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外语学习焦虑;影响;来源;对策
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心理学理论中,语言焦虑一直被当作值得研究的个人心理因素。三十多年来,焦虑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最著名的模式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模式以及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经常被提到,尤其是被看作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中的重要成分。①Horwitz是第一个对外语学习课堂学习者的焦虑情况作出系统研究的研究者,他设计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用33个题目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在课堂环境内学习外语的焦虑感,通过里科特五级量表来测量焦虑感的高低。②本文主要从外语学习焦虑的角度分析,并且通过访谈了解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的焦虑状况,探讨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提高学习质量的途径。
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
外语学习焦虑属于语言焦虑,指的是外语学习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出现呼吸节奏的改变、出汗、发抖、心跳加快、腹部疼痛、口吃、结巴、语音变调、紧张不自然的笑以及其他的避免给与回答的做法。
Horwitz等对于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学习者个人的自我知觉、信念和行为的独特情结。③Horwitz认为,任何外语学习中的行为都有可能挑战学习者作为一个胜任的交际者的自我概念,导致学习者因此产生沉默寡言、自我知觉、恐惧甚至恐慌。MacIntyre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在外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中产生的担忧、紧张等消极情感反应。④
外语学习焦虑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
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⑤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会产生。他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于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克拉申指出,焦虑导致了情感过滤,而情感过滤阻碍学习者的知识输入,进而使语言习得的进程受到阻碍。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如果学习者对所学课程感到惧怕和忧虑,就会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心理障碍,语言材料在过滤这一阶段停止不前,无法到达大脑并被吸收,当然更无法进行此后的各种过程乃至输出运用了。语言课堂的互动本质和对学习者提出的交际要求使语言课堂更令学生焦虑。事实上,外语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比起别的语言技能的操练都更容易引起焦虑感,⑥而过分焦虑会阻碍学习。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往往过分注重语言形式,害怕犯错误,有时甚至会逃避学习任务。尤其对一些性格不稳定的学习者来说,考试成绩不好,外语说得不标准、不流利,会感到羞耻。这样,过分的焦虑势必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外语学习焦虑的来源
Young提出了六种语言焦虑的来源,她认为语言焦虑分别来自于:(1)个人社会心理因素;(2)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信念;(3)教师对于语言学习的信念;(4)师生互动;(5)课堂环境;(6)语言测试。⑦
个人社会心理因素如自尊、竞争性、在集体中的身份等等是产生语言焦虑的主要来源。Baily发现学习者的自尊、竞争性是语言焦虑的潜在来源,认为外语学习的竞争性本质可导致焦虑,尤其是当学习者把自己与其他人作比较或与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的时候。⑧克拉申认为,一个人不同程度的自尊可引起不同的焦虑程度。低自尊的人担心他们的朋友、同龄人对他的想法,害怕负评价;克拉申同时认为有高度自尊的学习者学习外语时的情感过滤可以降低。
关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信念,Horwitz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学习者过分关注自己的发音,有些还认为学习两年的语言就应达到英语是母语国家的人的流利程度,有的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如何翻译,还有些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语言天赋。从这些语言学习观念可看出,学习者的不符实际的信念可导致焦虑,如学习者认为发音是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志,那么一旦发现自己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之后发音还不够完美就会非常沮丧。
教师的语言学习信念也是产生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主要来源。教师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角色的观念往往与学习者的需要和期望不一致,例如,有的教师觉得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必要的,有些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越发不自信和焦虑。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习者学习比较被动,极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进行协商,教师提问常常给学生很少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还往往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替学生回答,纠正学生的错误,这些做法容易使学习者产生不安、沮丧、自我怀疑、担心、忧虑的消极情感反应。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焦虑的来源
笔者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外语学习焦虑的状况。通过访谈了解到,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焦虑主要有五种来源:一是对自己英语语言能力缺乏信心。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英语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好,他们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缺乏自信。在课堂上有时很害怕教师提问,怕说错,索性就沉默。二是对于负评价的畏惧,爱面子。很多参与访谈的学生表达了他们对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对自己评价的关注,他们害怕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言。还有些学生惧怕教师,担心说得不好或不对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责备以及同学的嘲笑。三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造成不同程度焦虑的原因。有些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想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有志于为沟通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交流做贡献。这些学生表现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很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那些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为了考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焦虑感高,觉得自己的实际水平与预想的水平或四级水平差得太远而焦虑,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信心。四是听、说、读、写水平的差异。很多学生害怕口语课,在口语课上很担心说错,被同学笑话,也有些学生说自己的词汇量少,英语语言知识欠缺,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所以上写作课很不安,缺乏自信。有些学生说上听力课时,如果看到其他同学似乎听懂了,只有自己没听懂时会很沮丧。五是课堂环境沉闷单调。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说得多,学生比较被动,很多学生认为上课做笔记、保持沉默比主动发言更安全,因为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谁也不愿主动发言,有些学生鼓起勇气回答问题,可是教师不够耐心,马上予以纠正或者补充,所以更加缺乏自信心,进而导致沉默。
