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科重症医学

外科重症医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科重症医学

外科重症医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外科血管病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97-01

在临床上,中医外科血管病是一种和现代医学上的静脉、动脉性血管病比较相似的疾病,比如脱症、无脉症等。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就是发病的速度较为缓慢,而且相关的病症比较的顽固,一旦严重就有可能导致肢体残缺。在治疗的方法上,采用中医的活血化瘀法,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机体的血瘀高凝情况,并相应的缩短治疗的时间。同时,还能够加快治愈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的效果,最终减少致残患者的人数。

1中医外科血管病证的主要临床特点

1.1患者的肤色出现异常。一般情况下,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所患部位青筋暴露,或青紫的现象。这些皮肤上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就是患者发病时所会出现的颜色,在诊断病情时比较容易观察出来。同时,这些病症也是血瘀证的最基本的临床症状,可以直接有效的诊断出这种疾病的相关情况。

1.2患者的舌头、脉搏都出现异常。在临床症状上,患者患有中医外科血管病之后,就会相应的出现舌质绛色、暗红或带有瘀斑的症状,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舌下青筋显露的情况。这几种症状的出现,都极其的表明了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的几种比较明显的特征,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患者会出现肢体疼痛的感觉。这个特征是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最为明显和具体的特征,患者一般表现为四肢出现瘀血,肢体比较疼痛的现象。而且这种疼痛还表现出比较固定的特点,出现阵段性的疼痛感,并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较难以恢复。同时,这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疼痛感,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所出现的疼痛感受也不一致。比如,因为寒冷所导致的疼痛,则是随着寒冷的增加逐渐的加重,一旦遇到更为暖和的地方这种疼痛感就会慢慢的减轻。而由于热所患的中医外科血管病,就会相应的出现灼热的感觉,并且随着热量的增加逐渐变得更加的严重,一旦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这种疼痛感就会减轻。

2活血化瘀法在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是我国中医学上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这种比较典型的血瘀证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病因的不同,其相应的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内外治疗相结合。在进行对疾病的治疗中,活血化瘀除了可以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内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以相应的进行外部治疗。在进行对患者的外部治疗上,主要是以中药外洗的方法为主。这种外洗的方法能够促使药力直接的到达患处,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血气的畅通,并最终疏通瘀血[2]。但是,在进行外治的时候,也要相应的进行正确的治疗,外治主要可以分成热洗和凉洗两种方式。对于静脉淤滞性疾病的外洗,一般先进行中药的煎煮,再趁热进行熏治和外洗;对于动脉淤血性疾病则应当先进行中药煎汤温洗,再逐渐的改成凉洗。对于患者疾病的不同发病原因,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也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最有效的效果。

2.2先急后缓的治疗。一般情况下,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出现肢体疼痛为最严重的情况,这也是治疗这种疾病最根本的地方。而当动脉瘀血性患者的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时,通常都会出现肢体疼痛的现象,表现出非常难以忍受的状况。因此,在进行这种状况下疾病的治疗时,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会先进行对这种疼痛的情况的治疗,采用一些急止痛的活血化瘀汤药进行治疗,这些中药主要有乳香、穿山甲和皂角刺等。

2.3寒热相分开的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是进行治疗的主要依据,而血瘀发生的原因主要存在由寒而致、由热而致和寒热相互交替作用而致。因而,在进行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时,就应当先进行对患者疾病寒热原因的分析。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就注重了这一点,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有效的寒热原因的分析,再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治疗[3]。比如,对于由于寒邪侵袭的动脉瘀血性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阳和汤或当归四逆汤加味,进行对患者的散寒。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上的活血化瘀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其相应采用的是辩证施治的方法,科学的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的治疗理念。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方法,能够为中医外科血管病患者带去福音。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应当灵活的使用活血化瘀法,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顺金,曹恩泽,方琦.右旋糖酐-40合丹参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辅助治疗作用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2009,(06)

外科重症医学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42.44;R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54-02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以及患者价 值 观的结合。EBM的核心是证据,强调临床医生要全方位收集证据、研究证据和应用证据, 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及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指导医疗实践,使得临床 决策更加科学。

