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复数讲解

高中数学复数讲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复数讲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数学复数讲解

高中数学复数讲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复习课 数学教学 实效性 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数学是高考重点科目。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存在当堂掌握数学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但是做题的时候无法有效应用的问题。面对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就会开展复习课教学,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但是要发挥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时效性,就要采取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一、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要向学生明确数学复习方向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特别数学复习,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复习项目繁多。为了提高学生高中数学复习质量,就要在数学复习各个阶段明确复习方向,避免学生盲目复习而影响数学学习质量[1]。高中数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复习,要围绕数学教材展开,主要复习高考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以历年高考数学真题作为辅助复习内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做题能力制订数学复习计划。比如,教师在单元复习课上可以将主要数学知识连接成为一个脉络,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单元内的重点知识学生观之一目了然,还能根据脉络将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衔接。基于此,学生就会从自身对本单元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数学教师则是将每一个知识点的代订性例题总结出来,让学生从例题角度出发掌握本单元高中数学知识。

二、运用类比思想构建高中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构建数学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需要运用类比思想将数学知识贯穿为知识脉络,形成条理化数学知识。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学习加以引导,有助于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提升知识迁移能力[2]。比如,复习等比数列的时候,可以将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进行对比式复习。在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知识结构中插入等比树立,让学生看到等差数列公式的时候,自然会想到等比数列,而且更好地区别两个公式。采用这种知识异同点对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列知识。

数学定理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很多高中学生都会以记忆方式学习数学定理,但是对定理的数学涵义并不理解,导致对树立定理不懂得灵活运用。对这部分数学知识进行复习课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类比思想,引导学生发现定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记忆定理转向理解定理。比如,复习“复数的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相关内容予以回顾,然后针对复数的求和问题和求差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以回忆方式深化对复数加减法法则的印象,最后数学教师予以正确引导,进行总结:两个复数相加减,就是实数部分相加减、虚数部分相加减。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参与意识激发起来

高中学生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数学教师,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高考虽然以做题形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学生除了要掌握数学解题技巧之外,更要对数学概念加以充分了解。数学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入数学概念,以使学生在解题中做到触类旁通。比如,讲解三角函数的时候,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采用让学生解答选择题的方式。

假如函数f(x)=x(x≥0),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哪种?( )

A.x值增大,y值随之增大,为增函数;x值增大,y值减小,为减函数;

B.x值增大,y值减小,函数为增函数;

C.x值增大,y值增大,函数为增函数;

D.x

为了让学生对本题考查目的有所明确,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复习课教学,即将f(x)=x(x≥0)处理为图像用幻灯播放出来。动态的画面使公式表达的涵义更为直观。教师对每一个选项内容都操作一遍,以便学生从直观角度做出判断。这种利用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解决逻辑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数学解题思路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随着高中学生解题欲望被激发起来,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积极学习的主动意识,有助于高中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复习中。

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中,复习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高中数学教师要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以发挥其时效性,就要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复习策略加以深入研究,使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由此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复数讲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导学案

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效率存在影响,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导学案,阶段性的对导学案进行创新等,高中数学教师如果可以有效执行导学案教学,就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我国家培养数学专业人才。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第一,编写的形式较为单一。近年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各个高中教师之间传播较快,已经形成了属于导学案的教学形式,主要因为高中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教学的经验,对导学案形式加以完善。但是,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机械化的搬用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编写形式单一的重要原因;第二,编写的内容不准确。目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存在编写内容不准确的问题,数学教师直接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填写在导学案中,致使导学案的内容出现偏差。

在高中数学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导学案的编写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不能利用导学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加以掌握,主要是因为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不科学,学生难以根据这些问题对课程进行预习,缺少教师的指导,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还会为课堂教学埋下隐患;其次,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只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教授,没有意识到引导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置的问题进行学习,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对知识学习的效率就会下降,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最后,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缺乏反思意识,没有对教学效果加以总结,不能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不会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加以反思,教师与学生都认为反思工作在课堂上进行就可以了,直接导致导学案教学模式失去开展的意义[1]。

二、高中数学教学导学案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要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三年级《数的概念的发展》一课时,准备一些复数教学用具,要求学生自主探讨相关知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有主动权与发言权,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良好体现,学习兴趣也会提升,导学案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2]。

2.课堂教学之前的优化

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对导学案加以编写,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复习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二年级《曲线方程》一课时,为学生设置容易理解具有导学价值的数学题,使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对知识有所了解,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3]。

3.教学过程中的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挣脱教材的束缚,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一年级《函数》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其进行小组学习,相互探讨、互相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区别,待学生探讨过后,要求每组学生选出一名同学总结规律,总结良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与其奖励,反之,教师要给与其鼓励,使学生在学习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充满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息。

4.教学之后的优化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后,必须注重自身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一年级《等比数列》一课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加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导学案教学方法。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阶段性的对导学案进行更新,保证导学案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后,都要注意强化导学案教学的应用效果,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导学案的特点进行编写,避免按照传统教案对其进行编写使导学案失去应用的意义,进而逐步提升导学案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雪蛟.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构建和运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2):45-47.

