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范文第1篇

学前特殊教育是根据学前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的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专业认同)。当前,我国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日渐提升。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此次纲要的一大亮点是将特殊教育单列一章,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2014年1月24日,教育部联合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以及残联制定并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该计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江苏省也启动了“特殊教育发展工程”,着力解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大现实问题。

 

在考虑政策导向、社会需求以及本校特色方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设置了特殊教育专业,培养专科层次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学前特殊教育人才需求分析

 

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离不开对学前特殊教育人才需求的分析。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然后是具备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工作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领域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

 

(一)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相较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更加困难,他们可能具有认知问题、情绪问题、感官障碍等,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多次的内容重复和大量的任务分解才能慢慢掌握,这对教师的耐心和宽容度是极强的考验,因此需要从业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以保证儿童在教育训练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专业人才应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

 

我国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十分紧缺,而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又相对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特殊教育领域包含了非常丰富而专业的内容,如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残疾儿童的生理与病理学等,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等多门学科,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服务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应具备多元的学科知识,并能够根据时展对知识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三)专业人才应掌握特殊儿童教育、干预训练的技能

 

目前,特殊教育教师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为儿童提供集体教学或个别化的干预训练、为家长提供家庭干预指导、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特殊教育巡回指导等,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掌握特殊儿童集体教学的方法,掌握特殊儿童干预训练以及学前融合教育的技能,为特殊儿童设计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和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

 

(四)专业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

 

特殊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而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也是一项由医生、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治疗师等人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合作完成的工作,因此,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巧,从而为特殊儿童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

 

(五)专业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从事特殊教育研究的能力

 

研究能够监督、评估并促进特殊教育一线工作的高效开展,而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对缺乏本土化的研究,存在大量的研究空白,亟待开发,因此,特教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

 

二、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以来,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学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和专家的指导下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一)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

 

在进行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校将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现代特殊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组织与实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的专科层次特殊教育工作者。

 

(二)特幼结合的课程设置

 

“特幼结合”是指将学前教育课程与特殊教育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特殊教育课程与学前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学科壁垒,统筹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科之间的知识与技能,整理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相通,构建更加满足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更多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创造条件。

 

在确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对一线岗位工作的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等,设置合理的课程方案,以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集中教学实践三个模块,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前半进程中,学生将修习儿童心理发展、教育以及特殊儿童心理、病理、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后半进程中,学生将具体学习各类特殊儿童教育干预方面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为接下来的实习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它与理论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具有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组织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因此,在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我校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着手,不断改革,完善实践教学。

 

1.构建“理实交融”的课程整体设计理念

 

在课程整体设计中,学校一直强调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即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派生工作项目;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派生工作职责;以胜任工作职责为导向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课程设计,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力求以真实的特殊儿童问题驱动教学任务,使教、学、做与社会服务得到有机整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训、成绩考核等环节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填鸭式”和过程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改进课程考核办法,不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特别是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学龄前融合教育等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课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或模拟教学情境中的表现。

 

3.完善实训设施,改善教学条件

 

本专业在创建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加强了综合训练实训室、作业康复实训室、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室等实训室的建设,积极增补评估、训练器材,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从而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4.增加专业见习比重

 

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中,学校加大了专业学生每学期见习的比重,第一学期见习一周,第二、三、四学期分别见习两周,第五学期见习四周,见习地点包括普通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幼儿园以及部分医疗机构,以保证学生尽可能将理论所学与一线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

 

人才培养探究的工作是一项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当前专业初创的阶段,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专业的多样化方面探索还不够。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包含了丰富的方向领域,例如智障儿童的教育、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等等,随着专业发展的成熟和完善,可以考虑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事业。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残疾儿童;受虐待或被忽视的儿童;相应教学计划

特殊儿童应该包括残疾儿童,受虐待或被忽视的儿童,以及天才儿童。

一、残疾儿童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需要得到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教育和服务。许多残疾儿童并没有得到适宜的服务,也没有发挥出他们的全部潜力。0~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在这一期间内对残疾的个体及时施以恰当的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和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重视家长的参与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特殊儿童有着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对他们的学校教育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教师和父母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协助,从而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够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潜力。学校或是其他教育组织机构既可以作为信息的交换场所,也可以是父母们共同讨论和互相帮助的地方。而教师也应该鼓励父母组织起能够在学校活动中互相帮助和分享经验的支持系统,从而使父母参与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组织的特殊活动,使父母真正的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之中。