循证医学的提出,从根本上实现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 种新的医疗模式反映了世界医学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前进方向,医学教育必须顺 应这一趋势。从临床教学的角度看,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新的临床教育观。循证医学以问题为先导,循证、评价、决策的思维方式与近年推崇 的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理论教学,创新设计型实验教学等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相吻合。因此 ,必须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1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灌输式外科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较少重视人的积极性及创造 性。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更新周期过长,教学内容陈旧,教科书多引用过时的经典和来 自于临床经验和逻辑推理的原则,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教学方法单一,多为填 鸭式,教师授课时只注重知识灌输,学生学习时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 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医学的发 展日新月异,以往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必然很快过时,仅仅讲授以前的知识是不够的,现代的 医学工作者必须掌握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不仅应将知识 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循证医学的原则、严谨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 学生。强调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最新医学证据,以指导临床工作,使学生掌握以问题为 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技巧和方法,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

2 提高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循证医学是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并取得明显的良好效果。我 国的循证医学还刚刚起步,循证医学教育只在少数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绝大部分临床医生对 循证医学知之甚少。因此,实施循证医学教育的首要工作是提高教学医院临床医生对循证 医学的认识。临床医生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通过继续教育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 和发展,更新和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循证医学实践,使临床医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模式发 生转变。掌握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即以问题为中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思维模式 成为终身学习的教育者,这样在临床带教中才能将循证医学的理念传授给学生。

3 在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EBM思想的教学模式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循证医学理念,引入EBM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循证医学 方法。循证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训练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按照EBM的步骤进行具体实施,培养学生应用EBM的思维习惯。最后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 正确应用循证医学。

其基本步骤如下:①提出临床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疾病的复杂性,需要解决的 问题越来越多,如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患者的经济情况及治疗效果等。②收集 证据:根据提出的问题查询现有的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尤其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 的结果与结论。③评估证据: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研究证据的真实性、 可靠性,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然后作出高层决策。④实施证据:临床医生将其应用于 患者,解决临床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问题如诊断、治疗等,并对以上措施作出综合评价。笔者在外科临床教学中对学生按照实习小组进行了循证医学的训练,各组学生在带教教师的 指导下,提出外科相关问题,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了查询分析以及判断,对照书本知识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循证医学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主动、积极、高效的 临床思维方法。

在实习阶段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体征、各种检查发现并提出有关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治 疗、病因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按照解决问题的需要,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 和途径全面地寻找相关证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究 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帮助学生运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患者的选择指导医 疗决策。

外科重症医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处理

随着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在现代外科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该术式相较于传统术式的多种优点,患者们已经越来越能接受PPH,但是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术后并发症,我们也要针对手术并发症适当改进技术,预防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下面,就PPH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处理,结合本人的一些临床实践,作如下总结。

1 PPH治疗痔的机制

有观点认为痔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肛垫下移学说[2],PPH就是基于这个理论产生的,该术式是用吻合器经在脱垂的痔上缘环状切除直肠下端的粘膜以及粘膜下组织,同时吻合远近端的肠壁断端,将脱垂的内痔悬吊上拉,恢复肛垫的正常解剖位置,由于PPH也切断了直肠粘膜下供应痔的部分动脉[3],所以,术后痔的血供减少,而使移位、肥大和充血的肛垫萎缩变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和效果。

2 PPH的适应症、禁忌症

PPH的适应症:除了Ⅲ,Ⅳ度内痔外,还包括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导致功能性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直肠前膨出、直肠内脱垂[4]。

PPH的禁忌症:直肠肛管纤维化导致的整个肛管粘膜层不能顺利移动者。

3 PPH的优点

与传统的痔切除术比较,PPH的优点有:①手术术式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②由于PPH不切除肛垫,所以术后不影响患者的精细控便能力;③PPH的切除部位在齿线上方,属于内脏神经支配,所以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④因为患者术后部的皮肤及肛管没有创面,所以术后换药简单化;⑤显著减少传统外剥内扎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如疼痛、水肿、狭窄等;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⑦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5]。

