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

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

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轻化工程;制浆原理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09-03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全球化,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教育部于2001年8月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本科教学的l2项措施,要求各高等学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鼓励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教学进修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明确要求今后本科教学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以期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以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国际化、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全国高校掀起了双语教学的。我们为轻化工程专业学生讲授的专业课《制浆原理与工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下面谈谈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一、《制浆原理与工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教学内容的确定。双语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未知的制浆专业知识的时候采用了学生不熟练的非母语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学大大难于母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选用适宜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难度大的教学内容,用中文教学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用英文讲就更难懂了。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考虑教学效果;第二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三是授课学时数;第四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英语知识。我校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国内就业。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双语教学是必要。但是,外语教学内容不一定像中文教学那么深,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双语教学效果不太好。因此,我们选择的双语教学内容主要是概论性、实用性的知识,包括有关制浆的名词术语、工艺流程、技术参数以及主体设备等。理论性强并且难度较大的内容只用汉语讲授。这样可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2.教材的选择。教材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原版英文教材虽然具有语言规范、内容丰富、资料新颖等优点,但由于中西学科体系的差异,原版教材与现行课程教学大纲不是完全符合,而且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学生负担太大。另外,按照培养计划所安排的专业课的授课学时较少,使用原版教材授课学时不够。根据上述情况,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以中文教材为主,英文讲义为辅。学生使用的英文讲义包括原版视频光盘Making Pulp and Paper中的全部文字内容、原版教材选编和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等。英文原版教材仅作为教师用书。通过对几种版本的英文制浆教材和专著的考察,最终选定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Goeran Gellerstedt等人编著的Pulp and Pap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中的第二分册Pulping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和美国Smook Gary A.主编的Handbook for Pulp and Paper Technologists作为教师用书。前者内容比较新,后者简明扼要。

3.授课方式。授课方式以PPT、视频和板书相结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对主要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讲解,要求学生能够以两种语言掌握基本概念,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多数在国内工作,必须具备汉语知识,仅掌握英语知识是不够的。授课时,对重要知识内容,在PPT或板书中分句或分段用双语穿插列出。视频使用美国制浆造纸协会(Tappi)出版的Making Pulp and Paper(CD-ROM SERIES)。播放光盘与中文讲解相结合。播放视频之前,先用中文和英文讲解名词术语。并且将Making Pulp and Paper中的文字内容编写在讲义中(提前请几个学生阅读讲义,将其中不熟悉的词汇标记出来,并注明中文含义),学生可以预习,上课时可以对照英文讲义观看视频。视频的使用可使授课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播放视频时一般放两遍。第一遍播完后,教师用汉语或英语将重点词句解释一下,然后再放第二遍。使用原版视频还可避免或纠正教师发音不准带来的问题,使学生学到正确的专业英语。上课前和课间常常播放视频,营造一种语言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学到较多的英文专业知识。

4.教学效果。几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但实事求是地讲,双语教学的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教学效果与教师的付出也不成比例,教师付出了很多,但学生掌握的较少。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总结,分析原因,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几点意见

双语教学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及文化素养的途径,也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双语教学刚刚起步,从高校专业课教学情况来看,多数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包括我们开设的《制浆原理与工程》双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就轻化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和授课学时的设定。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以及基础知识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课程。自从扩招以后,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再加上为了拓宽知识面,学生所学的课程多了,而与轻化工程专业相关的课程的授课学时少了。这样一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不如以前的学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难度比较大的专业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课程,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几年的《制浆原理与工程》的双语教学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掌握双语专业知识难度较大,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制浆原理与工程》是第一门专业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从理解和掌握知识方面,学生就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讲到设备时,尽管我们运用了视频、动画等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再用英语,学生就感到难度更大。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许多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较好,而听力较弱,即使播放标准美音的课件,学生听懂的很少,更何况中国人说英语,口音较重、发音不准,学生又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听起课来就更难了。三是教师的外语水平,不能生动地用外语讲课。原本能够旁征博引的精彩内容,变得平淡无味,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四是授课学时太少。要用双语上好专业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安排足够的学时。作为第一门专业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专业技术知识,他们既要掌握中文的含义,又要掌握外文的含义,至少要用两种语言各讲一遍,这样,所需要的时间就长了很多。就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是在本国就业,他们仅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汉语的专业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学时数比汉语教学的学时数需增加一倍多。有研究者认为,原来用母语教学10分钟就能完成的知识点,用双语后需要40分钟,甚至更多。目前,专业课学时在不断减少,要增加那么多学时,一般难以做到。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至于因为采用双语教学而显著影响教学质量,建议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时要适当增加授课学时。并且,所选择的双语教学内容应与授课学时相匹配,不一定所有教学内容都用双语教学。实用性强的内容用双语讲授,理论性强的内容只用汉语讲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以选修课为宜,例如蒸煮新技术、纸浆漂白新技术等。其教材可从原版教材、专著或技术丛书以及期刊中选取合适的内容,自编成适用于该课程的教材或讲义。

