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狭义的电信网络安全是指电信网络本身的安全性,按照网络对象的不同包括了PSTN网络的安全、IP/Internet网络安全、传输网络安全、电信运营商内部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广义的网络安全是包括了网络本身安全这个基本层面,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信息安全和业务安全的层面,几个层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整体的安全体验。

电信运营商都比较重视网络安全的建设,针对网络特点、业务特点建立了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我国电信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早。2000年,原中国电信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着力建立中国电信自己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分为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在管理体系中,包括组织体系、策略体系和保障的机制,依据组织保障策略引导、保障机制支撑的原则。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突飞猛进,单靠纯粹的管理和应急相应很难完成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为此,建立了网络安全基础支撑的平台,也就是SOC平台,形成了手段保障、技术保障和完备的技术管理体系,以完成中国电信互联网的安全保障工作。这个系统通过几个模块协同工作,来完成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控,完成对网络安全工作处理过程中的支撑,还包括垃圾邮件独立处理的支持系统。

然而,网络安全是相对的。网络开放互联、设备引进、新技术引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存在等,造成了网络的脆弱性。当电信网络由封闭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系统向基于开放、IP数据业务转型中,安全问题更加暴露。从狭义的网络安全层面看,随着攻击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工具的获得越来越容易,对网络发起攻击变得容易;而运营商网络分布越来越广泛,这种分布式的网络从管理上也容易产生漏洞,容易被攻击。从广义的网络安全层面看,业务欺诈、垃圾邮件、违法违规的SP行为等,也是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2电信网络安全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2.1互联网与电信网的融合,给电信网带来新的安全威胁

传统电信网的业务网和支撑网是分离的。用户信息仅在业务网中传送,信令网、网管网等支撑网与业务网隔离,完全由运营商控制,电信用户无法进入。这种机制有效地避免了电信用户非法进入网络控制系统,保障了网络安全。IP电话引入后,需要与传统电信网互联互通,电信网的信令网不再独立于业务网。IP电话的实现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上,TCP/IP协议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引入传统电信网。IP电话的主叫用户号码不在IP包中传送,一旦出现不法行为,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执法机关,确认这些用户的身份需要费一番周折,加大了打击难度。

2.2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入,给电信网的安全保障带来不确定因素

NGN的引入,彻底打破了电信网根据不同业务网分别建设、分别管理的传统思路。NGN的引入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网络安全方面看,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NGN的引入可能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此外,3G、WMiAX、IPTV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入,都有可能给电信网的安全带来不确定因素。特别是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用户向网络侧发送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每一个用户都有能力对网络发起威力较大的拒绝服务等攻击。如果这些宽带被非法控制,组成僵尸网络群,其拒绝服务攻击的破坏力将可能十分巨大。

2.3运营商之间网络规划、建设缺乏协调配合,网络出现重大事故时难以迅速恢复

目前,我国电信领域基本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格局。但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还不尽完备,电信市场多运营商条件下的监管措施还不配套,给电信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如在网络规划建设方面,原来由行业主管部门对电信网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现在由各运营企业承担各自网络的规划、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明显弱化。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网络瘫痪问题,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能否互相支援配合就存在问题。

2.4相关法规尚不完善,落实保障措施缺乏力度

当前我国《电信法》还没有出台,《信息安全法》还处于研究过程中,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且缺乏操作性。在规范电信运营企业安全保障建设方面,也缺乏法律依据。运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多地关注网络建设、业务开发、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网络安全相关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相对滞后。

3电信网络安全防护的对策思考

强化电信网络安全,应做到主动防护与被动监控、全面防护与重点防护相结合,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3.1发散性的技术方案设计思路

在采用电信行业安全解决方案时,首先需要对关键资源进行定位,然后以关键资源为基点,按照发散性的思路进行安全分析和保护,并将方案的目的确定为电信网络系统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安全系统,使其具有统一的业务处理和管理流程、统一的接口、统一的协议以及统一的数据格式的规范。

3.2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层安全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控制不同的访问者对网络和设备的访问;划分并隔离不同安全域;防止内部访问者对无权访问区域的访问和误操作。可以按照网络区域安全级别把网络划分成两大安全区域,即关键服务器区域和外部接入网络区域,在这两大区域之间需要进行安全隔离。同时,应结合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监控需要,与实际应用环境、工作业务流程以及机构组织形式进行密切结合,在系统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包括企业级的网络实时监控、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访问控制,网络入侵行为取证等,形成综合的和全面的端到端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大大加强系统的总体可控性。

