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第1篇

       在刚结束不久的对于遵义县远程教育工作的验收中,中央验收小组一致通过了对抽样站点的验收,并对遵义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这让我们志愿者很受鼓舞。在刚到遵义县的时候,远程教育就已经开展了近一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远程教育的基本框架、组织领导结构、工作流程等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从下乡了解远程教育的情况,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微机操作基本知识,同时一些站点的操作人员能自主下载文件,并进行有序地管理,内容丰富多样。从党员政治理论、农业适用技术到生活常识和疾病防治,均与本地生活、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并成功地组织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在实际操作当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在农家”活动相结合,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要求

       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内容丰富和信息及时,它摆脱了原有固定学习团体、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空间的个人、团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为新形势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途径。农村的远程教育在具体实施中按学习主体分为两大块: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 1、党员干部培训 党员干部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是国家政策的解读人和宣传人。因此对国家干部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高要求的。干部除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行政知识外,还要具备行政能力、领导能力、干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个人素质。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有许多的工作要抓,以致于自身建设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实践。现在每星期的干部培训已经纳入了日常规范,成为了基层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 2、农民群众培训 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要让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去接触外边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现阶段的工作还是依靠党员干部和站点管理人员来具体操作和实施。因此,为农民提供所需信息的内容尽量要做到简单易懂,清晰明了,易于掌握。致富才是农民的切实需要,让农民改变落后的思想是关键,但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靠的是发财致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用俗话说就是“找钱”。所以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 三、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与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较,现阶段我们的远程教育还可以更深入,学习效果应该还可以更好。有些站点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计划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工作缺乏细致性,显得笼统,落实起来有些困难。同时我们下乡了解情况和宣传的力度还没有跟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硬件开发和软件建设的进展。作为长效机制的载体,一方面是要有牢固的远程教育理念和群众基础、组织管理机制、流畅的信息反馈,就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要有常备不懈的人力资源保证。站点管理人员远程教育素养、信息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市场信息意识等,还有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相当的农业知识水平,能够开展关于农民知识讲座和培训农民农业技能。

        1.做好宣传,持续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让干部接受远程教育观念,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究竟会给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怎样的便利。只有认识到了,想学了,才能收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对村民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懂得远程教育的意义很有必要。同时在宣传的同时,大量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地域性的信息资源库。

        2.开展远程教育作为一个长远的民心工程,要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运行程序。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站点建设是快速而且完善的,只是操作人员技能上还没能很好地跟进。

        3.我们志愿者对农村的总体情况还把握不够,下乡了解的次数也 不多,下乡走得多,就能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就能做到工作有干劲,有目标。“党员干部素质”和“农民群众利益”是互相牵制和互相促进,我们从中可以起桥梁的作用,利用好远程教育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交流机制,争取更多的自下而上的反馈信息,再将远程教育逐渐内化成终身学习的内容之一,通过改变思想来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然后在探索的过程中再逐步丰富远程教育的内容,扩展停它的功能 。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第2篇

增强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县按照中央和省委、州委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建成“电信模式”终端站点86个、“电脑加硬盘播放器”模式站点207个,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但是,远程教育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用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思想上“不愿学”。个别乡镇认为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边缘工作,或者仅仅是单项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不够,认为党员远程教育只是党员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经济工作是“硬任务”,党员远教工作是“软指标”,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的认为把精力花在远程教育上,脱离了工作实际,似乎超前了一点,与目前农村现实不符。本身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奋斗目标或眼光短浅,处于小富即安的状态,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缺乏较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二)能力上“不会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知识地普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据统计,县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约有8万人,且多数是有文化的青壮年,留下来的大多是文化水平低、操作能力弱的人;从农村党员年龄和文化层次来看,全县有农村党员8810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数达到3238名、占36.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842名、占66.3%。形成了当前农村的“386199部队”(留守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现象。这些年来,就是这些妇女和老人辛勤操作,支撑着农村的发展,对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他们学习新科技、运用新科技的能力与当前新形势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凸显“能力”跟不上科技信息的步伐。

(三)精力上“不能学”。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境内沟壑纵横,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都建在村委会,要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活动,必须到村委会才能正常收看,有的党员群众要走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只有利用白天参加学习。虽然农业技术得到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仍有相当部分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劳动模式,党员群众在干完一天农活后,很难再有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适用技术和卫生保健知识等。

二、思考及对策

(一)整合资源,建强远程教育“三支”队伍

提高学用成果必须建强站点管理员、教学辅导员、技术服务员这“三支”队伍,才能确保站点有人管理、教学有人辅导、技术有人服务。

1.建强站点管理员。实践证明,操作管理人员的水平与一个站点学用情况直接相关。因此,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尤为重要。乡镇一级站点,要配备好专职人员;村级站点的管理人员,可优先从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村级文化员、返乡务工人员和村干部中选取,在选派、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年纪轻、素质高、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旺盛的优势,使他们担当起具体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的职责。特别注意发现、培养农村中有一定政治素质和较强致富本领、热心公共事业的有志青年,把他们吸收到远程教育队伍中来。同时实施“双培工程”,将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村干部、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选配为村级站点操作管理人员;将站点操作管理人员培养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能手。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员的作用,他们大多是原来的民办老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保障他们有一定的收入,把他们作站点管理员有一定的文化和经济基础。

