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行为问题。分心是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该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现象。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摆弄文具等,经常的学习分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传统理念中,家长、老师都认为这一问题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些不良学习行为会渐渐地消失。也有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分心是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没有目的性或因长期的学习失败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效能感降低等原因造成的。
金洪源教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分心是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刚(化名),男,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聪明、好动,各门学科成绩均在70分左右。
小刚的父母是商人,整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于是请一位50多岁的姥姥(自家亲戚)长期照顾孩子,孩子对姥姥很认可。姥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来辅导小刚,并对小刚有很高的期望。小刚刚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刚的成绩逐渐下滑。姥姥非常焦虑、自责,一度想要放弃对孩子的监管,经小刚父母的再三挽留,才勉强留下。来访时姥姥认为小刚之所以成绩下降是他的父母过于溺爱造成的,并为自己不能与小刚的父母有效沟通从而影响了她对小刚的教育而感到懊恼。(以下家长指的是姥姥)
二、问题行为表现及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
1.问题行为表现
在校表现:听课和自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时常有小动作或钻到课桌下玩,老师讲课时随便插话,影响课堂纪律,经常被老师批评:下课经常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较差。
在家表现:一提到作业就烦躁,发脾气,写作业时频繁上厕所或吃东西,甚至经常摆弄手指或脚趾长达两三个小时。已经小学四年级,还得家长看着学习,而且经常为了不写作业与家长吵闹或干脆拒绝写作业。
本人自诉:也想学习,但是一学习就烦,也知道家长是为了我好,但就是不愿意学习。
2.心理机制分析
小刚的学习分心就是由于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学生的不良互动方式导致的。小刚刚入学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家长感到满意,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也增多了,家长对小刚有着很高的期望,当看到孩子作业出现错误时,就开始指责、惩罚,遭到批评、惩罚的小刚便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随后的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家长更加烦躁、自责,于是加强对小刚的管教和惩罚力度,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导致小刚和家长都在学习情境中建立起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两人的消极情绪互相影响,形成了恶性增强循环系统。(如图1)
小刚先是受家长辅导时偶尔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在学习中大脑处于某种程度的暂时低能的状态;而暂时的大脑低能状态下产生的消极情绪会与当时的学习情景之间建立起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在此后的学习过程中,一进入学习情境(s)就自动产生消极情绪(E),出现学习分心(R),如摆弄手指、吃东西、频繁上厕所等。(如图2)
在小刚条件性情绪产生的同时,家长也出现了监督小刚学习情境下的条件性情绪。随着小刚学习成绩的下降,家长辅导过程中满意度逐渐降低,随之产生的焦虑、烦躁、自责等消极情绪与当时辅导小刚学习的情景建立起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每当辅导小刚学习时(S)就自动产生消极情绪(E),便会严厉地批评指责小刚(R),同时家长又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小刚,产生自责情绪(E’),加重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E),形成恶性增强循环系统。(如图3)
三、干预技术的设计及实施
如上分析可见本案例存在两个主要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循环系统,即家长辅导孩子形成的条件性焦虑情绪循环系统和不良情绪的负作用影响小学生学习分心形成的循环系统。这两个循环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加强的。其中小刚的条件性消极情绪主要受家长辅导时的条件性消极情绪影响,如果家长的消极情绪消除了,小刚的恶性循环系统也将发生变化,因此改变家长的消极情绪是本案例的关键。
1.认知调整
(1)对家长的认知调整
第一次,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分心的心理机制。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孩子学习困难问题的实质及成因,分析孩子学习分心产生的心理机制。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态度对孩子情绪的影响作用,促使其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
第二次,认知调整,主要针对家长上次回去后应用新理念和新方式辅导孩子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肯定和反馈,增强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的自信心。并针对家长在遇到孩子学习出现错误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认知指导,改变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观念。
第三次,认知调整,针对家长担心愧对孩子父母的重托,期望得到孩子父母的认可、理解与配合的情况,对家长进行了认知调整,并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让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学习的现状,父母对家长的工作表示认可和支持,使家长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也开始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2)对小刚的认知调整
07年9月21~22日连续两次认知调整,与小刚一起探讨学习的意义,分析玩与学习的重要性和时间的分配,用举例子的方式帮他分析了学习分心的原因。帮助他树立近期的目标,共同进行了现场的学习方法的演练。并与其讨论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对自己的期待,使他能够理解家长的行为。