3.3网络层方案配置

在电信网络系统核心网段应该利用一台专用的安全工作站安装入侵检测产品,将工作站直接连接到主干交换机的监控端口(SPANPort),用以监控局域网内各网段间的数据包,并可在关键网段内配置含多个网卡并分别连接到多个子网的入侵检测工作站进行相应的监测。

3.4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配置方案

由于电信行业的网络系统基于Intranet体系结构,兼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特性,是一个充分利用了Intranet技术、范围覆盖广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它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来自于方方面面。每一个需要保护的关键服务器上都应部署核心防护产品进行防范,并在中央安全管理平台上部署中央管理控制台,对全部的核心防护产品进行中央管理。

3.5系统、数据库漏洞扫描

系统和数据库的漏洞扫描对电信行业这样的大型网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已有的扫描工具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可免去专门购买其他的系统/数据库漏洞扫描工具。

参考文献

[1]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电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陈纲.保障电信网络安全的五项措施[N].通信产业报,2003-9-28.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PKI;CA;VPN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也在迅速增加,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在困扰着用户,在2003年后,木马、蠕虫的传播使企业的信息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这都对企业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都认识到依托先进的IT技术构建企业自身的业务和运营平台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就面临着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而其内部的管理问题、效率问题、考核问题、信息传递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又时刻在制约着自己,企业采用PKI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众多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下面的描述中,以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2信息系统现状

2.1信息化整体状况

1)计算机网络

某公司现有计算机500余台,通过内部网相互连接,根据公司统一规划,通过防火墙与外网互联。在内部网络中,各计算机在同一网段,通过交换机连接。

图1

2)应用系统

经过多年的积累,某公司的计算机应用已基本覆盖了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各种应用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应用也由数据分散的应用模式转变为数据日益集中的模式。

2.2信息安全现状

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某公司实施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项目,基于当时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安全产品的状况,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安全,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服务器等网络安全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公司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这些产品在此后防范网络攻击事件、冲击波等网络病毒攻击以及网络和桌面日常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风险与需求分析

3.1风险分析

通过对我们信息系统现状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经营管理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依赖性增强,计算机应用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日益复杂。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计算机应用系统涉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大多集中在公司总部数据中心,因此有必要加强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和身份的认证,加强对数据的备份,并运用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通过对现有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分析,也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安全威胁种类的增加,某公司的信息安全无论在总体构成、信息安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

(1)系统性不强,安全防护仅限于网络安全,系统、应用和数据的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

目前实施的安全方案是基于当时的认识进行的,主要工作集中于网络安全,对于系统和应用的安全防范缺乏技术和管理手段。如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访问都停留在用户名/密码的简单认证阶段,很容易被冒充;又如数据备份缺乏整体方案和制度规范,容易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和泄露。

当时的网络安全的基本是一种外部网络安全的概念,是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模型的,即网络内部的用户都是可信的。在这种信任模型下,假设所有可能的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攻击者都来自于组织外部,并且是通过网络从外部使用各种攻击手段进入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

针对外部网络安全,人们提出了内部网络安全的概念,它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模型:所有的用户都是不可信的。在这种信任模型中,假设所有用户都可能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并且可以各种更加方便的手段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内部人员可以直接对重要的服务器进行操控从而破坏信息,或者从内部网络访问服务器,下载重要的信息并盗取出去。内部网络安全的这种信任模型更符合现实的状况。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计算机安全机构(CSI)等权威机构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超过80%的信息安全隐患是来自组织内部,这些隐患直接导致了信息被内部人员所窃取和破坏。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过程,某公司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也没有选用有关的安全服务。不能充分发挥安全产品的效能。

(2)原有的网络安全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产品亟待升级。

已购买的网络安全产品中,有不少在功能和性能上都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的要求。如为进一步提高全网的安全性,拟对系统的互联网出口进行严格限制,原有的防火墙将成为企业内网和公网之间的瓶颈。同时病毒的防范、新的攻击手段也对防火墙提出了更多的功能上的要求,现有的防火墙不具备这些功能。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营、应用单位都必须做好本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只有在建设的初期,在规划的过程中,就运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手段,用户才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的浪费。

