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疗救治能力

2003年抗击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后,我国各级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各地初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全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医疗救治体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部分,担当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一线任务。本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根据工作在医疗救治一线人员对于其所在医疗救治机构各部分的评价以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分析SARS以后,黑龙江省医疗救治能力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期探讨建设与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救治系统能力的途径〔1,2〕。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黑龙江省19家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选择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相关的科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主要负责人和地市的卫生局领导进行深入访谈,获取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政策信息。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EPIdata302、SPSS12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个人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299名工作人员中,男性95名,占32%;女性204名,占68%。292份有效问卷人员中,平均年龄3781岁,年龄最多集中于34岁,占753%。本次调查所涉及各级医疗机构相关科室人员31~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并且年龄分布较合理,老中青三代结合;医疗机构人员学历构成以大专和大学为主,2者占整体人员的697%,超过2/3;培训接受率:近3年来接受过1次培训的人数为241人,占总人数的823%,而其余的51人近3年从来没有接受培训,占总人数的177%。

22 医疗救治机构的基本情况 (1)医疗机构的人员职称主要集中于中级,占4772%,高级职称人员只占31%。对3类医院的工作人员职称构成结构进行R*C χ2检验。结果,χ2=7535,P=0000(双侧)。结果表明,三类医院之间的职称构成上有明显差别,其中市级综合医院的正高级职称人员最多占356%,县级所占比例最小为078%,副高级职称人数综合医院也最高,占2006%,而县级医院和传染病院分别为504%和1448%(表1)。(2)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机构主要由3个部门构成,分别为检验科、急诊科、感染或传染科。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检验科医护人员均数为28人,急诊医护人员均数为18人,感染科/传染科医护人员均数为9人;传染病院检验科医护人员数19人,急诊科12人,感染科41人;县级医院三类人员均数分别为14,11和7人。对3类医院医疗救治部门人员构成进行χ2检验,得χ2=2596,P=0000,3类医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所调查综合医院均没有配备负压空气室,传染病院和县级医院平均配备数分别为805和171间;重症监护室病床平均配备数量综合医院为1188张,传染病院为917张,县级医院为086张,数量明显偏低。医院上一年病床利用率,综合医院为7740%,县级医院为5600%,而传染病院为4982%,与前2者相比,后者明显偏低。

表1 3类医院医务人员职称构成(略)

注:医师包括医师,医技和护理人员3类

23 医疗救治能力

231 预案 调查结果显示,预案知晓率为912%。影响预案质量的各个因素评价中,工作人员普遍认为:(1)预案制定中本单位人员参与最重要。(2)预案职责制定翔实明确,具有可操作性;(3)对预案内容的培训和演练;(4)预案符合实际需要。多数的工作人员认为只有处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预案的制定,预案才有可操作性。

232 信息监测与险情通报 (1)医务人员对37种法定传染病的具体病种及报告时限的了解情况:医务人员对37种法定传染病的具体病种全部知道占520%,大部分知道占317%,知道常见的一小部分占143%,不知道占20%。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回答正确率为617%,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回答正确率为280%,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回答正确率为113%。(2)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上报的认识状况:(表2)除法定传染病外,当出现以下种类患者数量突然增加时,医务人员应及时上报。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医务人员对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警惕意识并不高,对法定传染病病种大部分知道的占837%,甲、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了解情况较差;医疗机构作为信息系统的主要端口,是信息收集与传递的重要环节,以上情况会直接影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1〕。

表2 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上报的认识状况(略)

233 医疗救治能力的现状(表3) 表3表明,对急救设备和个人防护设施的使用能力方面,医务人员选择熟悉和比较熟悉的占很大的比重,二者之和达到70%以上,只有一少部分人尚不了解,比例在10%以下。可见“非典”过后政府在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上给予很大的投入,医院的急救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约有10%的人员需要继续培训。

表3 医护人员医疗救治基本知识熟悉状况(略)

