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情绪的心理问题

关于情绪的心理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情绪的心理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情绪的心理问题范文第1篇

对于心脏神经症的患者,诊治医生首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次二要有责任心和爱心,关键要推行全新的医疗模式来主导我们的医疗实践,也就是说任何疾病诊断,除考虑生物学因素外,还要把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疾病也考虑进去。

关于心脏神经症的诊断,目前我们还没有统一、确定的心脏神经症诊断标准,也没有像其他疾病那样有公认的、可靠的检测手段,开个化验单或检查单查查。因此心脏神经症的诊断目前还主要是排除性的诊断,归纳性的诊断,症状性的诊断。所谓排除性的诊断,就是将严重的器质性的疾病排除掉,否则容易误诊,造成严重性的后果。如心悸心慌我们要排除甲亢,突发心悸要排除严重心律紊乱,甚至排除嗜铬细胞瘤,这样的正反例子还是很多,在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时候,要特别慎重。所谓归纳性的诊断,就是要寻找患者一些隐匿的、不良情绪的线索,这些线索患者可能不会主动告诉医生的,而是需要医生经过启发式、有技巧性的询问,揭示出患者种种不良情绪,甚至挖掘出导致不良情绪的一些社会心理事件,并让患者了解到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所谓症状性的诊断,就是说人的情绪心理反应也是相当复杂的,很难讲有些情况已经超出了神经症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有时难以给这些心理问题一个确定的的定义,因此有时我们可以模糊疾病诊断,但是可以积极处理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

其次,如患者同意,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临床上常用心理量表来为患者测试,包括白评心理量表、他评心理量表,如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汉密而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心理量表如同我们的情绪化验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情绪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但是心理量表也有局限性,如果有阳性结果,也不能就直接诊断为焦虑抑郁,还需要综合分析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医学观点是认为,考虑神经官能症就一定要排除器质性的问题,但是一旦确诊器质性心脏病,就不考虑功能性问题了。但是现在的观点是两者以共病现象存在,也就是说患者患了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可能患有心脏神经官能症。比如说常见的急性心肌梗塞后的焦虑抑郁,发生比例可达20~40%,急性心肌梗塞毫无疑问是器质性的问题,而焦虑抑郁是情绪性神经症的问题,两者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

关于情绪的心理问题范文第2篇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兴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延伸,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也从以往对消极情绪、对人类的疾病和弱点的对比分析中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健康情绪体验,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培养与美好心灵的挖掘。

1.积极情绪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而导致大学生中出现的人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探寻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为引领,以大学生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重要的功能作用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高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其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因素。

1.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积极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明确而目标任务。它以全新的视角改变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将关注心理问题消极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转向关心大学生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关注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并将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快乐的人才作为未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提出,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让积极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开展研究的亮点所在。

2.培养大学生个体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好学、乐学、勤学与积极乐观向上。运用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充满快乐的希望和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心灵状态,运用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策略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感受力,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挥积极情绪管理作用,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商,让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

3.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调节情绪健康应重在关注人的积极面,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学会积极认识情绪,积极表达情绪,积极地调整情绪。从认知、情境、平衡、社会支持等角度全面调节情绪,达到情绪健康。调节情绪、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为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加油。

4.以积极情绪心理学“培养个体积极心态”理念为指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从关注负性情绪转向关注积极情绪。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等;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仁慈、爱的能力等,为大学生拥有阳光心态,闪亮青春给力。

三、发挥积极情绪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全新研究价值取向,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以新的启示。随着当今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伤害事件不断频发,加强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需考虑性别、年级、生源以及产生情绪障碍原因等差异。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逐步由依赖走向独立,进入成人社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不适应现象,包括奋斗目标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学习适应的不良、交往的困难等。相应地采取的对策就应该不仅包括树立牢固的科学人生观、在学习中探索“适应期”规律、进行“适应期”的心理调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更应该考虑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差异、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差异,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快乐、兴趣、挑战性,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学习乐趣,建构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而不是单纯的克服消极情绪,这样才能通过积极心理学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大学生人性中的积极情绪的功能。