高中数学复数讲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主题式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24-01

在国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主题式教学主要包括:数学活动式主题、生活化主题、演绎归纳式主题、问题焦点式主题等,旨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在高中数学中应用主题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全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 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模式,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主题,创设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整合主题相关的资源,让学生接触到和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相关内容。这与新课标的精神是相契合的,学生在此过程自由选择、自由探究,能够获得、重组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体现在基于问题进行学习。

2.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目的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主题式教学的目的主要表现为:

1)通过主题的合理选定,构建与教学内容、目标相适应的课堂环境,进而全面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潜能;2)应用主题式教学有利于促进自主探讨与学习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学生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3)应用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都可以作为学习情景的组织者或探讨者,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4)教师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焦点式主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5)主题式教学的方法较为丰富,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主题式教学的优势较多,广大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其实际应用目的,从而有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3. 高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分析

在高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践中,教学主题的合理设定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所设定的主题必须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可行性,从而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与质量。在主题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高中数学的特点,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接受与理解能力的角度出发,对于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主题式教学体系。结合笔者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主题式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加强数学活动式的主题教学

在高中数学的主题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教学主题的展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课前适当的讲解与引导,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为课堂中合作与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数学活动式主题教学的应用范围较广,在很多高中数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讲解中都可以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与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数学课堂的环境。

3.2问题式主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笔者近几年来在工作中一直注重尝试“问题串”形式的问题情境的构建。在高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践中,问题式主题教学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并且体现了主题式教学的精髓所在,即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得到自己的结论。在问题式主题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其与探究性学习结合的重要性,问题式主题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更多的依赖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以及问题的具体呈现方式,而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则要依赖于学生所具备的学习方式与认知风格。因此,在高中数学主题式教学中,应用问题式主题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问题,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协调,并且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3.3演绎归纳式主题教学的灵活应用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若想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具备较强的数学综合能力,如:创新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因此,在高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演绎归纳式主题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归纳和总结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并且做到数学知识应用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这样才符合现代数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在现阶段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有着其形成与发展的特殊背景,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空间直角坐标系及复数等,都是对于数字理论的抽象概括,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极有可能出现概念模糊或理解不清的问题,所以,在演绎归纳式主题教学的应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知识背景的还原,使学生在对其知识背景进行观察、猜想、实验、操作、验证、归纳与演绎等过程中,逐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4. 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主题式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广大教师必须注重对于其实践中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

高中数学复数讲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34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具有思维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高中数学是高中的必修学科之一,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的重要应用,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由于高中数学学习课时紧,学习容量较大,并且教学内容容量多,知识理解接受难度加大,习题难度也较大,要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就必须构建教育目标最优化的数学课堂。

一、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加强教师间交流,提升教师质量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与知识的桥梁。所以,教师不仅仅要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时候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深切理解前沿教学理念,精确把握数学课程教学重难点和改革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运用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内心的一种驱动力,对推动一个事物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极其重要。而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能渗透课堂主题,快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高效的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设疑导入法、类比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生活实际导入法等。比如:复习导入法,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必要的铺垫。

在进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时,可设置“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5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定圆。那一个动点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5的轨迹会是什么?方程又会怎样呢?”上面的引入自然、流畅,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后继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打下基础。

三、注重初中和高中之间的教学衔接和新旧知识的结合

高中数学的难度比初中数学陡然上升,教材内容衔接不是很紧密,故完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通过教材内容的过渡并结合高中数学教师的难易引导,来帮助学生渡过这道难关。高中数学教师要了解初中教材的内容及结构,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联系到初中的知识点,尽可能以初中原有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层层递进,深入学习高中数学。另外,我们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几分钟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在W习新课的同时导入旧知识,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及时进行教学检测和教学反思

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数学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可以及时对教学进度、方式进行调整,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仔细观察与当堂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获取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掌握信息,使数学教学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奠定数学高效课堂的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出题提问,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效果,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看法,提高师生的互动性,让沉闷的数学教学更为活泼,并在这一过程中梳理和总结教学成果。此外,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可对照当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一定数量的检测题,检查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成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批阅和分析学生的检测作业,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于下节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这样的教学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难点,明确学习中尚需进一步强化的内容。

五、加强师生互动

高中数学复数讲解范文第5篇

一、从初中数学的差异发现必须要衔接

1、知识差异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各种情况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高考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容量大,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其中必修课程由5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 个系列,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来选择不同的组合。

这样,相比之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课堂容量小,而到了高中,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大,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高中还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高中数学却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争取让同学们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高中课程开设多,每天上八节课,自习时间四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如果数学教师能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像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学习新课。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学生不需自学。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这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地发展,考试在不断地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地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地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地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二、搞好初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与初中的内容也紧密相联。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在高一的教学中,若能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教学中,若能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必修1 中第三章“函数的零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先复习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必修2 中第四章“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可先复习初中所学的运用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的方法、圆中弦心距、半径、弦长之间的关系、配方法等。

三、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着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初中,课程内容少,教师讲得详细,类型归纳得全面,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包括: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