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高校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今找工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头戏。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是一个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乃至和谐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999年高校扩招,2003年迎来第一次本科毕业高峰,当年的就业情况就不容乐观,初次就业率仅约70%。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一)就业市场上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2003年的毕业生人数比2002年增长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是高校扩招前的3倍,2009年一举突破了600万大关。然而近年来,中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与大学扩招幅度持续加大产生较大矛盾。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的局面,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从而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了困难。

(二)学生专业限制和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影响大学生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就业市场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近年来有些专业就业形势看好,毕业生选择余地很大。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受毕业生人数最多的都是计算机类,达到接受总数的50%以上,通讯、自动化、电子、机械、医药、土建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也较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如文史、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科类毕业生需求较少。另外在就业市场上,女大学生遭遇尴尬,性别歧视明显。在很多单位的招聘条件上都公开标明“只限男生”或是“男生优先”的字样。由此可见,专业的限制性,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高校毕业生所占的人口比例仍然偏低。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只有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新世纪建设小康社会宏伟工程的需要。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和操作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又滞留着成千上万的求职者,“蓝领”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甚至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的技术工身价高于硕士生的情况屡屡可见。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元/月-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四)用人单位的“高门槛”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从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毕业生需求量增大,就业与学历层次密切联系。据相关媒体统计,按学历比较,总体上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43。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和能力要求提高,对大学生的就业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和难度。

二、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一)自身角色转换不及时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他们的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二)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对自我的了解是职业规划的起点,需要通过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也就是发现自己的过程。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知道自己拥有怎样的能力能够帮助自己在择业时准确定位;价值取向则决定了什么样的企业甚至企业文化能与自己契合。对自己充分地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业规划及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并且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

(三)压力过大――心理素质不过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就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结构化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畏惧心理、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也是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一)调整就业期望值

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解决就业压力,大学生首先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因此大学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上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轨迹,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步到位”,要求绝对安稳或绝对理想的观念。

(二)提升个人能力素质

1、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对环境适应的能力等。工作技能的培养,应该从学校开始做起。要充分利用机会深入实际锻炼自己,如社会调查、学校集体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实践锻炼,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紧在校期间进行弥补。

2、人际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基本技能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虚心求教,克服嫉妒心理;培养待人宽宏大度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求大同存小异,待人宽厚,谅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的缺点;增强自信心,克服“社交恐惧症”。大学生毕业后,少不了接触各方面的人,如不能应对自如,恰当交往,将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所以,恰如其分地与人交往,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努力提高和完善的一种能力。

3、生活技能。生活技能是指自理生活、独立解决生活中困难的能力。生活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大学生应该在培养生活技能的过程中显示立身、立世、立业的本领。

(三)调适就业心理,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就业形势,冷静地做出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心境;要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建立新型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应届毕业生面对就业形势,回避的应对方式虽然可以缓和焦虑程度,但作为一种消极的方式因为没有真正解决就业问题,长此以往是要付出较大代价的,焦虑源并不会因此自动消失,反而会对本人纠缠不休,不定期出现,所以必须随时戒备。如果我们一味地自怨自艾,只能继续滋生失望的心理,抹杀自信心;如果我们反复玩味挫折,咀嚼挫折带来的痛苦,只能使自己更加心灰意冷,举步不前。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挫折不可避免,但因此自暴自弃,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徘徊在失败的阴影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提倡“先就业,后择业”

“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回避就业压力、经济压力,这并不是对首次就业不重视,而是希望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兴趣所在,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不怕从基层做起。现在“终生学习”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学毕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大多数人而言,非“大城市”、“高薪”不取是不太现实的。民营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点去处,正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的重新定位。同“一步到位”相比,“骑驴找马”可为自己“拼后劲”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经验。经过基层的磨炼和非所学专业的工作经历,往往更能胜任日后的高职位。

其实,当今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抉择。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持续波动震荡,虽有复苏迹象,但增速十分缓慢。目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压力,这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而在国内,我国的经济运行虽然总体良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仍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市场经济固有的体制性问题、结构性矛盾仍然凸显;通胀压力巨大、金融市场波动震荡、物价过快上涨等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特征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当前经济形势特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判断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也将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   第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将催生新的就业类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政府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调整,新兴制造业不断优化,企业技术加强创新能力,服务业将大力发展,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创新,而中国的就业进入一个通过技术革命寻找新增长点与低碳经济发展阶段。第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波动震荡可能催生新一轮的周期性失业现象。食品短缺与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动的工资上涨将是这个阶段经济的突出特点。而这一阶段的经济波动震荡和周期性失业特征成为也必然成为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第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将逐渐由出口- 投资驱动型向内需消费- 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这就意味着知识型和服务型的就业岗位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优势。第四、结构化矛盾存在和失业集群现象仍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突出的特征。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第一、大学生就业难仍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存在的最突出的就业问题。仅2007-2010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就有860万人,而2011年,这个数字将不断飙升。根据以往大学生毕业生的二次就业率的统计比例,有约30%-35%的人能找到工作,也就是意味着至少有5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困难。第二、部分大学生未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大学生由于对市场缺乏足够认识,容易“眼高手低”。在求职的过程中,常常丧失理性,盲目就业。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呈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跳槽”是司空见惯之事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的无奈。第三、大学生就业类型的多样性。近年来,国内的就业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灵活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短期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派遣就业、远程就业等多种形式。这也使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选项。第四、大学生创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困难的有效方法,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非常低。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创业有激情没信心。二是,大学生创业有氛围缺教育,多数大学生是没有创业经历的。这些都使大学生创业成了高校中的“鸡肋”。

