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旅游小镇;动力机制;四川

旅游小镇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区位交通条件、人文资源或特色优势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集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小城镇。旅游小镇是消费者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趋势下,旅游小镇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当前,推动旅游小镇开发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

近年来,四川加快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2015年四川城镇化率达到了47.69%,各地发展如火如荼的旅游小镇便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生力军。为了进一步推进四川旅游业发展,四川提出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在新型城镇化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指导下,四川进一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旅游资源赋存较好的地区、城市周边、重要旅游通道节点等有条件的地方,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成效

四川旅游小镇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挖掘地方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民俗与自然环境等独特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彰显四川旅游新亮点,发挥小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四川旅游小镇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旅游小镇环境得到优化,四川旅游小镇在进行旅游保护开发时,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加强了旅游小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效保护;二是旅游小镇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可进入性不断提高,旅游小镇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游客可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旅游官网、电子商务等平台实现旅游消费;四是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明确了旅游小镇管理主体,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推进标准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了旅游小镇的服务管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目前大多数旅游小镇商业氛围太浓,旅游商品同质性严重,所售旅游商品大多与地方特色文化缺乏关联,所售商品几乎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真正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二是季节性特征明显。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再加上现行的节假日制度,导致旅游小镇的季节性特别明显。三是在建筑上缺乏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复制照搬现象严重。一些旅游小镇在规划建设中,不惜盲目开发建设,空间布局不合理,建筑风貌与地方文化、周边环境不协调。四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够。随着旅游小镇的发展,本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以及商业活动的冲击,导致部分以传统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特色闻名的小镇逐渐失去其传统生活方式体验、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文化的原真性逐渐消失。在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重视历史建筑、文化古迹的保护而缺乏对城镇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时空格局的保护。这使得小镇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而失去历史感,导致其失去本身的魅力。五是旅游小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导致服务水平低下,直接影响游客对出游抉择和出游质量,进而影响旅游小镇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城互动、宜游、宜业、宜居、宜闲为基本特征,城镇、当地社区、外来游客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相互促进的城镇化新路径,是未来城镇化最重要的动力机制。但同时新型城镇化面临着社会保障、教育平等和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问题。而旅游小镇具有休闲产业聚集、促就业、生态优化、幸福价值提升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完善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旅游厕所、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同时完善银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结合购物、休闲娱乐、度假、商务、会议、旅游地产等多种业态,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政策大力支持。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脱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62号)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始终不谕地把旅游产业作为四川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重点培育,努力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同时在旅游资源赋存较好的地区、城市周边、重要旅游通道节点等有条件的地方,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三)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居民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正逐步改变,旅游从单一观光发展到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游客更加注重对旅游吸引物的深度体验。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为旅游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从休闲度假的角度看,旅游小镇可以通过创意开发、完善旅游产品功能等方式使平凡的旅游资源变得有吸引力。

三、推动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旅游小镇规划,以规划引领带动旅游小镇发展。在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旅游小镇建设发展系列规划,用规划指导和引领旅游小镇建设发展。规划要深入挖掘地脉和文脉,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保护小镇风貌和整体格局。规划要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在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基础上,要充分对接游客需求,满足旅游功能。

(二)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建设好旅游小镇。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和渠道,改变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引入市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参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为旅游小镇的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三)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要高度重视保护好旅游小镇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基础上实现合理开发利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所造成的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做法。要积极保护和传承旅游小镇传统文化,要大力开发传统习俗,最大程度地体现旅游小镇发展历史、小镇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旅游小镇可通过还原历史生活场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传统节日、习俗重现地方特色。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小镇发展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要重点抓好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抓好小镇广场、公园绿地、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特色餐饮、住宿、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做到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小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要挖掘和开发既有观赏性、美观性,有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既有纪念性、实用性,又便于携带的特色旅游商品,以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需求。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当地居民,参与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比如,鼓励当地居民从事传统娱乐和民间工艺表演,如舞龙、舞狮、划龙舟、年画、糖画、剪纸、木偶戏、曲艺等表演;或引导其从事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和旅游服务,如制作特色小吃、手工编织、导游解说、餐饮、住宿等。要重点扶持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旅游商品生产或销售企业。认真落实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如简化办事程序、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将其培育成旅游小镇建设的生力军。

