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范文第1篇

 

教言技术是时展的产物,它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在校的学生,不少人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就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在教育技术的教育方面可以友教育学的人员来替代,在其技术方面可以由计算机方面的人来替代,这样教育技术就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色[1]。事实上,教育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它正是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只有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得到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1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2],且开设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也有所不同。全国共有50所高校拥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早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处在探索中缓慢前行的,计算机类课程中关于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相对不太合理,还有课程内容陈旧、相对单一的一系列问题,对于课程课时安排上也不够完善,这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甚至造成学习起来吃力,困难,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形成。

 

1.1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方面

 

由于硕士研究生来自不同省份的不同本科院校,所学课程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计算机类相关课程的掌握水平不一,这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造成了很大难题[3]。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计算机类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念、Internet技术基础等,从这些主要课程可以看出,虽然开设的课程满足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要求,但理论相对较多,实践相对较少。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理论教学若脱离了实践的联系,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式教学上,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以至于没有学习积极性。

 

1.1.2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信息化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最优化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层出不穷,各类教育软件也被开发出来,教育与信息技术联系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定位越来越重要,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相对中小学来说是比较开放的,高校可以自己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体现专业特色和培养出学校理想的专业人才。但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也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并没有得到理想化的培养效果。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和社会发生联系的纽带,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学专业属文理兼招的综合性专业,实践性很强。但在教学中理论讲授课程总是比实践课程少,学生们都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探讨中,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有理论知识的堆积,而没有经验总结,只能总结别人的经验,不能讲计算机类课程所学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开发出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优秀平台或软件。

 

重结论轻创造。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有人认为它搞计算机不如计算机专业,搞教育不如师范类专业,一些教师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才,或者是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型人才,对教育技术学的培养目标也存在模糊认识。高校培养模式的本质就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重结论的课程设置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固定目标,没有与时俱进。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教师对大学这座象牙塔以外的社会了解不多,接轨很少。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自我修养来设计课程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都有些落后于社会的现实目标,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很迷茫,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差距过大。

 

1.2课程建设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1.2.1教学观念滞后

 

在现实教学中,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方。这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立目的是相背离的。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被动的接受学习是无法获得实践知识的,只有真正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大学生变消极的知识接受者为获得知识的主动方。

 

1.2.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都只有硕士学位,达到国家的高校教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而且我们的任课教师相当一部分是从计算机专业、物理学专业、数学专业等转行过来的,真正从教育技术学科班出身的很少。

 

1.2.3脱离现实社会需求

 

人才的培养应当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培养目标不能是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应当是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虽然教育不可能完全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开展,但基本思路和要求不能与社会脱节,牢牢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利用各种技术与资源培养出可在教育部门、教育产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培训、学科教学以及信息化环境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建设改善措施

 

2.1明确相关计算机类课程在教育技术学科中的重要性

 

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的支撑。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为主,由此影响到教育中信息

 

的传播和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因此,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应当以教育技术理论、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三大脉络构建,形成完善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其中,计算机技术课程应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2.2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使用人才

 

教育技术专业主要以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为目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满足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建设,尽量多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建立能力与实践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在社会上,多于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实习,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3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敢于提出新的思路,以培养出信息技术反面专门人才,以培养出教育领域教学专门人才,以培养精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为基础的教育目标。树立研究性教育观念,尊重主题的个性化参与、体验和理解,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师资力量直接决定这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针对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学历层次低,科班出身比例小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善:

 

(1)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善。

 

(2)通过自身内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学历和职称;

 

(3)引进业界优秀人才进行研讨会,交流学习,引进学科带头人,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

 

