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临床医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1.1临床医学生关于医学院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重视程度的评价不同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医学院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重视程度看法是没有差异的(P>0.05),不同民族、不同学龄的同学认为医学院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P<0.05),见表1。

1.2对加强医学伦理学必要性的认识不同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对加强医学伦理学必要性的认识没有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学龄的同学对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必要性认识是不一样的(P<0.05),见表2。

1.3是否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及相应的理由有29.2%(260/890)的同学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是因为可以提高自身医德修养,26.5%(236/890)的同学是为了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6.1%(54/890)的同学则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37.8%(336/890)的同学是为的提高自身修养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0.4%(4/890)的同学是因为其他理由选修。34.62%(9/26)的同学不愿选修的理由是以前学过,38.46%(10/26)的同学则认为教学内容不贴近临床实际需要,15.38%(4/26)的同学因为其他选修课程太多没空选修医学伦理学,11.54%(3/26)的同学因为其他理由不愿意选修。

1.4对各相关教育环节医德教育成效的评价临床医学生对各相关教育环节医德教育成效的评价中认为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51.9%、24.0%,临床伦理专题讲座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46.7%、27.3%,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工作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41.9%、32.0%,导师与上级医师的言传身教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38.5%、43.1%,医疗社会实践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48.6%、36.8%。临床医学生对不同教育环节的评价结果是有差异的(P<0.05)。见表3。

2讨论

医学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医药卫生预备队和生力军的主要地方。医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极为根本的一环。医学生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到他们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后行业的道德品质,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带来直接影响。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生医学伦理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正日益受到世界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视。但中国在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素养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多引用外国的经验,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理论讲授,授课老师从未做过临床医师,教学未重视与临床实际结合,理论与实际相对脱节,难以说服学生,并缺乏连续性,教育效果不理想。

2.1关于学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分析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临床医学生认为学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一问题看法上是有差异的,因为不同的民族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民族特点,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不同民族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看法有差异。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龄的临床医学生认为学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有差异的,不同年级的人安排的课程不一样,接受教育的内容不同,导致临床医学生认为学校对医学伦理学的重视程度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在教育方面要统筹兼顾,全面和大局地统一规划。

2.2关于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分析通过医学伦理学教育,对医学领域道德价值进行识别与判定,以帮助医学生对医学领域的善做出真正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获得对善与恶的鲜明的辨别力。从表2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龄的临床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形式都值得综合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同,低年级的学生接受的医疗知识有限而服务医疗事业的热情很高;而高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比较多的临床知识,如此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也要因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偏重。中国大部分医学院都开设医学伦理学的课程,但事实却是学生进入临床以前没有任何处理医患关系、与病人沟通的技巧。而反观国外许多医学院,他们的做法及特点对中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启示。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医学交易过程中,其中临床前期课“医生—病人”的主题就是医患关系,内容包括精通于患者的沟通技巧,讨论医患关系中的社会、伦理和心理问题。

2.3临床医学生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的理由分析临床医学生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97.16%的人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这说明了医学生医德认知状态是良好的,也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程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医学伦理教育质量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学校要真正重视伦理学教学,要有相关的举措予以保障,做好课程的安排,解决目前国内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的问题。

2.4相关医德伦理课堂教育成效分析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相关课堂教育成效的评价是有差异的。首先,伦理学教育缺乏层次性,教学人员素质、结构不同,自身具备的伦理学基础各异,老同志教德教风基础较好,年轻教师教学基础较薄弱,而且目前多数学校的伦理学教育缺乏层次性,搞“一刀切”的上大课、开大会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有些人缺乏兴趣或听不懂。其次,伦理学教育缺乏立体多维性。伦理学教育必须实施跨学科的纵向整合,临床前和临床见习期间的伦理学课程缺少协调,以及三四年级学生分散在医院中接受以科室为单位的临床实习,这对课程内聚力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由分科精细又趋向综合,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伦理学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分化、教学分离与综合并存,呈现立体多维性的伦理学教育结构体系。因此现行的单纯伦理学教育的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伦理学教育效果。可增加对主讲伦理学概论客座教师的需求,客座教师的参加可以扩大伦理学教学的洞察力,另外角色示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可以纵向利用角色演示的形式进行伦理学教育。

3小结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军队在职干部中发生心血管代谢的危险率以及血清瘦素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分层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8月~2008年5月入广州疗养院体检的军队男性干部共416人运用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测量和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生化等指标,根据心血管代谢危险评估量表纳入数据分层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年组的心血管代谢低危异常率为28.72%,比同等危险度的老年组异常率21.22%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年组、老年组各危险度检出率均比青年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上升,随着危险水平的上升而逐渐上升(P<0.05)。结论 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及技术所筛选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分组准确可信,能准确地筛选出心血管代谢危险的低、高危人群,可作为科学完善的心血管病评估工具。

