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担当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体育教育不仅有上诉重任,还对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家Paul Jansma把特殊体育教育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适应性体育、矫正性体育和发展性体育三个部分。”[1]通过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教材参差不齐;教育指导性不强;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和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 

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虽然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出于安全、卫生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考虑,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 

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掌握自身在体育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并未有过关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甚至是特殊学生障碍的基本学习。这也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不能真正了解教学需求,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由于许多教育策略相对于特殊学生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显得更加复杂。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 

由于在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多数采取直接借鉴部分发展较完善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这便导致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算有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缺乏指导性。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已经制定好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学生学会课堂内容,从而导致其在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僵化、单一。加之体育成绩的评定和体育学习的评价随意性大[2],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使学生真正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 

一些地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认识并不充分,无法将特殊体育和普通体育区别开来。美国学者张加贝曾从服务的对象、课堂教学多层化、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教学要求的适应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本质加以诠释,从而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区分开来[3]。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相区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的,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安全和学校卫生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风险,以及我国并未建立有参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视,甚至会人为地缩减其教育教学时间。 

2.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原因。 

在当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很少会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导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能选取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甚至不设置专职的体育教师,以兼职教师代替专职教师。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 

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过细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教材的不完善,导致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设置存在较大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由于个体间障碍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安排。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 

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程,由于相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和个体间障碍差别较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符合部分学生甚至绝大部分特殊学生的自身发育水平,因此常常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只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训练有编写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IEP),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和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其编写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 

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如王龙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场地紧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实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的有偿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2.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完善其课程安排,合理增加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有关的课程。其次应该努力完善体育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培训体系,可以运用相关会议、进修班和访问学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培训上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培训不间断,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 

3.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体系。 

国家应该针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来编写完善的体育教育的相关教材,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促进教材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据国家编写的相关教材,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可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优秀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推荐,促进各地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 

4.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但是班级授课制度对于特殊学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尝试改变原本的班级授课制度,尝试设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Rud juinbull,(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策略:[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范文第2篇

(一)硬件和软件资源条件不够充分特殊教育学校由于规模较小,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很难具备良好的资源平台。有些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师是由其他文化课教师担任,不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缺乏上岗资格。有些学校只有一个专职或外聘的职业教育教师,由他承担起一个专业的所有教学任务,必然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有些学校没有规范的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一个专业仅开设一门专业课程,并直接采用普通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即使有自编教材也基本和普通教材差异不大,这也根本满足不了特殊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需求。

(二)经费支持不足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基本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来源。缺乏经费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即使有开展职业教育的热忱,也无法持之以恒。此外,有些学校可以获得一些非政府组织或企事业单位等其他途径的经费资助,也有一些学校通过项目建设获得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但这些与学校领导者个人办学理念、领导才能、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关,并不代表所有学校。

二、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重大契机,为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因地制宜,形成特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托各地区人文、地理特点来开展职业教育,形成突出的地方特色,并体现出特殊学生的能力优势,增强其竞争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职业初中和职业高中统筹办学,进行一体化的职业素质培养。除了促进特殊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具有就业可能性之外,还可以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其自身生活技能结合起来,通过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其生活适应性,增强其生活独立性。

(二)落到实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改革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是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每个专业都应该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门类系统,知识涵盖全面并突出重点,既能帮助特殊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也能帮助他们掌握核心职业技能。课程内容应该理论结合实践,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其实践技能。针对视障、听障、智障等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适用他们的教学方法,注意循序渐进。尤其要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引导式学习等方法来帮助特殊学生熟练掌握必须的职业技能。

(三)完善资源平台,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把它全面纳入到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设定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确保经费来源的稳定及持续。这有利于特殊教育学校制定中长期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职业教育。激活经费支持保障体系,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多途径争取经费支持,鼓励公司、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关注职业教育,资助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养项目。

对现有经费要善用活用,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增强对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补充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人员,严把质量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写适用的教材,尤其是加强校本职业教育教材,使特殊学生能用上满足自己需要的实用教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必须的职业教育设备、器材,建设相应的实验室、实训教室,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场所。如果有条件,可以进一步开办校办工厂或者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为开展职业教育提供较好的硬件资源。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范文第3篇

>> 新时期体育院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论高等体育院校“潜优势”项目发展思路 高等体育院校不同专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适应特征研究 对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问题的思考 高等体育院校系办学效益的评价及提高办学效益的对策研究 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相关专业学风建设探析 论体育院校传统武术的发展研究 体育院校学科建设问题的研究 创业型大学及其对转型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的启示 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体育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就、问题及改进思路 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研究 紧抓奥运契机 发展高等体育院校留学生教育 “大学文化”视野下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论略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计算机学科发展与对策研究 高等体育院校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问题研究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及培养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1-18.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5.

