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39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3-01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必然出此案的生物学过程,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个组织器官已经出现退行性变化,在心理上,性格上夜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加上疾病的困扰,死亡的威胁,更是增加心理上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治疗老年病人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心的要求,就是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根据几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先将我们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解除孤独与寂寞感 对家庭老年人最怕孤独,冷漠,有着深切的依恋感,当其因病住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孤独寂寞感随之产生,尤其无子女或者子女不能在身边的陪护者,孤独寂寞感尤其突出。久之,病人则出现案烦躁不安,易怒,善疑,甚至出出现自杀心理。孤独冷漠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的热情,耐心和同情,要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爱好,饮食习惯,向病人介绍环境及住院制度,是病人感到住院和在家一样温暖。

2 维护老年人的尊严 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被尊重,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尊敬,恭维,服从于他,尤其要求自己的子女们百依百顺,稍有半点不如意,便不高兴或者大发脾气。为保持老年病人稳定的情绪,保持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用和谐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称呼要恰当,举止要文雅,是老年病人感受到了尊敬,从而配合治疗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富余,尤其是我国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以后,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这些老年患者所患的病由于病程比较长,而且治疗比较慢,这样就给老年患者的心里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能够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所以要缓解老年患者的这种情绪,就需要我们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心里反应等各方面采取措施。

1 老年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

1.1 很多老年患者抑郁寡欢,对很多事情都看的很淡,与别人交流很少,焦虑、烦躁,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来兴趣,经常处在不良的心里状态之中。

1.2 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老年患者多疑、猜忌,很怕旁边没有亲人陪伴,并且很难使医护人员靠近。

1.3 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感到孤独,思维比较简单,并且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担心自己的疾病所花的钱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并且担心结果,情绪不是很稳定。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改正患者的居住环境,让患者感到在医院就像在家一样温馨、舒服。保持老年患者病房的整洁和安静,阳光要充足,经常通风,定时整理患者的床铺,保持清洁,同时要保持病房的安静,使患者能有较好的休息时间,护士走路、拿东西要轻,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要和蔼,让患者感到欣慰、幸福。尽量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并且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教育,消除他们的那种负面情绪,还要鼓励患者,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尽我们医护人员最大的努力和老年患者建立好的关系,因为好的医护患关系能够减轻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他们的健康,但是我们要抱着诚恳的态度,和患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所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2.3 同时要建立和谐的氛围,因为和谐的氛围可以使老年患者心理感到舒服、舒心,在他们接受治疗的时候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2.4 我们要向老年患者讲解疾病的原理和康复知识,老年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年患者对所犯的病种不是很熟悉,感到陌生,所以我们要向老年患者讲解病种的原理、救治措施和护理措施等,使老年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治疗。

2.5 我们医护人员要勤巡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向老年患者讲解用药的情况以及化验的结果等等,以及服用口服药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己的治疗进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人士。

3 讨论

总之,心里护理在针对老年患者康复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好患者的心里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秋琼,詹振鹏,洪惠珍,等.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09,22(7):1818-1819.

[2] 徐迎庆,王冬梅.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44-145.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3篇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机体逐渐衰老,如食欲、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失眠、听力及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或多或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此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否认有些老年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年老体弱,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1.1 否认疾病存在。有些老年人对医护做出的病情诊断难以接受,他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来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

1.1.2 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某些老年人虽然接受了疾病诊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因此,不按医嘱行事。

1.2 焦虑:老年病人多已退休,收入减少,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终身疾病,加上医疗费用昂贵,使病人容易对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郁,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活动范围缩小,生活意念下降,食欲不振,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自动出院率高。

1.3 恐惧: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后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较重,会产生忧郁感和恐惧感,情绪易烦躁激动,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表现为害怕、敏感、多疑,病人主诉常与体征不符合。另外,一些对其陌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产生恐惧心理。

1.4 孤独感: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分家另过;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谈较少,病房病人形形,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1.5 幼稚心理:有的老年病人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人发生冲突,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对家人和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生活意念下降,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别人帮助。

1.6 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固执,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意见,有时候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候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尊重老年病人老年病人渴望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谈往事,因此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说明原因,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平时谈话要肯定他们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担任领导的患者,在家里是长者,在医护人员面前则成被管理者,潜意识中又可能顽强的保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病人适应角色转化。

2.2 关心老年病人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准确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老年病人住院治疗,打乱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感到生活很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别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更要细心照顾。

2.3 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独特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法指出,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对疑心较大的病人要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调动积极性,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逐渐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保持良好的情绪。

2.4 调动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合物质上关怀老年病人:

2.4.1 家庭的配合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家庭要给病人创造倾诉发泄机会,一旦病人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泻出来,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就会缓解,治疗的信心就会增加。护理工作者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4.2 老年病人是社会的一员,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特别是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如果病人单位及社会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病人的生活压力,消除孤独感,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环境调节对可能引起不良刺激的环境应尽量回避,鼓励老年病人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身体状况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要鼓励他们与亲戚朋友书信、电话交往,以减少生活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激发生活情趣,增强身心健康。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4篇

1临床资料

本组内科住院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50~60岁17例,61~70岁42例,80岁1例;住院时间为8~82d。昏迷、危重患者除外。

2心理特点

2.1孤独落寞、固执猜疑此为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特点[1]。

尤其是第一次住院的患者表现最为突出,在住院初期最明显,由于对环境的陌生,以及对疾病的不了解,加上身体的不适,造成了性格孤僻、我行我素、随便猜疑以至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因而影响到全身的生理不适。还会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感到担忧。