关键词:高职高专;本族语人;外教效应;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英语专业教学中突出强调的核心技能。而在缺乏使用英语语言的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引入英语本族语人施教,成为各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主要措施。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引入美籍英语本族语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班的口语与听力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外教的交流的主动性以及教学效果都有悖于院方的期望。本文通过对我院外教教学效应的个案分析,发现这与语言、文化、外教素质及学生个人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调查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观察、访谈、讨论及学生对英语本族语外教教学所持的态度与认识的问卷调查。
研究的依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表明,英语专业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语用中的听、说、读、写、译等交际技能,且该技能要体现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本位。在长期的传统英语语言教学中,由于忽略了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导致“哑巴英语”比比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的改变,不少高职院校都引入了英语本族语人授课,以期给学生提供一个使用语言的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学校的教学特色。但由于受英语本族语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学水平、性格差异、教学信念、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合理引入外教、保证英语教学的高效应就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人群为我院05、06级高职英语专业5个教学班199名学生和两位校聘美籍外语教师,旨在了解是什么因素阻碍了英语本族语人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研究步骤首先分别对学生及外教进行访谈,然后进行随班听课,并在课后做学生、外教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学生对外教及其课堂教学的一般性和即时性的评价、态度和认识,以及外教对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态度与认识。
分析与讨论
英语本族语外教的基本情况我院共引入两名外教,是一对夫妇,系美国NEBRASKA州人。男性48岁,毕业于圣地亚哥城市学院,获准学士学位,从教前从事保安工作20年;女性63岁,毕业于美国联合学院,获护理学士学位,从教前从事护理工作。二人于2005年1月来中国讲授英语,均不懂汉语。
外教教学工作安排及使用的教材外教入校后,基于让学生感受真实语言使用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语用能力的考虑,直接安排其承担05、06级高职英语专业班的口语、听力课的教学任务。教材采用王守仁主编的《新编英语口语教程》。人均周16节课,据其本人要求,只能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排课。这样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有机会和他们见面,即一周学生只能有4个小时和本族语人交流的机会。由于语言不通,开始阶段系里指派其他英语教师跟班上课,为其作助教,以协助外教与学生进行正常交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院05、06级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均系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全国高考,总分达标正常统一录取。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各级分化较明显。来自于不同地区,多数学生的言语至少包括三种:普通话、英语和一种地方方言变体。英语口语、听力普遍较弱。受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自身基础知识的影响,只在课堂上被动使用普通话和英语交流,而在课后则习惯于使用方言变体。对英语专业的选择有不同的目的性,以兴趣为主的占少数,更多是为了将来就业。入校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本族语人。
阻碍英语本族语教师授课效果的因素(见表)调查显示,学生选择最多是C。之所以英语本族语外教的教学效果有悖于期望,是因为两位外教缺少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对所授课程的性质缺乏应有的了解,在对学生口语、听力的训练中,将教材处理成了对单词、表达语的机械的英文释义,语言输入只突出量而缺少质。随班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控制过强,使听说课变成了教师的讲解。由于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活动设计不够合理,学生做起来有困难,学生参与意识较差,课堂气氛沉闷。选择A与B的比率也较大。这是因为初接触英语本族语人,学生尚有一定的好奇心,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可由于施教者与学习者双方对于彼此的文化不够了解,对彼此的语言不够熟悉,在理解和沟通上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英语水平去努力理解外教的意图和所授课程的内容。久而久之,理解和勾通上的困难,使学生难有成就感,从而导致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学习焦虑感上升,对外教的课堂失去兴趣。转贴于
选择D是学生担心在本族语人面前讲英语、或听不懂本族语人而被别人笑话,怕丢面子。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学生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怕出丑,不愿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从而制约了学生英语参与与语言输出的主动性。任课教师应了解这一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克服该文化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英语的学习与应用。选择E、F的原因是,我院聘任的外教由于身体状况及其他原因,一周只有周一至周四上午来校上课,学生与外教的见面仅限于课堂。平均一个教学班一周只有4个课时,再加上班额都在40人左右,与外教谈不上有多少面对面的交流。此外,由于健康原因,外教在学期内缺课较多,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数,使学生对外教教学没有多大兴趣。
外教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访谈,外教认为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差,不配合,上课气氛沉闷,甚至无法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英语本族语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技能的高低,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2.师生间的和谐相处与沟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3.语言的输入量不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阻碍了外教与学生的相互理解与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感限制了其语言的习得与应用能力的提高。
