重庆市政府不断思考的一大问题。重庆市的形象宣传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巴渝文化”、“红岩精神”形象的树立,让“新重庆”这块投资热土持续升温。而企业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企业品牌是城市形象的视觉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是塑造“新重庆”城市形象的必然手段。数字娱乐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娱乐领域的孵化器,起着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重庆市应采取城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的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十一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抓住重庆本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选择“数字三峡”、“数字红岩”、“数字磁器口”等具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树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为整个重庆的产业化进程增值,使数字娱乐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2.3转变企业赢利模式,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产业规模。数字娱乐企业作为数字娱乐产业重要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尤其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本土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比如动漫业,应从高附加值的动漫延伸领域获利,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吸引外资,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重庆市应尽快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与当地数字娱乐企业展开合作,并建立商业合作促进中心,逐步将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加深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承接国际游戏和动画制作的外包业务,并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版权合作或者转让的形式,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自行开发或制作的游戏和动画产品,打造民族数字娱乐品牌。

3.2.4以科技为导向,以人为本,实现重庆及西部地区数字娱乐领域价值增值。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在高校及企业生产研发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开展数字娱乐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将已有的制作研发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中心及体验实训中心,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西部数字娱乐产业研发、培训一体化的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同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争取国家“863”、“十一五”等攻关项目的立项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使重庆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的核心地区。

3.2.5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化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将数字娱乐技术成果商品化,数字娱乐商品产业化,数字娱乐产业国际化;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字娱乐业的研究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信息化[6]。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没有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很好的结合,数字娱乐产业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远没有发挥。因此,今后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在继续抓好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开发园以及数字娱乐企业和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数字娱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以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形成一条由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再到形成版权的授权,最后到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行业间穿插,使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得以扩展和延伸,开拓数字娱乐产业市场。

3.2.6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企业与文化间发挥调节作用。针对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优势仍不明显,投资环境培育还不佳,产业链整合不尽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其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搞好转制工作,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等途径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娱乐产业科技转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弥补市场缺陷,如给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快数字娱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工作,增强对数字娱乐技术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数字娱乐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后盾,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没有优秀的产品导致中国的动漫不景气,实际上这与市场的开拓、策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不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未能满足动漫受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要才是主要差距。例如,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动漫业,特别是动画片,说教味太浓,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7]。政府在这方面应该适当放开,让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积极鼓励民族文化数字娱乐的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品牌。

3.2.7构建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及支撑平台。美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平台化运作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平台建设与风险投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8]。近年来,在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和政策的扶持下,重庆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企业和团体迅速增加,但存在着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企业和市场脱节,技术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无法支撑数字娱乐产业有效发展。对于高投入的数字娱乐产品开发而言,显然企业开发资金有限,若有标准化、高性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供利用,则可把有限资金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中去。其次,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为重庆数字娱乐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和发展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也就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通过集成和开发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软、硬件资源,打造该市的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庆市数字媒体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软件平台租赁服务以及增值技术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数字娱乐产业的进入门槛,以促进数字娱乐产业的繁荣;该平台还可利用自己所处“产学研”交集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加快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化,并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高级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庆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重庆本土数字娱乐精品大幅增加,为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禹.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产业的地位及作用[J].通讯世界,2004,17:15-19。

[2]王文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兰州商学院报,1999,15(4):31-34.

[3]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3.

[4]卓武扬.网络游戏产业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54-55.

[5]叶绿.中国移动数字娱乐服务业现状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4:2-4.

[6]张素娟.数字娱乐产业新的“组合拳”[J].中国电子商务,2005,11:36-38.

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范文第3篇

杰伦・拉尼尔的新书多少容易让人误解。一个“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的译名,让我们以为,它是想描述“数字科技对时下的冲击”,又或者,想聊聊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前者的代表如道格拉斯・洛西科夫的《当下的冲击:当数字化时代来临,一切突然发生》,而后者像陈光锋的《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赵大伟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移动互联时代的思维革命》、钟殿舟的《互联网思维》等。然而,当我们知道拉尼尔的这本书书名原本是“Who Owns the Future?”(谁拥有未来?)时,其实它讲的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拉尼尔,一个科技批判者、一个人文主义者和一个兴趣广泛成功跨界的“顽童”。这些从他的上一本著作《你不是一个玩意儿》及他的履历可见一斑。早在20世纪80年代,拉尼尔便最先提出“虚拟现实”的概念。作为全球计算机领域的先驱者,其才华出众,竟还身兼作曲家、视觉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多重角色,并擅长演奏古典和现代等多种音乐风格。如果说科技崇尚理性,艺术追求感性,在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里,拉尼尔还真做到了自由穿梭、随心所欲。

不过,对数字文化和网络经济的批判,拉尼尔可没那么“随性”,相反,他坚定不移、不遗余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权威。从《你不是一个玩意儿》到《互联网冲击》,虽然侧重点有所差异,但贯穿的主题不变,用拉尼尔在《互联网冲击》里的话来说就是,“多年来,我一直对数字技术与人类之间的格格不入表示不满本书讨论的是,当机器日渐精密、发展趋于自主时,人类应该如何保持自身特性”。不难发现,几年过后,拉尼尔关注的话题依旧是“互联网时代人将何去何从”。