24 软硬件建设 (1)近几年,特别是SARS以后,我国政府对医疗救治机构加大了投入力度。(2)长期以来对于医疗的投入不足,造成近几年的投入主要补给硬件建设,而软件建设仍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于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是未来建设的重点。(3)基层医院设备仍然简陋,大部分机构房屋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设备设施建设仍较落后。

3 讨论

31 平战结合开展中出现矛盾,需要政策支持 应急条例指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以预防为主,专家指出要平战结合。但是我们调查中发现,SARS暴发时所应用的救助设备设施,在SARS后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3〕。原因有:(1)医疗救治机构不愿意花费资金用于购买这些平时不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设备设施;(2)这些设备设施维护还需要一大笔的经费。医疗机构的大部分人员仍然把着眼点置于能创收、经济效益好的科室上;对具有良好的外部效益,公共性较强的服务,由于其不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被忽视。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和认识状况仍需改善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线救治医务工作者,仍然有部分人员不知道应急预案,不了解传染病防治法的具体内容;医疗救治知识掌握不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和认识不够。因此,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教育仍是必须的。

33 软硬件建设不够均衡,投资比例失调 近几年对于医疗救治机构的硬件建设力度大大加强,调查显示改善很明显。但是人才培养,人们意识的提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资金及政府支持。统计结果显示,基层医院人才队伍与综合医院相比差异明显,而基层医院往往是突发事件和医院救治任务的前沿阵地,所以基层医院医疗救治建设更需要进一步加强〔4〕。

【参考文献】

〔1〕 张艳春,吴群红,郝艳华,等.黑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影响因素初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3):42-45.

〔2〕 吴群红.SARS危机的启示—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势在必行[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8):6-7.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发传染病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现代交通日益发达,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可以说,传染病问题现今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安全与社会的稳定。所以,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传染病防治医院必须要重视对新发传染病的护理应急管理,通过科学的对策和有效的措施抑制新发传染病的蔓延。多年以来,我院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目前共有床位262张,其中专门应对新发传染病应急救治的床位15张;护理人员共有104人,其中工作年限1-3年的共有8人(7.6%)、4-15年的共有57人(54.8%)、16年以上的共有39人(37.5%);护士27人(25.9%)、护师34人(32.6%)、主管护师21人(20.1%)、副主任护师18人(17.4%)、主任护师8人(7%)。

1.2方法

1.2.1建立护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院级新发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小组,挑选传染科、外科、呼吸内科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小组成员。由各科室护士长担任院级应急护理队护士长,负责管理应急病区的护理工作。护理部主任负责做年应急队伍人员配置计划,一年一轮换,组织各科室护士长及院级培训小组负责急救、技能培训及疑难问题会诊工作。由院感护士组成感染控制小组,负责管理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由医院总务处组成后勤小组,负责为医患提供饮食和医疗物资保障。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1.2.2动态维护应急管理预案修订完善的新发传染病应急管理预案,每年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以及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人力资源动态来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从而提高其实效性[1]。1.2.3合理配置护理应急人力资源在突发疫情时,医院应当要迅速配置足够的护理应急人力资源,以保证应急救治工作有效开展。基于目前我国的传染病护士工作过于繁忙、承担压力过重,医院应当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和排班。可采取科室推荐和个人自愿报名的方式抽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长工作年限的骨干护理人员加入新发传染病应急队伍,当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抽调应急护理人员开展急救工作。1.2.4加强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为使护理人员满足新发传染病的急救护理工作要求,医院和科室应当要加强对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应急意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培训工作应当要规范化开展,首先制定详细的轮转培训计划,各科室轮转时间为两年,强化护士的应急意识,提高护士对传染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每季度开展应急模拟演练,一来检验培训成果,二来总结经验,寻找问题,及时反馈,优化流程。每当有新的疫情发生后,都要尽快掌握疫情信息动态,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2]。1.2.5建立长效激励管理机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医院应建立长效激励管理机制,通过激励政策来鼓励优秀护士,促使全体护士积极提高专业技术和工作水平。另外院内、市内及省内每年评优时,都要优先推选新发传染病应急护士。1.2.6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医院要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收录应急护士的姓名、职称、科室、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以保证当突发疫情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应急护士来到岗位开展工作[3]。并且信息要定期进行更新,对于离职、病假者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随时有人能来、来之能战。另外还要建立短信管理平台,要求全体护士保持24小时开机、信息畅通,以随时备战。

