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

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

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意识 重要性 日本 中国

20世纪70年代,我们的邻国日本还是一个公害大国,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包括大气污染、噪音、水质污染在内的七大典型公害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爆发在熊本县水俣湾的水俣病就是公害带给人类的一个典型灾难。正是由于这场灾难,日本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高度重视,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公害对策规制法,对造成严重公害的元凶物质排放实行严格管控。政府关闭了工厂,通过司法程序,有关受害者获得了污染企业和政府贷款的赔偿。对于这片被污染的海域,政府进行了大规模填海埋污工程,不让一条被污染的死鱼漂到临近海域,还专门投资建立了永久性水俣病纪念馆,对全国青少年进行世代环保警示教育。如今的水俣市,鸟语花香,天水一色,看不出一点曾受污染之害的印记。可以这样说,在短短的数年之内,日本已经完成了从循环型经济向循环型社会的转变,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这个国家、社会以及民众的内心之中。

一、循环经济的分类

循环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循环经济覆盖所有的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例如,一个家庭乃至整栋办公大楼的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企业的节约降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等,都属于广义的循环经济。狭义的循环经济则是通过废物资源化来发展经济,相当于“废物经济”、“垃圾经济”范畴。我国要推进的循环经济,不应属于狭义的循环经济范畴。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在飞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有过度生产、过度浪费、过度破坏环境平衡的做法,否则将面临巨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灾难,我们力求通过建立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全民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

二、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即将举行上海世博会。而且近几年也出现了与上个世纪日本类似的公害污染现象,比如太湖流域蓝藻污染等,所有的一切和30年前的日本都很相似。为了不重蹈覆辙,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治理环境,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在中国,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不断调整的过程:例如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杜绝工业“三废”;从1994年国家倡导清洁生产,现在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这些都是我国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剧增,伴随经济的高度增长,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发展中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国的废弃物排放量年均11亿吨,含有害物质(重金属等)的产业废弃物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防止环境污染、构建循环型经济结构需要引起各级领导和国民的重视,如果以牺牲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我们将面临巨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灾难。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根据地区差异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比如《关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可再生垃圾资源管理的通告》等,但是经过多年努力,垃圾分类工作几乎没有进展,公共垃圾箱每年在更新,但是很少有人做到垃圾分类投放,高成本打造的分类垃圾箱根本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另外,由于制造业的转移,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特别是小化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治理的地步。如何合理处理废弃物,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如何加快推进和构筑循环型经济社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所以,树立正确的循环经济意识,从全社会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做到的做起,逐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当前重中之重。

三、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该积极引进日本及欧洲先进国家的经验

在日本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垃圾分类对于每个家庭来讲是很自然的事,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日本东京都各区都设有再循环中心,人们可以在那里交换有关闲置物品的信息、再生家具的展示和销售,还有闲置物品的委托销售。东京都的垃圾资源回收分为统一回收、分类回收、定点回收,一些地区,居民主动地收集废纸、旧布制品、易拉罐等资源,然后交给资源回收商;所有地区的垃圾收集均采用分类收集,即收集时分成可燃烧、不可燃烧、大件垃圾及可回收利用资源。每天清晨各家各户将垃圾分成可燃烧垃圾与不可燃烧垃圾,在指定的时间,用塑料容器或不同颜色的半透明的垃圾袋装好后放置到指定的垃圾点。如果有错扔的垃圾,垃圾清理车不会带走,就会有热心居民根据袋内垃圾的信息将垃圾送回或暂时存放到某处,等待正确投放时间。关于大型家电的报废处理,依据的是2001年4月实施的日本家电再循环法,大型家电产品交由出售该产品的零售商或换购新品的零售商处理,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支付收集、搬运费与再循环费。在东京都23区,他们将所有垃圾分为城市垃圾和工业垃圾。工业垃圾是指法令规定的20个门类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而城市垃圾则覆盖了除工业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包括家庭生活垃圾、企事业单位办公垃圾、饭店及食品行业产生的垃圾等,各类垃圾均作了详细的处理规定,人们也积极地遵守和维护这些制度。所有一切既体现出了岛国居民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也体现了日本国民本身具备了一定的素质。为了抑制天然资源消耗和能够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的产生,日本人已经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节约、节能意识随处可见,更主要的是他们已经将“3R”付诸实践,减少垃圾排放,珍惜有限资源。

四、在中国要迅速发展循环经济重在改变人们的意识观念

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对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有着其重要性,首先它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利于促进公平价值的形成以及维护社会的秩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对社会的贫富差距进行调解,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正规运转以及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生存目的就是最大的限度的赚取利润,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企业生产安全可靠的产品;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对外贸易。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能够推进制度的建设以及完善法律的体系。

2.“公司法”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2.1“公司法”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缺陷在立法方面整体协调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债权人在利益方面的保护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广大的消费者不负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企业的社会责任间冲突的表现主要就是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及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经济责任间的矛盾,例如一家企业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环境有着严重的破坏,这就和社会责任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这就会使得企业陷入一个比较为难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我国的企业社会制度起步较晚,在经验上不是很充足,在社会责任监督机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