2.放松训练
(1)对家长进行心理放松训练
07年9月21日家长第二次来访,针对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遇到孩子学习出错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的问题,运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并结合情感组织者技术,帮助家长消除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先让家长想象自己辅导孩子学习成功时的情景,在获得平静、愉悦的情绪状态下引导她想象自己正心平气和,用微微愉快的心情耐心地辅导小刚学习的情景。根据交互抑制原理,使新建立起来的适应性条件性情绪代替了原有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同时教给家长自我调整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运动等。
(2)对小刚的行为干预
07年9月23日~9月26日,每天对小刚进行局部大块肌肉放松训练,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并在放松过程中使用暗示性引导语,巩固认 知调整的内容,结合情感组织者技术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与兴奋度。同时指导他掌握了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
四、辅导的效果
07年9月23日第一次行为辅导后,老师反映小刚变化了,课堂上能认真听课了,写作业效率提高了,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
07年9月26日,小刚同班同学反馈,小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下课不再同学了,写作业时特别认真,很少东张西望。他的同桌这样说:“小刚现在变化太大了,他再也不来烦我了,我真高兴,我们有时还一起讨论问题。”小刚自己说:“老师,我成功了,真高兴。”
07年9月27日,家长反映自己现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情绪很稳定,遇到孩子学习困难时,能主动地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小刚是爱学习的孩子;我要耐心地帮助他,他一定能成功”。现在她发现小刚写作业越来越快,越来越认真,她很高兴。有时她还抽出时间与小刚一起打打羽毛球。
家长还用书信的方式与小刚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并进一步得到小刚父母的肯定和支持,提高了她辅导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反映小刚在课堂上能坐得住了,写作业时能集中注意力了并且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与同学的关系也渐渐融洽了,老师还发现他开始帮助班级值日生工作。
08年1月11日家长反馈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越来越好,小刚的期末考试成绩从原来的70分左右提升到90分左右。并且能随时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了。
08年5月,班主任反映小刚在班级中能主动帮助同学,朋友越来越多。成绩在稳步提高。
五、讨论与思考
1.对小学生的认知调整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
小学教育是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具有生活经验少、认知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等年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认知调整时可以结合其年龄特点采用举例子、讲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更易于被其接受。
2.要关注家长的情绪对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影响作用
小学生学习分心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家长的辅导行为直接相关――由于他们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或成绩,常常会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并伴随消极的行为表现,比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达到家长期待的状态,就会受到家长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就会使小学生在学习情境下建立起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导致学习低效或学习分心。
因此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必要的。
3.要坚持跟踪指导
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薄弱,对小学生个案辅导要注意跟踪反馈,反馈时间由短到长,三天、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小学生的积极行为,同时还要根据其成长的需要,输入新的知识。咨询老师应指导家长、老师注意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契机。
4.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对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本案例中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因为看到了条件性情绪这个核心变量,所以使得问题的产生原因得到了很好的揭示,从而快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杠杆解,并看到了行为背后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知识要素,利用了放松训练这种高效的暗示性学习方式,使得问题得到了较快、较好的解决。
点评
问题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当前问题作错误的心理机制解释和采用错误的干预方法。本案例作者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首先分析案例中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心理机制,抓住影响学生学习分心问题恶性循环系统的杠杆解,即家长辅导学生形成的条件性焦虑情绪,然后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分析中作者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举例子、讲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表现出辅导者的智慧与创作性,将元认知技术灵活地应用到小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普遍现象,如何正确对待此问题,可以说该案例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心理辅导这项工作呢?