2.健全教学辅导员。按照“城乡互联、结对共建”要求,全县279个行政村都有部门结对共建,根据部门职能实际,确定1—2名同志作为联系村站点的教学辅导员,同时以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科技能手为补充,编入教学辅导人员队伍,组成远程教育自愿者专家服务团,对农民群众在收看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计划生育、卫生知识等方面的远程教育节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讲解,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脱贫致富的本领。

3.建立技术服务员。以县为单位,成立远程教育维修站,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依托文体局、广电局和电信部门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同时把大学生村官、中小学教师、退伍军人、 外出返乡人员和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人员纳入技术服务队伍管理,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二)创新载体,实行远程教育“四项”管理机制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如何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管理办法。

1、实施“拓展”工程。结合终端站点建设回访整改工作,进一步提升和规范站点运行,对达不到要求的站点及时进行修缮和改造,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培训。同时,通过接通光纤、电话线上网、购置无线上网卡等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使远程教育信息进社区、进非公企业、进专业合作社、进产业大户等,整合和拓展站点功能,拓展远程教育学用覆盖面。针对交通不便、集中培训困难较大的情况,成立“送教下乡小分队”,将党员群众急需的农业技术片接收下载后,刻录成光盘送到离站点较远的群众家中,让党员群众在家里就能接受农业科技培训。

2、实行“星级”管理。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星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站点的管理和教学水平。一是科学设项,合理“定星”。按照“阵地建设好、设备管理好、人员操作好、制度落实好、教学组织好、作用发挥好”的“六好”标准,设置为“六星”。二是量化标准,严格“考星”。实行“逐项考核、以分定星”的考核办法,按百分制确定星级;逐级验收“核”星,乡镇机关站点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考核,村级站点由各乡镇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初评,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按20%的比例抽查确定星级结果。三是动态评定,实时“管星”。组织党员群众评议、查阅记录、问卷调查、实际操作、现场查看等形式,每年评定一次星级站点,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结果对站点增星升级、摘星降级。四是兑现奖惩。科学“用星”。将农村星级站点管理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星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任务具体化,质量指标明确化,解决了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成为开展考核评估的工作载体,有力地促进了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开展,也促进了各乡镇党委对远教工作的重视,提高了远程教育学用成果的转化率,使远程教育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实行“十百千万”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建成10个远程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好百个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培植千个远程教育示范户,引导万户农户致富。一是制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方案》,明确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等;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院落会、小组会及标语向党员群众宣传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意义,挖掘宣传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好作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参与。三是强化帮带措施,结合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建立领导及部门联系点制度,结对共建村就是该部门远程教育联系点,按照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统一要求,帮助做好基地创建、站点建设、示范培训等工作。通过“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有力地促进学用成果转化。

4、实行“联姻”机制。一是“远教+协会”模式。以全面推进“支部+协会”工作为切入点,将远程教育站点明确为专业协会活动室,采取站点牵头,协会组织的方式,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开展技术培训,确保站点的资源优势与协会的管理、技术等优势有机结合,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协会健康发展,实现了协会与远程教育的相融互动。二是“远教+基地”模式。选择有一定规模且具有代表性产业化基地作为远程教育的演练场和实践地,并从涉农部门抽出技术骨干组建县级远程教育农业适用技术辅导队伍,规定每人每年必须到基地指导3次以上,同时,根据群众的需求,随时实地辅导。三是“远教+示范户”模式。为了满足偏远群众的需要,延伸远程教育的触角,在一些思想觉悟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能人党员家中设置播放点,每月按照学习计划向他们发放文字资料和光盘,委托他们组织当地群众收看辅导。全县先后与23家企业、5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43个基地、近千名农技能手建立起“联姻机制”,及时满足了村民种养技术、销售信息的需求。

(三)拓宽渠道,完善远程教育“五种”培训模式

整合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各类培训基地等工程,拓宽远程教育培训渠道,提高党员群众接收新知识,运用新科技的能力。

1.专题菜单式。依据各村的产业状况,建立了《县富民产业档案》。各乡镇根据《富民产业档案》和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精心筛选农村政策、适用技术、卫生保健、劳动维权等节目,对党员群众进行“菜单式”培训。党员群众可通过远程教育设备自主“选题”收看,切实做到按需施教、因地施教。如椒园镇黄坪村支部书记姚元翔掌握了黄金梨的管理技术,成为相邻村组及周边乡镇指导黄金梨栽培和管理的“座上宾”。

2.专家辅导式。从党校、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远程教育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各站点在安排专题培训时,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及时邀请志愿者专家服务团下乡现场辅导,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需要党员群众在短期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或学习某项新技术,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巡回到各站点宣讲,开展定期培训,形成“培训有人教、实践有人帮”的良好局面。已有40名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到各站巡回辅导300余场,辅导党员群众4000多人次。