   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探索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当前各高校应该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探索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抓学风建设,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锻造,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进而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一)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强化专业思想,形成多层次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第一、发挥学校党政对学生专业教育的领导作用,加强学风建设督促工作。学校党政领导应从学校整体工作就学风教风问题、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习等进行专门的讨论,针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召开主题班会,为学生指明方向。第二、以专业技能拓展为目标,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专业论坛、专业科技创新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学者等专业领域的权威莅校讲学,形成着眼社会需求,教学主导,学生组织搭台,学生唱戏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专业素质拓展体系。第三、抓好专业思想教育,树立专业先进典型,坚定学生专业信心。举行专门的学风建设推进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从强化专业素质培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方面强化学风建设。在学校网站和报纸等各种媒体上做好优秀学生的宣传介绍。选派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进行大学生活教育,树立典型和榜样。

   (二)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学生实践活动,形成全方位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第一、积极开展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立项活动,建立“高年级团队帮低年级团队、有经验团队带无经验团队”的传帮带制度。把社会实践能力作为每位大学生的必修技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深入开拓实践基地,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丰富学生们的实践内容。重视将实践活动与学生成长更好的结合起来,与社会上的单位进行合作,实行社会实践基地化培养模式。推进学生的职业见习制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和职业的理解,明确自我发展方向。第三、着眼社会需求,开展“千人百企”、“三进三同”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千人百企”、“寻找职业贵人”职业见习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要走进企业,走进职业,认识自己,锻炼自己。

(三)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抓手,点面结合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形成一体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第一、合理规划大学生职业生 涯规划教育模式,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导航。形成一年级做好学生的大学生活规划、学习养成教育,二年级做好学生的学业规划、生涯规划教育,三年级做好职业探索、专业发展活动,四年级做好就业技巧辅导和职业素养辅导。将就业指导课、创业教育课、职业规划课纳入教学范畴,作为必修或选修的学分。第二、实施“大学生生活导论”。邀请企业家、知名学者,毕业校友,高年级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学长”针对不同年级积极开展大学生活导论、“学长”计划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了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目标规划的引导,激发同学们追求成长、完善自我的内驱力。第三、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是关键。积极地做好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准备指导;做好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的收集等指导和分析;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和个人发展指导和分析等工作。最终实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四)以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形成个性化的学生核心品质培养模式。第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协调的身心素质。积极开展各项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种球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形成独具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第二、通过对学生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态度。在大一阶段注重“苗子”的选拔和任用,通过组织活动、协助老师、联系班级、服务同学等方式,准确分析学生干部能力的类型,有所针对地教育培养,同时开展学生干部素质培训班,进而培养学生干部对于工作的责任感,进而转化为对职业的认真态度。第三、通过开展各种拓展性的训练比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举办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干部队伍交流培训,提升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成立文体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等,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闻中心-中国网2010-3-2.

[2]国家统计局报告。新华社北京2010年3月23日电(记者刘铮)。

[3]曾燕波,杨健楠 外来务工青年城市融入与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4]郑秋,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研究,2008年,第5期

[5]刘长平,以拓展素质为核心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9

[6]罗兰芬,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消费导刊,2007,6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第3篇

基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27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49万人,这说明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创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当然,大学毕业生除了要与同届学生竞争机会,还要与“蚁族”竞争岗位。“蚁族”是指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具有高智商、个人力量弱小、群居的特点,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尤为较多,这使得我国就业人数不断攀升,而能够为就业人士提供的岗位有限,这就造成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呢?

