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身心健康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本文结合当前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认识和思考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观念也开始日趋完善。三维立体的健康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接受,三维立体的健康观念指的是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状态,还是一种人的个体的身躯、精神、社会三个层面的完全安宁。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体魄、积极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全四个方面。综上可知,体育教学作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径,应该更加重视体育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1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状况概述
众多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报告的结论表明,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年来校园内普遍出现的恶性事件,比如厌学逃学现象、集会斗殴、忤逆老师长辈等现象,并且看重学习成绩轻视综合素质发展的考试制度还进一步的导致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偏低,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生活环境,最终导致学生心理环境的恶变,而这些问题都与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的成长发展偏离正轨有直接的关系。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约有6.89%的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伴随受调查学生年龄的增长,被观测有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患者有增多趋势。还有部分在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心理意志薄弱,无法融入社会环境,不善于同其他人进行交往,偏离于社会群体。除了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还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等因素有很大关联。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日趋重要。为此,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应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体育课程新课标大力推进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有效的培养出促进身心健康的优秀学生,是当前体育教师面临的新的课题。
2 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体育锻炼过程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极高的参与感和塑造感的过程,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塑造学生的阳光的性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一份以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运动技能水平不同的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调研报告显示,综合教师与父母对学生的评价发现,具备良好运动技能的学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积极、主动,这些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冷静的思考并协调人际关系;相反,运动技能差的学生适应能力差,面对问题时紧张消极,退缩胆怯,性格孤僻并无法容易群体。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因为:一是体育竞赛能够使学生获得同伴和集体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二是体育运动为发泄消极情绪提供窗口,特别是诸如田径这种持续长、节奏强的体育项目能产生更好效果。三是通过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不惧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
3 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3.1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体育课程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人特性得到展现,潜能得到张扬并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引导作用,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的引导并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的融洽程度,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者内在素养的培养,加强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再教育,整合并建立起一支过硬的授课能力,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掌握基础教育心理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指导方法和疏导学生心理技巧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3.2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体育教学必须包括学习技能、锻炼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重任务。体育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将教学重点结合学生身心发育阶段性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在选择体育课程、安排授课内容、布置教学手段和方式上,都要将学生的身体发育阶段特征及接受水平作为出发点,理解并尊重学生意愿,提高学生自主、协作、研究能力,带动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譬如,给予心理偏颇的学生更多帮助和关爱,结合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和途径,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开通和疏导,避免学生内心不良情绪积蓄堆积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体育教师耐心辅导身体素质差的同学,鼓励并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自信心,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3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们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面临的学习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难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的及时解决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开发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养成的重要性,使学生有意识的去养成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塑造自我心理健康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懂得怎样正确、积极、创造性的去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自我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梅.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677-678.
[2]赵云书,张骞.当代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4:7-9.
[3]汪玮琳,谭亚彬.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113-114+117.
综合活动课的基本目标不在于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给学生,而主要在于塑造学生完满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价值取向,那么,如何上好综合活动课,使学生实实在在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呢?
