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TOPSIS法;绩效评价

一、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办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逐年提高。据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本科在校人数达到1541万人,较2005年增长了82%。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需求,我国高校相继建设教学楼、体育馆等建筑场馆,购买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引进大型教学实验设备,更新图书、软件。高校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高校固定资产丰富化、多样化,但同时也导致其管理更加复杂。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率低、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等。为了改善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应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入手,提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方法,通过科学的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者合理运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已经有部分学者进行了探讨。朱丽霞、严奇春(2014)等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了绩效评价,通过构建评价模型,选取25个样本进行实例分析,评价样本间相对的效率情况,并针对评价结果给出相应改进措施。赵红英、李岳峰(2012)等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选取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教学科研绩效、营运绩效、构成绩效以及自筹绩效等方面,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评价。Avkiran(2001)通过对澳大利亚高校的相关绩效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了高校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问题。Johnes(2006)对英格兰超过100所高校进行了绩效评价。张颖等(2014)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效能不高等主要问题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并提出科学合理、涵盖全面、指标多元的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不断探索资源投入的最佳配置途径,推动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其中的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缺乏系统分析,评价方法多采用层次分析法,较为主观,缺乏科学性。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确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构建较为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TOPSIS法,通过分析各高校与理想解的距离,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对绩效进行评价。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容

高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高校土地、房屋建筑物、软件与图书、设备仪器、办公设备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经济资源,是评价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教学办公的物质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涉及部门较多,管理较为复杂,可分为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其中实物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管理。1.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入账、折旧、注销等账务手续的办理。合理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能够避免固定资产在财务上的无形损耗,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真实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信息。2.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主要涉及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编制、采购程序设置、采购合同及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活动办理、入库及验收等方面。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能够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固定资产合理利用,避免重复购入固定资产,节约办学资金。3.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维护、清查盘点、领用交还、调剂、出租出借等。合理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能够促进高校科学、规范地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随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便于固定资产总量控制。4.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管理、报废管理以及报损管理。出售管理主要是指对高校有偿转让固定资产所有权并收取相应收益的处置行为进行管理;报废管理主要是指对高校已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处置行为进行管理;报损管理是指对高校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处置行为进行管理。合理的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能够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合法权益不被损害,减少固定资产空置现象,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恰当与否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及科研能力的优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从服务型机构逐步向自主办学型机构转化,高校的资金来源也逐步从国家财政拨款变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外部企业资助、校办企业补助为辅。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面临资金缺口过大、财务风险过高等问题,使得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但目前我国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效能低等问题。因此,为改善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可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进而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者合理运用固定资产。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指标选取原则。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客观科学的指标选取原则,保障指标选取的系统性、全面性。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选取:(1)科学性原则。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首先应保证科学性。指标的选取、权重的标定、评价结果的计算必须以科学性为依据,指标只有保证了科学性才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也才能对绩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而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描述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某一特征。(2)系统性原则。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涉及对高校固定资产财务、购置、使用、处置等各个方面管理情况的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影响较为复杂。因此,所选择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各个方面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并且各指标应基于整体相互配合,保证绩效评价的系统性。(3)独立性原则。指标选取的独立性原则是指在满足全面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前提下,应保证指标间关联性较小,指标间类型不重复,精简选取指标数量,使得所选取的指标最简化、最小化,各指标相对独立存在。(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除保证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外,为便于收集与计算,指标参数还应保证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所选指标应简明,要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指标,以保障指标计算的正常进行。2.指标的选取。依据上述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考虑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选取管理运营绩效、资产构成绩效以及制度机构绩效三个方面的指标构成指标体系,用来衡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1)管理运营绩效。管理运营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更新率以及固定资产共享率。固定资产完好率是指完好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水平,可由式(1)计算求得。(1)固定资产利用率是指排除闲置、淘汰等固定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并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和处置管理水平,可由式(2)计算求得。(2)固定资产更新率是指在一定的统计期内,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占统计期期初固定资产总值的比率,体现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反映了高校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水平,可由式(3)计算求得。(3)固定资产共享率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在高校各部门间共享的比率。高校只有共享利用固定资产,才能保障固定资产效用最大化,从而提高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用。该指标反映了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水平,可由式(4)计算求得。(4)(2)资产构成绩效。资产构成绩效主要反映了高校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分配情况。目前我国高校可大致分为行政办公部门、教学科研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因此资产构成绩效主要包括行政固定资产比率、教学科研固定资产比率和后勤固定资产比率。行政固定资产比率是指用于教学行政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高校固定资产中服务于行政办公的固定资产比例,可由式(5)计算求得。(5)科研固定资产比率是指用于教学科研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高校服务于教学科研的固定资产比例,可由式(6)计算求得。(6)后勤固定资产比率是指用于后勤的固定资产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高校服务于后勤保障的固定资产比例,可由式(7)计算求得。(7)(3)制度机构绩效。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三个指标。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指标主要用来考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模式是否合理、分管领导职责是否明确、管理意识是否强烈等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前提保障。通过判断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是否设置,设置是否合理完善,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指标主要用来考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是否完善、高校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制度培训、员工对管理制度是否掌握等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依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指标主要用来考察高校各部门是否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反映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基于TOPSIS法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