一、辅导员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
对大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第一步,如果能满足大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是健康的,反之,则会引发心理问题。
(一)心理独立感的需要
大学时期是学生从未成年人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因为大学生再次之前一直都在学校学习,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生活之外,对外面的社会了解很少,不懂得在社会中如何生活。走进大学这个新环境,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但是他们又不知道如何独立,所以心理上会感到恐惧,所以在此阶段他们特别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作为辅导员,应该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引导他们逐渐由未成年的依赖心理状态到成年人的独立心理状态过渡,让他们顺利的渡过此过渡阶段。
(二)人生目标定位的需要
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他们此前基本没有社会生活经验,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往往对未来充满着理想和幻想,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个方面着手。总而言之,大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在学习上,在就业上没有针对性,往往是人云亦云,到头来总是事倍功半。所以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人生目标,制定比较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
(三)学习的需要
大学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大学的学习不像中小学阶段,是由老师的督导下被动的学习。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一时间之间摆脱不了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由于很多同学习惯依赖性学习,对大学的自主学习产生厌恶感;大学的学习虽然以专业知识为主,但知识面非常广,各种知识面之间相互交错,很多知识超越了教材的范围,所以学生需要涉猎一定数量的课外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方法比中小学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自主,广泛,所以就要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根本的转变。因此,辅导员要同他们一起讨论大学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四)交友的需要
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都是接受父母,师长的关爱呵护,很少关心别人,所以来到大学之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群体,处理人际关系显得非常的吃力。他们迫切希望结交到真心的朋友,但又缺乏交往技巧和方法,因此,在交友方面会出现各种障碍及心理问题。辅导员在此时应当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对话人,教会他们把我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良好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上叫做首因效应。具体到辅导员工作中应注意几点:一是做好新生的接待工作;大学生踏人大学校门,渴望能与师长倾心畅叙,得到心理关怀,因此,在新生进校的那一刻起,辅导员就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当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辅导员应该尽自己所能,全力帮助。三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四是以身作则;心态平和,言传身教,这些都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人而异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如有的学生坚强自信、宽容、豁达;有的自卑;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等等。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进行性格、行为分类,区别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按道理讲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他们在家里是宠儿、社会的娇子。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也会有烦恼和压力。例如,现在读大学费用比较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经济压力比较大;现行大学生的就业体制,自主择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重点关注三类学生
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三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虽然网络给了他们在虚拟世界的自信,人际,尊严,成就感,但回到现实世界,空虚,自责,自卑感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改变的动机,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四)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发展性咨询,通过让一群人参加精心设计的一些团体活动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对于潜能开发,心理保健有很好的作用。也叫“素质拓展培训”,全国很多城市都建有拓展培训基地。通过让受训者参加一些团体性的比如说利用班会,体育活动、军训、进行体能、心理游戏等素质拓展的活动,让受训者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团体训练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训练,有些感受让受训者终生难忘,效果比较显著。辅导员也可以带领班级开展团体训练活动,所以非常适合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境况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帮助参加活动的人去学习、体验、适应,而这些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通过领悟、迁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增强和提高自身素质。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实践工程,辅导员的工作只是一个子系统,因此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系统中的地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辅导员工作处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第一线,对学生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通过自己或学生骨干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信息。辅导员要善于在学生中建立广泛的信息传递网络,善于通过网站、论坛、电子信箱、QQ等途径拓展倾听学生心声的渠道,建立开放式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这时辅导员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鉴别和反馈的工作内容,反映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敏感度。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向学校的有关部门反映和通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整合学校的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辅导 学习落后
学习一般指学生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古语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由此可见,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来说,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学习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经历过很多学习上的失败,自尊心受到重挫,从而导致自信心下降,自卑心随之而生,以致缺乏信心,漫无目的,随之学习态度越来越差,如:缺乏学习目标,缺乏学习自觉性,上课不专心,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作业,等等。