(六)大力加强旅游小镇宣传营销,构建区域旅游品牌。要加大宣传营销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包括政府财政专项经费、旅游企业宣传费用等多元经费体系。创新宣传营销体系,加强与有关旅游组织、旅游客源地的管理部门、开发商、文化、传媒等的合作,建立旅游小镇营销联盟;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共同开拓市场。调动媒体营销的积极性,促进旅游宣传品创新,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APP、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立体宣传效应,引导和鼓励聚集一批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根据客源地的不同需求,创新开发多语种、多载体、多形式和各具特色的系列化旅游宣传品。加强旅游营销信息化建设,借助当前我省建设“智慧旅游”的契机,加强四川旅游信息资源网的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公众信息服务网、旅游电子商务网等平台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等开展网络营销,使四川旅游小镇形成四川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从而促进四川旅游小镇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精品化、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R].四川省人民政府,2011

[2]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J].云南政报,2005

[3] 黄前东.云南旅游小镇农业产业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

[4] 林峰.休闲旅游小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EB/OL].http://,2015

[5] 云南省建设事业规划[R].云南省人民政府,2009

[6]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J/OL]. http://,2016

[7] 方增福,罗辉,马谊妮,姜芹春,卞云龙.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

[8] 高伟.建水旅游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

[9] 严音莉.旅游小镇: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突破口[J].今日海南,2011

[10] 张仁开.旅游小镇:小城镇建设的创新模式―兼论上海郊区旅游小镇的发展策略[J].小城镇建设,2007(7)

[11] 李晓阳.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开发现状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 (8)

[12] 李向明.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N].中国旅游报,2010-05-I2

[13] 刘德云.参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J].旅游学刊,2008 (9)

[14] 肖练练.城郊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5] 和丽娟.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云南旅游小镇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16] 徐冬东.古镇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研究―以江苏震泽古镇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范文第2篇

在回答国家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特色小镇这一问题时,她表示,一是希望从产业和城镇两个维度破解城乡二元问题,二是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推动供给侧改革,三是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助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她认为,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应当以保留乡土文化、精神文明为基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手抓、两手硬。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在政府层面上推动,孔蓉认为,政府需要在政策层面上有所创新和聚焦。无论是中央、省级还是市县镇一级的政府,需要以包括政策根本导向、政策组合、政策支持等方面为突破口,在政策实施方面多下工夫、多调研。要建立完整周密的政策体系,包括组织协调、人才引进、财政金融、土地增减、产业项目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保障。她认为,要想在推进过程中稳步前进,一方面要做好与国家政策相对接的工作策划,另一方面要不断聚焦,变务虚为务实,更有实效地通过文旅小镇建设来推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文化内容与文化元素的创造可以产生价值,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我们用‘文化+’切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中,着力探索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凭借自己多年从事文化工作的经验,孔蓉表示,文旅小镇的建设需要从知识结构调整、具体项目运作、各种各样资源渠道的协调、政府角色向市场角色转换开始,多维度解读国家特色小镇相关政策,用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使中国城镇化发展从“速度城镇化”转向“深度城镇化”,从“深度城镇化”转向“优质城镇化”。

特色小镇建设的引导者是地方各级政府,建设主体是社会企业,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文化部的直属单位,其优势是能够对行业政策准确把握,对行业资源、社会资源等相P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协调、利用。因此,中心把自身定位为文旅小镇的外来动态激活者和资源整合者,期望通过政策和理念、顶层策划和模式设计、资源及渠道配置等3个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孔蓉代表中心向与会人员具体介绍了推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新思路:

第一,在文化新经济整体环境下开展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研究,努力为社会提供具备可操作性、可量化性的体系标准,为国家文化新经济战略推动提供强大支持。

第二,以“文化+”作为产业跨界转型的第一块踏板,充分运用文化元素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挖已有文化模式的商业架构,推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中心即将启动“全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示范点共建项目”,通过搭建文化、科技、金融三位一体的资源平台,探索跨界融合模式的试验。

第三,以非营利模式组织筹建“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联盟”,以打造资源型平台为目标,跨界整合关联性行业资源。该联盟主要聚焦文化产业类企业、旅游地产类企业、互联网信息类企业、投融资企业,以及休闲体育、休闲农业、健康疗养等相关行业。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镜泊小镇 旅游小城镇建设 影响

