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关怀建设

人文关怀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关怀建设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1篇

一、人文关怀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

医院是从事特殊工作的特殊行业,工作和服务的对象是相对弱势的病人群体,这就要求医院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强化医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清醒认识“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真谛。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到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要千方百计让病人看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而且要在病人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就能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和抚慰,以此弥补先进的诊疗手段和医疗条件所不能穷及的缺憾。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

(一)强化人文关怀是树立医院形象的需要。医院是文明服务的窗口,透过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文明程度,体现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病人对医院的选择与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有关,医院整洁有效率以及服务者亲切的眼神、温和的笑容及充满信心的谈话,不仅会使病人增强对不适应和恐惧的耐受力,而且还会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顺从性,增强对疾病的忍耐性,从而对医院产生良好印象。所以医院服务要进行“人性化服务设计”,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方便舒适,快捷安全。我们的一切工作计划措施都应做到“一切为了病人”,将服务延伸到院前预防、健康指导、健康体检、日常保健和出院后的随访、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医护人员为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既要向病人传递人文关怀,还要向病人灌输博爱精神,真正做到医务人员既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实践者,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将对提高医院形象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二)强化人文关怀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极少数医务人员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出现了服务态度上的冷、硬、顶、推和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现象,引发了不应有的医患矛盾,严重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从近几年发生的医疗事故来看,医疗水平不高导致的医疗纠纷和事故不是主要原因,更多的则是因服务态度不好和责任心不强及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因此,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既代表了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对患者推行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应通过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知识和技能,提高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把患者当作亲人,多一些耐心,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中,体现在医疗服务的流程中,不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医患关系自然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三)强化人文关怀也是人性化管理的需要。医院管理中人文关怀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体现出对人的生存意义、价值、自由和发展的人文关怀。平等、赞美、相容、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让每个人感觉到在一起工作着是幸福的、快乐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医院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努力程度。因此,医院管理者在强化管理、注重效益的同时,应根据职工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医务人员以全方位的关怀。强调从现代人的需要出发,重视人的完整性和人的需求多层次性,将人本观念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内,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人才资源的管理,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关心职工的学习和生活,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切实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对外,则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以高效、优质、温馨、亲切的医疗服务感动患者。不断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及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各项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团结、敬业、拼搏、奋斗”的医院精神。

二、人文关怀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

医院遵循的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利益放在首位,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人文关怀在医院管理中不仅体现在医院文化建设的每一个层面,而且贯穿于医院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医院人文关怀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一)医院对病人的关怀

医院对病人的关怀,体现在医院用良好的医疗设施、优越的医疗条件和相对低廉的医疗价格为病人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这就要求医院必须从病人需求出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人性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是医院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医院服务品质和人性化服务特色的外在表现。医院总体布局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布局和便捷就医的合理流程,打造美丽温馨的“绿色医院”;院区、科室及花园草坪的设计和布置要充分体现“人性化”,院内平面图、科室标牌整齐醒目,各种医疗、生活设施和就诊流程充分考虑孕妇、儿童和残疾人的需要,能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调节患者的紧张情绪;医疗机构应利用健康教育宣传单、宣传栏、网络等形式宣传医院文化,营造出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和谐就医环境。突出医院服务特色,简化医疗流程,科学合理配置科室和人员,充分发挥医院功能。在服务措施上,要积极提供导医和一条龙服务,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增加服务人员、延长服务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病人排长队挂号、取药、打针现象。力求用最好的医疗设备,最短的检查、治疗时间取得最好的疗效,确保病人来得放心,住得舒心,走得开心。

2.拓展卫生服务范围,努力满足患者的多层次需要。认真分析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把主动全面服务贯穿于诊疗工作的全过程。医前服务要提供健康教育、义诊宣传、科普讲座;医中服务要提供细致、周到、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医后服务要采用对患者、电话、回访、直接上门家访等措施,收集患者出院后的信息,提醒复诊或给予其康复指导等。由“要我服务”的被动服务向“我要服务”的主动服务转变;由传统的窗口服务向全员、全程的人性化服务转变。要将医疗服务、妇幼保健、卫生防疫、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康复治疗“六位一体”的新模式送进社区,开设家庭病床,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使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快捷的卫生服务,真正享受到人文关怀。