这些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一些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导致学习落后;有些是由于暂时的落后影响到心理,又反过来导致长时间的学习落后。无论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学习落后都和心理因素有关,并且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把脉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才能够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跟上大家的步伐。
一、建立目标,提高意识。
意志薄弱是学生学习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学习落后的学生意志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
1.主动性不够。凡是需要持续努力去做的事情,学习落后的学生大多数处于被动地位,要不就是依赖家长的督促,要不就是需要老师的督促,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去做。
2.自制力不强。学习落后的学生很多不能控制、约束或协调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忍耐度低,自制能力不强,这样的学生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也不能把控自己,支配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3.坚持性不足。学习落后的学生缺乏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坚持到底的毅力,对待事情常常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遇到困难便不能坚持,畏难退缩。
综上所述,帮助他们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建立目标,并且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必须是容易实现的,触手可及的,可以是很短的、很小的一件事,如,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简便计算。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目标,本单元检测自己可以争取达到多少分,要掌握什么知识点等。就这样一小段一小段地分段实现目标,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的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慢慢地克服意志薄弱的心理,有自我意识,并且以后能自己主动地去建立目标。中期目标不是一下子就实现的,所以可以稍微定高一些。长期目标是长远的事,是长期要奋斗的,所以可以定得高远一些。短期目标实现了,距离中期奋斗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也向长期的目标去靠近。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接触过一些意志很薄弱的学生。在去年教五年级时,我班李某某就是这样的情况,十几分的成绩,做事怕苦怕难, 从不主动完成作业,上课自制力很差,经常玩自己的东西,不思进取。但是他自己和之前的老师、家长都认为他就是这样的啦,我先了解小孩的各方面情况,知道他就是意志很薄弱的学生,但是我感觉他是有一些思维能力的,不是完全没思维能力的。我首先与他沟通,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和他一起建立了目标,短期目标是先会做一些基础的题目,由我提供。我便提供了一些他会做的题目,让他尝试着做,题量很少,再慢慢加大难度,帮助他实现短期目标,让他尝试成功的喜悦,吸引他的学习兴趣,克服他意志薄弱的心理。再引导他先向中期目标奋进,再向长远目标靠近。在五年级期末检测中,他由十几分的成绩提高到了六十几分,基本上达到了中期目标,长远目标是在六年级时完成,他现在正就读六年级,也正在向长远目标靠近。
学生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自我意识,知道自己这阶段该做什么,下阶段又要做什么,对自己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且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心理弱项,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
二、消除阴影,提高兴趣。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些学生碰到了学习上的困难,或被成绩打败,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对考试产生恐惧。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必须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重拾自信,才能让他们建立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才是长远而有效的帮助。
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排斥、恐惧,主要原因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吸引不到学生;作业量多,忙于应付各科作业,慢慢失去兴趣,甚至恐惧;认知错误,对学习的好坏不在乎;学习态度没端正,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
针对以上原因,我采取的方法: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展示教师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先喜欢这个学科;3.帮助学生疏通学习难点,扫清学习障碍,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用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让他对待学习有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书以来,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叫曾某某,是一个听话、文静、懂事的女孩子。但是由于之前数学一直没学好,她慢慢变得上课听不懂教师讲的知识点,感觉数学枯燥、无味,最后造成她认识错误,以为数学很难,认为学习数学是件痛苦的事,对学习数学产生心理阴影。
我了解清楚她的情况以后,首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让她感觉到数学课堂与她以往接触的不同,让她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快乐,让她对我的数学课堂有个新的印象、对数学有个新的认识。
我还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她的注意力,用自己的魅力影响她。慢慢地她开始受到我的影响,对数学没那么抵触,消除了心理阴影。
我再私下与她沟通,针对她不懂的地方适时帮助她,逐步帮助她扫清知识障碍。在沟通中也时常用她自己的点滴进步鼓励她、表扬她,让她对数学有个全新的认识,帮助她重拾自信,培养她对数学的兴趣。慢慢地她的数学进步了,数学成绩也由一开始的六十几分上升到七十多分,甚至后来取得了优秀成绩。最后,她变得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做数学题,我再用她的进步激励她,提高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现在她虽然不在我班上,但是她对数学依然很感兴趣。碰到我时还是很亲切地向我问好,时常跟我说,是我改变了她,让她觉得数学是不难的,是我让她重新建立了自信,提高了她对数学的兴趣。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学习落后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存在很多细节问题。如对待问题或事情,有的不够细心,有的缺乏毅力,有的自觉性差。往往丢三落四、不爱动脑筋,要不就等着老师给答案,要不就向同学抄,要不就向家长求救,要不就网抄,等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
就拿数学来说,做一道题,有的学生抄错数字;有的学生不理解题目,按照经验觉得理所当然是这样;有的看到题目文字多,连题都不读,空着不做或胡乱写一些上去。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原因都是学生不够细心、缺乏毅力、自觉性差。对于某些学生的这种小细节,如果我们缺少关注,没有培养好学生的习惯,任由学生想法得逞,那么最终只是害了他们。
