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级教师事迹材料

市级教师事迹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级教师事迹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级教师事迹材料

市级教师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XX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关心学生,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

一、注重师德,提升素养

从教19年来,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于职守,勇于创新;在教育工作中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意识;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称赞,先后获得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师、县十大杰出青年、县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县育才奖、县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入选温州市跨世纪551人次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二、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他始终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座右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教学效果显著。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达20多人次,市级奖项达50多人次,特别是2011年指导季伟钢同学获得全国高中生物联赛三等奖,这也是文成中学近10多年来首次获国家级奖项。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他注重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每位教师制定了个人成长规划,为个人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方向。近几年来,学校各个层次教师都获得了发展,共有50多人获得市县各级骨干教师,2020年谢美娟老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

三、投身课改,锐意进取

作为一名教科研工作者,他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实践中,引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他提出建设“培养有智慧的人”的学校课程体系,带领科任教师共开发了112门选修课程,构建了一个目标、两个模块、六个领域的“一二六模式”课程体系,获得省级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他先后主持了温州市促进有效学习新课改试点项目和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项目,获得市里专家的赞誉。

四、教学相长,科研先行

市级教师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一、服从安排 不懈追求

我来到新学校后,李校长找我谈话,告诉我这里的方方面面的条件不如一小好,这里还有一个班级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希望我能给予帮助。看着李校长那诚恳目光,我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并保证:尽心竭力,尽我所能。在教学上,我是骨干,那就应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应有作用,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和新同事打成一片,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成长。上学期我成功地上了一节校级语文教研课《长城》,得到与会的教研员和领导、教师们的好评,同时为全校教师“问题引导教学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我还在全市做了一节《生命生命》的“问题引导教学法”教研示范课,同时这节课还被评为“铁岭市十年课改优秀课”。就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勇于承担、不怕苦累,起到了骨干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为七小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二、努力工作 收获快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从我担任四年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后,便早来晚走,细心观察学生,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学生,根据农村孩子特点及实际情况,决定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前,我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把知识点吃透后,还要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还要兼顾底子薄的情况,每节课,我都会查阅大量资料,做好课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学好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翻阅资料,精心设计习题,既要简单,巩固基础,还要兼顾尖子生,仅上学期买资料,我自己就花了二百多元钱。当我站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上好每节课时,孩子们都坐得规规矩矩,认真倾听,看着这些求知若渴的目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我觉得:我和孩子是朋友,因为他们有了我,才爱上学习,爱上了读书,我真的很快乐。

三、关注差生 播撒阳光

接班后,我发现班级有两个小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特别差,便找班干部了解情况,知道他们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其中一个叫蔡涛略,他从来不写作业,爱上网打游戏,家里和爷爷生活,而爷爷还要打工,经常上夜班。这样的孩子真可怜,我不禁心中一颤。我发现他很聪明,就是基础差,数学课只要你关注他,他就能学会,我便每节课都及时进行提问和询问。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有了些许进步,也有了学习的兴趣,上课不在溜号了。尽管作业仍旧不完成,我还是针对学习上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期末考试数学破天荒地及格了。可语文对他来说太难了,认字不多,更何谈写了,不是多这笔就是少那笔,我便单独给他留作业,让他从最简单的做起,慢慢地,他的语文学习也在进步。有时获得了一点小成绩,把他自己乐坏了,极力向我炫耀,我及时补上一句:“看你多聪明,你能行,再努力一点,会更好。”在我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竟然也及格了。尝到了甜头,他学习的尽头更足了。另一个叫方路,父母离异,与父亲在一起生活,胆子特别小,内向,一说话就脸红。经过了解得知他的父亲脾气暴燥,孩子经常挨打,我便利用家长会与他父亲沟通,帮助他分析孩子情况,并告诫他:要多鼓励孩子,帮孩子要自信。我又发现他学什么特别慢,忘得却很快,便让他把每天所学划出重点,让他回去及时巩固,第二天我单独检查,慢慢地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发言声也大了,不会也敢于问了。看着孩子们地进步,我更深知:只要有爱,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障碍,只要你肯于用心,就会播撒下阳光,带走阴霾。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四、以“德”育人 诠释教育

市级教师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一、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xx老师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

参加工作第三年,他就勇挑重担,担任了高三历史教学任务。他注意研究和把握高考改革动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总结发明了高三历史“一遍清教学法”。即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讲授新知识时力求深而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训练保证质量,力求少而精,突出能力培养。跟传统的历史三轮复习教学法相比较,这一教学方法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终于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是成功的,符合高考选拔的要求,也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11998年他所带班级的历史高考成绩为分,超过市重点平均分3分;年为分,超过市重点平均分分;年为分,超过市重点平均分分。

洋泾中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在这一方面,**老师也一直走在学校前列。xx老师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方面认真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逐渐探索出富有特色的“高中历史网络教学模式”。年5月,在洋泾中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开放自主教学模式”全市范围的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执教的历史课《》,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上网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既体现了以建构主义的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因而受到市里电化教育专家的一致肯定。本节课的课件也在市里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年月,xx老师《》一节课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历史教学课评比活动。在充分体现“高中历史网络教学模式”优越性的同时,他又引导学生在网上对的历史地位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而将研究性学习和“高中历史网络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因而在评比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0*年月,在洋泾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研究性学习和基础课程相整合”公开展示活动中,**老师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一节课充分体现了洋泾中学和史地教研组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探索和思考,得到市里专家的好评。为了将网络教学推广到日常教学,20*年,xx老师又创建了颇受学生欢迎的中学历史学习网站。

