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管理

会计核算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核算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核算管理

会计核算管理范文第1篇

目前,多数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规范问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主体界限不清、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到位、不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建账、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笔者认为,不仅要引起高度重视,还应全面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1.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核算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当前,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来看,拥有助师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会计学历的从业人员比例过低,总体来说,目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容乐观,其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等都偏低,并且自我管制能力也较差,这无疑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会计主体界限不清

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四大前提之一,目前企业存在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问题,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企业中重要财产管理岗位如出纳、仓库管理等,由家庭成员或亲属担任,将家庭与企业财产融为一体。企业的财产像家庭财产一样处置,不受任何限制,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3.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到位

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基于成本考虑,在会计机构设置上,大多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再外聘兼职做会计。外聘会计往往身兼数个单位,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兼职单位,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可想而知。可以说,企业要想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必须合理设置会计机构、科学配置人员。

4.不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建账

大多企业的账本主要是应对税务部门使用发票,尤其是为了应对增值税发票必须建账的规定才设立的,并不是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设账;即使设账,账目也混乱不清。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也没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会计科目,根本不遵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使得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完全不配比;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方式计算利润等情况时有发生。另外,有些企业还报假账,在报统计部门、报税务部门等时用不同的报表,这也是出现在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中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综上所述,目前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企业要想求得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从会计人员的需要、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等多角度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解决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实际困难,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的加强。

1.1加强对财会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量的大小,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从而使企业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从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和爱护会计人员,保证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并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开展工作。此外,财政部门也要联合统计部门、税务部门等对会计兼职制定一些必要的管理方法,限制会计的兼职数量,并提出会计兼职核算中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要求,保证并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

1.2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中的考核。这也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并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处理各种会计事项,并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新的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的方式,使会计人员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同时,企业还可以实施会计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这就要先确定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以保证会计人员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参加培训和学习,在这期间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对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及时将其从会计岗位上调换下来;反之,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1.3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建设

应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因为这是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其中,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总而言之,企业必须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进而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企业会计核算外部监管的加强。

2.1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

要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外部监管,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等,对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监管,与企业内部监督起互补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检查,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等,还能促进企业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推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其次,政府应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管,并向企业提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

2.2加强企业执法情况的检查

会计核算管理范文第2篇

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的资产与权益在货币价值上是相等的(资产=权益),也就是说,静态地看,企业拥有的各种形式的资源与这些资源的资金来源在货币价值上是相等的。我们可以借用会计专业术语“资产”与“权益”的内涵和本质,对“品牌资产”与“品牌权益”的概念进行辨析,品牌资产是企业拥有的一种资源,而品牌权益则反映了品牌资产这种资源的来源(投入的或累积的经营成果),是品牌所有者对品牌资产的要求权,品牌资产强调的是企业拥有的资源,反映了静态的状态,品牌权益强调的是品牌资产的来源,反映了动态的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品牌有正面效应,品牌会增加品牌所有者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品牌所有者的品牌权益为正数,在数量上等于品牌资产。但是,在当品牌有负面效应时,使用该品牌将会减少品牌所有者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时候,因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品牌所有者的品牌权益为负数,其绝对值在数量上等于品牌负债。在ISO10668:2010《Brandvaluation-Require-mentsformonetarybrandvaluation》(品牌价值货币化评估标准)1中,对“brandequity”下的定义是:与品牌、品牌名称或标志相联系,包括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及其他专有权益。通过上面借用会计专业术语“资产”与“权益”的内涵和本质的分析,就不难理解该定义中的“减少”与“负债”的含义。因此,我国等同采用ISO10668:2010的GB/T29187-2012中,应将该定义的名称“brandeq-uity”译为“品牌权益”而非“品牌资产”,这样,该定义名称与其定义内容才能匹配,该定义中的“减少”与“负债”才易于被理解。如果错误地将“brandeq-uity”译为“品牌资产”,则该定义中的“减少”与“负债”是不可理解的。至于品牌资产与品牌权益在数量上的关系,我们仍然可以借用会计专业术语“资产”与“权益”的内涵和本质来理解,如果品牌所有者拥有的品牌为正面效应,存在品牌资产时,静态地看,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品牌资产与品牌权益在货币价值上是相等的。

