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铁路运输安全论文

铁路运输安全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运输安全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铁路运输安全论文

铁路运输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进步。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铁路运输速度,铁路运输效果将会更加。当然,实现这一目标应以安全运输为前提。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松懈,其是保证整个铁路运输平稳、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注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强化。铁路运输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执行铁路运输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时刻注重自身的安全性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针对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帮助,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从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选用适合的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铁路运输水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稳定、高效。总体来说,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有效的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除此之外,铁路运输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一直坚持一项工作,即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职工的安全及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并以此来选用适合的对策,改善和调整铁路运输,这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1.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尤为重要。为此,在铁路运输方面积极的、有效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不仅能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还能够促使铁路运输向科学化、和谐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常在铁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讲究“严”与“情”的有效结合。但在“严”与“情”的实际控制当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人们认为“严”就是管人、罚人、使得人人自危;而“情”就是不讲原则、相安无事即可。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2.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运行安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铁路运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呈现出高速的、安全的运行状态。由于铁路运输方面的科技发展,相应的我国对于铁路运输的要求更高、更严格。针对此种情况,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促使铁路运输水平提高。铁路运输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当前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对铁路信号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铁路运输效果,及时调整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3.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集铁路运输信号、并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况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铁路运输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中国,铁路是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人们越来越离不开铁路。铁路运输有许多优势,比如涵盖面积广,限制条件少,方面快捷,安全可靠。但是铁路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缺陷,这就需要法律给予相应的保障。法律对铁路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关于铁路运输也已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文章对铁路运输的法律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促进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铁路运输 法律 保障措施

引言

铁路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运输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铁路的数量非常多,遍布各个城市,不管是发达城市还是偏远地区,铁路都可以伸及每个角落。铁路运输有利于加强全国乃至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是铁路运输自身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和隐患,需要法律进行一定的保障。铁路运输的法律保障措施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保证其正常的运行。

一、铁路运输的主要优势

铁路运输的涵盖面积因此也相当广阔,只要有铁路的地方就可以送到,方便又简单。火车的集装箱容积非常大,可以运输很多体积较大的物品。而且铁路运输适合长距离,比如北方到南方。但是因为铁路的运输环境不是很好,所以一般只能运送价值比较低的物品。像电子产品甚至珠宝首饰之类价格昂贵又容易损坏的物品,就不适合铁路运输了。

铁路可以运送重量较大的货物,基本上可以承载和运输任何货物。除了航空之外,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速度是最快的。而且航班受到天气的影响非常大,只要有雾、下雨或者打雷闪电,能见度不是很高,飞机都不能起飞,所以航空运输虽然速度最快,但限制性比较大。再比如水上运输也受到雾天雨天的影响,经常不能出船。但是铁路运输则不然,它无论天气怎么变化,甚至下暴雪,都可以正常运行。铁路运输的稳定性很高,只不过耗费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铁路运输相对于航空或者船运,更加安全和可靠,发生严重铁路事故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二、铁路运输安全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在铁路运输中,每个环节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各个部门协调合作。铁路运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人员、运输环境、设置装备等内部因素,以及自然、人文等外部因素。铁路运输的跨越度比较大,所以存在许多始料未及的因素,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意外情况和异常事件出现的概率也不是完全没有。铁路运输比较开放,而且可以整日整夜地工作,没有时间的限制。

随着快递事业的发展,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比较愿意选择航空或者公路,因为更加方便和快捷。不过铁路在面积、数量和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铁路运输也需要盈利,所以铁路在这方面面临的竞争对手非常强大。铁路运输行业在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前,不得不加快运输的发展步伐,但是铁路运输在这种追求急利的心态下,就难免出现一系列问题和缺陷。

(二)铁路运输安全的缺陷

在运输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铁路运输日益显露出其不足和缺陷。铁路运输企业属于国家企业,所以政府在铁路运输中显得过于重要,而忽视了企业本身的作用。政府通过外部的调节和控制,来开展铁路运输工作,这样容易使得这个企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近年来,火车相撞甚至脱轨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这些铁路上的安全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铁路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引起的,所以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三、铁路运输的法律保障作用

(一)法律有利于约束铁路运输的相关行为

法律法规可以约束和制约铁路运输机构和其员工的行为,使之不偏离法律法规的轨道,从而保障铁路运输的顺利正常运行。法律是铁路运输的约束和规范,是一个所有人都必须遵循的标准。铁路运输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乘客和货物托运人等,法律可以为他们提供指导。人们可以通过法律,清楚而明确地知道自己不能做的内容,也可以知道自己可以做的内容。也就是说,法律给人们示范什么可以做,也警告人们什么不可以做。所以法律在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铁路运动行为合法规范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法律有利于协调铁路运输的相关活动