二、受虐待或被忽视的儿童

近年来,对虐待儿童行为的关注越来越多,社会机构、医院和学校正逐渐的参与到这一社会问题的确认和治疗中。另一方面,情感虐待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情感虐待和身体虐待与忽视一样使人受到伤害。受过情感虐待的儿童的不幸后果是,他们常常处于令人厌倦的环境中,不愿与人交谈,逐渐变得自卑甚至自闭。长久下去,被虐待和被忽视会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要想深刻理解儿童受到虐待的原因,除去社会的大因素,还必须考虑到整个家庭环境。大多数受虐待的儿童都生活在不协调的家庭环境中。这种失调的家庭特征是:父母精神经常不稳定,导致了混乱的家庭结构与环境。在这种家庭中,成人并没有在适当的水平上健全地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他们通常不能充分的照料和培养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应当考虑设计一些课程来帮助教师和父母与儿童一起预防虐待,这些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对儿童进行防御虐待方面的教育。另外,对于被忽视或被遗弃的无家可归的儿童,应提供自由和适宜的公共教育。同时,压力也会带给儿童一些影响。从幼儿园开始,儿童就应该学习减轻压力的技巧,包括放松和定期的体育活动。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积累如何减压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中缓解自身压力。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良好的师幼关系就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幼儿沟通、如何去满足幼儿的需要,并引导幼儿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幼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才可以使幼儿对教育产生兴趣和接受性。反之,幼儿就容易对教师产生抵触感,就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更不会对幼儿园产生好感。

三、天才儿童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范文第3篇

融合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出现的教育思潮,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特殊教育范围中的“回归主流”运动,就是尽量把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融合在一起,以便更好的帮助特殊进行常规化的学习和生活。主张融合教育主要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特殊儿童进行的一种融合式教育,现在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主要方式,那么在我国是否适用这种理念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实际情况

2.1融合教育现状

现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都在使用融合式的教育方法,进行普通班级的融合,不但包含了轻度的自闭儿童,还有很多重度障碍儿童也被纳入进来。很多障碍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一般都会有一位助教老师进行帮助,给自闭儿童构建专业的培训机构,让自闭儿童积极参与进行来。在台湾,一些融合了障碍儿童的学校都建立了普通班,资源班和特殊班,很多不同程度的自闭儿童都被安置在这些班级中,一些主要的课程在资源班中进行。融合教育的观念是治疗自闭儿童的关键,对于治疗自闭儿童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在我国进行美国式的融合教育也有一定的问题。美国进行“融合”教育的时间比较长,在训练自闭儿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得到了自闭症研究专业机构的认可。但是我国现在进行全融合还有很多的问题。第一,有关的配套设备,教育方法还不健全。第二,现在我国关于自闭症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发展时间较短,对于治疗的支持力度也比较薄弱。第三,融合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差别对待,教育公平等理念是进行良好学习的最佳环境,但并不是一定要一起上课才能归位平等。对于自闭儿童的融合要充分的考虑到其人群的特殊性,争取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和治疗方法。所以,强化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中治疗自闭儿童的关键。

2.2在我国实行融合教育的主要问题

融合式教育的观念充满理想化,落实到实际却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一些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实行起来更是困难重重,因为实施的关键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配合。在我国实行融合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有缺少整体的行政帮助和教育资金;专业技能不足;自闭症儿童研究的专业人员数量缺乏,学校中对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也比较薄弱等等。除了上述原因,实行融合教育最大的困难还是来源于老师,学校和有关行政人员的认识,因为人们对于融合教育观念没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所以在进行融合教育的时候,建立融合班级的时候,要对实际的资源,费用和认识等因素进行审查,在相关的条件下进行融合教育,不能一味的只是要求融合。[1]

二、如何大力开展融合教育

2.1自闭症儿童的融合需要和自闭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吻合

自闭症儿童和很多正常儿童一样,在内心也有多方面的需求,需要在一个安稳,友爱的环境中成长,融合要根据自闭儿童的实际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进行有关的帮助。