二、对品牌价值及其评估的解释

品牌价值是以可转让的货币单位表示的品牌经济价值,品牌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集合,其内在价值体现在品牌产品(和/或服务)为其所有者带来未来稳定收益的能力。品牌价值分为产品品牌价值与企业品牌价值,产品品牌价值主要涉及制造业,而企业品牌价值范围广,涉及各行各业。产品品牌价值只针对某一产品,一个企业可能有多个产品,企业品牌价值针对整个企业。在数额上,企业品牌价值大于品牌价值。企业品牌价值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企业并购中产生的商誉绝大部分是企业品牌价值。哈佛商学院的约翰·奎克教授认为,“最高境界的品牌,很可能是那些与企业本身的名称重合的品牌。”品牌价值的形成过程包括品牌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与维护三个阶段。品牌价值实体创造中,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新是基础,品牌价值传递要靠各种的推广渠道和方式完成市场化,其中关键的一环是广告,广告是联结产品的客观实在与消费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桥梁。品牌价值评估是特定动机下按照规定程序对被评估品牌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按评估动机不同,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交易动机,包括并购、合资、许可证谈判、监管及会计合规等,第二种是应对诉讼动机,包括损害费/损失的计算、侵权、许可证与特许权费用赔偿等,第三种是企业营销/内部管理动机,包括品牌管理战略,营销投资绩效/营销投资额分配等。品牌价值评估包括品牌资产的价值评估、品牌权益的价值评价,但两者仍有区别。从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品牌资产与品牌权益在货币价值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品牌资产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品牌权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品牌资产价值评估反映的是某一个时点上企业拥有品牌资源的货币价值,而品牌权益价值评价需要反映企业拥有品牌资源的来源和某段时间的变化情况,该来源主要是品牌所有者进行品牌经营形成的各种累积成果的货币价值表现,体现着品牌所有者对品牌资产的要求权。因此,品牌资产价值评估可以是一次性的,一般用于满足第一种动机(交易动机)和第二种动机(应对诉讼动机)的需要,评估结果是交易相关方、诉讼相关方谈判协商的基础,资产评估公司开展的品牌价值评估往往属于这种类型。但是,品牌权益价值评价应该是持续的,并能反映其形成及其变化的原因,一般用于满足第三种动机(企业营销/内部管理动机)的需要,咨询公司、学术机构的品牌价值评估往往属于这种类型。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ISO10668:2010指出,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开展的品牌价值创建、测算、实现及维护等活动,同时也适用于第三方组织开展的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因此,ISO10668:2010既适用于动态的品牌权益价值评价,也适用于静态的品牌资产价值评估。

