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多部门职能作用,全面加强精神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高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减少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县、乡、村三级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

(二)县、乡两级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效管理治疗率年达到60%,年达到80%。

(三)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的乡镇(社区)年达到70%,年达到85%;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年达到60%,年达到80%。

(四)将重性精神病人全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化管理,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年达到60%,年达到80%。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居民获得心理健康指导的比例年达到80%。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

1、在县医院开设精神病专科门诊,并设立康复病区。主要负责一般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2、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指定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负责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评估和健康体检,实施精神疾病患者分类干预及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培养

1、在县医院精神病专科门诊配备3-6名精神心理疾病专科医师。

2、逐级组织开展精神疾病治疗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在岗精神疾病治疗专业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重点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在精神心理疾病预防、筛查、评估、诊治、康复等方面的专业水平。

(三)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记录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定期随访。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通过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每年至少随访4次。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3、健康体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可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检查。

4、分类干预。

(1)对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2)对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症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果,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若同时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要查找原因对症治疗,2周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若有必要,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对病情不稳定(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四)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与宣传教育

组织精神疾病防治专业人员编制影音、图片、文字等形式的宣传资料,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文艺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精神心理疾病宣传教育。定期组织专家深入社区、乡村、学校等开展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宣讲普及活动,预防精神心理疾病发生。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与部署等。

(二)明确职责分工

卫生部门

1、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建立和完善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制订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计划与方案,组织成立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组织开展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监督检查。

2、专业医疗卫生机构

(1)县精神疾病专科治疗机构

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向精神疾病防治机构提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承担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任务。

(2)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开展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管理和心理卫生教育工作。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定期随访、信息收集与报告,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患者服药及家庭护理指导,开展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财政部门

负责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落实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有关经费。

民政部门

对符合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条件的人员,及时予以救助。

发展改革部门

负责将精神疾病防治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投资计划,安排精神卫生建设项目。

人社部门

根据实际情况,将重性精神疾病纳入慢性病管理范围,按规定报销药品费用,保障病人门诊和住院治疗。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健康教育;立法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7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心理应激性逐渐增加及社会压力逐渐增大,使得精神疾病以及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社会疾病负担同时也随之加大[1]。然而,公众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该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即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及其家属不能正视其所患的精神疾病,甚至有的患者对此感到羞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该类疾病的困难。当前,精神卫生工作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2]。本研究主要从精神卫生的涵义出发,首先对当前精神卫生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当前时期下做好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具体对策,旨在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精神卫生”的涵义

当前,很多人对“精神卫生”的正确涵义的认识度不足,大部分人一般会谈“心理”问题,而避谈“精神”问题,认为前者才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时尚的词汇,属于正常人谈论的话题,而却对后者生畏,将其与“神经病”“疯子”等词汇联系,并对这类词汇感到羞耻。实际上,上述观点属于一种不可行及不正确的习惯意识。四川省人们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周波说,精神病同其他疾病一样,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具体表现:感知觉、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力以及行为等方面出现程度不同的障碍。对绝大多数精神健康的人而言,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异的精神卫生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个人的健康成长、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例如妨碍了人们的潜能的发挥、处理失败的能力以及适应与调节能力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心理困扰与痛楚。但是一般性的精神卫生问题并不会构成精神症状与诊断为精神障碍。最为普通的1个例子[3],例如自卑及其影响,最为极端的例子如自杀企图以至自杀行为。精神障碍属于一个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概念,同精神病为同义词,指的是精神活动的异常成为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而且其发作具有一定的频率或者持续发作的时间,从而造成了主观的不确定性或痛苦。

2 当前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综上所述,人们对精神卫生的概念并不是非常熟悉,往往还会在日常的谈论中有意避谈,那么,当前时期下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2.1 民众缺乏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

对于我国大多数民众而言,因为人们对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或者心理卫生常识了解不足,往往不能像重视身体疾病那样对精神或者心理疾病加以重视和注意。由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健康方面出了一些问题,家属对其也不够了解,或是患了心理障碍疾病,虽然感受到无比苦恼,但是不认为它也属于一种疾病,不知道去求医或者拒绝求医,认为不需要打针,不要挂水,无需上医院看医生。例如,对于某些抑郁症患者,虽然症状已经十分明显,心理痛苦非常大,但是他们不会去求医,直到最终自杀身亡,家属才知道当初应该上医院求医,获得治疗。而且还有一些无知的患者及其家属,寄希望于求神拜佛,求得神灵的护佑,最终酿成重大的后果。一言以蔽之,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度不足或者存在偏倚。