在《你不是一个玩意儿》中,拉尼尔曾敏锐地观察到,互联网缔结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或文化生产体系。在这种框架下,作家、新闻工作者、音乐家、艺术家,把他们的思想成果和创造力以碎片的方式在网络上派发,他们无法获得报酬(实际上不是无法,而是很难获取应得报酬),而一些网络大公司作为这些碎片的整合器,通过再加工推向消费者从而获得广告收入,要知道,这些钱一般不会老老实实地分到创作者手中。到了《互联网冲击》,拉尼尔又提到了这个观点,并试图深入和升华。他写到,美国社交图片分享网站Instagram在2012年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Facebook,当时员工只有13人,但这不等于说,是这13名员工创造了10亿美元的价值,相反,其价值来自于数百万用户向网络贡献内容却不领取报酬。类似的情况还有Twitter、Youtube等。拉尼尔还说,网络需要人数众多的成员参与其中,才能创造显著的价值。但一旦网络拥有了价值,只有少数人能从中获利。这产生了集中财富,从制约了总体经济的增长。

拉尼尔的看法不无激进,按照他的说法,只要人们创造的信息被使用了,就应该向他们付费。而事实上,收入不平等部分上也是数字经济的后果,但它很少被人意识到。所以,在《互联网冲击》的开篇,拉尼尔便郑重其事道:“我一定要告诉你:这是个既明智又愚蠢的世界。”然后,他接着写道:“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信息是免费的,但由于经济总体大多与信息相关,因此免费只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幻象。”在他看来,类似像《连线》杂志前主编、现任3D Robotics和DIY Drones联合创始人的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中提出的“免费模式”,或者说“互联网经济应有之义”表面上是聪明的策略、行业的趋势,但刨根问底,真的免费吗?如果回头想想拉尼尔前面提到的内容创作者的利益被剥夺,平台运营商却赚得盆满钵满,确实是该反思我们以往的认识是否狭隘、观念是否片面,因而缺乏远见。

拉尼尔试图向人们展示他的真知灼见,他认为,技术困局时常出现,但错不在技术,而在于我们思考技术的方式。另外,他提议重塑数字经济,走一种被其称作“人本主义经济”的路线。他希望建立一个这样的动态关系,让互联网做大利益“馅饼”,而不是变小,并且能借此让权力和势力分布更加均衡,创造一个永恒的中产阶级,而不是摧毁它。

虽然拉尼尔多次强调他的这本书介绍的不是“乌托邦网络”,但他口口声声宣扬的新经济形态从很长远的时间来看,更像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景,而非计划或可实现的目标。不管怎么样,借由拉尼尔之笔,读者可以受很大启发,至于解决方案,大可以暂时先忘掉。就像拉尼尔在书中罗列了很多现象、提出了很多问题,不过他也直言不讳,他并不拥有所有的答案。也就是说,《互联网冲击》的价值在于给沉迷在互联网表面繁华盛景中狂欢不已而毫无自省的人们以一种“观念冲击”,它像是当头棒喝、泼了一盆冷水,然后提醒你,别忘了,这是谁的世界?又是谁在掌控未来?

所以,《互联网冲击》,噢不,应该是《谁拥有未来》更合适些。这本书像是一部“盛世危言”,探讨了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未来究竟谁拥有的实然和应然命题。套用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全球化及其不满》的书名,杰伦・拉尼尔表达了“数字化及其不满”。

【 延伸阅读 】

科技能否掌控未来

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范文第4篇

共建平台,创新机制

结合经济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始终是清华大学服务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早在1994年,在探索产学研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思想指导下,清华大学以发挥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己任,在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了“两院两园一港”,创造出了多种合作模式。

所谓“两院”是指1996年与深圳市政府共同成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以及2000年清华大学在深圳成立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两园”指的是2000年在珠海成立的“珠海清华科技园”和2003年在南海成立的“广东南海数字媒体工业园”;“一港”是2001年成立的“深圳清华信息港”。

“两院两园一港”的成立,不仅使清华的一大批成果如“数字电视与多媒体”、“高性能安全路由器”、“石英晶体力敏传感器”、“电力载波通信芯片”等项目在广东实现了产业化,也为学校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以及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据统计,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孵化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2004年总产值已超过100亿元。省校双方通过共建平台,互利合作,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建立了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业环境。

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除了在深圳设立 “研究生院”以外,还在广东省设立了10余个远程教育站点。几年来,清华大学已通过各种渠道、不同方式为广东省培养和培训了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新人才,截至2005年,仅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已招收培养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2000余人。

校企携手,成效显著

根据广东省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清华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共建了形式多样的“联合研究中心”或“联合实验室”等合作模式。目前,清华已与广东省不少企业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在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中,清华大学还注意吸纳一部分企业加入“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深层次的、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目前,广东省已有十余家企业加入到该“委员会”之中。

经过几年来的产学研合作,清华大学在发挥研究型大学综合优势,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服务于企业的新路子,学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撑,每年还为企业培训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并形成了大批的专利技术。