2.2“公司法”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完善建议对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得到完善,首先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主体地位,我国虽然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但是还没有专项的法律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范,故要能够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主体地位进行强化,并要能够在不违背主体法律的基础上把具体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要在完善的具体化以及可操作性和规范化方面得到重视。另外要健全与企业社会责任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这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执行的重要手段;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把相应的激励措施落实到位,企业的社会责任激励机制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以及企业自身的不断奋进,政府要能够加大监督的力度,通过相关的活动传播社会责任理念,鼓励企业积极的去履行社会责任;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惩罚以及约束机制,我国的《公司法》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条款当中没有惩罚性的机制作为约束手段,这对社会责任的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故此建立相应的惩罚以及约束机制能够起到一定的管控作用,对其制定约束机制要能够在法律的层面以及道德层面都有着体现,还要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构建CSR价值体系。

3.结语

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与我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紧密相连[1]。基层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我国发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发展基层文化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提升基层群众的素质,有利于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因此,我国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1 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文化活动过于形式化和单一化 如今,一些农村文化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引导性和亲民性,一些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文化产品的供给,同时一些活动程序比较复杂,导致基层人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大幅降低[2]。基层管理人员应该组织多样化且符合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基层人民对活动的参与度。

1.2 基层文化建设队伍薄弱 当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队伍由基层群众组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效率低下。

1.3 地方政府对基层文化群众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同时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文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政府对不同地方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应有所不同,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文化资金投入。

2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基层文化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基层文化能对群众起到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乡镇文化的消亡是社会的损失。然而如今,由于一些农村原有文化资源不足,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贫乏,因此有很多传统文化得不到保护,最后走向消亡。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有效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2.2 基层文化建设能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 基层文化的建设是为民服务,基层群众能够在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够在通过参与基层文化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生活,在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政府通过基层文化建设,在农村建立文化馆和图书馆,能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通过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能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与当代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2.3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能够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基层群众的道德素质,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 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和谐的基层文化 发展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促进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才能创造出满足基层群众需求的文化。要想促进基层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加大政府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调动和号召社会力量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所产生的经费欠缺的问题。政府要设定专项经费措施,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承担一部分基层文化发展的经费。对于农村一些基础文化设施水平落后的情况,需要政府对基础设施和传统的文化活动设施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当地的娱乐休闲和知识教育能与现代化水平相适应。

3.2 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 要想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地方政府需要关注农村生活、看到农村的巨大改变,发挥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把思想道德建设、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举办各种能够丰富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例如:举办农民艺术节、特色旅游节、文化科技大集、绘画、剪纸、文化娱乐、思想教育与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使基层文化由原来的单调、枯燥和乏味转变为积极、健康和向上。同时可以引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加大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所喜爱的综艺晚会等文体活动,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能够提高文化工作者的领导组织能力,促进农村的文化消费,壮大民间的文化队伍。

3.3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世界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流入我国,对我国基层文化产生强大的冲击。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文化的重要性,在立足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外国文化,在保持我国基层文化的独立性与基层性的基础上对我基层文化不断创新。地方政府要为基层群众建设指明方向,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让人民群众自发地发展和创新基层文化,让基层人民激发农村的活力,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引进、培养优秀的人才,建立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管理,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要想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养,需要地方政府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培训,支援农村文化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参与志愿者活动,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 结束语

基层文化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能够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提高我国的凝聚力[3]。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吕晓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5,65(12):228.

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在会计审计工作中,诚信价值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如果将诚实信用贯穿于会计审计工作中,就会促进相关交易主体建立起有效的信任,进而降低不必要的签约成本、监督成本等,从而最大限度得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交易效率与交易总量和交易成本密切相关。交易成本越低,交易总量越大,就表明交易效率越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交易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交易成本的高低,二者成反比的关系,交易效率的提高也就意味着交易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够依照诚信原则进行会计审计工作中,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大大提高交易双方预期,提高签约的效率。对于社会来说,企业间的诚信有助于加快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率和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三)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具备良好信誉的企业,必然会在市场中得到更多交易对象的青睐。因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最无价的利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竞争加剧的今天,拥有良好信用度的企业才会对投资者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壮大。

