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与否是衡量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从行为习惯、人生态度、情感情绪等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影响深远。因此,班主任要在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成长,起了很大的变化,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当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稍有不当时,就会引发他们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生活方面来看,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这样他们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中,往往不会为其他人考虑,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从学习方面来看,因为课业任务的增加,或是来自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许多初中生往往容易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厌学、逃学,或对学习产生焦躁、不安、抑郁的情绪。在情绪方面,初中生的情绪变化非常明显,会出现易冲动、感情用事、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另外,在情感方面,许多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其情感的困惑和烦恼也会随之而来,有时甚至对学习、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班主任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其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自觉追求美的事物,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有利于初中生增长知识、智慧和才能,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攀高峰。

2.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抓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3.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和责任

班主任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班主任工作需要充分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其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课上或课后,班主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较大的灵活度;再次,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比较亲近,既是学生学习上的教育者,又是生活上的引导者。

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班主任的责任所在。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不应该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分开展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三、班主任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1.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

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初中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态度,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在谈话过程中,要有亲和性、劝导性,可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向学生讲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例可循。同时,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身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拥有健康的心理。

2.开展班团活动,增加集体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例如主题班会、辩论赛、郊游或献爱心活动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可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班主任必须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来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班级氛围,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习惯,从而保证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容易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认知,只是过多地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当孩子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时,家长却还一无所知,等到事态严重化,才能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但为时已晚。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层面,遇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班主任还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对家长的教育方法、教育过程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指导,对不当的教育方式及时纠正,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遇到心理问题比较大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来共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早日摆脱心理阴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针对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形势,班主任要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充分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不断前进,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柳德.班主任工作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学周刊,2012(2).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急剧发展与变化的高速时期,青少年在初中阶段会形成基本的心理状态,对外界也十分敏感。因此,基于青少年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状况的不稳定性,我们需要特别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初中生的日常学习中,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降低中学生因相关心理问题造成事故的几率。据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严重,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环节不够合理

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法进行的。课堂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传统的课堂设计明显忽略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提高。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生物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比如,关于受精与胚胎发育的生物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珍爱生命、感受亲情的部分进行整合,同时应该注意两方面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生硬地把课堂分成两部分。

2.没有重视教学的反馈环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常对学习的定义狭义地理解为进行考试,教师常把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准则。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之下,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将初中生物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也是针对此现象而提出的相关举措。基于其重要性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课堂的教学反馈。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反馈,不仅对教师完善课堂有积极作用,并且还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优化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措施研究

1.深度挖掘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与解读。比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以及其他无机成分,但过多的水分或者无机盐又会反过来抑制植物的生长。基于此生物知识,我们可以结合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告诉学生做事要有度。做事过度反而会适得其反,获得完全相反的结果。还有合理膳食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当前学生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的话题,不能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培养开朗的性格。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有关,所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境很重要。为此,教师需要为W生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因为良好的环境氛围客观上会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的暗示,放松的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心境更加愉悦。学生的发展往往存在差异,成绩较差的学生难免会产生消极自卑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提供他们心理上需要的安全感。

3.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形成。目前,教学理念的主流是打造以学生为主、多互动的实践性课堂,旨在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近年的实践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的整合教育中,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教学等。定时转变教学方式能为课堂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推动目前青少年心理亚健康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直线上升,国家也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教育部门也积极寻找应对的措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实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的整合教育是可行的,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能够发挥更大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 教学

1 心理健康有赖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对社会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有效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能恰当地进行社会交往,合理地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从而有效地从事社会活动和劳动。 初中生应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受人欢迎的品行如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节约、进取、合作、敬业、慷慨、坦率、责任感、独立性、平等待人等,要学习并力行!对于不端正甚至邪恶的品行要自觉杜绝。对生活要有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微笑着对待生活,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相信自己潜力无穷!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拿起表扬的武器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和蔼真挚、尊重信任学生,不说讽刺挖苦学生的话,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特别是不疏远有心理困惑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积极创造爱生的氛围。也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供学生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有渲泻的空间,还可引导家长协调教育,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看待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2 关注孩子的“心理闭琐”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这样就容易产生“心理闭琐”。初中生“心理闭琐”常表现为喜欢上带锁的日记,不愿与家长进行交流等,但他们的内心又渴望“开放自己”,由于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以不断的寻找朋友、迷恋偶像明星或上网找朋友聊天作为寄托。他们反而最不爱向亲人说心理话。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为此,家长不要夸大这种心理特征的消极影响,这样会给孩子们增加压力,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给孩子创造自己的空间,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气氛,采取温和与冷静的态度,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从他们心理上解除阴影。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初探?