诸如此类的情况,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而是要学生耐心读清楚题目,理解题目,再根据相关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感觉到困难,想退缩,首先,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小孩动脑筋,用热情的言语鼓励他们“再想想”、“再思考一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等,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其次,学生独立解决不了,可以帮助其梳理信息,适当给予提醒,但是不能完全代替。再次,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细节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算是在辅导学生学习,我们也不能取而代之,辅导的重要之处是教会学生用脑,帮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我们要在平时的小细节中培养他们动脑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时刻关注,排除不良情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决非朝夕之功,它是一件需要时刻关注,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工作。
该量表由Zung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治疗中的变化。共20题,其中有反向记分10题。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由Zung编制,用于评定人们焦虑主观症状的测量工具,是目前使用率较高的焦虑评价量表。共20题,其中有反向记分5题。自尊量表(SES)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共10题,其中有反向计分5题。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该问卷由梁宇颂[6]编制,将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2个维度,共由22道题组成。统计处理采用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单样本t检验。
2结果
2.1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被试抑郁、焦虑、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测量结果和比较
干预后抑郁、焦虑的量表分数均降低,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的评分结果均有所提高。其中抑郁、自尊、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团体咨询效果评测结果比较
每两次活动后都进行一次团体咨询效果评测,满分为10分。随着团体活动的开展,团体成员对咨询的效果评价逐渐提高,见表2。
3讨论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危机事件 处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85
Abstract Crisis ev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enerally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Prevention campus crises occur should sol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grow up healthily and aspects, college counselors as the direct management of the students, guid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o maintain the safety of the campus and so 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as the core, and elucidat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explore the improve college counselors to deal with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 processing ability,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tten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of experts or counselor.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processing capacity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大学校园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然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要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才能正常学习与工作,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应及时对学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进行化解,疏导学生心理障碍,但有些学生会出现极端心理现象,比如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发生正是由于学生出现极端心理引致的。为此,辅导员要提升自身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尽量控制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1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概念及其特征
1.1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概念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从属于大学生危机事件的范畴,大学生危机事件是指大学校园内骤然发生的危及学生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的个体或群体,它的发生影响了大学校园环境的安全,同时也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法规。比如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学校失窃事件以及学生自残、自杀事件。①而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指由于大学生心理扭曲、极端变态等导致的危及他人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个体与群体,大学生心理危机源于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与人际交往中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如若不加控制则会演变成极端心理,进而促使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产生。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特征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具有大学生危机事件的一般特点。大学生危机事件具有以下特征:
(1)大学生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与难控性。一般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比较缓慢,而且一般事件发生后对社会的影响小,属于可控制事件,而危机事件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其发展过程不可控制,发展结果不可预测,对社会的危害或是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并且事发前没有任何征兆,不容易对其进行管理,因此,危机事件发生后要想正确采取应急措施是比较困难的,只有跟随事件发生的过程,采取被动补救措施。②比如大学生自杀事件,它的发生是突然的且发展结果不可预测,只有在事件发生后且被人告知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救人措施。
(2)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易发性与扩散性。大学生正处于意气风发、思想活跃的年龄阶段,且大学校园环境轻松,言论自由,大学生的这些特性对营造活跃的大学校园氛围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大学生易冲动的个性,容易引发与同学之间的口角争斗,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致学生斗殴事件,促使危机事件的产生。大学校园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就会引起学生议论,群集观看,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好奇而参与其中,致使危机事件的发展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事件失控,严重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环境的安全。同时大学生利用新媒体等传播工具,将危机事件传播出去,很容易造成社会恐慌,由此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的功能定位及现状
