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铅球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生追求有许多种,荣誉、健康、财富、快乐、事业、爱情、权力、幸福、刺激、享受等,但这些都是0。生命和安全是1,失去了1,0再多都没有意义。安全求职,顺利就业,关系着社会安全稳定,关系着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幸福。
1社会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更多地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求职就业安全问题重视还不够。
2学校层面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求职就业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环节较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因大学生缺乏相应社会经验,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求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隐患鉴别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个人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设置的陷阱诱骗上当,导致非法传销、高薪陷阱、虚假招聘、骗取财物等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和建议
1常见的求职陷阱
当前,高职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和安全隐患主要有: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假借岗前培训收费;抵押金钱与证件;廉价使用劳动力;无底薪、无保障;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以亲友、朋友介绍和“高薪”诱饵骗你“传销”;协议合同设置陷阱或写入不利求职者的条款。
2对应措施及建议
规避上述求职陷阱、安全隐患可以采取“观、闻、问、切”,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
2.1采取“观、闻、问、切”
“观”:通过直接观察应聘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内外部环境、公司规模及员工基本素质等,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正规。若用人单位将面试或见面地点放在民房、宾馆或十分简陋地方,又或是只有“一部电话,几把椅子,一间门面”,就要格外提高警惕。“闻”:通过网络搜索工具,查找用人单位相关信息、发帖询问等,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对在网上评价不高或查不到相关信息的用人单位,要特别引起重视,以防上当受骗。通过向用人单位周边“邻居”间接询问和单位前台、保安、一般职员直接交流,了解和掌握公司基本情况。“问”:通过向亲朋好友、老师学长等熟人,进行针对性的咨询,请他们根据所认知的和站在旁观者的客观角度,帮助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切”:面试时要直接交手,善于抓紧和把握提问的机会,以试探虚实。在应聘过程中,留心观察周边环境及工作人员,如遇到所谓“经理”的职位与专业素养却不匹配,面试时想方设法让应聘者交钱的肯定是问题公司。
2.2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
“五不为”:不缴不合理的钱款,不购买不合法的产品,不将证件交公司保管,不随意签署协议文件,不为违法公司工作。“三必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问明薪资待遇和劳动条件,问明工作内容及性质。“五必看”:看公司经营业务是否合法,看公司运作是否正常,看是否暗藏求职陷阱,看面试是否草率、轻易就录取,看待遇是否不合乎常情。
三、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除了政府要积极促进就业、营造真实公平就业环境和毕业生学会自我保护外,作为学校要加强统筹协同,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抓住关键节点、创新教育方式等措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安全就业、和谐就业的目标。
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充实和完善求职安全教育内容,建立从求职前、求职中到求职后全过程的求职陷阱和安全隐患资料库和案例库,并编制成《求职安全指导手册》、制作《求职安全教育》宣讲PPT、拍摄《求职安全》微电影(视频),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宣传效果佳和教育成效好,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风险和安全问题。
2抓住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针对“外出兼职、假期打工”的学生,通过“个别针对性教育”等形式,及时教育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给学生系统讲解求职安全内容。二是学生离校实习就业前。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宣讲实习就业安全知识,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发放《实习求职安全指导手册》等形式,进行一次实习求职前的又一次集中安全教育。三是在学生实习工作期间。以“点对点”、“点对面”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去向动态,预警提示,提醒注意各类安全事项。四是毕业生离校期间。在每年6月毕业生离校时,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新媒体等载体,开展安全求职宣传教育。
3创新安全教育方式
【关键词】篮球教学 体育 安全因素
1 前言
篮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在体育教学中篮球也是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篮球作为一种机体活动激烈、对抗性强且极具竞争色彩的竞技活动, 难免会出现种种意外。因此安全问题一直是篮球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鉴于篮球教学中教学对象的特点和篮球运动本身的特性,主要从内在、外在以及其他因素这三方面对篮球教学过程中的潜在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2 内在因素
2.1 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手段
体育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必定影响到的是篮球的教学质量,在篮球教学中,不恰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不恰当的课堂组织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或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大纲, 或没有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状况, 科学安排准备活动和调整教学内容或组织教学不当,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伤害。由此可见,不恰当的课堂组织是诱发篮球教学潜在安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2. 2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修养因素
篮球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修养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埋下隐患。在篮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篮球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映射。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密切,“所以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低下的体育教师易引起学生对体育课或体育教师本人的不重视! 从而造成运动损伤”。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修养不仅是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言行的准则,而且也是影响和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说篮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品质、修养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还担负着教学安全的重任。
