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治疗的技术

心理治疗的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治疗的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治疗的技术

心理治疗的技术范文第1篇

医生针对患者的小同病症和病情阶段,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使患者学会战胜疾病的力法,鼓励患者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能动性,以积极的心态治疗疾病。

翻开中国古代医家的医著,中医先哲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形神即心身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构筑起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脏腑藏神、七情内伤的理论和本土化的情志相胜的操作技术,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经典医案。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些力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情志因素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祖国医学把各种情志活动与五脏功能分属对应,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在疾病的发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心理情志因素是小可忽视的重要致病因素。它可以直接作用于所属脏腑,使本脏功能活动失常,且可影响其他脏腑而发病,当脏腑发病后,又可出现相应的病理性心理情志反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灵枢百病始生篇》:喜怒小节则伤脏,脏伤则病。《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小体。肝病者,令人善怒。这充分说明了小同的脏腑疾病可出现小同的心理反应。中医把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因素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进而伤害内脏致病的机理称之为七情内伤。如《珍本图书集成》:人之七情四起,正性顿倒以致大疾缠身。若能保持美好的心理,则百病无从,又可延午益寿。正如《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小惧是以嗜欲小能劳其日,邪小能惑其心所以能午皆度百岁而动作小衰者,以其德全小危。

日常生活中,如能保持良好的心理情志,小仅可预防疾病,在治疗疾病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量临实证明,心理疗法若使用得当,则效若俘鼓,立竿见影。可以预言,不论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或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将来,心理治疗的运用,愈来愈被更多的医学工作者所重视,将会吸引更多的医学科学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心理治疗的研究,因为这种治疗手段既经济又力便,既无痛苦,效果又什。

心理疗法也小是一个简单的治疗力法,若使用小妥,也会引起很大的副作用,或加重病情,甚或加速病人的死亡。心理疗法须详辩以施法,首先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反应,然后根据小同的精神心理因素、病情、刹会环境等,进行全而分析后,再施以小同的心理治疗力法。疾病的诊断,实际上就是治疗的开始。一般的治疗是通过汤药来实现的,而心理治疗则是语言行为直接起作用,故诊治态度尤为重要。当医生出现在病人而前时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医生对病人既要严肃又要热忱,既要有恻隐之心,但也小能无原则地迁就,如小能动神则心疗无效,《素问一疏五过论》说:医不能严,小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小能移,则医事小行,此治之四过也。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小但要辩证论治而用药物治疗,更应辅以心理治疗。

1语言疏导

语言疏通主要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病人的心理进行顺势引导。当一个正常人患病以后,他将从常态的刹_会角色中分离出来而进入病人的角色,同时,也改变了原来的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其心理活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病人首先考虑的是,疾病会向哪方面转化,是否能治愈,预后如何等内容,继而出现恐惧小安、焦虑担忧、害怕孤独等心理反应,有的则表现为悲观失望、心情紧张、沉默小语、疑虑重重等。各种心理活动表现的程度随着疾病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小同。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小良情绪,都可干扰机体的五脏六腑的协调运作。此时若运用心理治疗以语言开导,或配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则效果卓著。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人们都有着一种健康长寿的美好心理。人之情,莫小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虫有无道之人,恶有小听者乎?(《灵枢师传篇》)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几方面的努力,当病人晓得自己疾病发生的原因、危害、后果以及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会影响治疗时,大多会通情明理,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即使是没有道德修养而蛮横无理之人,也会听从医生的。

心理治疗的技术范文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0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9-01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念,在“生理-心理-社会”提出的同时,新的护理体系逐步完善,整体护理也正被全国护理工作者所接受。对于要手术的患者,由于他所在的环境比校陌生,护士就要以整体护理的模式热情的接待他,利用语言交流的技巧,广泛的爱好,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才能尽早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因此,做好手术患者特别是传染病患者的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减少心理因素所致的并发症,以确保手术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分型

大体上可分为五型:安然自若型、自疑自卑型、恐惧焦虑型、孤独寂寞型、绝望厌世型。

2心态分析

21安然自若型此患者抱着听天由命,富贵在天的想法,既来之则安之。能密切配合医疗和护理,情绪比较稳定。

22自疑自卑型此型患者表现为猜疑多虑,低估自己的能力。是一种性格缺陷。手术前当医生向其亲人交待病情或签字时,他就常常伴有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坐立不安、忧郁寡欢、失望等,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23恐惧焦虑型此型患者总是忧心忡忡,顾虑重重。既担心自己的传染病会传染给亲人,同时又希望看到亲人的矛盾心理。特别是手术患者,精神异常紧张,神魂不安,怕疼痛,怕留后遗症,唯恐自己成为不幸者。