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数量较多,为使得评价结果尽量科学客观,可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熵值法是通过指标自身属性进行权重赋值的一种方法,利用熵值法可保证权重标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指标中存在定性指标,因此在标定指标权重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专家打分方法,对定性指标通过设定评语集进行量化处理,实现指标可计算化。同时,为避免各指标间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需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赋予权重,并利用TOPSIS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1.指标标准化。指标标准化是指为了消除指标间由于量纲不同带来的差异,将指标进行适当处理,转化为无量纲指标的过程,主要包括指标正向化、非负化和归一化。(2)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熵值法标定指标的权重w,具体计算方法如前文所示。

五、实例分析

根据上述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高校1、高校2、高校3、高校4、高校5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实例分析评价。五所高校均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专业设置齐全,教学科研条件完备。学校建筑面积大,固定资产较多,管理较为繁琐。通过对各高校网站对外公开信息以及教育部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并由15位专家对高校的制度机构绩效情况进行评判打分,将指标评语集定义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并分别赋值为{5,4,3,2,1},同时,以15位专家打分平均值作为各高校制度机构绩效指标取值。通过整理指标数据,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指标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高校的核心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高校的固定资产中科研固定资产所占的比率应较高,相对而言,行政和后勤固定资产的比率应较低。因此,行政固定资产比率和后勤固定资产比率为逆向指标。通过对逆向指标正向化,并对所有指标归一化后,得到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权值标定,指标权值标定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标准化后指标及指标权重标定结果,运用TOPSIS法对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加权标准化指标矩阵V如式(21)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高校5的相对接近度为0.9955,其相对接近度最大,说明相对于其他高校,高校5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最好。高校4的相对接近度为0.1511,其相对接度最小,说明高校4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最差。

六、结论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范文第2篇

【摘 要】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从高效便捷管理和满足审计部门审计要求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完善的管理程序、有效的方法、抓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采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财政;审计;信息化

如何把固定资产管理好,往往是办公室、后勤或者财务人员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单位的主要业务,但却是支持、服务主要业务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对机关事业单位而言,作为财政预算的执行单位,其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接受财政部门监管和审计部门审计。特别是近年来,审计部门对固定资产审计的标准越来越严格,除了以往强调的制度完善、手续齐全、总额相符、账(财政账)账(固定资产管理台账)相符之外,越来越普遍地采取盘点清查的方法,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做到账(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实(实物)相符和流程控制。所以,如何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更好地为单位主要业务工作服务,同时满足日趋严格的审计要求,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一般情况下,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有原则上的要求,但对于各个单位自身来说,出台一部量身定制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既是规范管理的先决条件,更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符合国家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基本要求,坚持合法合规原则外,还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高效服务原则。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的主要业务,做好物力方面的安排和支持,如果制度设计中管理程序过于繁琐复杂,盘点清查性的工作安排过于频繁,会给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和组织管理者带来诸多不便。一般来说,根据固定资产价值、种类、实际使用等情况,制定繁简有别的管理程序较为可行。

(二)固定资产使用人是第一责任人原则。该原则强调固定资产使用人需承担合理申请领用、高效利用、爱惜使用固定资产的主要责任,同时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明确和强调使用人责任的目的既在于督促其积极参与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在于一旦出了问题,好有明确的流程或条款可以作为追责或处罚的依据。

