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职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9-01

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发展和更新的道路上发展得越来越快。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课程,应该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革,这样才能够与社会相结合,顺应时代的变化。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这个问题,以下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三方面进行思考。

一、设置科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为了能够有效地改革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在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开设之前,向学生开设一些公共基础课,通过开设的基础课,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等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之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文化素养。一般来说,在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相关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要与实际的科技发展和信息水平进行及时的知识更新,使学生能够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学到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考虑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再射湖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可以重点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M行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应变能力。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学校在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中加强实践技能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未来工作中会用到的职业技能。

二、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

在教学体系的设置中,高职院校要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网络集成、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体系的重点。并且还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立开放性的实践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安排较合理的专业课程,不仅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校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相结合。除了要与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相一致,同时还要确保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真正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专业技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符合社会的发展。在建立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要对设置的课程进行筛选、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体系,并且要选择合适的开设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合理地将三方面的教学课程和体系进行综合安排,保证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得到综合的提升和锻炼。

三、形成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除了要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体系改革之外,还应该要形成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体系,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一批实用性的人才。所谓的专业实践体系的改革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时间场所,即学校网络实验中心和机房进行改变,可以建立更加开放的、健全的网络技术实践教学场所,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的体系中根据老师安排的学习、使用、组建、管理、建立网络的顺序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学到的网络知识,同时也能够从开发网络软件、集成网络实训、应用网络等方面进行能力的培养。网络软件开发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原理进行实际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管理和变化,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图像处理等技术。在进行网络集成的实践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网络硬软件、拓扑结构、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开始懂得如何制定方案、连接网络、安装系统、安装工作站、安装服务器等。在组网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然后在校园网、广域网、局域网等方面进行网络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是为了能够顺应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体系改革主要是从专业、教学和实践三方面进行体系改革和建立,这样能够有效地确保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作岗位;“职业人”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作者简介:李向东(1982-),男,湖北广水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34-02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最普及的高职专业之一,也是社会需求量最多的专业之一。但一方面社会需求量大,另一方面众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怎么样培养具有优势品质和技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人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分析工作过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的“职业人”培养体系。要从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状态、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计划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不需要用人单位再花额外的资源进行培训,通过职业院校2~3年的培养,毕业生能够马上适应岗位的需求。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对网络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研究,对工作岗位(群)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列出工作环节的要素,提炼出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和技能,根据技能所包含的知识点进一步开发课程,转变教学方式,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位一体的模式研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必须包含的岗位能力,以工学结合的理念培养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的优秀人才。

一、“职业人”培养方案的研究内容

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培养方案从培养体系的开发过程进行分析,其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行业的现状;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明确,进行行业、专业背景分析,明确本专业发展前景,调查国内同类专业其他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清楚专业培养的外部竞争状况以及自身的优势,从而使专业定位更加准确,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口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以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为目标,研究以应用为主旨,技能为特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研究现有“职业人”培养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本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反过来指导“职业人”培养方案的修订;“职业人”培养方案的实施条件和措施研究。

二、研究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培养方案

结合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人”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案例,培养方案的开发应该从企业一线岗位的定位开始倒推,在广泛调研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岗位定位——网络管理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总结这三方面的技能,提炼出主要技能所包含的知识点,开发适合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编制人才培养计划表,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准备,如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等。具体的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体系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三、“职业人”培养方案的研究开发步骤

一是确定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专业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零过渡”。

二是研究职业标准。分析国家、行业、岗位对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标准的要求。

三是研究人才培养规格。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研究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素质。

四是确定岗位工作流程与课程开发。岗位工作流程是确定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在深入调研工作岗位的基础上,拆解各个工作环节与要素,进而得出各个工作要素需要的工作技能(能力),从而确定相应的岗位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发专业的课程。

五是制订培养计划进程表及分类表。培养计划总表和分类表是本专业培养方案的集中体现形式。

六是围绕如何完成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的,从师资队伍、教材、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体系要实施的条件等。

四、岗位工作流程与课程开发

按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来开发课程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为例,按照职业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从环境的熟悉到业务工作完成的全过程,要经过熟悉工作环境、熟悉工作业务流程、掌握业务解决策略、业务质量保证、完成任务等若干个工作环节。网络系统工作过程要经过网络分析、网络设计、网络工程环节和网络管理与应用环节。具体工作流程和课程开发详见图2。

五、“职业人”培养方案需要的实施条件与措施

课程开发出来以后,要完成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必须需要一些条件和措施来支撑。

1.硬件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比如,为保证“网络工程设计”、“实用组网技术”等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的完成,必须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等,使相关实验设备应能满足课堂教学和实训的需要。