24孤独寂寞型此型患者常常作茧自缚,孤单寂寞,一旦被诊断为传染病时,立即产生害怕的心理行为,情绪消沉,常常隐满病情,生怕亲朋疏远他,同志们歧视他,老师同学们冷淡他,恋人离开他。因此,思想压力极大,心里非常痛苦。

25绝望厌世型此型患者麻木不仁,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极度愤怒,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患者往往是久病缠身,身患绝症,子女不孝的患者,对生活和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对手术的成败不以为然。

3心理护理

31安然自若型此型患者多见思想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者。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沟通,只要对其进行一些卫生宣教,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后的护理要求即可。

32自疑自卑型此型患者多系脏器伤、脏器穿孔患者及农村患者。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心里压力也大,对手术缺乏信心。所以护士要经常与其沟通,耐心讲述有关传染病手术的相关知识,解除疑虑,使病人消除了自卑心理状态,使手术顺利完成。

33恐惧焦虑型此型患者多为初患者和一部分思维方式有问题的患者。这类患者总是想尝试一下保守治疗,害怕做手术,甚至隐满病情,丧失手术最佳时机。此时要采用宣泄与疏导与解释相结合,鼓励病人尽情发泄、诉说,护士要耐心倾听,向其讲解有关手术前后的利弊,消除恐惧感。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4孤独寂寞型此型患者多见久病缠身、年迈多病,处境艰难、子女不孝的患者。这时就要采用同情理解的态度给予耐心疏导,多几份关心,少一些冷漠。多行语言交流,满足其心理需要,使其安全的度过难关。

35绝望厌世型此型患者多见严重外伤,身患绝症者。患者处于矛盾之中,瞻前顾后,总想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样就要理解患者,让他们尽可能的发泄,鼓励他们要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体会

41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人一旦患病,心理活动也就随之而来,他们常常主观感觉异常、被动依赖、疑虑重重、敏感的自尊心、期待的心理、习惯性心理、甚至有焦虑、恐惧,孤独感。而传染病手术的患者除具有上述共同特征外,还有挫败感和自卑感。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是传染病手术成败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耐心讲解传染病的特点及发病过程及手术后的效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收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42重视患者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定义告诉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要想战胜疾病,首先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去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消除恐惧感和自卑感。让患者以良好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因此,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有一个完善的身心去接受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的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66-02

【Abstract】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people’s lifestyle chang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become a threat to human life and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s “number one killer”;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most at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o take away most of life A. In recent years, intervention into area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 with less trauma and rapid diagnosis, a significant effect and so 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我科自2005年3月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绿色通道”,到2008年6月已对138名患者采取了急诊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针对急诊的特点,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38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45.3岁;发病时间均在发病1-6小时间内;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4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5例,下壁、后壁心肌梗死38例,有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9例。

1.2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对患者不良心理翻领、心电图和冠脉内压力的观察,与医生操作及抢救患者的配合,术后病情的观察、护理及并发症的紧急处理。

1.3结果:术前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术后有13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中、术后发生室颤者4例,急性低血压2例,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6例,皮肤出现瘀斑2例,48小时内急性冠脉内闭塞3例。上述并发症均经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但有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在得知自己患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变化,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里特点等差异,有针对性的向患者宣教介入治疗的迫切性、必要性,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过程和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的心理,积极、从容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2.1.2术前准备:术前口服波立维300mg,拜阿司匹林300mg。建立静脉液路于左上肢。完善各种化验室检查,常规备皮(双侧腹股沟及会),碘过敏试验。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同时将心脏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抢救器械均处于备用状态,以备随时应急急救。

2.2术中护理:严密并持续观察心电监护、血压、冠脉内动脉压的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尤其是当导管、球囊插入冠状动脉时,当进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时,由于机械性刺激导致的冠状动脉痉挛和病变部位短暂性血流中断而造成的S-T段和压力的变化[1]。更应注意的是当球囊扩张、置入支架后,易出现严重心动过缓、交界性异搏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维性颤动等再灌注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猝死[2]。因此,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处于应急抢救状态。

要用心观察,用心去感觉患者的不良状态。手术中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精神往往很紧张,护士要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并了解患者当时的病情,如出现胸闷、胸痛时会出现紧张而恐惧的表情。发现问题后应及时通知术者,配合医生予以相应处理并安慰患者。