2.2 由精神卫生而引发的社会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之中,类似有关精神患者伤及他人、患抑郁症而最终走向自杀道路的事件会频频发生和出现。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4%,该比例仍然逐年上升,约有1/3的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主动攻击意识,大约有25万人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另外一项关于全国22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中约有23%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在广东,如果包括郁闷及焦虑等轻微症状的大学生,该比例则大于45%。这个数据是十分触目惊心的,令人十分担忧。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出现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之中,上升到精神分裂症的学生精神疾病患者约为1.5%。由于精神病患者难以得到社会、家庭及工作单位的同情与帮助,又会遭到飞眼或者嘲笑,甚至还会导致失业、失学或者被遗弃等,最终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由于不堪冷眼而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最让人担心的是,精神疾病患者在其发病时会出现行为无常,尤其是流浪以及暴力的无助精神疾病患者已经发展成为危及公共安全的隐患[4]。

3 做好精神防治工作的具体对策

3.1 加强精神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

3.1.1 普及精神卫生健康知识 按照不同群体的职业以及年龄举办内容具有一定差异性的精神卫生健康讲座,例如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外来务工人员精神卫生讲座以及企业员工精神卫生知识讲座等。根据当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主题,大力进行社会化的宣传活动。通过心理卫生、心理咨询、文艺汇演以及团体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活动,宣传精神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3.1.2 为居民提供一般心理咨询服务 建立“阳光之家”、“心理辅导站”等,并坚持定期地进行开放。按照居民的具体要求,开展愉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使得居民的一般心理问题均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开展“精神康复进家庭”主题活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精神疾病康复的健康教育,然后对其加以评价。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3.3 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了200例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据上述方法,对干预前后本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观察,具体见表1。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4 发挥精神卫生防治公共职能

精神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科学研究、危机干预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内容。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患者病程较长、经济状况较差、致残率高以及就医率较低等。但是其健康权力不容忽略,同正常人一样,同样需要重视患者的健康权力。然而,为了能够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权力,政府必须要承担起精神卫生服务中供需两个方面的公共职能,并向患者提供可及的精神卫生服务以及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具体表现在政府的各类保障性措施,培养专业方面的人才、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干预等[5-6]。

3.5 加强精神卫生方面的普查普治及健康教育

在有计划地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普及防治精神疾病知识的基础上,在普查的同时,开展对重性精神病的治疗工作。此外,在开展重点精神疾病治疗中,重视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做到治中有防,防治结合。由于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精神卫生工作者应向社会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的宣传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二是普及精神病学知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人们建立健康的精神生活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人们对心理应激的耐受力,对挫折的容忍力,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培养健康的情绪生活。善于掌握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也可以针对各年龄段心理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宣传教育。进行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纠正对精神病的不正确看法,对患者的治疗、管理、康复等各方面的工作均有良好的作用。只有动员群众才能在短期内使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的方法为:(1)编写科普材料;(2)报刊广播宣传;(3)电视、电影、幻灯片;(4)图片、黑板报、开辟专栏流动宣传;(5)各种有关会议;(6)利用家访机会向家属、邻居进行宣教;(7)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识别精神病的知识、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求良效,并做好康复及抗复发工作,以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精神卫生防治过程中,存在着民众缺乏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与由精神卫生而引发的社会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该采取强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才能够真正的做好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丽琴,陈燕,钱春芳.重固镇居民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上海医药,2012,33(24):39-40.

[2] 冯志颖.精神卫生知识亟待普及[J].健康文摘,2008,24(2):25.

[3] 张君闻,严俊,肖泽萍,等.精神卫生防治政府公共职能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3):106-108.

[4] 金冬,郭艳红.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1000-1001.

[5] 陈晓辉.农村精神卫生现况调查与社区防治[J].青岛医药卫生,2006,38(5):372-374.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第3篇

大家下午好!

五月,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今天,我们迎来了由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举办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堂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公益讲堂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世界儿童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深刻反思,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

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由原怀化市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7月批准成立,中心设立有“怀化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怀化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等机构,主要担负着全市人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筛查、防治及心理健康促进等任务。配备有心理专家6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5名,心理治疗师10名。接诊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1000余例。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自杀;护理;防范

自杀是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原因之一[1]。精神病患者自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因此,分析精神病自杀的原因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7~2007年有自杀行为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因素给予相应的措施,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在我院住院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且发生过自杀行为的35例精神病患者,年龄18~22岁21例,41~50岁15例,大于50岁9例。住院次数:1次17例,2次10例,3次5例,4次3例。