2.2站在自闭症儿童的角度进行思考

自闭症儿童在融合班级中,老师要考虑到自闭儿童在自闭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帮助自闭儿童实现融合。功能性较低的自闭儿童,不能提早进行融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早期的干预训练。

2.3完善相关的法律发挥,给与政策方面的帮助

完善相关的法律发规,给与政策方面的帮助是进行融合教育的关键力量,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划分出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优化使用资源,推进融合教育,使得教育的发展能够给更多的自闭儿童带来欢乐。

2.4提升教学和生活水准提供相关的物资条件

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计算机。构建无障碍设施,建立相关的资源储备,提升融合教育中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老师,制定个人训练的专业人员,家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都是十分重要的融合教育因素,只有三者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才可以更好的之间自闭儿童的心理问题。[2]

2.5加强融合教育的支持力度

根据相关专家或特教老师对自闭儿童制定的特殊化的教育方案,并且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反映及观察,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治疗方案。班主任老师主要是对教室环境进行合理的布置,例如:位置,给学生选择适当的友伴,建立规范化的班级,能动性的和其他任课老师传播学生的相关知识。并且,还要及时向特教老师汇报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实际情况。根据自闭儿童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儿童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关的设计,因此在设计方法上可以不局限于某种形式,例如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治疗,进行应用性行为训练,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治疗。融合教育中的治疗也要考虑到家长的作用,家庭教育需要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

2.6有效发挥专业人员在融合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

融合教育在教育模式中要善于和不同的文化,智力和身体状况相融合。对特殊儿童来说,特别是自闭症儿童,如果只是把他们和正常的儿童安排在同一个教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所以,进行融合教育还需要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特别是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效的融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才能在融合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使用专业的技能促进教育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大大的减轻了普通老师的心理压力。

2.7对教的训练

现在我国全融合教育和半融合教育都是自闭儿童教育发展的主要潮流,需要对老师在特殊教育方面的能力进行加强。并且,不论是普通幼儿园的老师还是与之相关的专业人员,都要学习融合理念,从而真正的实现融合教育。[3]

2.8体现家长在融合教育中的价值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学前教育改革;物质文化;现实背景;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2-0009-05

文化是教育的生态背景之一。教育的价值取向、目的、内容和方式无不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置身其中的、赖以存在的又是必须直面的地域文化进行分析与思考,可以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一般认为,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与精神文化相比,物质文化具有外显性、客观性、可观察性等特点。因此,笔者选取了几组能反映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物质文化背景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学前教育机构数、幼儿入园率、师幼比例、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和师资队伍构成等,以便看清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现实背景,在此基础上思考改革的前进方向。

一、对几组数据的分析

1 学前教育机构数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提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7年。我国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办学倾向日益明显。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的相关数据显示,教育部门、集体办学前教育机构占全国学前教育机构总数的36%。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已超过全国学前教育机构总数的60%。这一数据说明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社会力量的大举进入加速了学前教育的市场化趋势。

2 幼儿入园率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2007)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共有幼儿园(所)12.9万所。在园幼儿2348.83万人,3~6岁幼儿入园率为44.6%。《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2008)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在园幼儿2474.96万人,3~6岁幼儿入园率为47.3%。

表1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幼儿园平均在园幼儿数在180人左右,班级幼儿人数在30人左右。农村幼儿园的在园幼儿数和班级幼儿人数普遍少于城市和县镇幼儿园。

表2数据显示,在各类幼儿园中,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平均在园幼儿数在430人左右。而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则相对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前教育公共资源大多集中在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中。与民办幼儿园相比,因为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普遍软、硬件设施更好,对家长更有吸引力,更容易争取到生源。

3 师幼比例

如表3所示,城市幼儿园师幼比最高,县镇次之。农村最低,三者差别显著。这说明师幼比例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如表4所示,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的师幼比是1:35(教师包括园长、专任教师和保育员等)或1:49(仅指专任教师),而集体和民办幼儿园的师幼比相对要高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在招收人数上要远远多于集体和民办幼儿园。尽管集体和民办幼儿园数量很多,但由于受市场竞争的影响,生源不足,所以师幼比较高。

4 学前教育资源

如表5所示,幼儿人均享有学前教育资源较少。城市要好于县镇和农村。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5 师资队伍