3.2需求分析

如前所述,某公司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信息安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某公司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也需要做好系统、应用、数据各方面的安全防护。为此,要加强安全防护的整体布局,扩大安全防护的覆盖面,增加新的安全防护手段。

(2)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以及新的攻击手段的不断出现,使某公司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原有的产品进行升级或重新部署。

(3)信息安全工作日益增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加快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建设,使安全防范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

(4)信息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如何利用专业公司的安全服务,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项防范工作,应对不断出现的各种安全威胁,也是某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4设计原则

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

4.1标准化原则

本方案参照信息安全方面的国家法规与标准和公司内部已经执行或正在起草标准及规定,使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为拓展、升级和集中统一打好基础。

4.2系统化原则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信息系统的各层次、安全防范的各阶段全面地进行考虑,既注重技术的实现,又要加大管理的力度,以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4.3规避风险原则

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涉及网络、系统、应用等方方面面,任何改造、添加甚至移动,都可能影响现有网络的畅通或在用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这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必须面对的最大风险。本规划特别考虑规避运行风险问题,在规划与应用系统衔接的基础安全措施时,优先保证透明化,从提供通用安全基础服务的要求出发,设计并实现安全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平滑连接。

4.4保护投资原则

由于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自身的资金能力,某公司分期、分批建设了一些整体的或区域的安全技术系统,配置了相应的设施。因此,本方案依据保护信息安全投资效益的基本原则,在合理规划、建设新的安全子系统或投入新的安全设施的同时,对现有安全系统采取了完善、整合的办法,以使其纳入总体安全技术体系,发挥更好的效能,而不是排斥或抛弃。

4.5多重保护原则

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但是建立一个多重保护系统,各层保护相互补充,当一层保护被攻破时,其它层保护仍可保护信息的安全。

4.6分步实施原则

由于某公司应用扩展范围广阔,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及应用的增加,系统脆弱性也会不断增加。一劳永逸地解决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针对安全体系的特性,寻求安全、风险、开销的平衡,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即可满足某公司安全的基本需求,亦可节省费用开支。

5设计思路及安全产品的选择和部署

信息安全防范应做整体的考虑,全面覆盖信息系统的各层次,针对网络、系统、应用、数据做全面的防范。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显示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技术手段应当完备,安全管理应贯穿安全防范活动的始终,如图2所示。

图2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

信息安全又是相对的,需要在风险、安全和投入之间做出平衡,通过对某公司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对现有的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调查,通过与计算机专业公司接触,初步确定了本次安全项目的内容。通过本次安全项目的实施,基本建成较完整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5.1网络安全基础设施

证书认证系统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还是外部的网络平台,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之上。目前,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最佳方案当数应用PKI/CA数字认证服务。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是利用公开密钥理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提供在线身份认证的安全体系,它从技术上解决了网上身份认证、信息完整性和抗抵赖等安全问题,为网络应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向用户提供完整的PKI/CA数字认证服务。通过建设证书认证中心系统,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认证平台,能够通过这个安全平台实现以下目标:

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确认通信双方的身份,要求通信双方的身份不能被假冒或伪装,在此体系中通过数字证书来确认对方的身份。

数据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确保信息不被泄露,在此体系中利用数字证书加密来完成。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确保通信信息不被破坏(截断或篡改),通过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来完成。

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防止通信对方否认自己的行为,确保通信方对自己的行为承认和负责,通过数字签名来完成,数字签名可作为法律证据。

5.2边界防护和网络的隔离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是将物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如Internet)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专用网。和传统的物理方式相比,具有降低成本及维护费用、易于扩展、数据传输的高安全性。

通过安装部署VPN系统,可以为企业构建虚拟专用网络提供了一整套安全的解决方案。它利用开放性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体,通过加密、认证、封装以及密钥交换技术在公网上开辟一条隧道,使得合法的用户可以安全的访问企业的私有数据,用以代替专线方式,实现移动用户、远程LAN的安全连接。