5.外教的性格特点、表达能力以及语速的快慢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男外教性格内向,语速较快,学生普遍感到上课听不懂,且提不起兴趣。女外教开朗活泼,语速适中,表达清晰,学生反映较好,有愿意与其沟通的欲望。
对英语本族语教师引入及提高其授课效应的几点建议
1.在引入英语本族语人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文化背景与教学能力,不是所有的本族语人都适合教学。
2.本族语外教必须熟练掌握学科知识,使所授知识内容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状态。
3.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英语本族语外教应善于传递知识、情感技能和教学观念,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进行有效教学。
4.外交应该了解授课国家的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信息结构,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技能训练,避免文化冲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对外教的授课安排、管理以及考核要科学化。课程安排要合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与其交流的空间与平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来我国进行语言教学的英语本族语人素质良莠不齐。在高职英语专业课教学中,引入英语本族语人施教应有所选择,需充分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合格的英语外教应具备:(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即精确优美的语音、语调,流利、地道的口语表达,没有明显的方言;(2)广博的文化知识,包括文化、历史、社会、人文、地理等;(3)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即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气氛活跃,能够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有幽默感,热爱、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授课国文化,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5)身体、心理健康,有敬业精神与高度的责任感;(6)善于学习、反思、总结,并能有目的地开展实践。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J].外国语,2004,(4).
关键词:专业外语 基础知识 钢琴 影响
在注重信息化、多元化的21世纪,专业外语在各学科的多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专业外语对钢琴演奏及教学而言,实际应用能力远大于“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对钢琴演奏及教学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音乐界的老前辈赵沨教授在《英语音乐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写道:“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般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一般文化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学习,其结果是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提高。”音乐专业外语主要含概基本乐理、音乐理论、音乐史、乐器史、音乐家简介等。专业外语单词的语种主要由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构成。从十八世纪初起,一直沿用意大利文标记,其中一部分已变成世界各国音乐家们通用的术语。
一、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分类及发音
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音乐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乐谱中,各种外文标记准确充分地体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正确演绎才能还原作品真实面貌。这些单词主要分为速度、力度、表情三大类,笔者对各类常用专业术语发音及释义作一简要的分类。
(一)速度(Tempo)
二、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对钢琴教学及演奏的指导作用
(一)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经常遇到用以标记速度、力度、表情以及其他演奏指示的专业外语词汇。作曲家用音符不能表示的创作意图,就用各种术语记号来延续。无论是钢琴演奏者是教学者,都要准确掌握乐谱中的每一个外文标记。速度是决定作品性格的首要因素;力度的变化与对比,又使音乐作品有了层次和起伏;表情记号就像水墨画家笔下的一枚红印章,有了它,音乐作品才能跃然纸上,富有生命力与色彩。准确表达术语记号,结合娴熟的技巧,才能做到钢琴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
(二)作为艺术指导的声乐伴奏者,要明确艺术歌曲的风格、速度、情绪,对作品的每一处细节都要做到了如指掌,遵照原谱,按照作曲家原意,准确地将音乐信息传递给演唱者。结合谱面上的专业术语,钢琴伴奏者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多变的音乐色彩、生动的音乐形象、鲜活的人物刻画,用准确的速度及节奏帮助演唱者领悟作品的内涵,最终达到人声与琴声的完美结合及艺术作品的整体和谐。
三、提高掌握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能力的措施
目前,专业外语作为音乐学及音乐表演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已在国内的很多专业院校单独设立。在本科生课程设置方面,专业外语的教学还没有大规模、系统化地实施,很多院校没有专门开设该课程。以新疆各大中专院校音乐学及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除少数从小跟随规范的钢琴教师、且注重专业外语及基本音乐知识学习方面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只关注乐谱中的音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从未留意谱面上的速度、力度及表情术语,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演奏的乐曲生硬、呆板、严重偏离音乐作品的原貌。仅有过硬的技术技巧及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是不够的,要想提高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准确表达乐谱中专业术语的要求,更为重要。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能力。
(一)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
专业外语是基础英语的延伸,要做到发音规范,首先要学好基础英语。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认识音标、掌握发音规律等方面都较困难,何谈专业外语的学习。因此,应把基础英语的学习放在首位,至少达到初级英语水平,学习专业外语才不会吃力。在学琴阶段,要购买音乐术语小辞典,经常翻阅,通过日常积累,逐步掌握更多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
(二)随用随查,加深印象
钢琴周围应放置常用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小册,可将使用频率高的专业术语汇总,张贴在方便查看的地方。弹奏过程中,遇到生僻的术语,及时查看,通过反复试奏,加深印象。
(三)增加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音乐学及音乐表演的本科生,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限制,再增设专业外语课程短期内不太现实。针对某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可将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即不增加课时及学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及信息量,一举多得。现阶段高校开设的《钢琴教学法》与《钢琴艺术史》及《钢琴音乐作品精品赏析》三门课程存在些许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关于钢琴艺术发展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音乐作品等方面,存在过多的重复性。鉴于专业外语属能力掌握与知识运用部分,笔者建议将《钢琴教学法》与其它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删节,替换成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实用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并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进度计划及学时分配。同时,可举办专业外语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记忆,提高及掌握及应用能力。