铁路网错综复杂,这也代表铁路的社会关系同样交错繁杂。铁路运输包括许多关系,比如政府、机构、企业、员工。乘客、货物托运人等。法律可以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得权利和义务都得到相应的实现,每个参与者都发挥职能和责任。法律有助于保证关系网中每个主体之间都协调一致,在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法律能够发挥调节作用的对象和范围都非常广泛,法律可以对铁路运输的所有相关活动进行协调,在出现偏离正常轨道时予以纠正。法律的调节作用使得各个活动都在铁路运输的要求下进行,并且改变错误的行为,维持正确的行为。

四、铁路运输的法律保障分析

(一)铁路运输的刑事司法

国家在铁路运输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并且提出铁路运输方面的危害行为。比如把容易爆炸的物品带上火车,引起非常严重的事故;对铁路和列车的设施进行破坏和损毁,或者窃取和偷盗铁路和列车的任何物资;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杀害他人,或者抢劫财务,都违反了刑事规定。对于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如果由于自身的疏忽,玩忽职守,对重大事故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都会根据情况进行法律的制裁。

(二)铁路运输的民事法律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铁路部门和任何铁路运输参与人一样,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地位也是相同的。如果在铁路运输中出现事故,铁路部门也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我们不能把铁路部门当成是老大,在处理铁路运输的相关法律事件时,不对铁路部门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一些法律案件,在汽车和列车相撞时,只追究汽车司机和列车驾驶员的责任,但是却把铁路部门排除在外。人们利用法律的有效手段,可以追究铁路部门的责任,让铁路部门也不能轻易逃脱法律的制裁。这在如今的许多案件中都有所体现,这也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法律制度也越来越完善。

(三)铁路运输的行政执法

法律对于每个主体的职能和责任都有相应的规定,公安部门、税务局等各个国家机关可以据此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铁路部门并不是唯一一个行政执法的主体,还包括很多部门。每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能和责任都要有清晰的认识,有效地落实行政工作,加强执法的力度。有关部门应该协助铁路部门做好行政工作,杜绝一切违法行为,提高铁路运输的纪律性。

五、铁路运输的法律保障措施

(一)健全铁路运输体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在铁路运输方面的法律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对许多行为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且每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的规定不够具体。大多数法律的内容比较单一,或者浮于文字,无法落到实处。健全铁路运输的法律,建立一套完整而全面的法律制度,必然对铁路运输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深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国家需要针对铁路运输的各个主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每个主体有法律可以引导自己的行为,对于铁路运输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责任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让每个部门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而且不能做什么。

(二)提高铁路运输主体的法律意识

许多人们对于铁路运输的认识不是很科学,而且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所以,他们在遇到重大事故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参与铁路运输活动的个体中,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人们就可以在面对铁路运输事故的时候,理性地对待和处理,利用法律来武装自己,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落实铁路运输部门的执法工作

对于铁路运输过程中危害系数非常高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这已经是不言而喻。但是对于没有引起什么危害的行为也应该依照法律的规定追究责任。如果我们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处理,而不管那些将要发生的事情,那么危害事件永远不会停止。法律需要加强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不能作为事后诸葛亮。所以,在执法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落实工作,而且要加大惩罚的力度。做到严格的执法,对一切危害行为都给以相应的制裁。

(四)保证铁路运输的法律公平

法律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管是什么人违反了铁路运输的相关法律,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制裁。只要是违法的行为就必然会进行追究,而不管这种行为违反法律的程度是大还是小。法律不会放过一切违法的个体和行为,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

铁路运输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8]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4.

铁路运输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道,要道还道,安全,行车

 

一、前言

对道制度,能有效的避免冶金企业铁路运输中各类行车事故的发生,有力的保障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科技论文,要道还道。自从莱钢运输部实施对道制度以来,信号值班人员与调乘人员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和相互提醒的良性互动,安全形势有了大幅度改善。落实好对道制度,就能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科技论文,要道还道。

二、现状分析

对道制度是现场调乘人员与信号值班人员通过平调系统联系来进行“要道、还道”和“报开、报明”。科技论文,要道还道。“要道、还道”是由主持进路的人员(顶送运行为调车人员,牵引或单机运行为乘务员)向信号值班人员要运行进路。信号值班人员经核对所要进路与计划和已排出进路三项一致后,向要道方通报进路开通、信号开放。“报开、报明”是信号员按计划排好进路后,向准备进入此进路机车主持进路的人员通报进路已开通,信号已开放。主持进路一方在听到信号值班人员报开后,在确认与计划一致的情况下,按值班人员报开复诵一遍。