近年来,湖南凤凰、广西阳朔、云南丽江、江苏周庄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小城镇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旅游小镇是指:以一种或几种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发展旅游休闲主导产业为定位,以旅游休闲要素集聚为中心,整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游、宜闲,具有会议节庆、健身养生、度假休闲等一种或多种主题活动的小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旅游小镇就是新型的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的新标志、新名片,是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因此,建设旅游小镇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旅游小城镇建设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旅游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伴随旅游者旅游需求不断提升和变化的新型旅游业态。通过推动旅游小镇建设,能够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休闲主导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可以说,旅游小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度假区,而是旅游产业特征鲜明、功能配套完备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环境优美、品质高雅的居民生活区的完美统一体。旅游小镇不仅可以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全方位的旅游需求,还能为游客提供酒店、会议、游览、旅行、购物、医疗保健、车辆补给维修等多种服务。建设旅游小镇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通过在交通条件便捷,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村镇建设旅游小镇,可以使旅游资源显现化,形成旅游新亮点,增强吸引力,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达到加快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

2 黑龙江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现状

2.1 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概况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且各具特点,各有所长,为各地旅游小镇的建设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依托这些著名景区景点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名镇,通过名镇效应,带动整个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好的路径。“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坚持把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实施《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示范导则及评定方法》,旅游名镇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力打造了五大连池、镜泊湖、亚布力、汤旺河、北极村、兴凯湖、黑瞎子岛、名山、海林农场、七星农场、横头山、连环湖等12个重点旅游名镇,有力推动了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2 黑龙江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黑龙江省旅游小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北极村、亚布力、镜泊湖、连环湖等旅游名镇初具规模,品牌影响力增强,经济和社会放大效应初显。“神州北极”——漠河北极村,旅游由夏季一季热向冬夏秋三季火爆转变,旺季各地飞往漠河的航班“一票难求”;滑雪胜地——亚布力镇依托亚布力旅游滑雪度假区,滑雪旺季每天流动人口近万人,夏秋季旅游升温迅速,全镇从事旅游产业达3000多人,带动运输、餐饮、商贸、公共服务等相关产业从业人数近1.5万。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通过整合节庆资源,丰富节庆特色,提升旅游小镇的文化品位。自2011年开始,全省重点旅游节庆都放在旅游名镇举办,发展眼球经济,创造轰动效应,叫响名镇品牌,凝聚人气。北极村通过举办大兴安岭漠河北极光节、漠河冬至节暨圣诞文化节等,展现北极风情神秘奇观;亚布力以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哈尔滨·亚布力夏季森林音乐节等节庆,打造滑雪避暑度假胜地;五大连池通过举办黑龙江国际火山旅游节暨五大连池饮水节,彰显火山矿泉魅力;黑瞎子岛承接佳木斯三江国际旅游文化节、华夏东极抚远淡水鱼(大马哈鱼)节等,绽放“一岛两国”边贸名城魅力……

2012年,在黑龙江省旅游局5000万元名镇建设资金的支持下,各地充分挖掘名镇资源特色,逐步完成从单一的旅游资源向高端复合型旅游精品的转变。

3 牡丹江镜泊小镇建设及发展规划

3.1 牡丹江镜泊小镇概况

镜泊小镇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方,因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镜泊湖而得名。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眺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通长白山旅游景区,西接中国雪乡,北连亚布力国际滑雪场,是东北亚旅游的重要节点。小镇以“唤醒沉睡的火山台地,展示宇宙自然的魅力,营造人类生活新天地”为主题,以创建高水准的休闲度假公园为目标,主要设置风情别墅区、居住开发区、农田保护区、地质公园观光区、岩崖景观区、温泉会所区、公共绿地区、环境公园区等功能分区。镜泊小镇建设的目的是要营建“一个小镇”——国际旅游名镇;承载“两项功能”——国际级休闲旅游目的地、东北亚旅游集散中心;突出“三大特色”——度假养生、休闲娱乐、旅游地产;体现“四种理念”——多元、智能、低碳、环保;打造“十大旅游精品”——赏火山奇观、品矿泉温泉、玩冬冰夏水、观南国风光、看马术赛马、住综合营地、打高尔夫球、享异域风情、逛影视基地、秀特色婚庆等。同时,小镇的建设还能够整合镜泊湖水域、渤海国遗址、火山口地下森林等周边高等级自然资源的优秀条件,对镜泊湖景区整体旅游品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镜泊小镇的建设及发展规划