【关键词】 便携式简易装置;心血管代谢危险;瘦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s in the in-service carders and serum leptin to stratif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s.Methods The simple and portable measuring device was used.The height,the body mass index,the waist circumference,the blood pressure,the heart rate and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for 416 military male carders underwent in Guangzhou Sanitarium between august 2007 and May 2008.The 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s scale were used and the stratification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Results The low-risk abnormality rate in the middle-aged group was 28.72%,and higher than the old group with the same risk level (21.22%),(P

【Key words】 Simple and portable measuring device;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Leptin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病日益成为威胁军队干部健康的头号杀手,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预测、评估和干预部队官兵心血管代谢危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国防医学卫勤保障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自2007年8月~2008年5月,运用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及技术对416例入院疗养的军队干部进行了心血管代谢危险分层评估,并进一步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的关系,为军队指战员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08年5月入院疗养的军队在职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纳入者均符合疗养适应证,多为健康或亚健康者,排除急危重症或不稳定性疾病,共416例,全为男性;年龄26~69岁,平均(52.8±6.31)岁。其中20~39岁青年组112例,40~59岁中年组188例,>60岁老年组116例。

1.2创新组合人体测量装置由2台欧姆龙电子血压计、1台小型人体磅秤、1台微量血糖血脂仪、1台欧姆龙微型心电仪、1台电子计算机、1条人体身高及周径测量尺、1本操作指南、1本评估手册、1个整装箱组合而成。

1.3创新组合人体测量技术①腰围、腰身指数(WHtR)、体重指数(BMI)、腰臀指数(WHpR)的测量。受试者取站位,双脚分开25~30 cm,使体重均匀分配,平稳呼吸,在髂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腰围;测量身高和体重时受检者脱鞋、帽,穿单衣单裤。各指标同时测量3次,取平均值。WHtR的计算为腰围(cm)/身高(cm)。BMI的计算为体重(kg)/身高2(m2)。WHpR=腰围(cm)/臀围(cm)。②血压测量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30 min前停止吸烟和饮咖啡,安静坐位休息5 min,使用电子血压计将血压计束带分别束于受试者右上肢肘横纹上2 cm及右下肢踝关节上2 cm处,同步测量踝肱血压、心率。每个受检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平均值。踝肱指数=踝动脉SBP(kPa)/肱动脉SBP(kPa)。③微量血糖血脂测定利用微量血糖血脂仪在抽血后30 min内测定。

1.4心血管危险评估方法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受试者的体重指数、腰身指数、腰臀指数、踝肱指数,同时联合腹围、血压、脉压差、心率、微量血糖、微量血脂共10项指标,以医学领域最新国际心血管指南为依据,分类积分,每项10分,共计100分,制成量化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评分标准为:心血管代谢危险总分90分为很高危。

1.5实验室指标空腹抽血,分离血清后存于-70℃保存,用于瘦素测定,采用人类瘦素酶联免疫试剂盒(DSL-23100),为美国DSL生产,原装进口,最低可测浓度为0.05 ng/ml。标准放射免疫法检测。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开方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异常检出率;应用线型趋势卡方检验分别比较瘦素与年龄、瘦素与心血管代谢危险的关系。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心血管代谢危险度异常检出率中年组的心血管代谢低危异常率为28.72%,比同等危险度的老年组异常率21.22%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年组、老年组各危险度检出率均比青年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1)。

2.2不同年龄段各心血管危险分层间的瘦素水平血清瘦素(Lep) 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上升,随着危险水平的上升而逐渐上升,经趋势检验,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3结论

1)心血管病危险度评估就是对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对不同发病危险的人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健康管理链上十分重要的一环。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代谢危险的预测和评估,一般都是在治疗医院使用高科技手段,如心电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心电、冠脉造影等等来进行,其复杂、昂贵性与军队一线作战卫勤保障的机动、简便性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创新组合一种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的装置和技术,来预测评估部队官兵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代谢危险,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崭新课题。

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密切相关,在代谢综合征和其他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说明高瘦素血症有可能预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1]。本次研究证实,Lep水平随危险水平的上升而逐渐上升,说明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及技术所筛选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分组准确可信,能准确的筛选出心血管代谢危险的低、高危人群,可作为科学完善的心血管病评估工具。