3 外在因素
3.1 体育场地或器材因素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保证。高职高专院校的篮球场地和器械相对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硬件的落后也是为安全埋下了隐患。现实教学中,篮球场地设施不足,使用频率过高,负荷过大,部分器材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极易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 “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 防止发生伤害事故”。要做到关注场地是否有问题; 器材是否陈旧;是否还能继续使; 下雨及恶劣天气时要给室外容易生锈腐烂的器材进行保养。
3.2. 天气与气候差异因素
自然气候环境会对体育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对于户外运动项目影响很大。篮球教学的场地能真正达到场馆教学的很少。因此气候的冷暖,季节的差异以及在风、雨、雪天气等特殊环境下进行篮球教学时,天气与气候也就变成了影响篮球教学的一个重要外在安全因素。在不同季节有关篮球运动损伤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夏天气温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冬天气温过低易导致冻伤并使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 有时在篮球教学时再遇到刮风、下雪等恶劣天气等等, 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受伤。
3.3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在篮球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机体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意外机体的损伤。单在现实中的体育课中,由于准备活动方式比较随意 ,大多数学生在完全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投入到高强度的篮球运动中去,所以往往引发出不同程度的运动伤害。而良好的准备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机体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还能有效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减少肌肉、关节、韧带等运动器官的损伤。
4 其他因素
4.1 体育教学事故的因素
篮球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学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现实中为了降低伤害事故发生,避免受到伤害事故的困扰,进而在教学中删除带有一定安全问题的内容,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
结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影响篮球教学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好好把握篮球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掌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对某些安全事故及时进行预见;学校要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及时修复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并营造一个良好的篮球教学氛围,并对已发生的教学事故进行合理公正的认定,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篮球教学中主客观方面的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更好地促进篮球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祥. 学校体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 教学目标的规范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规格或状态,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一节课中设置四五个目标,这些目标对学生来说简直高不可攀。
【案例】 学习内容:轻物投掷(水平一)
运动参与:能积极主动参与投掷学习和游戏活动。
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投掷的方法,动作协调。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投掷能力。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他们体会玩的快乐。
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独立、乐于和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的良好品质。
上述目标设置的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五个目标分列开来,把它们当作一样粗的线条,这是错误的,其实这五个目标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它们的三个方面都是溶于其中,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不可能把它们分割开来。二是上述目标叙写的主体不规范,教学目标表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在表述目标时转换了主体,如“使学生掌握投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这些表述方式均是以教师作为主体。三是教学目标的表述缺少了学生外显行为的动词,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达成程度缺乏有效的检测、指导和调控,这对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是教学目标过于宽泛,课时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混淆使用,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有所侧重,即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都要有所侧重,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简单实用,不能繁杂,切忌随心所欲,过于模糊。
二、 教案编写的规范
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初步设想,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教案的内容、格式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很多新型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教案不断涌现,如情景式、过程式和个性式的教案,这些都引起教师们的关注,而在这些新型的教案中有的越来越复杂,教学目标涉及到很多领域,教案看似完美,但却忽略了预设与课堂实际的衔接,忽视了教案的针对性和可变性。
【案例】 情景式教案片段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一位体育教师上课时,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二万五千里的历史史料,然后将其主要历史事件概括、行程路线及时间地点等用毛笔字放大写在大张白纸上,一共有十几张,规范秀丽的行书写得一丝不苟,可让学生身背行军包(学生书包代替)沿着四百米跑道按路线行进(走跑交替),课上雄壮激昂的音乐不断,红旗飘扬,每跑走上一段距离后,学生席地而坐,听教师讲述历史上这个时刻上发生的事件……
这种教案的优点是注重情景的导入和运用,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容易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如果说这是一堂富有“新意”的历史课绝不为过,它即让学生学习到了应知应会的历史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了途中的困难与艰辛,使学生身心都得到了“发展”,然而,这样的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是热烈的,学生也是活跃的,但它却是标准的“四不像”,学生好像学了不少,却都是一些皮毛的东西,无法达到体育教学应有的目标。因此,教师无论运用哪些形式的教案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能力和不同水平的学生,科学、合理、规范的设计教案,不要脱离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 教学语言的规范