集成的防火墙功能模块采用了状态检测的包过滤技术,可以对多种网络对象进行有效地访问监控,为网络提供高效、稳定地安全保护。

集中的安全策略管理可以对整个VPN网络的安全策略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

5.3安全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Internet上出现最早的应用之一。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邮件的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大量的敏感信息随之在网络上传播。然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邮件协议自身的缺点,电子邮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如OUTLOOK支持的S/MIME(Secure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s),它是从PEM(PrivacyEnhancedMail)和MIME(Internet邮件的附件标准)发展而来的。首先,它的认证机制依赖于层次结构的证书认证机构,所有下一级的组织和个人的证书由上一级的组织负责认证,而最上一级的组织(根证书)之间相互认证,整个信任关系基本是树状的。其次,S/MIME将信件内容加密签名后作为特殊的附件传送。保证了信件内容的安全性。

5.4桌面安全防护

对企业信息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企业网络外部,大量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很早之前安全界就有数据显示,近80%的网络安全事件,是来自于企业内部。同时,由于是内部人员所为,这样的安全犯罪往往目的明确,如针对企业机密和专利信息的窃取、财务欺骗等,因此,对于企业的威胁更为严重。对于桌面微机的管理和监控是减少和消除内部威胁的有效手段。

桌面安全系统把电子签章、文件加密应用和安全登录以及相应的智能卡管理工具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是针对客户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

1)电子签章系统

利用非对称密钥体系保证了文档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采用组件技术,可以无缝嵌入OFFICE系统,用户可以在编辑文档后对文档进行签章,或是打开文档时验证文档的完整性和查看文档的作者。

2)安全登录系统

安全登录系统提供了对系统和网络登录的身份认证。使用后,只有具有指定智能密码钥匙的人才可以登录计算机和网络。用户如果需要离开计算机,只需拔出智能密码钥匙,即可锁定计算机。

3)文件加密系统

文件加密应用系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存储。由于密钥保存在智能密码钥匙中,加密算法采用国际标准安全算法或国家密码管理机构指定安全算法,从而保证了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5.5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基于PKI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USB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PKI的USBKey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还可构建用户集中管理与认证系统、应用安全组件、客户端安全组件和证书管理系统通过一定的层次关系和逻辑联系构成的综合性安全技术体系,从而实现上述身份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的总体要求。

6方案的组织与实施方式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流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攻击前的防范、攻击过程中的防范和攻击后的应对。安全管理贯穿全流程如图3所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流程不仅描述了安全防范的动态过程,也为本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图3

因此在本方案的组织和实施中,除了工程的实施外,还应重视以下各项工作:

(1)在初步进行风险分析基础上,方案实施方应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明确需求所在,务求有的放矢,确保技术方案的针对性和投资的回报。

(2)把应急响应和事故恢复作为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必要时可借助专业公司的安全服务,提高应对重大安全事件的能力。

(3)该方案投资大,覆盖范围广,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分地区、分阶段实施的方式。

(4)在方案实施的同时,加强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建设,使信息安全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7结论

本文以某公司为例,分析了网络安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风险,随后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各个方面,从技术手段的改进,到规章制度的完善;从单机系统的安全加固,到整体网络的安全管理。本方案从技术手段上、从可操作性上都易于实现、易于部署,为众多行业提供了网络安全解决手段。

也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建立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有效地防范信息系统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和威胁,把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信网络;安全隐患;管理体系;安全与防护

中图分类号:TN91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Thinking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Li Jian

(Qinhuangdao Branch of China Tietong Group Ltd.,Qinhuangdao066100,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turally led to the rapid rise of the communications network,both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o provide ra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but also inevitable to th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o bring some security risk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urity threats that currently exist o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in-depth thinking o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curity and protection,protec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Keywords:Communication network;Security risks;Management system;Safety and Protection

一、前言

计算机网络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计算机是信源或者终端,通信网络则是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它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通信网络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通信网络系统覆盖地域广阔,设备复杂多样,针对各种特定类型的通信设备,很多的网管系统基本实现了使用专用的接口协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而然就带动了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信息技术得到普及,而各行业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通常,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一方面给通信网络带来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给通信网络的安全造成一定的挑战。当前,通信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如病毒,黑客等等窃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计其数,所以如何应对这些通信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是目前通信工程需要急需解决的难题。

为了维护网络通信的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预防网络安全事故以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防范猖狂的网络犯罪。需要制定相关的网络通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