要顺应医生的操作程序,默契得配合医生的工作,要及时、敏捷地递送各种器械,要迅速、准确地执行医生的医嘱。对于患者病情的恶化,要及早发现,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本组通过心电监护术前发现心动过缓2例,于介入治疗前先给予安置临时起搏器,术中及时发现2例心律失常,诊断为室颤,协助医生给予电击除颤;发现2例急性低血压,立即给予静脉注射多巴胺5-10mg,多巴胺100mg入液静点,血压逐渐恢复正常。这些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

2.3术后护理:

2.3.1心电监护:患者手术后安置在CCU病房,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有无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维性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有无S-T段改变,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心肌再梗死的表现[3]。它是预防和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本组患者有1例患者回病房后20分钟小便时观察心电监护突然出现室颤,患者随即意识丧失,立即配合医生给予点击除颤,给予胺碘酮稀释后静脉注射,并给予胺碘酮稀释后微量泵缓慢静点,患者症状缓解,恢复正常。有1例患者在术后50小时出现胸闷、胸痛、冷汗,观察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早,随即出现短阵室速,很快出现室颤,虽经过积极抢救,但患者仍死亡。

2.3.2严密血压监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易引起血压的变化,出现高血压或低血压的变化。

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①低血容量:是术前进食量小、术中发生呕吐、入量不足、术中造影剂渗透性利尿和失血的结果。②心排血量下降:与心肌缺血、瓣膜返流、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及心包填塞和心律失常有关;③血管过分扩张:见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术后应用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过量导致。

发生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是原有高血压未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同时由于手术造成的焦虑、紧张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冠状动脉血流改变,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如果不及时处理高血压,可诱发心绞痛,加重病情[4]。

血压的监护:由于血压过高或过低均会加重病情,因此术后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要求30分钟测1次血压,连续测6次,平稳后,平稳后改为1小时1次,之后改为2小时1次,共测24小时[5]。本组有2例出现血压下降,均由于拔除鞘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经及时补液等处理后症状缓解。有14例出现高血压,均由于紧张、睡眠差引起,经调整血管扩张剂的速度,给予镇静药物等措施血压均平稳降至正常。

2.3.3抗凝期间的护理:为防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术后拔除鞘管后常规根据患者体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或者给予肝素钠微量泵静点,口服波立维和拜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但用药期间易引起出血并发症,因此应加强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根据凝血酶原激活时间的监测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用量。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瘀斑、牙龈出血等现象;观察有无尿、大便颜色的改变,及早发现出血并发症[6]。

2.3.4手术肢体的护理:①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观察穿刺处敷料是否完整,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极为重要。个别病例因压迫止血不彻底,或因静脉应用肝素或患者制动不够发生出血或血肿。故1小时内每15分钟观察1次,无异常后每1-4小时观察1次。如发生出血,易撤掉弹力绷带和纱布卷,重新加压包扎止血。压迫动脉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应采用指压法,对于肥胖、老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适当调整压迫时间,确认无出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其上用盐袋(重量约为1000g)压迫止血,一般压迫时间为6-8小时,对于儿童及情况特殊的患者压迫时间应做适当调整。术侧肢体保持伸直,24小时内勿弯曲。

②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术侧足背动脉搏动较非手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弱或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弱,应考虑为股动脉血栓形成,同时注意观察肢体皮肤温度及颜色是否正常,询问患者肢体有无疼痛、麻木及刺痛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③观察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支架术后患者术侧肢体24小时不能弯曲,对于某些患者,可因平卧位时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加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影响静脉回流,可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术侧肢体,患者可有一侧下肢肿胀,皮肤略显紫色。因此,在患者制动期24小时内,应注意对肢体的按摩。但对有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炎的患者一定不要用力按压下肢。

2.3.5观察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由于造影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造影剂对肾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支架术后,尤其对老人、原有肾功能损害及心衰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介入术后的尿量[7]。

2.4出院指导:急诊PCI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劳逸结合,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预防感染,保持乐观的情绪,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合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多餐,宜食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酒,不喝浓茶。

复查:出院后如无不适,半个月来院复查一次,主要是心电图和凝血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活动平板试验。以后1个月、3个月,半年复查,每年作平板实验。如有心绞痛发作,或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最好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疾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我科对138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我们认为术前护理是基础,术中护理是关键,术后护理是保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做好这三个环节的护理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知刚.冠心病医疗面面观[J].中老年保健,2004,18(4):26-27

[2]杨有利.冠脉球囊扩张并冠脉内支架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82-83

[3]刘桂芝,朱永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167

心理治疗的技术范文第4篇

1疗养院应把研究疾病治疗方法放在首位

医学影像学及各种实验室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临床对大多数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升,诊断变得相对容易,结合在疗养院工作实践,如我们现在不必再为究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而猜测,通过CT或MRI在治疗医院就可以明确诊断。来到疗养院的疗养员疾病的诊断已不再是主要问题,故重点应放在对治疗方法的改进上,如何治疗以及如何提高疗效、降低疗养员痛苦、尽可能恢复疗养员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治疗的关键。