2009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镜泊小镇的重大决策,使之成为黑龙江省重点打造的十四个旅游项目和十大工程之一。同年,由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主导组建了牡丹江镜泊旅游名镇建设指挥部,2010年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小镇一期规划建设8.6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面积25.58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余亿元。小镇一期规划主要有火山地质综合博物馆项目、“小南国”生态旅游项目、花街项目、温泉酒店和会议中心项目、玄武湖休闲区项目、异国风情街区项目、薰衣草园项目及产权式酒店项目等。2012年,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将镜泊小镇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 以保证镜泊小镇在全省12个旅游名镇建设中保持最具代表性、进展最快的位置。镜泊小镇建成后,将成为牡丹江地区接待能力最强、配套服务最优、休闲设施最全、特色最为鲜明、辐射效应最大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预计建成运营后,可形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日接待1.5万旅游人次,新增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500人,购置第二居所的休闲人群达到5000人以上,年可吸引游客500万人次,年可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亿元,国外旅游收入2.21亿美元,拉动牡丹江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

4 镜泊小镇建设对黑龙江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影响作用

(1)作为全省确定的首批旅游名镇中第一个开工的小镇,镜泊小镇的开发和建设对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建设具有示范和样板作用。三年来,镜泊小镇建设一直坚持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以“聚焦世界目光、接轨国际水平”为标准,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旨在将镜泊小镇打造成牡丹江人引以为豪的城市会客厅,打造成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后花园,打造成全省旅游名镇的典范。

(2)建设镜泊小镇,能够让镜泊湖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拉动区域经济,为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助力。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发展第三产业,以服务求舒适是社会发展目标。到了这个历史阶段,要求旅游产业必须提档升级。镜泊小镇建设是镜泊湖景区建设中的大投入和大手笔,不仅得到牡丹江人关注,还会得到全省人民的关注,更吸引了国内及国际旅游业界的目光。因此,镜泊小镇建设对于拉动全省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镜泊小镇在建设中遵循的科学指导思想和先进开发理念为全省旅游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三实两创”的价值观引领镜泊小镇建设。求实,就是善于学习、把握规律。镜泊小镇的建设就是要突出节能和环保等新技术,遵循现代、养生、休闲、宜居的建筑理念;务实,就是在镜泊小镇建设中践行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落实,就是在镜泊小镇建设中要高标定位、坚决执行;创新,就是要引领潮流,紧紧与低碳、节能等最新科技成果相结合;创一流,就是要充分发挥牡丹江世界级的比较优势,如沿边开放、生态、旅游资源等,并以之为依托,将镜泊小镇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名镇。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范文第4篇

(一) 促进呼伦贝尔市旅游业提质增效

室韦乡是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是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组织中心。建设室韦旅游小镇可为区域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旅游流的合理流动以及区域旅游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和基础。大力建设室韦旅游小镇,有利于发掘新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促进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质量与效益。

(二) 提高室韦城市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民族地区造成城市化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上的落后。城市化的基础是经济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城市化。所以,发展室韦旅游小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是加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而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三)有利于室韦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就会在发展旅游和变卖资源之间进行比较。旅游越发展,社区居民发现发展旅游带来的收益超过了变卖资源的收益,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内在机制就可以确立起来。正是通过这种深层次的利益机制,形成了旅游越发展、环境保护动力越强的良好局面,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信心,进而有利于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解决平衡环境保护和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促进室韦旅游文化保护

一方面,室韦旅游小城镇的旅游业越是发达,当地经济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就越是依赖于旅游业,社区居民对民族和地区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就会愈来愈强,在大力保障当地的文化的同时,室韦旅游的发展还会促使社区居民重新挖掘、整理、更新和完善旅游文化。另一方面,随着旅游的发展,室韦旅游小镇会逐渐增强本地的文化自信。因为旅游的发展,可以提升其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在旅游发展的市场上赢得尊重,这无形中就会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也会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参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内蒙古室韦旅游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配套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室韦旅游小镇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路况差,街道狭窄;城镇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卫生环境差,环境污染严重;污水排放设施落后,雨天路面积水现象严重;供电、供水设施不配套,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另外,室韦旅游小镇不具备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需要的接待服务设施,整体上档次低、服务差。以上一系列问题使得室韦旅游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旅游发展的要求。

(二)氛围不浓厚

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旅游小镇的开发还只停留在观光的低层次上,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人们的参与性、互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游客难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如果能从其历史、人文、建筑或民俗的角度去挖掘其文化内涵,进行加工,能把其特色展现出来,并设计参与性活动,则可以对游客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增加小镇的魅力。

