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长期卧床者或病情较重者,首先应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鼓励病人多进食,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及时喂食喂水,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要协助病人经常变换,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垫海绵垫或气垫褥;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伤口若有分泌物要及时更换敷料,若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情况时,应及时擦洗干净,被服湿了要及时更换,衣物经常洗晒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便盆时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上垫以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
经常性的按摩可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预防褥疮有一定的效果。在此介绍红花酒精的配制方法及按摩手法,供大家参考:
1.红花酒精配制 红花具有活血通络,去瘀止痛功用。到中药房购红花6克,浸入50%酒精500毫升中1-2天,即可搽用。
2.全背部按摩手法 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露出背部,先以热水进行擦洗,再以两手或一手蘸少许红花酒精作按摩。按摩者斜站在病人的右侧,两手从病人双侧臀部开始,沿脊柱两旁向上按摩(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打圈按摩,力量要足够刺激肌肉组织),至肩部时,手法稍轻,转向下至腰部止。如此有节奏的按摩数次,再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按摩至第七颈椎处(后颈部)。
3.受压处局部按摩 蘸少许红花酒精,以手掌大小鱼际部位紧贴皮肤,作压力均匀的向中心方向按摩,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每次约3-5分钟。如局部呈现褥疮的早期症状(局部瘀血发红),按摩时不要在该处加重压,可用拇指指腹作环状动作,轻柔地由近褥疮处向外按摩。
怎样护理心肌梗塞病人
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时,陪护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意让病人休息 一般来说,老年人发病的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卧床休息对于心肌梗塞病人而言非常重要。
让病人适当运动 起先可在床上做简单的肢体运动,如手臂、腿、脚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然后根据病人自身的状况,可离床在室内适当活动,但要注意活动时间。如果病人的状态较好,可考虑户外活动,但仍不能做剧烈活动。
注意病人的用药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常需要一些止痛药以及麻醉剂,如吗啡等。但这些药物都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支气管疾病,因此要慎用。如老年人出现精神混乱,不宜使用镇静剂。
监测生命体征 应每1-2小时为老年人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呼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治疗。
保持二便通畅 病危老年人应留置导尿,同时每天服甘油或蜂蜜,使粪便变软,防止便秘的发生。
饮食调整 每日做到少量多餐,多给患者食用清淡流质饮食,要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减少水分在患者体内的潴留,以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若患者因病难以入睡时,可按医嘱让患者口服少量的镇静剂或安眠药促进睡眠。(红云)
不同环境的身体疗养法
1.温泉疗法:泉水的温度可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水的浮力和压力对人体有按摩、收敛、消肿、止痛的功能。因此,有皮肤、肌肉、关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在休息的时间泡泡温泉。
2.海滨疗法:海疗学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一门专门的学问。在气候宜人、光照强的海滨进行日光浴,最为合适不过了。有血液病、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呼吸、皮肤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经常去海滨度假。
关键词 箱庭疗法 农村 中学心理咨询 运用及价值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35-02
箱庭疗法是现代社会中,帮助中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突破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村学生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了一系列中学生的相关的心理咨询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箱庭疗法在农村中学心理咨询中的运用及价值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箱庭疗法的心理技法的运用和理论基础
1.箱庭疗法的心理技法的理论基础
箱庭疗法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被人们广泛的称为沙盘疗法。同时,因为箱庭疗法又是一种以独特的游戏性质为主要特征的心理治疗方法,因此,箱庭疗法又被人称为是沙盘游戏。在箱庭疗法这一特殊的治疗方法中,主要的治疗工具就是一个“神奇的箱子”,让人惊奇的是这个箱子中盛满了细软的沙子,学生在箱庭疗法中,能够迅速的和治疗者建立起强烈的信任感,而通过细沙在不同的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干预下,借助于不同的玩具和工具的影响和帮助下,在“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机制的氛围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形态和形状来还原出学生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箱庭疗法的此种特性,让箱庭疗法成为了在治疗中学学生心理方法中的“世界技法”,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心理咨询中的运用及价值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在现代心理咨询治疗方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
2.箱庭疗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荣格心理学、世界技术、客体关系理论等心理学理论所进行有效的相互融合之后,在实践中逐渐的演变出来的心理治疗方法或者是进行心理治疗的有效,成为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沙盘疗法,最先被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夫所引用。在沙盘疗法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归结,以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为客观的治疗载体,立足西方先进的心理知识理论,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在“箱子里炮制庭园”为基本的心理治疗方式,让我们所面对的治疗对象能够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去自行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工具。在一个特制的细沙的箱子中,去充分地发挥出他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通过不同的沙子的形状和形态来将治疗对象的内心世界通过自我表现的方式来呈现出来,这就是箱庭疗法在实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箱庭疗法区别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类型来说,它的主要的特点和不同就是它并不具有言语性特征,只需要通过对于治疗对象的行为举止有效观察,就能够让治疗者掌握其真实的心理活动,及时地把握治疗对象的心理活动的倾向,然后在独特的游戏性质特征的影响下,实现对于学生的心理咨询目的。
