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手术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

笔者对我院接收治疗的3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麻醉采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具有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收治疗的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5±4.2)岁;收缩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术前不给予任何药物;手术时,在患者左前臂建立静脉通道,并滴注10mL/kg的平衡液;对所有患者均使用0.06mg/ kg咪唑安定、1mg/kg异丙酚、0.6μg/kg舒芬太尼以及0.1mg/kg维库溴胺等静脉推注,气管插管后给予机械通气。术中,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异氟烷浓度,关闭腹腔后,静脉滴注2mg/kg曲马多[1];然后调整氧流量,尽快使异氟烷排出体外。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其中,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为2μg/mL,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为2ng/mL,麻醉时间均为半小时。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异丙酚麻醉,麻醉方法和麻醉时间均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观察,如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则采用艾司洛尔治疗;如患者血压值高于基础血压值的约10%,则给予硝酸甘油治疗,降低血压。

1.3 观察指标

对术前、术后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进行分析记录,并对使用的硝酸甘油用量、艾司洛尔用量、拔管时间以及苏醒评分进行观察对比[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情况对比

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变化情况对比无较大差异(t=1.24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药物使用、苏醒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硝酸甘油使用量为(1.3±0.4)mg,艾司洛尔使用量为(45.9±11.9)mg,拔管时间为(22.6±6.2)min,苏醒评分为(4.4±1.6)分;对照组患者的硝酸甘油使用量为(2.9±0.7)mg,艾司洛尔使用量为(63.2±15.1)mg,拔管时间为(16.4±4.1)min,苏醒评分为(3.5±1.1)分。观察组患者的硝酸甘油使用量和艾司洛尔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1=3.207,p

3 讨论

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变化情况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硝酸甘油使用量和艾司洛尔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量,增强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第2篇

【摘要】 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确立麻醉学科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1],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麻醉事业发展迅猛,专业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丰硕成果,麻醉学科知识更新周期显著缩短。但是,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麻醉科大多未能达到卫生部要求,其学科架构、麻醉人员、药物、设备相差悬殊,麻醉从业人员短缺。我院在“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2]理念指导下,肩负起培养基层麻醉医师,引领麻醉学科发展的重任,开辟院校合作承办麻醉理论教学。本文初步探讨了非直管附属医院开设麻醉本科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方案及绩效。

【关键词】 基地医院;麻醉;本科教学

【Abstract】 Anesthesiology became a national key secondrate discipline in 1989 in the No.12 File of the Health Ministry of China.Anesthesi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very fast in levelthree comprehensive hospitals.Plenty of fundamental and clinical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Meanwhile,the refresh cycle of anesthesiology knowledge becomes shorter and shorter.However,the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s in level2 hospitals have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Health Ministry because of underdeveloped constitution,lack of professional staff and medicine and insufficient equipment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ity initiated the combination of hospital and college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anesthesiology.This essay preliminarily explored the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undergraduate,goal of teaching,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Key words】 basal hospital;anesthesiology;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于190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全体员工在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遵循“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的建院方针,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求真务实,同心同德,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锻造特色,突出质量。在教学管理中灌输“工作科学化、方法文本化、过程流程化、不断进阶化”的理念,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3],先后接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研究生实习任务。2007年5月,与成都医学院建立院校合作;2008年8月,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麻醉方向40名学生赴宜宾学习,拉开了医院学院化的序幕,翻开了本科理论教学的新篇章。

1 开设麻醉专业的理论教学背景

1.1 适应我国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占有率跟欧美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作为一个发展迅猛的发展中国家,对专业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巨大,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各类医疗卫生人才。医疗卫生类专业数量很多,临床医学作为一线,对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但相对比较饱和;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这三类医学技术类专业需求量却相对短缺。

1.2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和谐社会,“三农”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健康是最大的和谐。而农村绝大多数基层医院根本没有专业的麻醉医生,极大地限制了一些常见中小型手术的开展。因此大力培养社区医学全科医师和专业麻醉医师,有利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1.3 软硬件条件

我院通过50多年的临床教学积淀,已具有开办该专业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2 教学目标及实施方案

2.1 专业筹建和师资配备工作

①制定了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②与多个学校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解剖形态实验室、机能实验室和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等。③创建临床麻醉学实验室。引进Drager 、Ohmeda等系列麻醉机、多功能(多导)生理监护仪、3MCPB机、JOSTRACPB机、AEP、BIS监护仪、ABG分析仪、PCA/CEIA泵等。④整合教师资源,在临床工作中遴选博士、硕士研究生等担任授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中试讲,聘请资深专家进行技术点评辅导。其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35.3%,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1%.