3.关爱弱势群体,降低和减免收费。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同时,医院要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机制,切实解决“低保、特困”人群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规范治疗、合理收费”,医院要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免挂号费、诊疗费,真正让人文关怀惠及每一层面。

4.强化制度建设,保证服务质量。在规章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上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做到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每个制度的环节上必须做到:一要更细,二要更精,三要更实,四要更优。坚持给每一位住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卡,每月进行一次医疗质量检查,每季度对医护人员、门诊科室、相关医技辅助科室等进行综合满意度调查,并设质控组和督导组,做到强化管理,严格规范,坚决贯彻,有力监督。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吸纳、改进。

(二)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关怀

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关怀,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医务人员的根本宗旨,然后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充分实践,倡导人文关怀,使病人感受到充满人性化的温暖和关怀。

1.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医务人员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思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修养;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而且需要宽厚的伦理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力。医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变过去那种病人围着医生转的不良现象为医生围着病人转,真正把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2.提高服务质量,和谐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要通过与患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用语言和行动安慰病人,同时对患者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不断用我们的文化内涵、服务品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将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亲和的医务工作者形象展现在患者面前,让患者带着期望而来,载着满意而归。同时,在服务态度上,要热情、诚恳,做到生人和熟人一个样,贫穷人和富裕者一个样,干部和群众一个样。积极推行首问、首诊负责制,开展微笑服务、迎宾送客式服务,让病人在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享受到家的温馨、爱的关怀。

(三)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关怀

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关怀,体现在充分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和精神、物质追求,积极营造尊重医务人员的氛围。

1.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和创造,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医院管理者要带头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尊重医务的劳动,尊重医务人员成长进步,对那些贡献大的医务人员要及时适当地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通过举办院歌、院徽、医院精神征集活动开展医院文化节周以及举办歌舞晚会、歌咏比赛等活动,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在职工住房、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生老病死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加以解决。每年可拔出专款,用于扶持卫生系统特困户、病灾户。在隔离病区内为医务人员安装电话,配备电视、为医务人员购买人身保险。

三、强化人文关怀必须切合医院实际

强化人文关怀,不仅要全员发动、全员参与,营造浓烈的氛围,更要切合医院的实际,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

1.强化人文关怀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离开一定的经济基础,人文关怀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文关怀会沦为纸上谈兵。因此,加大经济投入既是医院发展的要求,也是人文关怀形势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主体需要,促进主体发展。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积淀,其实践活动更是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上是一种人的哲学,关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其核心价值是人文关怀价值。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作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内容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在整个现代教育学科体系中处于关键性地位,是人类文明从精神层面解释人类发展意义的重要精神载体,其核心价值基于人的主体进行体现,基于人文关怀构建思想政治的内容体系既是内在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1]。对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内容体系建设的的研究影响着人们对事业,对生活的信念、热爱程度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钻研、掌握程度。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人文关怀价值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注重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相对于行动变化,思想变化则是较难被发现的、内在的、更为深层次的价值。行动变化是外在价值,过往,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和评价时,往往过于强调其外在价值的变化,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强调人内心真实的改变,它是对人文关怀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外在价值的同步实现是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内容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1、引导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品位和激发创新意识

引导人的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培养引导个体的价值取向、陶冶个体的精神,激发个体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从而让个体通过良好的价值取向、积极的心态去战胜挫折和困难。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而这其中也伴随着大量消极和错误的价值观导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加强对个体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良好的价值取向及选择让个体甩掉各种沉重包袱,解放心灵,发挥聪明才智与创造力[2]。同时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力提倡创新精神。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满足精神需求,建构精神家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要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变,对精神生活的需要迅速增长,精神生活的满足将日益成为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之一。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通过对社会心态的调节,激发人自我提高的愿望,引导人们摆脱贫困,愚昧和庸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原则,关注个体的精神生活需要,引导个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竞争。

3、培养道德情操,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和过度追求财富会导致市场经济价值准则泛化为社会生活价值准则,从而导致社会伦理规范失衡、道德水准下降,最终造成人和社会的畸形发展[3]。所以必须加强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激发道德需要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对于道德的认识,促进道德对于个体享用和发展功能的充分实现,通过自身德性的提升和完善,体验精神上的幸福感,并最终在自身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完善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实践也反复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虽然不及外在价值直接、明显,却客观存在。注重内在与外在价值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注重社会价值引导重视个体价值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促进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发展,具有社会价值;同时,又能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促进个体进步的提高,具有个体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侧重点分析,虽然社会价值是主要内容,起主要和引导作用,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对个体价值的研究和挖掘。否则将背离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这一核心价值的要求。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呼唤人本回归

