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医生必备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评审范围

白山市6个县市区全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统计范围从出生到差一天满5周岁儿童。

1.2 评审方法

由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进行评审,评审专家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二格表评审方法,从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和其他相关部门这3个环节,根据其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4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评审,确定每一例死亡是否可以避免、明确死亡因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概况

2.1.1 死亡年龄: 新生儿死亡32例,占53.3%,婴儿死亡45例,占75%,1-4岁儿童死亡13例,占21.7%。

2.1.2 生产方式:自然产28例,占46.7%;剖宫产32例,占53.3%%;

2.1.3 孕龄:

(1)足月:48例,占80%(其中37-38周18例,占37.5%;39-41周30例,62.5%);

(2)未足月:12例,占20%(其中34周-36周7例,占58.33%;28周-35周5例,占41.77%)。

2.1.4 死亡地点:死于医院的27例,占45%,死于家和途中的33例,占55%。

2.1.5 死亡之前治疗情况:住院治疗58例,占96.7%,门诊治疗2例,占3.33%,未治疗0例。

2.2 评审结果分析

2.2.1 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33例,占55%;不可避免死亡27例,占45%;

2.2.2 三个延误评审情况:

(1)有延误48例,占80%(其中就诊延误26例,占54.17%; 医疗处理延误20例,占41.67%;交通延误2例,占4.1%)。

(2)无延误2例,占0.33%。

2.2.3 死因诊断:

(1)新生儿前五位死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其它新生儿疾病、其它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

(2)婴儿前五位死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其它先天异常、其它新生儿疾病、肺炎;

(3)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死因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其它先天异常。

2.2.4 主要影响死亡因素:

(1)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25例,占41.7%;

(2)区县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11例,占18.3%;

(3)区县级医疗保健人员的态度问题5例,占8.3%;

(4)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问题6例,占10%;

(5)省(地市)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3例,占5%;

3 讨论

3.1 医疗保健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通过评审发现各级医院对窒息复苏程序和用药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

产、儿科医生没有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不能按照复苏方案进行抢救,不能规范性用药。

(2)产儿科合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普遍存在高危产妇分娩时现场没有儿科医生,待发现异常后,再请儿科医生会诊,延误了抢救时机。

(3)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知识技能亟待提高,对疑难杂症不能给予有效的处理。

(4)对患有艾滋病、梅毒的孕产妇管理不到位,在围产期没有及时用药,规范治疗。

(5)基层健康教育开展不好,不能及时将妇幼保健知识传递给老百姓,尤其是产筛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是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对保健知识认识不足的一个原因。

(6)个人家庭对重症儿童不能积极治疗,可能与医生交待病情过重有关。

(7)危重患儿转院无医护人员陪同。

(8)市疾控中心不能对可疑艾滋病孕妇进行确诊,助产机构不掌握可疑艾滋病孕妇信息,容易造成医护人员与健康产妇的感染。

3.2个人家庭、居民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文化水平低的家庭主动学习保健知识的意识不强,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医生的依从性差。

(2)农村低收入家庭对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的重症疾病负担不起,从而放弃治疗。

4 干预措施:

4.1 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建立培训制度。

市级要定期举办新生儿科相关技术培训班,培训模式可采取专家手把手、面对面教的方式,以实践为主,保证培训取得实效。

4.2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产儿科建设,建立健各县、市产儿科急救中心。

助产机构要加强儿科特别是新生儿科建设,必备保温箱和常用的急救设备,市急救中心医院应配备呼吸机,县级助产机构要求有1-2名新生儿科医生,市级助产机构应有新生儿科,实现产儿科合作,确保母婴安全,同时各级助产机构要建立建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记录。

4.3 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

各助产机构要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生。

4.4 加强孕期管理,及早发现高危因素,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1)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应规范孕期保健指导工作,重点从孕前开始(在计划受孕前4-6月),全面发现受孕前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孕早期(停经12周内)尽早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全面记录一般情况,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咨询指导及相关知识宣传;建议孕20-24周B超筛查大畸形,同时进行心理、营养指导,指导定期孕检的时间;在28-36周要做高危评分一次,37周后再做高危评分1次,并对高危妊娠进行管理,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防止早产。指导孕产妇凡出现腹痛,阴道流水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2)对不能避免早产的,要常规给予促胎肺成熟治疗。