[3]黄昭鸣,肖飞,孙喜斌,等.首届教育康复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3.

[4]侯晓晖,万宇,慕雯雯,刘熙,张纲.高等体育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7):51-54.

[5]金季春.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体育科学指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

[6]柳树森.中国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理念[J].现代特殊教育, 2000(1): 83.

[7]卢雁,韩松.适应体育概念辨析及应用的必要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94.

[8]聂应军, 肖红梅.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思考[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2):98-99.

[9]黄志成.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J].中国特殊教育,2004(5):45.

[10]王涛,慕雯雯,侯晓晖.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4):88-91.

[11]陈适辉.残疾人体育在中国的发展及师资培训[C].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20-225.

[12]李沛立.美国适应体育教师认证标准及教育标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6):55-60.

[13]DavisTD.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national stan-dards[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Cortland,2007:106-112.

[14]金梅,孙延林,陈适晖. 对高等体育院校设立特殊教育专业的思考[J]. 中国特殊教育,2006(3):93-96.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台湾;特殊教育学生;鉴定;

1引言

“鉴定”(identification)是指按照某种标准将事物或人员加以区分、归类的过程。从特殊教育的观点来看,“鉴定”主要在于确认或辨别儿童的特殊性,即判断该儿童是否为特殊教育的对象[1]。特殊教育的实施过程包含三个步骤:鉴定、安置、评价,即确定学生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身份、提供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以及评价特殊教育的实施结果,因此如何鉴定学生的特殊需求是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首要工作[2]。特殊教育鉴定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3-6]。通过鉴定,找出适合接受特殊教育的对象,对其进行适当的安置并提供适切的服务。如果鉴定与安置不恰当,则将限制学生可能的发展与机会[7]。

中国台湾特殊教育鉴定工作起步较早。1987年,中国台湾在所谓“特殊教育法施行细则”第七条中明确规定:“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设置特殊教育学生之鉴定及就学辅导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机关学校人员为委员;必要时,并得商请学术、医疗或社会福利机构协助”[8]。之后,为了提供学生更完善的特殊教育服务品质,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工作一直受到特殊教育界的重视[9]。1995年,中国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安置及辅导工作指导小组”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推动工作,使得鉴定工作踏上了正轨,并呈现出相当的绩效,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10-11]。本文介绍中国台湾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工作的相关规定、鉴辅会组织架构、心理评量制度、鉴定流程,评析其经验、做法,以期能丰富我国大陆地区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工作的研究。

2与鉴定相关的条例

2014年,中国台湾在相关的文件中,规定与鉴定相关的条文有7条,涉及到特殊教育对象、鉴定单位、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基准、鉴定安置程序、鉴定有关之申诉以及身心障碍资优鉴定等七个方面。其中第十六条授权《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办法》[12],第六条授权《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会组织及运作办法》[13],这两个行政法规从执行办法、执行部门两方面保障了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工作的有效开展。

《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办法》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特殊教育学生的鉴定标准。中国台湾最早提出特殊教育学生的鉴定标准源于1987年制订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细则》,当时公布了资赋优异、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和肢体障碍的鉴定标准。1992年又颁布了《语言障碍、身体病弱、性格异常、行为异常、学习障碍暨多重障碍学生鉴定标准及就学辅导原则要点》[14],1998年制定了《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原则基准》[15],明确提出了十二类身心障碍及六类资赋优异鉴定标准。2002年该基准经修正更名为《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又经过了2006年[16]、2012年[17]、2013年的三次修订,提高了资赋优异的鉴定标准,增列了脑性麻痹的鉴定标准,更名为《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办法》。

《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办法》现有条文24条。第二条说明了鉴定评量的内容,强调了身心障碍学生的鉴定应采用多元评量,依学生个别状况采取标准化评量、直接观察、晤谈、医学检查等方式,或参考身心障碍手册(类似于残疾证明)记载的个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第三至第十四条分别为十三类学生的鉴定标准*。以智能障碍为例,指“个人之智能发展较同年龄者明显迟缓,且在学习及生活适应能力表现上有显著困难者。智能障碍鉴定基准依下列各款规定:(1)心智功能明显低下或个别智力测验结果未达平均数负二个标准差;(2)学生在生活自理、动作与行动能力、语言与沟通、社会人际与情绪行为等任一向度及学科(领域)学习之表现较同年龄者有显著困难情形。”鉴定标准强调“功能模式”,依据智能障碍儿童所需的“支持需求程度”的强度与类型加以区分。第十五至第二十条为资赋优异六类学生的鉴定标准。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三条为特殊教育学生鉴定通则,包括鉴定程序与期程、教育需求评估、重新评估程序。