3.网络查找式。在保证收看中央、省远程教育专用节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组织党员群众在网上查找符合实际的课件资源,开展网络课件学习,作为培训内容的必要补充,使学习培训更具有针对性。珠山镇茅坝塘村6组村民龙建平是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他为了在网上查找养鸡相关知识,把台式电脑换成笔记本电脑,利用无线上网技术,到山头或开阔地寻找网络信息。自从开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后,他成了村委会的“常客”,经常查找养鸡的技术要点。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第3篇

1.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1.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1.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第4篇

内蒙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构建由教学平台、终端站点、多媒体教学资源、骨干队伍、工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覆盖乡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由于该教育属于培训教育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实现形式及学习者,属于典型的非正规教育,可以为正规学历教育补充入学前的学分和入学后的学分累计转换。

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远程教育框架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是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实施的远程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目前已开设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农林管理类、食品类等5大类的16个专业,全国累计招生规模超过35万人(2012年秋季统计数据)。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教学框架(以农林管理类为例),请见下表2所示:

三、两种教育方式的宏观比对

纵观表1和表2,不难看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部“一村一”试点,都是面向农村开展的教育、均采用远程教育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培训国家政策法规、政经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涉农实用技术,教学内容浅显易懂,案例教学为主;教育部“一村一”远程教育,则是有严格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框架体系,既有讲授政策法规、政经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还有农林畜牧实用技术和理论知识。教学体系构架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内容是按类别、模块和教学单元进行组织,共有11个大类,每一个类别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下有若干个教学单元;教育部“一村一”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按严格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了教学框架。在专业规则下,根据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目标要求,组合成相应的课程模块(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课等),每一模块由系列课程组成。两种教育方式都强调了“农”字,是面向“三农”实施的农村成人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具体而言,涉农管理类知识点上呈现出“内容交叉多,深度相当”;涉农技术类知识点上呈现出“内容交叉少,内容深度落差大”。

四、内蒙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成果评估建议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是一种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对其学习实践和所获得成果的记录和认证,通常认为“先前学习认定”。先前学习认定的目的在于通过认定已获得的学习成果,避免人们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者后续参加各类文化教育学习提供便道,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先前学习认定的关键是对先前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估。为此,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

1.建立基于档案袋的认证制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采用开放的学习形式,即没有入学条件限制,没有传统考试制度的约束,但是对学习过程建立了学习档案。教学站点目前的普遍做法是,要求学习者参加面授辅导,强调考勤纪律,并提交学习心得。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无培训资格证书,所以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估,重要的材料是形成性学习档案,需建学习档案。除此之外,在务农和村务工作中依然会形成能力档案,如“种田能手”“优秀村干部”等称号,也可作为辅助参考。

2.利用先前学习成果评估,降低学历教育入学门槛表2中可看出,教育部“一村一”学历教育具有严格的入学条件。该入学条件限制了一部分年龄偏大没能读高中的农村干部及农民群众。这种过于强调先前正规学习成果,不重视非正规学习成果和能力的,“一刀切”的入学条件,对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是一道屏障。以内蒙古为例目前仍然近万名农牧区基层“两委”干部未达到大专学历层次,其中一部分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但是在长期工作中,不断的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基本达到了当年的高中学历。对这部分人群,应该对先前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继续学习奠定条件基础。综合分析表1、表2和表3,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框架、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比较接近教育部“一村一”试点中“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和“乡镇行政管理”三个专业,也即知识衔接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只是深浅度有存在差异。在此意义上,可以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当作教育部“一村一”的“预科教育”。对那些未取得入学条件,但参加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村干部,经过先前学习成果和业务能力评估,可降低入学门槛录取。

3.通过先前学习成果的评估建立免修、免考制度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教育的教学目的有共性、也有差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重在提高实践能力;教育部“一村一”试点的课程体系重在理论学习,但是,其中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信息管理四专业属于双证专业,设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经理人)。教育部“一村一”试点双证专业所开设证书课程及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详见表4所示:显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内容涵盖了教育部“一村一”中“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五门证书课程的学习内容。从技能培训的目的上看,都是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法、执政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为了避免重复学习,对于参加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并业务能力突出的农村干部,完全可以免修、免考相应的课程。

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范文第5篇

亮点 县级电大是电大系统伸向农村的前沿,根据江都市农村教育的现状和“三农”对教育的要求,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都学院近年来从大力培养培训农村4类人才入手,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广度和力度。

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满足广大农村乡镇管理干部、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学历提升的需求,学校以电大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提供成人学历教育,先后开设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共招收 “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1236人。同时,学校积极举办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推行学习方式自主化、教育管理监控立体化、教学支持服务人性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江都,目前有40%以上的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是学校开放教育毕业的学员,有50%以上的财会管理人员是学校的毕业生,在乡镇村支书、村主任和村委队伍中有70%以上是学校“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

以地方成校为阵地,培训新农村建设致富人。近年来,江都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尤其以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特种水产为首的高效农业比重上升到45%,产量效益明显提高。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现状,学校及时拓展服务“三农”的技能培训项目,以13个乡镇为中心,以地方成人学校为阵地,以园区种植大户为对象,围绕本地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专业指导和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