二、箱庭疗法在农村中学心理咨询中的价值
1.解决沟通问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完成心理矛盾的顺利过渡
箱庭疗法面对的对象是存在着沟通问题的学生。针对于此类的中学生,攻克他们的心理问题的方法中,通过说话开导的方式显然不是最明智的,箱庭疗法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箱庭疗法是一种不需要言语的游戏性质的心理咨询的方式。在农村学生面对着可塑性极强的细沙箱的时候,不需要要求他们有多么高超的技巧,能够让细沙在瞬间变的神奇,也不需要他们有多么新颖的创新能力,能够让细沙成为新生事物的代名词,需要的仅仅只是中学生依靠着自身的喜好,在必要的玩具等工具的配合下,在细沙上的自我表现,通过细沙的塑造过程中,能够让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作品的创作中。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差之别,有的只是他们情绪的宣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的显示,能够让农村学生在细沙作品的创作中获得一种情感的升华,抚慰他们内心深处的创伤,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心底的渴求,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以及种种的不适应和不接受的情况。
另外,箱庭疗法能够增强农村学生的集体观念,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个体在团队的协同合作中的发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农村学生对于社会的片面的、主观的偏差的影响,将感知和思维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杜绝孤独,减少农村学生的孤僻现象的出现,以无言的心理咨询方式来实现言语化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完成心理矛盾的顺利过渡。
2.增强耐性,打破负面情绪的困扰,增强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压力徒增的社会大背景下,给学生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在我国教育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他们面临的将会是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这无形中就导致了农村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成绩压力和考试压力的问题。另外中学阶段正是学习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和塑造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严重的课业学习压力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动向。在箱庭疗法的帮助下,能够让农村学生在玩沙子、玩玩具的轻松环境氛围下,不断地调试和平心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打破负面情绪的困扰,增强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
3.有效释放情绪,增强农村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提升注意力
农村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受到某种不良情绪的影响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情绪的释放,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弱。箱庭疗法的实际应用中,因为受到箱庭空间的限制,呈现在农村学生面前的就是封闭的箱庭的空间,这有效地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引导在箱庭中,集中在手中工具上,4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在箱庭空间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农村学生的主观发散能力,在对于细沙的掌握和塑造中,能够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农村学生的情感负担和学习的压力,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意识,增强农村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沙箱游戏疗法对攻击性儿童的鉴别与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康复
[中图分类号] R743.3;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5-70-03
Effect of Rejecting Depression to Rehabilitation in Nerve Function on Patine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ZHANG Ru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angzh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mpany Hospital,Hangzhou 31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jecting depression to rehabilitation in nerve function on patine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MethodsAll 93 cases patients with PSD were divided into psychotherapy groups, medication groups and combined therapy groups,all patients were taken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psychotherapy and medication were taken in differents groups,score of hamilton depression score(HRD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hh stroke scale(NIHSS)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were contrasted during stage of rehabilitation. Results After Two weeks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score of NIHSS and HRDS was lower in medication groups and combined therapy groups than psychotherapy groups,score of ADL was higher in in medication groups and combined therapy groups than psychotherapy groups,four weeks after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score of NIHSS and HRDS was lower 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s than psychotherapy groups and medication groups,score of ADL was higher 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s than psychotherapy groups and medication groups. Conclusion Compositive therapeutic pattern was could improved depression mental in PDS,was helpful for rehabilitation of never function.