如表6所示,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总体不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全国学前教育教师总数的8.9%。远远低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水平。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相对更低。另外,接受过正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教师只占全国学前教育教师总数的53.8%。可见,我国学前教育教师总体学历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水平城乡差距大。

二、改革的物质文化背景

上述几组数据揭示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由物质层面决定的现实地域文化特点。

1 学前教育成为准公共产品

上文数据显示,根据国家相关的宏观政策,我国学前教育正在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公办幼儿园转制或者鼓励开办民办幼儿园等措施,已经将公共学前教育机构推向市场,使得民办幼儿园在近几年内发展迅速,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公办幼儿园,业已占据了超过60%的学前教育份额。这意味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从公共产品变成为准公共产品。[2]

然而,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和扶持政策,单纯依靠市场优胜劣汰,使得大量民办幼儿园生存艰难,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一方面,民办幼儿园的规模比较小,平均每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数仅为112人,而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平均每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30人;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教师年轻,学历低,多数为中专毕业,教学经验较为缺乏,大多数是一年一聘的方式,甚至还有随来随走的方式”。由于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无法满足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期望,自然无法吸引家长,因此民办幼儿园的生源严重不足,在园幼儿只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的37%。

2 学前教育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只占世界经费总量的1%,但却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在这个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被用于学前教育。”目前我国虽然已有幼儿园(所)12.9万所,但因为人口基数庞大,幼儿入园率其实不高,2008年幼儿入园率只有47.3%。虽然入园率较低,但在园幼儿数依然不少,园均招收幼儿人数达到了180人左右。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不足造成了幼儿人均享有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少。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同时,现有资源在各种办学主体、各个区域的分配极不平衡,具体表现为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园之间政府资源支持的失衡、城乡分配不均衡等。

3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令人担忧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幼儿基数较大,农村幼儿园的数量虽然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47.5%,但与城镇、农村人口的比例相比较,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幼儿的需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极度缺乏,包括幼儿人均享有资源少,教师学历水平低,师幼比低等,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造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很多。一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导致对学前

教育投入不足。二是因为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缺少国家政策支持。与义务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收费较高。因此,对劳动力富余、就业率较低的农村地区来说,学前教育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三是农村地区教师的收入低,人数少,流动性大。限制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四是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为幼儿提供的文化资源少,导致农村幼儿处于教育弱势地位。

4 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

学前教育改革虽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目前在全国90多万学前教育教师中,接受过正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仅占53.8%。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通过职业中学、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本科师范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然而,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文化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较少,师范生的知识面不够宽,比较偏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实践课时不足。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在很多地方没有被纳入各级政府实施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之中。所以说,要求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幼儿园教师“从事教学反思工作”“领悟和提升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是有难度的。

三、对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学前教育成为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令人担忧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笔者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 强调政府对教育公平的责任担当

学前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深受追求效率的市场逻辑的影响。政府通过公办幼儿园转制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学前教育,这在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使学前教育从公共产品变成了准公共产品,也导致了公共财政流向了少数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造成本应由全部幼儿均享的公共教育资源被少数幼儿享用。笔者认为,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强调政府的责任担当。

政府责任首先体现在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并使其合理化。我国学前教育可以挖掘社会民间资本潜力,但为确保教育公平,不能削减政府在财政经费上的投入。为了提高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益。政府应建立合理的幼儿教育投资和管理体制。在指导各类示范性幼儿园办园的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并资助城乡各类社会力量办园,并应根据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公共教育资源平等原则,建立对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指导、扶持、教师培训与资助制度。

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市场运营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监督。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效规范学前教育市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术力量,鼓励研究者通过政策分析与咨询等方式帮助政府科学决策,以保证教育公平。

2 强调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

对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对最少受惠者给予补偿,通过进行弱势补偿来消除教育上的不公平。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开展相关实践。

在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处于发展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城市薄弱幼儿园的儿童、偏僻农村地区儿童、贫困地区儿童、部分女童、特殊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等。为保证这些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政府一方面应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儿童倾斜,“首先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尽最大努力缩小不同背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应加强教育立法,建立弱势群体儿童教育的监督网络。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鼓励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项目。