3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 教学改革 Python算法

1 概述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类专业等的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主要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该课程由于涉及大量的抽象数据类型和算法,理论和实践性很强,各种经典算法思想都是从经典问题的解决方案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对该课程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了运用实践,没有利用算法思想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实验课是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较好的掌握,它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巩固所学算法的关键。因此就要求教师思考如何设计与改进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改变算法实验课的现状。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的算法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对算法流程无从下手进行实现,并且缺乏信心,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2.1 课程本身内容难度大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学习量大。课程内容主要是讨论和介绍计算机算法的复杂性理论,结合对一些熟悉的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对一些大型工程软件的分析,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科学及应用领域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非数值算法及算法设计的若干重要方法,同时,介绍算法分析的基本知识。阐述计算模型和时间复杂性的定义;讨论递归技术和算法分析的基本手段;介绍算法设计的几类方法,如分治法、回溯法、贪心法、动态规划法、分枝限界法等,并结合某些有实用意义的经典算法来加深设计方法的探讨,由浅入深地进行算法效率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各种算法设计方法和分析基本技术的同时,也使逻辑思维得到锻炼。

2.2 对程序设计语言掌握不好 数学类专业学生在前导课程中只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学习和接触到的都只是简单的数据类型和单个函数的程序,主要是进行语法的学习,因此对《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程中需要大量使用C语言的头文件、宏定义、结构体、指针等的学习较少,缺乏理解,从而造成了学生在进行算法实验中不懂如何编程实现或者是在编译阶段错误很多,因此学生对此很容易造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面对大量的程序编译调试错误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编程语言的语法层面,忽视了算法思想本身,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3 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 原有的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第一和第二个实验相对较难,而学生在进行该课程实验的时候,一般都是沿用原来C程序设计实验的作法。实验前没有做相应的预习和准备,没有考虑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到实验室一打开计算机就直接进入编程环境,立即开始编写源代码。紧接着就编译运行,然后就是编译错误很多,即使编译通过,运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却相差很远。然后就造成学生做完第一次算法实验后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总觉得这个实验都是太难了,没有信心实现出来,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3 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对策

根据上述问题,结合该课程的知识内容抽象、教学难度大的特点,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实验进行改革和优化:

3.1 实验指导书内容的改革 在新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指导下,针对知识点适当地选择具有代表性、难度适当,而且工程项目中使用较多的典型算法,让学生进行编程实现和调试。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自选实验、综合实验。其中基础实验为教师在现场辅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必须完成的内容。自选实验为难度更大一些的,要求学生掌握比较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算法的表示和实现。综合实验则是为了让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一些大型的综合题目,需要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实验,实验内容设计基础知识的验证,学生学到的课堂知识可以很快转为可以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分析与设计》对程序设计思想的作用。

3.2 编程语言的选择 大多数院校的算法实验课程都选择使用C/C++来实现,但是针对数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计算机类的课程较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少,而且存在数学类专业学生的C语言编程水平普遍不高的现象。因此,为了使得学生把注意力从编程语言语法转为集中在算法本身上,我们选择Python脚本语言作为该课程实验的编程语言。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直译式的编程语言,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通用型语言。它的语法非常简捷和清晰,采用缩进用于定义语句。美国麻省理工的计算机编程入门和算法课程都是使用Python语言作为编程教学语言[1-5]。

例如我们对用蒙特卡罗方法来求PI的问题进行求解,以显示Python与C语言的语法区别:

从上述的示例代码中可以看出,python的可读性非常好,即使不写注释,也能很容易读懂。语法和算法的伪代码有些类似,因此更易于展示算法的运行过程。

3.3 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改革

减少实验次数,但是保证总学时不变,降低第一和第二次实验的难度,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兴趣。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新的实验内容中在难易度和学时安排上都做了调整,实验一相对最容易,安排时间也是最少的,此次实验用于引导学生入门。实验二增加了的难度不大,而且增加了实验学时。依次类推,后面的实验就循序渐进了。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完成上机的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和编程水平。《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程的建设在数学类专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数学类课程《数值分析》、《组合数学》等,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相应的编程实现来强化理论学习的效果,因此,通过该课程实验的改革来激发数学专业学生的编程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ocw.mit.edu/course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

omputer-science.