2.2 专业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及毕业输出

2.2.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其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工作,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工作。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立足四川,立足基层,面向全国,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医学事业发展对麻醉学专门人才的需要,力争成为四川省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主要培养基地之一。

2.2.2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基本技术,接受麻醉、急救与生命复苏的基本训练,具备常见手术的麻醉处理、手术期并发症防治以及危重病症的监测、判断与治疗的基本能力。

2.2.3 毕业输出 毕业后学生将主要分布在市、县、乡镇级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ICU或教学工作,并为四川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具有麻醉硕士点的高校输送研究生生源。

3 绩效分析

3.1 良好的医院形象是医院特殊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医院形象对患者的就医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其形象的优劣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对外的形象识别上,林琦远院长将CIS系统设计引入医院。医院“CIS系统”,即医院识别系统,是把医院形象通过多种形式让社会认知,有利于取得公众和患者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CIS由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大要素组成[4]。其中理念识别(MI):是指医院的形象定位和明示。简单地说,就是医院要有自己的“医院精神”,医院率先在同级医院中提出“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作为建院思想和发展方针,这就是我院自己的“医院精神”。医院与医学院校合作,培养本科生,标志着我院从带习医院转变为教学医院,这是医院精神中“医院学院化”的具体体现,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3.2 院校合作,教学相长

我们进行麻醉本科教学,对学者来讲,学以致用;对教学者来讲,教学相长。《学记》作者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活动中的严谨态度、严肃精神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科学素养,有助于教师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进一步提高自己。通过教学,教学者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加固,可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学是更新发展很快的科学,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使其在人际关系沟通、医疗法律掌握等方面也不断得到提高。

3.3 教人育人,选拔人才

我国麻醉学经30余年的建设发展,但麻醉人才队伍不仅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也差强人意,大学本科毕业生少,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学临床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麻醉工作,市级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个问题,县级医院尤为迫切。而当今社会,现代化医院离不开现代化的人才,现代化的人才造就现代化的医院,医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满足未来医院发展动向,培养一批具备开拓型、智力型的医疗人才来提高医疗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选拔一批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业务技术、健康的体魄,并且具有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我院进行麻醉本科教学,有利于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在去年10月,由四川省医学会麻醉专委会主办,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卫生下乡、科技扶贫活动”暨“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泸洲、自贡、内江、简阳及我市各区县的医疗机构麻醉科、急诊科从业人员1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进行麻醉临床医学的学术探讨。我们派出麻醉班的同学协助会议工作,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使与会代表们眼前一亮,纷纷向班主任打听情况,预订了还没进入临床实习的同学。麻醉班成为了医院的一张“金名片”。

参考文献

[1] 邓小明,李文献.学科完整性是保证麻醉学持续发展的前提—关于麻醉专业“亚学科”设置模式的思考[J].麻醉与监护论坛,2205,12(2):136137.

[2] 林琦远,赵铁志,蔡苗,等.个人学者化 科室学科化 医院学院化—地市级医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2):4950.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第3篇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机制及诊疗的二级临床学科[1];成为了与外科学、内科学并列的一门重要临床学科。由于麻醉医学教育起步较晚,我国麻醉学科总体情况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距, 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通过进修、培训等手段来完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目前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在校医学生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或工作前的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1 麻醉学实习生的传统带教模式

临床实习是在理论课完成后进行的,学生对于常见的临床理论问题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临床的思维还没有形成。怎样才能把学生已经具有的比较朴素和原有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技能,是摆在临床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麻醉专业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个专业,传统的临床麻醉实习模式已日益显示出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习生对于麻醉学内容一知半解,虽然经过理论课的教学,但许多同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仍很模糊,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2)传统的麻醉临床实习带教是以带教医师为中心,主要通过带教老师术前访视并由带教老师制定麻醉方案获得知识,通过临床操作获得一些技能,很少有人质疑带教老师的麻醉方案的正确性;(3)教学内容不能跟上社会和医学科技的发展速度,影响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4)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真正接触病人,直到第四年学习临床课专业和第五年临床实习时,才真正接触病人,因而造成基础课与临床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很难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传统教学方法没有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研究、探索的空间,养成了医学生接受现成知识,处处被动服从的习惯。致使许多医学本科生、硕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好,自我吸收和更新知识的意识不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医学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2 循证医学引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全新的临床理念,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病人的治疗措施”[2~3]。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EBM在临床实践具体包括5个步骤[4]:(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当前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这种被称为“21世纪临床新思维”医学模式不仅使临床医学的研究和思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对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5]。