《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会组织及运作办法》颁布于2012年,共有条文13条,涉及到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会(以下简称鉴辅会)的设立及服务对象、鉴辅会的规模及成员组成、鉴辅会的任务、个案受理时限等方面内容,下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3特殊教育学生鉴辅会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作者作为一名在上海特殊教育领域工作的教师,深切感受到鉴定工作离不开执行部门的推动。上海自2009年开展《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各区县都成立了入学鉴定委员会,市级层面成立了特殊儿童专家委员会,从区级到市级层层保障整个鉴定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在中国台湾制订的与特殊教育相关的规定中可以看出,鉴辅会是鉴定工作的执行部门,在特殊教育学生的鉴定方面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3.1鉴辅会的组织架构

在1987年颁布的所谓“特殊教育法施行细则”中,就确定了鉴辅会地位,该文件在1998年进行了修订,其中第九条规定:“鉴辅会应设置主任委员一人,由各县市主管教育行政机关首长兼任;并指定专任人员办理鉴辅会事务。鉴辅会的组织及运作方式,由各县市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定之”[18]。曾有学者认为,一个理想的鉴辅会的组织应包括下列成员,见图1[19]。

时至今日,中国台湾各县市鉴辅会的做法虽略有不同,但都有一个较为完整、周全的组织架构。以台北市为例,其组织如下:主任委员一人,由市长兼任;副主任委员一人,由教育局局长兼任;委员十五人至二十五人,包含市社会局代表一人、市劳动局代表一人、市卫生局代表一人、教育局代表二人、特殊教育学者专家、学校行政人员、同级教师组织代表、身心障碍学生家长团体代表、资赋优异学生家长团体代表,以及临床心理专家、专科医师、社会工作者、复健医师、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等各类特殊教育相关专业人员[20]。从鉴辅会的组织架构,我们可以发现,从上涉及到各县市的最高行政机关部门及首长,至下涉及到学生家长甚至学生个人,其中又包含了在执行中会涉及的各个局办,以及操作层面的专家、专业人员,这种上下贯通的组织架构直接保障了鉴辅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心理评量制度

在鉴辅会的组织架构中,教育与心理测量人员(以下简称心理评量人员)不仅是鉴辅会小组鉴定的成员之一,实际上也是整个特殊教育鉴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执行者。中国台湾各县市依照实际情况对心理评量人员制定了多种管理制度,以保证鉴辅会鉴定工作的专业化实施。以基隆市为例,心理评量人员分为三级。凡具备基隆市合格特殊教育教师或一般合格教师,且参与基隆市相关心理评量研习者都属于该市初级心理评量人员。初级心理评量人员可提出中级心理评量人员资格申请,经基隆市鉴辅会审核,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者核发中级心理评量人员资格:(1)参加韦氏及其他相关智力测验进修,取得合格证明;(2)参加心理评量研习达三十小时以上(不含前项智力测验研习时数);(3)施测三名以上基隆市特殊需求学生,完成心理评量报告并经审核通过。高级心理评量人员则在年资、研习时数、累积个案上有更高的要求,且要再完成三份以上初、中级心理评量人员递交的心理评量审核报告。

三级心理评量人员皆有明确的工作项目。初级心理评量人员在中、高级心理评量人员指导下,为自己校内特殊需求学生进行观察、晤谈、标准化测验等评量工作,并搜集学生各项能力、学习与行为等表现及特殊教育需求的资料,撰写心理评量报告。此外执行鉴辅会分配的心理评量与特殊教育相关工作,也参与心理评量研习等。中级心理评量人员要协助和审核初级心理评量人员的工作、执行鉴辅会分配的任务、参与心理评量研习、参与本校及外校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工作。高级心理评量人员要参与心理评量研习、心理评量个案分析会议、心理评量人员培训工作[21]。

3.3特殊教育学生鉴定程序

对于特殊教育新生来说,在入学时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已有身心障碍手册、未取得身心障碍手册、障碍情况不明显。入学鉴定工作从每年六月持续到十二月底,而原来在校内就读学生的鉴定工作则安排在每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二月至五月)进行。一般而言,鉴辅会对特殊学生入学鉴定程序如下:每年六月到七月,办理学龄身心障碍学生(含无身心障碍手册)报到、登记。七月至八月底,鉴辅会汇整各校转介来的疑似名单及相关资料,安排学生接受心理评量或医学检查,评量小组人员依照安排时间实施心理测验及教育评量;随即鉴辅会综合分析学生各项资料并给予教育安置建议,再召开安置会议决议会,其会议记录分送有关学校,由学校寄发安置通知书给学生家长。至于障碍情况不明显学生的鉴定,则是在入学后九月至十月各校办理的新生身心障碍学生普查中,由各班教师初步筛检,发现有疑似的身心障碍儿童,提报学校辅导室,经辅导人员和家长晤谈并观察后,认定需进一步接受鉴定的学生,经由家长同意,填写转介表。之后,再进行如前文所述的鉴定流程对该名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安置。