4.5 提高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质量。

(1)对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综合干预服务,规范产前、产时、产后诊断、用药,减少儿童的感染机率。

(2)加强预防性病知识的宣传,减少艾滋病、梅毒感染机率。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西藏高原地区 新生儿窒息

1984年WHO和瑞典联合会组织召开的国际新生儿保健评价会议上肯定了推广规范化复苏技术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致残率方面的不可替代性[1]。国内1983年陕西临潼会议上提出了“新生儿复苏方案”,1993年广州会议再次修订并号召推广。2004年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部与美国强生儿研院建立了“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并先后在全国举办了多次培训班。但西藏地区未列入项目培训之内。我区广大农牧区普遍存在居住分散,群众生活水平低,保健意识差,妇幼卫生投入不足,医疗需求可得性差,乡、村级医生普遍缺乏儿科专科知识及器械,知识更新不足等综合因素,导致婴儿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以拉萨地区七个县广大农牧区为例:2000~2006年出生婴儿死亡率长期徘徊在49‰到50‰,严重影响着西藏儿童的生存与质量。如何在我区基层推广这一适宜技术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非常必要,其社会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1 推广方法

在全区我们采取了三种方法进行推广:(1)在地区、县级重点举办了儿科骨干“新生儿窒息规范复苏培训班”。培训两期合计11天,共培训地区、县级儿科骨干共50人次。我们首先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项目呼吁,争得大力支持,集中我区儿科专业委员会技术优势,开发了适合我区规范新生儿窒

息复苏术的教材,以石树中等教授开发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编”为蓝本[6],并刻录了美国教学“新生儿窒息规范复苏录像片”人手一册教材及刻录的教学光盘。严格按NRP课程要求进行教学;教学采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以成人易接受的互动参与式教学方式,一边授课,一边提案例进行热烈讨论,模拟演练,技能分小组人人过关,每讲完一节进行考试,考核考试合格颁发了NRP合格证书。骨干培训同时给每个地区,拉萨各大综合医院儿科,拉萨市七个县配备了新生儿专科复苏设备一套,共配备了20套新生儿复苏箱。两期正规培训班的成功结束,我们为全区推广这一国际上适宜技术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2)在拉萨市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严格管理拉萨市七个县骨干人员,反馈推广情况,并逐一派专家下七个县医院,为参与接生的医务人员在现场办新生儿窒息规范复苏培训,七个县参与接生的医务人员合计培训139人次,每个县授课1天,同样重点放在规范复苏的技能掌握上,让每个参与接生的医务人员更新观念,重点掌握新生儿窒息的评估、决策及措施,技能的掌握重点放在清理呼吸道,人工气囊通气,胸外心脏,药物的使用上。气管插管技术重点有每个县骨干培训过的儿科人员来完成,这样使我市县级医院率先达到了每个分娩的婴儿由受过培训,掌握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在场要求,为尽快降低出生婴儿死亡率,达到政府承诺奠定了技术保证。(3)我市乡村级医生的培训,新生儿窒息规范复苏技术推广很难实现完整的NRP课程要求,尽管主管部门从体制机制上下工夫改善乡、村级定向聘用大、中专毕业生,突击培训;项目4个县原有乡、村医生多有丰富实践经验,但多存在文化层次及待遇低、工作环境极差等诸多难题。而现实是:尽管政府采取了降低出生婴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如奖励住院分娩,高危孕产妇转上级医院绿色通道,奖励乡、村医转送病人等,但是在家分娩依然达60%,由此造成的乡村孕妇死亡和出生婴儿死亡仍然是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迫切需要对直接入户的乡、村级医生搞好培训,让她们尽量去掌握好规范复苏这一适宜技术,造福一方百姓。由此我们开拓创新,开发了适合她们的教材,以虞人杰教授《复苏指南》为蓝本[5],以卡片形式,正面为藏文,背面为汉文,从A~E共四张卡片,下四个项目县基层,依次在基层办班,培训乡村医完全使用藏语教学,重点就放在技能的掌握上,并从澳发属援助西藏初级卫生保健项目争取到了基层所需的复苏气囊吸痰器等必要设备,配备给项目四个县基层接受培训的乡村级医生,教学仍然以技能掌握为主,以成人易接受的互动式教学,让每个乡村医生参与到每项技能的培训中,窒息评估我们推荐了简易评估法,只用呼吸、肤色评分法,多题案例让每个人参与到讨论中掌握必要的评估、决策,措施上,技能每一步均手把手教学,重点要求摒弃旧法复苏的不良刺激,掌握好清理呼吸道,气囊复苏建立呼吸上,除规范复苏中气管插管技术以外一切内容均在卡片中,累积培训乡、村医生121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切实降低我市出生婴儿高死亡率找到了切入点,从乡村医掌握情况看,应向全市乡、村推广这一适宜技术的必要性迫在眉睫。