二、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现状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包括:网络安全的等级保护、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网络安全的灾难备份等,这些都以事前防护和准备为主的,最终通过技术和管理落实和改进通信网络安全的维护和管理,并且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潜在的威胁相适应,以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水平,降低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以“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为指导方针,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关键是进行事前预防保护。

通信网络安全是根据网络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以防止通信网络中泄露、破坏或更改了操作系统、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预防非法用户窃取服务,以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络通信安全包括设备安全、用户识别安全以及数据传输安全等内容。

国内外对通信网络安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国外很早就进行信息网络安全研究,研究全面而广泛。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在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计算机保密模型”的基础上,制定了“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准则”(TCSEC),之后又制定了网络系统数据库方面和系列安全解释,形成了安全信息体系结构的准则[3]。安全协议对信息安全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基于状态机、代数工具和模态逻辑三种分析方法。而今密码学成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举办信息学及安全密码学术会议。当前研究的热点是密钥密码,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也受到极大关注,目前处于研究和发展的阶段,加快了密钥管理及论证理论的研究步伐。国内的信息网络安全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通信保密和数据保护。目前主要从安全体系结构、现代密码结论、安全协议、信息分析和监控等方面提出的系统完整和协同的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的方案。2009年开始,国家的信息化部及工业计划每年对通信网络进行安全等级保护、通信风险评估,网络通信的灾难备份等相关防护工作。

三、探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随着通信网络的一体化和互联互通,以及共享资源步伐的加快,通信的安全和保密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关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网络安全机构不够健全,网络安全维护队伍还不充实。目前,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增加,而企业在进行人员素质培养、人员的配备及机构的设置未能很好地适应管理工作。其次,未能很好的统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性不足。虽然在业务发展中,各运营企业相继建设了不少的网络和系统,但没有统筹谋划和监督管理,缺乏统一标准,运营企业各自管理网络和系统的安全,因此,必然存在安全隐患。再者,由于缺乏安全技术手段。网络的应急处置、预警监控、安全防护和审计等技术水平不高。最后,网络安全制度未完善,未能涉及每个环节。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行维护环节而忽略其他环节,最近几年企业建设了不少IT系统,但上线前未对设备和系统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测,同样带来安全隐患。

(二)关于适应形势的发展

运营企业未能深入认识到通信网络的基础性以及全局性作用,随着通信网络移动化、IP化、智能化的发展,网络安全观念相对滞后,传统的网络通信安全意识仍停在设备可靠性等物理安全层面上,而对网络攻击、非法远程控制和病毒传播等威胁意识仍然不够,对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的投入很少,对网络安全存在侥幸心理。

(三)关于规范第三方服务的管理

运营企业在信息和网络系统的安全的保障、规划的设计、建设集成和网络的运行维护等环节基本都依赖第三方服务。但是由于缺乏规程规范和制度,运营企业对第三方服务的管控力度不够,致使服务过程存在较大风险。

(四)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目前,网络通信防护内容主要是防病毒、防攻击、防入侵。但是,防护措施落实不够,未能防范和抵御网络系统的内外部安全风险,DDOS攻击堵塞城域网和IDC的事件时有发生;未能及时升级软件,漏洞管理不及时,被保护主机或系统会因为漏洞遭到黑客的攻击;如果没做好不同安全域之间和内外网隔离及其访问控制工作,就可能导致不同系统间的非授权访问;服务器或者系统开放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就会给黑客有机可乘,通过远程攻击和入侵;没有启用安全日志或者没做好日志审计工作就会对故障的排查及处理,安全事件的还原工作带来困难。

(五)关于网络的安全意识

目前,运营企业的网络和系统本身安全性不足,存在很多安全漏洞,而运营企业本身的内部网络防范措施不足,太过依赖边界安全,因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关于远程维护管控措施

有的远程维护管理网络平台本身就有漏洞,而远程维护管理控制的审批的管理、平台的管理、日志的审计以及实时的监控等措施也不足,因此业务系统同时存在内外部的安全隐患。

(七)灾难备份工作不够完善

随着网络的集中管控程度的提高,在部分网络单元中,还存在同管道、单节点、单路由等问题。

四、关于网络安全的防护

(一)关于网络安全维护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及随时研究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为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应及时提出相关的措施。