老师的教学语言有别于人们的日常交流语言,是一种融思想性、知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语言。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规范,又要准确,既要简洁明快,又要亲切生动,只有这样的教学语言才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也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体育教学观摩、体育期刊、文字报道中,经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这些语言具体有以下几种:
描述游戏名称不规范,不准确,如把游戏找朋友说成是“贴药膏”,把游戏三人五足说成是“绑腿跑比赛”,把游戏十字接力说成是“跑圈比赛”。
描述技术动作特征不规范的,如把前滚翻说成是“翻跟头”,把掷标枪说成是“扔标枪”,把推铅球说成是“扔铅球”,把跳远说成是“跳沙坑”。
描述身体部位不准确的,如把臀部说成是“屁股”,把腹部说成是“肚子”,把侧平举说成平举……
口令发音不准的,如把向左转说成“向坐转”,一二一喊成“呀二一”。
其他如把计时说成“掐表”,把运动会说成“跑步比赛”。
上述这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对体育教师本身的影响。对体育教师来说,使用不规范的语言说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有损体育教师的形象。二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对体育课堂教学来说,一节完美的课堂教学,会因为这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失去光彩,如找朋友的游戏说成是“贴药膏”,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抵抗疾病,而我们怎样在课堂上贴膏药呢?三是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师不规范、不准确语言的使用是一时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带头使用规范的专业语言,准确运用专业语言,避免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出现,这是体育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四、 教学评价的规范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表扬、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方法得到重视,赞赏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有的教师有意无意、有形无形过度“放大”了表扬,课堂内只要学生回答问题,老师一律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即使有的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不直接下结论否定,甚至还要称赞两句,使学生信口开河、随意应付,这其实是教师过度赏识的结果。
【案例】 前滚翻的教学片段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前滚翻进行展示,有的同学动作做得标准、漂亮,而有的同学在进行滚翻的过程中歪倒在一侧,还有的是身体着地顺序错误,依次是头的后部、颈、背、脚,结果动作完成后,造成身体姿势与预备时身体姿势成90度,面对错误动作,教师还表扬“你真棒!做得不错!”还让大家,给予掌声鼓励。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体育教学 教学作用
一、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突破体育教学难点
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动作的要领、示范动作的过程、指导学生单独或群体完成动作,使他们掌握某种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以动作为主,因为这种教学直观性强,加之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但也有一些抽象、复杂不易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技术动作,比如:推铅球最后用力的动作技能。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用力顺序:蹬地、转髋、亮胸、推手、拨球这一连串瞬间动作的变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使学生按要领完成动作,进行了反复讲解、示范,但结果收效不大。然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却能将抽象知识、连续瞬变的动作简单化,明了化、直观化。我们进行铅球教学时,首先通过录像给学生播放优秀铅球运动员的完整技术动作过程,使他们从理性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概念,其次利用录像的慢放、回放以及定格功能,详细讲解推铅球最后用力的每一个技术环节,使学生很快领会连贯技术动作和重点与难点技术。再次,在教学挺身式跳远时,学生对起跳后的腾空步与摆动腿的下放时机始终很难把握,教师的示范都是瞬间动作,学生无法观察清楚,只能反复讲解,效果也不理想。我们将优秀运动员的空中动作与我们学生的空中动作,同时拍下来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别了,然后逐步演示腾空步――下放摆动腿――挺身――收腹举腿动作,并用文字将重、难点提示出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数码照相机和DV的普及,使得我们在课堂上能够采集到学生的各种影像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更加明确,掌握技术就更加容易了,从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的思路得到拓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先由教师提出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接着利用教师自身的示范和讲解来实现对教学目的的完成。这种教学模式的问题就在于会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往往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育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模式上所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体育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保留着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没有对多媒体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加以重视。
(二)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感受。
在教育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一个很主要的方式就是可以实现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将一些体育项目的动作示范做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实现对相关动作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视频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同时,也可以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将其拍成视频,让学生自己观看练习的成果,与示范动作进行比较,纠正,提高。领会正确的动作要领,同时在对动作的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运动技能。
(三)促进体育教学手段的革新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视觉获得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视觉、听觉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获得知识的综合率可以达到94%可见视听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应用多媒体、教学媒体传递信息、具有高效率、快节奏、高质量等特点,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比传统地讲解和示范或靠一根粉笔、一份讲稿、一块黑板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技术更先进、教学效果更好。多媒体的引入不仅使传统教学方法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如讲解由口头讲解与示范变成通过媒体讲解、示范、而且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结构和形式上更加合理、更加丰富。远距离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方法就是其中引入注目的成功范例。