4 PPH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4.1吻合口出血 吻合口出血为PPH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表现为搏动性出血,有文献报道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在36%~60%[6-7]。①原发性出血:器械因素、技术因素、血管因素等;②继发性出血:感染因素、机械因素等。

出血处理措施[8]:术前排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仔细检查吻合口,对可疑的出血点进行压迫或缝扎止血;必要时可给予止血药。

4.2直肠炎肉

4.3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 原因可能有:吻合口设计过高、术后吻合口分离、患者外痔较重或多、患者原本肛管外翻太重等。处理:提高术者的操作技术水平;吻合后对外痔部分作恰当的修整。

4.4术后疼痛 原因:个体差异、手术吻合平面过低、炎症刺激等。处理:止痛,可给予镇痛药;抗感染;吻合钉将脱不脱者在直肠镜下钳夹;心因性疼痛则按“神经官能症”治疗[9],可采用诱导、提示、针灸及保留灌肠等治疗方法。

4.5术后坠胀 原因同术后疼痛:手术吻合平面过低、炎症刺激等。处理方法同术后疼痛。

4.6吻合口狭窄 原因:吻合口位置较高、炎症、荷包缝合太深,将肠壁肌肉组织钉合太多。处理:术中预防;术后定期复查:术后半月左右复查较合适,可在指检时给予适当局部按摩,有利于防止吻合口的狭窄;扩肛;狭窄严重,组织已完全老化并且扩肛无效者则需要在麻醉下行纵切横缝术[10]。

4.7排便异常 临床表现为:排便规律的改变;粪便性质的改变;便急;部分失禁等。原因可能为:人体直肠的生理、心理及功能三个方面非常敏感,任何处置或手术都会对人体的排便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出现其不同于术前的习惯状态。处理:术前与患者交流,并取得理解;对症治疗,缩短排便异常的过程,若患者因疼痛或心理恐惧排便困难时,可用开塞露注入帮助排便[11]。

4.8术后复发 由于吻合口设计过高,切割后不能将肛管完全上提;术后吻合口分离;PPH术式本身的局限性。处理:掌握痔的病因病机和发病特点;提高术者的操作技术水平;对PPH手术进行必要的改进;对脱垂严重或者合并直肠内脱垂的患者可采用双吻合器吻合[12]。

4.9术中腹痛 原因分析:直肠粘膜在切除过程中肠壁肌肉受到牵拉;切除组织较多;荷包缝合较深,直接切除部分肠壁肌肉引起;麻醉不充分;内脏神经张力过高等。表现为术中出现腹痛,常为牵拉样痛、掣痛或痉挛样痛,严重者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或恶心呕吐。处理:可在术前10min给患者肌注安定和山莨菪碱;术中腹痛时可使用镇痛药,如:阿片类芬太尼、地佐辛等。

5 关于PPH手术的改进

目前,我国实行的PPH手术与原创PPH手术已经有所区别,大多数临床医师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中已经将荷包缝合更接近于内痔的上极[13-14],所以,在粘膜环切后对痔血管的切断以及切除部分内痔组织有更确实的效果,有利于降低PPH术后内痔脱垂的复发率[15]。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者术前给患者做检查时,一定要采取蹲位检查,术者必须亲自观察患者痔脱出的情况,以确定痔的分期。

严格执行手术操作常规,熟练操作技术:施行PPH手术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并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手术器械的操作,熟悉手术适应症,缝合止血的方法规范,避免造成继发性出血。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M.Pescatori,G.Gagliardi.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s(PPH) and 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STARR) procedures[J].Tech Coloproctol,2009,(12):7-19.

[3]张东铭.痔与盆底动力学关系[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11:24-26.

[4]任东林.PPH手术治疗痔病的适应症及应用注意事项[J].大肠病外科杂志,2011,9(增刊):7-8.

[5]覃俊仕.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的现状与展望[J].结直肠外科,20011,13(2):123-124.

[6]姚礼庆,唐竞,戈少云,等.吻合器治疗重度痔(60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5):288-289.