三、对品牌资产会计核算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1、关于品牌资产的会计核算工具企业品牌管理与决策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对于企业自创的品牌无形资产而言,虽然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并具有无形资产的特征,但因为其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核算。笔者建议,在当前的条件下,企业可以考虑使用辅助核算的会计核算工具来完成自创品牌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与维护全过程中能够计量的那部分信息采集、加工、存储、报告。能够计量的信息包括品牌的名称选定费用、形象设计费用、注册费用、广告费用、法律保护费用、品牌营销渠道建设费用、品牌供应链建设费用、品牌投资入股的投资收益、品牌特许权的其他业务收入等等,在这些费用和收入发生时,一方面要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类账户,把这些经济业务的数据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方式采集到会计核算体系中,同时设立品牌辅助账,根据品牌管理的需要设置品牌辅助核算的具体对象,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除了编制记账凭证之外,同时记入品牌辅助账。如果企业的账务处理是使用会计软件完成的,则这一过程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只需在总账系统的会计科目设置时,将相关成本费用账户和相关收入及收益的会计科目设置为辅助核算科目(项目辅助核算),将品牌对象设置为项目(项目可以分级分类定义),在输入记账凭证时,如果有设置为辅助核算科目的会计科目,系统会要求选择品牌项目,实现品牌辅助账核算,完成企业自创品牌能够计量那部分费用与收入的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与报告。该辅助账输出的信息可以用于企业的品牌管理与决策。2、关于品牌资产的会计管理工具企业如果依靠定期地持续进行品牌权益评价活动实现对品牌管理绩效的评价,只是事后评价,而且成本较高。笔者建议,企业内部可以考虑在品牌管理中使用平衡记分卡的会计管理工具。在平衡记分卡提出之初,人们往往只把它用来充实单纯的财务指标。在其使用过程中,平衡记分卡对战略管理的独到贡献被逐步理解和认识到。平衡记分卡与企业目标及品牌战略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企业在品牌管理中可以使用平衡记分卡,将平衡记分卡的各方面指标与品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将这些指标层层向下分解,最终能使平衡记分卡成为把品牌战略落到实处的有力工具。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是建立品牌核心价值的关键要素,平衡记分卡的精神在于事前引导、过程控制,而不是事后的评价。将平衡记分卡应用于品牌管理,将有利于把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的实现建立在企业各层次员工日常的具体操作活动的基础之上。

四、结论

会计核算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扁平化管理 国库 会计核算

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将决策权快速地延伸至生产、营销的最前线,从而为提高工作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人民银行国库(以下简称国库)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在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中不断的得到发展与深化。本文通过对国库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的剖析试图构建适应会计核算的管理运行模式,以推进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 扁平化管理概述

(一)扁平化管理包括的内容

扁平化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扁平化、组织机构扁平化和业务流程扁平化。

(二)扁平化管理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金字塔状的单位部门管理模式而言,扁平化管理在减少单位部门管理层次,控制部门扩展幅度,提高单位部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为优秀的人才资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节约管理费用的开支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三)扁平化管理的应用条件

扁平化管理在单位部门发挥作用,需以下几个条件比较成熟。第一是扁平化管理系统观念必须养成。第二是单位部门的管理流程能较好地实现扁平化设计。第三是以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管理模式能较好地融合。第四是学习型员工和管理团队能够在较好的单位部门文化背景中存在。第五是信息技术能在单位部门得到较全面的应用。

二、 国库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国库会计核算中得到全面的应用。

从1990年的税款手工报解程序到2002年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再到现行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国库数据集中系统信息平台建设。国库业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在软硬、件两个方面都同时达到了扁平化管理的要求。

(二)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流程能较好地实现扁平化设计。

国库会计核算的扁平化设计的要求是,不论什么人员在岗,拿到流程图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当前,在国库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备的情况下,每一级核算主体在国库会计核算中扮演相同的角色,操作规范相对固定,其流程的设计便于对业务开展监督和进行风险防控。信息化建设步伐增加了国库内、外部会计核算业务扁平化的可能性。

(三)分散的国库会计核算主体的标准化业务与国库数据集中处理的有机结合

扁平化管理实现的条件之一,是业务操作的分散和数据处理的统一(或集中)能够有机的融合。而国库数据集中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设立一个可以同时处理各级核算主体、各项核算业务的数据处理中心,以体现数据集中的要求。标准化的操作更加便于规范化的管理,实现了各级国库的会计核算业务标准化操作和集中统一处理的有机结合。此举也符合扁平化管理的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应用条件。

(四)学习型员工和管理团队能够在较好的国库文化背景中存在。

扁平化管理要求在制度和流程框架下平等、信任、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要求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致力于共同愿景的打造。国库文化的核心目标是提倡以人为本凝聚国库核心价值观,国库文化易于形成平等、信任、互助的国库核心文化氛围。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国库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也符合扁平化管理对人员和国库文化的应用条件。

综上所述,国库会计核算符合扁平化管理的全部应用条件,使国库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成为可能。