(三)主题不鲜明

由于在一定的地域区间内,室韦旅游小镇的村落间具有相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其自然环境、建筑民居、民风民俗上基本相同,从而使其开发就会出现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境况,而且还掺杂了很多其他地区的民俗,所以室韦旅游小镇整体的历史文化特征、民俗文化特征等个性特色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应该实现“一村一品”,使得每个村落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展现室韦旅游小镇整体特色,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形成自身特色。

(四) 营销不到位

室韦旅游小镇旅游营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旅游营销意识不强。对旅游营销认识不到位,重开发,轻营销,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第二,旅游营销投入不足。当前,旅游促销的金额少,导致旅游营销效益弱化。第三,旅游市场营销手段单一。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运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需求。

三、内蒙古室韦旅游小镇建设对策

(一)发展原则

室韦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1.政府主导运营

室韦旅游小镇的发展,需要政府的主导。政府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提高市场化管理运作水平,突显政府对资源和资本的桥梁作用。当地政府在室韦旅游小镇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推动者而不是经营者。它应该为室韦旅游小镇发展指明方向,并为室韦旅游小镇发展服务,为小规模的经营者和非正规部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够促进室韦旅游小镇真正朝着可持续和符合全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政府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室韦旅游小镇的历史保护、基础设施、规划开发、招商投资、财政税收、公共管理、居民安置等。

2.企业开发运作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政府和市场的桥梁。市场运作是加快旅游小镇建设的基本机制。室韦旅游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参与,而企业的优势在于有丰厚的运作资本和运作制度,使政府的战略目标通过市场运作得以实现。所以应该积极鼓励有眼光、有远见、有思路、有实力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参与室韦旅游小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小镇的价值,成为室韦旅游小镇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投资回报。通过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走出一条“以镇建镇”、“以镇养镇”、“以镇兴镇”的市场化运作、滚动发展建设旅游小镇的新路子。

3.社区积极参与

在室韦旅游小镇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发挥社区居民的参与作用,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农家乐”旅游等方式参与室韦旅游小镇建设,营造旅游环境,提高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而社区参与室韦旅游小镇发展的途径则主要有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旅游接待、文化传播等四个方面。所以,小镇的发展社区参与必不可少,缺少了社区的参与旅游小镇很难可持续发展。同时要突出企业和群众双赢这个目标要求,较好地处理室韦旅游小镇建设中企业投入和群众受益的关系。要求开发企业必须尽量向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让群众获得工资、福利等直接收入。

(二)发展对策

1.改善配套设施,完善旅游功能

尽快改善与中心城市的外部交通,实现“五线”入地工程,积极完成街巷道路的复古和硬化,健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体系,加强适量的宾馆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客栈、家庭旅馆、民俗旅馆和主题特色旅游的服务档次和水准,逐步形成高中低档结合的接待能力。

2.挖掘文化内涵,注重氛围营造

室韦旅游小镇的旅游产品大多为观光型旅游产品,刺激了文化向“浅表性”和“商业性”变化。所以必须创新一种既适合大众参与,又充分体现小镇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管理人员应该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景观设计的“主题化”。在项目主题定位后,确定旅游景观如何围绕主题进行设计,所有的旅游景观都应该围绕主题进行展开,才能达到整体景观的最佳效果,从而形成独特的小镇旅游氛围。

3.快速准确定位,确立鲜明主题

主题形象是小镇发展的核心定位。所以,在小镇规划发展的初期,就应该快速确立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形象。室韦旅游小镇要根据自身优势,发掘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方面的特色,科学确定旅游小镇风格,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这也为以后室韦旅游小镇发展成熟期的品牌经营创造基础。因为,只有主题形象的小镇才能够形成吸引力,产生差异性,增强竞争力。