3 重新审视教育质量

我国很多地方采用的是源于西方的技术性指标对托幼机构进行教育质量评价。虽然它对监督和管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对处于不同境地的托幼机构采用统一的、标准的“去背景化”的评估标准和办法进行质量评价,事实上有失公平。因此,在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中更应该注重多元与公平,即允许不同处境的托幼机构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所有学前教育机构都应有权利申请被评价认证;质量评价应该被作为引导托幼机构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作为等级评定的唯一依据;质量评价不应过多关注硬件的标准化,而应强调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质量评价对教育过程的关注应考虑不同地区幼儿的特点和地域背景。等等。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公共财政;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06-06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协会(Child Care Service Association,CCSA)主席安娜・卡特(Anna Carter)曾任州政府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DHHS)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处(Division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Eady Education,DCDEE)执行处长。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于2013年3月19日对其进行了专访。专访主要涉及北卡州在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和质量监管等问题。笔者根据录音整理了访谈内容。

[李克建(以下简称“李”)]安娜,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专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北卡州儿童早期教育的总体情况,好吗?

[安娜・卡特(以下简称“安娜”)]好的,我很愿意。北卡州地处美国东海岸的中部,2011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人口总数约为965.6万。由于北卡州的义务教育是从5岁的幼儿园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体系的一部分,一般设在小学内)开始的,所以早期教育的对象实际上是5岁以下的儿童,约有62.3万名,约占人口总数的6.5%。其中,有25.1万名儿童在7618所注册托幼机构中接受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约占5岁以下儿童总数的40%。

[李]请问,北卡州为5岁以下儿童提供早期保教服务的托幼机构有哪些类型呢?

[安娜]北卡州托幼机构的类型非常多样。从举办者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15种类型,主要包括私立机构(约占总数的66%)、公立学校附设机构(约占总数的15%)、教会办的托幼机构(约占总数的8.4%)、开端计划机构(约占总数的4%)、特许学校(约占总数的2.8%),等等。从园所设置和运作模式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类型是儿童保育中心(Child Care Center)。目前,北卡州有4809所儿童保育中心(约占园所总数的63%),招收儿童总数为23.4万(约占入园儿童总数的93.2%)。这些保育中心的规模不同,平均约为50名在园儿童。第二种是家庭式保育机构(Family Child Care Home),每所机构最多只能招收5名儿童。目前,北卡州注册家庭式保育机构有2809所(约占园所总数的37%),招收儿童总数为1.7万(约占入园儿童总数的6.8%)。

[李]据了解,近些年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在不断增加对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投入。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安娜]好的。在联邦政府层面,作为“向贫困宣战”的一部分,自1965年起实施的面向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一直延续至今。后来,联邦政府又陆续设立了其他项目,不断增加投入。北卡州是美国妇女就业率最高的州之一,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的需求很大,州政府对此也一直比较重视,不断增加投入。以2010年为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层面的财政投入总额为10.9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6.1亿美元,州政府4.8亿美元。

[李]相对于适龄儿童数量而言,财政投入的规模是相当大的。那么,这些财政资金是如何使用的呢?

[安娜]几乎所有的财政资金从拨付到使用都是与特定的法案、计划和项目相关联的,一般都有明确的目标人群。

联邦政府层面设立的项目包括:1.“开端计划”与“早期开端计划”(Early Head Start)。前者是为3-5岁贫困儿童(家庭收入低于联邦和地方规定的贫困线标准)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营养、保健、教育等服务,后者是为0-2岁贫困或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以及孕妇提供综合性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开端计划”和“早期开端计划”均要确保有10%的名额提供给有特殊需要的儿童。2.“特殊儿童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针对3-4岁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其提供针对其特殊需要的治疗和教育服务。3.“早期干预计划”(Early Intervention),服务对象是3岁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针对其特殊需要提供综合的治疗和教育服务。4.“一号拨款”(Tide I),将资金拨付给地方公立托幼机构,用于低收入家庭4岁儿童的教育补助。5.“均等开端”(Even Start),专门用于旨在促进0-7岁儿童语言和读写技能发展的早期教育和家庭干预项目。6.“幼儿教育费家庭补助津贴”(child Care Subsidy),是目前金额最大、受益儿童数量最多的项目。主要用于为各种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幼儿教育费补助,用以保证其子女的保教费用支出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8%~10%。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项目有些是联邦政府独立运作的(如Head Start),有些则需要州政府根据项目开设的条件提出申请。核准后的项目资金从联邦政府拨付到州政府,州政府一般需要按比例补充一定的配套资金,拨付给符合条件的儿童、家庭、托幼机构及相关组织。