2.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英语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对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英语授课,使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掌握本专业的外语。更重要的是,双语教学不仅仅老师用外语上课,师生之间还要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吴平的观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各个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全英文及双语教学”。我们也赞成这一观点。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课是上大课,一百来个学生听一个老师讲,这种授课方式,用于以汉语讲授专业课还可以,如果是双语教学,效果会差一些。在课堂上很难互动,教师可以使用扩音器,但学生不能,学生的发言会因声音小和发音不准等原因使大家听不到。如果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能像基础英语课教学那样采用小班上课,效果会好许多。

3.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从学生考试答卷情况看,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学生英语水平影响很大。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较低,感觉这些学生不适合接受专业课的双语教育。韩建侠等人通过研究得出:“我国高校要成功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储备。也就是说,只有达到CET6考试及格或CET4成绩优秀(80分以上)的英语水平,才能较成功地实践双语教学活动。”张志颖等人在文章中说道:“我国大多数本科生的英语水平远远达不到可以接受英语授课的能力,致使学生有可能失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双语教学要因学生而异,双语教学应先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推行。“学有余力”的学生基础较好,英语水平较高,学习习惯较好,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他们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具有参加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其效果会比较好。当然,在选修课开展双语教学,可能只是部分学生掌握了双语专业知识,有可能达不到双语教育的目的。

4.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却是“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高校双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能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技术交流、运用国外先进工程技术、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具有高水平专业技术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师既要精通专业,还要精通外语,要能够像专业课教师那样全面系统地讲授专业课,也能像专业英语课教师那样流利地讲授专业英语。教师是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与质量都取决于师资力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选送专业课教师到国外进修一段时间,以提高师资水平,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工科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发展阶段,尽管目前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通过双语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将来更快地融入国际化环境,更直接地占领学科的前沿阵地,更有效地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3]张志颖,李忠,余丹.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27-28.

[4]王丽琼.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浅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2,(1):102.

[5]孙雪.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前沿,2012,(2):197-198.

[6]龚刚.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182-183.

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范文第2篇

对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言,物理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学好物理化学是学好复合材料专业知识的前提,但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化学这门课程在本专业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分别阐明现有问题及课改意见。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课时

物理化学是一门概念性、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公式多,应用条件严格,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度较大的一门课。在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只安排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因此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作为学习教材。这本教材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物理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及材料类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是一本符合本专业实际教学目标的好教材。但由于本专业物理化学的课时较少,最终只能摘取部分章节学习。例如在2010级的教学方案中,只教学了化学反应热力学部分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势、多相平衡等章节)及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章节,电化学及化学反应动力学两个重要章节都未学习,这无疑会对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产生不小的损害。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完全可以从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出发,筛选出多门课程的重叠内容,选排重叠知识在哪门课需要重点学习,在哪门课可以了解。如在物理化学这门课程中多相平衡章节就和材料科学基础课程里相关相图的章节有所重复,对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言,材料科学基础里的相图知识更重要,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完全可以减少多相平衡的教学任务,简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可,主要学习可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完成。同时,物理化学中的表面化学章节也与学习材料表界面课程知识重复,在材料表界面课程中更系统丰富地阐述了表面化学,因此在物理化学课程也可以酌情减少教学任务。此外,像胶体化学此类比较简单的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如果担心学生的自觉性,就可以一些代表性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完成。

此外,如果有可能就应尽量合理制订培养计划,空出一些课时,把物理化学这门分为两学期学习,因为只有系统、透彻地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物理化学的世界。