(三)部门管理原则。通常情况下,办公室或者后勤部门设置1 ~ 2 名专职或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但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细致而琐碎,工作量并不小,做好管理和服务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单位处室或者科室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以盘点清查工作为例,可以把单位年度的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工作分散到各部门,要求各部门在规定时间之前,按照既定方法和程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择期开展固定资产部门内部清查盘点,清查盘点形成的表格和报告,也由部门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在整个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受邀进行全程监督和汇总。这样,既大大减少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统一清点盘查带来的时间冲突。

(四)固定资产主管部门的组织功能原则。应明确单位固定资产主管部门或者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为组织管理,即:定制度、定目标、定方法、定流程、定考核奖惩。主管部门做好组织工作,其他部门做好执行落实,分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更加高效、更显人性化、更突出服务功能。

(五)过程控制原则。强调对固定资产分配、调剂、维修等过程方面的控制,其目的在于便于监督掌握每件固定资产的实际所处状态,便于明确责任,便于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向预算、采购、报废等环节反馈意见,提供指导依据。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设计

从财政和审计要求的角度上考虑,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验收、使用、调配、维修保养、清查盘点、处置等工作,其中处置工作还包括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捐赠、报废以及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等。其中,前期阶段中预算、采购、验收等环节需要会同财务和业务部门开展,处置阶段中各环节也会有财务以及其他单位参与,使用、调配、维修保养、清查盘点等环节包含大量细致繁琐的管理工作,可以使用建立管理台账、张贴标签、以房间为单位张贴固定资产一览表、建立流转卡片、使用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务求便捷高效、合理精确、清晰明白、记录完善。

三、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工作重点

首先要说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配合完成审计部门周期性开展的固定资产专项审计工作。所以,审计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往往也是平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长期以来,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制度落实情况,固定资产在预算、采购、验收、处置等各个环节上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合规,财政账目、固定资产台账、实物是否相符,固定资产使用、调配以及维护是否合规、合理。

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预算、采购、验收工作侧重点是组织程序合规合理、手续档案清楚完整;使用、调配、维修保养、处置等环节的侧重点应是在便捷高效的基础上落实管理制度、监管到位以及完善的过程控制记录,务必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固定资产处置阶段中,报废后的处理工作,往往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有些单位习惯于将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存放于仓库,虽然在程序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却非长远之计。如果要处理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就要注意处理的方法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变卖”,而是“回收”。“回收”工作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找有资质的正规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以保障残值评估的合理、合法性和处理手续的齐备,以备将来检查,同时确保电子设备的处理符合相关保密规定。二是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家电电子、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等多种类型的报废固定资产搭配处理。原因在于回收企业在回收拆解电子设备的业务中,除可利用再生资源获得经济利益外,还可享受不同程度的国家补贴,而回收办公家具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搭配处理可以提高回收企业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有利于节能环保。三是已报废固定资产处理残值,要上缴财政。

另外要提出的是,近年来,财政部门越来越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开始逐渐试点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特别对于从事监测、监控、科研等技术业务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来说,大量的专业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部门的各类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也就是说,这些专业仪器设备的预算采购合理性,使用合理性以及运行、使用的频率、效率等问题将会成为财政部门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量化评分项,而量化评分的结果,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今后的预算和采购。不得不说,该项工作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管理概念,和固定资产审计的侧重点也存在不同,甚至有些偏向质量体系控制的业务范畴,但是,它毕竟关注的是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固定资产,而且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远高于普通办公家具、家电和电子设备类固定资产,该项工作会给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值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一步研究探讨。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固定资产

目前,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几乎覆盖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也很常见。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侧重点也不同,如财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比较偏向财务账目管理、手续管理等,侧重程序的合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则比较偏向于固定资产台账管理、每一件固定资产的状态信息、变化信息和流转功能管理等,突出管理的便捷、高效、精确。这里只讨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一)系统结构模式。软件系统的结构模式大体上分为CS(Client/Server,客户机/ 服务器)和BS(Browser/Server,浏览器/ 服务器)两种。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管,其他部门和使用人参与管理的工作,所以,BS 结构模式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更容易实现实际需求,通俗点说,就是把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各个用户通过登录计算机上的浏览器完成相关操作,根据登录权限不同,实时共享系统功能和固定资产信息数据。