三、 国库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的模式构建

以上已经证明了扁平化管理在国库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运用的可行性,以下就从扁平化管理包括的三方面内容,即组织机构扁平化管理、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管理、信息的扁平化管理进行模式构建。

(一) 国库会计核算组织机构扁平化管理模式构建

传统的国库会计核算组织机构为层级结构,主要管理方式为垂直领导,一级财政一级国库,国库从全国到县,为四级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为:一是管理人员分工明确,管理幅度较小,便于对下级库业务指导,严格控制下级库差错。二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较小,有利于明确领导关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三是管理人员和人数较少的下级库所形成的集体规模较小,易于保持协调一致,更好地达到总体的目标。

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是需要配备较多的专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组织层次增加了管理费用支出。二是组织信息的上传下达经过多个层次,易发生遗漏、误解和偏差,削弱了基层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控制。三是管理人员和下级库构成的规模小,可利用的业务人才不齐全,遇到复杂核算业务,可能难以胜任。

针对以上缺点,本着“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原则,对国库核算进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具体模式为:

1、总体上,总库管理分库,分库管理地州市中心支库,并且直接管理县国库。

2、各级支库实行柜员制,具体模式为:每一个业务人员可独立操作各岗位业务,接柜后可以完成原子交易内的所有业务。

(二)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流程扁平化管理模式构建

1、总体上,国库数据集中系统实行是扁平化管理的报解模式,配合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做到了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管理。

2、从局部看,既要有利于分工协作,又要相互制约和提高工作效率、防范风险,对国库岗位进行整合。一是将“明细核算记账岗”、“资金清算记账岗”、“同城票据交换岗”整合为“记账岗”。二是将“全面复审和检验”的工作职责交“会计主管岗”承担。三是增加“综合核算岗”工作职责。将统计分析工作纳入综合岗内,可利用独特的岗位资源优势等有利条件来开展工作,使统计分析更具说服力。四是增加“会计主管岗”工作职责。将“国库经收处的检查辅导”的工作纳入其工作范围,使人行经理国库职能更具权威性和有效性。

会计核算管理范文第4篇

1.预算管理基础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的企业中必须要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并且现今我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之前的粗放式管理也早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一般体现在:未对各项资金的支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支付方式缺乏科学性等。

2.会计核算缺乏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分析

发现目前我国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早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建立新的、适应性强的财务核算制度。但落实新的财务核算制度时往往会遭到一些企业的反对,比如:不依据经费开支标准开展工作、未设立综合性强的预算经费开支标准、目标单位擅自建立名目来发放奖金等。

3.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确定收入和支出的最重要依据就是现金流的变化情况。可是这种工作方式,无法真正体现公路管理中的资本负债率,完全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成立的。而这一管理方式中的收入只包括该会计季度实际收入的部分。这种会计核算方法会降低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为公路单位的发展进步创造科学的数据依据。

二、公路管理中的会计核算要求

1.不仅要贯彻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条款

还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首先,公路在试运行过程中不能计算累计折旧。进行公路建设的试运行时,应严格按《规定》要求。检验公路的实际运行情况不能对相关项目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其次,公路项目的试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协调好僵硬企业与公路建设企业间的财务问题。实际工作期间,试运行公路的经营企业和建设企业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所以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重视下列几个方面:①明确公路建设企业及经营企业的性质,两者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体现出这一差异。公路的经营企业和建设企业必须设立一套符合自身特征的会计规定。②经营企业在平时工作中所使用的财务会计核算规定必须与建设企业的要求相符。进行财务核算工作时还要符合收支两条线的准则。③进行公路试运行的管理工作时,若出现了缺陷产品,则由此产生的支出必须立即告知建设企业。做好信息的交流工作,使建设企业能够立即将这一费用列入工程费用中。④在公路的正式运营后,经营企业必须要做好公路通行费的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在制定平时的各种财务报表时,必须以公路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建设基建收入项目。