对道制度具体如何操作在莱钢运输部《行规》中有详细规定,要求现场调乘人员与信号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一字都不能差。但是据职工反映,在对道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职工未能严格落实对道制度,成为构成行车事故的安全隐患。比如,要道用语不规范,业务素质不过硬等,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了调车作业的风险。为此,今年以来,莱钢运输部车务一段成立“对道”制度跟踪调查小组。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调查,系统排查出在对道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三、治理内容

1.要道用语不规范。部分调乘人员要道时没有完全按照《行规》上所规定的要道用语要道,随意省略修改要道用语,如要道时省略调别。当运输作业繁忙时,省略调别要道就容易造成信号值班人员还错道,成为造成事故的安全隐患。

2.要道还道不及时。其主要是由设备运用状况不良造成的,由于平调系统使用频繁,调车员所持的对讲机易发生碰撞、进雨水、暴晒等情况,影响了平调系统的稳定性。室外调乘人员与信号员之间可能发生信号接受不好,声音低等现象,影响了调车作业。此外,还存在一小部分调车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消极还道。科技论文,要道还道。

3.部分调乘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要道时要错股道,尤其是在夜间,刚工作不久的调乘人员表现更为突出;二是现场作业时过于依赖信号值班人员,对道后主持进路人员未严格执行逐架确认信号制度,确认信号不认真、不仔细。

4.部分信号员在对道过程中过于主动,承担了调乘人员要道的任务,形成了以信号员报开为主,现场调乘人员要道为辅的不利局面,与《行规》所要求的对道制度执行中,以现场调乘人员要道为主,信号员报开为辅完全相反。科技论文,要道还道。

四、实施过程

针对以上隐患,车务一段通过跟踪调研,不断摸索改进,提出以下安全对策,力求卡控安全关键点,保证行车安全。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思想认识。通过班前5分钟、宣传栏、单位刊物等舆论阵地,大力加强职工安全意识,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对道”制度对于调车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提高调乘人员的责任心。

2.强化安全管理,加大管控力度。管理重心前移,赋予信号值班员充分的监督职责,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有责任批评责任人,并立即纠正其错误操作方式。段成立“对道制度”检查小组,每天轮流在信号值班室值班,以强化管控效果。科技论文,要道还道。

3.狠抓制度落实,规范对道用语。编制符合各工种的对道制度操作手册,班长在上岗前带着职工将对道制度温习一遍。将“对道”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单位对班组绩效的考核项,以督促班长肩负起管理职责。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学习“对道”制度。重点针对每年新补充进来的新信号员和调车人员,采取“一对一”、疑问解答等多种形式,帮助新来职工尽快掌握“对道”制度。

五、结语

通过一段时间对“对道”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治理,要道用语不规范、不及时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在调车员与信号员的积极努力的配合下,有效保证了调车作业计划、排列进路和现场作业的一致性,及时发现消除了多起忘(错)传计划、错排进路、误认信号等各类行车事故隐患,极大的避免了行车事故的发生。

铁路运输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 影响因素 安全管理 改进措施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铁路运输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很多事故都是在这些情况下发生的。

(二)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规章制度有遗漏、不够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

1.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

2.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3.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出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三)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

1.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2. 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

安全;

3. 作业人员应变能力较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较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二、改进措施

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是我们最根本的活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是我们必须确保的重中之重,那么,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不但要盯住现场管理和控制,同时也要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而且更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一)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解决思想认识、安全观念问题

要解决安全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安全观念问题。要充分意识到认识不提高,铁路难以发展,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意识到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意识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于铁路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意义。因为铁路的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形象,决定铁路发展的环境和进程。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基础理论,来提高大家对安全发展的认识,强化大家安全发展的理念。

(二)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讲真话、干实事

铁路不发展不行、发展不好不行,要想快发展、好发展就是要干实事、实干事。所谓讲真话:就是要既能发现问题,又敢于暴露问题,不怕揭疤亮丑,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不藏、不遮、不掩、不盖、不掖,敢于把真正的安全隐患、问题讲出来,不怕得罪领导、不怕得罪职工、不怕得罪朋友;所谓干实事:就是干点解决问题的事,干点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事,干点职工群众关心的、希望解决的事。只有讲真话,实事才能干实,只有讲真话,才能知道问题和隐患所在,才能有干实事的前提和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

(三)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四)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要努力建立三个系统:一是建立全员的安全文化承诺系统。就是全体干部职工都要对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旅客的人身安全做出郑重的承诺。做到安全人人有责,安全人人承责。二是建立安全文化的奖惩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能够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三是建立安全文化的信息反馈系统。就是指企业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反馈信息的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这样可使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五)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大安全观

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但是现在我们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观念不同,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干部职工,建立大安全观念,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都具备自我约束自身的安全行为规范。这样就实现了人人保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都安全的目标。

(六)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