[7]Yek-HongHo,FRACS,Wai-KitCheong,etal.Stapled Hemorrhoid ectomy-costand Effectiveness[J].DiscolonRectum,2008,43:1666-1675.

[8]王辉,唐伟镖,肖焕擎,等.PPH对Ⅲ-Ⅳ度痔病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及对策.大肠病外科杂志,2011,9:17-20.

[9]CheethamMJ,MortensenNJ,NyseromPO,etal.Persistent pain and faecalurgencys tapled hemorrhoidectomy[J].Lancet,2010,355:810.

[10]赵顺,张德峰,等.PPH并发症的防治与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12,4(2):8.

[11]曾凡贞,刘金玉,张慧玲.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5):594-595.

[12]Beattie GC,Loudon MA.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ircumferential stapled anopled anoplasty in the management of haemorrhiods and mucosal prolapse[J].Colo Dis,2011,2(3):1-6.

[13]杨新庆,韩进.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95-796.

外科重症医学范文第4篇

1 概述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传导障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表现为某些特定部位的横纹肌重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或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大多数病例是非家族性的,但MG与基因(HLA-B8、HLA-A2、HLA―A3)存在某种关系,常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等[1]。方琪等[2]研究指出Foxp3+CD4+CD25+Treg细胞数目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是MG发病的重要环节。目前较多学者认为MG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复合体与MG的关系,最初是从研究I类等位基因B8和A1开始的,随后是Ⅱ类等位基因DR3和Dw3。其他HLA相关基因,包括补体C、TNF-α等,也被发现与MG有一定关系[3]。

2 临床治疗

胸腺切除治疗MG有效的机制尚不清楚,手术可能去除了启动自身免疫的胸腺肌样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抗原(AchR-Ag);去除了胸腺生发中心AchR-Ag致敏的T细胞和分泌AchR-Ab的B细胞;切除了胸腺素的来源及可能异位脂肪组织的胸腺。胸腺切除最初用于治疗MG仅基于患者胸腺切除后症状改善的实验性观察,目前其惟一绝对适应证是胸腺瘤。目前医学专家多倾向于抗AChR抗体阳性且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全身型MG患者可选择胸腺切除治疗。也有人推荐对抗AChR抗体阴性患者行胸腺切除,目前已有70岁左右的非胸腺瘤型MG患者接受胸腺切除的报道。

2.1 经颈胸腺切除术(标准和扩大) 分别称之为T-1a和T-1b。标准经颈胸腺切除术(T-1a)清除胸腺组织约40%-50%。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死亡率低;但该法手术技术要求高,出血危险性大,难以清除胸腺下极,易残留纵隔内胸腺组织,手术效果欠佳,故目前此种手术方式已被放弃。扩大经颈胸腺切除术(T-lb),能够清除约75%-80%的胸腺组织。周克海等[4]治疗63例患者,术后缓解31例,无效6例,恶化8例,危象l5例。

2.2 经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标准和扩大) 分别称之为T-2a和T-2b。标准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T-2a)一般只清除单侧胸腔的胸腺和纵隔脂肪,清除约80%-85%的胸腺组织,一般不清除纵隔胸膜和心包前脂肪。扩大的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T-2b)一般是双侧探查,常规清除胸腺和胸腺周围脂肪,颈部切口暴露喉返神经清除颈部胸腺组织,但一般不切除纵隔胸膜。陈秀等[5]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仰卧位右胸垫高30。,连续完成胸腺及胸腺瘤切除并进行胸腺周围脂肪组织清扫术l1例,结果11例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发生,未增加小切口,术中机器人未发生任何机械故障。王勇等[6]对9例MG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VATS)行胸腺切除手术,全组均在VATS下完成,无中转开胸者。手术时间3-4h,出血量