四、结语
钢琴演奏及教学需要相关学科、诸多领域知识的支撑,才更具深度及广度。仅掌握初级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努力提高基础英语水平,通过广泛阅读外文书籍、参与国际论坛等让钢琴学习与演奏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狄辰华,倪若男.英语音乐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英]迈克尔·肯尼迪.牛津简明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张宁和,罗吉兰.音乐表情术语字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编写组.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但是现阶段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独立学院外语教材很多都没有在先期开展学生需求调查分析,导致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教材的研发与编写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Yalden认为,“(教学大纲)框架设立之前必须开展需求调查”。Brown也指出,“研发出满足某个群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课程大纲需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程晓堂对需求分析在教材设计与评价的启示意义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夏纪梅也把需求分析放在设计现代外语教材的第一步。
现阶段外语教材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方面,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材还较为短缺,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因此,笔者对广西三所比较有代表性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1147名学生进行了结构式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研究方法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试图找出所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希望能对研发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材有所启示。
一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与现有水平调查与分析
结构式问卷问题1调查受访者对自身英语总体能力的评估,由回答可看出,56%的受访者承认他们的英语水平为“一般”,只有12%的学生自信地认为自身水平为“良”。问题2请受访者估计自己的词汇量。只有23%的学生估计自己的词汇量在4000~6000之间,估计3000~4000词汇量的学生则占54%。那受访者是否认为他们与一本、二本学生有不同之处(问题3)?对于这个问题,有11%的学生声称没有不同,44%的学生认为最大的不同是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有23%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基础较差”,还有17%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动机不强”。那么受访者认为最难掌握的英语知识是什么(问题4)?语法以56%的比例占第一位,其次是词汇(34%),再次是语音(10%)。至于最难掌握的英语技能(问题5),占据第一位的是翻译,第二位为说、听占第三位。
与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出的结果与以上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都说明受访者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教材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对现行教材的难度(问题6),认为难度适中的受访者占总数的62%。调查结果表明,现行教材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对教材的满意度(问题7),大部分学生(89%)声称教材使他们满意。这一结果也印证了上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在问题8问到是否有必要补充课外材料时,绝大部分受访者(93%)认为这是必要的。那受访者是否认为有必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与需求设计教材(问题9),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此表示赞同。该结果表明,虽然受访者对现行教材较为满意,但根据他们的水平与需求设计的新教材将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满意。但同时,40%的学生持相反观点。这是为什么呢?与学生进行访谈的记录或许能给出解释。学生甲:“我很清楚我们独立学院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的差距。但是,如果我们课本的难度降低了,会不会把我们的差距拉得更大。”学生乙:“如果课本变得太容易的话,我怕我们会变得更懒惰,没有努力学习的紧迫感了。”正反双方的观点都值得教材设计者给予充分的重视与考虑。问题10列出了一些现行教材的主要问题供受访者选择,包括“文章枯燥、生词过多、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缺少互动性练习”等。排第一位的是“实用性不强”,占总数的49%。另外,32%的学生认为教材“文章枯燥”,还有32%的学生抱怨说教材“生词太多”。问题11是询问受访者喜欢的课本题材,选项包括国际关系、当前热点、道德问题、社会问题、体育、音乐美术等。最受欢迎的题材是当前热点,第二位的是社会问题,道德问题排在第三位。该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希望了解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物,以及对整个社会、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问题12询问受访者希望新教材解决哪方面的问题,选项有语音、语法、词汇、翻译等。排在第一位的是语法,而翻译排在第二位。最后一个问题询问受访者希望新教材偏重的方向,绝大部分的学生(92%)希望新教材实用性更强,而不是理论性更深。该结果也反映出独立学院学生在理论上比较薄弱,但实践方面较强。
三 本调查对外语教材研发的启示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相对来说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较小,语法仍然是最大的困难,翻译是最大的挑战,而同时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意识。他们虽然接受现行教材的难度并表示满意,但更愿意教师补充课外材料或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新的教材。现行教材主要有实用性不强、文章内容枯燥乏味、生词太多等问题。受欢迎的教材题材包括当前热点、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等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学生希望新教材帮助他们解决语法与翻译方面的困难,另外希望新教材更注重实用性。