[2]毛睿,朱宁.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89-92.

[3]徐安农.数学实验课实践与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2):94-96.

[4]杨华宣.高等数学中某些问题的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5):72-76.

[5]林昕茜.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价值的研究[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155-158.

[6]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Zelle,John M. Python Programming: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M]. 1st edition. Franklin Beedle & Associates,20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库恩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程度及速度的衡量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工作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库恩提出的科学革命模式就是一种以模式的形式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①此论文基于库恩理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 库恩理论概述

库恩理论主要是对科学的动态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该理论冲破了古典经验论,指出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或称之为科学就是因为范式的形成的理念。库恩理论诞生之后,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有效地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科技工作。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科恩理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实,库恩提出的理论主要包括:前范式科学理论,常规科学理论及科学革命理论,其中科学革命理论也称为新常规科学理论。而科学革命实质上就是新的范式来替代旧的范式的一个过程,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以通约的。②

2 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

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科学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规科学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

首先,对于第一个时期来说,也可以大致归纳于三个阶段——计算工具的发展阶段、机械式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继电器式计算机发展阶段。由此也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科学时期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且各种思想和学派比较繁杂。不论是计算工具阶段、机械式计算机阶段还是继电器式计算机发展阶段都没有系统的结构,也没有相关的指导理论,所以整个的发展来看,方向非常地模糊,发展进度的衡量标准也不明确。而这些都是库恩的前科学时期的典型特点。虽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前发展阶段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但是这个阶段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是现代常规科学时期的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基础。

其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规科学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而且理想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提出,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式,这个范式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计算机的演变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智能计算机等阶段。③

第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革命时期。这个时期虽然计算机的发展非常地迅速,而且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摩尔定律密切相关。有相关专家在回顾40年来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发展中提出在今后的几年里摩尔定律可能还可以适用。但是,如果晶体管电路的性能接近极限的话摩尔定律将走到尽头并有可能完全失效。所以,很多专家预言,一旦摩尔定律走到尽头,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革命必然到来。

3 基于库恩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范式其实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一般来说一种范式要被彻底地必须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要一定的量变才会引起最终的质变,一种旧的范式才能被一种新的范式替代。而单个的事实或单个事件通常不能证实或一种范式。所以,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说,只有当旧的范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时候,而且有更好地范式代替旧的范式时,才会出现新旧范式的更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新旧范式的转化、过渡或者更替。

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性,所以很多相关工作者及科技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研究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果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能够在危机出现之前研究出成果的话,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危险的出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可以从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常规科学阶段,直接进入新的常规科学阶段,而这必将加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人们正在着力研究的新领域包括: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等。

4 结语

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库恩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以及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三个时期,而且基于库恩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很大。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注释

① 杨玉成.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和经济学方法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范文第4篇

1引言

实践教学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配合,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实践教学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成分,也得到了各级院校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实践教学实施提供了保障基础,是教育界争相热议的焦点话题。

2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各中职院校积极开展了实践教学,并建设了与之相符的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很多中职院校建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又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部分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是中职教育的主导,他们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实效。有些中职教育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一味地强调知识灌输,以课本为本,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发展需求实际的考察;另一方面,部分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设施匮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辅助,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院校生源数量不断增长,使其本就缺乏的教学资源更是捉襟见肘;最后,部分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有些中职院校由于不重视实践教学,使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的比例较少。而且,部分中职院校虽有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活动,却因选用方法、设计内容等不合理,导致实践教学收效不明显。