2.3 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标准和扩大) 分别称之为T-3a和T-3b。标准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清除胸腺和脂肪组织约70%-80%,目前已经弃用。胸骨正中劈开扩大的胸腺切除术(T-3b),胸腺暴露好,能完整地切除胸腺,清除前纵隔所有脂肪组织,清除胸腺和脂肪组织约85%-95%。许洪锋等[13]采用正中切口纵行劈开胸骨行完整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治疗13例患者,13例病人中除1例放弃治疗外,12例均康复出院,有效率为92.3%。王建明[14]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治疗32例患者,全组手术疗效满意,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按Monden标准:缓解14例,改善12例,无变化6例。吕振业等[15]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1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宁成栋等[16]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全身麻醉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治疗重症肌无力19例,手术均获成功。袁天柱等[17]采用正中切口治疗48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0.4±l8.6)min;术中出血平均(50.6±19.4)mL;术后多功能监护24-72 h;术后引流量平均(90.9±32.6)mL;无术后活动性出血需2次手术者,引流管均在术后48 h内拔出;未因疼痛而用镇痛药者;伤口I/甲级愈合;术后发生危象2l例,发生率为4.3%,其中18例治愈,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7.6%。王祥安等[18]采用正中切口治疗36例, 本组36例患者有效33例(91.67%),无效3例(8.33%)。李长江等[19]采用25例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其中24例行胸腺及纵隔脂肪组织切除术(广泛胸腺切除术),1例患者因肿瘤侵及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行姑息切除,术后行放化疗。2例患者术后病情稍重,术后肌力恢复差,带气管插管返回ICU,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24-48h后,肌力恢复满意拔管;3例患者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发生率12.0%,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抗胆碱酯酶类药物治疗,10-16d后安全脱机,均痊愈出院。杨小平等[20]30例手术切口均选择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完整切除胸腺瘤29例,姑息性切除肿瘤1例。结果3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29例3月-15年,生存期>1年的28例,>3年的26例,>5年的20例,>10年的15例。

2.4 经颈-胸骨联合胸腺切除术 称之为T-4a。该手术胸腺组织切除率达98%-100%,有效率达72%-95%,被认为是治疗MG的标准手术方式。柳阳春等[21]采用颈-胸骨联合胸腺切除术治疗188例患者,全组病例无围术期死亡,5例肌无力危象,3例气管切开。陈献国等[22]治疗25例重肌无力患者,术后病理胸腺增生16例,胸腺痈4例,恶性脚腺痈1例。术后3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8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症状轻度缓解。

3 小结

MG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肌肉,导致眼肌、吞咽、呼吸及四肢骨骼肌无力。根据免疫学观点,胸腺内致敏T细胞寿命较长,释放后在外周淋巴组织中持续进行免疫反应。早期切除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一方而切除了引起免疫反应的胸腺腺,另一方面可以使外周淋巴组织致敏T胞数量相对减少。综述以上报道,目前临床与研究需要突出以下几个问题:①病因学研究亟待加强。现代医学对于MG的病因病理尚无明确定论。病因研究的滞后成为制约外科治疗MG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外科临床应用规范体系的欠缺之一。②临床与科研结合力度有待加强。外科在治疗MG的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疗效较为肯定。但是这些优势多局限在某一方面,缺乏科研方面的全面论证,使得许多经验与成果不能得到系统化评定和规范,甚至造成了经验与成果的流失。③确定诊断及疗效标准的框架内规范临床应用是外科治疗MG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宝东,支修益.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9,3(11): 22-24.

[2]方琪,冉娟娟,蔡秀英,等.重症肌无力患者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AChRAb、Titin-Ab的相关研究[J].中国神经病免疫学与神经病学杂志, 2010,17(5): 342-344.

[3]李吕力,李晓峰.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广西医学,2008,30(6): 858-861.

[4]周克海,邹 强,罗南,等.合并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临床观察[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23(5):398-400.

[5]陈秀,韩冰,郭巍,等.机器人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J].实用医学杂志, 2010,26(11):1997-1999.

[6]王勇,童继春,袁卫东,等.9例电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28(6):815-816.

[7]吴晓鹏.电视胸腔镜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O:42-43.

韦莉莉,吴晓兰火针临床应用举隅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23-24.