由于个体社会化的完整程度不同,在思想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相应负起引导人们形成具有独特人格的个性化的人文精神的重任[4]。以人文精神关怀为基点,有的放矢地对人们进行正面的、健康的教育与引导,从而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的人格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和正视个性差异,在总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不超越原则底线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尊重、宽容和引导。

2、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化是人发展的必然途径。一个人要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就必须学习社会规范,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思想和技能,融入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中。人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化成长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成长和价值实现的起点。人的社会化内容广泛,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等。政治社会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文明对人的必然要求。道德社会化则是人与人互动发展的文明准则和道德约束[5]。法律社会化则是人类文明中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互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则,是社会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强制性制约规范。人要存在于人类社会,必然要适应人类社会的即定秩序,而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促进人的社会化则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3、规范个体行为方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对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规范个体的行为方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施以各种影响,帮助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养成道德习惯,形成道德品质,具备合理的道德规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规范来指导和约束人的行为,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发展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与交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下转第312页)

(上接第310页)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关怀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自觉地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与提升自我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铁空间 空间体验 心理需求 人文体现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空间的人性设计

目前世界各地的地铁都在蓬勃地发展,技术问题已经得到完善的解决,能够保障运行的速度和舒适。地铁的速度是其它交通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不会因交通堵塞而耽误时间。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目前存在着很多与新出现的行为模式互相矛盾的空间缺陷,不能满足乘客的行为心理需求[1]。地铁空间的细节品质和应该具备的人性关怀并没有得到深刻的认识。地铁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城市居民的很多生活都是围绕着地铁来规划的。人们要考虑上班的距离、住房的位置、购物的需要和子女上学等问题。如果交通畅通,方便日常出行,就会对区域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除此之外,地铁也能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地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着城市的格局。对地铁换乘空间的体验和人文关怀也随着地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深化而变得更加重要。地铁空间的设计和营建不仅要注重以方便、快捷、便利来衡量交通的有效性,而且要关注地铁换乘站真正的空间品质。对以迅捷为主要特征的地铁空间来说,进一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空间体验才是地铁换乘空间的设计之本。以北京地铁为例:

1. 安全设计

北京地铁铁轨上采用高压电,然而早期建设的几条线路站台上没有护栏,只有一条黄色警戒线,根本不能维护乘车安全。但是候车位置对面的广告却很醒目,刺激着乘客的视觉神经,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上海和部分城市在候车区已经设置了安全屏障,可以说在安全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虑。

2. 无障碍设计

地铁换乘空间对残疾人的关怀还停留在表层,铺设盲道只是方法之一。地铁的无障碍设计并不应该仅仅针对盲人,还有很多行动不便的人一样需要乘坐地铁。这就要求地铁站在设计换乘和同地面连接的通道时考虑轮椅的通行,很多上下交通的位置需要设置坡道和其它辅助设施以保障人们安全地通过,应从多个层次如防滑、声音提示、照明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 配套服务设计

车站的活动行为复杂多样,不仅是候车、休息,还有其它的要求,例如翻看报纸杂志、约会、接听电话、打发时间等。交通人群的复杂性决定了车站行为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地铁空间中必须存在必要的休息设施及配套服务。

4. 信息导向系统设计

地铁位于地下,而乘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城市环境不熟悉的外地人,他们在地铁站里的方向感不强,更加无法正确地辨别信息。完善和准确的信息导向系统应该在地铁空间中承担重要的指示作用。目前地铁的信息指示系统只是在必要的位置标明了各个出口与地上建筑的对应关系,但地面上的几个知名建筑并不是所有乘客的目的地,很多人在没有理解指示的方向后需要向乘务人员再次询问。所以地铁站出口的标志设计应该考虑设置更多清晰明确的指示信息和乘客的实际需求。

5. 乘坐过程中的空间设计

车窗外缺少特定的环境参照物和目的地信息,是地铁空间中存在的不便和缺陷。地铁空间应该注重同地上环境氛围呼应,从空间特色入手,营造不同车站的特色,彼此相互区别和联系。