3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策略

完善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基础,关系到学生发展层次。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3.1加强师资建设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具备的综合素质影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果。简而言之,只有在教师的全力配合下,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才有可能更高效。因此,中职院校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进程中,应该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讲,中职院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大力推广其相关思想,提升教师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此基础之上,中职院校还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生源增长产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师资建设计划和目标,通过不同途径保证师资力量充沛。另外,中职院校还应该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进其在业界的交流,及时更新他们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激励教师做好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3.2丰富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现如今,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培养的人才自然缺少专业性、先进性。为解决这一问题,中职院校在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教学环境建设,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中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适当加大在仪器设备上的投入,制订完备的采购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设施的数量和先进性。实验实训中心是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应该体现此类课程的特征,以此来培养合格的人才。所以,中职院校还应增加实验室及相关设备的使用频率,协调好各班级的使用情况,强化实验室管理,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现代教育带来的便利,使其开阔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3优化课程设置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人才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职业价值、人生价值。因此,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并进行课程设置优化。完善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丰富的内容、先进的方法、良好的设施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既要保证其与理论课程内容相匹配,为学生知识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又要保证其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如此才能提高实践教学实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方面,要时刻保证其合理性、先进性以及科学性,即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各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及内容,合理地选用教学方式方法,善于在实践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3.4推进校企合作

企业除了本身的经济功能之外,还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企业拥有中职院校所不具备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资源,其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的参与十分重要。因此,推行校企合作亦应被视为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开展。在可行的条件下,中职院校应积极寻求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实现定制人才发展,如此既可以解决中职院校的师资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又能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在此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形成制度,以此约束合作双方的行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校企双方应就合作实践教学涉及的项目进行商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目标指导下,细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 方向 意义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块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之所以有今天这么大的普及度,就是因为他的通用模块化设计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以后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样也不会牺牲这方面优点,而且还会将它发扬光大,不但在内置板卡中实现模块化,甚至可以提供多个外接插槽,以供使用人加入新的模块,增加性能或功能,具有高性能、高扩展性、高可靠性、很好的升级性以及低花费的特点,最终实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块化。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化

追求自由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计算机的无线化风潮同样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讲的“无线你的无限”有所不同的是:未来的计算机将实现网络和设备间的无线连接,这将意味着未来在家中和在外面工作都很方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化。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化

其实并不是每一件工作都需要一部高性能计算机才能完成,甚至是有时候采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还有可能带来麻烦,因为高性能势必带来高能耗、高发热量等不良的负面效应。将来的计算机由于从事的工作不同,在性能上在外形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将以专业化来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实目前在我们的身边也正在发生这样的变化,比如售卖彩票的终端、商场里的收银机、银行的终端等等,多是为了提高某一项工作的效率和减少成本。也许这样的趋势出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专用的“家庭调控计算机”将成为家中的电器控制中心,为我们控制家中的电灯、冰箱、微波炉、空调等等,把我们的家变成一个智能的家。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越来越普及,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具备了智能化,这些现象将促进家电与计算机的网络化进程,家庭网络分布式系统将逐渐取代目前单机操作的模式,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控制着各种家电的运行,并通过互联网下载各种新的家电应用程序,以增加家电的功能,改善家电的性能等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遥控家中的家电,在办公室的时候就可以提前让家中的电器做好饭,煮好菜,开空调等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化。

(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环保化

随着计算机的性能的提高,能耗也将越来越大;而且计算机在家庭生活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运行的时间也将变长。为了不让计算机成为家中用电量最大的电器,技术人员也先进各种方法让计算机的能耗降低,比如通过上面提到的专门化的计算机,让计算机的效率大幅提高,从而可以让低性能的硬件系统具备专业的功能,减少能耗。另外通过采用新的架构环保型的计算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制造计算机的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变化,重金属和不可回收的材料的比例将会进一步降低,可再生材料大行其道,也想到了那个时候,PC也想现在的报纸一样,可以在失去使用价值以后。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实意义

作为未来人类的工具和家中的控制中心,计算机需要和使用人进行非常多的交流,才能更好为使用人服务。这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计算机的现代化。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包括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

计算机的现代化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计算机生活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大到世界范围的通信网,小到实验室内部的局域网已经很普及,因特网(Internet)已经连接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共享和处理,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

[1]何文瑶.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科技创刊,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