北卡州政府设立的项目包括:1.“学前一年教育计划”(Pre Kindergarten Program,Pre-K;2010年前称为“More at Four”,MaF),服务对象是所处环境有危险因素的4岁儿童。这一计划是对联邦政府“开端计划”项目的扩展,使其能够覆盖更大范围的处境不利的4岁儿童。2.“聪明开端”(Smart Start),这是北卡州的独创项目,始于1993年。它用政府资金组建了北卡州儿童早期教育合作股份有限公司(North Carolina Partnership for Children,Inc.),并在每个县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起政府、公益组织与私立机构之间的跨部门合作平台,致力于促进北卡州的早期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该项目资金用于对托幼机构质量提升的补助与奖励,为早期教育领域各类公益性协会、组织、团体的业务活动提供运转经费,支持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为托幼机构的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以上这些项目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换句话说,有些处境不利儿童可能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补偿性教育项目的要求,而这些目的和功能不同的干预和教育项目能够保障处境不利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各方面需求都得到合理补偿,从而确保每一个处境不利儿童都不会因其家庭或自身的原因而陷入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最大可能地缩小他们与同龄群体的发展差距。下述图表清楚呈现了不同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金额、受益儿童数和生均拨款水平。

[李]由此看来,绝大部分的财政投入都是用于处境不利儿童的早期干预、教育和综合服务的。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纳税人会同意吗?

[安娜]当然,不同政党执政时会有不同的思路,公民和纳税人也会有争议和公开的辩论。但总体上,政府和社会大致都同意这么做。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这类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综合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平和平等是美国的宪法精神,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而受教育机会均等正是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关于对0-6岁儿童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投资的成本一收益问题有非常多的严谨的科学研究,结果都证明,促使处境不利儿童获得更好发展,最终受益的不仅是这些儿童及其家庭,还会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繁荣,使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包括现在的纳税人。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逐渐认识到,缩小处境不利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建设公平社会所必须的,也是阻断贫困代际循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当然,这也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

[李]从您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北卡州的托幼机构类型非常多样。如何确保这些机构能够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呢?

[安娜]的确,为5岁以下儿童服务的托幼机构非常多元化,并且私立机构占的比例较高,做好教育质量的监管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要做好质量监管,把好入口关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托幼机构,无论是中心化的还是家庭式的,均须获得许可证。北卡州有一系列非常详尽具体的法规用以规范不同类型托幼机构的注册审批和许可证的年度审核。办园资质审查人员会依据托幼机构的类型和性质,对其进行全面审查,然后向州政府健康和人类服务部的许可审批部门报告审查结果。其中,重点是对各类人员资质的审查,包括管理者、教师、辅助人员等,审查内容不仅包括学历和资质,而且包括有无犯罪记录和精神疾病等,同时还会对托幼机构的空间和设施、课程、师幼比、安全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现场评估。许可证的有效期只有一年,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托幼机构能依法规范办园,为在园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和有基本质量保障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李]那么,在取得办园许可证之后,如何监管并促进托幼机构的质量提升呢?

[安娜]为引导各类托幼机构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为家长提供公开透明和可靠的选择信息,北卡州于1999年开始实施星级评估体系(Star Rated Licensing System)。儿童保育中心和家庭式保育机构一旦注册成功,即可自动获得一星,在此基础上可自愿申请,通过相应的评估,获得二至五星的办园资质。所获得的星级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后必须重新接受全面评估,以确保不同星级的托幼机构均能提供有相应质量保障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李]这些托幼机构追求更高星级的动力是什么呢?