[8]李树本,何建行,陈汉章,等.经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42例

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12(1):60-63.

[9]宋世辉,张鹏,商忠良,等.胸腔镜手术切除胸腺瘤治疗重症肌无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7):594-595.

[10]张青平,王如文,蒋耀光,等.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5):422-424.

[11]曹建,刘伟,王宏宇,等.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J].医学信息,2010, (10):2806.

[12]吴波猛,梁雄烈,方宁,等.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9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59-160.

[13]许洪锋,魏超华,杨阳.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4):88-89.

[14]王建明.重症肌无力32例外科疗效分析[J].临床与医疗,2009,(31):376.

[15]吕振业,冯兢,邹宗望,等.胸腺瘤外科治疗32例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3):299-300.

[16]宁成栋,黄和平.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19例的外科治疗[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29-30.

[17]袁天柱,张清勇,杨鲲鹏, 等.胸骨横断微创小切口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J].微创医学,2009,4(2):99-101.

[18]王祥安,朱军,徐久东,等.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36例[J].健康天地,2010,4(9): 9-10.

[19]李长江,袁启东,黄钰.25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l8):158-159.

[20]杨小平,吴军,赵文,等.3O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8-10.

外科重症医学范文第5篇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机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ip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收住的病人主要是呼吸系统重症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ILD)、重症哮喘、肺栓塞等。国外教学医院多设立呼吸科,美国部分医院称为呼吸与重症监护科(Division of Pulmonary & Crit Care Medicine);国内仍称为呼吸科或肺科。

1 ICU的历史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被认为是ICU的起源。1923年Dandy在Hopkins医院建立神经外科病房,在二次大战前,Dandy在Hopkins建立起第一个24小时管理的术后恢复病房。20世纪20-50年代脊髓灰质炎流行席卷世界,包括美国和欧洲利用较大的空间建立了能够容纳较多病人的抢救单位,患者应用铁肺和手动通气,包括麻醉科、内科和外科医生组成了多学科的专家队伍,这是现在ICU的最终尝试。1958年美国巴的摩尔医院麻醉科医师Safar建立了一个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危重监护病房,其后ICU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

国内ICU起步相对较晚,1980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ICU。1985年总医院呼吸科建立了国内第一个RICU。同时期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重症加强医疗病房(SICU)。

2 ICU现状

2.1 美国有职业执照的危重症监护医生中,2/3是内科医生,其余是麻醉科、儿科和外科医生,内科医生中,约90%是呼吸科医生,呼吸内科医生在ICU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2 现状ICU划分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综合性在监护病房(GI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3 RICU的发展

3.1 RICU病房的建立

首先RICU是ICU,有关病房的规范流程应符合ICU的标准。RICU主要面向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和重症内科系统疾病,其中感染和合并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居多是RICU的特点,因此病房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院内交叉感染的问题。整体设计洁净区、缓冲区、感染区要分开,空气气流走向应从洁净区(工作人员区)依次到缓冲区、感染区,重症感染/携带多耐药细菌患者应相对隔离。不提倡建立过多的大通铺式格局,应有一半以上床位为单间病房,其中开放式单位床单元面积15-25m?,单间病房面积为20-25m?,要贯彻生命到(Safe Isiand)的理念,床周围1m内应无障碍物。感染区应保持一定的负压,如有条件建立标准的负压病房。

3.2 健全的RICU医疗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临床诊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患者转入、转出ICU制度;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等。

3.3 RICU病人的收治范围 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功能不全,经过R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R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R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3.4 RICU病房的必备设备 每张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RI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ICU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应配备适合RICU使用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R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R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RICU需配备血气分析系统、电子/纤维气管镜、振荡排痰仪;其他设备:心电图机、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体外起搏器、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3.6 RICU病房的选配设备 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输液加温设备;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监测仪;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检测设备;体外膜肺(ECMO);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L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

4 RICU未来发展方向 RICU应向MICU(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发展,收治对象应涵盖内科各种合并感染的位置症患者(不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但是如果合并感染也应收治。RICU发展前景美好,但需要我们艰辛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7):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