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高中数学衔接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 数学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高一新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研究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索适应高一新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较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不是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布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学习中却要用到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二、切实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每个模块36课时,每周4课时,一个模块9周讲完,一周复习考试,完成一个模块需要十周时间,每个学期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所以按照这样的安排,课时非常紧张。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各模块的要求等要有整体的把握,避免增加一些《标准》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或把后面要学到的内容提前以增加高一新生的负担。

三、改进学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对于某些重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而进入高中以后,数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

1.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应当适时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2.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高中课堂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以缓解教师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吃力等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3. 坚持培养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在听讲中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在解题过程中,不仅只是完成任务的解题,而且要反思解题经验,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例如,在学习高一教材《函数》时,我们可借助于二次函数——这个学生既熟悉又有一定基础的初等函数,逐步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还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本题要考察我们哪些知识和能力,验证解出的结论是否完整合理,本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发现题目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纠错过程中,反思错误原因,查缺补漏,寻找克服错误的有效途径。这样,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4. 重视培养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升入高中后,往往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时同学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认真及时把老师留的运算作业完成。同时,对一些复杂运算,还要有耐心,应用掌握的算理,使用简便的方法。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考试中经常有正确的思路,却往往由于运算错误而失分。所以,良好的运算能力将成为考试中一项重要的制胜法宝。

四、正确选择教辅资料,提升学习成绩

由于教材仅作为教学的基本素材,而考试是选拔性考试,高一新生站在初高中的衔接处,面对眼前大量的教学内容,繁多的知识点,纵横交错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了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选择教辅用书是必然的。目前虽然教辅材料琳琅满目,但许多内容与新课程教材不配套,许多材料存在搬、抄的现象,学生选择较为盲目。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教辅材料。哪些题要做,哪些题不要做,哪些题现在做,哪些题以后做,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发挥指导作用。

五、活用多媒体,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范文第2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数字,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分析,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在幂函数中,由于指数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4.教法、学法的变化

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带着问题通过多次听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加之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一一列举,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1. 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四是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有机会可多与初中教师多交流,互相听课,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2.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学前周,要有意识针对学生的基础、教材的空白和淡化部分以校本课程的形式,编好学习资料,用一个月的时间给学生补习,重点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绝对值中含字母式子的化简;2)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特别是二次项系数不为1和含字母系数的多项式),分组分解法;3)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及应用;4)一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及其应用;6)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别注意加强对函数图像的理解)、性质,它的3种表达形式,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最值的确定及在生活中的应用;7)四心(内心与外心、重心与垂心)的概念及其性质;8)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推导和应用;9)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与应用;lO)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11)两圆连心线的性质、两圆公切线的求法和性质。

2.2 教法、学法的衔接

1)利用学前周让新生尽快适应目标体验教学模式。我们可在学前周学习初中延展知识时就开始贯彻这种教学方法,在尚未接触到集合,函数等抽象概念时就先适应这种教学方法,避免出现更多的不适。

2)充分利用目标体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学习目标的确定。开始时可由教师定出(目前我校采取的都是这种方式)学习目标宜短小精干,让学生能一目了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待学生较为适应目标体验教学模式后,就可以教学生如何去确定每一节课的目标,再由师生在课前共同确定,最后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

② 自学能力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贯彻目标体验模式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自学环节则可通过研读教材,着重解决老师给出的自学指导的问题,或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或同学。

③反馈评价重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数学教学;措施

高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在高中阶段才真正被提上日程,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明确教学要求

学生进入高一,一方面。教师不应该是忙忙碌碌于教授新课,而是应该对自己所教班级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情况进行必要的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不应该只专注于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的研究和学习,还应结合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分析相对于初中的数学来说,高一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这个联系和比较中,就很容易地找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又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

二、引领学习方法

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在反复地使用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可取的,还有些是需要摒弃的。对于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纠正,只有学习方法对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告别高耗低效。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办法,让学生之间多交流、多互动,或是效仿一些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办法,或是大家一起研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步骤等等。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范文第4篇

1. 影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

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的环境。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影响每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但是环境对人智力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环境对个体的简单塑造。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发展建构过程的支持和妨碍。

1.2 教材跨度的影响

高中数学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相对初中教材而言,高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它更为系统、全面地把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还不能意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由于教材由简单化向复杂化,单一化向全面化的过度,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1.3 教育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探究的先行者,是富裕的知识源。 教师本身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以及教师的幽默感、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影响。另外,学校的风纪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校的优良风纪,像熔炉一样,具有巨大的陶冶作用,一些原来较差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也会很快地发生变化,努力向上。反之,一些原来好的学生进入以后也会变得散漫起来,以至滑到下坡路上。因此,良好的风纪、学风、文化气氛,能使学生在多方面受到陶冶。

1.4教学方法差异的影响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单一,题型简单,课时充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大量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然而,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版块多,知识综合性强,灵活性大。同时,高考的科目较多,数学课时相对初中来说有所减少。而课堂容量大,进度快,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对重难点内容不能作为一个点进行详细强调,也不能对各个题型都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讲解和练习巩固。

1.5 学生学习方法差异的影响

初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差异也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衔接。初中生由于年龄偏小,学习的依赖性比较强,在数学学习上大多表现为被动、机械地学习。高中生心理逐渐成熟,学会考虑处理事情,在数学学习会表现为主动、自觉。一方面:任务型教学法取代了以往老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之后,自主学习也成为学习方法的首选方法。

2.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对策

2.1 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解除学生心理障碍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高度自信心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学生学习成功率相对较大。一般说来,自信心高的学生更能自如的发挥自己的水平,更不易受约束,更不易受到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的威胁。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成为一种必要。

2.2初中数学教师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拓展基础知识,为高中数学衔接打好基础。在初三复习教学中要注意题型、数学解题思想,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等方面的系统复习,鼓励学生多把数学模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转贴于

2.3 高一数学教师的努力

刚入高中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还受到初中数学教师的影响,而这影响或好或坏,所以高一数学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对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轻松接受数学课程。教师的师德修养、人格魅力、学识、对学生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另外,教师对待教学中、生活中、社会中的各种事件和任务的态度同样会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因此,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任就落在了高一数学教师的肩上。

2. 3.1 贯通初高中教材

初高中数学教材跨度大,这使得大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高一英语数学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走出教科书的狭隘事业,广开思路,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高一数学教师应该正确对待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上课之前高一数学教师应尽快贯通初高中教材,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编排的一致性给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特别是给高一年级的教学衔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关键是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题型和解题思想,这样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矫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习一些与高中教材有关的背景知识,使自己成为博学者。

2. 3.2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提高教师素质修养

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之一是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那么,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素质的教师队伍?本人认为:

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第三,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第四,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方法;第五,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2. 3.3 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采用的学习模式总体倾向和总体特征,以学习技巧为具体表现形式。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促进习得、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以及信息使用所采用的操作方式。它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有趣,更加自主、高效,更具有迁移性。

2. 3.4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大情感投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内。如果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称。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融洽师生感情是数学教学的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学习,同时也进行情感学习和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学识水平,使自己成为学生所尊敬、所喜欢的老师,这样学生也会喜欢你所教的课。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高中 数学 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一点见解。

一、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不是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布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学习中却要用到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二、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而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就学习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三、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而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和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耳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把握好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

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进而使学生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