作为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方法、物理学(物理)疗法已应用很久,两种疗法多为单独应用,对其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也是分别进行的,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疗养院这种状况仍无多大改观。然而随着“生物-社会-心理”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逐渐形成及推广,治疗方法学也必然会相应转变,以求与其相适应,对治疗方法的综合性及系统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已是必然趋势。这种综合性、系统性的治疗方法研究需要多学科工作者的相互协作及共同参与,以团队攻关方式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在短时间内做大事情,出大成果。

2物理治疗尚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从治疗学角度看,如各种介入疗法,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高频电凝及切割技术、超声碎石、激光焊接、直线电子加速器、γ刀等等,利用多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疗法极大地丰富了临床治疗学,而且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及地位。不仅如此,理疗学科的发展也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一是物理疗法在治疗常见病及中老年慢性病方面的优势,正被人们所承认和接受;二是化学环境的侵害,药物的滥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为人们正视和反思。在这种背景下,对提高物理疗法的治疗范围及治疗水平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尤其是对某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物理疗法与化学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进行系统的、大样本的随机观察。不论进行何种研究都需要相关临床科室共同研讨,相互结合,密切协作。在疗效的评定方面也要客观化,多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数据作为评价标准。消除临床医生对理疗的偏见,取得他们真正的认同并融入其中,已成为理疗界需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强同临床各科医师之间的合作,争取将物理疗法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纳入到临床各学科教学中。只有这样理疗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并拥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3限制物理治疗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1缺乏有深度的协作项目关于物理疗法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仍处于本学科范围内,与临床相关学科合作的项目很少,基本上还是在颈、肩、腰、腿痛或软组织损伤方面原地踏步,其科研水平较低。

3.2缺少客观疗效评价标准由于多年来理疗工作者一直将着眼点放在软组织损伤这类疾病上,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把患者的主诉及体征变化作为疗效判定标准。长久如此,临床同行就难免对我们产生偏见,对理疗效果产生怀疑。认真想来,并不是理疗界同仁不想用硬指标,而是我们着眼的那些疾病不易获得客观临床实验室数据。

3.3临床学科对理疗的偏见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尽管理疗学疗法历史悠久,先于化学疗法,但在内、外、妇、儿等教材上许多属于理疗适应证的疾病,其治疗方案中却未出现物理疗法,当然在临床科的运用上也就很少有人会想到物理治疗。故现在无论大病、小病,也不管是全身性疾病还是局部性疾病,只要不能手术的一味地开药治疗。这不仅是理疗学界的遗憾,也是整个医学界的悲哀,因为没有物理疗法参与的治疗学不仅是不完整的,而且还存在着重大缺陷。

3.4行业的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甚至损毁了理疗学的声誉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仪器生产厂家为了扩大销售将同类型低中频治疗仪冠以治疗不同疾病名称(如胃病、肾病、骨质增生治疗仪等)推销给社会、家庭及医院的相关科室,而部分使用者常不论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更不知道各种疗法的有机配合,只是机械性地生搬硬套,使得疗效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这部分人产生“理疗”效果不过如此的误解。另外在医院成本核算的经营政策的引导下,临床科室为追求自身利益跨专业搞理疗,这已成为当今某些医院的“特色”。一般没有专业医师的相应指导,大多数只是安排护士按“说明书”操作而已。在适应证、剂量上把握的不好,因为部分操作者认为理疗副作用较小,想当然的认为大剂量或长时间治疗一定比小剂量、短时间治疗效果佳。这样不仅伤害了患者,也影响了理疗学界的声誉。

4呼吁治疗“大协作”时代的到来

心理治疗的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沈阳机床政策建议

技术创新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辽宁完成打造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装备制造业二次腾飞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结合沈阳机床集团成功实施技术创新的经验,探寻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对于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所需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通常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查阅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发现2012年辽宁省R&D经费支出为390.9亿元,位列全国第9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为1.57%,较全国1.98%的平均水平低百分之二十左右,与东部沿海其他省份相比差距明显。以天津市为例,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2013年天津市全社会共投入科研经费428.09亿元,R&D投入强度达到2.98%,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科研经费投入强度(2.08%)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辽宁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8年的1.62%下降到2012年的1.07%,技术创新所需经费投入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2.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偏弱