2.发挥积极情绪效用,增强学习动力。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在积极的情绪和动机。积极情绪具有更加持久的适应功能。比如,失败的反馈会造成对悲观的夸张,夸大危险,令人焦虑;而成功的反馈造成人对成功的整体的“乐观偏向”,使人积极克服困难,低估危险。研究发现,伴随着正性情绪的积极状态的认知,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思考、灵活和创新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接纳变得更加敏感。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中性的和负性的情绪更能促进大学生学习、提高智力,挖掘潜能,激发创造力。且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扩大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积极的情绪更能维持长久的行为动力,更加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尤其是高级的学习、创造性智力。积极情绪使人变得更加稳定,目标明确,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远,力量更加强大。这种积极性不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而是永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它能引导大学生在幸福感中学习,幸福快乐成长。

3.运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大,挫折如影随形,增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作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情绪管理心理素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门机构,如何发挥情绪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积极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克服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调动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效果。情绪管理隶属管理心理学,是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幸福程度。

4.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不合理认知。管理情绪要运用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情绪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时,更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调节情绪要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情绪智力的培养,积极的方法手段应对不良情绪,调整解决副性情绪带来不良影响,帮助大学生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四、结束语

关于情绪的心理问题范文第3篇

摘 要:高中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时期,这个时期的高中生不仅面临着严峻的高考压力,而且经受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所带来的困惑,饱受焦虑、烦躁、厌倦等不良情绪的困扰。所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教师和家长都要为高中生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努力提高高中生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快乐、充实、充满活力和爱,减少消极情绪的困扰,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积极情绪;高中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一、积极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记载关于“情绪”的定义至少有20种以上,关于积极情绪的概念更是没有统一的说法。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常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且能够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积极情绪有喜悦、感激、兴趣、宁静、希望、逗趣、自豪、激励、敬佩以及爱等表现形式。积极情绪是正向、愉悦的心境或情境,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

二、e极情绪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积极情绪有利于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因此,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积极情绪与健康呈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让高中生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可以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率。由此可见,保持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高中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挫折承受力

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好的学生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能够积极主动地调节心理,引发积极情绪,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思考的灵活性,减少来自挫折带来的心理困扰,能够提高挫折承受力,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有利于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高中生积极情绪的措施与方法

1.建构积极的心智习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心智习惯实质上就是思维定式,它是人们观察认识事物、分析判断推理、展开行动的依据。心智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的。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在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挑战,失败和挫折正是培养自我心智习惯的重要契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面引导,培养高中生积极的理性认知,转换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接纳他人,悦纳自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2.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有关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关系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温暖有爱、民主和谐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愉快,有安全感,而争吵不断的家庭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与恐惧,产生自卑心理、不合群等不良后果。因此,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家长与孩子获得积极情绪的基本保证。

3.改善班级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师生关系状况密切相关,和谐的班级氛围也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改善班级环境,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减少高中生的消极学业情绪。积极与消极的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建立和谐融洽、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自尊等多种心理需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成长,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舒缓学习上的压力,解除身心疲劳。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高中生健康发展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消除消极情绪,保持精神上的愉悦,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此,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应该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何昕,王召芳,李晶.大庆地区青少年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47-48.

[4]周妍,蔡明,等.高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J].学术探索,2013(7):149-152.

[5]徐文明,梁芹生.高中生消极学业情绪与班级环境及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2).

关于情绪的心理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61-02

研究目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人文素质选修基础课程,它围绕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节、挫折应对、恋爱、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开展教学,重点突出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为了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意识,了解掌握基本的问题解决策略,挖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分享体验,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将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学目标设计

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判断情绪的不同分类;(2)能够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3)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减轻心理压力的技能,并能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知识目标 (1)理解情绪的多样性;(2)掌握情绪ABC理论;(3)自我减压的重要性。

态度目标 (1)勤于思考、领悟促成;(2)小组合作,分享体验。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有:(1)认识情绪。(2)了解情绪理论中ABC含义:A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B指个体对该事件的想法(Belief),C指在特定情况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3)情绪理论。(4)情绪ABC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学会情绪管理,一要明白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引起不同的情绪;明白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完全由自己控制。二要清楚情绪管理是对个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三要学会用情绪调节法调节不良情绪。(5)帮助个体了解现在所处的压力环境,并能在该环境中自我减压。(6)帮助个体勇敢地、适当地向他人提出要求,并可肯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想法及意见。(7)个体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减轻心理压力的技能,并能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团体心理辅导、结构性训练。主要形式为:热身运动、书写活动、信任活动、肢体活动、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最后,教师小结:情绪ABC,A指事件,B指想法,C指情绪。我们通常认为某某事件使我产生某某情绪。其实,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则引起不同的情绪。面对所处的压力环境,自我减轻心理压力主要来自生活中对自我了解和身心放松,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