[Key words] Post-stroke depression;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never; Viability;Rehabilitation
PSD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存在明显影响,而且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也存在明显的影响,既往的研究结果证实[1],在伴有卒中后抑郁的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期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慢,而且其最终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也较差,本文就PSD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伴有PSD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93例,脑卒中后康复期及神经功能缺损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首次发病,既往无脑血管疾病及周围神经疾病病史,无运动功能障碍。本次发病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证实脑血管病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病程在发病4周内,并排除以下患者:既往曾诊断为精神类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痴呆或智力缺陷患者以及混合性失语言患者。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心理治疗组,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PSD评分及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临床康复训练方法
药物康复采用丹参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及神经节苷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物理康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进行关节功能的被动训练,如屈伸关节等,每日练习4~5次,每次练习15~20次,活动范围以接近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并且不引起过度疼痛,同时也要指导患者进行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休息时使关节处于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平衡感及步行能力训练,练习患侧下肢负重能力等。
1.3 抗抑郁治疗方法
患者入组后分组治疗,心理治疗组采用心理康复疗法,通过交流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评估患者负性心理来源,通过疏通方法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通过组织座谈会,鼓励患者之间沟通、交流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家属同患者多沟通交流,增加患者的角色感,改善患者的逃避等负性心理。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给予舍曲林(万德玛医药集团,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867)(50~100)mg/d[2],综合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
1.4HRDS、NIHSS及ADL评分方法
患者HRDS、NIHSS及ADL评分在患者治疗1、2、4周后进行,HRSD用于评估患者抑郁心理,累及总分超过8分表明患者存在轻度抑郁;累及分值超过20分表明患者存在中等程度抑郁;累计总分超过35分,表明患者严重抑郁;NIHSS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共包括11条,分别反映患者感觉、运动等方面神经功能情况,评分结束后累加得分。ADL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能力,共计包括10项内容,包括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完成情况,评估后累加得分。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LN-q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HRD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HR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HRD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综合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HDRS评分低于心理治疗组,治疗4周后综合治疗组HRDS评分低于心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
2.2三组患者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综合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心理治疗组,治疗4周后综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心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
2.3三组患者ADL评分变化情况(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ADL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综合治疗组ADL评分高于心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
3讨论
PSD是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其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某些部位的脑损伤后能够引起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如边缘系统、基底节部位等梗死后能够引起5-羟色胺能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表达异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4],导致抑郁的发生。此外,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引起PSD的原因之一,脑卒中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使患者的社会角色及家庭角色不同程度的缺失,尤其在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完成日常的生活自理,患者很难适应社会及家庭角色的急剧转换,引起患者的心理沮丧、逃避等及精神异常[5.6]。既往的研究显示,PSD能够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伴有PSD的脑卒中患者其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往往较无PSD的脑卒中患者差,对PSD进行干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PSD的治疗方式较多,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PSD患者给予不同的干预治疗2周后,患者的HRDS评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心理治疗组,说明PSD的发生的生理学因素是主要原因,采用对神经递质摄取干预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而在4周后比较发现,在综合治疗组的HRDS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及心理治疗组,说明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于PSD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综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康复治疗2周后,药物治疗组患者及综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优于心理治疗组,而4周后综合治疗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优于药物治疗组及心理治疗组,说明采用药物以及心理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PSD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7],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锦照.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28-29.
[2] 刘向阳,王松烨,刘家梅.高压氧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83-84.
[3] 刘永珍,于逢春,尹静.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 7 年随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5):292-295.
[4]孙凯.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吉林医学,2009,30(1):83-84.
[5] 邬俊福.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33-34.
[6]勾丽洁,许士奇,刘旭东,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3):251-253.