2)军队在职干部的职业特性、社会地位、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往往不同于普通人群。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军队在职干部患心血管代谢危险低危的比例偏高于离退休干部,可能与离退休干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关注程度较高,能够自觉地调节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有关,而在职干部中中青年军人较多,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及如何防治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对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的大量使用,认为该装置及技术有良好的心血管代谢危险预测评估价值,且经济实用,能较准确地筛选出心血管代谢危险人群,为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健康干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分适合部队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临床医学在现代医学结构体系中属于应用医学部分,是以患者有某种疾病的具体病人为研究对象,是应用医学中治疗病人的一组学科群,它不断的利用科学特别是基础医学知识和现代工程技术来创造疾病的治疗方法,以达到增进人类健康之目的那么,为何又要强调临床医学的基础科学性呢?第一,疾病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发现主要靠临床医学,而基础医学只是进一步的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疾病在人体的发展规律也依靠临床医学来揭示,从各种疾病的自然史到疾病对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等,基础医学或生物医学都无法代替临床医学的作用;第三,即使是病因和发病机制,甚至治疗药物的研究,也往往离不开临床医学所提供的线索,而基础医学研究的结果,还需要临床医学的验证;第四,疾病固然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但它在每一个病人身上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疾病的共性寓于临床病人千差万别的个性表现之中,每一个病人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例病人的诊疗过程都是一次独特的科学研究过程在临床实践中,只有从每一个病人的实际出发来认识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来验证、应用以至丰富和发展为一般性理论因此,临床医学在研究疾病这一自然现象中起着发现疾病及其在人体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并参与疾病的本质研究的极其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这是它的特殊性,不能把人作为实验动物,只有在保护人类健康和遵守道德的前提下对人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医学中关于疾病与健康的基础研究,不可能全部用实验方法来完成,而必须借助它的应用部分一一临床医学,在应用中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进行研究这就是临床医学与一般技术科学的不同之处,具有很强的基础科学性质。

二、临床科技才能的培养和提高

临床医学的基础科学特性,决定了临床医学在医学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临床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科技才能的提高必、须强化临床医学的基础科学作用,加强临床实践和技能训练。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使业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人类疾病与健康研究中的作用,巩固、学习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经验,提高临床研究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使他们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结合我院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岗前培训,特别是临床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凡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前都要进行5年的轮转学习,即卩2年的二级学科轮转(包括半年外语强化训练),3年的定科专有关理论授课及基本技能辅导,最后经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固定科室及专业对不合格者要缺什么,补什么,直到合格为止.

2.对参加工作10年以内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要在上级医师的监督和指导下,通过负责制、轮转制、总住院医师制,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在临床第一线刻苦磨练;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给他们配以助手,亲自指导和培养,不断提高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有计划地选送业务技术骨干到上级医疗单位或国外进修深造,必要时组织相关专业配套成组进修,以利于学科结构培养和配套引进先进技术及经验,形成科研优势.

3.重点抓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对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派出进修、轮训,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对业务技术骨干的培养和学科带头人的确立,必须把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要大胆使用年轻有为的技术人才,给他们委以重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导师应注重培养其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毕业后同样要进行岗前实践训练,在广泛的临床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技才能.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工作,而是加大了对疾病的预防和防治等方面的关心。医学的宗旨是预防疾病,保障人们的健康,可大多数人却认为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治疗疾病,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总体来讲,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我们的目的不仅是治愈,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可见,加强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临床医学不仅要关注治疗还要实行为病人讲解预防知识等相关服务措施。在公共卫生方面,由于其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育不够导致公共卫生的人才较少,缺少了对公共卫生工作普及,同时医务人员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临床医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有效的将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相结合。

2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必要性

在我国公共卫生方面主要是通过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落实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实行。对于整个卫生事业来讲,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是一体的,单纯认为预防是公共卫生的范畴,治疗是临床医学的范畴,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为了加强人民的保健措施,我们要将公共卫生的知识融入临床医学,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几年来,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以上服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正的为患者解决了许多难题,可见在公共卫生中加入基本的医疗方面知识,能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加入少量的预防知识也能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将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进行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讨论

3.1增强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相关机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成立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使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我们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措施,可以在医院、社区等各个地方加强人们对公共卫生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等,我们要在社区内加强各种慢性疾病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宣传,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并知道如何做好预防。让人们意识到医疗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部分。

3.2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

一直以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教育存在分离现象,所以很多人的知识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现状,为了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更好的结合,可以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充分开拓医务人员的眼界,增加对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医务人员在疾病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培养出具有综合性的医疗服务现代人才。

3.3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构建综合性卫生体系

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各部门同时发挥作用,医疗机构作为核心机构,是控制突发事件防控的关键。为了实现综合性卫生体系的构建,我们进行信息收集、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处理站以及现场处理等公共卫生应急平台,所有部门均可从此平台获知最新消息,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的浪费。