其一,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也在进一步深化。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计划经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如高校实行统招分政策依旧在实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习惯于被动接受就业分配等,这就造成人才资源优化分配缺乏必要条件,进而影响大学生就业。

其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尽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受传统试教育、工具性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都重视知识的灌输,轻视教学实践,这使得大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欠缺,且自身的能力、意识、素养等不高,难以满足企业人才招聘要求。

其三,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的现象。过度教育是指人们的实际教育水平超过所从事实际工作需求的教育水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究其缘由,主要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将目光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而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高等教育专业之间的结构性过度,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致使出现一部分专业人才较多而其他部分专业人才较少的局面。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改革途径

1.积极融入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提高大学生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就是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民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意识、品质等,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相应地,学生也能够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为更好就业创造条件。基于此,将社会实践积极融入就业指导当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要求,开展适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实践与未来的职业紧密结合,为学生更好就业创造条件。

2.发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作用

刚进高校的大学生对就业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多大学生都是在毕业之际才会对就业有正确的认识,包括认清就业形势、就业要求等,但为时已晚。为了尽量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高校应当推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也就是在学生进入校园时,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让学生对就业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如此学生将有目的、有方向地发展,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鉴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就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积极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即积极融合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发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作用等,以便良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孙 微.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EB/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2).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第4篇

>> 新常态经济下的大学生就业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意向调研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浅议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浅谈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现状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与指导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李秋华.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4]徐真.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预警机制的构建[J].中国就业,2014(7)

[5]任社宣.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05-3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204LX616);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5.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86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LIU Haitao, ZHAO Rui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hiyan, Hubei 442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nrollmen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gradually expanded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im social,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concern and universities to solve. The university began to set up special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courses, career guidance seminars for graduate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unselor as part of the backbone, should play their role in the career guidance work, define their career guidance in the responsibility and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improve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good concept of employment, the right to face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a good grasp of the direction of employmen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on career guidance work of counselor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学习管理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常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优势,通过专业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和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和途径。

1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高校教育中承担着大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者,也是学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以及日常学习事务的教师,更是学生心灵上的朋友。这种多样化的角色,使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其他教师所不能比拟的优势。高校辅导员每天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为指导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及特点都了解比较全面,而且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建立网络化的信息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变化,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就可以利用所获取的学生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得就业指导的效果更加理想。

与此同时,辅导员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能力的了解也比较透彻,能够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由于学生的就业心理和职业想法是不同的,学生能力素质不同,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呈现个性化。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能力出发,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此外,辅导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大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辅导员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例如开班会、讲座、组织学生模拟招聘面试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促进就业指导工作效率的提高。①

2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都能够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还有一部分辅导员认为就业指导是大四学生的事情,低年级的学生还用不到就业指导,所以对低年级学生只注重日常管理,低年级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就业指导学习和培训。还有些辅导员虽然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将就业指导工作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举办求职技巧的讲座等,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

2.2 辅导员的自身能力素质有待加强

当前,虽然高校经常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专业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但是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基本上是年纪比较轻的,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工作经验少,无法体会社会求职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他们只是通过网络、媒体、书籍等了解社会就业形式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不能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和规划。而且由于辅导员的社会经验、工作经历、就业指导等方面了解不到位,在遇到实际的困难时,不能提出更多有效的方法。②

2.3 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内容单一

当前,大学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就业指导的内容基本停留在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技巧等方面,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传授学生就业的技巧和方法。而且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强调成绩、证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考取各种证书,认为证书多,就业的出路也多。辅导员并不了解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就业指导的效果不佳。③

2.4 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

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单一,如果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了问题,就由学校辅导员帮助解决,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高校辅导员没有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而且辅导员还面临着晋升、职称、岗位调换等情况,辅导员队伍并不稳定,就业指导工作也就缺乏稳定性,降低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

3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程度

就业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高校以及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就业观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向。

3.2 实现全程化就业观念指导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眼高手低,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无法适应当今就业的形势,在就业过程中常常碰壁,辅导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个人发展与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渠道,能够积极主动地就业。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辅导员应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观念,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间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低年级时,辅导员应将指导的重心放在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上,向学生介绍相关专业情况以及就业形势,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向学生灌输竞争意识,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压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点以及专业,选择切合实际的职业。高年级时,辅导员应将就业指导的重心调整到根据职业市场状况、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学生的择业技巧,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④

3.3 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还应注意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专业能力素质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心理状况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时,应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个人、家庭社会的稳定发展,高校辅导员应关注贫困毕业生,给他们学习、就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实现良好的就业。⑤此外,还要对学校的后进生加强就业指导,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后进生的就业压力会更大,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后进生,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各尽其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3.4 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为大学生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广泛的收集各种优质的就业信息反馈给学生,例如利用网络媒体、招聘会等收集就业信息。辅导员应经常浏览各种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师人脉、校友资源、或亲自与企业沟通,了解就业信息,加强与企业以及教育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全方位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⑥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注意就业信息的,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就业信息,还可以通过校园网、QQ群、邮件、短信、飞信等形式就业信息,将就业信息及时、准确的到学生手中,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5 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能力素质

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力度,邀请就业指导专家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使辅导员掌握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同时,明确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情况等纳入到辅导员的考核指标中,提高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4 结束语

当前,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采用合适的就业指导方法和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良好的择业和就业。

注释

① 李罡.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2(4):127-128.

② 曾艳.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职业.2012.15(18):150-151.

③ 刘俊灼,王钦.加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9(5):96-97.

④ 余文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4(3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