(二)关于安全防护的检查力度

在传统的安全防护检查的基础上,需要制订和完善安全防护标准以针对非传统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风险和安全评测。

(三)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标准

电信监管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安全防护工作。

(四)对应急事件的处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事件发生频率将越来越高,电信监管部门应及时通报网络安全信息,重视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

(五)关于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配置方案

基于Intranet体系结构的运营企业的网络系统,同时兼备广域网和局域网的特性,是一个范围覆盖广且充分利用了Intranet技术的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隐患很多,应安装核心防护产品在需要保护的核心服务器上,部署中央管理控制台在中央安全管理平台上,以对全部的核心防护产品进行统一管理。

(六)关于网络的安全技术水平

监管部门在网络安全工作中应重视技术手段建设,随时关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运营企业的抗击能力。一直以来,运营企业的安身立命需要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已经渗透到国家社会、政治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网络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通信运营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五、结语

当今是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主动权,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战争的对抗,信息就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追赶信息时代的步伐,为的就是及时追随时代的步伐,走在信息时代的最前沿才能掌握发言权。

参考文献:

[1]杨朝军.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的几点思考[J].应用科学

[2]丁全文.浅谈通信网络的安全与防护[J].信息与电脑,2011,5

[3]冯登国.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1,1:8-13

[4]姜滨,于湛.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J].甘肃科技,2006,12,22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问题困扰企业内部信息安全

报告指出,缺乏统一管理易形成“木桶效应”、安全软件误报、电脑设备独立升级占用企业带宽、漏洞补丁升级滞后、终端安全缺失、BYOD环境下WIFI上网缺乏管理、安全制度落后等问题困扰企业内网。

安全制度落后和缺乏统一管理是问题的关键。对此, Gartner副总裁彼得·福斯特布鲁克表示,企业安全属于一种集体安全问题。一般来说,联入内网系统的电脑中,只要有一台电脑被黑客攻破,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内网安全体系的崩溃和商业机密的泄漏。也就是说,安全性最差的一台电脑实际上就决定了整个企业内网系统的安全级别,这就是企业安全问题中的“木桶效应”。而近年来随着APT高级持续性威胁形式日益严峻,这种“木桶效应”暴漏的更加明显。“完善的安全体系建设需要有产品做基础,有技术做保障、有服务做配合、有制度做管理。只有产品、技术、服务、制度协调配合,多管齐下,才能保障企业内网的安全。”同时他强调,安全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究其根本是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围绕利益的对抗行为。

脆弱的企业外网

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建立官网进行对外宣传和展示,以及进行相关产品的,已经成为企业的通用手段。因此,企业网站已经成为企业对外的一面镜子,反射出企业的自身形象。但是这面镜子在来自互联网的攻击面前却十分脆弱,很多企业由于各种问题被黑客攻击,造成用户流失,导致巨额损失,并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形象。

《报告》显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网站存在漏洞,导致网站被拖库、篡改和流量攻击。同时,企业外网安全受到威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是,病毒木马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是钓鱼网站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来自中国互联网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新增钓鱼网站87.3万个,相比2011年增长73.9%。二是,网络存储和云共享成为木马新兴渠道。

解决方案分析

《报告》认为通过“边界防御+云端防护+终端防护”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安全防护检测手段单一、性能瓶颈、维护成本高、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同时,鉴于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奇虎360总裁齐向东建议,在云端安全中使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把云端安全体系移植进企业内网,能最大程度保障企业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有效降低资源占用率和运营成本;在边界防护方案中可通过信息采集,进行协议还原对通信进行准入管理,阻断攻击。而在终端安全中需实现网络准入控制、程序准入控制和硬件准入控制。

此外,《报告》还指出到2020年,绝大多数企业都将无法独立的实现信息安全的保护。他们需要中央实体(如安全公司或政府)的统一管理和保护。而为了实现快速检测和快速响应,企业需要通过中央实体来实现情报共享。海量的黑白名单服务和漏洞预警服务是实现企业情报信息共享的必要手段。