2.2自暴自弃内科老年患者经常感受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不佳,而表现出对生活的畏惧和失望,退却,怀有消极不配合治疗的态度,甚至觉得自己是家人的一个累赘,尤其是老伴已去世的患者,因而对生活悲观,失去生活的信心,而产生一系列心理而影响到生活的不适。

2.3盲目随从,不以为然有少部分患者感到自己还年轻,未把病情当回事。心不在焉,忽视了一些疾病注意事项。如:心肌梗死早期必须卧床休息。

3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患者对现存的和潜在问题、心理需要、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多种技巧给患者关怀、安慰,从而达到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提高家属对疾病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患者康复[2]。对于老年住院患者,必须先做好心理护理,才能更有效地采取其他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3.1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其孤辟固执的心理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坦诚热情的问候,让患者有一种“如家”的感觉;主动进行交流,谈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帮助其跟同室病友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要家庭关系及融洽程度,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忧虑及担心,并帮助其解除心病;促使家庭成员尽量满足老人的一些意愿,达到互通信息、互相关怀,从而增加患者的信任度,消除孤僻固执的心理[3]。

3.2需理解患者,为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老年人都因资历高、贡献大、经验足,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要求别人依从,脾气固执,自尊心强。并希望有经验的医师为他们看病及要求熟练的护士为其输液、发药,但现实工作中,很难满足患者的全部要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细致、诚恳地工作,解释、安慰、关心、体贴老人,以消除其心理反应。以恰当的称呼赢得患者的欢心,对治疗操作中的失误要表示歉意,以得到患者的谅解。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患者交谈,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也争取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更好地配合治疗。

3.3协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室及医院环境,病室安排注意是否妥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查对制度。熟练的技术操作等会给患者一个“放心”的态度,使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治疗前做好每次操作的解释工作,提出疑问时要耐心热情地给予解答,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善于稳定患者情绪,避免不良刺激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考虑问题很多,最忧虑的问题是疾病能否治愈,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务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遇到这类患者必须注意态度要和蔼、有问必答、耐心地解释和安慰,使其解除顾虑配合治疗。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病情较重而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治疗或有轻生念头,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使患者克服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

3.5其他在住院期间,摸索患者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及其兴趣,并帮助其完成一些娱乐活动,在此过程中,穿插一些健康教育、指导及饮食习惯及出院后应注意事项。对一些经济困难者,建议医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应用一些价位较低的药品,帮助其解决部分经济困难问题。良好的护理道德与适当的有益活动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安排一些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棋、老年保健知识讲座等。

4小结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5篇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1.2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1.3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待老年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尊重他们,不要用床号代替姓名,不要勉强老年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经常向他们讲解创建和谐社会奔小康中的成就,介绍报刊登载的关于社会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既认识到衰老是一生中生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又懂得延长寿命的科学方法,从而对恢复健康树立信心。

        2.2生活环境护理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安排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舒适安全、安静、防止各种噪声生活环境。夜间睡眠时,室内最好保持有弱光,以防夜间病人起床时发生意外。

病床应低些便于老年病人下床。地板应平坦、干燥、防滑处理、以防病人摔跤。病人床上被褥要轻,衣着鞋袜要适宜。   

        2.3个人清洁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表面小动脉硬化,汗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皮肤干燥、脆薄、有皮屑起皱纹,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故老年人每天应用中性肥皂擦洗皮肤,并给涂以油脂,受压局部给予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对某些老年病人生活习惯较懒散,护理人员应协助和督促他们更换衣服、洗脚、剪指(趾)甲,注意个人卫生。   

        2.4营养与饮食护理牙齿是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的器官。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或有龋齿、咀嚼不便,应给予软食并应指导注意饮食的均衡。老年人基础代谢降低,运动量低于年轻人,每日的热量摄入应相应减少,蛋白质以豆、肉、鱼、蛋、牛奶等为主,脂肪供应以淀粉为主,并应多食含维生素、钾、钙、水果和蔬菜,钠盐入量每天不要超过10g。为增强肠腔运动机能,应给病人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食胀气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要注意色、香、味,照顾到病人的口味,习惯和爱好。在进食时应指导病人细嚼慢咽,咀嚼时避免讲话,防止因空气进入而引起哽噎,每顿饭不要过饱,最好少食多餐。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老年人不利,嘱病人戒烟酒。   

        2.5适当活动老年病人因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好静不好动,特别是住院时间较长的慢性病病人,在疾病恢复期,护理人员应劝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宜根据病人的爱好,组织他们在室内外散步、下棋、打拳。并进行指导以增进其身心功能。对一些久病卧床的病人应经常给予被动运动,如更换卧位,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和肺部呼吸通畅及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反应不敏感,对疾病的痛苦反应不明显,有时病理改变严重,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在出现两种以上的疾病时,一种疾病有可能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善于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在询问病史时,老年病人由于耳聋记忆力差,而回答病史含糊、主诉不明确,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病情,协助诊断。

        2.7用药护理应根据老年病人的用药史,慎重用药,密切注意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慢性病病人因为用药品种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之本身肝肾的吸收、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要特别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据统计老年人发生药物反应的人数是一般成年人的2倍多,因此用药必须慎重,对老年病人可先给予略低于成人的治疗量,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药量,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输液时应注意输注速度,并定时记录出入量,必须注意病人的心、肺、肾功能情况,防止发生肺水肿。   

        2.8加强预防保健及护理咨询老年人由于机体不同程度的衰老性改变,容易患病,故医护人员在病人住院期和出院后均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他们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只认识到有规律的生活起居、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禁戒烟酒等对增进机体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的重要性,并进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为老年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