3.4加强社区的管理,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很多慢性疾病我们不能一下根治,只能暂时的缓解症状,为了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整合,实施社区综合性管理。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管理,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血压和血糖的测定,开展老年人俱乐部,加强老年人的锻炼,增强其免疫力。定期开展讲座,为老年人讲解某些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4小结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1加强临床医学生输血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输血医学的历史从1900年发现ABO血型系统至今,已有100多年发展历史,输血作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有效措施,挽救无数生命,并保证了许多其他治疗的安全实施。然而,血液本身是很复杂的,恰当使用可能起死回生,达到与其他治疗无喻论比的功效;不必要和不恰当的应用则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面临到临床工作的机会,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输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血液成分的性质、用法、应用指征、输血风险等内容,按输血原则,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出发来考虑血液各成分制品的应用,为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科学合理、安全有效打下坚实基础。

2当前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下,输血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设置在外科学中,一是授课时数少,一般为2~3学时,且内容较简单,局限于外科输血部分,学生系统学习输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少,以至到临床后不熟悉输血工作,达不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要求

二是临床医学生对输血医学课程不够重视。一份输血方面基本知识的调研结果显示,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在职医师和医学院校对自评分评估太高,与实际了解程度(测试分)间存在一定差距(P<0.001)。这一差距也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对临床输血疗法不能正确使用,从而影响临床输血的疗效[2]。

三是教学形式单一。目前教学形式仅局限于课堂授课,未安排临床实习或见习内容,对输血的掌握程度不够,以致到临床后盲目,不能适应现代临床输血的发展要求。

3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教学内容改革建议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的教学应当结合其专业特点,教学内容与形式应当适应临床输血的发展,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3.1扎实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输血教学时数和内容少,不适应临床要求,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应包括血型免疫学知识,例如ABO、Rh血型、血型相容性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和HLA抗体的意义等,输入血型不相合的血液可发生致死性溶血性输血反应;HLA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多次输血病人,很容易产生HLA抗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无效。基本知识应包括各血液成分制品的性质、保存温度,容量、临床适应证等。例如冷沉淀(Cryo),1单位由200ml全血制备,含有Ⅷ因子80~100单、纤维蛋白原约250mg,血浆20ml,容量约20-30ml,应在-20℃以下保存。适用: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输注,对乙型血友病却没有治疗效果。而基本技能主要为输血方法、血液成分制品的合理应用和输血反应的防治等。

3.2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用血,强化输血安全与责任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合理用血的概念是输注安全的血液制品,仅用以治疗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3]。临床医师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是血液使用的决策者,在考虑输血治疗时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输血时凭借经验红细胞与血浆随意搭配、等量输注,过度输血、血浆用于扩容、补充蛋白、提高免疫力等。甚至有个别医师明知术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200~400ml血保病人“平安”。临床输血不合理使用不仅是对血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带来潜在的风险。

3.2.1重点突出科学、合理输血内容临床医学生在掌握了输血基础知识后,应进一步加强运用能力训练。通过分析患者在血液状态发生改变后的病理生理,判断患者真正需要什么,是否有替代途径,什么时机补充,补充多少,是否有明确的证据,输血后效果如何。例如对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首选晶体液和胶体液扩容,尽快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如果使用不合理,仅仅补充等量的全血或红细胞,组织间液则减少了28%,死亡率高达70%;又如在围手术期不恰当的输异体血患者,其术后感染率是输自体血或不输血患者的3~6倍,且感染率随输血量的增加而增加[4]。现已明确围手术期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而去白细胞输血则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倡导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输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恰当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

3.2.2重视输血后疗效评估当前输血医学教学中基本没有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内容,而临床上却很重要。例如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许多因素可影响浓缩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如:(1)预防性输注以实验室指标为主,检查、确认其是否会产生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并检测循环血小板计数,观察浓缩血小板输注后是否达到治疗效果。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常用指标是:输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MPI、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5]。一般情况下以体表面积为参数的CCI较为准确。(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主要观察出血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因此需要对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正确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适当对策。可通过血小板配型、大剂量IVIG的应用、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等措施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疗效。建立疗效评估机制,科学、合理输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输血疗效,而且也能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3.2.3强化输血安全和责任意识。面对日益严峻的血液资源和安全形势,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安全输血观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输血可以救命,但也同样可以致命”,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病人,输合适的血液”的理解。培养学生输血安全和责任意识。

3.3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输血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3.1发挥典型病例分析作用在输血医学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上的知识很抽象,在教学中发挥典型病例分析的作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一位急性创伤失血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失血量及休克情况,首先考虑补充血容量,当失血量<20%血容量只要补充足够的晶体液而不必输血。当失血量>20%,Hb<70g/L时常需要输血。当大量输血时应注意稀释性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以及低体温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稀释性凝血障碍,此时应急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当血小板<50×109/L伴微血管出血时应输血小板;PT或APTT>正常对照1.5倍时,应补充凝血因子,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将典型病例先进行课堂讨论,然后由老师总结,加强实际应用的能力,以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能学与致用

相关期刊更多

亚非纵横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施工企业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网印工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