(二)用户权限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按照功能流程需求,设置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后,根据用户名被赋予的相应权限,进行相应操作,使用系统的不同功能。系统应至少包含系统管理员、固定资产管理员、审批和普通用户四类权限,如果对系统的操作记录或日志功能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的话,系统管理员和固定资产管理员两种权限可以合并。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应围绕着固定资产台账的内容进行设计,即核心数据表中的字段应包含检索ID 以及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资产编号、所属单位、种类、名称、型号、单价、购置时间、凭证号等。其它管理功能性数据表应能够通过检索ID 与核心数据表产生关联。其它管理功能性数据表除系统管理类数据表外,至少应包括固定资产状态信息数据表(含检索关联功能字段以及固定资产所属部门、存放地点、使用人、使用状态等字段)、流程控制类数据表、审批程序类数据表等。

(四)系统功能设计。除了基本的信息安全、登陆、帮助、文件上传下载、参数(单位、部门、地点、人员等)设置等模块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台账管理模块,实现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提供生成各类表格和打印功能;固定资产编辑模块,提供固定资产基础信息和状态信息的录入、储存、修改、删除等功能;综合查询模块,能够按照不同条件,模糊或者精确查找某一件或批量固定资产信息,并提供表格显示、打印等功能;流程控制模块,能够查询、显示固定资产状态信息的历史变化,提供统计汇总、分析和流转卡片打印等功能;审批程序模块,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采购、领用、变更、维修等审批程序,提供程序控制、意见录入、电子签章(批)、发送或自动流转等功能;清查盘点模块,提供自动制作并打印固定资产标签、房间固定资产一览表、盘点清查用表的功能。

根据以上内容设计开发的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需求,相信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程度。当然,各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还可以细化或增加相应的功能,比如说在盘点清查模块中增加带二维码或三维码的固定资产标签打印和扫码功能,利用与系统数据库兼容的标签扫码枪可以大大提高盘点清查的效率。甚至可以开发能在手机上运行的移动终端版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审批请求,有效缩短审批时间。

总的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既要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和物力支持,又要追求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以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完全从理论上来讲,似乎的确存在矛盾,但这就需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设计好制度、把握住原则、找准方法、抓住重点,用心去平衡关系、化解矛盾,那么,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其实并不难。

参考文献:

[1] 张光月. 山东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释义[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当前医疗卫生单位 存在的问题

医院会计是以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核算、监督和控制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为加强医院管理提供各项经济活动,为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一门专业会计。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责权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医疗单位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问题之一违反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资料可靠,这是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一部分医疗单位在项目记录完整性方面存在瑕疵。例如:固定资产只记录其金额及使用科室,但具体的固定资产的型号,使用年限等记录不全面。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没有记录,多数单位不给予重视。首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求固定资产在清理报废时,国家拨付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在限额以上的要求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报废。而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限额以上的则只需主管部门审批,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即可。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记录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其报废审批程序。在固定资产报废时单位的伸缩性极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一直不予报废,只增不减,至使帐实严重不符。另有一部分单位随意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导致国有资产在管理方面形成巨大漏洞,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问题之二即违反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指同一单位在不同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动。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相互比较。但在卫生单位中,因无需纳税,所以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为了人为粉饰财务报告,会计人员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滥用会计政策任意调节利润。例如:在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应按月并按实际在册的固定资产的实际金额计提折旧。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医疗单位则当月为了提高利润则不提折旧,或连续几个月不计提折旧。当某段时期为了降低利润则一次或连续任意数额计提折旧。此情况导致同一单位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信息无法比较,给单位的决策带来了很大的不准确性。

问题之三即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以收付应属期间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处理方法。部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分期计入费用的项目未分期计入,而一次性计入某一期间费用当中。而部分单位时常会应分期计入费用的项目却一次性计入成本中,导致会计利润核算不能反应单位正常的运营状况。同时也违反配比性原则,相关的收入和费用不能相互配比。如此会使单位决策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问题之四违反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正常情况下购入的固定资产应属于资本性支出,而非收益性支出。消耗材料属于费用性支出。但部分单位在固定资产验收时未列入“固定资产”,而列入了“其他材料”科目。例如:购入了一台大型设备价值500000元。正确的方法是验收为固定资产。正确的帐务处理是: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500000元,贷记“银行存款”500000元,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但部分单位验收时即出现错误,将其错误的记为其他材料。出现错误的帐务处理方式,即借记:“医疗支出”500000元,贷记:“其他材料”500000元。将此项本应属于资本性的支出一次性记入了费用中。如此方法导致单位的支出极不准确,单位的正常的运营状况不得而知,决策者无法进行正确决策。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更是无法正常进行,单位固定资产帐实无法相符。