1.2 自杀的相关因素

1.2.1自杀地点、用物 患者多选卫生间、病房窗户、床头等较隐蔽的地方,工具多用病房内物品,如床单、保护带、玻璃、衣服、体温计等。

1.2.2自杀时间 上午4例(11.8%),中午10例(28.6%),下午5例(14.2%),上半夜7例(25%),下半夜9例(25.8%)。

1.3诊断情况。

2 护理对策

2.1 了解患者,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我们先熟悉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自杀情况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伴有丰富幻觉妄想的患者,应列为高危人群。安排在重点病房24h在护士的监护下活动,避免患者单独行动,重点交班。

2.2 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患者身上、床上是否收藏危险物品,对新入院及请假返回患者要禁止携带刀、剪、绳子等进入病房。及时收集、保管好危险品,对病房的剪刀、约束带要定位加锁保管,并严格交接班。经常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对有自杀、出走行为的患者禁止外出活动。

2.3 加强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能。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掌握得越是深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就越雄厚。因此,我们经常学习,及时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学习其它科知识,以备在工作中应用。

2.4 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解脱,消除孤独感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劳动,活跃抑郁情绪,转移患者的意念,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发生。精神患者自杀行为一部分是各种社会因素所致[3]。因此对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给患者及家属最大的帮助和支持,避免给患者带来负性情绪。

2.5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用药安全,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认真执行查房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尤其是夜间和中午,多巡视、多查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医护做到协调一致,保证重点患者的情绪稳定及安全。在患者服药期间,严格执行服药制度,服药到胃,方可让患者离开,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藏药累积自杀。

3 护理效果

3.1 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掌握程度提高 通过对自杀患者的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自己以前出现的行为都是病态支配,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和促进了治疗,治愈率提高。

3.2 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使护理信任度提高、满意度提高 通过对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我们及时疏导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为患者保守秘密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有10例患者在发现有自杀先兆时,及时的心理护理及开展各种康复活动未发生自杀行为。23例患者发生自杀时都被及时制止,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3.3 家属理解患者、关心患者,患者对生活的乐趣提高,自杀率下降了 精神患者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家庭的同情、关怀和关爱。我们在与患者沟通时也及时与家属沟通,进行健康宣教,宣传有关防治知识,让他们了解精神患者,树立防范意识。取得他们的配合、支持,患者对疾病的恢复增强了信心。

3.4患者的复发率降低了,杜绝了自杀,生活质量提高 建立出院患者的长期随访制度,使患者能经常接受医疗指导及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病情变化能及时得到治疗。患者能够安心工作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减少和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痛苦,从而减少了疾病复发的机率。

4 讨论

4.1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应作为重点防自杀监护 本组35例自杀患者中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见,应作为重点进行自杀监护。因受病态支配或药物副作用而发生自杀行为者占半数以上,因此既要重视病情的控制,又要严密监视药物副作用。防抑郁患者自杀是精神科的特殊过程,决不能疏忽大意。

4.2根据自杀的时间规律,做好防范措施是患者安全住院的基础 本研究中自杀以中午及夜间最多,凌晨是人的生理、心理防御功能最最低的阶段,而夜间难以得到直接和间接的心理危机干预,内心矛盾无法解决,导致死的企图占上风。另外,这两个时间段值班护士只有2人,护士易疲劳,病友也多熟睡,患者常趁此空隙进行自杀。因此应加强此时间段的巡视。

4.3 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是防范自杀致关重要的 精神患者是弱势群体,本组大部分患者自杀前有失眠、妄想、悲观厌世等症状,所以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及言行。同时与家属沟通实施多元化的护理,使家属了解了疾病的有关知识。近2年,我们定期举办家属开放日活动,邀请家属及单位领导来院与患者欢聚,及时反馈患者需求,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易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5 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10年来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自杀行为有强烈的生物学因素,但也不能忽视诱发自杀的相关因素。精神病房的管理与防范工作确实降低了自杀的致死率。患者自杀前有较多的自杀信号流露,医护人员要注意识别,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引起自杀的种种迹象,针对性的给予早期预防,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通过开展有效的护理对策,减少了自杀的发生,通过实施人性化服务,充分显示了精神康复的优势,使精神病早日健康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易天军,刘继强,孙翼.急诊科64例自杀者特征及原因分析[J].临床心理疾病杂志,2004,10(4):277.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第5篇

一、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SCL-90量表的评定结果

病例组患者SCL-90项目总分(135.93±16.57)高于健康对照组SCL-90项目总分(130.14±10.13),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特征肺结核患者SCL-90量表总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是否咯血、性别、有无当地户籍、治疗类型和经济收入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三、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时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逐步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当地户籍和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危险因素。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