2结果

我院于2009年-2014年间顺利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手口足病、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患者的收治任务,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促进了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立护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动态维护应急管理预案,合理配置护理应急人力资源,加强护士应急能力培训,建立长效激励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是保证新发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举措。根据结果表明:我院于2009年-2016年间顺利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手口足病、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患者的收治任务,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促进了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可以得出结论:重视对新发传染病的护理应急管理,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是保障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谢翠琴.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护理应急管理[J].全科护理,2015,(34):3499-3500.

[2]郑丽平,陈玉芬,葛小玲,吴午音,晏定燕.医院应对突发新型传染病的护理应急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1):72-73.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第3篇

一、我市公共卫生工作主要进展

最近五年,是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最快和最好的时期,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逐步完善,卫生应急和疾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一)积极争取支持,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至20__年底,市、县两项体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同时,切实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组织建设,理顺和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点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加大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建设力度。全市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0个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达9262万元,建设规模5.68万平方米。目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建设一期工程已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其自筹资金建设的检验楼即将投入使用),市紧急救援中心和市传染病医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即将投入使用;各县(市、区)新建的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也相继投入使用,为处置较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保障。三是初步建成了高效运转的医疗救治体系。全市各级综合性医院均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科,乡镇卫生院传染病诊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传染病救治体系趋于完善。同时,以市、县两级“120”急救中心(站)为载体,其它有关医疗卫生单位为辅助,以乡镇卫生院为转运点,连接城乡、辐射全市、快捷有效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即将形成,有力地保障了医疗救治体系的高效运转。

(二)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一是建立领导组织,完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20__年,经市政府同意,市编办批准成立了__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配备了兼职人员。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组织,实现了全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二是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市、县(市、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综合性和单项应急预案,做到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同时添置了一批应急处理车辆、设备和物资,为开展应急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三是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我市建立了重大传染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库,市、县两级还分别组建了公共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并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卫生应急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加强监测预警,建立灵敏、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系统。自20__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着手构建“沉底盖边”的疫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均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村级均实现了电话报告。

(三)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三大疾病防治工作。认真执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面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和血吸虫病、结核病“两免一救助”政策,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结核病疫情的蔓延,全市实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目标。二是全力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强化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创建达标率100%,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全面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全市连续18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14年无白喉发病报告,百日咳、破伤风等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三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农村改水改厕为主线,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卫生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96.1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8.82%。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不足,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财政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投入,但由于我市各级财政能力有限,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基础建设仍很薄弱,不能满足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部分县(市、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全额不全”,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二)人才短缺,公共卫生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公共卫生队伍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基层卫生防保人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三)面广人多,公共卫生任务十分艰巨

由于我市辖区范围广,人口达600多万,同时,我市是农业大市,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救灾防病任务繁重;加之人流、物流日益频繁,我市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同时,以恶性肿 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患等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逐步上升趋势,又为我市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重治轻防,公共卫生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重治轻防”思想的影响,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基本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较为普遍地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构建公共卫生工作新模式