二、改进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这门比较让学生学起来吃力的课程,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热力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历史背景及名人轶事出发引出热力学定律,又如在电化学中可以介绍锂电的研究前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等。兴趣始终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大挑战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采取案例法[3]、类比法[4]等总结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及知识之间的关联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案例法,我们可以从工业生产的角度选取一种产品总结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感受,应用更好的学习方式。物理化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可以用类比法学习的,如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理想气体与非理想气体等。这些类比不应由老师直接给出,而应让学生先独自完成这些类比,最后再对学生的类比结果进行查缺补漏,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最明显的弱点是思维呆板,缺乏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5]。因此,我们可以设置专门的讨论课,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于一些重要概念如热力学部分的焓、熵等,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见解,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和启发。讨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形成良好的相互探讨和交流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验;校外实习;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曹博(1981-),男,甘肃平凉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陆道纲(1965-),男,江苏扬州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0671)、国家级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华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X1007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32-03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环节。[1]正确地认识实践教学的作用,科学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地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前提。[2]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3]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以电力行业为特色的高校,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把核电由“稳步发展”提升为“加快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国家对核电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新开设了核专业。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教学息息相关,然而由于核行业特殊性等原因,目前实践教学已成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已成为影响我国核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4-6]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电力类“211工程”重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着力构建“大电力”学科体系,在保持传统火电学科优势的前提下,面对国家能源发展趋势和战略需求,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成为继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之后,国内第五所培养核工程人才的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在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动力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设置的,秉承了华北电力大学重基础、重实践教学思想,强调人才培养要“重实践,强能力”的特色,专业设置之初就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狠抓实验实践环节和过程的教学设计和实验室建设,形成了一套具有华北电力大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面对核电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其他各种挑战,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核电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建立了以校内实验、校外实习以及创新实践三方面为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该体系覆盖了从课内实验、开放性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到最终毕业设计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实验+设计”的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强化了实践环节和创新素质培养环节,使学生实现了从第1学期到第8学期实验、实习不间断的系统训练。

1. 校内实验

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从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都涉及到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环节,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涉及到的实验包括物理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理论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传热学实验等。核工程专业课已初步建成了8个实验室,如图2所示。为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大学生本科创新计划项目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2.校外实习

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校外实习分为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非常重视这两个实习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外实习,先后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唐山陡河电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2011年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联合申报的国家级“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已获教育部批准。

二、实践教学具体内容

1.校内实验

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范文第4篇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利用投影原理在图纸上准确表达空间形体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掌握好该课程,便掌握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的语言。然而考试成绩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够,特别是在复杂形体的想象表达、绘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给以后的工程设计与建设埋下了隐患。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其准确识图能力,为工程设计和建设输送优秀人才是该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时为64学时,与80年代原国家教委要求的教学参考学时相比减少了近一半 [1],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高效地开展教学[2],但该课程具有听课容易、习题难做的特点,课堂上的高效教学容易造成学生上课能听懂、课下完成练习很困难的局面。另外,

由于大一学生缺乏建筑、水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造成其对建筑物各部分形状功能的图形表达不理解、不明白,学完后记忆模糊等问题。为此,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在绪论中增加课程起源的介绍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为什么叫画法几何,与几何有什么联系,也许是大一学生首先想到的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几何之父”欧几里得、“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和“画法几何之父”蒙日的介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以前学习的知识与这门课程的联系,增加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这一过程的讲解,可以通过介绍公元前300年“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中的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多边形相似等学生都已经学过的内容,使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初等几何的概念,再进一步介绍17世纪“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在病床上看到蜘蛛网后,发现几何图形是可以放入坐标系中应用数学方程表示,从而建立了解析几何,使学生认识到解析几何与初等几何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引入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借助初等几何和解析几何知识来修建工程以及制造机械构件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而且常常出现错误,直到“画法几何之父”蒙日运用二维的平面图形来表示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成了工程界通用的“语言”,推动了各国机械工业和工程建设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画法几何与初等几何、解析几何的区别,并且认识到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引入BOPPPS教学方法

BOPPPS教学方法为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王秀槐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主攻教学方法,其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B(bridge in)引入、O(object)目标、P(pretest)前测、P(process)过程、P(posttest)后测和S(summary)总结5个部分。我们通过王秀槐教学工作坊的培训,熟悉了5个部分的组成,并将该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首先是对原有的课件进行修改,使其体现这5个方面的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进行前测,以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并引导其进入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安排重点讲解和略讲的课程内容,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通过练习进行后测,以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最后进行课程内容总结。经过该教学方法的引入,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并且课堂中疲劳、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有所减少。