鉴辅会每年循环初筛及鉴定十三种障碍类别的学生。考虑到智力障碍儿童是一个较为广泛的群体,而中国台湾在语言障碍儿童的筛选及鉴定流程方面比较全面,所以笔者以语言障碍学生和智力障碍学生的鉴定流程为例,进行介绍。

3.3.1语言障碍学生鉴定程序

錡宝香曾经拟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语言障碍的筛选及鉴定流程,包括发现怀疑、转介筛检、施测/分析、送鉴辅会鉴定判别等[22],具体内容见图2。

首先,教师或家长观察或注意到儿童的说话出现异常,或是感觉到其语言发展与同班同学有差异或是落后的现象。其次,教师和家长进一步使用相关的筛选表或检核表,主要使用洪俪瑜的特殊需求学生转介资料表中的语言障碍部分进行初筛[23]。第三,确定智力是否正常,因为很多特殊儿童除了主要障碍之外也存在说话语言的问题,因此在鉴定其是否为语言障碍儿童时,必需先确定儿童的智力、感官能力、肢体动作能力、情绪行为等是否发展正常。鉴定语言障碍时,智力方面较多使用的是《托尼非语文智力测验》(TO-NI)[24]或是《韦氏智力测验(第四版)》(WISC-IV)/《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如果存在智力低下的情况,则转到其他组别进行鉴定。第四,确定儿童并非其他障碍造成语言发展问题,即排除听障、学障、自闭症等。第五,以标准化评量工具进行施测。目前中国台湾已经建立常模的标准化工具很多,如《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25]、《修订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26]、《华语儿童理解与表达测验》[27]、《儿童口语理解测验》[28]等。第六,收集语言样本,即请学生复述一个故事,并从语言、连接词、风格、讯息、时间前后指称关系等多个向度分析其叙事内容,同时也可以分析构音、嗓音与语畅异常的障碍与严重度。第七,教师搜集学生平日的沟通与学习状况或学业表现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最后,汇整所有相关资料,送交鉴辅会进行鉴定,以确定学生是否为语言障碍学生、具有何种语言障碍类型,如构音、嗓音或语畅异常等。

3.3.2智力障碍学生鉴定程序

中国台北在智力障碍学生的鉴定上,每年的做法有在细节上略有不同,但大体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且成熟的鉴定流程,以中国台北2012年工作流程为例(图3)[29],可以看出整个鉴定工作流程分为转介、相关资料收集、鉴定与诊断、综合分析这四个环节。

当有疑似智能障碍学生时,教师和家长会使用特殊需求学生转介资料表,对其中的智能障碍评量部分进行勾选,初步确定学生是否有智能障碍。其次,进行智能障碍评量相关资料的收集,包含两步:(1)汇整填写辅导策略及辅导成效评估表,了解前期辅导情况;(2)汇整观察晤谈资料,进行学生基本能力现况分析。第三,由心理评量教师实施标准化的智力及适应行为测验,适应行为评量通常采用《文兰适应行为量表》或《中华适应行为量表》,智力测验则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同时会视学生的需要采用《拜瑞-布坦尼卡视觉-动作统整发展测验》或其他量表进行,排除学生可能存在的其他障碍。第四,把上述资料由初级心理评量教师进行统整,撰写评估摘要报告。第五,由中高级心理评量教师进行分析,最后交由鉴辅会进行鉴定。

4评析

通过对中国台湾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工作的相关条例、鉴辅会组织架构、心理评量制度以及鉴定流程等方面的梳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经验使得中国台湾整个鉴定工作能够以专业化、规范化的形式开展。

4.1特殊教育鉴定工作制度化

制度是推动实践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中国台湾特殊教育中与鉴定相关的制度的梳理可以看出,特殊教育鉴定工作的制度化是随着理念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进步的,发挥着引导、推动特殊教育实务的功能。除了一系列制度在实际推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台湾还确立了鉴辅会这一执行部门和十三类障碍儿童的鉴定基准、办法。鉴定评估是特殊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保障,中国台湾特殊教育鉴定工作的制度化明确了制定评估的实施细则,规范了各部门的责任,制定鉴定的标准,保障了鉴定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4.2以综合分析的形式进行多元评量