利用EBM的理论指导临床实习教学, 改变教师以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的传统模式, 转而用真实、可靠、科学的信息――即我们所要遵循的“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基础,从而培养单纯依靠个人“直觉”和“经验”开展临床教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诊疗设备的进步,麻醉已日益成为现代化医院日常医疗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麻醉学不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以至于为麻醉工作直接服务的新型麻醉机、监护仪的开发和研制方面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麻醉专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临床医学各科对麻醉需求的增加,使麻醉科的工作内容已不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麻醉学发展必然。麻醉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实习阶段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培养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比较强调动手能力和应激处理能力,实践所需的医学知识也较为复杂,不仅包括麻醉镇痛,还涉及整个手术期的准备和治疗,维护病人的生理功能,为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提供保障;同时,要掌握复苏急救知识和技术,能够处理危重急症病人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也要求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操作,具备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EBM进入麻醉教学领域是现代麻醉学发展的一个方向。用EBM理念来指导麻醉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培养积极性与主动性及创新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所掌握的医学文献检索方法、计算机能力及外语能力来收集文献资料,用EBM的理念来正确评价资料的正确性、重要性。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处理问题以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EBM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和内容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3 EBM在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3.1 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带教老师,应尽快转变观念, 把实习带教作为一项重要、神圣的份内工作,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意识强,热心教学,还善于言传身教,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掌握查新、阅读文献的技能,从根本上自觉学习并实践EBM,逐渐实现由经验医学向EBM的医学模式转变。通过循证,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充分体现敬业精神,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教学始终,教书育人,展示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根据循到的证据,与教科书有机结合,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引导下,尽快地掌握临床工作特点,学会临床工作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医学的浓厚的兴趣和高尚的医德,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真心为病人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得到准确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准确、合理的治疗方案。

3.2 传统带教方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6],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目标明确,让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PBL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要查找资料获取知识, 归结成学习议题然后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它的局限性在于教学法所需师资、教学设备较多,也存在一些风险,如学生将基础理论学习改为临床问题式讨论,可能漏掉了一些内容,而且PBL教学需要一定环境,良好的风气,大量的教学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是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传统实习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带领学生术前访视,查看病人及体格检查,再由教师分析病例,制定麻醉计划,或有时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习方式被动。由于临床工作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工作,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方法结合成为可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我们让一批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带教,师资力量充足,让学生从实际病历着手,按照EBM在临床实践中的实施方法,使学生领悟EBM的精髓,学生既系统地全面地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设计的问题会更周密,回答问题更具科学性,并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带教老师在麻醉前要求学生应首先掌握麻醉前访视所需要采集的资料。如了解病情,收集病史,确定病人一般状态,评估麻醉风险等,带教老师应指导学生采集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体检背部皮肤情况、脊柱有无畸形等,血常规、凝血功能全套等辅助检查结果,术前使用抗凝药等用药情况,了解病人的过去史、手术麻醉外伤史等。使学生学会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人的综合情况进行ASA分级、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制定麻醉计划及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然后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到解决的最佳证据;进一步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适用性,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所获得证据来实施麻醉方案;最后观察麻醉效果,评价诊疗过程的经验。例如关于麻醉方案的制定问题,一个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拟行胆总管探查的手术,应选择什么样的麻醉方式,单纯硬膜外阻滞能否满足手术的需要,术中手术方式的变更会有哪种可能性?麻醉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并发症引起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明确诊断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如何处理?带教老师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方面的思考,同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利用教科书、图书馆的杂志书刊、因特网等查询最新的医学信息,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互相补充,制定麻醉计划。老师根据实习生的麻醉计划给予补充及纠正错误。在麻醉期间,让学生根据病人的麻醉出现的情况等疑问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给予回答。术后,实习生写麻醉小结,总结经验。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和处理临床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逐渐形成临床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使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3.3 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提高实践操作基本技能:临床麻醉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如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气管插管技术、深静脉穿刺技术、动脉穿刺技术及漂浮导管技术,还有心肺复苏术等。这就是麻醉专业实习要求的特殊性。在麻醉科实习的模式是一对一手带教模式,让学生从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老师严把关,到学生比较熟悉的时候让其操作,放手不放眼,对病人的每一项用药和处理,学生必须征求带教老师的同意才能实施,以确保病人安全。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会远远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现行的诊实习模式进行改革。(1)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仔细示范,学生对教师的操作是模仿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一步步给学生示范及讲解清晰;(2)通过放教学录像、教学图示进行标准示范,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对每一个动作手法都进行认真练习和领会。(3)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要明察秋毫,对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讲解和纠正学生,在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4)麻醉学专业必需开展模拟操作训练,在模拟逼真的环境下训练临床操作技能。使学生熟悉基本麻醉的操作过程,当在病人身上正式操作时就显得容易多了,大大减少了麻醉操作过程并发症发生,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4.3 麻醉专业实习医师临床基本功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促进学生综合素的提高:进行操作考核,根据其麻醉前看病人、麻醉前准备、无菌观念、麻醉操作熟练度、围麻醉期管理病人、回答教师提问情况及术后随访病人、书写麻醉小结的情况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分,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让其改正并在今后进行弥补。实习内容和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相应的考核方式与之配套效果较好。