一、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的放矢
由于综合课具有广泛性、趣味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要上好综合活动课,教师课前需作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设置学期计划,规划好每周综合活动的内容,明确每一周活动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特点认真查找有关资料,积极准备实验器材等,尤其要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若要进行调查研究,就得事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再给学生时间作实地调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调研活动。上课时,根据学生调研报告进行分类,教师再作适当的调整和讲评。如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一项活动,课前教师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水的各方面资料,还可在图书馆或者书城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制成表格,填写有关数据。再举行《水资源》知识报告会,并从中选举表现出色的学生为“节水小卫士”,再让小卫士设置节水标志,通过评比,选出最佳标志奖。最后再通过小记者(小卫士)的新闻会,告诉同学们有关水资源的一些知识,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做个“节水小卫士。”由于课前准备充分,课中便可有的放矢。这样,一节综合课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寻找资料,怎样作调查报告,怎样制作标志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综合活动课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可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操作完后,引导他们把实践过程说出来,写下来。由于学生经历了观察的感性认识,再提升为理性认识就比较容易了。如上活动课《我懂交通法规》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交通规则,提高对遵守交通规则的认识,课前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边看路边标志,边请家长讲讲有关的交通规则,还可向交警询问有关的交通规则,以及参观有关交通事故的图片,从中提高对教交通规则的意识,最后到马路边亲自看看交警怎样指挥,其他行人及车辆怎样遵守交通法规等,上课后再围绕主题《我懂交通规践则》进行模拟表演,这样,学生在表演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增强了交通安全的意识。
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综合活动课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教材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一个主题,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还给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才干的天地。因此,综合活动课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自己有较雄厚的综合知识体系,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整天孤陋寡闻、闭门造车的教师能培养出博学多识的学生。所以,要上好综合活动课,教师必须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有热爱生活的态度,有积极上进的激情,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博览群书的习惯,还要有高度概括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此外,要上好综合活动课,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外,还要有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组织是教学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组织教学要讲究技巧、方法,还必须遵循学生心理规律、课堂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规律等进行。一节好的活动课,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如、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听不到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看到的是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有一种“解放感”、“轻松感”、“愉”的舒畅和惬意。如要上好《澳门知识知多少》一课,教师本身对澳门的有关情况要有深入的了解,如知道澳门名胜中的妈阁庙、大三巴牌坊、大炮台、奥函大桥、普济禅院等,知道这些名胜各自的特点,所在的位置,及其风俗人情、风味特产等。课前还可带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或者参观有关的展览,布置学生拍摄有关澳门的图片。课堂上,可围绕《澳门,你好》的主题,开展摄影比赛、小记者招待会、诗歌朗诵会、《澳门行》最佳方案设计奖等多项活动。这样的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可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给学生方法技巧
20xx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三年,也是关键年。“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是未成年人。为全面了解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状况,进一步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县法治办、县司法局提请县关工委对全县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现状开展调研。我们会同县教体局、司法局等8个县关工委成员单位对县一、二中等8所完全中学的法制宣传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部分学校能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法制教育方略,围绕预防校园暴力,综合治理校园环境,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等主题,在广大师生中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学校实现了在校学生零犯罪,先后获得“安全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等荣誉。
(一)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网络较健全。8所中学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年初有计划安排,年末有工作总结。分别聘请了所在地派出所所长、民警、司法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部分学校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把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内容,要求教职员工树立“依法治教”的思想,依法从教,依法执教。
(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较广泛。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普法学习和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操、每周政治学习时间、国旗下讲话等播放、宣讲法律知识;利用橱窗、板报等,张贴法制宣传讲稿、资料图片、学法心得等;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征集,让学生走访法院、社区,调查、搜集有关资料,“以案释法”;通过发放法制宣传教育读本,张贴法律宣传标语、印发普法宣传教育教材,对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意义及重要性的宣传。二是邀请县法制宣讲团、法制副校长作法制专题报告。官港中学、县职业教育中心邀请县法制宣讲团成员和本校的法制副校长为全校师生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题报告和有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制法规知识讲座,让全校师生接受教育。三是认真抓好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各校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大力宣传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组织学生参与维护交通秩序,增强青少年交通法规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邀请优秀民警深入学校举办安全教育讲座、进行现场咨询。县一中、二中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组织学生观看《火灾自救》、《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珍爱生命,拒绝”禁毒宣传等影像资料。官港中学还开展了“安全出行,遵守交通法”征文活动和“珍爱生命、远离”宣传活动。
(三)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为主,注重教管结合,把法制教育同学校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学校一方面构建综合治理网络,积极与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及乡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联系,建立了接处警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地提高了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未成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与综治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如安全防范等,定期检查,对重点时期,重点部门进行重点防范,对学校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8所中学都实行安全、综治目标管理,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各级关工组织重视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县关工委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非常重视,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并及时督促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二是政法各部门关工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失足青少年帮助矫正工作。县公安局关工组织聘请1o名局退休老同志为文化市场监督员,到网吧、电子游戏厅巡视,对违反文化市场管理、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业主进行监督和教育;县交警大队为全县中小学生举办“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讲座,并向学校赠送交通安排挂图1000多份、光碟150盘。县司法局关工委积极组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宣讲团,赴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共组建了30个法制宣讲团,共有宣讲成员95人,举行法制报告会15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近5万余人次;为进一步了解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情况,县司法局通过深入部分学校与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交流和召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等,认真听取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在校学生法纪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并向县关工委提出开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现状调研》的课题;县关工委与县司法局、县法治办配合向县直中小学赠送了青少年法制教育专题系统电视片《与法同行》和县司法局与县电视合摄制的法制教育新闻专题片。《让未成年远离犯罪》等两套光盘。政法部门在全 县建立了帮教小组37个,参加帮助教育活动的政法系统关工委会员112人,帮助教育失足青少年26人。