另外,部分医疗单位的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和材料的划分不清。

低值易耗品是指低值和易耗品的统称,它与固定资产不同,固定资产要具备价值高,使用年限长两个条件。低值易耗品可以具备其中一个条件,也可以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医院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较低,容易损耗,其价值不是一次转化为费用的物品。例如:单位价值不高的床垫,价值不高的桌椅等。

固定资产是指凡是医院拥有的,为了满足医疗活动需要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以及单位价值在规定金额以上的(单价在800元以上的专业设备和单价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以及图书资料),并在使用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物质资料。例如:救护车、B超机、CT机及X光机等。其中固定资产可以分为房屋建筑物类、专业设备类、一般设备类、图书类和其他类。

医疗单位的材料分为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卫生材料是指临床和医技科室在业务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品。如纱布、药棉、X光胶片,化学试剂等。其他材料是指间接为医疗活动服务而消耗的各种材料。如各种工具、肥皂、扫帚,燃料及油料等。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问题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20-01

随着国家电网改革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整个国家电网的重要管理环节,它是通过对资金和资金运动的筹措、组织。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大了对财务管理和治理力度,通过财务管理的研究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运用,提高了电网内部管理运行的质量,降低财务管理运作的潜在风险,充分体现财务管理的稳健原则。为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和电网改革的需要,国家电网对现行财务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统一化管理标准。电网资产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在财务制度中适当引入权责制,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实现固定资产的补偿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华北地区500kV输、变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历经多次管理改革、优化配置,目前,无论是生产管理模式还是财务管理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1.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确认难度较大

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尤其是电网设备,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1】

固定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改造、大型修理等原因,会发生价值变化。对其确认和计量往往需策划、生产、物资等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例如,检修分公司财务资产部,主管单位财务及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公司的电网生产、能耗、后勤业务的经济目标进行规划及财务指标进行总体把握。针对电网公司运行的特点,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的管理标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500kV变电站、线路等资产,资金的使用是比较难以准确进行计审核确认,这样会导致资产会计审核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产生偏差。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应当能够与资产管理匹配,当固定资产价值变化时,能够及时核算,且当固定资产实物变更,但价值没有变化时,账务处理也应当能够准确反映。

2.固定资产合同的管理不够规范

随着固定资产合同改革的深入开展,市场已逐步规范,但由于合同的双方在利益上存在矛盾,表现在合同上提出一些苛刻条件,增加额外负担使资产合同的招标管理不够规范,使得固定资产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1】相关会计规定不完善,现有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甚至国家电网公司目前还没有有关资产会计准则,因此,对各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规定并不系统。各项资产确认标准不一,而且对于如何判断资产合同管理是否合法的规定也不甚明确,因此在操作中有较大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统一性不强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将对现行的固定资产有着严格的分为标准,但分类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给固定资产的明细分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固定资产分类标准的差异和上报要求的不同,资产数据的利用率大大下降,报表的上报难度加大,并导致三份报表存在不一致和不可比的情况。而电网现行的固定资产既没有统一分类标准,也没有明确的折旧年限标准,与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不配套。

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统一性不强的现象,已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通过确认资产管理标准统一,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未来获取利益的能力,规避风险。同时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但是,面前还没有对资产标准统一性的规定,并未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形成独立的资产准则。

二、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研究的影响及科学化对策

1.固定资产减值审核中考虑重要性原则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要对固定资产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固定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测试时,还应考虑重要性原则。

资产管理模块界定了各岗位的工作目标,及其应享有的权力、承担的责任,评价业绩的标准,使权责利一致,规范固定资产审核制度的运行程序,以保证其固定资产审核财务监控机制的实质性运作,保证固定资产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2.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进现代化手段

固定资产管理是经济活动最基础最直接的监督,实行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内部监督的基本方式,是固定资产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进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应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绩效评价指标、完善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3.建立适应公司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资产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电网统一固定资产领导制度模式。即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推广资产管理模块,引进高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对工作进行评价、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式的可度量的参考信息。其次,建立固定资产制度分级管理模式。就是要明确公司固定资产与二级单位固定资产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权责分明、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中增加管理层级,利用系统进行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应以权力下放二级单位,从而既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相对集中。