这些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可为外语教材的研发提供一些启示,外语教材的研发者可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与需求并研发相应的教材。新教材应由浅入深,从词汇量较少的文章开始,逐渐向更大词汇量的文章发展;可适当穿插详尽、深入的语法练习,帮助学生复习、翻新语法知识;应提供多样化、趣味性强的翻译练习,争取引起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而不是使学生望而却步;应通过各种激励性文章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的欲望,通过指导性文章帮助学生建立或提高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教材研发者还需注意平衡教材的难度,既不能太难,使学生产生无以为继的挫折感,也不能太简单,无法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紧迫感;选材时应注意实用性、趣味性、生词量等问题,多从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当前热点、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等方面选取真实、新鲜的材料;在理论的深入度、全面度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增加社会实践,应用方面的场景与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由于自身水平与时间等条件限制,笔者仅对三所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其结果的代表性与全面性有待同行论证与讨论。本文仅为抛砖引玉之作,希望引起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对研发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材的关注与重视,在更好的条件下扩大调查院校的范围与增加调查学生的数量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与全面性,研发出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与需求并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宗旨的外语教材,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21世纪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朱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3]Yalden, J.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4]Brown, J. 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995
关键词:实践教学;研究述评;英语实践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87-02
中国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到90年代,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高校教学改革进入了系统化发展的阶段。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一个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期,21世纪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以综合实力取胜的时代,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培养具备适应社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了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就使得高校实践教学更凸显其必要性。因此,近年各高校都开始尝试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综合能力。同时也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本文拟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合述评并由此探讨对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及其问题
李爱齐、梁翎在《近2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一文中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1989―2009年收录有关“实践教学”的论文为依据,总结了国内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研究情况:(1)实践教学相关研究方面的文章呈逐年上升趋势;(2)实践教学研究重点地域仍然在一些教育大省,如江苏、湖南、辽宁等;(3)实践教学研究所涉及的4个主要研究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与质量评价;(4)实践教学所涉及专业较多的是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市场营销、旅游等,而这些专业多是实践性较强的;(5)刊载有关“实践教学”50篇以上的刊物中有近一半属于职业教育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实践教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这类职业技术院校内。从以上研究可发现尽管国内理论界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但更多的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院校以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外语等“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较少,这反映出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实践教学地位不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模糊。大部分人文社科专业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理念,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形成清晰可循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不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但两者必然要以适当的比例配置才能彼此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等院校绝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基本已经形成系统规范的理论实践教学比例,但人文社科专业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上课程性质等,很难就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定式。
3.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由于很多高校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因而很难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同时由于对实践教学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还不明确,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因而很难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4.社会对实践教学接受度不高,校外实习基地名不符实。目前社会上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再加上学生人数相对理工科专业更多,因而在接受学生实习时往往觉得是一种负担,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目前有一些高校与校外企业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实习基地,但由于经费等各种因素影响并没有按约定进行有效的基地建设。
二、国内外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吴国英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一文中从国内学者所做的一些关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五条具有系统有效性的体系构建指导思想:
1.按实践教学实现途径构建。
2.按实践教学要素构建。即根据实践教学相关要素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设施与基地、实践教学考核与质量控制等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按实践教学三级协调管理制度构建。根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经验,可实行以主管院长为中心、由各专业资深教师组成的实习小组、以主管系主任为中心各班导师为主体的三级协调管理制度,系为基础,整体规划,分头运作。
4.按实践教学领域和阶段(环节)构建。即根据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不同领域如课堂教学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等按不同学期分阶段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