二、地铁空间的人文关怀

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大都是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型交通空间得来的,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地铁,最具有典型性,最能窥见城市的文化风貌,展现城市的性格和魅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把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体现在地铁的空间设计中,充分关注乘客的心理需求和空间的细节品质,才能营造出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的地铁空间。

国际上很多城市都很重视地铁的文化特色:莫斯科地铁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2],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铁路系统之一,以宏大的规模和华美的风貌闻名于世。它于1935年正式通车,串联7个火车站以及市内的十多个广场。整个地铁系统有一百多个车站,均以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采用彩色玻璃镶嵌及各种浮雕、壁画,并配以各种灯饰、雕塑等艺术品,有“地下宫殿”[3]之美誉。

法国巴黎现有地铁线路15条,全长199公里,几乎所有地区的乘客徒步5分钟均可到达最近的地铁站,列车最小运行间隔95秒。巴黎地铁被称为全世界最密集、最方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每个地铁站都设计独特,内部空间装饰各异,成为展示法国文化艺术的窗口。乘客在其中步行或是等待换乘时都能够感受到地铁的空间特色和独特的环境气氛。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具有文化特色的环境品质的运用营造出丰富而生动的地铁空间。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保留了原始的挖掘痕迹,空间尽是天然的岩层和石料,结合车站的结构特征,经过人工处理,风格独特,没有迎合地面室内设计的趋势,而是将本身位于地下空间的地铁空间倾向于纯粹现代的表现,整个地铁空间变得神秘莫测,充满未知和期待[4],在车站站台候车也变得不再单调和乏味。如此具有特色的地铁空间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定位,丰富了地下交通空间的环境景观,提升了地下空间资源的品质。

韩国釜山地铁分两条线路,全长71.6公里,以“X”形贯穿全城。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它的方便舒适,以及特有的地铁文化。站内指示标志十分醒目,而且标有韩文、英文和汉字。车厢广播除了甜美的报站声外还根据不同站点的特征播放大自然不同的声响,提醒乘客到站了[5]。所到车站如果靠近海边就播放海浪声和海鸥叫声;如果车站附近有山就播放群鸟争鸣的声音,乘客听到后可以轻易地知道将要抵达的车站。而且在每个站台都会设置一个开放的书架,所有书籍供乘客免费阅览。

和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地铁在文化体现上还有待深入设计。北京地铁于20世纪70年入使用,国内著名艺术家在地铁站内制作的壁画,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壁画本身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几十年前的审美和对地铁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地铁交通的发展和文化进步的要求。目前地铁空间设计虽然立意很好,但是手法陈旧,在地铁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显得过于单一,空间设计没有和乘客的真正需求相结合,缺乏人性化的“软环境”。对城市文化和历史特色的发掘在地铁空间中的进一步应用,成为地铁交通深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地铁处于地下,空间环境的局限使乘客不具备良好的视线并且没有自然风景。这就要求车站空间应该具备更为合理的环境条件和引人入胜的文化景观,可通过设计手段以适当的空间刺激来弥补环境的缺陷,这样也利于乘客在地下交通中的定位与心情调节。显然,对当下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进行探索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的,这对我国地铁空间设计的发展大有裨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和新挑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地铁换乘空间一定会具有特色,也一定会同地上空间一样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编著:《环境行为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

[2] (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2。

[3] 王文卿编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0。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生理需求;社会交往求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师应建立起关注弱势群体的伦理价值观,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将设计带来的功能享受和精神愉悦传递到他们身上,是当下每个建筑师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因重视业主的感受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戏剧性的效果图和纯净美丽的模型上,而忽视了人在真实建筑环境中的实际视觉心理感受,对具有自卑心理的弱势群体尤为突出。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在建筑设计中怎样体现对这部分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1 生理需求

弱势群体不同的生理需求,对建筑提出了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建筑和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针对特殊群体的建筑类型的设计,如老年人住宅和中小户型住宅,医疗建筑,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在设计中,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他们的生理特征及行为习惯,找出其共性的东西,提出这部分群体使用建筑功能和空间存在哪些特殊的生理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在设计中提出解决方案。

以弱势群体中的行动不便者为考虑对象,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决定了公共空间和建筑使用上必须有无障碍设计,来保障他们的“平等”享受信息交流与社会资源,才能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平等与自尊。目前,尽管法律与规范已经逐步联手督促无障碍设计的推进与发展,但是无障碍设计仍旧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日本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障碍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在东京、横滨等城市的住宅、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等方面的无障碍设计,考虑非常周到和人性化。所有路口全部坡化;主要路段人行横道口都装有盲人过街音响指示器;公用设施内轮椅可以通达所有地方等。