2 培训结果

从先后培训效果看,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如:拉萨市当雄县医院2006年3月28日成功复苏了1例评分0分的重症窒息儿,基层同仁介绍,培训前我们往往就当这种新生儿归死胎死产中;又如2006下旬西藏山南地区医院成功复苏双胎重症窒息儿,也是直接受益于接受培训班的规范复苏培训。拉萨市人民医院规范复苏前后对比:自2005年12月16日~2006年12月13日统计,经产儿科密切合作,每次接生由儿科医生提前介入,严格执行规范复苏技术使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比2004年下降了61.6%,比2005年下降了60.25%,收效是显而易见的。

3 讨论

3.1 适宜技术的采用 (1)具体标准应具备技术设计科学性好,使用有效。(2)设备可以买到,价格合理,使用有效。(3)需求量大,为建立该技术所投入人力、物力可以收到足够的效益。(4)有经过训练,能掌握该技术的人员。(5)技术安全,不良反应少,有防护设施。(6)符合国家政策,并能被当地风俗习惯所接受[2]。规范复苏技术具备以上标准,这一适宜技术已成为降低出生婴儿死亡率的头等大事之一,众多实践均提示这一适宜技术在降低出生婴儿死亡率,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降低儿童低智,脑瘫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1,3,4]。我区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北纬26° 50°~36° 53分,东经78° 25~90° 06分之间。全区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5万人,其中5岁以下儿童181.2万,小于5岁儿童28.99万,全区土地(市)74个县(区),藏族人口占244.9万,占总人口的90.66%,汉族85166人,占总人口的3.15%,其他还有回、门巴族、洛巴族等,计划生育政策城区藏族夫妇允许生两个孩子,而农牧区无限制,全区人口出生率一直维持在18%。在拉萨、日喀则据调查从内地来的流动人口约占10%。全区迫切需要推广这一适宜技术;我们开展了骨干培训并在实践中正发挥着作用,为全区推广这一适宜技术奠定了基础。立项和政府支持是必备的。

3.2 儿童死因分析 以拉萨农牧区儿童死因分析统计数据提示,出生婴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2/3以上,第一死因为新生儿窒息,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0%以上,拉萨地区七个县尽管离城近,交通发达,出生婴儿死亡率仍然在49‰,全区数据有待漏报调查核实,应该比拉萨市数据要高才合理。如能切实加强推广这一适宜技术,定能对降低出生婴儿死亡率乃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起到明显作用,其空间仍然较大。

统计数据显示,拉萨地区农牧出生婴儿死亡中60%以上在家中,提示加强基层卫生力量,培训适宜技术乡、村级医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为全区基层推广这一适宜技术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建议推广普及到参与接生的全区医务工作者,为降低全区出生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早日实现政府承诺而努力。

(致谢:胡晓英,琼达,尼玛次仁,王晓丽,巴桑等同志也参与了此项目,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虞人杰,叶鸿冒.加强窒息复苏培训,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及伤残率而努力,2005,20(1):3-6.

2 籍孝城.儿科临床指导.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1-15.

3 王勇.广西儿童1999-2000年新生儿死亡举例情况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28-129.

4 陈自励.新生儿窒息的现代概念如诊断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71-374.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范文第3篇

自从宝宝出生,爸爸妈妈就精心呵护,盼着他健康、平安地成长。可是再精心也避免不了宝宝生病,以至于爸爸妈妈常有这样的感叹:“我们已经这么小心了,他怎么还是病了?!”其实,看看身边其他孩子的成长,我们就会知道,生病是避免不了的。况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宝宝生病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他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在宝宝患的疾病中,感冒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冬季。现在,让我们帮你熟悉和感冒发烧有关的知识,帮你解决宝宝感冒发烧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只要3步,你马上会发现,感冒发烧并不可怕!