(1)建立相关辅助台账

进行公路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时,必须设立明确的台账。因为根据《规定》要求,在公路建设试运行期间不得进行固定资产项目折旧。应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相关资产辅助台账是为了在工作中方便相关单位的工作。该台账的建立内容主要涵盖: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购买日期、买入价钱、实交税费和折旧等。

(2)建立合同辅助台账

进行公路的建设工作时,一定要对合同进行多次审核,以保证合同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都能够满足有关规定。所以必须要设立合同辅助台账。在各次计量工作中要将合同辅助台账和支付报表以及工程项目展开认真的核对,发挥合同辅助台账的作用。并且也能及时的反映工程款的收支状况以及施工进度,保证财务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

(3)贷款及利息台账

在众多的基础设施中,公路属于资金投入较多的项目,因此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时通常不会一次就筹够资金,而管理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合理进行资金的筹集工作、管理好资金的支出并尽量降低成本。所以,一定要建立科学的贷款和利息台账制度。这样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贷款及利息的重要作用,使管理者设定的贷款偿还方案更加的科学可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进步。

(4)其他类型的台账

进行公路项目的建设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拆迁,因此一定要设立信息的拆迁台账,还要科学的确定土地补偿金额。这不仅是公路建设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公路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时一定要保证水费台账、工程监理等工作的质量,有时还要运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早已才能从各方面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2.公路实际经营中的经费开支核算

公路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费用都属于公路经营成本的范畴。一般的公路养护成本要包括日常公路保养成本、维修费用和公路的改建费用,这些都需要以企业管理及核算的要求来确定。长期的实际经验说明,公路养护成本在公路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可是进行公路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时若将其归入日常管理费用,就会使日常的管理费用虚高。不仅与企业要求的精细化管理相差很远而且还会导致财务会计数据真实性欠缺。因此,将公路经营总成本进行划分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是非常必要的,财务会计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统一经费开支标准。

3.公路管理中的收费权转让

第一,应在法律许可的区域来开展公路管理工作中收费权的转让。在会计理论的框架下,把转让费用划入固定资产账户。进行公路管理的会计核算时,要把收费权的转让视为对公路项目的回收投资。若将公路建设作为无形资产,则可以在财务工作中将公路资产等价于无形资产,账面资产与转让净收入间的差值就是当期投资收益。

三、结论

会计核算管理范文第5篇

(一)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经营预算等等,通过各个预算的整合形成了企业的预算体系。预算能够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量化,并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预算管理不仅使得企业中的全部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同时还能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证。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自身具备很多作用:加强内部联系。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统一组织活动,让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不同项目和环节更加全面地联系和了解,能够加强企业不同项目和预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优化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管理将很多预期目标进行综合预算,保证企业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并不断完善目标规划,能够使得绩效评价体系更完善地建立;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动力。预算时,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发展预测,防止出现经营、投资等活动没有依据,通过可以帮助企业工作人员更好地发展。如今,预算管理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并且为企业管理带来了积极影响,通过制定、管理、评价、鼓励等手段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会计核算概述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指利用货币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的预算进行系统地整理和记载,并制成会计报表,从而成为企业经营中可参考的数据。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有成本计算、复试记录、登记账薄等。这些方式通过将会计要素进行监督从而达到某种效果。会计核算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全面性。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很多的计量工具,同时还需要一些不同的度量。这些都能在会计核算中起到作用,利用此项工作能够将企业的全部财务支出和收入以及不同的经营环节中所形成的资料和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形成财务记录。这种记录较为全面和综合;整体性。会计核算需要将所有的会计对象进行记载,需要保证数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会计核算会很好地将所有的数据连续计算,不会间断,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形成一个整体。

(三)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差异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在使用方式存在差异。预算管理的使用方法较多,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项目特点使用相适应的方式,而会计核算的方式是比较固定的,不能随意进行改变;其次,管理内容不同。预算是将企业的所有活动进行调控,并且着重于组织配置,而会计是对经营活动的一种体现和描述,注重于在企业经营活动发生后进行核算;最后,预算管理只是企业自身的工作,而会计是有法律限制的,需要履行法律规定。