麻醉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以学生必须具有灵活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采集病史的能力、进行准确的体格检查和作出检体诊断的能力、根据病情选择最佳、最经济麻醉方式的能力、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恐惧心理,调动病人合作的能力、具备处理一般急诊及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熟练使用麻醉设备及处理一般设备障碍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与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审慎科学的阐释临床所见并独立从事医疗研究的能力、术后镇痛的能力[7]。麻醉学这门实践性科学决定了医学生要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而在考核完成后,教师不仅给学生们讲解在考核中的出现问题,还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反复练习。技能考核既是对麻醉学知识、技能检验,又是一次再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思维性内容的考核,以麻醉计划书代替传统的出科理论考试,实习结束前每个学生完成一个自选病例(病例相同)的麻醉前计划书,在此基础上,实习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归纳出一套系统的麻醉计划方案、麻醉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并制作成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推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在教研室作报告,全体学生当场接受教师的提问并答辩。通过这一改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面,熟悉了医学文献的查阅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证思维能力和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了临床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 曾因明,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 Sacket DL,Rosenberg WM,Gray JA,et al.Evidence 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BMJ,1996,312(7023):71.

[3] 陈 进,李 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4):273.

[4] 李幼平.循证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5] 李 丹,米 粲,赵 涌,等.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04.

[6] Donner RS, Bickley H.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merican meical education: an overview[J]. Bull Med Libr Assoc,1993,8(3):294.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限制性输液;普通颅脑手术

Anaesthesia Experience of Controlled Hypotension and Restriction Transfuse During Common Cerebral Surgery

Key words:Controlled hypotensi on;Restriction transfuse;Common cerebral surgery

由于颅脑外科手术向微创发展,对麻醉的要求越来越高,2003年至2004年我院麻醉科开展了普通颅脑外科手术围术期行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的联合应用,与以往传统麻醉方法相比更合理,术中尽量降低脑血流、颅内压,避免脑水肿,术毕,患者清醒快、气管拔管快。现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成人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ASAⅠ级~Ⅱ级,平均年龄(49±27)岁,平均体重(75±25) kg。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 μg/kg、乙托眯酯0.3 mg/kg、卡肌宁0.6 mg/kg,呼吸频率13次/min、吸:呼为1∶2,间断追加芬太尼、卡肌宁、丙泊酚维持。插管后,硝酸甘油5 mg加于5%的葡萄糖100 ml缓慢静脉点滴,常用的初始速度为1 μg/(kg·min),然后缓慢增加,直到降压的预期水平,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左右,限制性输液在1 500 ml左右。给予艾司洛尔先静脉注射负荷量:0.5 mg/(kg·min),约1 min,随后静脉点滴维持量:0.05 mg/(kg·min),开始4

min后若疗效理想,则继续维持,若疗效不佳,可重复给予负荷量,并将维持量以0.05 mg/(kg·min)的幅度递增。监测:常规ECG、P、SpO2、NIBP。

2 结果

2.1 降压作用 硝酸甘油平衡降压作用充分满足手术的要求,即使手术时间长,降压时间长也不会出现氰化物中毒现象。

2.2 ECG 97例患者ECG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表现为阵发性室上速,2例患者表现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给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心率失常程度改善,直至关脑膜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后,心率降至正常。

2.3 并发症 无一例出现脑水肿、球结膜水肿、肺水肿,气管拔管后,无创血氧饱和度95%以上。

3 讨论

3.1 特点 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它具有相对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无快速耐药性和毒性小的特点,它产生平衡的降压作用,突然发生低血压的危险性很小,通过直接的脑血流,不影响脑耗氧代谢率。由于冠状动脉舒张使冠血流增加,增加心肌氧供[1,2],它效果良好,简便易操作,不用穿刺动脉、中心静脉,为患者降低了费用,同时使脑血流和颅内压降低,脑组织轻微回缩,手术野暴露清晰,有利于术者操作。