据统计,2005年清华大学(包括下属机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广东省的横向科技合作经费接近9000万元。同时,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广东省进行了产业化,仅深圳清华研究院每年就有超过15项的成果实现产业化,直接由技术创新产生的价值超过10亿元。

省部合作计划的实施,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清华大学与广东省的产学研合作,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和研究生院的科技、教育的强力辐射作用很快扩展到了广东全省,一批合作项目也得以从研发阶段推进到产业化阶段。在2006年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仅清华大学的“基于国标的数字电视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光场及交互式立体视频的研究”等四个项目就获得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的支持,同时引导地方1170万元的配套资金投入。

深化合作, 再创辉煌

近年来,清华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与广东省的合作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合作成果也不断涌现。为深入贯彻落实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今后清华大学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的合作。

数字经济的显著成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测绘;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程测量这一古老的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现代的全球定位技术(GPS)、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集成技术(3S)等各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1、 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测绘测量技术的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例如,卫星定位技术、卫星航拍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低空遥感技术等先进手段,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工程测绘测量领域当中,大大提高了工程测绘测量技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也使得工程测量测绘技术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从而为工程的实施提供更加充分详实的资料,对保障我国工程建设工作的快速稳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程测量测绘技术是工程测量领域发展的核心,通过合理的应用工程测量技术,对建筑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的地表、地下、水体及空中的环境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与了解,能够帮助工程的设计与管理人员充分的掌握工程建设的难度,并对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加以控制,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目的。对工程测绘测量技术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不同工程测量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对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 工程测量的测绘自动化技术应用

2.1 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由美国专家开始研制,具有陆、海、空三维定位与导航的新一代定位服务功能,近些年来,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我国的工程测量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而其服务领域也由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目前普遍的应用在石油勘探、通信线路、建筑变形和大坝监测等工程的勘察测量,为各项工程的测量提供了先进、精确的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使工程项目可以被完全覆盖,从而方便对工程项目的全程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将工程项目的信息收集并保存,同时,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观测,不断收集新的数据,并最终通过系统软件的运算得出最后的结果,帮助工程项目迅速定位,降低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促进工程测量的应用与发展。但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很可能会丢失或者被盗,这样会降低所得数据的有效性,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强化数据的统一管理,对数据进行及时备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是工程测量过程中所要关注的问题。

2.2全站仪野外数字测图技术

全站仪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处理到绘图过程的自动化和一体化。国内已研制和开发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大比例尺野外成图软件,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清华山维公司的 EPSW 系统、南方测绘公司的 CASS 系统、广州开思测绘软件有限公司的SCSG 系统。这些系统已在国内生产单位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测绘界提出的“高端全站仪”,要求它不仅能适用于各种测量工作,而且还能用作“单人全站仪”,即只需一人便可进行测图作业,而且在观测点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得高质量的观测成果,对仪器就要提出新的要求。

2.3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4D产品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

2.4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GIS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二是多维结构;三是标准化和数字化;四是具有丰富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准确采集有关的数据,并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管理、更新和分析,是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的技术系统,对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起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GIS地理信息将向着数据标准化(Interoperable GIS)、数据多维化(3D&4DGIS)、系统集成化(Component GIS)、系统智能化(Cyber GIS)、平台网络化(Web GIS)和应用社会化(数字地球)的方向发展。

2.5 RS技术

RS(Remote Sensing)即遥感技术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能够从较远的距离感知目标物体所辐射或反射出来的红外线、可见光、电磁波等,同时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及识别。航空摄影就是其主要应用之一,而自从人类成功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遥感技术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会,现代遥感技术已经具有了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比较多,如多光谱扫描仪、照相机、电视摄像机、成像光谱仪、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微波辐射仪等都具有遥感功能,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信息的获取。完成信息传输的部件主要负责将获取的信息从远距离平台传输到接收中心,如从卫星传输到卫星接收站。完成信息处理的部件可识读、合成和编辑图片,如数字图像处理机、彩色合成仪和图像判读仪就具有上述信息处理的功能。

2.6信息化测绘技术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是我国测绘技术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技术上和效率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它代表着我国测绘技术发展在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化建设总的战略方向。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地理信息服务,能够为工程测量提供极大的帮助。信息化测绘技术中的前沿技术如现代坐标基准构建技术、新型网络RTK技术等,在工程测量各方面的应用,使得工程测量的准确度不断提高,同时信息化测绘技术在生态建设、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极大的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

经济的发展带动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工程测绘技术正向着内外一体化、智能化、测量过程的可控化、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的可视化、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自动化、测量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发展。它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方便工程的施工。测绘技术的快速更新也要求我国有关部分和企业加强测量人员的培养,使有关人才及时了解新的测量技术,使工程测量顺利进行。

4、结语

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尚跟不上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令人可喜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展,以及GPS、RS、GIS、3S 集成技术等测绘新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地面测量等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仅保证了土地测量信息的准确性,而且作为一种便捷的测绘工具,给地籍测绘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量,目前,测绘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当中,在未来的工程测量中,必然会有更多的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工程测量中,更好的促进工程测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键林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