在分析当代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后,就必须意识到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确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目标定位过程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当代初中生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目的明确和形式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学生心理机能和全面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助推学生整体全面地发展。换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在人格、情感以及认真等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秉着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是素质水平。由此可见,定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核心就在于:心理潜能的挖掘和能力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塑造和较强的适应性,自我修养的提高以及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水平。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的方法

通过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等,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通过活动训炼课,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培养交往能力,掌握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等心理调节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由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联系,并且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单一的实行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都不能完全满足时展的需求,那么由此可见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完全有必要的。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相互的,二者的教育理念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吸取对方有益的一面来运用。比如:通过心理学的原理更准确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此来判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可以依托于教师在课上给同学进行心理测试的方式来完成。或者通过心理学中常用的辅导方法来辅助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模拟辩论赛等等方式。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德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将德育教学中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来传授给初中生,促使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6 与家长和相关部门做好联合工作,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不能依靠老师,还要把家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紧密地联系起来。当学生有问题时,家长要积极地与老师联系,共同找出一个对学生伤害最少,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初中生的重大心理问题一般有五个阶段,分别是呆滞期、侵袭期、冲突期、消化器、重建期。当发现学生有重大的心理问题时,学校心理工作处,老师,还有家长要紧密联合起来,在学生的不同阶段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积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要让学生相信家长和老师,当学生心理有问题时应及时告诉家人和老师,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一定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解决,要让学生心平气和的想自己的问题,然后有一个冷静地心理去看待问题。切忌用武力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 梁次红.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04)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已蓬勃开展,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转贴于

1.心理教育课程化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⑴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⑵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⑶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2.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4.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⑴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⑶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⑸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⑹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5.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心理健康;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3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对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人的自身压力也在不断增多,而初中生更是如此,因为家庭、学校及个人等因素使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各学校应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坚实的人格。

一、关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当前大多数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具备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虽然一部分学校有这一职位,但大多都是由其他部门调任过来的,自身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长此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就成了空谈,无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选择忽视,不对学生心理问题加以引导或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得不够深入,只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甚至在课时紧张时还会占用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间。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自身心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无法放下身段,跟学生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往往都是高高在上,不能听取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加严重。

3. 家庭教育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很少有人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 不良社会环境给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也日益广泛,进而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逃学、酗酒、打架及吸毒等,个别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1. 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常发展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多数初中生的生理成熟较早,但心理却严重落后,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幼稚性等特点。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生理发展情况,忽视了其心理方面的成长教育,进而使其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统一。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当下,初中生逃学、厌学及顶撞教师等现象较为普遍,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进而使其做出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尤其是大多数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着自私、偏僻、骄纵及心胸狭窄等特点,在实际生活及学习中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但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指导学习,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知,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政治课教师若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及时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例如:在教学第六课“丰富多样的情绪”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如考试后的失利、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学习成绩的小进步等情绪,适当引入“一位钢琴家”的故事:“一个钢琴家来到一个城市进行演奏,哪知道,第一次演奏,观众仅仅四成,这对于钢琴家来说实在是非常丢脸的事,也容易对其日后的演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自身演奏情绪,致使演奏质量大大降低。然而那位演奏家却没有为此而感到难堪,而是对观众说:‘你们这个城市很有钱啊,一个人都能订到2个座位’,观众们听闻先是一愣,后来则是会心一笑,为钢琴家的幽默和乐观鼓掌。”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能有效缓解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看待事物的心态,还能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良好的融洽,进而达到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大多数教材都包含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进而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教学“为坚强喝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播放《最初的梦想》这一首歌曲,“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达到,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算到过了天堂”。歌词激昂澎湃,听完之后,大多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安o之中。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从这首歌曲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听完之后自己有什么感悟?”学生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就会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人生路途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面对它的勇气和决心都没有,即使失败了,也要坚强地面对,不放弃总会成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展开了有效的政治教学,便于其对政治内容进行理解,还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融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并且教师也可以积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活动展开教学,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会、演讲会及谈论会等,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平时与朋友进行交往的事例,以演讲的方式展开,如课堂教学之前安排学生制作一份“我是如何与人交往”演讲文稿,通过不同学生的演讲叙述,可以让我们了解到“金钱并不是衡量一切的基础,只有以礼为先才能巩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能逐渐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实现政治教学的最佳效果。

现阶段,随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政治知识的提高,更要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加以重视,使初中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进行日常学习,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车玉雪.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7):87.

[2] 于海涛.试论初中政治课程改革教学的创新策略[J].卷宗,2016,6(6):511.

[3] 王莉.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学理论,2012,(31):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