3.2 液体量控制 由于限制性输液,术中液体量控制在1 500 ml左右,特别是晶体量的控制,没有更多液体量进入第三间隙,相对降低了患者脑组织、肺组织受损害的概率[3]。手术完毕患者清醒快,拔管快,无创血氧饱和度较高。

3.3 控制心率失常 由于术前禁食、禁水,全身麻醉后全身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4]、限制性输液,血容量不足,控制性降压都可导致快速心率失常,给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症处理后,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正是因为艾司洛尔的电生理特性是降低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房室结的传导性,对抗硝酸甘油引起的心动过速,但它较少引起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但上述诸多的因素会不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5,6]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杜克/斯图尔特·G·罗森堡.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麻醉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698699.

[2] 徐建国,田杰.硝普钠艾司洛尔用于神经外科控制性降压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9:521523.

[3] Roger A.mattison 医学博士.开颅术麻醉期间的液体管理,颅骨切开术的麻醉[J].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麻醉学,2002:703704.

[4] 邓硕曾.应激与无应激的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9:574575.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儿烧伤手术;七氟醚;丙泊酚;效果

烧伤是医院常见病,婴幼儿由于机体免疫力较低,其机体耐受功能远远不如成年人,因此在烧伤后,其病情严重程度往往要高于成年人。大部分烧伤患儿选择手术治疗,而在手术前实施科学、有效的麻醉,可大大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1]。我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3月分组对小儿烧伤手术患者给予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其中七氟醚的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现将麻醉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65例小儿烧伤手术患者,将65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6~112个月,平均(53.41±12.85)个月;烧伤原因:火烧伤9例,热液烫伤15例,电烫伤7例,其余2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113个月,平均(54.10±13.05)个月;烧伤原因:火烧伤10例,热液烫伤13例,电烫伤8例,其余1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65例均应用阿托品0.01mg/kg,于术前0.5h内实施肌肉注射,选择咪达唑仑0.1mg/kg、阿曲库铵8mg/kg、芬太尼4μg/kg,给予麻醉诱导,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实验组33例行七氟醚麻醉,即选择1%~4%七氟醚,实施面罩吸入维持麻醉;对照组32例行丙泊酚麻醉,即选择阿托品0.02mg/kg,实施持续泵入维持麻醉[2]。两组患儿麻醉期间均需加强观察,并详细记录患儿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等,同时需观察麻醉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如寒战、嗜睡、呕吐、呼吸障碍等。

1.3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实施χ2与t检验,应用软件为SPSS17.0,均值选择x±s表示,当P

2 结果

2.1麻醉效果 实验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反应 实验组术后呼吸障碍2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术后寒战2例,嗜睡2例,呕吐3例,呼吸障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30,P

3 讨论

烧伤是临床医学常见病,小儿人群由于机体尚未完全发育,机体免疫系统不完善,因此在烧伤后病情通常比成年人严重,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对肾脏器官造成严重的影响,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3]。

对于小儿烧伤患者,手术是其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而在手术前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对患儿的疾病治疗及机体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4]。在小儿烧伤患者的麻醉中,七氟醚与丙泊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七氟醚的效果较佳,其得到多位医学专家的认可。张学康等[5]人认为,七氟醚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物,其具有安全、可靠、诱导快、操作简单、刺激小等多种优点,且其对婴幼儿心率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相对比较小,麻醉效果理想,因此在小儿烧伤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张艳清等[6]人认为,在小儿烧伤手术麻醉中,异丙酚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容易给患儿带来机体上的痛苦,易出现患儿大哭大闹的场面,影响手术进展,而七氟醚可以通过吸入的方式应用,大大减少患儿的痛苦,且其可在较短时间内实施麻醉诱导,对患儿呼吸道影响较小,同时可以缩短患儿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等,减少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麻醉效果较佳,患儿更易接受。我院在小儿烧伤手术治疗中,对33例患儿给予七氟醚麻醉,另对32例患儿给予丙泊酚麻醉,其中前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等均短于后者,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后者(28.13%),证实在小儿烧伤手术治疗中,七氟醚的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

综上所述,七氟醚与丙泊酚均可应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中,但七氟醚的麻醉效果较佳,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比较低,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愫,金立民,刘嘉,等.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新生儿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5(02):154-155.

[2]辛忠,张健敏.学龄儿童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2(03):365-366.

[3]熊勇.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293.

[4]王晓芳.小儿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27):7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