“非典”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公共卫生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推动公共工作快速向前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公共卫生的强烈需求和人民对健康的强烈愿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重大挑战。因此,公共卫生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结合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努力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创新,重点实现四个转变,构建公共卫生工作新模式。一是由被动应付的观念向主动应对的观念转变,变被动应付型为主动应对型,要主动出击、强化监测,达到标本兼治、三级预防;二是由零碎处置的观念向系统防控的观念转变,变零碎处置型为系统防控型,要建立疾病防控系统观,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系统防控疾病的基础工作抓好,要构建系统防控链条,抓住疾病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建立系统的疾病防控模式,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三是由事后补救的观念向事前预防的观念转变,变事后补救型为事前预防型,切实转变“重救治、轻预防”观念,做到工作超前,及早预警,围绕预防工作需要,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现预防和救治齐抓共管。四是由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变高成本低效率型为低成本高效率型,要围绕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强化防控能力、进行资源整合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二)城乡一体,实现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财力状况,在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执行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力的不断增强,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市政府统一‘点菜’,市、县(市、区)级政府共同埋单,全体市民均等享有”的目标。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优先将儿童免疫接种、重大传染病救治、婚前医学检查、住院分娩、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列入政府“菜单”,实行免费服务。各级卫生部门要整合卫生资源,充实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力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

(三)突出重点,优先解决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当前,我市公共卫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为此,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优先选择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危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优先干预目标,强化一、二级预防措施。在重大传染病防治方面,进一步落实综合性防控策略,采用专病专防的办法逐步加以控制;对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疾患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要加强管理,建立和推广示范点,着手构建全市三级预防系统,加大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力度,及早进行主动干预,探索防治结合的良好工作机制,切实减少慢性病发病,减轻由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卫生应急工作方面,要从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健全体系、提高能力入手,不断完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分析评估,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

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镇)和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作卫生环境,彻底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减少疾病传播。在爱国卫生工作中,各地要在同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卫生创建与文明创建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两个创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认真组织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新闻机构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市、县各新闻媒体每周开辟专栏(栏目),结合传染病防控特点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第4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各级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树立公共卫生治未病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全面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健康管理服务

1、加快健康管理服务联合体建设。在上级要求和指导下建设县级健康管理服务联合体。

2、提高健康管理重点人群覆盖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50%以上。

(二)重点疾病防控

1、艾滋病防治。完成高危人群艾滋病检测1000人,新发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8人,符合治疗标准成人和儿童抗病毒治疗比例不低于85%(按照CD4计数小于500/ul的标准)。

2、结核病防治。免费筛查疑似结核病病人1575人,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373人。

3、血吸虫病防治。人群查病15000人次,扩大化疗7000人次,规范免费救治14例晚期血吸虫病人;钉螺调查2300万平方米,药物灭螺120万平方米。

4、预防接种。完成6.3万剂次第一类疫苗接种,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地增加预防接种点。(宜昌下达指标为增加2个接种点)

5、慢性病防治与精神卫生。管理高血压患者26098人、糖尿病患者10765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100人。

6、急性传染病防治。按照要求规范管理散发传染病病例,各医疗机构尤其是市人民医院做好流感样病例及疑似手足口病抗原快速检测。

7、职业病防治。全市职业病报告率达95%。

8、疫情网络报告。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100%,进一步推进医院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卫生应急工作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达100%。

2、积极争创第一批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

3、加强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卫生应急工作,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

(四)食品安全保障

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的馒头、淀粉类制品、黄花菜、饼干、面包等5大类106项次样品检测任务,食品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监测的生禽肉、及时发酵豆制品、鲜榨果蔬汁等3大类340项次样品检测任务。

2、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和哨点医院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防控体系,各医疗机构按要求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及信息报送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继续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

1、建立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强化多部门合作,统筹协调全市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政策和措施。

2、积极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疾控中心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意见,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疾控工作制度、程序和标准,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强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干预,提高卫生检测社会化服务水平。

3、继续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人才的更新与引进,探索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继续开展疾控机构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全方位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疾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强化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指导基层的能力。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强化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和责任团队的建设,加强社区和村级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底建设,增强城乡社区健康管理功能。

(二)逐步推进健康管理工作

探索健康管理运行机制。加快健康管理专家队伍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强健康管理中心能力建设,实现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争取基层社区和网格管理政策支持,探索健康管理师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争取医保部门支持,探索健联体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费用前置制度,用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管理服务。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增强新农合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合力,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服务。