目前国内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因素,设计师们开始逐步关注中小户型住宅的设计。从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家庭构成角度出发,“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生活舒适度”是设计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这类住宅需要具备空间的舒适性和功能的多变性来满足住户对居住质量的要求,并不能因为面积小而降低生活的品质,应该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建筑师首先要合理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尽量减少交通面积;在功能齐全的前提下,对居住空间的适宜尺度和空间作出判断,有效控制总面积;平面布局要适应灵活性和差异性,模糊某些功能空间边界,根据实际使用再次划分。最后,要考虑整个居住区的环境,必须在规划时就做到景观的均好性,每户均有好的朝向、好的景观。

2 心理的自尊需求

传统的人文关怀更多的是站在关怀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在被关怀时往往享受不到作为社会平等一员所应有的尊重,会下意识地“说服”自己“不被关怀”。所谓的“人文关怀”很可能衍生出一定的伤害或者形同虚设。在建筑设计时,建筑师要有意识地考虑他们精神上的自尊需求,要运用情绪、情感增强的关怀效果,让他们的体验具有肯定、积极的作用,从而表现为喜悦、喜爱、愉快等。很多设计功能上满足了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但实际使用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公共场所,经常会看到很多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这些生硬的设计,根本没有人愿意去使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又如,由于城市老龄化问题和城市“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以老年人为对象的住宅正逐步得到建筑师们的关注,虽然这部分住宅设施完善,但他们还是感受不到生活的愉悦和社会的认可,有时过分的关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社会的包袱,被社会抛弃。再如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兴建了不少临时救助设施,但是这部分庇护建筑除了能满足流浪汉的基本衣食住行外,总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以上这些设计满足了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却没有更多考虑使用者的心理方面的自尊需求,缺少一种亲切的情感关怀,而使设计并不那么成功。

以下两个成功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建筑设计不光要从使用者生理需求角度,更要从心理需求角度更人性化的设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西班牙Navarra新建了一座极简主义风格的永久性收容中心,它更像是市郊的周末度假村,四周景观环绕。设计者非常重视环境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将这个建筑塑造成一个“安静的盒子”,能有效的保护内部的隐私远离那些喜好旁观者的好奇心,并能使这座低调的建筑与整座平静的市镇更好的相连。这个收容中心将提供住所和食物给使用者,而作为交换,他们必须在“家”中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这种方式使流浪者不感觉自己是被施舍者,而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满足了他们精神上的自尊需求。在美国加州Santa Monica 的46套专为无家可归者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的居住和服务用房名为“Step Up”,为了让用户和社区联系更紧密,底层设置了商业零售空间和地下停车场。主立面上的镀铝板上安装了喷水口,朝南的墙上用不对称的水平开口过滤了直接的日光照射,形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觉深度,也为居住者带来一些安全感。这些幕墙在阳光下发光,夜晚也闪闪发亮,既称为遮阳板又称为保护私密的挡板。从这两个成功的例子中我们得到启示,建筑应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愿望,是安全的,和周围环境融合不冲突;对建筑师而言,不应该通过形体的张扬和标新立异来彰显建筑师的个性,建筑应该相对低调友好;对使用者而言,可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体验生活,而不是被过分关注的,过分照顾的,能够受到平等的对待,体现自己的尊严。

3 社会的交往需求

弱势群体的内心比较脆弱和自卑,更需要社会的认可,更希望融入社会生活。在建筑设计中,为他们提供社会交往的平台非常重要,使他们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和社会交往,满足他们自我价值的体现。首先,公共建筑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较密