5.按实践教学重点构建。国内有关实践教学重点并没有定论,主要涉及几个方面:时间配置、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改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等。由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大学性质存在着根本区别,因此国外高等教育在设定高校办学目标和定位、办学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也与我国高校存在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国内外高校所共识的,那就是为了应对新世纪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高校教育改革之路,在重视培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欧美诸国纷纷倡导的“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显示了对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为了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国外许多大学从上个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课程改革,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单纯教学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转变、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的转变、从科技教育到科技人文教育并重的转变。教育改革体现了教育回归生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国外各高校也着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也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及模式改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北美为主的CBE(Competence Based on Education)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1)CBE模式。CBE模式倡导在掌握学习技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学时用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能力先导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2)“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学校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双元”是指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两种学生培养基地。在这一模式下,大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和企业签订雇佣培训合同,然后以职员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分别在培训企业和职业学院双元结构中完成学业和实践任务。同时有美国学者也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应当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因为“技术性实践”往往只能解决专业知识体系的问题,而“反思性实践”则能通过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思考,解决一些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从而促使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创新教育,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上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对更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相比较,国内的实践教学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虽然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当前最热门的主题,但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人文社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缺乏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部分研究着重教育理念演变及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对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出具体意见;多数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导致指向性不明确;资源分布不均衡,相比较于重点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缺乏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三、国内外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对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外语专业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国际间交流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外语被纳入世界各国在制定教育发展战略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各国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并视其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着力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如日本制定了《小学英语活动实践指南》,实行小、中、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教育体制;以色列、西班牙等国也制定了适合本国的外语教学策略,美国更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专门制定了《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育的目标。国内关于高校实践教学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既有政策的导向,也有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国内外语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没形成有效科学的系统,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对独立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大纲要求也给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思想。
基于上述有关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以及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在优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转变为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保持实践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明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建立一套以外语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外语教学规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以确保外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齐,梁翎.近2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6).
[2]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段成.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