二、会计审计中诚信价值的博弈

我国现阶段的独立审计诚信制度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都只承担有限的责任和风险。贯彻诚信的会计师和审计师以及拥有良好诚信度的会计审计企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审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审计失真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经济成本。在会计审计工作过程中,当诚信价值越大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会变大。相反,当会计审计工作者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是在粉饰相关工作报告时,将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和风险,从而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降低。因此,在会计审计工作中每一个个体和企业都应当重视提升自身的诚信价值,在博弈中所累积的“帕累拖效应”越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就会越来越快。在会计审计中诚信价值的博弈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被审计和会计审计单位的博弈在被审计和会计审计单位的重复博弈中,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的分配和制约权利,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所有权者往往会聘用职业经理人从事相关的经营管理,职业经理人相对于股东更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股东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而职业经理人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就会高估企业的经济价值。而股东为了核实职业经理人所提供的企业运行状况,就会聘用或者委托专门的会计事务所对其工作报告进行评估,确认经理人的经营成就,提高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此外,由于很多企业的董事会股东出任企业高管,在对企业审计报告的评估中,变为徒有形式而失去其实质意义的经理自我评价,这就会让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当企业中会计审计师对报告持有怀疑时,经理往往会利用其职权和身份,打压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他们为了不被辞退,只能一再得放弃自身得职业道德,对审计报告得准确性、真实性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二)会计审计部门之间的博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会计审计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不断扩大自身的客户范围。在这个过程中,越低的审计成本、越高的服务质量,对于企业吸引新的客户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会计审计部门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审计成本的竞争。从发展过程来看,如果会计事务所以提高效率和交易总量来降低审计成本。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相反,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弱化审计专业技术的方式来降低审计的成本,就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会计审计部门之间成本竞争的加剧,就会导致一些事务所为了降低审计成本,故意省去审计的流程,这就会使得审计失败的风险大大增高,会计诚信价值也面临崩塌。由于当前我国并没有专业的审计监督标准和制度,这就导致一些事务所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对被审计对象的要求采取言听计从的态度,降低了事务所的信用度,在与被审计单位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局面。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不断丧失的诚信价值必将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 经济法 价值理念

和谐社会是法制的社会,经济法是和谐发展的法律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不断加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法立法建设,推进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一、经济法价值理念的重要性

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理论的最高指导思想,它与经济法价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共同实现对经济法的应用指导。经济法价值理念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二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根据。

经济法从最根本的理论层次来看,是人们借助自我认识对经济法进行意识层面的理解,这种理解属于理性认识,实质上是一种认识的不断发展与追求过程,同时,也是通过不断的认识过程来找到经济法的适用范围。经济发也属于社会法的一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会随之出现变化,经济法会在一般性社会活动中做出相应的经济行为,对广义上的经济行为做出调整,以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变化,经济法属于上层建筑,这种联动变化就促使经济法理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变革,这又为新的经济法的的诞生奠定了法理基础。因此,经济法理念是一种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理论内容,在该法律的发展过程中会借助自身的变化实现理论创新来适应社会,这也是经济法不断创新的动力所在,此外,经济法要想实现随社会生活的进步而与时俱进,首先必须实现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

二、和谐社会与经济法价值理念的关系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法价值理念的契合

和谐社会与经济法价值理念的契合主要体现在对共同理念内容的涵盖上。以人为本理念、平衡协调理念、社会本位理念和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理念是和谐社会与经济法价值理念共同涵盖的主要内容。和谐社会是经济法理念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可以为经济法理念的更新发展注入持久的生命力,而经济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经济法的不断完善和正确实施将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和谐社会对经济法价值理念的推动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冲击和挑战了经济法传统的公平观和价值观,推动了经济法价值理念的变革。同时,它又内在地以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为自己的目标内容。发展是第一要义,如何在保持原有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做到根据实际需要与时俱进,实现经济法价值的理论创新,是经济法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

(三)和谐社会对传统经济法价值理念的挑战

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目前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是这严重阻碍了以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对经济法价值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如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实现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

(一)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义,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永恒目标不断推进经济法价值理念的革新。发展不是割裂的发展,它是整个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经济法必须贯彻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全盘利益考量的基础上,立足长远利益,为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立法保障。同时,经济法有着一种超意识性,所谓超意识性就是在调整社会经济行为的过程中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意识的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域模式,从而帮助社会稳定农业、工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是维持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稳定的法律基础。

(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济法具有经济性、效益性的明显特征,这些特征在各经济法部门中得到体现和遵循。经济法更加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同时兼顾不同效益之间的统一,包括微观、宏观、个体、集体等多重利益,其中,经济法的价值直接体现在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与满足,这也是该法不同于其它法律的独特之处。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是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协调统一的过程,因此,应该将与时俱进作为保证社会经济效益的理论后盾。

在经济法立法过程中,应当吸取西方先进立法经验,经行制度创新,实现适度超前立法,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和谐社会中经济法以追求社会整体效益为价值取向,它的效益理念必须实现反映环境效益,因此经济立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效益的考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谋求宏观经济秩序安全

经济安全要求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谋求宏观意义上的经济秩序安全,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的安全稳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经济法要注重防范和治理市场运行中的各种经济安全问题,通过对经济法安全理念的重构,不断扩展安全理念的内涵。和谐社会中经济法通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进而保证国家宏观经济安全。

四、结语

经济法价值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必注充分注重对经济法合理运用,以克服市场调节机制和民商法秩序的不足,实现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不断与时俱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法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本锦.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D].天津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