4.突出地方特色,大力推进营销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范文第5篇

特色小镇的概念最近很热,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从阿里巴巴到华为、从万科到万达、碧桂园、保利、华侨城、绿城等企业纷涌打造的特色小镇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可以说大规模圈地造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佬们纷纷改庭换面,金盆洗手转到一个全新的领域:特色小镇。于是乎各种名目的小镇开始粉墨登场,什么金融小镇、机器人小镇、旅游度假小镇、养生养老小镇、民俗小镇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显身手和神通。无疑,特色小镇建设现已成了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也成了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新抓手,开启了美丽中国的新篇章。用书面的话说是“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破解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化和动能转换的难题,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有效尝试,也是一条产业扶贫的有效路径,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就是聚集在小镇而不是中心城市。特色小镇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也应该成为中国新时期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发达国家,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城市化的重要模式。德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是70%的人居住在小城镇。在纽约等大城市的郊区,分布着许多各具特色的小镇,有巧克力小镇、报纸小镇、图书馆小镇、对冲基金小镇等。这些小镇既提供了中心城区不可能提供的优越环境,又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世界有50多万个所谓的小镇,发达国家60%的小镇是有特色的,而我们不足15%,因此,我们还大有可为。从欧美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来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向城市迁移、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城市向郊区转移。可以说,随着近些年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已临近第三个阶段,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也将会成为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未来。通俗地说,即发展中国家的标志,是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已发展”国家的标志,则是城市人回归农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在这个国家,每个人的终极理想,都是置一所乡间的宅子,周末穿着筒靴在花园里修剪自己的花草。乡村,是他们心灵的家园。因此,特色小镇也必将承载起中国人回归乡村的浪潮。看得见乡野、听得见乡音、闻得出乡味、摸得到乡趣、记得住乡愁也必将会成为我们许多人的梦想和追求。但问题是什么是特色小镇?这样大规模以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的特色小镇建设好吗?什么样的特色小镇才能撑起中国经济转型?等等,问题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先弄清楚特色小镇是什么?

根据官方定义,“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其既不同于建制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又不是四者的简单叠加 。而我个人理解的特色小镇不同于日常所言的“小镇”,“特色小镇”,很显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并不一定要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它的开发理念是生产、生态、生活的融合,只要是3平方公里的那么一块地区,把产、城、人、文融合做好,都可以叫特色小镇。准确地说是综合了园区和镇的特点,形成的产业社区,是从传统产业园的形态,向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形态转变。而目前,全国一窝蜂地扎堆搞特色小镇,而且有些已经偏离了主题,凭空打造特色小镇,甚至下了硬指标,动辄几十亿元的投入,受到各方的质疑与批评。目前看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新瓶装旧酒” 加“大拼盘大杂烩”。简单地按照项目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大多还是地产逻辑,地产加旅游;二是做强产业特色理念不强,在培育未来新产业、招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企业上下的功夫不够。导致特色产业有效投资不足,小镇特色产业投资偏低。特色小镇的灵魂是产业,不是旅游,更不是地产。从根本上说,优质的产业是小镇立镇之本,文化是小镇之魂,旅游是小镇之美,社区是小镇之生,只有这四位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发轫于浙江。从2015年起步至今,全省已经建了79个。从浙江的经验来看,首先是特色小镇一定要规划在先,保留原有的文化风貌,更不能贪大求洋,一定要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条件不具备,硬造特色小镇不行。要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防止一哄而上。其次是定位准确,注重产业导入、人才导入、技术导入等,重在培育适合特色生长的土壤,而不是为了特色而盲目制造特色。每个特色小镇,在规划时就必须明确主打产业,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也就是说,特色小镇必须因产业而特,因产业而兴。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小镇“空壳化”和千镇一面。再次是“块状经济”专业化要强,产业集中度要高。譬如,生产袜子的企业集中在诸暨,生产领带的集中在嵊州,一个地方一个样。现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66个形成了“块状经济”,小镇因产业而兴,“特色”因产业而生,成活率自然就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浙江模式就可以推行全国,浙江“一镇一产”源于深厚的产业根基,一味地照搬照抄、复制到全国,尤其是不发达地区,肯定会事与愿违。特色小镇精髓在于“特”,当地主政领导,尤其是镇村干部要善于用慧眼发现自身特点,不搞低版本、半吊子的特色小镇, 要注重特色、突出亮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找准产业定位,是特色小镇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因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流方向,不应该是旅游小镇,而应该是产业小镇,而且是高端产业小镇,在高等教育、科研、金融、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布局。

总之,特色小镇是区别于城市化的,尤其是区别于大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论这个小镇是什么样的特色,生活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是一个富有情趣的生活之所在。无论其功能如何,都离不开人,都是以人为本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一种更加尊重人、尊重人性的生活方式来规划与建设,重点在民,先让利于民,后与民共建,特色小镇才能迅速成长起来。特色小镇也是一张“烫金的名片”。它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钥匙,一个特色小镇,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特色小镇的明天显而易见,瑞士的达沃斯、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的柯南小镇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国际著名小镇,也许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中国出现,如同漫天的繁星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