第一步:普及篇

感冒发烧新解读

发烧不是病

我们是恒温动物,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有一个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如果产热多了,散热功能马上也相应提高,总是让它达到平衡的状态。而生病的时候,大脑中调节体温平衡的中枢神经系统接到人体免疫系统的反馈信号后,特意调高体温的平衡点,使体温升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应对外界病原菌。所以,发烧不是病,而是人体与入侵病菌、异物的对抗过程,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

感冒发烧可以提升免疫力

当孩子受到病原微生物侵犯后,体内会产生对抗这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殊抗体,以后再次受到这种病原微生物的侵犯时,抗体就会联合其他免疫细胞一起奋起反抗,将病原体赶出体外。发烧的时候,免疫系统的活性是最强的,杀菌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对抗中,孩子的免疫系统得到一次次锻炼,免疫力也在慢慢提高,而且这样获得的免疫力会在体内持续很长时间。

发烧有“最佳”体温

“怎么吃了退烧药还降不到37℃以下?”孩子发烧,家长都希望吃了药体温能很快降到正常水平。其实不用着急。疾病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发烧的过程其实就是抗体和病毒斗争的过程。很多病毒对温度都很敏感,当体温升高到38℃时,病毒就无法繁殖,也不能形成新病毒了,这个温度有利于抗体的形成。如果孩子刚烧到38℃马上给他吃退烧药,或者期望吃了退烧药一下子退到37℃以下,就等于给了病毒一个喘息的机会,让它有机会再次抬头,使孩子病的时间更长。因此,只有当孩子体温升到38.5℃以上,为防止出现高热惊厥,才需要用退烧药。

病毒让抗生素很无奈

抗生素在对付细菌方面的功劳很大。细菌进入人体后会大量繁殖,有的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疾病,抗生素就是专门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细菌感染要用抗生素治疗。

但是,孩子感冒发烧,绝大多数都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恰恰对病毒无能为力,因为病毒根本就不怕抗生素。其实,一般的病毒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可以自愈的,也就是说,病毒在人体内存活时间是有限的,待个3~5天就会自然死亡了。用抗生素并不能治愈感冒,还会导致孩子的肠道菌群失调。因为抗生素是盲人杀手,不会识别哪些细菌对人体有利,哪些细菌对人体有害,它不光杀死有害细菌,也杀死了肠道内的益生菌,使孩子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为其他有害菌进入人体制造机会,形成继发的二次感染。所以,抗生素并不是感冒的必备良药,也不是降温的法宝。

血检结果,儿童标准更高

孩子感冒发烧,要先看他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怎么判断?做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判断,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是细菌感染,血常规正常则是病毒感染。

在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中,有一项是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成人的这项指标超过10х109,也就是过去的指标超过1万个单位,就可以判断为细菌感染。但孩子不能以这个标准来衡量,16岁以下的孩子,白细胞总数超过15х109才有意义。现在很多医院血常规检查的参考值都是以成人的标准来定的,所以,即使检查结果白细胞总数标出了向上的超标箭头,也不一定意味着孩子的白细胞数已经高到细菌感染的程度。因为孩子的白细胞数量就是比成人偏高一些,所以超标值也要比成人高。

血常规在发烧24小时后最准

既然血常规检查能知道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那就赶紧去抽血化验吧。且慢,太着急反而得不到准确结果。

白细胞是免疫细胞,细菌入侵时,身体里的白细胞会处于活跃状态,调动起积极性对付细菌,这时候查血就能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可是这个调动是需要时间的,通常要经过24小时左右,它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所以,通常要等到孩子发烧24小时以后,血液检查才能够准确地显示出体内的病菌反应。

冰袋凉水降温已成过去式

冰袋,大家都不陌生吧,以前我们经常看到发烧的孩子头上围着冰袋的可怜样儿。不过现在,你可以让它下岗了。因为用冰袋和凉水降温,外表的皮肤温度虽然低了,但并不能使体内温度真正下降,而且用冰袋后,皮肤因为受凉,血管收缩,多余的热量被憋在体内散发不出来,孩子的体温往往会变得更高,出现高热惊厥的可能性也更大。因为真正使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的是体内的温度高,而不是皮肤的温度高。而且,皮肤温度突然降低,孩子还会出现寒战反应。