(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教学场所,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校外实训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有效手段。

2.软件条件

(1)学校支持。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开始研究制定各专业的“职业人”培养方案以来,进行“工学结合”的职业人培养已经历经7年,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培养方案实施操作已经比较成熟。就7年来实施效果来看,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学院对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类课题在政策、条件、人员、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优秀“教学团队”组合。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要合理。在教师中要引进企业一线的工程师来校任教,“双师型”教师应该占到教师比例的大多数,兼顾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构成。

(3)包括精品课程在内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带动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支持,优化课程结构,重点保证“精品课程—优势课程—重点课程—主干课程”这一课程系列的建设,从而带动所有课程的“工学结合”改革。

(4)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材建设。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大力推进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材建设。项目化的实践教材更适合高职教学方式。浙江育英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出版包括5本浙江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在内的10余本教材。

因此,“职业人”培养方案要以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功能及对职业人才的规格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对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通过工作环节的各要素和相对应的核心工作能力的分析,确定培养目标需掌握的知识,从而开发相关课程。这样,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基本可以实现“零过渡”。

参考文献:

[1]徐济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9).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486-02

Study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OUYANG Yong, MA Zhong-bao

(School of Computer,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features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scheme of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its contents and methods. Course construction is strengthened dur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lassroom with cultivating students' capabilities in creativity and autonomic learning.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前,学生应先修完《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具备计算机操作、简单程序设计、微积分和矩阵运算等能力。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ISO/OSI七层协议、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TCP/IP协议、Internet技术与应用、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等。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的学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共享、知识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设备使用和网络规划设计技术,还要让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编程能力,着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教学内容与方法

1.1 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前沿性的特点,课程教学既要维护学科的系统性,又要体现出学科发展的先进性,这就要求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还要体现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了“有所讲,有所不讲”的原则,重点讲授TCP/IP参考模型、数据通信与编码技术、路由选择协议、TCP与UDP协议、计算机网络应用编程知识等,同时适当地介绍无线网、语义网、对等网等当前流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1.2 教学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包括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有效调动,突出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

1.2.1 调动学生思维

《计算机网络》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提问或自问自答方式,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解以太网帧的知识点中,笔者在课堂上讲授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逻辑链路控制的概念之后,用C++程序演示了以太网帧的构成及各个字段的输出后,要求学生编写程序对MAC地址进行分析,加深了对MAC地址作用的理解,同时向学生讲解RFC1071文档,要求学生参照该文档编写计算校验和的程序,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1.2.2 理论联系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课程中包含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和仿真软件版本更新快,功能较复杂。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促进对理论的学习。例如在讲解套接字的知识点时,笔者介绍了BSD Sockets和Windows Sockets的概念和用法,并以Windows Sockets为例,分别演示了使用数据报套接字和流式套接字的流程,向学生介绍了套接字库函数的用法。通过课堂演示和讨论,要求学生在对当前的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技术路线进行调查,以C++或Java语言实现客户端和服务端架构的通讯软件,并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对软件进行点评,详细讲解其中的关键代码。这样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1.2.3 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提及的网络设备有近10种,如网卡、网桥、网关、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提及的网络协议有近20种,如MAC、ARP、IP、ICMP、UDP、TCP、HTTP等;相应的网络技术应用也层出不穷。就笔者本学期所讲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其理论学时加实验学时总共56学时,若要对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面面俱到,在讲课时间安排上就很困难。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具备创新能力,比老师一味讲解要重要得多。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重点讲解、专题讲解的形式,以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导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 教学手段与实践

2.1 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理论上有一定深度,在应用上有一定难度,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我们认真设计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电子教案和实验项目,开发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例。《计算机网络》是我校的精品课程之一,学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非常重视,不仅加大了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也加强了该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板书、电子教案、动画演示、实例设计等多种手段,将抽象的原理和复杂的操作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课程讲解做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又具有启发性,正确把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融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讲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讲授内容注重适合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讲解内容让学生理解消化,加强其知识的持久化和迁移化。通过课上讨论、课下辅导,定期座谈的形式,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听课效果,建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及时纠正教学偏差。