2.1 当前高校辅导员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普遍低下,具体表现在教育引导能力、信息收集调查能力、处理危机事件反应能力、稳定局面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果断决策执行能力、善后安抚能力、舆论导向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③
辅导员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工作,没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危机事件的危害,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全然不知,更重要的是,辅导员完成学校的工作后,直接走人,缺乏与学生建立亲密联系的行为,更没有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宣传,让学生处于自我放纵的状态,危机事件发生时,由于辅导员平时对学生的疏忽,学生在应对危机事件的第一时间内也不会求助于辅导员,通过学生之间的自行解决,促使危机事件愈演愈烈,反倒不利于事态的控制。其次,辅导员参与到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由于平时缺乏应急处理能力锻炼,会出现思维混乱、怯场的情况,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控不当,同时辅导员也没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领导核心地位,对于辅导员的现场控制措施学生采取不执行的态度,缺乏与学生临场信息沟通,致使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控制。
2.2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的功能定位
(1)高校辅导员具有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功能。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对学生的教育指导起重要作用,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向学生传导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压力,同时要给学生进行法律宣传活动,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做到遵法、守法。同时辅导员也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主动联系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预防学生出现心理扭曲以及极端心理的状况,从危机源头控制好危机事件的发生。④
(2)高校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可以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大学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危机事件,辅导员要能将局势控制好,阻止事态愈演愈烈。危机事件发生时,学生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辅导员在现场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学生的情绪,对学生起到镇定作用,只有让学生冷静下来,才能进一步开展危机事件处理工作。辅导员镇定功能体现在稳定学生的情绪之后,要从多方面获取学生的信息情况,情况严重的,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请求支援,做到冷静处理,临危不乱。⑤
(3)高校辅导员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起到善后作用。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一般是在危机事件处理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辅导员对危机处理工作进行善后。危机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影响重大,辅导员在善后工作中要持续关注与跟踪学生的身心状况,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消除学生心中的恐惧与疑虑,稳定学生的情绪,同时也要促使教学工作恢复正常秩序,将危机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3提高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3.1 增强辅导员教育引导能力
增强辅导员教育引导能力有助于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产生。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唯有对其进行预防。首先,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深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提升自身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从而遵法、守法,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其次,辅导员要经常召开班会,告知学生危机事件的恶劣影响,向学生宣传预防危机事件发生的举措,加深学生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同时也要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效防范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最后,辅导员要定期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程,或是请一些心理专家来解答学生的心理疑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3.2 增强高校辅导员快速反应能力和稳定局面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是突然的,为此,高校辅导员一定要具备危机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到达现场后又能稳定事态的形势,将危机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何才能具备快速反应和稳定局面的能力,首先,辅导员在得到危机事件发生的消息后,快速赶到现场控制局势同时通知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其次,与现场关键学生进行沟通或是从其他旁观的学生了解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发挥自身领导核心的作用,让学生服从辅导员的命令,稳定学生的情绪,阻止危机事件进一步发展。
3.3 增强辅导员善后安抚能力
危机事件的产生对涉事人员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受到多重伤害,为此辅导员有必要对有心理阴影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是与学生谈心,让学生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同时,辅导员也要对涉事学生的父母进行安抚,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希望都寄托在学生的身上,一旦学生是心理危机事件的参与者或发动者,不仅对自身产生恶劣的影响,还会严重影响到父母的情绪,为此,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善后工作中积极与学生父母沟通,减轻父母的不良情绪。另外,危机事件的发生务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辅导员要与学校的老师多沟通,向学校领导正确反映情况,同时与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处理好危机事件善后工作。
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虽说不可避免,但却是可以预防的。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学生多沟通,排遣学生心中的郁闷,定期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辅导员要不断增强自身应对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多学习预防危机事件产生的知识,树立责任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注释
① 贾超.高校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与机制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3.
② 李莹.高校辅导员危机事件应对能力提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③ 伍建萍.高校院系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探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