输液不是发烧的“御用”治疗法

孩子烧得厉害,给他输液吧,好得快!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确实是见效快。但是,并不是一发烧就要输液,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仍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的原则。

孩子发烧很常见,通常给他吃儿童专用的退烧药,再注意多喝水,就能够有效退烧,而不必带着孩子一趟趟跑医院,跟一大堆人挤在一起输液,这样反而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不仅不利于身体恢复,还有可能感染新的病毒。是否需要输液并不是以是否能快点退烧来衡量的,而必须根据病情和前期治疗等情况,由医生来作出判断。

喝水比吃饭重要

孩子发烧时,你会发现,他只要出汗了,烧就能退下来。因为体内的热量是要随着水分散发出来的,所以出汗、排尿都是散热的途径。如果只给孩子吃退烧药,没有让他多喝水,体内没有足够的水分,就没法将热量带出来。尤其是发烧几天后,孩子吃得比平常少,如果再不喝水,体内的水分更少,即使吃了退烧药,退烧效果也不好。可见,退烧效果和水分补充有直接关系,水分补充得越充足,退烧效果越好。少量多次地让孩子喝温开水或喝一些果汁,是帮助退烧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时候吃饭倒不是第一位的了,因为孩子生病时,消化功能会减退,吃太多也消化不了。

精神比体温更重要

孩子生病的时候,你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是不是孩子的体温?一看烧到39℃甚至40℃,不得了,孩子病得很重,赶紧上医院吧。体温38℃以下,烧得不高,就先别去医院了。

其实,孩子的精神状态比体温更能反映他的病情。孩子是不会假装的,如果他身体不舒服,自然就没精神,不爱动,不想说话,甚至连哭闹都没有力气,这种情况是告诉你他病情严重。如果孩子发烧很高,但烧一退下来就又活蹦乱跳的,精神很好,就说明他身体并不是很难受,病情并不像体温表现出来的那么可怕。另外告诉你,孩子一退烧就精神,多半是病毒性感冒。

Step 2第二步:实战篇

感冒发烧,你的做法

上面的理论掌握得怎么样了?来做个测试,看看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补充。

1. 下面哪种情况最好不要给孩子测量体温……

a. 刚睡醒。

b. 刚洗完澡。

c. 刚喂完奶。

d. 以上所有。

2. 不到3个月的孩子发烧了,要去看医生吗?

a. 当然了,要马上去。

b. 不用去,发烧对于新生宝宝来说很常见。

c. 如果宝宝持续发烧超过2天,就应该去看医生。

d. 上面说的都不正确。

3. 发烧通常是由什么引起的?

a. 病毒,比如感冒和流感。

b. 细菌感染,比如耳部感染、鼻窦感染或者肺炎等。

c. 长牙。

d. 以上所有。

4. 体温的升高意味着……

a. 告诉你一场感染正在袭来,免疫系统也随之活跃起来。

b. 让身体发汗,好把毒素排出体外。

c. 使心率放慢,给身体一个调整、休息的机会。

d. 以上所有。

5. 哪些家庭治疗方法可以帮助退烧?

a. 给他洗温水澡。

b. 用冰袋冷敷。

c. 用冷毛巾或酒精擦拭前额或颈后。

d. 以上所有。

6. 给孩子服用非处方退烧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 孩子大于6个月。

b. 他没有吃过其他与退烧药成分相同的药物。

c. 根据孩子的体重按照服药说明精确地服药。

d. 以上所有。

7. 孩子发烧时,同样的温度,在哪个时间段更需要重视?

a. 早上。

b. 中午。

c. 下午或傍晚。

d. 午夜。

8. 孩子感冒是细菌性感冒占多数还是病毒性感冒占多数?