(三)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

1、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力度。全面推进“医防合作”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落实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主动监测、分级诊疗、定点救治、全程管理”。探索阻断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模式,强化青年学生、男性同性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扩大艾滋病检测咨询覆盖面,努力降低新发感染。全面推进“五扩大六加强”和“四免一关怀”措施,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力度。切实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工作,落实首诊负责制。

2、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结合深化医改,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当前“医防合作、分级诊疗、定额支付、全程管理”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强化定点医院诊疗路径和一站式服务。加强肺结核患者发现及转诊工作,进一步落实患者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和实验室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加强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数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3、落实血吸虫防治任务。贯彻落实《血吸虫防治条例》,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明确工作职责。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做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工作,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的暴发和流行。做好沮漳河水系血防联防联控工作。落实晚血病人规范免费救治工作。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巩固传播阻断成果,努力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4、巩固免疫规划工作成果。继续开展“三查三补”和“四项整顿”,巩固预防接种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年活动成果。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免费接种覆盖率达100%;实施消除麻疹行动,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开展“互联网+预防接种”试点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规范接种行为。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加强全市二类疫苗规范管理,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

5、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流感、布病防治工作,严防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在本地扩散蔓延。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针对重点传染病及时开展疫情研判与分析,提高法定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督促教育部门落实托幼机构及小学晨检制度。

6、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强化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建设,有效落实防治干预措施,推进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工作进程,巩固地方性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做好儿童、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7、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依法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强化精神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逐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探索救治救助政策“一站式”服务。启动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建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和随访工作,及时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8、加强“四大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提高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监测覆盖面。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网络。

(四)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健全市、镇(社区)、村三级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尽快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全国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督促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院内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明确规范医院卫生应急职责,建立健全医院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提升医院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2、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按照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全市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卫生应急人员技术培训,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备战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3、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月评估、季会商、年总结制度,继续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报告、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加强结果运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食药部门做好学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从源头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利用国家舆情监测平台科学监测分析舆情,充分利用舆情评论手段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

(五)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第5篇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防治预案,切实提高了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具体承担《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防保科,指定专人负责本乡镇及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聘用了具有卫生专业知识的村级防保员共56名,目前全县从事传染病管理和监督相关技术人员120余人。年,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和五苗覆盖率达99%以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年的394/10万下降到年的272/10万。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分别19年、15年未发病;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先进集体”、“全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先进集体”、“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纪念日,就《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多万份,悬挂横幅10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8万多人。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防治传染病的意识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县卫生防疫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了分片包干,明确责任,监督员经常下乡督导落实工作;同时每月集中召开防疫专干例会,安排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分级管理,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多路并举,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四)强化措施,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医疗单位还指定专人监督本辖区(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

2、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制度。全县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中心的县、乡两级计划免疫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计划免疫工作队伍和设施齐全的冷链运转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与辖区所有适龄儿童家长签定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健保偿合同,对儿童进行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实行每月集中免疫接种。县卫生局建立了儿童“七病”和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县计划免疫工作效果进行监测监督,促进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水平和接种质量走在了全区前例,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国计划免疫三个85%的目标评审验收,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多项重大免疫接种活动的实施,受到了国家、区、市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

3、深入开展了以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年,配合“非典”防治工作,全县组织开展了“防非典、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预防非典知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制作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对群众进行经常性卫生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防护工作。消毒防护、预防院内感染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卫生局将其列入对卫生系统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等相关单位的执法监督和规范管理。县级医疗单位设立了质控保健科,负责对消毒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健全了消毒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对医疗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定时消毒;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年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幼托机构共进行消毒工作监测采样175份,消毒合格率达70%。

(五)强化监督,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县卫生防疫站专门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传染病执法监督员队伍,制定监督计划,坚持对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自“非典”防治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医疗废物污物的处理、禽流感市场监督、学校晨检等大型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0多起。执法监督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基层群众认识了解不够。

(二)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太低,队伍不稳定,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质量不高。

(三)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四)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村医疗站和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较差,且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