三、结束语

根据我国电网固定资产管理基本准则的规定,对电网固定资产管理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电网的资产、财产、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电网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重要事项,处理电网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作社;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是新时期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与之配套的重要法规之一――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改变了以往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科目不统一、财务制度无章可循、内部控制制度未成体系的状况,促进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方向正常发展。据了解,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依法新登记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96万家,大部分建立了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但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本建设设施及单位价值虽然低于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主要生产工具和设备,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根据有关财政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一是规范合作社固定资产管理行为,保证固定资产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确保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和账面数一致;二是防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合作社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三是确保固定资产政策在合作社的贯彻执行,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总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标是规范合作社固定资产管理行为,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发现错误、舞弊、盗窃、非法占有等行为,及时纠正,维护合作社及广大社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合作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合作社发展计划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原则

为有效防范风险,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广大社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法性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其前提条件必须遵循《会计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有悖于相关法律法规。

2、制衡性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有合理的设置和分工,明确职责和权限,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3、有效性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

4、适应性原则。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本社生产经营或服务的特点和实际,并随外部环境的变化、本社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与时俱进。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按照《会计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有关财政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但实际形同虚设,运作的随意性较大,以致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发挥其在合作社经营管理活动中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和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制度不全

合作社“重生产经营、轻监督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保管、领用、处置等制度不健全,没有专职人员负责相应的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

(二)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主要是由于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来自农民,大多业务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未按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不能如实反映本社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添置的随意性较大

既不考虑综合利用,也不考虑是否符合本社当前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由负责人的意志决定,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四)固定资产存在账外经营

合作社的固定资产大多是由社员入股和劳动积累所形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政府或其他部门捐赠和政府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建设项目完工后形成的,这部分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入账,游离于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取得的收入由部分社员支配,有的甚至被个别社员或负责人无偿占有,严重侵害了本社及广大社员的利益。

(五)固定资产处置不合规

合作社的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是社员的共有资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但固定资产的处置由部分人员决定,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也未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透明度不高,社员反响较大,影响了社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按照有关财政法律法规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并结合本社内部管理的实际,才能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合作社业务发展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和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制度,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不宜设置过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但以下几个岗位必须分离: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与业务执行;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与款项支付;固定资产的审批、执行与会计记录;固定资产的保管与清查;固定资产的处置申请、审批与执行等。

2、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坚持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由社员(代表)大会授权理事长为本社固定资产业务审批人,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严禁未经审批人审批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固定资产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社员(代表)大会或监事会报告。

(二)建立固定资产购置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建立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的购置既要符合本社的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实际,又要注意节约,避免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一般固定资产的购置,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予以审批,获批准后,有关部门方可购置。对于重大固定资产的购置应由理事会提出,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进行公开招标,确保固定资产购置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防止购置过程中出现的舞弊行为而损害本社和广大社员利益。

(三)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无论是合作社自行购置的、社员投入的、建设项目完工后形成的还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都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牵头,会同财会部门、使用部门、技术部门或监事会等参与验收,只有在验收合格并经登记后,财会部门才能办理有关账务处理,使用部门才能办理领用手续。同时,对外购、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当符合《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等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四)建立固定资产处置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处置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处置范围、标准、程序和责任。固定资产需要报损、报废时,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制资产报损、报废报告单,经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技术部门或监事会共同鉴定,并提供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材料,报理事会批准后,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方可办理资产的注销手续,进行账务处理,否则,不得随意处置。还有,处置价款应由财会部门及时入账,避免其他部门接触。对于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相关部门报理事会并提出方案,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可处置,防止资产流失。对于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得分配给社员,不得记入社员账户,仅作盈余分配依据之一,社员退社后不再享有。

(五)建立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结合本社特点,建立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二是做好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尤其是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进行处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六)建立固定资产监督检查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建立固定资产监督检查制度,接受社员的民主监督,要充分发挥监事会或执行监事的职能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使之贯穿整个固定资产业务的始终。其重点一是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混岗的现象。二是检查在办理固定资产请购、审批、购置、验收、付款等业务时是否有健全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存在越权审批和未按审批意见办理的违规行为等。三是检查购置固定资产程序是否适当,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符合本社发展的需要和生产经营的实际,重大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进行公开招标,有无舞弊行为存在。四是检查处置固定资产是否履行审批手续,作价是否合理,处置款是否及时由财会部门入账,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否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检查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监事会或执行监事在检查中发现薄弱环节和问题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重大问题应向理事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报告,如有必要,可考虑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真正体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Z].财会[2001]41号.

2、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固定资产(征求意见稿)[Z].财办会[2004]23号.

3、陈学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J].农村财务会计,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