社交焦虑障碍[1](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境,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描述,SAD有两个特征,其核心症状是对社交场合存在持续的恐惧,当暴露于公共场合时感到极度焦虑;另一个特点是患者本人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最近有研究[2]表明,该病在美国和德国青少年当中普遍存在,其终生患病率为5~15%,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如此,这种障碍1985年以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成人社交焦虑障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并在其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关于儿童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治疗方面,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实际。到目前为止,国外已针对性进行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治疗的开创性研究,而国内这类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这一现实,本文针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介绍,尤其对各种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较详尽的阐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对广大临床工作者有所借鉴与帮助,也为将来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心理社会治疗
1.1 各种心理社会疗法的共同点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进行系统研究,回顾相关方面的文献发现,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以下四个共同点:(1)各种治疗方法几乎都是行为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变式,虽然也有些关于心理动力疗法的报道,但没有对其疗效进行对照性研究,因此我们主要讨论认知行为疗法各种变式的疗效;(2)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本质上都是对成人社交焦虑干预措施的修改,但其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及干预措施都基于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3)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研究是针对那些符合SAD或回避性障碍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的,大部分的研究其被试都是几种焦虑(如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及广场恐怖症等)并存的患儿,以下主要回顾文献中关于前者的报道;(4)除两个研究外[3,4],其它研究均为治疗组与非随机对照组而不是替代性治疗组或安慰剂组进行的对照研究。以下主要回顾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治疗所展开的研究。
1.2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治疗方法简介 到目前为止,有两种针对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措施,即儿童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for adolescents:CBGTA)和儿童社会效果治疗(socialeffectiveness therapy for children :SETC)。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是模仿成年人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建立起来的,其共同点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并且都需要对儿童进行社交技能的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在两种治疗方案里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治疗社交焦虑与其它焦虑的差别所在。
在CBGTA的治疗方案里,社交技能训练包括给儿童传授一些细节性的社交技巧,例如,怎样接受他人的表扬,怎样提问,怎样变得自信,怎样识别合作者的情绪并做出适当的反应等等。CBGTA社交技能训练中的创新性成分是在每阶段的训练过程中使用"快餐打断"(snack break)式进行"微量暴露练习"(miniexposure exercises),即不仅要求儿童暴露在其他人面前吃快餐,而且在吃快餐时还经常被打断,通过这种方式来介绍与加强各种社交行为。
SETC是专门为青春前期的儿童设计的,社交技能训练除了传授一些类似于CBGTA社交技巧外,其创新性在于增加了一种"同伴共同参与计划"(peer generalization programming)的活动,即在同一个社区里的社交技能好的同伴也和社交焦虑障碍儿童一样参与计划好的活动,这就给患儿提供了一个模仿适宜行为的机会,并且学会友好地对待同组的成员。在每次社交训练结束后,接下来让其在自然情境中通过进行有趣的小组活动如打保龄球、钓鱼等,使他们有机会与内心羡慕但又回避与之交往的儿童进行交往,从而使他们逐渐社会化。
1.3 有关儿童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和社会效果治疗疗效的研究 Albano(1995)等[5]对5名患儿进行治疗,年龄为13~17a,治疗以小组形式进行,共16次,其中4次有选择性地安排一些家庭成员参与,前2次主要是给儿童与父母讲解社交焦虑障碍的性质、维持其症状的因素及治疗过程;在第8次治疗中,儿童与父母都参与一次关于家庭因素在维持SAD中的作用的交流训练;第15次治疗中,父母观察儿童在暴露任务中的表现,并且交流他们对治疗的期望及在本次治疗中的收获。治疗后,虽然没有临床资料显示其疗效,但是,经3mo的治疗,80%的SAD患儿症状显著减轻;1a后,所有儿童不再符合SAD诊断标准,1名儿童症状明显改善;并且,父母与儿童本人也报道其积极情感增加,人际关系质量提高,经过治疗后全部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均有所改善。
Hayward(2000)等[6]以35名符合SAD诊断标准的女性青少年为被试,把她们随机安排到治疗组(12名)与非治疗组(23名)。结果发现,通过儿童与父母诊断问卷调查表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相比,治疗组45%的儿童不再符合SAD的诊断标准,而在非治疗组只有5%。并且在单相重型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治疗组只有18%的儿童符合重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非治疗组却有41%。虽然研究结果表明CBGTA是很有前景的方法,但1a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符合SAD诊断标准的人数却没有显著性差异(40%和56%),用成人社交恐怖症、焦虑症调查表(SPAIA)评定其平均得分分别是96.4与99.2。