分析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于选修课程,每个教学班级均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彼此不太熟悉。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整个团体采取随机分组法,每组10人,开展项目情景体验式实践活动。通过情绪理论知识的讲解,安排不同的项目活动,通过团体辅导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小组内的学生很快熟悉起来,并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活动实践,让他们在学以致用中认识情绪的多样性、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减压,这种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能让大多数学生获得宝贵体验。

(一)团体心理辅导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传统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单纯灌输知识为主,忽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之一: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形成以体验为主的活动性课程。将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课程有利于小组合作、分享体验,促进师生交流、思维激活、领悟促成,并体现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重视师生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从传统教育的“教”提升到以“育”为本,这也是对讲授式班级辅导的实质性提升。

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之二:注重课堂互动,积极展开课堂讨论 将团体理论活动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师生、学生之间的多项沟通,学生在课程中以问题讨论、活动体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学习方式领会知识、探讨问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掌握发展自我的方法,从而将认知提高与活动、体验、反思、建构有机结合,将一系列专题的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交流互动、反思领悟、行为训练中,达到知、情、行三者的统一。完成这样的教育角色,对教师的人格、专业训练、技术方法、伦理道德等方面要求高,需要教师形成新型的师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运用团体技术,设计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的主动性。

(二)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对本次课的总体评价良好,认为:(1)团体活动让学生能敞开心扉与人交谈,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寓教于乐。(2)本次课采用团体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用平常心看待事情。(3)课堂贴近现实,采用有针对性的、新颖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领会到对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4)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引起情绪波动变化最大的是自己,自己才是情绪的掌控者,我们要学会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5)这次活动让学生印象深刻,学到了更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会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不断提高交流能力及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学生希望教师以后能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课。(6)本次课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团体心理辅导教学中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能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运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朋辈互助的作用。

体验式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教学效果良好 这种体验式教学,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产生积极情感的一种教学形式。团体辅导技术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善待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学效果良好。

注重实践和运用,及时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的体验式活动的本质,决定了它注重实践和运用,力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自己、掌握心理学规律和心理技能,因而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具有直接性和及时性。

针对个别性格内向学生,体验还有待提高,教师应多鼓励 在该课程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小组讨论时,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情绪体验还不深刻,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斌,杨乃鹏.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2):63-64.

[2]董美蓉,纪忠红,蔡小红.团体心理辅导用于高职院校研究性教学及课题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2)153-155.

[3]修稳君,张俊.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临沧师专为例[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87-90.

[4]裴雯.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2(13):164-165.

[5]韩小祥,齐平.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生交际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2011(14):61-64.

关于情绪的心理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裸婚;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莫菲,女,27周岁,小学教师。相貌秀美,体态适中。

(2)个人成长史:莫菲是家中独生女,典型80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由于成长环境不错,无论是学习还是择业,一直较为平顺,大学毕业后,她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三年前,莫菲结识了任某。恋爱一年后,他们领证结婚。自此,笃信爱情却“无房、无车、无存款”的“裸婚”生活宣告开始。

(3)身体状况: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病史。

(4)精神状况:精神状态差,面色憔悴。反映近几个月来压力倍增,情绪易激动,失眠多梦、食欲减退。

(5)社会功能:工作易出错,夫妻感情不好,婆媳关系紧张,个人兴趣已部分丧失,较少参与社会活动。

(6)心理测试:

①SAS焦虑自评量表:

常模标准: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以上重度焦虑;

心理测试:粗分54,标准分67,显示中度焦虑;

②SDS抑郁自评量表:

常模标准: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以上重度抑郁;