(三)应用实体模型、多媒体技术展示空间形体和工程构筑物

展示于课件中的立体模型,通常只能呈现一个角度,不容易从各个方向观察。对于大一学生而言,他们缺乏水利、土木工程构筑物方面的基础认识,因此通过对缩尺模型各个角度及方向的观察和认知,可以让其充分理解立体或工程构筑物的构成及多面投影的意义。

画法几何部分的实体模型展示能够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但实物展示也存在缺陷,特别是在60多名学生共同上课的课堂上,学生的视角不同,加之实体模型通常较小,学生观察不清晰。这时可以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三维软件,生成所需的各种模型。这些模型图像逼真,尺寸较大,并且可连续地上下、左右、前后旋转展示,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和细致地观察模型,展示效果得以提升。

(四)增加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的举例

学生作图的过程通常具有一定的习惯和自己的认识,做出一道题通常也付出不少辛苦,但当做错时,如果不对其指出错误原因而只讲解正确做法,学生通常不能深刻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从而改正自己固有的认识和习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讲解习题作业时,对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均举例,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讲解贯穿点投影时,给出图1(a)已知投影,求直线与圆柱体的贯穿点投影。根据直线与圆柱体在正面和水平投影上有4个交点,可根据学生习惯思维假定1、2是空间实际贯穿点的投影,得到错误做法,如图1(b),再询问学生是否正确,检验出2是2’与圆柱面在水平面的重影点而非贯穿点,然后得到正确做法,如图1(c)。这种教学措施通过先不给学生正确答案,引导其思考和判断,可以达到纠正其错误习惯和认识的目的。

(五)应用Soilidwork建立立体模型库

在讲授建筑形体表示方法中的剖面、剖视图时,课堂所用课件中的立体模型有三维视图,而作业中还没有构建立体图。通过Solidwork?件制作这些立体模型并进行剖切后截面的展示,一是可以提高学生作剖面图和剖视图的能力;二是学生在学习绘制剖面、剖视图时,立体模型能辅助其进行空间想象和分析[4];三是教师在作业讲解时,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空间想象立体与实际立体的差别,从而达到矫正的作用。

(六)作业及时修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单独辅导

在批改习题作业时做到每题批改和及时批改,让学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共性问题在课堂讲授,个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批注或提供的答案进行比对改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因其学习基础较差,需要对其进行单独辅导,通过讲解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使其达到提升掌握该课程水平的目的。

化学工程和化学专业范文第5篇

一、对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行系统培训

1、法制师德培训。

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新课程培训。

我校组织的新课程专题培训,对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使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在新课程培训中学习书目主要有:《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课程与教学论》、《新课程教学案例》等。

3、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我们将继续开展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其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培训;第三是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把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去落实,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用“常规”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常规落实到位。

1、落实中层领导包学科制度。为了增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把教学工作的管理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领导成员的管一条线、抓一个科、蹲一个班、授一门课的制度,落实领导的管理责任。要求每个领导成员对所包的学科教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定期总结分析,及时将管理情况向学校行政会报告。

2、落实教学常规。

我们按照新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开齐科目,开足课时。要求教师严格按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上课及开展教学活动,不得随意调整或减少授课时数,保证各学科教学计划的落实,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3、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知识辅导,质量检测等基本环节,都向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订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教学各个环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逐步保证了课堂教学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落实评优激励机制。我校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了评优激励机制,每个学期定期开展教学评优、论文、教案、教学设计评优、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系列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三、创设高效课堂,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是认真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强化骨干引领的作用。课改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努力探索和开拓“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逐步建立各学科的教学新模式。各位教师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切实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满堂灌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通过说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群体的课堂教学水平;创建师徒结对机制,给新进教师和教学能力相对差的教师指派骨干教师进行带教,主要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法应用及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教学能力。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学校要依据课程改革要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层层开展“五课”活动,即: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改课活动,精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切实提高我们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加强“常态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由校长室、教学处、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联合听课、评课小组,对所有教师的“常态课”进行跟踪,通过听课、评课,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加以针对性的总结指导,对照“高效课堂”总体要求,努力构建新课程背景下“常态课”课堂教学新形态,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是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我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还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从实效出发,让已有的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禁止设备闲置与浪费现象的发生,反对形式主义,在实践中提高现代技术使用的水平和效果,以教学的信息技术化来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