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引进与消化吸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种相辅相成的重要手段,不引进无法消化吸收,但只引进而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消化吸收,企业的自主创新也无法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与全国其他省份的企业相似,普遍存在盲目引进而忽视消化吸收的倾向。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信息,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经费支出393.91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156.84亿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至少应达到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3倍以上,这也是造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二次开发工作重视不够,消化吸收与国内自主开发衔接不够,消化吸收工作缺乏应有的技术和资源支持;(2)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而无力开展消化吸收工作,同时许多企业对引进的技术实行封锁政策,难以形成技术创新的技术外溢效应。

3.自主创新与新产品转化能力不足

首先,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从专利申请数量上来看,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申请专利48.99万个,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9958个,只占全国总数的2%,新产品项目数为8641个,占全国水平的2.5%;2012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3194亿元和225.7亿元,分别占全国水平的2.89%和1%,这反映出辽宁省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产品附加值和海外销售情况不太理想;其次,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从新技术到新产品的转化效率偏低。根据笔者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5-2012年的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在创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创新源转化为新产品的效率相对偏低。

4.技术创新生态模式尚未形成

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具备,但各类要素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各种配套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企业创新存在多种障碍,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和受益者,然而技术创新活动的长期性、高成本、高风险使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而对于那些想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而言,政府科研基金杯水车薪,企业融资难度依然较大。二是专利技术的保护机制不健全。专利技术的侵权成本仍然较低,而维权成本相对较高,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仍有待加强。三是科研资金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较低。科研院校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可观的项目研究经费,但却与企业合作交流较少,降低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效率。

二、沈阳机床集团技术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沈阳机床”)是中国机床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典型代表。沈阳机床于1995年12月通过对沈阳原三大机床厂而组建。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的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2004年机床产销量突破5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销量突破6千台,机床产销量多年来始终居国内同行业首位。2007年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数控机床产量突破2万台,机床产品的销售收入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八位。这家现在看似辉煌的企业也经历过技术陈旧和产品落后的困扰,而其成功实现产品升级和技术领先的过程和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机床消费国,但我国机床制造企业却一直无法掌握先进机床的核心技术,国外厂商基本不会将核心技术转让。沈阳机床在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之后,公司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契机,充分利用辽宁省内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基础雄厚的优势,由公司牵头联合8家企业、6家院所形成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了包括上海本部在内的多支研发团队,并把国家机床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设在沈阳机床。2007-2011年,沈阳机床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20亿元,经历了5年的潜心钻研,终于掌握了数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随着沈阳机床突破智能数控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企业通过转变传统制造业国企的经营理念,正在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转变为综合服务型企业,从传统的设备制造商转变为现代工业服务商。沈阳机床通过研发“中国芯”、制造智能化数控机床、转型工业服务商“三大战役”,实现了产品结构革命性变化、生产体系根本性调整、经营模式战略性转变,企业经济规模连续7年高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沈阳机床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利润4.2亿元,利税10亿元。目前,沈阳机床在德国建设的世界级设计中心,针对市场需求升级的新形势,设计具有适用、简洁、易操作、易维护世界级新理念的机床产品,同时恢复了德国的ASCA知名品牌,将在三年内使集团现有产品完成升级换代,实现一步跨越世界级,最终形成德国设计、沈阳制造、全球销售的新模式。

沈阳机床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产品核心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2)充分利用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机制,重视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3)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技术购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拓展国际市场。(4)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实现自主创新。(5)重视产品质量、性能、营销渠道等方面的管理,使研发投入与产品开发服务较好的结合起来,形成从技术研发到新产品开发、再到实现企业绩效提升的一整套完整的创新价值链。

三、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针对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沈阳机床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中总结的经验与启示,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

企业应首先牢牢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将自主创新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其次应充分认识到加大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最后要加强与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大消化吸收引进专利技术的经费支出,通过技术购买、项目合作等形式,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为我所用,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2.加快装备制造业的整合,实现技术创新的规模效益

通过做大做强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在产业化集聚效应下,集中力量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规模和强度,形成以企业内部研发机构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的创新体系;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攻关项目,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可以积极利用国家科技扶持政策,由国家带头整合相关部门和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争取实现重大产品关键技术的突破。

3.完善金融支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装备制造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大,风险高,技术创新活动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要为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和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产业和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信贷力度,适当放宽相关的信贷限制;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专门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设计新型的金融产品,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可以从政府提供的其他方式获得补给。

参考文献:

[1]王绍媛,李国鹏,曲德龙.装备制造业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技术创新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3):31 -38.

[2]牛泽东,张倩肖.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1):51-67.

[3]商小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3(9):71-79.

[4]金仲,宋青瑾,郭琼,李锦鑫.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2013(4):323-326.

[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