以上两个研究表明,CBGTA对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是有效的,不但使SAD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情绪障碍、其它焦虑障碍以及所有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有明显改善。但是疗效的维持只有在Albano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因此,在CBGTA的治疗方案里必须注重加强疗效的巩固方案,有研究者也正在进行相关的工作。
Beidel[7]等人进行了对照性研究,比较了SETC组和其它治疗组的疗效,他们以67名8~12a的儿童为被试,这些儿童均符合SAD的诊断标准,把他们随机安排到SETC组或其他治疗组,其他治疗组在会谈次数及时间、治疗师的接触、社会暴露任务等方面与SETC组基本匹配,不同的是SETC组进行的是个性化治疗(the inpidualized nature of SETC)。结果发现,在SETC组,67%的儿童不再符合SAD的诊断标准,但在其他治疗组却只有5%。并且用儿童社交恐怖症、焦虑症调查表(SPAIC)评定,两者的差异也非常显著(53%和5%)。在进行6mo的治疗后,SETC组85%的儿童不再符合SAD的临床标准,且儿童本人、父母及其他评定者都认为患儿的社交表现明显提高。
以上的研究表明,SETC的疗效不仅是长期的、显著的,而且该研究还排除了其它非特定因素的干扰,其结果是可信的。因此,对青春前期的社交焦虑障碍儿童而言,SETC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仅仅由一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还应该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研究。
1.4 研究的改进与创新 通过广大研究者的努力,对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心理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关的研究还很少,得出的结论也有限,对于将来的研究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团体治疗方式与个别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研究,以便确定最理想的治疗模式;(2)通过研究确定治疗以多少次为最佳;(3)各种治疗方法中的治疗要素对疗效的影响因素;(4)同伴共同参与计划的治疗方法有较好的疗效,其优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研究。
另外,在以上所报道的研究中,对疗效的评估还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创新:(1)在模棱两可的社会情境中评估儿童、父母及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策略;(2)让儿童写两周有关自然情境中社交活动情况的日记;(3)对儿童的自信与亲社会行为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评估。通过以上多种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SAD的干预措施能否推广。
最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手段对疗效进行评估:采取经验取样法(如电子日记)对社交活动、消极或积极的情绪的趋势进行定性定量评估;采用实验室实验法评估某些社交技能,如笑、自我揭示的互惠等;把评估纳入"积极心理学"体系中,构建诸如幸福、善良、勤奋等人格特质。
2 心理药物治疗
目前尚缺乏针对儿童或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进行药物治疗疗效的总结性研究。Birmaher(1994)等人[8] 的开放性试验表明,SSRI对治疗有多种焦虑障碍的儿童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因其结果不是针对特定的焦虑障碍的,因此对青少年来说是否有同样的结果不能从资料中得以证实。Mancini(1999)等[9]报道7例有广泛性社交障碍的儿童(7~18a)应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总之,这些结果指出,SSRIs对于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还应通过双盲试验、安慰剂试验等对照研究来进行证实。
由于没有对照性研究来证明药物治疗对儿童青少年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对许多儿童病例,儿童精神学家只能求助于成人的标准来进行推断,因此以往研究的意义也很有限。对成人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提示,MAOI类、氟西汀和其它SSRIs类药物治疗成年人社交焦虑障碍有效。尤其是SSRIs类药物是治疗成年人社交焦虑障碍较有效的第一线药物。尽管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药物治疗儿童社交焦虑障碍时还是必须谨慎,主要基于以下理由:首先,Kearney(1998)等[10]发现,在对有各种焦虑障碍儿童(主要是强迫症与厌学症)进行药物治疗的回顾中,大部分的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心理治疗作为辅助治疗,由于各种障碍与各种治疗方法交叉在一起,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共同效果;其次,对成年人进行精神病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何程度上可以推广到儿童青少年,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未知。因此,一般认为,药物治疗不应被用作儿童焦虑障碍的唯一干预措施,而是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但是,还没有研究比较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这两种联合治疗中究竟哪种治疗方法对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更有效。Heimberg(1998)[11]等最近以有社交焦虑障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苯乙肼与安慰剂,认知行为治疗与"安慰剂"(支持性心理治疗)的疗效,结果发现,治疗12w后,通过多种评估工具的测量,两个治疗组均有同等的作用,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这些研究都在探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及联合治疗的疗效。
3 结语
尽管目前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是初步的,所进行的研究也很有限,但毕竟已经引起人们的研究,尝试深入了解这种障碍的病因学、症状学、流行病学,试图提高诊断及评估的正确性,从而开展有效的治疗。以后应进一步进行各种方法、疗效的对照研究,采取各种评估方式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等,这将有助于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进一步理解和更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元吉,汤宜朗,蔡焯基.社交焦虑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3):184