有学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对特殊儿童的鉴定,应以协助教育安置、设计教学方案为重点,故中国台湾特殊教育界对于特殊儿童鉴定程序以功能性、支持性为主,明确要采取综合分析的形式,进行多元评量[30]。中国台湾进行鉴定的执行单位一般有三种:医疗单位,进行身心障碍等级、诊断证明等鉴定;教育单位,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委员会;教学或临床鉴定,由专业教师或治疗师担任[31]。在教育上,由具有测验资格的人员,利用标准化评量、观察、晤谈、医学检查或身心障碍手册等搜集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

4.3重视特殊教育教师在鉴定过程中的作用

Taylor曾提出应由教师来扮演评量学生的角色,因为师生互动关系密切,可引导出学生的最佳表现,且学生在教室中也习惯被评量,因此由校内教师担任评量人员的角色可免除学生的学习恐惧,并且教师可在最适合的时间进行评量,而无需等待校外的评量人员[32],因此,教师是评量学生的最佳人选。实际上,中国台湾的心理评量人员大部分也是以特殊教育教师为主[33],各县市由在职特教及辅导老师所组成的“特殊教育心理评量(简称心评)小组”,经过专业的训练,在特殊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实施身心障碍学生的鉴定。“特殊教育心评小组”乃是结合特殊教育教师、医疗单位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小组,特教教师是站在第一线的教学者,又是团队小组成员之一,可见特殊教育教师在鉴定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34]。

4.4以规范、常态方式运行特殊教育学生转介制度

在特殊学生鉴定程序中提到,中国台湾的入学鉴定工作从六月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底,而原来在校内就读学生的鉴定工作则安排在每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二月到五月)。这一点说明了中国台湾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成熟的特殊学生转介制度。鉴定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新生入学,而是扩大到了每一个在校学生。这样的做法能把适切的服务及时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残疾“标签”、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更能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这样的体制下,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观察、开展补救教学,以明确其是否是特殊教育的对象。

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范文第5篇

1.1案例教学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学中的意义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情景中,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提问,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对话和研讨,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这个案例或将案例中隐含的理论和原理揭示出来。案例教学法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能与情商的发展。

1.2案例教学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特殊教育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实践性人才,案例教学有益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案例教学的紧迫性。目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康复系和公管系等几大院系,都开始重视并发展案例教学。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为例,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具有注重实效性的特点,某些专业课,如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等课程,都开始发展案例教学与理论相辅性教学研究。通过调研得知,近9成的学生表示提升了对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近8成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他们对未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很有信心。

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顺应案例教学的需求所做出的努力

被誉为案例教学法的“先驱者”的美国哈佛院长朗德尔曾这样描述过图书馆在学院常规教学以及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图书馆是教授和学生应有的必要场所,图书馆对我们,就像大学中的实验室之于化学和物理学者,就像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于动物学者,就像所有的植物园之于植物学者一样。”朗德尔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法特别重视对案例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案例时发现的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建设服务于学院专业设置的特色图书馆以及服务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图书馆,就显得尤为重要。

2.1自建数据库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搬入新馆后,结合建设新型高校图书馆和学科型高校图书馆,不断地进行高校图书馆转型的一些尝试。2011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结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各院系案例教学的需要,申请建设特殊教育专题数据库作为JALIS三期子项目,特殊教育专题数据库以文献为主体,数据库基本结构体系为特殊教育专业基础学科、听障教育学、视障教育学、智障教育学、孤独症教育学、康复教育、特殊儿童教育案例库和残疾人事业等。文献收录的范围主要有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标准法规、视频、图片、特殊教育课件和无障碍设计建设标准等。经过4年的努力,该课题于2014年上半年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现正处于试用及不断完善阶段,师生可以在该数据库浏览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2.2建视频资料库以特殊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视频资源库,视频资源收录的范围有聋校、盲校、培智学校、大学课程、考试辅导、特殊教育、兴趣爱好、校园影音、名校公开课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主要用于教学观摩。

2.3设精品课程网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由本院网络中心采集,主要收录本院录制的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像、课件、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考核办法、参考文献等等。

2.4建特色资料室目前根据学院学科设置,在建的特色资料室有2个:小教资料室和特藏资料室,收集各种和小教、特教有关的各类纸本文献,包括书籍、报纸、课件等等,并配备的电脑和桌椅,进行了软装潢设计。特色资料室资料收集工作已成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常规工作之一,希望最终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资料室,满足师生教学教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