链接———企业信息安全关键词

泛安全 未来五年或十年里网络安全会变得更加严峻,现在的互联网安全公司不能只把杀毒软件当成安全产品,应该更广泛地关注用户的网络安全需求。奇虎3 6 0总裁齐向东认为,除了电脑病毒外,用户的互联网安全还面临很多其他威胁,例如数据泄露、信息骚扰等。互联网安全公司不能只关注杀毒软件等传统安全产品,而应该更重视用户体验,把用户遇到与安全有关的问题都解决好,这才是新的产品思路。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历经多年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道公司信息通信网络已覆盖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的二级单位、输油站库、码头和项目部,承载着工业电视、视频会议、移动可视化等网络应用以及智能化管线系统、ERP系统、OA系统等信息系统,成为公司生产运营、经营管理、综合办公的中枢神经。基于日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建设和日益丰富的信息安全管理手段,逐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部署了常规的技术防护措施,初步落实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但是,必须看到,公司信息安全工作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1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国际上围绕网络空间主导权与控制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数据面临新时期严峻的网络攻击风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安全边界更加模糊,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2)国家层面在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力度,专门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强国战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战略体系,网络信息安全逐渐被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的新高度。国内先进企业也在体系化的全面推进信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传统的“被动静态防护”逐渐被“主动动态防御”所取代。

(3)管道公司在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保障和合规性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部分员工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系统建设没有完全落实信息安全防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三同步”原则,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没有全面开展;互联网出口尚未统一,信息安全整体防御能力相对薄弱;无线网络应用、终端入网审计及系统用户权限管控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1]

2.1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成立公司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公司、二级单位两级的信息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建立安全方针政策、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规范、流程控制表单四个层级的信息安全标准与制度体系框架;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主线,抓好信息化项目立项、验收等关键节点,建立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按年度开展信息安全评估检查,以问题为导向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建立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宣教与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氛围。

2.2完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在终端安全方面,部署网络准入控制系统、桌面安全管理系统、防病毒系统;在应用系统安全方面,对关键服务器主机设备进行冗余部署,建立主机弱点分析机制、主机系统软件备份和恢复机制、主机入侵检测机制和主机系统操作规范。同时,通过实施现有网络优化改造、网关部署等措施,实现公司生产网和办公网的业务安全隔离,提升网络边界安全防护能力。

3信息安全管理提升

3.1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

分解落实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建设运维单位、应用部门在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责任。明确各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为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明确各级信息安全管理员及各专业人员的信息安全岗位职责,强调像对待生产安全一样对待信息安全,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齐抓共管的信息安全管控环境。

3.2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保护与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闭环管理,抓好过程管控,切实落实“三同步”要求。在立项阶段确定安全等级,编制安全方案;在建设实施阶段实施安全方案;在上线验收阶段严格安全检查,杜绝系统“带病”上线运行。同时,梳理检查已投入运行维护的系统,确保全部纳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

3.3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丰富信息安全应急资源,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提升信息安全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置水平。通过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和动态主动防御水平,促使信息安全管理由“救火型”向“预防型”转变。

3.4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分析和通报制度

结合国内外及石化行业信息安全形势,开展信息安全分析,查摆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扩大《信息安全通报》影响面,充实通报内容,充分发挥通报信息安全信息、传播信息安全知识、安排信息安全工作、通报信息安全考核结果的综合作用。

3.5统一公司互联网出口

按业务需要严格管控,互联网访问实行实名制管理,互联网访问资源实行白名单管理。对外应用统一至公司云平台的对外区,建立统一远程接入区。建立公司统一的无线网络认证系统,取缔私自接入的无线路由器,规范无线网络应用,为移动应用提供安全通道。

3.6加强用户弱口令管理

全面启用强密码策略,提升用户登录认证的安全强度;将统一身份管理系统与HR系统集成,实时同步人员信息,强化用户账号的实名制管理。加强终端安全管理,实施用户终端准入实名制管理,全面提高统一防病毒软件和桌面管理软件的安装率,并积极推进虚拟桌面的普及应用。

3.7建立完善公司信息安全基线

以基线为基础实现信息安全的全面管控,降低局部信息安全事件对整体信息安全形势的影响,采取主动的防御思想,建设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并适时对基线进行调整,实现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有效防御,切实提升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水平。

4结束语

信息安全管理要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1],在提高信息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做好适度防护的同时,注重信息安全组织体系、风险控制和运行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形成信息安全动态长效管理机制以及预防为主的主动式信息安全保护模式;既要作为一个单项重要工作来抓,更要融入各项日常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去,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希俭等.企业信息化实务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