心理测试:粗分47,标准分58,显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

莫菲语言表达明了,思维清晰,能够坦诚地回答提问。谈话中,揭示了一个典型80后对“婚前”所憧憬的浪漫爱情与“婚后”的现实压力相对比所造成的内心冲突。

2.个人陈述

我不知道选择“裸婚”是不是错误的开始。我爱人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家境一般。相比之下,我们家就好很多,父母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得知我怀孕了,他们才勉强答应,我知道这伤了他们的心。婚后,生活琐事真让人闹心,加上孩子的出生,攒钱的速度总赶不上物价飞涨的速度。我很要强,拒绝了父母的一切支援。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时候甚至想,当初嫁个有钱人该多好。有了这种想法,我就越来越不能容忍老公的缺点。我婆婆更是无语,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的。现在提起谁谁结婚,我就反感。听到别人说谁谁嫁的好啊如何的,我更郁闷。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很少出门,也不愿意跟亲戚朋友交往,生怕听到、遇到什么再刺激到我。

三、观察和反映

莫菲谈话很直率,能够控制情绪,未发现思维逻辑障碍。情绪低落,有焦虑症状,有泛化,有自知力,求治愿望迫切。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评估

根据面谈和掌握的一般资料,结合身体情况综合判断,求助者主要是因为对婚前理想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不合理观念与婚后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造成的情绪障碍。

2.初步诊断

根据心理评估和心理测验结果,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求助者感知觉正常,心理活动协调,意志行为一致,其内心冲突为常形冲突。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以焦虑、抑郁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思维,持续时间未达半年,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经历的现实刺激较强烈,病程四个月,不良情绪反应已泛化,受损程度较大,可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制定

根据求助者的诊断与评估,与其协商指定以下咨询目标:

(1)改变其错误认知观念,学会正确看待爱情与婚姻、物质与幸福之间的关系,鼓励其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

(2)改善睡眠、增进食欲,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构建合理认知。

六、咨询方案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本次咨询的关键是改变错误认知,纠正导致求助者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

引起求助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 求助者反映剖腹产刀口有间歇性瘙痒。

(2)社会因素:独生女,成长环境平顺。求助者顾及到“家丑不能外扬”,因此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一是因配偶选择问题与父母有抗争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二是对爱情、婚姻、物质三者之间关系的错误观念、理想与现实相悖引起的矛盾情绪。三是夫妻、婆媳之前缺乏有效沟通致使关系紧张继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

2.双方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对咨询方案及收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和执行咨询方案、收费及时间方面的规则;不失约不迟到,遇特殊情况提前通知。

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相关的个人资料;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当咨询师确认不适合咨询时应向求助者说明,将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咨询师。

义务: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尊重求助者,不得歧视对待,严格保密;开展工作的有关事项要协商,采用书面协议形式;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4次。收费标准:100元/次。

心理测验: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概况为以下三个阶段:

(1)评估、诊断、确立目标阶段:掌握一般资料、商定咨询目标。

(2)心理帮助阶段:引导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

(3)结束与巩固阶段:总结咨询,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12年10月3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探寻改变的意愿,确定目标。

【方法】 会谈法、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 询问基本情况, 介绍咨询的规则;

(2)收集一般资料,通过交谈使其释放内心焦虑;

(3)做心理测试,分析结果,了解问题成因。

(4)向求助者介绍疗法,商定咨询目标。

【作业】采用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布置作业――情绪记录表。

第二次咨询,2012年10月10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寻找出现情绪障碍的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咨询师用“共情”技术赢得求助者信任和好感,加深咨询关系;

(2) 分析在每日情绪记录表中经常出现的不合理信念,引导求助者探究导致情绪障碍的根本原因。

【作业】建议求助者不断提示自己,“其实现实并没那么差,我这么认为太理想化……”其目的是逐渐改变不良情绪、消除不合理信念。

第三次咨询,2012年10月17日

【目的】构建新的合理认知模式。

【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帮助求助者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不合理信念。

(2)引导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认知模式。

第四次咨询,2012年10月24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预防复发,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

【过程】学会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负面情绪,与家人沟通,积极面对婚姻问题。

八、效果评估

求助者反映情绪比较稳定,能够用新的认知模式看待婚姻生活,通过与家人的有效沟通,幸福感逐渐增强。

复测:SDS粗分36,标准分45 ,SAS粗分37,标准分46 。

本案例是一例由爱情、婚姻、物质的不合理信念引发的心理障碍,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睡眠质量提升,家庭关系逐渐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