a. 细菌性感冒。

b. 病毒性感冒。

c. 无法判断。

9. 哪一种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a. 细菌性感冒。

b. 病毒性感冒。

c. 都要用。

d. 都不用。

来看看,你答对了几题

1.b如果你刚给孩子洗完澡,或者刚从寒冷的室外回来,先别给孩子测体温,因为这时候测量出来的体温是不准的。过15分钟后再测吧。

2.a如果不满3个月的孩子发烧,应该马上带他去医院,让医生给他做检查。

3.d孩子发烧体温超过38℃,特别是体温突然升高时,可能是感冒或者是耳部感染。而由于出牙引起的发烧,通常不会高于38℃。

4.a发烧是体内抗体和感染源在斗争,阻止那些在高体温下不能存活的病毒和细菌的复制,所有这些活动都会使呼吸和心率加速,而不会使它们减慢下来。

5.a温热的水可以帮助散热,冰袋或凉水会使孩子的皮肤毛孔因为受凉而关闭,身体发抖,体内热量无法排出体外,不利于退烧。

6.d要特别提醒的是,没有经过儿科医生的首次检查,绝不要给不到6个月的孩子吃退烧药,尤其是儿童阿司匹林。

7.a虽然说人的体温是恒温的,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我们每个人的体温在不同的时间都会有所变化,通常上午的体温要比下午的体温低一些。所以,孩子在早上出现高烧,要比下午和晚上出现高烧更需要引起关注。

8.b大约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只占10%左右。

9.a细菌性感冒需要用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无可奈何的。

Step 3第三步:提高篇

让你最短时间升级为优秀“护工”

下面这些问题,都是家长在护理孩子的过程中忽略的、错误的、拿不定主意的、崩溃的问题,现在我们帮你走出误区,让你马上升级成为发烧感冒的优秀“护工”。

最容易犯错的时候

孩子发烧了,给他盖上大棉被捂汗,这样才能快快退烧!

出汗能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所以孩子出汗后,体温往往会有所下降,但捂汗退烧的方法还是不能用。因为大棉被捂上后,孩子会因为被子里的温度过高而大汗淋漓,使得他体内的水分丢失过多,严重的时候有可能造成脱水、虚脱。多喝水、洗温水澡的物理降温方法才是安全的。

孩子就是因为着凉才发烧的,病好之前别给他洗澡了,以免再着凉感冒。

虽然孩子是因为着凉才发烧的,但从疾病的深层原因来看,发烧并不是因为着凉,只是因为着凉后孩子的抵抗力下降,病原菌乘虚而入的结果。发烧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毕竟会使孩子感觉很不舒服,而且为避免高热惊厥,必要时要用药物或物理方法给孩子降温。给发烧的孩子洗个温水澡是很有效的退烧方法,发烧就不能洗澡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当然,发烧时孩子的体力会下降,所以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药能不吃就不吃,孩子发烧超过39℃我也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给他退烧。

这么做很冒险。6岁以内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成熟,体温超过39℃时,有可能导致大脑过度兴奋,出现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有可能引起窒息、缺氧,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必须把体温控制在39℃以下。因为药物从服下到起效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医生通常建议孩子体温超过38.5℃就给他吃退烧药,这样即使孩子体温继续升高,也能保证在他体温达到39℃时退烧药开始见效。但是,家长对退烧的期望值可别过高,恨不得吃了药孩子的体温马上降到正常值,这样并不好,因为38.5℃以下的低热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病菌感染,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恢复。

最容易大意的时候

孩子打了流感疫苗,这个冬天不用担心他感冒了!

导致感冒的病毒实在是种类繁多,甚至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到目前为止,也只能针对其中极少数可能引起严重症状和后果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制作疫苗加以预防,其他大多数的感冒病毒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所以,不是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万事大吉了,孩子仍有可能患上感冒。

孩子感冒发烧是最常见的疾病,不用管他,过几天自然就好了。

感冒发烧不可避免也很常见,不用过于紧张是对的,但也不能毫不在意。有时一些严重疾病的起始症状也与轻微的普通感冒症状相似,而且普通感冒也可能成为严重疾病的诱发因素。所以,孩子发烧后,要注意他的体温变化,看他有没有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伴发症状。特别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不好,往往是疾病比较严重的表现。孩子年龄越小,病情变化越快。3个月以内的孩子只要体温超过38℃,就要及时看医生;年龄稍大的孩子如果体温持续不退、精神状态不佳、呼吸急促时,也需要及时送医院。

经常给孩子喝点板蓝根可以预防感冒。

到目前为止,除了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某些严重的流行性感冒以外,还没有一种真正可靠的方法能让孩子远离感冒。像维生素C、板蓝根、醋以及一些民间土方貌似有效,但没有任何一项可靠的科学研究能证明它们的有效性。

最令人崩溃的时候

退烧药吃了2个小时又烧起来了!