[2] Heimberg R G, Stein M B,Hiripi E,et al.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social phobia in the United States:A synthetic cohort analysis of changes over four decades[J].European Psychiatry,2000,(15):29
[3] Beidel D C,Turner S M,Morris T L,et al .Psychopathology of childhood social phobia[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1999,(38):643
[4] Silverman W K,Kurtines W M,Ginsburg G S,et al .Treating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9,(67):995
[5] Albano A M,Marten P A,Holt C S,et al.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treatment for social phobia in adolescents:A preliminary study[J].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995,(183):649
[6] Hayward C, Varady S,&Albano A M,et al.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for social phobia in female adolescents: Results of a pilot sth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0,(39):1
[7] Beidel D C,Turner S M, Morris T L.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childhood social phobia[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1,(22):205
[8] Birmaher B,Waterman G S,Ryan N, et al.Fluoxetine for childhood anxiety disord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1994,(33):993
[9] Mancin C,Oakman J m,Boyle M,et al.,Serotonerg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ocial phob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case seris[J].Deprssion and Anxiety,1999,(10):33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团队与集体心理治疗在糖尿病(DM)治疗中的疗效。 120例DM患者中60例融入DM团队管理,并结合集体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值变化。结果 经团队、集体心理治疗后诸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融入DM团队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团队治疗;集体心理治疗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随着“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身心医学的,人们日益注意到心理、社会性因素在DM中的致病作用,我们将集体心理疗法融入DM治疗团队,旨在拓宽糖尿病治疗的思路[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120例DM患者随机1∶1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以团队治疗及集体心理治疗。
1.2 方法 (1)糖尿病治疗团队由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师、临床护士组成。治疗方法包括一般评估、床边、心理支持、课堂教育、课后随访。(2)集体心理治疗:由医务人员把糖尿病患者组织起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数十人组成,并选出组长。集体心理疗法的主要方法是讲课、讨论与示范。(3)临床监测指标:每日测量血压、每周监测血糖谱2次,治疗3个月观察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团队及集体心理治疗3个月后DM诸指标比较 (略)
注: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异常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不利于治疗。不良心理因素可促发或DM病情,反过来又加重心理障碍,形成恶性循环[2]。
在集体心理治疗中,我们根据患者中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因素,深入浅出地对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症状表现、病因、治疗和预后,寻找、挖掘患者的积极因素。患者通过听课、分组讨论,可消除对糖尿病治疗中的疑虑和错误想法,提出下一步自己治疗中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及解决措施。并邀请治疗较好的患者进行经验介绍,通过现身说法,以经验之谈感染他人,互相交流,起到示范作用。这是帮助患者重新调整身体、精神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过程,也是患者与医生共同创造新的生活的过程[2,3]。
在集体心理治疗同时,我们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了由临床医生、运动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组成的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团队管理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共同管理患者,使患者在饮食、运动、日常行为与习惯、用药、监测血糖等方面均得到全面的指导[4]。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将集体心理治疗融入DM团队治疗,治疗组治疗后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取得了良好效果。本临床研究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1 景录先.DM心理疗法及其实施.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32.
2 王湘,朱熊兆,王丽.抑郁情绪及负性态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临床心杂志,2000,8(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