二、关心学生成长,善于引导指南

王某某是一个性格外向的男生,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很受老师喜欢,但是社会交往却比较复杂。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考试总在班级倒数三名之内。第二个学期初,在周记里他写道:“别人都在为了前途而奋斗。我已经不用奋斗了,我的前途很明确,那就是“家里蹲大学”。在大家看来,他是属于“无药可救”了,从策略上讲可以放弃了。但是**老师始终认为他的本质还是好的,能不能考进大学,继续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甚至对他的一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张老师多次和王某某促膝谈心,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在高中时,张老师的数学十分薄弱,也曾经灰心失望。但是经过努力拼搏,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最终考进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习)同时张老师又通过多次家访,帮助家长重拾信心。工夫不负有心人,王某某最后以骄人的成绩考进了上海师范大学,学的是自己最喜欢的电子计算机专业。每每讲到这些事情,**老师总会说:“我是他们的班主任,我要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老师力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他十分注意发挥班委和团支部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十分注意班级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1998年月,他所带的高三()班荣获浦东新区先进班集体和上海市先进班集体的光荣称号。在1998年的高考中,高三()班高考升学率达到%,所有同学全部考入大学。

三、争做优秀党员,乐于吃苦奉献

市级教师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老师申报优秀教师材料

一、学者之路多坎坷 孜孜不倦收获多

最年轻的教研组组长,最高学位,最优秀的教师,学者型教师……***老师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是青年教师的偶像。然而谁知道她学者之路上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1986年7月,**老师从**师专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系毕业,分配到十二中工作,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年轻漂亮的她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1987年她开始代表学校多次参加省市各项教学大赛,在新乡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学界崭露头角。

她出色的表现赢得新乡市各个学校的注意,1990年***老师被**中领导“挖”到这所重点中学,并担任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研组组长。

然而,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回想过去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她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多,教材也越来越熟,-

然而面对自己越来越大的名气,面对组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面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期待的目光,她却常常深感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究竟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初回大学,校园里浓浓的文化氛围让她激动兴奋不已。图书馆丰富的藏书,阅览室各种各样的期刊,各个知识门类的讲座,教授们独具风采的授课以及自由争鸣的学术气氛,都深深地抓住了她的心。借阅了一摞又一摞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一桌一椅、一盏小小的台灯,伴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忙碌的周末。总感到时间脚步的匆匆,惟恐时光飞逝,机会不再,总想多读快读。6年的学习生活,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各类知识,积聚着沉淀于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亮了。

研究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老师深深清楚这一点,为此她没有放弃日常教学活动,特别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按文件要求可以带薪脱产学习,然而为了真正的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她充分利用河南师大在本市的便利条件,不辞劳苦,边教学边学习边研究。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被她这种学习精神深深感动,河师大的教授更是感叹,“有这样的优秀教师,中国的教育有希望”。

十年辛苦不寻常,***老师以她的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新一代学者型教师的成长路。

市级教师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一、 踏遍黎村苗寨,心系穷乡孩子。

曾文忠同志 1990 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师专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偏僻的黎、苗居地琼中县红岛中学任教,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为了黎、苗同胞的孩子不失学,曾老师的足迹踏遍了这里的每一个黎村苗寨 . 有一次 , 当他听说一名苗族学生辍学回家准备成亲时 , 立即连夜走了三十几里山路赶到苗寨,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为了提高黎苗同胞的科学文化素质,曾老师不计任何报酬的为他们补课。他还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贫困的学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 … 。曾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德受到当地黎、苗同胞的一致赞誉。

二、甘当配角,无私奉献 。

曾文忠同志 1993 年底调入三亚市藤桥中学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众所周知,化学、生物实验工作又脏又累,还经常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待遇又低。但曾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为尽快改变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的落后面貌,他超负荷地工作,一人兼全校化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和全校的实验教学任务。他白天在旧仓库里寻找仪器药品,晚上在实验室鉴定、提纯试剂;他利用节假日和中午休息时间准备仪器药品,利用晚上时间给学生上分组实验课。在短时间内,使藤桥中学的化学实验开出率达到 100% 。 1994 年,在全省普及实验教学检查中,藤桥中学获得 99.3 分的好成绩,列全市第一名,并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1998 年,全市教学评估检查中,藤桥中学实验教学部分列全市第一名。

三、制作教具,服务教学 。

为改变农村学校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的状况,曾老师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大纲,钻研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具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他认为通过自己制作教具,是解决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好方法,他为此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实验笔记和教具改进资料。并放弃休息时间,走街串巷,寻找有用的实验器材替代品,制作了一大批教具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学校节省了大笔资金。他还积极指导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他制作的幻灯投影片“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荣获省电教教材评比三等奖。几年来,曾老师制作的教具荣获省级奖 1 项,市级奖 9 项。

四、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曾老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实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他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实验引导探索教学法”和“问题模式教学法”等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他率先进行实验综合能力考核,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全国中学化学教育学会的重视。曾老师善于在教学实验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教学。他的论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浅谈”入选“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大型学术文库,受到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 93 年以来,曾老师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共有 25 篇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 6 篇,省级奖 11 篇,市级奖 7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