只要吃了退烧药体温有所下降,就不用太担心。

孩子吃了药不到4个小时又烧上来了,但同一类型的退烧药,24小时内使用不能超过4次,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同时准备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最常见的就是布洛芬(如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两种药交替使用,吃了其中一种药不到4个小时孩子又烧起来时,可以给他吃另外一种药退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每种药物在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突然出现高热惊厥

刚刚还好好的,下一刻突然就出现惊厥了,能让人不慌乱吗?尤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那可不是一般的着急。在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出现高热惊厥,家长必须掌握这些知识:

让孩子保持静止状态。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全身肌肉僵直,如果抱着他往医院跑或者摇晃他,容易出现骨折。高热惊厥通常不到半分钟就会停下来,匆忙赶去医院,不如先做如下处理:

让孩子侧着躺,避免因为口水和呕吐物流进嗓子和气管造成呛咳、窒息;

找一个硬物比如勺子或筷子塞在孩子的上下牙之间,以防他咬破舌头。

最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感冒药和退烧药能一起吃吗?

感冒药和退烧药能不能一起吃,要看它们所含的成分是否重复。现在市场上很多感冒药都是多种成分的复合剂型,很可能其中已经混有退烧药,如果你发现感冒药中的成分和退烧药中的成分有相同的,就不要给孩子同时吃这两种药。也有少数儿童感冒药不含退热成分,这样的药两种一起吃就没问题。因此,在给孩子选择退烧药和感冒药时,一定要注意成分,如果光看名称而不看清成分就给孩子吃,就有可能因为重复用药而造成药物过量。

家里没有儿童感冒药,我能把成人的药减半给孩子吃吗?

感冒药大多不需要处方,在药房很方便就能买到,但并不是说感冒药就可以随意选择。孩子的胃肠道、肝、肾等器官的功能还不成熟,使用感冒药应该比成人更加谨慎。比如阿司匹林,成人用来退烧、止痛很常见,但在小年龄儿童中已经被明确禁止用于单纯退热,因为阿司匹林可能引起极为少见但却是致命的Reye综合征。另外,很多名称类同的感冒药,它们的成人型和儿童型无论在成分、剂量、剂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加合百服宁的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只能用于成人退热,不适合儿童用;同样是泰诺林,儿童是滴剂或混悬液,而成人则为缓释片,如果将成人的缓释片碾碎后喂给孩子吃,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完全不同,也是不合适的。

我怎么看不懂儿童药的服用计量?又有年龄又有体重,到底按哪一个标准吃?

儿童用药的推荐量上,通常都有年龄和体重的标准,如果孩子的年龄和体重不在一个推荐范围内,确实让人头疼。

药物的服用计量和它在血液里面的血药浓度有关,也就是说,药物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发挥功效,每天吃几次,连续吃几天,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维持血药浓度,保持药效,而血液的含量一般和体重相关,所以还是应该以孩子的体重为准。

最无奈的时候

孩子生病了,想给他多补充点肉、蛋、奶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好让他恢复得快些,可他不吃,怎么办?

宝宝生病时,全身的器官系统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消化吸收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几乎每个生病的孩子胃口都不是很好,这时只需要尽量保持孩子原来的饮食习惯就可以了,不必急于增加高营养的食物,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胃肠道负担,造成消化不良,使病情加重。需要提醒的是,孩子生病时,最重要的是保证水分的摄入。

孩子就是不愿意喝水,有人给我出主意说吃点咸菜,他感觉口渴就喝水了。

孩子生病期间保证饮水量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有效退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脱水等严重情况,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因为孩子体内的水分含量高于成人,生病后会因为腹泻、呕吐、出汗以及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等造成水分丢失过多而导致脱水,所以孩子生病时,要耐心诱导他少量多次地喝水。

但是,为了让他多喝水而给他吃咸菜的方法不可取。咸菜中含有过多的盐分,这些盐分进入肠道时,会增加肠道的渗透压,迫使体内更多的水分进入肠道,而这些盐分进入血液后同样会造成血液渗透压提高,也会迫使人体内的水分析出进入血液,这样对已经缺水的全身细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反而会加重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