[安娜]有几个原因可能会促使托幼机构去追求更高的星级。第一,北卡州托幼机构数量众多,竞争比较激烈。星级评估体系是一个公开的信息平台,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各个机构非常详细的质量信息。因此,获得更高的星级,是托幼机构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二,获得更高的星级,往往也意味着可以相应地提高收费标准。第三,政府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前面提及的“聪明开端”项目,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用于对托幼机构质量提升的补助与奖励的。第四,托幼机构必须达到四星级以上才能成为一些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性教育项目(比如“学前一年教育计划”)的“合同承包单位”(contractor)。第五,星级越高,托幼机构能拿到的政府津贴越高。比如,享受“幼儿教育费家庭补助津贴”的家庭,可以根据子女的教育需求和家庭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托幼机构。该项目会依据家长选择的托幼机构的星级来支付不同数额的津贴。这一举措能保障处境不利儿童家庭享有最大程度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同时也维护了早期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利益,激励其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李]这样看来,托幼机构确实会有很大的动力去追求更高的星级。那么,星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保证评估的科学性?

[安娜]星级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分别是依法规范办园、办园条件和管理水平、保教过程质量。因为依法规范办园是基本要求,一星级托幼机构(即注册时)就必须达到,所以,自2005年开始,星级评估体系实际上主要评估后两个方面,每个方面依据其实际状况可以获得不同的分值,两者相加的总分可以对应不同的星级(一星级1-3分,二星级4-6分,三星级7-9分,四星级10-12分,五星级13分以上)。其中,办园条件和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员工资质和机构管理两项内容,主要评价方式是对证书、文件、档案的审查和访谈;以班级为单位的保教过程质量的现场观察评价则是星级评估的核心内容。现场观察评价采用的是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和严格信效度检验的评价工具――《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修订版)》(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Revised Edition,ECERS-R)及其系列量表。这一评价工具适用于对不同早期保育和教育项目的评估。受训合格的专业评估员会随机抽取托幼机构1/3以上的班级,每个年龄段至少1个班级,对每个班级进行连续3个小时以上的观察,并根据观察评分结果,对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保教过程质量得分。可以说,无论是评价的内容和工具,还是评价的方法和过程,都是比较科学的。

[李]那么,由谁来评价呢?如何保证星级评估体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安娜]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行政审批权和专业评估是分头进行的。北卡州的星级评估采取的是整体外包、签订项目合同的方式,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价。目前,星级评估体系的评价工作是由北卡大学的格林斯博罗分校(UNC at Greensboro)承担的。该机构独立负责评估员的招募、培训和评价操作,向州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评价结果和研究报告,并接受州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由于星级评估与托幼机构的利益高度相关,所以监管和举报系统也非常完善。一旦发现违规行为,有关方面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李]从星级评估体系实施的情况看,这一评估体系对于提升北卡州的早期保育和教育质量是否有效?如何评估这种有效性呢?

[安娜]我们委托独立研究机构定期(约三年一次)对星级评估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把托幼机构在星级评估过程中的各项得分(如ECERSR得分)与使用其他教育质量评价工具、儿童发展评价工具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考查不同星级是否意味着不同质量,以及这种质量能否带来不同的儿童发展结果。从已经完成的几次再评估的结果来看,结论总体上是积极的,当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李]这样看来,星级评估体系是相当完善的,能够确保其科学性和公正性。那么,如果一所托幼机构在提出星级评估申请之后,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保教质量上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可以得到外部的支持吗?

[安娜]星级评估体系实际上仅是整个质量评估与提升体系(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的一部分,该体系另外还包括对托幼机构和实践工作者的技术支持系统(Technical Assistance,TA)。在联邦政府层面,“儿童早期教育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CCDF)中至少有1%是用于对托幼机构质量改进方面的技术支持的,“开端计划”“特殊儿童教育法案”等项目均建立了全国性的技术支持系统。在州政府层面,前面提及的“聪明开端”项目的一部分资金就是专门用于建立一个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的。目前,北卡州大约有200多家机构、近600名专业技术支持人员(TA providers)为托幼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技术支持人员队伍包括质量评估专家、儿童发展评估专家、管理咨询师、课程教学专家、语言治疗师、身体治疗师、行为矫正专家、各个学科教学领域的“教练”(coach)和“导师”(mentor)等。托幼机构在提交了星级评估申请、加入质量评估与提升体系后,会得到一笔启动资金,用于获得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李]技术支持包括哪些形式与内容呢?与传统的教师培训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