2.2 教学实践环节改革

教学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与技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实验课中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项目,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学会举一反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建立了功能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编写了内容充实的实验指导书,节省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实验的准备时间,直接在真实的物理设备上进行操作,使其在学习中去除旁枝末节,抓住重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进行实验项目设计时,我们选择了多个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案例作为实验项目,重视实验项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将教学实践环节分成三部分:一是上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做实验,在实验用机上安装实验指导手册和相关软件,布置相应题目,以协议分析为主,巩固每章所学的知识点;二是采取提交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动手编程,设计应用实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三是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学生通过实验至少分析了5至7个主要的网络协议,通过作业编写了3至5个网络程序,通过课程设计集中解决了一个计算机网络应用问题,对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编程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际应用经验。此外,对于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平时作业、课程设计等,教师通过在课堂上集中讲评、在实验室中个别点评和学生参评等方式,告诉学生改进之处,在学生中间起到了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也活跃了学习气氛,实践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目前,笔者所在的计算机学院中设有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专业课程。就其他计算机专业而言,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该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们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深化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反馈中我们得知,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也非常有热情,在学习中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平,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紧跟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要体现出学科的时展要求,要以“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培养全面发展,既专业合格又有业务特长的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Buchanan W.J, Saliou L. Enhanced methods of coursework provision in computer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2004.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277-03

1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高等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那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就尤为重要,我们在开发本专业课程体系之前首先明确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大量企业走访,深入了解企业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数量需求,明确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然后针对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解剖,从中提炼出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以适应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为主要依据进行课程体系构建。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课程体系进行反复论证,开发出具有行业特色,符合高职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课程体系。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现状及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化,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网络软件开发、测试,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工具。

3 职业目标及岗位群分析

3.1明确职业目标

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大量、长期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数量需求,最终将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目标定位于面向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的流程如图1所示。

3.2 确定岗位群及核心技能要求

在完整的面向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过程包括了售前、售中和售后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岗位群、岗位职责和所要求的核心技能有所不同,但有许多共性,具体如下。

3.2.1工作过程:售前阶段

工作岗位:售前工程师;售前技术支持;系统工程师。

岗位职责:跟踪和挖掘客户需求,完成方案编写、投标、产品选型、售前交流、售前测试、客户引导、产品演示等销售支持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协调管理客户关系。

核心技能: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力、沟通协调能力、项目组织能力; 较强的网络方案规划、设计和方案撰写能力;熟悉国内外主流网络设备厂商产品的最新应用。

3.2.2工作过程:售中阶段

工作岗位:系统集成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网络架构和网络解决方案;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技术交流及研讨,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完成系统集成项目中的设计、实施、测试、维护等工作。

核心技能: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熟悉各类网络主流技术,精通国内外主流网络产品的配置、优化与测试;能熟练搭建主流服务器,并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优化。

3.2.3工作过程:售后阶段

工作岗位:网络信息管理员;运维工程师;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

岗位职责:及时对客户提供维护管理技术支持,并为客户提供相关培训;对网络监控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故障诊断和排除以及网络优化设计;分析评估安全漏洞,并制定相应安全管理策略。

核心技能:具有良好的文档撰写与培训能力;熟悉各类网络监控技术,具备网络故障的分析、判断、解决能力;熟悉主流网站开发技术,能对网站进行维护、更新、升级。

3.3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本专业的职业目标主要定位于每一岗位群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中级职位。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也是紧紧围绕着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过程中需掌握的核心技能。

5 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

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

无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应先行一步。因此有计划、有目的让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为教师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成立工程团队,多做工程,多做项目,通过项目锻炼教师实践技能,这样才能造就一支真正适合高职特色的师资队伍。

2)深化产学研、为专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托

产学研结合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定位,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按市场规律推进产学研的多赢局面,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使双方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

3)突出高职教育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很大的不同就是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在这些实践环节中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培养,按行业标准组织项目实施。突出我国高职教育优势,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认证。

将行业认可度高的国际认证的配套课程引入到专业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参加CISCO、Microsoft等国际认证考试,通过大规模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认证,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

6 结束语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我院的“12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职教育近十多年摸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新路子。我们在“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开发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相信这篇文章对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6(35): 14-15.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教;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践课程;构建策略

对于一些高等教育学校来说,其为了培养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人才,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通过一些专业性的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人才的价值。虽然,多数高等院校都提升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视程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当学生走出校园后,走进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行业,一些企业就会发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是比较差,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经过深入的探寻,发现多数高等院校都忽视了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践课程的地位,在校期间没有让学生经过大量的实践,降低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产生了“纸上谈兵”的教育现象。因此,为了从理论知识与实践两方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能,高等院校应重新调整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课堂的结构,提高实践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所占的比重,从而才能让学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网络。