(五)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大型签字仪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自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昭潭中学开展平安校园每周通报制度,实行周六晚上签名查岗制度,禁止学生在校外住宿,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地预防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显著减少。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法制教育教学活别之中,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训练、问题辨析、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有效地预防在校学生因心理异常而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法制副校长的配备流于形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8所中学都配备了法制副校长,但是学校与法制副校长缺乏有效的沟通。法制副校长对工作职责也缺乏全面了解,有的在工作中积极性、主动性差。部分学校法制副校长“只见文件不见人”。法制课教育大多数是由各校的思想品德与政治课教师承担,他们法律知识不全面,教育不能结合实际、不能结合学生特点,法制教育效果差。
(二)学校对法制宣传教育重视不够。8所中学都存在将安全教育代替法制宣传教育的倾向。调研中,从听取的汇报、查阅的资料看,法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要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8所中学法制教育课都没有纳入年度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没有落实。在法制教育教学内容上,均由学校自行安排,年初没有邀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三)教育针对性差,社会负面作用影响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学校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高中,不分年级,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几百甚至上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令青少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通安全、自我防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内容比较单一。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抵消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如校园周边网络文化屡禁不止,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作为学校只能看管而无法取缔这些不良设施。
(四)保障不力。法制教育是一项需要经济投入的工作,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又没有纳入学校财政预算,造成学校在法制宣传教育上基本没有投入,学校法制课师资力量薄弱,基本上没有,法制课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五)各级关工组织参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首先,各级领导对关工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各级关工组织没有经费预算,限制了工作的开展;第三,各级关工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受到学校教学计划的限制;第四,各级关工组织自身的法律素质有待迸一步加强和提高。
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学校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只有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才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提高认识,增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感。未成年人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而未成年人的教育关键在学校。学校主要领导要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管理规划,学校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学校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学校每学年要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针对学生教育需求,制定本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
(二)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要根据青少年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18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一是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采取开展主题班会、案例讨论、以案释法等方法,以发生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增强法制宣传效果;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法制教育内容,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教育引导青少年抵制消极、丑恶的影视作品和黄、黑、恶网吧的负面影响;结合道德规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开展学生学法用法活动;采取教、学互动,现场提问、解答,让学生写感想、谈体会、提建议的形式确保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总结现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小节目、法制手抄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内容;二是要把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仅要让青少年学法,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少年守法、用法、护法,提高用法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与水平。各部门各类学校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手段帮助青少年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三是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课教材,提高针对性。四是要把加强对“双差生”的帮助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
光荣的教育观念。
(三)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既避免重复交叉、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又避免互相推诿扯皮、产生真空空白地带,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居中协调指挥;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行使职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比如,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净化影视文化市场,依法打击违法青少年犯罪,帮教失足青少年等等。二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尤其是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密切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教师、家长要起典型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的错误,家长要配合学校及时批评教育,坚决予以纠正。
(四)加强领导,健全队伍,提供保障。一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涉及范围广,牵涉单位多,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出面组织协调,赋予各部门相应的职责权限,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领导的重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条件。要大力增强学校法制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法制课教育者的法律素质,鼓励现有的法制课老师参与法律学历教育,吸引法律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彻底解决中小学法制课师资短缺问题。二是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县级法制宣讲团的作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对学校每学期的法制宣传教育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研究、安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完善他们的法律知识结构,改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律知识的单一结构现状;要培养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聘用人才,同时要加强各种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办家长法制学校等,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