(四)促进体育教学过程的互动
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超文本、人机互动和网络三大功能。体育技术和理论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不是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的简单集合,而是在多媒体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优化配置,课件设计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人机的交互性。同时,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使教学场所突破了时空限制,不同语言的师生可以通过在线翻译系统进行相互讨论和学习,另一方面使教学组织形由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演变成班级多媒体教学模式,教育对象真正超越了年龄、性别、行业、种族与地域的限制,实现真实意义上的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
(五)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未来的体育课程、教案、学生成绩、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教学、场地管理等都可在计算机中自动高效进行。教学评价是检查评定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所得出的结果,做出价值性的判断。计算机可以根据预先设计的编制程序,对教学情况进行自动跟踪检测与专题测试,及时给出评价结果并予以反馈。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必由之路。如果能够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服务于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智力,使体育教学更加有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应该在体育教学中不断的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使我们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燕,浅析体育教学与多媒体[J].体育教育,2010(4)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实习生 教学能力
一、实习前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数据统计
统计来源于西南某高校体育系,时间跨度2007年到2012年五届,人数体育专业学生计283人。存在问题表现为:应该掌握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欠缺;驾驭课堂的心理素质较差;成型教学模式储备不足。
(一)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欠缺
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西南地区大专院校体育专业院校目前还开设《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姑且不论《中教法》《教学论》哪种教材更适应社会发展;不管是传统式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抑或是发现式、领会式、快乐式、创新式教学过程还是各类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姑且不论实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具体采取哪种教学过程和模式,单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角度来看,从学生毕业后从事该专业角度进行论证,学生在尚无一息经验的基础上,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头脑里保留一份完整的、规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入门引导的借鉴还是对今后从事教学,培养教师严谨教学态度、认真钻研技术细节方面,都会产生很好的正面效应。
近几年,各地相继兴起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校教师尚且与时俱进,狠抓教师技能及基本功训练,作为即将从事教学工作的实习生来说,基本功的强化练习尤为紧迫。
(二)心理素质
体育类大学生对老师安排的教学任务不能全力完成,听课过程中师生不能达成共识,引起共鸣,沟通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主动学习能力欠缺,对肢体语言的应用不能达到自动化。不适应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缺乏自信,怯场现象较普遍。
(三)头脑中没有成型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
再现教案的意识较差,教学模式思维模糊。微观一节课,就实习生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如何开展时存在的问题。
1.口令及队列队形
实习生口令的发出往往不受意识控制,口令不规范,起不到整理的目的;地方院校学生方言味浓厚,没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口令语带有明显地方腔,发音含糊,发令无震慑力。声音不洪亮,传播半径很小。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实习者自我约束能力差,口令与步伐动作不合拍,起动与结束步调时常变换,导致听令学生队伍混乱。
2.准备活动单调
体育课准备活动可选择性很广,根据要做的练习选择一般准备活动或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教师只喜欢借助跑步预热,通过徒手操活动各关节,变化太少,太过枯燥,没有新意。学生做起来有气无力,没有力度,动作严重变形,根本起不到锻炼或活动关节、肌肉肌腱的目的。
3.头脑里尚无一份完整的、规范的教学模式
学生初次站在课堂上,上课的程序,课堂的组织都比较混乱。不知如何去教学,不知从哪开始,感觉很茫然。
4.组织教学能力较差
不注重教学过程的细节设置,准备不充分,临时划场地、准备器材,技术讲解与分解练习间的队伍调度没有预先设计,随意性较大,组织混乱。
二、原因分析
(一)教学是双边活动,不排除个别教师的不负责任,只是简单完成任务式教学,不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另外主要还在于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问题。大学生过多注重身体练习,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肢体语言牵强附会、形神分离,亦不能完美表达;部分院校开课计划沿袭旧制,与社会发展结合密切程度差,教学的侧重点存在一定问题,没有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而过多注重教技术,教动作,学生不具备综合能力,没有开设如何思考、如何学习的公共课。
(二)实习生不是选择哪种教学模式教学,而是还不知道如何教学的问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尤其重要。
目前社会上口传一种说法,大学里应取消体育课,让学生自己组建运动俱乐部,自主管理、自主运动。试问,如此一来,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习惯呢?惰性的克服是需要毅力的,必要情况下还得采取点强制性措施。
(三)学生心理普遍不成熟,不具备从大学生向一个合格教师转化的心理准备,表现的是一种自然本能的抵制,不愿接受。现在的大学生过多把时间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网聊,没有时间精力参加大型比赛,没有与活生生人交往的经验,缺乏登台锻炼的机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教案备的扎实程度,器材的准备,意外事件的预案,学生提问的预设,课后对教案进行及时的改进、添加等都不到位。
案例1:近几年招考教师,面试时要求写教案、讲课、说课,随机抽题,有地区出了这么一道题:投掷羽毛球。姑且不论这个题目符不符合教学要求,单就题目本身来讲,很具创新性,应聘学生乍一看还真有点手足无措,静下心来分析,不难发现,这是一道考察应试者知识迁移能力的题。教材中没有介绍,但学生学过投掷,对铅球,标枪或是手榴弹的技术原理进行分析,再与羽毛球自身特点进行比较,就会找到突破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中可以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如何从事教学,与教师的学识,思维方式方法,责任心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