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65-0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导致的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和安全隐患问题已愈发突出。但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学校的总体教育体系之中,而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研究还不多见。在新形势下,建立针对高校贫困生的、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效地调动、协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 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指那些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少数大学生又称作特困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改革的加速,高校贫困学生数量有较大增长。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截至2005年8月,全国有贫困大学生405万人,贫困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6%,这还不包括民办学校、独立学院、分校以及高职高专,估计总数超过500万人。在一些中西部高校,贫困生总数超过30%,特困生超过10%。
为更好地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SCL-90量表及社会支持各因子进行比较:(见表1)。
结果显示:贫困生在SCL-90总症状指数和各因子分上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和全国常模,尤其体现在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和偏执因子,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调查还显示,有高达82.5%的贫困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58.7%的承受着学费上升的压力;48.6%的学生感到很自卑,怕与同学谈到钱方面的事情,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窘迫。这说明,贫困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进而使一些大学生失去心理平衡。
二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意义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
危机干预又称危机介入、危机管理或危机调解。其概念最初源于林德曼(Lindeman)和开普兰(G・Caplan)的实践工作。卡普兰( G・Caplan) 1954年就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1964 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1968 年在其主编的心理词典中将心理危机定义为“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事件,主要指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和供给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极可能是负面的”。心理危机干预,简称为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这些人或人群平衡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服务,一种在紧急情况下的短程心理治疗,突出的特点是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立见成效的关键。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国外心理危机干预常用的理论模式有平衡模式(心理情绪失衡状态,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其需要,求得心理情绪的平衡);认知模式(对困难和创伤错误思维和信念,提供改变思维信念的方式――紧急危机情况少用);心理社会转变模式(从心理、社会、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策略)等。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在实践中摸索出“社工模式”,他认为,一个人出现极端的心理及行为异常,往往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可以通过优化环境来校正行为,社工模式重在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参与优化和校正环境。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体现出很大的效用,但也存在局限。由此让我们更加强烈的认识,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直观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四维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四维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四方面,即危机预防体系、危机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后期跟踪体系。四个子体系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协调和影响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体现了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时效性、针对性。每个子体系都有明确的时效性,预防体系必须在危机苗头出现前运行,预警体系必须在危机苗头出现时运行,应急处置体系在危机发生后快速运行,后干预体系在对危机个体实施干预后运行,这种时效性推动了体系运作的效率。
1.构建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心理危机干预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预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爆发绝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们心理危机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第一、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心理建档制度。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建档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能科学、有效、及时地发现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需建立一套完备的高校贫困生档案动态管理系统,通过教育部组织编订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等工具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尤其是要对单亲家庭及性格相对孤僻的学生进行重点筛查,对筛查出阳性症状的学生进行约谈、评估,筛选出心理危机干预和预警对象,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跟踪其心理状况的变化。第二,开展各种有益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危机扶助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协会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举办各种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服务月”、 “心理健康沙龙”等活动,开设 “心理热线”,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的调试能力,并利用学校内的一切可以使用的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保腱意识。
2.建立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的预警系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作为“四维度”心理危机干预的子系统之一,是根据预警指标,对预警对象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识别贫困生中各种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从而获取预警信息、评价危机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以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的一系列运行过程。根据预防阶段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的结果,确定预警范围,以负性情绪、躯体症状、应激强度、个体发展状态、社会环境等作为判断依据,观察预警对象是否出现焦虑、抑郁等异常状况,对预警信息进行搜集、评估,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经确认无误后,危机警报。
3.建立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的应急处置体系。心理危机应急处置是心理危机干预的核心部分,是阻止、降低、减轻或消除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危害,帮助其平衡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心理危机应急处置体系主要包括心理危机治疗体系、心理危机救助体系、心理危机阻控体系、心理危机监护体系。由于危机干预对象的特殊性,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保卫部门、医院、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后勤服务部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成立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医院、后勤服务部门和危机学生所在的学院领导、辅导员组成的危机快速反应救助小组,救助小组在危机突发状况下进行紧急救助,做到快速反应、快速行动,使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各学院(系)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由学院(系)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任组长,小组由辅导员、学院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部分行政人员组成。同时,学校要畅通与家庭、社会的沟通、配合渠道,形成联动机制,以更好地强化干预效果。在进行干预时,可采用B.E.Gilland&R.K.James提出的六步法:(1)确定问题;(2)确保安全;(3)给予支持;(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5)制定计划;(6)获得承诺。
4.建立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的后干预体系。英国研究者帕里提醒人们,有效的危机干预不仅要致力于帮助当事人解决当前的问题,更要关注危机与未来生活的关系。高校贫困生在得到及时的救助后,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是支持系统的恢复和心理状况的维护,也就是效果强化阶段。此时要对干预当事人进行干预效果的跟踪评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后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恢复家庭支持系统和同伴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 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
[2] 周红五.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78.
[3] 段鑫星,程蜻.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 曹成刚.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初步探讨――对渝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5).
[5] 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J].青年心理,2006,(5).
[6] B.E.Gilliland,R.K.James .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