(四)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联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首先,两者的工作目标一致。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完成预期目标,并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两者的方法形成有共同点。预算管理及会计工作都是通过对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量化,并通过计算、采集、整合等方式操作;最后,两者的都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同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预算和会计两者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但是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企业只有将两者协调统一,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财务管理工作服务,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项目进行预算和规划,并优化管理环节和相关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重点是为了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决策影响。目前,很多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预算过程中,没有将理论更好地联合实际,对于预算较为粗糙和随意,没有仔细并制定计划。同时由于预算管理应将各个预算进行量化,而很多企业预算时,忽略了这一点,对于战略预算过于关注,没有为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这项工作的性质、目的和具体内容不够清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不能很好地应对企业的预算工作和变化。

(二)对预算管理的运用不规范

预算管理需要按照数据进行具体的操作,而在具体预算时,企业多使用原来就存在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各个部门制作出来的。然而很多部门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制作出来的预算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不是很大。如果企业应用了这些原有资料进行接下来的预算工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保证高质量且准确的进行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较为重视,同时预算对象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汇总,然而企业在此工作中,并没有及时更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和资金状况,因此使得新一轮的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现实意义。在预算时,运用方式不科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运用过程不够规范。

(三)预算管理的市场消息获得滞后

由于预算管理中的编制难度不大,程序较少,因此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市场的讯息反应,使得具体操作时,不能针对如今的时代变化进行有效地预算,且预算方式和规定经常更改,由于企业是不断地发展的,其发展需要依靠一定的市场信息来进行战略和政策的更改,如果预算工作不能及时更新市场变化,就无法让让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和政策。工作人员在具体预算时,没有固定的参考规定,因此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预算成本,形成的预算没有实际作用,不能真正地为企业带来价值。预算如果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会导致整个财务管理混乱,无法将企业的筹资、投资、成本、管理等财务状况及时整理并汇总,企业无法更好地根据数据了解其经营状况,并影响了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这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存在着更多的压力,无法迎接挑战。

三、企业有机结合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

企业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结合。可以引入电算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算过程和工作量,使得核算工作简单化,这样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经历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预测、调整和研究。同时,利用会计核算能够弥补预算管理的不足,将工作做的更加仔细和精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网络时代,企业应该明确高科技的重要性,组织员工学习关于两者需要的软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避免员工产生太大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无误差性,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核算和预算中。

(二)协调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并规范运用

企业应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互分离,并单独运用,通过采用预算编制实现二者的完全独立,并协调两者的关系。工作人员应先将会计核算的结果算出,通过处理写进预算表格中。考核时,应利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参考,即以会计核算为依据,而预算管理作为主要重点工作。由于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其较为重要,然而如果没有足够和细致的数据提供,就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通过以上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以帮助两者独立运作却相互协调,以为公司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预算工作时,应使用最新的企业经营资料,让专业部门进行表格和数据的统计和制作,确保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及时更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一个集预算和会计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运用的规范化,以真正地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

(三)结合预算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使用差异处理

企业经营中,通常会利用会计对营销、生产和收支进行预算和处理,预算时主要以生产经营中制定的具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企业需要衡量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按照一定得标准再一次预算,这样才能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责任预算为了明确划分员工的责任和负责项目,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问责,遵守责任履行规定,并制定科学的工作分配方式。在进行物力和人力的支持时,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能够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及时掌握预算工作的进展情况。与此同时,由于预算管理和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应结合这种差异制定差异处理法,并理解差异的存在。首先,为会计核算设立独立的科目,将模糊的事项集合,并全面记录,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进行判断;其次,定期对两者工作进行讨论,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仔细分析;再次,已经分析出的责任差异可以利用预算和核算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不可预计中记载模糊责任人差异,并充分考虑到前期模糊事项的各方面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在两者单独运行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并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服务,在掌握自身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进出上制定有效战略,并保障顺利地发展。

四、结束语