1高教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人才在我国越来越紧缺,虽然,很多男同学都是计算机爱好者,在选择学习专业时都会将计算机专业放在第一位,但是,从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能力都无法达到计算机行业的需求,所以,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人才还是比较紧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学习时,不仅需要学习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还需要深入挖掘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联系,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才能使用计算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但是,我国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中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1教师的教学方式降低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以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但是,多数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以应试教育的思想进行教学,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讲授与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完全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多数学生都会低头记教师所讲的内容,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感受就是学习非常累。长时间下来,就会降低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需要牢记每一个细节性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在讲解细节性的知识点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听课欲望,就会让学生忽略细节性的内容,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1]。

1.2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与时代脱轨的现象

不同的专业都具有不同的性质,比如:思想政治专业就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性知识时,不容出现半点差池,而计算机网络专业就和思想政治专业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此专业也需要学习复杂的理论知识,但是,此专业的根本性质是实践性,人们在考查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水平时,并不会让其长篇大论地讲述与计算机有关的理论知识,而是会拿来一台计算机,从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判断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更加注重实践内容的教学。由于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也应随之更新,但是,由于高等院校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及时更新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方式,从而出现了与时代脱轨的现象,学生无法接收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就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2在高等教育院校中积极构建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优势

2.1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会涉及互联网的应用,人们通过使用互联网,方便了各种信息的获取与传送,提高了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工作效率,所以,在社会的未来发展中,计算机互联网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选择计算机互联网专业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高校在对计算机互联网专业改革时,应看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型以及实用性的特点,抓住时展的机遇,积极构建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计算机实践操作练习,使学生计算机网络的技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2.2国家对技术性人才重视的优势

近年来,国家在各行业的技术领域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现象,为了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保证国家的发展,教育部门开始要求高校开设与之相关的技术专业,提高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技术知识,投身到祖国的技术性建设中,不仅运用多种途径加大了对技术专业的宣传,还提高了技术性人才的福利待遇,由此可以看出,技术性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对于技术性学科来说,其不仅包括环保技术专业、医疗技术专业、建筑行业等,还包括计算机网络行业,所以高等院校应大力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应让学生全面的消化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出来[3]。

3高教在构建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时应遵循的原则

3.1以计算机网络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开设实践课程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应遵循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高教在构建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时,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有效性,应先深入研究此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大纲,才能找到实践课程开发的方向与目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开设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让学生顺利地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计算机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3]。

3.2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发展开设实践课程

我国任何专业的教学都应围绕学生开展,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也不例外。为了让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喜欢上实践课程,能在实践课程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的趣味性,高校应围绕学生的能力以及发展开设实践课程。比如:学校在计划开展实践课程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开设实践课程的意见以及想要在实践课程中提升哪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期盼性,当学生在符合自己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实践课程中学习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在构建实践课程时,不仅需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还应研究相关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按照企业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才能提升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学生的发展空间。

4高教在构建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

4.1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及时补充实践教学内容

从我国教育行业来看,由于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补充、更新教育内容,从而才能让学生及时学习到先进的知识,防止学生学习的知识、技术以及思想出现之后的现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来说,我国目前相关专业使用的教材以及开展的实践活动过于落后,教育工作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从而会阻碍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进步[4]。因此,高教在构建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时,应走进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及时补充实践教学内容,才能提高计算机网络人才的价值。

4.2构建出灵活、有趣的实践课堂,增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乐趣

实践课堂和传统的理论课堂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在实践课堂中,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创新出不同的实践方式以及实践结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思维。所以,高教在构建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时,应严禁教师压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活动,强制学生接受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思维,应为学生营造出灵活、有趣的实践课堂。另外,高校还应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倡导实践教师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实践需求以及兴趣,从而投其所好的开展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多数计算机网络教师在开展实践课堂时,都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有些教师就会直接照搬、照抄他人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适应此教学模式,从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教师在借鉴他人的教学方式时,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

4.3在实践课堂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自主性

任何一名学生的创造性都是教师无法想象的,在计算网络应用实践课堂中,教师不应压制学生的思维,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造,从而才能提升计算机网络实践课堂的价值。比如:教师在实践课堂中,可以用同一题目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学生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就会摆脱教师的教学限制,自主创造出具有新意的实践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参赛,既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平台,还能利用竞争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计算机网络应用行业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高等院校应遵循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构建原则,以学生中心构建实践课程,通过高质量的实践课堂教学提高计算机网络人才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文辉.高教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践课堂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12):54.

[2]陈欣,苏文莉,刘银梅.探析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6(36):134.

[3]董晶,郭云峰,王瑞.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策略[J].电子商务,2018.

[4]刘仁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8(3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