集区,方便他们到达才有使用的可能。例如云南楚雄州图书馆,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同时附近有休闲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乐园和两所小学。这样科学合理的选址,吸引了许多的老人和儿童来使用图书馆,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的读者中,老人所占比例竟高达1/3。同在云南省的保山图书馆新馆,由于地处城郊,尽管馆舍壮观、馆内外环境优美,但读者却很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更是寥寥无几。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图书馆选址优劣带来读者阅读量的巨大差异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设计前期建筑的区位选址,方便弱势群体的可达性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建筑内部的交往空间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成功的设计能增强建筑的活力,能为使用者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交流平台。以教育建筑为例,教学楼群体通常采用单面走廊南北向布置,与东西侧围合成内向半封闭庭院,这种大客厅式交往空间正是师生聚会交流的场所。很多公共建筑内部的交往空间,通过 “人看人”,丰富了空间层次,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人们为另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发了。这种交往空间中发生的活动大多是被动式接触,却极具吸引力。这种无拘束的广泛交流既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在“看”与“被看”中表现个人的自尊及对自我价值认可和满足。特别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弱势群体的交通可达性,选址非常重要,成功的区位选址是建筑成功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方便弱势群体交流和休息的空间,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求,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5 结束语

根据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建筑师的伦理价值观。从研究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交往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建筑设计领域对这部分群体的人文关怀,即如何将设计带来的功能享受和精神愉悦传递到弱势群体身上,使其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融入社会生活,体现自尊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工作;人文关怀;转变意识

1、把人文关怀融入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1符合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单纯依靠“利益”连接起来的经济活动已经不是时代的主流,在经济活动中,人越来越受到重视,换句话说,经济活动已经逐渐进入了“情感化”经营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重视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融入医院管理工作之中是符合新时期医院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的。人文关怀是医院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医院与患者、医院与员工、员工与患者之间情感的桥梁。尊重人性,让人文精神引导着医院的管理行为,让医院管理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也可以让医院更有竞争力。让患者在接受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治疗的同时,让其得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与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相符,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突出体现。

1.2体现医院的宗旨,促进医院发展

现代医院就是要与民众利益相关联,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医院管理中,鼓励和倡导医疗的人文关怀,可以为人民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正是医院的宗旨的最好体现。另一方面,医院要想长期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要重视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医院的管理之中,是避免医闹事件的重要手段。当一个医院真正的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把患者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笔者相信当患者感受到了医院的关怀,他们会更加理解和相信医院。这样一来,医患矛盾将被大大的减轻,医院和患者的关系将得到改善,融洽的医院环境将指日可待。事实上,医院不能只关注于技术实力的提升、高新技术设备的引入,而是把技术实力和人文关怀这两只拉动医院发展和腾飞的翅膀都给予高度的重视,那么,医疗人文关怀也可以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

2、建设人文关怀的医院管理的方法措施

2.1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意识

建设文化关怀的医院管理首先要从意识形态、思想观念方面开始,改变传统的“大国心态,医院说了算”的观念。医院的服务质量一直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医院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不对。医院工作者不知市场竞争的残酷,在管理服务中不知道如何进行完善和提升,就导致了医院服务落伍的现象。人文关怀的医院管理要求他们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放弃优越感,正确的认识医疗现状,用人文关怀来武装自己,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

2.2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

医院管理要与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把人文关怀作为医院的文化理念在建设医院文化建设中充分宣扬和传播。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推动医院文化建设,来促进医院管理的发展。医院管理层在市场竞争和对外交流中独断感受到文化建设和文化经营的重要意义,在医院的管理中,有意识的开展一些增强医院文化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医院文化的建设,让医院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促进医疗质量管理,让人文关怀的理念深入医院工作人员的内心。例如,编制医院员工读物、制定岗位行为规范,定期举行医院文化讲座、制作医院人文理念宣传片等。这些建设医院文化的活动就是形成医院精神理念,宣传人文关怀的有效方式。把人文关怀与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用人文理念来丰富医院文化的内涵,有助于医院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用文化建设活动作为载体,传播和宣扬注重人文关怀的医院管理理念,促进医院管理的发展。一举两得,这样的模式值得推广。

2.3医院管理与医院使命相联系

医院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强化医院日常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促进改善医患关系。医院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挽救生命,让医院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和理解作为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使命,将打击收受医药回扣等不法行为,形成依法行医、廉洁行医的氛围。在医院管理中,让医务人员强化廉洁自律的意识,倡导健康积极的医德风尚,坚决抵制不良风气,也是人文管理的重要落脚点。在基层科室中,鼓励佩戴党徽上岗、自觉接受监督等等都是促进医院管理的有效方法。让医院工作人文对学医的目的、作为医疗工作者的责任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其形成正确的认识,是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矛盾,建设和谐医院的途径。

3、结束语

总之,把人文关怀融入医院管理工作是符合当今时代需要、促进医院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医院应当从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入手,用把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措施,让人文关怀真正成为医院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